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5 10:04:40

心理疏导技术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心理疏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应用

对于“心理疏导”这一词的概念和定义,纵观所有图书资料,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和精细的研究划分。但是大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疏导是指加强对人们的心理引导,解决人们思想上的问题,引导人们向积极健康化的路线发展。另一种认为心理疏导是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知识来改变人们的认知,对患者阻碍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从而使之畅通无阻,达到治疗和防御心理疾病。心理疏导主要以准确鲜明、合理的言语分析疾病产生和形成的根源,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心理机制来帮助心理患者克服病症,进行自我矫正。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员工克服心理恐惧和困难,使员工拥有健康心理,树立积极态度,更好地投入在生活和工作中。同时能够使员工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克服这些困难,从而不再感到恐惧、害怕、焦虑。

一、以说理疏导为基础,改变企业员工思想观念

说理疏导是心理疏导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通过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对心理对象进行摆出事实,讲解道理,教育和启发心里对象的,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管理者要想有效应用心理疏导,就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说理疏导。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断加大,员工心里难免将一些愤懑、不满、埋怨等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但是他们又不敢“敢怒不敢言”,只得压抑在心里。管理者首先就应该在企业中让员工进行倾诉,说出他们的心理困难。管理者根据员工的心理困难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病症,并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说理疏导。通过对员工进行讲解生活中或者影视中积极健康向上的事例,说明其中的励志思想和行为,使员工首先在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告诉企业员工应该将工作和心理问题划出严格界线,不要因为工作的事情而有压力,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这样可以使得员工能够正确对待工作和心理问题。最后,通过梳理疏导,加强语言逻辑和说理,用新思维新途径使员工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者通过说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合理运用,解决了员工的心理问题,改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使员工对心理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

二、以激励疏导为动力,增强企业员工工作热情

激励疏导是心理疏导持续前进推行的动力,主要针对人们的行为,采用赞美、赏识、鼓励等多种方式来激励,以此激发其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激励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有荣誉奖励和期望激励两种方式。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公司应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是在会议中的言语表扬,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赞美,鼓励,颁发一些荣誉证书和值得纪念、具有鼓励性的物体,亦或是给予实物奖励。例如,组织企业优秀员工出去旅游学习,以此来犒劳和奖励他们对公司企业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员工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公司的认可,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热情高涨。此外,企业可以每年开展几次优秀员工的评比活动,设立年终奖项,这样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竞相迸发,他们会更努力的工作,而且对工作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员工精神的奖励和鼓舞。其次便是期望激励,对于员工突出表现的,给予肯定评价。同时管理者应对员工充满信心和期望,有调查研究表明,期望值会严重影响到他人的行为方式,改变其生活和工作效率。企业管理者的期望也同样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能够感受到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会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而会取得好的业绩,这都归功于心理疏导中的期望激励。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和其他企业业绩效率的比较来激励员工,员工看到其他公司的成就会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工作热情和战斗希望。激励疏导不仅仅解决了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还对员工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达到了企业和员工互赢共进的目的。

三、以情感疏导源泉,完善保障企业疏导体系

员工在企业中的压力来自于多方面,因此他们更渴求得到上级管理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而企业管理者需要以感化来疏导员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心理疏导体系,让企业员工健康发展。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感化疏导,首先就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当员工心理产生负面消极影响时,要对他们进行疏导,克服心理障碍,同时挖掘他们内心激情,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最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重振雄风。其次,在感化疏导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用事实来对员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能以上级管理者的威严来呵斥问责员工。感化疏导不仅仅是对员工言语上的疏导,而且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员工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时,企业要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扶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从而避免产生心理上的症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但要采取各种心理疏导的办法,还要建立健全心理疏导保障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定期在公司内部给员工教授心理教育知识,员工通过心理疏导知识来加强自身心理防范,预防心理魔障。而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心理疏导知识,通过科学心理疏导知识来了解员工心理规律和内心活动,从而制定各种不同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免费的心理咨询治疗平台,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向心理咨询平台诉求,请求帮助。心理专家根据员工的叙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从而来释放和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与焦虑,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日常疏导心理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出阴影,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感化疏导解决了企业员工心理的需求,而且对企业疏导体系的建立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员工成长,促进企业向健康前进化迈进。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近年来不断的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可见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在今后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进步。

