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9 03:21:00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本人结合X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定战略、抓建设、创环境三个方面,谈一点发展县域经济的看法。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发挥优势,明确思路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它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由于各县地理区位、资源状况、历史、人文等特定资源的不同,因此县域经济特别具有地方特色。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研究挖掘自身的优势,或自然资源优势,或社会文化资源优势,或交通区位优势,等等。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优势,以此为基础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创造出本地经济的特色。其次是要确立明晰的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应体现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搞好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有利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地区开放型经济;有利于生态、经济、人文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XXX县从县情实际出发,确立了发挥土地、矿产、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抓项目、强县抓工业、富民抓产业、增收抓劳务,培育壮大林果、畜牧、劳务、经作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是符合XXX经济社会的基础和长远发展实际的。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重点,协调推进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目前县域经济总量中农业总量居高不下、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的关键。从XXX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资料、市场等各种因素分析,要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战略目标,加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一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始终坚持稳粮、扩经、强牧、兴果、造林的发展方略,突出种植结构、养殖结构、林果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当前,要突出培育和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马铃薯、大棚蔬菜、黄牛养殖、中药材、干鲜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抓好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万亩核桃基地、万亩鲜食苹果基地等农业基地建设。同时,通过吸引外资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大力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把劳务经济作为助农增收的第一大产业来抓,广泛开辟劳务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创新输出方式,促进劳务输转由数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着力使劳务业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一个主渠道。二是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培育特色工业,扶持民营企业,拓展园区经济。从XXX来看,培育特色工业,就要充分发挥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依托“天河”品牌,做强酒饮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开采加工业,走以工兴农、以工促农、以工补农、农工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扶持民营企业,要本着开放、放活服务的原则,坚决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束缚,一方面,结合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扶持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着力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拓展园区经济,要切实抓好上邽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小泉建材和矿产品开发工业园区、东关酒饮食品工业园区、新城矿产开发工业园区等4大园区建设,并依托乡镇,积极创建新的园区,通过发展园区经济,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三是抓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旅游业,打响“轩辕故里”文化品牌,加大旅游景点的宣传推介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抓好天河系列酒、庞公玉工艺品和XXX麻鞋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和营销,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2、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城镇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人才集中的“洼地”效应,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实现农民向城镇的大幅度转移,以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近两年来,XXX城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今后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全力实施好城区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新城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提高县城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重点乡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小城镇二、三产业。通过加快城镇建设,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县城和小城镇务工、经商,提升城镇人气,增强城镇财力,提高城镇品位,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空间,创造良好的条件。

3、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县域经济说到底就是项目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XXX县始终把招宽引资和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选择,落实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政绩,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引导。一是积极构建大开放、大招商工作格局。重点围绕新城区开发建设、农副产品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园区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和土地利用等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全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二是积极争取实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的资源加工项目、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的高新技术项目、有利于壮大经济实力的财源项目、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务密集型项目。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制、项目跟踪管理制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制。做到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4、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县域经济要搞出特色,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是不可能的。XXX县在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科技宣传、推广力度。根据需要,适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方位提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二是逐步建立了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和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受益群众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制,充分发挥了政府、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在工作中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对人才真正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照、生活上关怀,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贡献有回报,充分发挥了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发展县域经济要搭建平台,创优环境

环境是吸引力,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招商引资的最大优势和最佳品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已成为县域间争夺资源、争多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的主动权。XXX县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硬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气,努力营造诚实守信、人心向上、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人文环境。二是逐步建立了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业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快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四是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等措施,努力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尽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关注民生、民权、民利,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