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规划与综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1-20 11:16:00

发改委规划与综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6.8%和9.4%。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辽西地区遭受严重伏旱、秋吊等自然灾害,预计粮食减产50亿斤;其他地区气候比较有利,预计粮食增产20亿斤,预计全省粮食产量可达320亿斤。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239万吨,增长6%;禽蛋产量134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59万吨,增长28.8%;水产品产量208.4万吨,增长7.6%。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0亿元,增长21.4%。预计44个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1.7%。

2.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24亿元,增长19.3%。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24亿元,增长18.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0亿元,增长23.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355.6亿元,增长10.5%。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一季度增长16.7%,上半年增长18.9%,前三季度增长19.4%。优势产业拉动作用较强。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101.8亿元,增长28.8%;石化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222.9亿元,增长24.5%;冶金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040.7亿元,增长10%。电力和运输与工业增长基本协调。发电量750.9亿千瓦时,增长13.5%。全社会用电量901.3亿千瓦时,增长10.5%。货运总量10.3亿吨,增长12.6%。其中,铁路1.2亿吨,增长10.2%;公路6亿吨,增长9.3%;水运0.5亿吨,增长36.4%;民航19.2万吨,增长3.8%;港口2.5亿吨,增长18.1%。

3.投资增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7.3亿元,增长36.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2.1亿元,增长36.9%。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327.4亿元,增长38.4%;房地产开发投资734.7亿元,增长32.3%。近几年我省投资增长较快,这是一种恢复性增长。2000年,我省投资增长15%,投资率为27%,投资率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2003年,我省投资增长29.7%,投资率为35%,投资率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2005年我省投资增长41.1%,投资率为53%,投资率略高于全国。应该说,我省的投资增长是符合中央宏观调控取向的,也是符合老工业基地振兴要求的,不存在过热问题。从投资结构来看,新增投资主要用于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工业投资增量占城镇投资增量的50%,其中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量占工业投资增量的60%。

4.消费增长趋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6.9元,增长1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072元,增长15.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3%。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08亿元,增长14.2%,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06.9亿元,增长14.2%;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01.1亿元,增长14.1%。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

5.外贸进出口继续增加,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47.9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增长16.9%;进口总额145.9亿美元,增长9.8%。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辽宁成为国外投资合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到辽投资创业的国外工商界人士日益增多,外资不断涌入,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振兴的亮点。在2004年、2005年分别增长91.5%、172.7%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增长145.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05家,合同利用外资额87.9亿美元,增长11%;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7.4亿美元,增长43%;外派劳务5.1万人,增长7.7%。

6.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4.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5.9%,增加94.5亿元,增长20.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438亿元,增加64.1亿元,增长1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5.4亿元,增加98.5亿元,增长15%。到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152.6亿元,比年初增加1215.2亿元,同比持平。各项贷款余额8929.9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5亿元,同比多增152亿元。金融机构实现本外币业务利润62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

7.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全省国有企业列入改革责任范围的共有2143户。其中,大型工业企业40户,中小型工业企业490户;非工业企业1613户。到9月末,全省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累计完成28户,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70%;中小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改制466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5%;非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改制1234户,占应改制企业的77%。完成了抚顺铝厂、华锦化工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等大型企业的重组工作。加速对未列入考核口径企业和空壳企业的改制与处置,227户企业完成改制。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616亿元,增长23%;完成出货值686.3亿元,增长22.9%;实现利润921.2亿元,增长20.8%。

8.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均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城镇实现实名制就业再就业111.8万人,完成计划的97.2%;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消除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3.4万户。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的84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到年底可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将有26.9万户、96万居民喜迁新居。7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占国家下达计划的82%,到年底可基本完成治理任务。提前一年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前两年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9月末,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6万人,月人均补差额82.6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使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增加。

总的看,目前辽宁经济形势比较好。这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2003年以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践基础上取得的。近几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主要标志:

一是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全省生产总值已经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3年增长11.5%,2004年增长12.8%,2005年增长12.3%,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2%、12.9%、13%,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物价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3个季度保持较低水平,2003年上涨1.7%,2004年上涨3.5%,2005年上涨1.4%,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上涨1.5%、1.4%、1.0%。

二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历次宏观调控,辽宁经济都是大起大落。这次宏观调控,辽宁经济抗冲击能力明显增强,始终保持平稳增长。2003年、2004年、2005年GDP分别增长11.5%、12.8%和12.3%,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2%、12.9%、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23.4%和20.1%,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6.7%、18.9%、19.4%。与此同时,相关指标也保持了平稳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7%、24%和27.2%,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8.2%、18%、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7.6%和12.8%,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8.8%、10.3%、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7%、7.1%和7.3%,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5.6%、14.4%、13.3%。