作者:李长新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龙桥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

参考文献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

(一)开展肺炎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群众防控知识水平,增强防护技能,减轻因认知不足所致的恐惧,减少、消除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歧视与排斥等行为。

(二)以互联网络平台为基础,推进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为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提供线上心理支持和服务,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渡过困难期,恢复社会功能。

(三)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建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提供情绪引导、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社会支持网络修复等服务,改善社区环境,恢复社区秩序,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二、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队伍。成立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导小组,街道明确1名领导负责辖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每个社区组建3-5人小分队,参与上级、本级卫健部门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培训。

(二)建立对口指导机制。按照已有精神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机制,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联系的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派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线下和转介服务。根据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可联系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干、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进社区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

(四)开展人员培训。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开展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团队协作、分工负责。所有工作须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进行,各类人员实行团队协作,明确成员分工与配合。未经允许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二)严守心理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伦理原则、保密要求。对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个人和家庭隐私包括个人信息、生活轨迹、家庭情况等严格保密;设专人负责服务对象档案管理。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科普宣教。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权威媒体开展肺炎防控宣传,提升公众知识水平,增强防控能力。发放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材料,提供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心理热线电话号码等支持性资源,帮助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自我心理调适。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介绍温馨家庭氛围、团结社区关系对个体渡过难关的帮助和意义,鼓励大众互帮互助,消除歧视。

(二)为有需求的居家人员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社区应当鼓励隔离人员及家属主动寻求社会和心理支持。

(三)开展困难人员生活扶助与支持。对有具体生活困难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社区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向街道汇报,协助申请困难救助。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心理疏导;德育工作;中学生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未来发展,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心理疏导归属于德育工作的层次,德育工作是一个把社会表层的言行转化为内在精神的过程。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心理发展状况着实让人堪忧。那么,怎样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心理转变相适应,尤其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做出积极的调整,把心理疏导纳入高中德育工作,是学校保障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健康与心理疏导

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健康上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也就是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发展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国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发展学说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少年期到青年期的初步发展时期。在社会上甚至有人把该时期称为“狂飙阶段”,主要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发展极其不稳定,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学生个人自制力差,意识薄弱。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时期,极易产生躁动心理。有时候会对同学过分热情,也会出现冷淡的时候,情绪容易产生大范围的波动。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学生个人自制力差所引起的。第二,性意识萌动。性意识的成熟不仅仅表现在身体的生理变化上,更多的是思想的懵懂。部分学生开始渴求一份纯洁的爱情,可能会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这种心理的懵懂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疏导,正确认识男女之间的感情。

三、心理疏导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通常德育工作的对象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德育工作者主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好心理疏导,采取积极有效的疏导措施。在实践经验中,笔者主要提出以下三种措施:

1.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寻求任课教师的配合

在课堂中,任课教师是高中生最亲密的交流者。所以,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寻求任课教师对自己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尽量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学习。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健康发展。

2.走进学生家庭,发现问题关键

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家庭环境引发的,如父母离异导致自闭心理,父母工作忙导致孤独,家庭贫寒导致自卑等现象。德育工作者为做好心理疏导,应该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发现问题的关键性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深入家庭的过程中,要向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并提醒家长在监护过程中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做好疏导沟通工作。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创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条件

通常人们的心理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再加上学生渴求能够得到心理疏导,多数学生喜欢通过电话咨询或网络咨询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可以开设健康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该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平等的关系,避免学生产生隐蔽心理,让学生尽情敞开心扉宣泄自己。另外,心理咨询室工作时间要设有专人值班,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感情的机会。对心理咨询师也要做出严格的筛选,使其能够巧妙运用心理技术,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真正落实心理咨询室,不能只做表面工作。展开德育工作最关键的是做好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为之不断探索积极的心理疏导方式,才能真正做好高中生的德育工作。

