对企业双重预防高质量建设研究

时间:2022-06-08 16:00:38

对企业双重预防高质量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现状,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把握吃透术语概念,创新双重预防高质量建设方法,创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模式,为精准指导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切实提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提供支撑,切实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了零伤害。

关键词:安全生产;双重预防;顶层设计;机制建设;零伤害

目前,虽然各地、各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创建质量及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存在3个方面问题。(1)缺乏理念引领。目前我国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尚缺乏国家层面或行业领域层面的顶层设计理念,致使各地、各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发展不平衡以及创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缺乏顶层设计。各地、各行业普遍缺乏科学、精准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及标准,尤其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安全风险”等概念的关联与区别界定不清,导致无法精准指导各地、各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建质量与效果。(3)缺乏科学方法。近年来,虽然相关专家学者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等都做了介绍,但其辨识与评价方法太过复杂,专业性与理论性也很强,对于政府安监与企业安监部门(包括第三方中介服机构)往往也吃不透、掌握不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建质量及效果。

1把握重点概念提高双重预防创建质量

把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概念,深刻领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质,系统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法,对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双重预防机制会起到重要作用。

1.1“双重预防与安全标准化”的关联与区别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方面的预防性工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后者建设特点,事前有制度标准条款,核心是复合型对标,目的是达标;而前者建设特点则不同,事前没有制度标准条款,核心是源头上判研风险、化解防范风险,目的则是让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就两者建设的实质而言也不同,双重预防建设的实质就是让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产生之前,让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发生之前,实现由以查改隐患为主,向以管控风险为主的目标转变。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要是基于源头综合安全风险而思考,基于事故后果、故障、异常和误操作风险而考量,基于人机环管不匹配化风险和标准化后剩余风险而判研的源头性预防性工作,侧重研究源头风险控制,管控的核心是风险管控;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制度标准落地、执行到位,让人的行为符合制度标准,控制违章行为,它主要是基于单一危害因素风险或基于满足安全生产最基本条件而思考的,侧重研究的是如何对标,管控的核心是符合性管控。

1.2“安全风险与危险源”的关联与区别

安全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安全风险属于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安全风险的载体。危险源可分为根源类危险源、状态类危险源和行为类危险源。根源类危险源(固有类危险源),亦称第Ⅰ类危险源,是指产生、供给、存贮、拥有或意外释放能量、危险物质(根源类危害因素)的物理实体。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核心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内因,决定着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对根源类危险源(能量/能量物质)的管控称第一重预防。状态类危险源,亦称第Ⅱ类危险源,是指固有类危险源被控措施失控或弱化而产生的危险状态或环境不良,它是诱发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外部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外因,决定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状态类危险源(或事故隐患)的管控称第二重预防。行为类危险源,亦称第Ⅲ类危险源,是指观念危险源被控措施失效或弱化而产生的不安全意识或危险行为或管理缺陷,其危险源的存在决定着第Ⅱ类危险源存在。安全风险,也称为风险度或危险性,是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由状态类危险源决定,而状态类危险源又由行为类危险源所决定;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由根源类危险源或能量(能量物质)及所处的环境和管理水平所决定。

1.3“危险源与危害因素”的关联与区别

危险源与危害因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危险源是危害因素的物理实体或载体,危害因素是危险源的本质特性。危害因素分为根源类危害因素、状态类危害因素和行为类危害因素。根源类危害因素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物质)或危险物质。它是源头类、固有类危害因素,属于危险源的本质特性,是发生事故的内因。状态类危害因素是指诱导能量或有害物质释放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环境不良,它是诱导类、触发类危险有害因素,是根源类危害因素转化事故的外因。行为类危害因素是指造成状态类危害因素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或管理上的缺陷,它是造成状态类危害因素存在的必要或前提条件。

2创立“双重预防”的五阶段建设模式

按照“管安全,要管风险”的理念,本着“让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产生之前;把隐患管控,挺在事故发生之前”的双重预防建设实质,以控制“重大风险”、“致命性风险”、“非致命风险”和“低伤害风险”四大风险为目标,研究创立了“双重预防”五阶段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2.1危险源判研与风险评价阶段

“危险源”判研与风险评价为第一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确立风险点、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研究编制“灾难性、致命性、轻重伤性和低微伤性”四类安全风险。将“灾难性”风险控制作为第二阶段创建任务;将“致命性”风险控制作为第三阶段创建任务;将“非致命性”风险控制作为第四阶段创建任务;将“低微伤害”风险控制作为第五阶段创建任务。以下重点介绍第二阶段灾难性风险控制和第三阶段致命性风险控制模式。