三是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投资拉动起到了主导作用。2003年,GDP增长11.5%,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2004年,GDP增长12.8%,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4.7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2005年,GDP增长12.3%,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3%,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向协调。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前三季度,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14.3亿元,增长14.6%;用于科技支出19.4亿元,增长25.2%;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5亿元,增长25.1%;用于医疗卫生支出23.2亿元,增长22.4%。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61%,而全国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万元GDP电耗1666.61千瓦时,同比下降2.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1%;前三季度,预计全省万元GDP能耗1.7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

(二)全年经济发展走势

我省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小,但总量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安全生产的任务重。从经济运行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4.8亿元,同比减少4.1亿元。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实现利润-121.5亿元,同比增亏52.9亿元;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12.8亿元,同比减少12.4亿元。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钢铁价格下降、原油成品油价格倒挂,直接影响各项税收特别是国税收入。前三季度,地方级国税收入仅增长1.8%,省本级国税收入下降4.6%。由此使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特别是省本级收入不够理想,给财政支出特别是涨工资、保稳定等刚性支出带来较大压力。三是外贸出口不理想。由于国家取消或降低了部分原材料产品出口退税,占我省出口比重较大的钢坯、铁合金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减少,导致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外贸出口总额增幅同比回落20.4个百分点。四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面临一些新挑战。今年我省自然灾害较多,特别是辽西地区遭受了两次旱灾、葫芦岛市遭受了暴雨袭击,全省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3263.2万亩,成灾面积2571.5万亩,绝收面积394.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2.9亿元。五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全省城镇有170万人需要就业再就业,农村有2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各项社会保险还没有做到全覆盖。

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虽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工业增长逐月加快。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今年以来,我省工业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2.5个、0.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20.1%,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二是外贸出口形势逐步好转。今年第一、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增长了4.7%和4.5%,同比分别提高了0.6个和0.2个百分点,贸易需求不断扩大。我省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前三季度,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9个、6.8个百分点。三是经济效益逐步回升。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回落,钢铁市场价格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装备制造业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我省工业企业效益的提高。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降幅比上半年减少1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少31.3个百分点。四是事关辽宁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大项目工作力度,重点推进了100个工业结构调整和100个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经过锲而不舍的工作,一些期盼多年的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批复、核准和积极支持,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鞍钢西区500万吨精品板材项目全线竣工投产;鞍钢营口鲅鱼圈港精品钢材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100万吨/年乙烯扩建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

上述这些有利条件,将对今年我省经济运行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可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全年计划和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预算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但要积极努力,争取完成计划和目标。其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确保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低于去年水平。

(三)明年经济工作的初步考虑

从国际环境看,明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是一些主要经济体的走势不明朗,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5.6%下滑到二季度的2.5%,下一步发展速度有可能进一步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整体经济明年增速将在4.7%,低于今年预计0.2个百分点,这将对我省扩大利用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国际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走势有喜有忧。“喜”的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从7月14日78.8美元/桶的最高价下降到目前的57美元/桶,降幅达到28%。据专家预计,明年原油价格将稳定在60美元/每桶左右,总体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忧”的是,国际市场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仍然处于高位,明年还存在上涨的趋势,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三是今年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明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有可能将增多,对我省外贸出口增速产生挑战,尤其是在今年我省对外贸易增速比去年下降较大幅度的基础上,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

从国内环境看,明年我国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态势,总体趋势良好。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明年辽宁优势产业的调整改造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我国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深,明年国内市场需求不会有大的逆转,给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巨大经济增长空间。三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和商务成本的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开始向北转移,出现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民资北上趋势日易明显,将有利于我省发挥劳动力素质较高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加快企业改组、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综合考虑明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总体良好的国内环境,明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题,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思路,既考虑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又考虑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年我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初步安排: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两个不低于”来安排,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不低于上年、不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明年要抓好8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抓好改制企业的后续工作,推进企业的联合重组。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是扩大以沿海经济带建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把工作重点转到招商引资上来,引进一批大集团、大项目。三是加快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重点推进100个工业结构调整和10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力争在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上有新突破。四是推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市)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重点扶持10个经济欠发达县发展。五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采取有力措施,扭转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六是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力度。重点推进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建设热潮。七是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八是努力解决民生问题。重点抓好就业、社保、扶贫开发、社会救助和城市5万平方米以下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让振兴老工业基地成果惠及百姓。

二、创造性地做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

(一)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要与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