作者:冯频 单位:包头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辛志勇.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差异性大于共同性——兼与刘华山同志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2]杨数雄.高校政治辅导员兼做心理辅导工作利弊初探[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5(2).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产妇年龄均在21~33岁之间,平均年龄(27.2±3.5)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39.5±3.6)周;其中初产妇有88例,经产妇有22例。所有产妇和家属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产妇在临床资料之间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所有产妇与家属进行随访与询问,根据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其中在本次研究的110例产妇中,有55例没有接受过我院实施的相关护理改善措施,有55例接受了我院护理服务改善后的护理。1.3评价标准。对比实施相应措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总分100分,主要内容包括:用药护理、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医患沟通四项,其中每项分数为25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2]。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采取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来处理,计量资料主要通过t来检验数据[3]。计数资料采取(%)来表示,通过χ2来检验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药物护理问题占86.43%,心理疏导方面问题占76.43%,医护服务态度问题占15.76%,与家属沟通问题占14.87%,其他方面问题占9.41%。2.2实施前后产妇的各项指标满意率调查比较。实施前:用药护理评分为(15.76±2.5)分,服务态度评分为(19.26±3.3)分,心理疏导评分为(14.96±2.2)分,医患沟通评分为(17.65±3.0)分;实施后:用药护理评分为(24.3±4.6)分,服务态度评分为(23.7±4.0)分,心理疏导评分为(24.21±4.5)分,医患沟通评分为(22.98±3.7)分;通过对实施前、后措施的产妇的各项指标满意率调查得知,实施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5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民办高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条件,让学生正确了解心理困惑和问题,并能够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辅导员是与学生打交道较多的一个群体,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时具有角色优势,且因心理辅导机制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学生心理困惑普遍存在但缺乏有意识的心理咨询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咨询和辅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学生普遍地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对个人的成长不构成明显影响。在民办高校学生的观念中,只有那些“心理有疾病、精神有问题”的学生,才会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与指导。而这种观念上的误区也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要使学生转变这种观念还需要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工作者长期的努力才可能实现。因此,面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教师不能只是坐等学生来咨询,而是需要主动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二)学校空间开放性不能满足心理辅导私密性要求心理咨询是民办高校辅导员日常心理辅导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心理咨询对时间、空间以及咨询内容的隐秘性等要求决定了教室、宿舍或辅导员办公室这样的场所[1],无论是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上都不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优势与困境

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有如下优势:一是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构轻松的交流情境,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相对私密的空间,让他们抛开重重顾虑,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扰,最终在营造轻松的心理疏导氛围的同时消除学生的紧张、反感和害怕,促进学生积极看待心理困扰并采取适当的调节行为。二是便于应用信息技术的实时交互功能和反馈功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反思和自我调节行为。三是有利于实现心理辅导工作过程的最优化。四是网络或信息技术拓展辅导员工作时间、空间,丰富工作内容方式,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为民办高校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目前,许多民办高校辅导员都在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分析和研究改善辅导、疏导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辅导员正在尝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多个工作环节,如新生入学的信息化心理测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心理辅导的模式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宣传与现实引导等,以期达到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的目的。但实际情况是,仍然有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初步构想阶段,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研究也十分少见。根据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困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辅导方面的技术或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专门用于大学生心理辅导、咨询、测量等方面的资源与技术,都没有充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在: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各类心理辅导产品,但是商业宣传过于夸大,其实际应用与高校心理辅导的结合程度不高;可用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社交软件、网站平台等虽然可以为辅导员所用,但其应用方式存在较大局限。

(二)信息技术与辅导员心理辅导整合仅是表层结合

许多信息技术与辅导员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没有真正地达到深层次的“整合”,而仅仅是达到了技术和心理辅导工作环节简单相加的表层的“结合”。很多研究者和辅导员认为只要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引入了即时通信软件、网站资源等信息技术就是技术与心理辅导的结合,就能达到设定的目标,发挥技术应有的优势。也因此,辅导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较为关注信息技术的插入使用,忽略了信息技术与辅导员心理辅导整合模式与应用策略的作用,忽视了辅导员主导作用的发挥。整个咨询过程从表面上看,辅导员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但实质上这样的“整合”丝毫没有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任何价值,甚至影响了正常的辅导效果。

