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下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时间:2022-05-05 15:55:47

城乡融合下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摘要]目前,乡镇振兴战略正在我国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这一战略落实的关键着手点,同时也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在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时,遇到了一些困境,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弱化、乡村文化主体缺乏等几个方面,这直接影响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基于此,本文从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地位、实施乡土文化重构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城乡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乡融合视域;乡村地区;文化振兴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地区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社会主要矛盾也逐渐深化,农村地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城乡二元体制与三农问题逐渐凸显,这也使得乡村文化振兴受到一定阻碍,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时,无法准确找到着力点。随着我国乡村地区的农业副业化、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能出现文化传承中断、价值取向缺失等情况,不利于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完善。今后要通过乡村文化塑造的方式加强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进而为城乡经济、文化全面融合奠定基础。

二、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文化建设参与意识明显弱化

从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都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得很多地区面临着文化建设参与意识弱化的问题,尤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来说,文化建设参与意识的弱化更为明显。党中央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这也使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应该清晰地意识到,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进展非常缓慢,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改变这种局面存在一定困难。这也是导致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参与意识被明显削弱的关键原因[1]。

(二)乡村文化主体缺失

对于当前的农村地区来说,其文化主体地位被逐渐削弱,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基数虽然不断增大,但开始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大批量转移的现象,这使得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不利于农业发展及文化建设。同时,由于流向城市的绝大多数人口都是青壮年、儿童,而老年人则留在农村,使得当地文化无法实现文化传承。当农村地区人口流失情况逐渐严重之后,人口结构势必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农村地区的文化体系、文化活动逐渐单一化[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留守农民势必会因为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而被时代边缘化,而作为乡村文化接受及传承主力的儿童、青壮年却离开了农村,这也使得文化主体缺失越来越严重,阻碍了乡村文化传承及创新,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

(三)乡村文化产品发展较为滞后

目前来看,之所以广泛存在乡村文化产品发展滞后现象,主要是由于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从当前我国经济市场中的产品来看,主要是由企业及当地政府负责供给,其具有稳定性。一般产品由企业供给,相关公共产品则需要政府部门供给[3]。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土地面积较大,人员居住分散,管理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这也使得文化产品的受众群体较小,建设成本较高,很难产生相应的利润,这也导致肯在农村地区投资建设文化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同时,还有很多地方政府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在文化产品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更多时候还是侧重物质保障。虽然有部分地区政府已经在农村地区开展文化产品建设,但所供给的文化方式、文化内容较为单一,文化产品的作用并不明显,没有促进当地文化体系建设与完善。

四、城乡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一)强化农村文化建设引领地位

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之下,在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及重塑时,应该掌握其中要点环节,乡村文化的根本来源是农民,因此在践行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时,应该扎根于农村,保证乡村文化始终走群众路线,从而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保护、传承意识。在乡村文化建设时,应该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指导思想,重塑乡村文化结构[4]。此外,要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文化建设引导,从而促进农村文化演进,这也是强化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主导地位的关键。在进行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时,应该始终秉持着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现状,从而实现对未来发展方向、形式的有效规划。

(二)塑造乡村文化新业态

想要实现对乡村文化的有效传承,就应该发掘文脉中的时代性特征,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的方式来为当前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过程,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传统文化、当地历史价值等进行挖掘,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再造乡村文化新内容。在当前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该积极培育文明乡风,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当前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也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我国乡村传统文化体系中,农耕文化是主流文化,其中包含了道德规范及高尚思想、不屈的人文精神,在创造乡村文化新业态时,应该将这些精神融入其中;其次,再造乡村文化繁荣新业态。今后,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自身肩上重要责任,提高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使得当地公共服务设施逐渐趋于完善,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农村地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时,应该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发掘现有文化资源体系培育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从当前我国城乡文明建设情况来看,乡村文明依然是城市文明的附属部门,并不具备独立话语权,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乡村文明建设形式较为紧迫,对于以往的乡村文明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秉持去粗存精的原则,这样才能使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差距得到有效缩减。具体来说,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应该体现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将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从而促进城乡文化结合。在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帮助农民在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善恶,并且为农民提供更为完善的行为指导,这样才能实现扬正气、促和谐;其次,强化农民群体精神文化活动建设。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文化产品普及情况来看,其影响范围较小,主要体现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今后,应该注意创新精神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应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政治方针及乡土文化。例如,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定期在农村地区举办民歌下乡、传统曲艺下乡等演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当前单一文化活动形式的有效丰富,同时,还应该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能力,这也是保证当地乡村文化活力的关键方式。

(四)创新乡村文化传播形式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该积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城乡二元格局,进一步弱化城乡界限,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这样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更为直接的技术条件。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对当前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发掘,确定相应的保护方法,应该以丰富乡村文化传播方式为主要途径,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要构建数字化“资源库”,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利用实现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有效整理、分析、运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起不同地区相连接的“资源库”,从而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此外,也可以利用VR技术建立起具有鲜明乡土区域文化特征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中心”,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集结,从而使得乡土文化“活起来”,将珍贵的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文化体验,从而使得体验者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享受;其次,发挥出当前城市人才资源、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大数据平台、信息技术等方式构建起通畅的、完善的城乡人才信息交流渠道,实现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引导,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当前农民乡村知识文化水平;最后,要以当前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打造功能完善的农家书屋、文化服务站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乡村文化体系不断完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城乡融合视域下,想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明确具体路径,由于我国城市、农村受二元化经济体系、文化体系影响较为深远,想要在短时间改变这一现状难度较大,今后应该加大对乡村文化的振兴力度,探索更为丰富的乡村文化形式。在当前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村青壮年都流入了城市,这也使得当前农村人口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这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体系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今后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体系时,应该将乡村经济体系振兴作为要点,从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此外,还应该积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以往信息传递、获取、利用模式的有效优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起“文化资源数据库”,从而为当地农民提供更为系统的文化资源,满足其知识文化需求,这也是加快乡村文化振兴步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莉莉,陈莉.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建构[J].河北农业科学,2021,25(2):21-24.

[2]胡甜甜.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D].西南大学,2020.

[3]王宇明,崔悦.城乡融合背景下媒介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新闻前哨,2020,14(3):80-82.

[4]刘亚玉.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土文化新媒体影像建构[J].科学咨询,2020,17(53):42-43.

[5]张学昌.城乡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56-64.

作者:张海娟 单位: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