今年初,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0月22日至26日,召开了省十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又进行了安排。这次党代会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135”。“1”就是提出了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命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省人民进行了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经过改革脱困和持续调整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历经艰难曲折,逐步走上振兴之路。我们已经取得的振兴成果充分表明,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走向全面振兴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3”就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发展内涵,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要求重点抓好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三项重点任务。“5”就是确保实现五大目标,即经济总量及效益的增长速度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得到切实转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从这些内容来看,党代会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与“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要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与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

(二)贯彻国发〔2006〕29号文件,切实抓好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落实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国发[2006]29号),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省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文岳省长、卫国常务副省长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抓紧将我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分解落实到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

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总的原则:一是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做分解。二是落实责任主体。依据各部门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同时,将部分约束性指标直接分解落实到各市。三是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从上述原则出发,重点要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1.以规划落实《纲要》。《纲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有些具体任务,要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加以落实。为保障《纲要》有效实施,我省已经完成了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业、服务业、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海洋经济、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自治等12个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要在此基础上,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组织编制或修编其它相应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纲要》实施搭建完备的规划平台。对于区域规划而言,要加紧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等区域规划,树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均衡的理念,增强规划的空间约束性,使区域内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而不应将其编制成缩小了范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规划”,更不应编制成汇总了各地区重点产业的“产业规划”。

2.以指标落实《纲要》。全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指标属性进行了功能区分,确定了总人口、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耕地保有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森林覆盖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个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这些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是需要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的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三个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省,是各省在“十一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硬指标。我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这三项约束指标任务是:耕地保有量417万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2%以上。为完成这项任务,我省将按照国家提出的分解目标和任务,将这三项指标分解落实到省直有关部门和14个市,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估和考核制度。

3.以项目落实《纲要》。重大项目是《纲要》的支撑,也是实施《纲要》的具体抓手。在《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出了三条选择原则:一是从重要程度看,优先选择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工程。如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有重大推动作用,对破解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瓶颈制约有重大突破作用,对“十一五”时期及以后的发展有奠定基础作用的等。二是从执行主体看,优先选择需要由省政府层面组织实施的,特别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安排投资数额较大的,需要由全省统筹布局的。三是从工作基础看,优先选择前期工作比较扎实或有相当基础的,确保“十一五”期间能够启动的。这些项目是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必须组织实施的。为此,我省将根据省直有关部门的职责,提出组织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的责任部门,希望各市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4.以政策落实《纲要》。《纲要》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建设新型产业基地;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这里要明确的是,实施这6项重点任务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使市场主体依规划行事,并得到相应利益。为此,必须围绕《纲要》的重点任务,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外资外贸政策,以及其他相应的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税收、物价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消费者等市场主体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方向与规划提出的战略方向相一致。

5.以规章落实《纲要》。规章落实《纲要》的重要依据。要加强要健全规划纲要实施机制,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宏观调控、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为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省政府制定也相应地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06]9号)。要认真贯彻好这两个文件,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要在编规划、出政策、立项目等方面都要依据规划,与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相一致。要加强规划衔接和专家论证,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对各级规划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意见,未经衔接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公布实施。要建立规划评估调整机制,规划编制部门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报规划批准部门批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评估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其他规划由编制部门组织开展,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要搞好年度计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把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计划年度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

(三)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推进重点规划工作

经过两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任务。原来以为能够休整一下,实际上难以做到,仍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当前要重点抓好5项工作。

1.组织召开全省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工作会议。经卫国常务副省长同意,拟于10月底或11月初召开此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部署“十一五”规划纲要落实工作。同时,以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省人事厅三家名义对规划编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建言献策优秀个人进行表彰。目前,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开发建设“五点一线”,努力构筑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与内陆互动发展新格局,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初以来,我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6个市,抓了规划编制工作。9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座谈会,对规划进行了审议。10月17日至20日,省人大对“五点”又进行了视察。与此同时,批复了大连长兴岛开发建设规划,给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四市出了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确认函。下一步,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好规划,提交省委、省政府批转执行。同时,做好其他四点开发建设规划的审批工作。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编制工作。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给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提供规划编制素材,另一方面,拿出得力人员,具体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已组织提出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初稿,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下一步,我们要继续配合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修改好规划,尤其要把我省的重点开发区域、重大建设项目纳入规划。

4.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规划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并确定先行在江苏、浙江、湖北、河南、云南、重庆、新疆和我省进行试点。要求,年底前拿出技术大纲,明年进行区域划分工作。这项工作,我委已进行了研究,并列入重点工作。最近将抽调省国土规划院、环境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信息中心和城市规划院等单位专家组成工作班子,抓紧研究技术大纲编制工作。明年,各市也要参与此项工作。