(三)辅导员心理辅导策略研究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整合的研究都是理论性或者思辨性的阐述,没有放到辅导员日常心理辅导的实践工作中进行检验。这就需要后续研究者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践和行动研究,使研究从实践出发,根据心理辅导的特殊情景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辅导的策略及效果分析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突破了现有心理辅导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障碍,弥补了原有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交流方式的不足。以笔者所处的民办院校为例,我院开设了心理论坛、QQ群、微信群、微博,学生可以以较为隐秘的方式倾诉自己遭遇的心理困扰和真实想法,辅导员则会在网络上对学生提出的困扰进行疏导和解答,或是参与到学生论坛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方式还可以变换为电子邮件、即时聊天软件,学生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与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交流,减少其出于主客观原因不愿当面咨询的顾虑。

(一)信息技术与心理辅导整合的策略

1.围绕班级构建网络心理辅导机制

构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机制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例如,我院辅导员借助心理论坛、QQ群、微信群、微博、电子邮件等方式创建网络心理辅导机制以扩大辅导员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覆盖面。一方面,辅导员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在学生简短地叙述事件过程后,保持与学生联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其处境,然后提供事情解决办法和自我状态的调整策略,提供长期的后续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辅导员利用QQ群、微信群或其他社交软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实时辅导与咨询[2]。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环境的虚拟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防备大大降低,自我暴露倾向较强,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互相交流,使网络成为学生倾诉心理困惑、表达自我观点的新场所,使之成为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观点交流、心理辅导的新渠道和新路径。

2.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以团体辅导咨询为主导

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个性化、保密性特点,为辅导员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了便利,然而由于学生团体辅导的覆盖面比较大,同时学生利用网络和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交流已经形成社区化的趋势,网络社区的交流不再受到现实因素限制,信息交流在时间、空间、形式等方面具有更加多元化的特点,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则需要采取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辅导员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咨询辅导,还可以使不同班级但有相似心理困扰的学生在同一网络社交平台,伴随网络用语的交流语境下,实现更大范围内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与疏导工作。同时,学生之间也可进行相互的交流和疏导。

3.通过校内资源共享,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

信息技术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不仅仅是面对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信息技术在预防、筛查和管理的环节也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近年来,民办高校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测量和分析也成为民办高校入学阶段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主要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和分析,目的是对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都起到帮助作用。以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为例,多数学生存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轻微的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不断叠加积累可能演化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民办高校学生心理进行心理普查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以往,笔者所在的院校与大多数民办高校一样采用纸制量表,不仅在调查准备和实施阶段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而且在存档与管理环节也经常出现丢失、缺页和调取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所在的院校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统一心理测量并实现有效统计和管理,不但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也为后期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和必要时刻的心理咨询活动积累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笔者所在的院校采用心理测量软件系统,学生大一入学时要求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试题,提醒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心理测评,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类,并做出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案,同时学校的其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报告大致了解所带班级、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根据其心理特征因材施教。笔者所在的院校还基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防御机制,并把它作为信息技术与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整合的重要环节。学校辅导员开办了心理健康互助的公众号和微博,分享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网络资源,共享内容是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资源,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大学生心理问题互动交流等多个板块。

(二)信息技术与心理辅导整合的效果分析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表明,利用网站或者相关网络技术可普及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与疏导的能力,使问题被消除在萌芽状态[3]。但是,在民办高校辅导员将信息技术与心理咨询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律能力,在隐匿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时候,有一部分人出现了价值观和态度不端正、言辞观点过于偏激等不良倾向,这需要民办高校辅导员及时监督并积极引导,把握好意识形态主流导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心理辅导,将学生的心理测量及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信息化,不仅为辅导员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也使其心理辅导及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这在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与咨询作用的同时,也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范畴向前延伸至预防阶段,通过软件测量能较为快速发现那些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及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心理咨询,尽可能地将民办高校学生所遇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在萌芽状态解决,减少由于心理困惑因未及时得到疏导而演变成为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四、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辅导的实施建议

