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情境教学探究

时间:2022-05-02 10:46:09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情境教学探究

摘要:情境教学法对于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巧设问题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等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以期实现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情境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得到巨大突破,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小说体裁具有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因此,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小说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巧妙地导入、设计及创造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小说中的世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入体味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及叙事语言,加深对教材的了解和掌握,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现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进行粗浅探讨,以期实现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质的飞跃。

一、巧设问题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乐趣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思维所产生出来的火花皆来源于问题,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在高中小说教学中,通过巧妙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让学生进入思维的主动状态,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此,既有效克服了传统小说教学中学生被动回答问题的缺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又能加深对小说所表达的情感的深度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以人教版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可结合小说题目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之初,可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题目时,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别里科夫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别里科夫在我们的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学生一连串的问题犹如火焰,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但必须注意的是,学生的提问虽然都值得肯定,但由于问题太多,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所有问题都进行解答,加之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角度不一但都属于同一种,因此教师还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再结合小说的情节、社会环境及人物形象等,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我、华连卡姐弟和其他人是怎么看待别里科夫的?”“为什么别里科夫会成为这样一个令人厌恶的人?”“‘不怀好意的家伙’画的漫画为什么对别里科夫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如此,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一步步引发学生的探究乐趣,让学生围绕问题再次深入文本,如此,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将对本课的学习研究引向深处,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又如,还可以围绕小说的环境描写创设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通过小说中环境氛围的描写深入体悟人物内心活动,掌握人物形象。以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小说除了紧扣题目侧重描写“风雪”环境以外,还多处描写了“火”,教学中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一特殊之处,设置如下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作品中多次提到火,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关于火的描写,想想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学生经过阅读很快找出答案,如“将火盆借给林冲生起焰火”“将火炭盖了”“火种被雪水浸灭了”“只见草料场里火起”“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很快理解到作品中“火”的不寻常之处:由星星之火到熊熊火光,就像林冲心头的怒火,越烧越旺,小说情节和矛盾冲突也随着火势的蔓延逐步推进和激化,最后,林冲于冲天火光中手刃仇敌痛快复仇,也让故事在这漫天风雪的熊熊火光中达到高潮。正是因为有了这漫天风雪中的“火”的烘托,完美地展现了林冲从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囚徒到敢做敢为、顶天立地的真情英雄的形象转变,学生在赞美林冲的高大形象的同时,也深深感悟到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与悲凉,而这也正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小说较之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塑造并刻画一些有血有肉的、独具个性特色而又有一定社会普遍意义的人物,达到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分析人物形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都是直接进行,然后再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去透析小说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一般。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针对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形象进行角色互换体验,能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更直接地、设身处地地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感波动,从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人物本身的思想感情以及小说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尽量选择一些剧冲突比较集中的作品,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以及必修四《雷雨》《边城》等,现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进行具体阐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编写小组、剧务小组、导演小组、演员小组、观众小组等,每个小组各司其职,由演员小组在导演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对剧本的理解,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对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情境进行还原,通过直观的表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活动及其思想性格。如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此处,学生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就能很容易理解,虽然贾府几个女儿们的才情学识都很高,但偏偏贾母却说出如此不屑一顾的话语,是因为她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的地位所然,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因此自然也就很容易理解黛玉再接下来回到宝玉“妹妹可曾读书”的问话时,为何不正面回答而是迎合贾母的意思说自己“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既锻炼了听说读等能力,又能更深入地体味到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在人物独具个性的语言特色中领会作品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其他小组的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表演,但通过负责编写剧本、筹备道具、专研角色特点并安排演员排练以及发表观感等,同样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既很好地营造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气氛,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又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加深他们对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和剧情冲突的透彻理解,这同时还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效果是以往直接阅读文本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达到的。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说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结合小说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体验、生活情境等增强体验感,才能加深对小说表达寓意的理解能力。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小说作品其所处的年代较为久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较远,不利于学生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中心思想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尽可能地寻求小说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将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与现实中学生的己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沟通链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三《祝福》时,针对祥林嫂失去孩子这一故事情节,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如下情境想象:为何小说中像祥林嫂这般勤快的女人会遭到周边人的冷遇呢?若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你会怎么做?你周围的人又会对失去孩子的母亲表现出什么态度?若是祥林嫂穿越到现代社会她是否还会遇到那样的遭遇?通过以上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深刻地体悟到当时的社会与当今社会的巨大区别,从而自然而然地理解小说的主旨所在:在旧社会封建礼教的黑暗本质下,像祥林嫂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生活命运注定是悲惨的,祥林嫂也注定了是一个悲剧。由此,将小说主旨从表层剖析到了本质层面,加深了学生对纲常礼教的吃人本质以及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当前多媒体课件已经深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图并茂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小说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作品的环境,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三《老人与海》时,我们广西的大部分对于“海”的“惊涛骇浪”“广阔无垠”的认知是比较缺乏的,因此若只是单纯地通过文字阅读或者教师描述,学生都很难和桑迪亚哥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但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海的波澜壮阔,很容易就能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身临其境地感知到桑迪亚哥出海的艰辛。接着,教师可陆续向学生展示如下图片:老人孤身一人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捕捞、大马林鱼骨架、老人接二连三地与鲨鱼殊死搏斗……然后结合鲨鱼的数量变化、工具的残损情况、搏斗结局的变化等,顺势向学生推出设问:在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弱,对手越来越强悍的情境下,假如你是桑地亚哥,你会做怎样的选择来摆脱这个困境;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能不能有桑迪亚哥一样积极面对的勇气……通过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再进一步挖掘小说中关于“人的寓言”的现实意义:“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永远不能被打败!”

总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实践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还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加强对该教学模式的思考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小说、会读小说,全面提升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苏丽娇 单位:广西河池市都安县瑶族中学

参考文献:

[1]缪海燕.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4,(09):38.

[2]占小飞.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探究[J].教师通讯,2016,(02):54.

[3]庞丽红.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