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1-07 11:17:28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阶段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虽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但是基本的教学思路是不变的。诗词的教学重视对经典词句的运用和提炼,重视对文字的反复推敲,要求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高中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阐述。

一、古诗词鉴赏历程

我国的古诗词鉴赏,在建国之前就有很高的水平,很多作品都阐述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且有周密的鉴赏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我国的诗词鉴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是古诗词鉴赏发展的繁荣时期,而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和1981年出版的《唐诗鉴赏集》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对于后来的诗词鉴赏很有帮助。一些人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将自己对诗词鉴赏的意见编写成文,虽然水平不一,但也促进了古诗词鉴赏的发展。古诗词鉴赏至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文学成就,鉴赏作品和鉴赏大师层出不穷,为教师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选材与吟诵

对古诗词教材的选择和对吟诵古诗文本教材的选择要与教师的阅读和鉴赏水平保持一致,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二)明训诂与通典故

对诗词的鉴赏,既可以根据其现代含义进行理解,又需要根据其古意来理解。如在思乡诗词中,“绿窗”就不能理解为绿色的纱窗,而要理解为温暖的家庭氛围;又如玉门关、长城、羌笛等多用来代指边塞。

(三)知人论世

古诗词中的知人论世不仅要正确掌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经历,还要顾全大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含义,见文如见其人。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桃花源记》和《归去来今辞》等,表达的就是作者厌恶官场,崇尚隐居生活的思想,而《闲情赋》则表达的是对唯美爱情的赞美。

(四)句法与章法

古诗歌的句法和章法一般都不遵循传统的语言规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几句,就是只罗列了名词,而没有动词。又如岳飞的《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几句,如果按正常逻辑顺序,就应该为:“潇潇雨歇,凭栏处,怒发冲冠”。

(五)比兴寄托

《诗经》《楚辞》强调比兴寄托,而汉魏至唐的古诗中,一般是以咏史、感遇、无题为题的诗词,多是对个人遭遇或者历史的感悟和理想的寄托。

(六)比较

对古诗词鉴赏,还需要用到比较的鉴赏手法,如同样是写边塞的诗歌,就可以进行如下对比: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体现的是豪迈之情,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是体现愤怒之情。

三、古诗词鉴赏的实际应用

(一)注意古今语序的不同

在古诗词中,无论是语序还是词序,都是可以突破原有的逻辑限制的,例如《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可以理解为“迢迢牵牛星皎皎,皎皎织女星迢迢”。

(二)注意古今句式的不同

古诗词的韵律,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都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进行语句的变换,帮助学生理解,也就是通过对诗词的改变使学生领会原诗词的精美之处。如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进行改写,之后学生经过对比,就可以充分理解诗人的壮志未酬。

(三)注意词语的替换

诗词中对很多字词的运用是很精妙的,用其他词语替换是达不到相同的表达意境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词语的替换来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深刻体会这些字词用法的精妙。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这一句,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皎皎如月,何时可辍”,不同的词体现出的是不同的意境。“掇”字显示的是曹操的求贤若渴之心,暗喻自己的理想还未实现,而“辍”字则体现的是截然不同的意境。

(四)注意增减词语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对原有诗词进行增字减句,再与原有作品进行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有作品的表达效果和精妙之处。

(五)注意诗歌的整体意境

在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教学,比较不同作家同类题材的作品,或者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作品的诵读与推敲,逐渐掌握诗词整体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如同样是对岳阳楼的描写,杜甫用的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孟浩然用的则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更有利于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古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根据诗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并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不仅要教授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教师只有将正确的故事表达和写作手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者:吴宪军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