(一)利用软件测量心理状态,划分心理辅导小组

民办高校辅导员首先通过软件等信息技术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筛查,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同时通过在与学生相处等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加深对所辅导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征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分组。这种分组仅仅是强调学生心理特征的相似性以便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团体辅导,而不是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二)辅导和预防相结合,利用网络将心理辅导常态化

无论是学生还是辅导员都有这样一个误区,通常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理辅导往往被局限在事情发生后。这不仅使民办高校辅导员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处理方式稍有不当就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同时也利用社交软件等工具推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心理辅导融入日常交流,进而常态化[4]。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注意的伦理问题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6

探索新途径、新办法,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果,加快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和方法的更新。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手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使教育更有时代感、吸引力和说服力,是我们应该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各种现代科技知识,提高我们工作的科技含量。确立既适应军队特殊要求、又符合时代特征的科学思维方式,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实现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有助于更好解决官兵信息需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提供信息量之间的矛盾,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新领域的拓展,同时,注意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加强网络等高科技知识的应用和管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成为消防部队思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料,而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提供更加广阔的教育渠道和空间。因此,应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顺应时展潮流,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因特网上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建立消防部队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舍得花钱,下大力气,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总队、支队倡导的消防网络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局域网和富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局域网站,并尽快使各网站相通相融,相得益彰,以便为部队全体官兵提供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资料翔实、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二是增强紧迫感,培养一支既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能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治工作队伍。目前,我们的政工干部普遍对网络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对新形势下网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的甚至从未上过网,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加强对他们的网络技术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网络基本特征,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政工干部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高超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而且具有较为扎实的网络技术技能、熟练驾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一代消防部队政工干部。三是加强网络监控,防止网络毒流对官兵的侵蚀影响。网络在提供无限丰富的有用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有害信息,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其政治观点的文章、作品,具有色情内容的图片、软件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有很强的欺骗性、蛊惑性、腐蚀性,若经常受其熏染,容易使思想蜕化、道德堕落、斗志懈怠。对这些网络信息毒流,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法律手段,控制网络信息来源,剔除有害信息。为此,一是要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海关”,对进入部队网络系统的信息进行监控,适时调整和更新信息内容。二是加强对部队网、局域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禁止有害信息上网、流传,从而净化部队信息网络系统,为官兵提供健康的网络信息服务。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逐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加强对社会心理和社会舆情的动态分析。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认真研究网络和“网民”的特点,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借鉴心理学知识,加强疏通和引导

疏导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它是指依据官兵思想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求,疏通思想,向正确方向引导,正确解决官兵的思想认识问题。疏导,就是疏通、引导。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广开言路,就要创造条件,让官兵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都讲出来。集思广益就是要集中官兵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进工作的目的。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帮助官兵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把官兵的思想引到正确的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疏导方针,既要反对强制压服,又要反对放任自流,听任错误思想自由泛滥。要把疏通与引导结合起来,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下,要增强做好基层官兵心理疏导的紧迫感。当前,引起官兵心理问题的因素日益增多。比如,改革开放条件下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调整、竞争的加剧,使官兵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各种诱惑因素的增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心理扭曲;经济拮据、家属下岗、邻里纠纷等家庭问题的增多,使官兵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等等。为此,必须注重对新形势的准确把握,不断增强做好基层官兵心理疏导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要在清楚认识其对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重大意义中增强紧迫感。消极心理是导致基层官兵产生过激行为的一种不安定因素。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基层官兵走出消极的心理误区,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消极心理的加剧,避免各种事故、案件的发生。其次,要在充分发挥其教育的辅助功能中增强紧迫感。人的思想行为不仅受政治观点、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支配,而且受到性格、情绪、气质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年官兵在自尊心受到伤害、进步受挫、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下,如果不能从心理上得到有效调节,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疏导和矫治,就能收到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的效果。再次,要在提高“打赢”能力的迫切要求中增强紧迫感。由于消防部队日常工作和值勤任务比较重,官兵将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高度重视心理疏导和训练,不断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时,要突出重点环节,不断增强做好基层官兵心理疏导的针对性。一是要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应把心理教育作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官兵学习心理基本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使官兵了解青年期的心理特点、变化规律及调节方法。二是要加大心理训练的力度。结合平时官兵可能遇到的因“丢面子”而导致情绪激动,受到不良刺激容易出现心理过激等情况,设计一些相应的控制、调节和处理办法,并组织官兵进行练习,提高官兵对不良心理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三是要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努力建立一支由政治机关干部、基层政工干部、卫生医务人员、思想骨干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咨询网,及时解答官兵的心理困惑,化解官兵的消极思想情绪。

