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因素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5-05 09:09:00

传统文化因素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农村地区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发展的新风貌。乡村振兴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飞跃,更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此,文章将从传统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传统文化引领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向来都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这新时代背景下,要将传统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抓,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农村风貌也焕然一新,但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深刻以及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等原因,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贯彻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述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演化形成并保留至今的、能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1]。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传统文化体现出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我国有大量的文字和史书典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由来已久的历史见证,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未出现断层,一直延续至今。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对社会认知的不同,造就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多样性等特点,像琴棋书画、戏剧、传统节日,宗教、哲学等一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提供指导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经营活动,是我国人民价值观和认识观的导向。

(二)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向来都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传统文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水平不同,对传统文化也有各种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古代封建君主时期实行强力的重农抑商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不发达造成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另一方面,古代封建时期,赋税相当繁重,民不聊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当时的传统文化非常单一,更多的体现在先祖勤劳朴素、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方面。发展到现在,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经济水平也逐年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弘扬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传统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不符合历史需要的文化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例如传统思想中的“重男轻女”等都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尤为严重,女孩子不能上学,不能接受知识技术的培养甚至不能出门,造成大量的女性劳动力的流失,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譬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劳踏实、以和为贵等优秀精神都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向来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数先祖通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二、传统文化因素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多次颁发一系列文件和惠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尤为迅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促进。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某些落后的传统文化在人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理论依据

前面文章提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存过程中根深蒂固,一些先祖前辈留下来的经验指导着经济建设和发展,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天差地别,以往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许多农村地区一些有经验的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工作中缺乏科学理论依据,依旧采用原始的燃烧麦秆杂草等方式获得草木灰肥料,在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里,这一举措无关紧要。但站在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烧麦秆具有非常大的危害,不仅会极大地污染空气环境,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二)农村经济单一发展,经济效益不高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从来不是一个农业强国,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而2018年,整个农村农业的产值占GDP总量的7.2%[2]。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产出效益非常低。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农村地区目前仍然采用粗放式生产,通过农作物的售卖获得收入。原始的农产品作为一种原材料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低。我国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地、丘陵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农作物总产量不高,除了自给自足之外,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能够出售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计选择放下农具外出打工,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诚信理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态的追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农村产的“土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也正是因为消费商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村民打着绿色无污染的幌子,不顾诚实诚信的传统文化,大肆售卖“毒蔬菜”“毒水果”,以次充好,在社会信任感方面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虽然对于农村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很大,但消费者往往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购买,对一些诚信经营的农村村民来讲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大局来看,缺乏诚信经营的理念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缺乏更大程度上的惠农政策,农村劳动力流失

近年来,设立许多惠农政策,农村居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但由于许多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惠优力度不够,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造成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宁愿在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村劳动力占65%以上,造成我国农村地区大量的“空心村”“老年村”的局面,对农村地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3]。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肯定是人才的保证,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广袤的土地被荒废,农村资源被闲置,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回归,必须从政策上和制度上满足农村群体的根本利益,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定在农村这一广袤的市场上是可以创出一片天地的。

三、用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引导,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用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一)用科学理论依据发展农村经济

在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先祖前辈流传下来的经验进行作业,以往的一些传统经验,在当前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背景下,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农业经营生产的需要。因此,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科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一方面农业生产者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农业发展的规律,重视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组织专业的人才队伍深入农村,给农业生产者普及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引领农业生产者科学务农。再者,国家还应当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奖励在退耕还林中的优秀农业生产者,倡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片面地追求耕地面积和单位产量,而是更应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经济

加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向“钱”看,农村从业者只有在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获得足够收益的前提下才会选择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应当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小农思想,传统的单纯用农作物换取报酬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加大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应当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经济。譬如,可以依据农产品的优劣进行分类,提高优质农产品的价格,拒绝打包出售。再者还可以进行产品的二次加工和精加工,以南方地区的养蚕业为例,以往农村传统的养蚕业,就是将蚕茧打包卖给需要的企业,往往收益略微;从保证农业经济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加工厂,对蚕茧进行精加工,将蚕丝和蚕蛹进行分批售卖,这样既为农村从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又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益,从根本上加强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再者,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当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多样性生产,防止因为一系列的外在因素对农业生产者的收入造成损失。

(三)以人为本,秉持诚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讲究诚信的理念,诚实守信是获取社会信任的重要原则,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业者本身必须秉持着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发展理念。因此,必须加强从业者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弘扬正能量,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等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渠道。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上来看,国家和政府也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监督和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对农村经济进行监督,坚决打击打着绿色农产品的旗号赚黑心钱的不诚信行为,建立社会信任体系;另一方面也应当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三下乡”和宣讲会等方式,宣导以人为本,秉持诚信的发展理念,保证诚信经营深入每一个农村从业者的潜意识里。

(四)建立健全更大程度上的惠农政策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为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已推出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到七八十年代的包干到户,再到今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都完全体现出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但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农民数量多等问题,使得我国农村从业者受到的惠利还不够全面[4]。因此,党和政府深入农村中去,了解农村农民真正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去建立健全惠农政策。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农村人才的稳定,提高农村生产者收入的稳定提升,保证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回归,通过政策和法律制度来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流失,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定在农村这一广袤的市场上是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的,从而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5]。

四、结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就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业生产者在利用传统文化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国家层面上也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对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自军,隗斌贤.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宿产业演进特征与发展路径[J].科技通报,2020,36(2):112-120.

[2]张广海,孟禺.国内外民宿旅游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4):503-507.

[3]梁继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1):167.

[4]崔卫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12.

[5]李忠斌,刘阿丽.武陵山区特色村寨建设与民宿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选择—基于利川市的调研[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6):108-114.

作者:王竟谕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