5.“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分解。国务院下发了文件,省政府领导作了重要批示,要抓紧将我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分解落实到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

三、切实加强系统建设

全省发展改革委系统从事规划与综合工作的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贡献大的队伍。但也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一)深化对规划与综合工作的认识。大家都是从事规划与综合工作的,对这项工作有很深的理解,但也要不断深化认识。一是规划与综合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离不开的一项工作。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日常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从事具体工作,需要有人帮助研究发展规划、进行形势分析以及讲话材料起草等。这样,领导才能腾出精力做更重要、更多的工作。二是规划与综合工作是发展改革部门的门面。规划与综合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发展改革部门的形象。所以,从事规划与综合工作责任重大、无尚光荣。三是规划与综合工作是最大的业务。材料不是写出来的,是在掌握大量情况基础上,研究出来的,不存在谁能写、谁不能写的问题。所以,从事规划与综合工作的同志,不是文字匠,是业务能手。

(二)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一是坚持“三个两手抓”。即,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一手抓宏观,一手抓微观;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有活力,就有生机。二是坚持虚实结合。规划与综合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就是要虚事实抓,实事虚抓,虚实结合,工作到家。规划与综合工作是以虚为主,但要把它做实。三是坚持吃透两头,狠抓落实。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吃透上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吃透下情,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不仅要做到这“三个坚持”,还要实现“四出”的目标,即出思路、出政策、出成果、出人才。

(三)选准工作切入点。一是落实职能。省政府批准的省发展改革委“三定”方案,明确了规划与综合工作的职能。规划方面,要重点抓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综合方面,要重点抓好年度计划制定和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抓住了这些工作,就抓住了根本。二是落实上级部署和领导交办的任务。领导的关注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需。过去有句古话叫做,“干活不由东,累死而无功”。我们规划与综合战线一定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来安排工作,千万不要另起炉灶。这样。我们就牵住了牛鼻子,就抓住了重点。三是做一些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工作。就是干一些一个部门干不好或者干不了的工作。如,规划方面,要抓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与发展改革试点以及内资企业进口设备免税审批等工作;综合方面,要抓好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政府工作报告分解落实以及中国经济导报通联等工作。

(四)加强沟通与协调。沟通与协调是做好规划与综合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部门联系制度。规划方面,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综合方面,建立了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下一步,要继续完善这些制度。二是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规划方面,成立了规划专家委员会;综合方面,建立了经济观察家队伍。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开阔我们的思路。三是要建立信息交流制度。省发展改革委将及时把有关规划与综合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各市,也请各市把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材料,及时报给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四是要建立专题调研制度。市里的课题研究,可以请省里参谋一下;省里的课题研究,也可以请市里提提意见;省市还可以联合搞一些课题研究,成果共享。五是充分发挥“外脑”作用。省发展改革委联办所和相关单位,研究力量都比较强,要组织起来研究一些问题。

(五)加强业务交流与培训。很多同志都提出了这个要求。今后发展改革系统规划与综合战线,要一年开一次业务会,一年搞一次培训,一年开若干次专题会。这样,对我们的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六)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六个意识。一是强化宗旨意识。规划与综合工作无小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大事、实事来抓。二是强化学习意识。现在看,新东西很多,可以说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地收集一些资料,尤其要学习和研究文件,不断充实自己。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我们与各个部门、各市县都打交道,要切实加强服务。四是强化合作意识。我们发展改革委是规划与综合工作的龙头,要主动与各个部门搞好配合。这样,各个部门也会尊重我们。五是强化创新意识。我们的工作每年都要有新点子、新道道,这样工作才有活力。我们制定的发展规划、提交的分析报告要求新求变,要有特色。六是强化廉政意识。我们从事规划与综合工作的,既不管钱又不管物,但是还有个勤政优政问题,不勤政也是不廉政。其次,要努力做到四句话。第一句是心静如水。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有权有责有风险,无权无责无风险。从事规划与综合工作,就要把规划与综合工作的职能担负起来。第二句是充满激情。干任何工作都要有热情和激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第三句是苦练内功。要多学习、多实践,长本事。第四句是多出精品。干每项工作都要力求干好,干得出色,干得让领导和群众满意。第三,要“三心”、“二意”、“四切”干工作。即,时时虚心,处处留心,事事用心;对待事业要“意气风发”,对待人生要“意志坚定”;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

最后,我还有三句话:第一句是衷心感谢各市对省发展改革委规划与综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句是希望各市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第三句是请各市放心,我们省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各市的工作。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