(三)应用行为科学,批评和激励促工作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其基本的模式是:环境影响(有时决定)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再重复这个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在这个模式中,环境是人体以外一切客观条件的存在及影响的总和;需要是个人对于某种目标的追求与渴望;动机是引发行为的起始点;行为是人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目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追求的某种事物的标准、规格或状态。根据这一普遍规律,在管理教育中,可以通过优化环境、调节需要、激发动机、设置目标来制约军人的行为,使之符合条令条例的规范。

批评法是指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削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使之转化到正确方面来。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创造了一整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就是其具体体现。根据过去实践经验,开展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几个原则应该注意:一是实事求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行为、性质的错误,分清不同的情节和程度。二是发扬民主。要让人讲话,允许犯错误的人申辩。三是一分为二,对人对事都要采取分析态度,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一概抹杀,一切否定,是不利于促使官兵思想向积极方面转化的。四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就是使批评真正触动被批评者的感情,激发其克服错误的决心。晓之以理,就是要讲清道理,分析错误、缺点的性质、危害及其产生原因,使被批评者增强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导之以行,是以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育者的模范作用去引导官兵。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7

1急诊科护士对灾害救护及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1护士缺乏系统的灾害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护理人员缺乏灾害护理知识,导致被救人员生存质量较低。相关研究显示,在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大部分护士没有有效的应对技巧,严重的缺乏灾害应对的相关教育,缺少灾害医学的相关训练和紧急医疗知识[4.5]。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可以强化护理人员的防灾意识,提高救灾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1.2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职责感不强护士在灾害突发情况中,对自身需要完成和担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在实际救援工作中,他们需要协助医生进行伤情评估、分类,在医生短缺的情况下需独立完成此项工作;护士要在现场开展急救工作、转运伤员,对灾难现场人员和医疗物资进行组织、管理;对灾区民众进行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灾害救治结束后,护士还需针对救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订灾害伤员救治指南,为以后的灾难救护提供参考。1.3护士工作延伸性认知不够急诊护士往往在工作范围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个体工作范围仅在该科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应急能力强,灾害护理救援知识丰富和技能熟练的全科护士,适应灾后救护的需求。1.4护士身体素质薄弱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护士人员组成以女性为主体,灾害事故现场救援往往需要有一定体力和较好的体魄,这对急诊护士也是一种挑战。1.5护士缺乏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在灾害救援中,不能只关注伤病员的创伤护理,而忽略了对伤病员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对伤员进行心理安抚,如理解的眼神,关爱的肢体行为,使其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独无助的,很多人都在帮助他。