2.2用“安全三区、安全红区”化解防控“灾难性”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化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研究创立了“安全三区”、“安全红区”管控法。采用“安全三区”、“安全红区”管控法管控“灾难性”安全风险,并将其作为双重预防第二阶段创建任务,切实让灾难性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1)用“安全三区”化解防控“灾难性”安全风险。按照工艺变量“安全三区”界定原则,研究创立并实施了高风险工艺变量安全三区管控法,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艺设备、装置的关键工艺变量参数,按照其危险程度划分为安全区(绿区)、警戒区(黄区)和危险区(红区)三个区段而实施三色预警在线实时监控。“绿区”是指工艺变量参数在设计规范区域运行;“黄区”是指工艺变量参数在警戒状态运行需要立即调整;“红区”是禁止区域,工艺变量波动到该区域要自动切断停车,保证工艺设备安全。图2为冶金炉窑工艺关键变量参数“安全三区”。图2关键工艺变量参数“安全三区”管控法(2)用“安全红区”化解防控“灾难性”安全风险。按照高风险区域“安全红区”界定原则,研究创建了高风险区域安全红区管控法,是对存在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伤亡的燃爆物品存储区、酸碱存储区、毒害气体存储区、高风险生产作业区域,实施区域封闭、危险告知、条件准入、红色警示的一项特色安全管控法,如图3所示。图3高风险生产作业区域“安全三区”管控重大危险源“安全红区”是指对重大危险源区域实施区域封闭、危险告知、条件准入、安全警示的红区管控;针对重大危险源区域内各分项危险源特点,研究实施配套安全管控措施,实现重特大事故为零。即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危险告知+危险源红区管控+红区内危险源紧急切断装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红区内高风险作业保命条款的配套管控模式。高风险生产作业区域“安全红区”是指对具有高安全风险,存在多人伤亡风险的存储区、作业区、检修区等,研究实施区域封闭、危险告知、条件准入、安全警示的红区管控,并通过红区内分项危险源辨识评价,研究实施分项危险源配套管控措施。

2.3用“保命条款”化解防控“致命性”作业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致命性”作业风险,研究创建致命性作业“保命条款”,用“保命条款”有效管控“致命性”作业风险应为双重预防第三阶段创建任务,切实让“致命性”作业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2.3.1保命条款编制原则研究编制“保命条款”四原则:一要遵循充分条件原则,按照“只要……就……”的逻辑关系研究制定保命条款;二要遵循切断事故链原则,按照多米诺骨牌效应原理或切断事故链,中止事故发生的原则研究制定保命条款;三要遵循复合作业细分原则,按照复合型作业细分单一型作业或超过两条款就分开的原则研究制定保命条款;四要遵循保命条款必须保命原则,按照保命条款必须保命而非保不出故障或误操作的原则研究制定保命条款。2.3.2研究采掘作业保命条款控制采掘作业致命性风险(1)研究创立采掘作业保命体系架构。根据矿山采掘工艺技术特点、采掘事故案例以及安全风险辨识,确定矿山采掘主要存在六大高致命性作业,即凿岩作业、装药作业、施爆作业、人车交叉作业、充填准备作业、溜矿井作业。针对致命性高风险作业固有的危害因素及致命伤害路径,研究创建了采掘区域红区危险告知、条件准入和红区高危作业保命条款,即采掘区域红区管控+红区危险源管控+红区高危作业保命条款的管控模式。其矿山采掘作业保命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2)采掘作业区域“安全红区+保命条款”建设范例。按照矿山多年事故案例分析,因对采掘作业区域人车交叉作业致命性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致使车辆伤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矿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针对车辆事故案例风险分析认为,采掘区域车辆运行会产生三大安全风险:坠井风险、车辆伤害风险、误入采场风险,为了科学控制其三大安全风险,研究创立了“安全红区+保命条款”的综合管控模式,如图5所示。即:采掘作业区段应常态化执行安全红区告知、风险告知和条件准入,高风险作业环节应常态化高压态势实施“零伤害”保命条款;采掘作业区域应常态化高压执行谁动车谁设红区、谁进行采场作业谁设红区及设置挡车设施、谁停车解除红区谁恢复溜井措施的刚性量化保命条款和红区管控措施;致命性人车交叉作业红区内应常态化执行“车动人不动、人动车不动”和非红区内应执行“人见车避让、车见人停让”的“零伤害”保命条款。

3结论

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创立双重预防建设机制模式,把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概念,深刻领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质,系统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法,是助推双重预防机制高质量建设的科学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化解防控重特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零伤害。

作者:李梅 单位:金川集团工程建设公司矿山工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