2灾害护理培训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2.1灾害护理学培训内容制定理论课程内容包括重点学习急救医学、院外现场急救中的管理、通讯、气象、地质、运输等学科知识。事实上,灾害护理学已经伴随救援医学而发展起来[6]。让护士了解医学救援,无论从理论原则和运作内容,都离不开护理学。本科的灾害护理培训首先从概念上让护士进行知识学习,方法安排每月1次业务学习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护士晨会时间提问,并制作了一本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和灾害相关救护护理知识口袋书,以及通过各种救援学习相关医学救援知识或在远程教育等教学方式中获取灾害护理学相关内容,即使护士足不出户也可学习,从而使科室护理队伍真正能够成为灾害护理实用性人才,逐步向“全科”型护理的方向迈进。2.2灾害护理学实践技能培训2.2.1强化训练急诊急救技能定期组织各种急救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各种救援技术、搜救搜索技术、维护支撑技术、破拆技术、障碍物移除技术、伤员转运技术等,使护士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种灾害救援技术。科室每季度进行1次灾害应急预案模拟训练,科室参加过灾害理论培训和灾害模拟演练的护士灾害知识理论得分均高于未参加灾害理论培训和灾害模拟演练的急诊护士;有灾害救援经历的护士灾害知识得分高于无救援经历的急诊护士。这也充分显示了灾害培训演练的重要性,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灾害知识水平。2.2.2结合实践经验根据管晓萍[7]提出,培训时应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由参加过救援工作的医疗队员利用现场图片、录像、救援中的案例等讲授救援中的经验。结合实践经验开展救援护理培训,可使护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激发其参与救援工作的热情,强化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储备。提高对救死扶伤职业操守的认识。2.2.3应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包龙梅[8]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灾害护理教学,以“5.12汶川地震”为素材,进行实战演练,反复练习组织人员撤离、伤口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技术。2.2.4结合科室自身特点科室结合科室自身特点组织学习一些灾害救援实践的做法,进行传帮带学习,手把手指导,科室制定2名操作教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的实践示范和考核,做到规范化、常态化有序进行。①科室急救设备相对齐全,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急救技能也有所熟悉和掌握,通过强化培训护士能独立进行检伤分类并协同转运工具,掌握清创缝合及换药、心肺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现场急救6大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环甲膜穿刺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等,能配合医生承担其他专业的工作,从专科护士拓展为全科护士。②调查结果显示病情观察能力、清创换药,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批量伤员转运救护、批量伤员检伤分类等护理技能是灾害救援中应用频率高、最基本的灾害救护技能。目前急诊科护士在每年医院下部队巡诊工作中,她们都有战救技术教学示范,为部队官兵能够在应战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不断地巡诊指导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2.3护士职业素养和身体素质训练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使命神圣职责。高尚的职业操守要求护理人员在险恶的环境中,将自身利益置之度外,把灾民的痛苦和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以积极稳定的情绪投入工作。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做好救援工作,更好的救治伤者。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护士最基本的一项要求。体能训练是灾害救援护士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体能是救援的基础。因此,应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包括长时间徒步,野外生存训练等。科室定期组织进行文体活动训练,如打羽毛球、学校操作5公里训练等。通过不断地体能锻炼,护士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很好提高。2.4心理干预能力培训熟悉常见创伤后应急障碍及疏导措施,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灾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伤亡。救援护士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第一时间对灾民的心理应激障碍进行疏导,将会大大降低灾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救援护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顺利解决自己的心灵不适应,还可以给其他队员做心理疏导,提高全队的适应力和战斗力。灾民身体和心理由于受到巨大打击,容易形成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精神分裂等严重心理反应。这类心理反应的心理治疗时间长,迁延难愈,给患者自己和家人甚至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护理人员若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心理护理知识以及简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在生命救护的同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不会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因此,应设置心理学相关课程,做到人人都是“心理干预师”[9]。我院有心理疏导小组,科室有心理疏导员,疏导员把学到的知识带到在科内,并在课内进行授课讲解同时让其他成员参与学习讨论,科室目前有2~3名同志在学习国家心理咨询师,目的方便与人,提高自身,能为患者的心灵提供支撑。

3小结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8

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深入疏导,转化角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健全干预机制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更要将个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当做重要的工作来做。健全干预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个体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来抓:首先,实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询的教师如同医务教师一样,做到随时能够接待学生,不会使学生感到落寞。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尤其会有紧张的心理,如果再遇到无人值班的情况,那么就会更加加重学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此外,高职院校应配置咨询热线,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最后,对于初步评估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转送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9

由罗佳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一书,以思政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研究为重点,建议思政教育者提升对教育对象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借助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及时的心理疏导,促使思政教育对象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全书共包括六章。首先,作者结合思政教育,阐述心理疏导的内涵、基础理论、显著特征等基本概念。其次,作者分析心理疏导实施的现实诉求,并依据心理疏导的价值取向、规律原则,探索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有效路径。最后,作者侧重于方法和技术探究,帮助思政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以达到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目的。

参阅全书可知,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是社交、游戏、娱乐等平台上的活跃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强,但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思维模式与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在诸多网络不良思想长时间的冲击下,无法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倘若学校未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引导并经过长期积累和发酵,极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基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思政教育,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现状,针对学生现实的心理困境,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心理指导和疏导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优秀道德人格与心理素养的形成。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教学体系。为促进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育人成效,学校应立足它们的育人优势,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协同教学体系。一方面,打破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界限,充分意识到开展与思政教育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系统科学地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强化思政课教师对心理育人的认知,依据心理教学目标,配置充足的教学资源,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此外,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促进两者优势相互补充与充分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和积极性,组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体会和领悟理论内涵,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为自身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发挥网络教育价值。虽然思政学科和心理健康学科隶属不同领域,但在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因此,思政课教师可将心理测量法、对话法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应用于思政课堂,促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预见性和实效性。这有助于增强对学生心理变化和需求的了解,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加契合学生需求,提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切实体会教师的重视与关注,更加自觉地学习思政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思政教育主体应该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构建融合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教学平台,挖掘并整合网络中的相关教育资源,采用图片、视频等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文明用网等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提升网络安全认知,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既不受不良思想影响,也不传播不良网络信息。

心理疏导技术范文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种困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和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员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传统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如何发挥,怎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想做好新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深入研究员工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灌输方式,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特点,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思想新动态,把握企业员工思想脉搏,制订切实可行的新举措,才能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发挥其应有作用。

1.建立一支过硬的政工人员队伍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与变化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的政工队伍素质的问题。政工队伍人员的素质又决定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因此,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当前紧迫的问题。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者要以企业和员工利益为已任,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开阔新视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紧扣生产经营、紧扣员工群众、紧扣生产一线,从员工最需要的思想政治内容入手,从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员工最需要解决的工作入手,从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入手,找准工作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才会与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取得最佳效果。同时要做到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课题。要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企业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起到生命线的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提高员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向员工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导向的作用。在企业不管是党务干部还是经营干部,不管是行政干部还是技术干部,都应积极主动地结合业务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舞台,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创造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参与的氛围。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肩负两种责任,既要做好生产经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真正做到同步运行,同步发展。

2.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活在世上,他的价值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价值如何,是要看他在社会各项活动中,为自己做什么,为社会做什么,为社会尽到了什么责任。事业是衡量每个人价值的砝码,如果要想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出一番业绩,成为一个活得有意义的人,就一定要加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活着为了什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正确的价值观,确立高尚、进步的价值追求,实现完美的人生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在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显着的变化。应该肯定,在这些变化中,绝大多数员工顾大局,识大体,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但也有不少员工在历史的转变中迷失方向,价值观上出现偏差。实践证明,在企业改革引起员工群众思想波动的时候,只有企业党政工团齐心协力,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较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定理想和信念,利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明确事物发展规律,使广大员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克服前进中暂时遇到的困难。

3.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员工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在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普及心理科学知识,遇到问题时不仅有思想防线,还可以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办法,增加一道心理防线,这样可以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管理者掌握了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克服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另一方面,心理疏导要求必须平等地对待教育对象,不搞生硬的我教你听;在疏导过程中要先听后说,允许教育对象宣泄不良情绪;心理疏导强调通过各种技巧,尽量拉近与教育对象的心理距离;要注意启发员工自己认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矫正方案,通过反复甚至长期的工作达到目的等等。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接受效果。并且要在企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互爱互助的企业风尚。着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愉快。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员工从全局出发,珍惜机遇,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员工有问题可以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企业要理解员工,并对员工提出的诉求给与正面的解答。引入心理疏导工作应该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把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心理疏导工作的核心,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工作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