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公共政策中公民的参与

时间:2022-01-21 10:52:02

试议公共政策中公民的参与

1我国公民参与的问题研究

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公民参与理念已传入我国,开始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但是目前我国政策制定过程却还是呈现一种“内输入”的特点。例如2012年3月周口市政府“平坟政策”的出台,没有举行任何的听证会以及意见征求。其政策一出台就遭到了众人的唾骂,这项政策的执行也只能靠强制力。此案例引发了众人对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问题的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公民参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1政府方面1.1政府对公民参与的认识存在误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项民主制度,是行政民主的要求,但是从效率角度来讲,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却会使公共政策出台的过程更加的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不利于自己私利的实现,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就尽量避免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因此就形同虚设。以河南省周口市的“平坟政策”为例,此政策的出台并未举行听证会,也就是说此项政策的出台并未征求公民的意见。1.2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在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只有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相关信息掌握的足够充分,才能发挥自身参与政策制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方面的民主机制还不是很成熟,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有限,存在着政府所提供的信息与公民想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透明度不高等现象。这种信息公开制度的不完善的弊端,从信息源上阻碍着公民参与效能的发挥。1.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公民参与的概念和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广泛传入我国,虽然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在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在公民参与的机制、路径和方式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一是法律过于抽象化和理论化,对公民参与的具体制度、程序和方式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关于公民参与的制度规定也仅限与各类规范性的文件,尚未实现体系化和规范化。在公民参与机制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都有公民参与的专门法律,例如:《信息公开法》、《行政程序法》、《公民参与法》,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接近于空白的局面。2公众方面2.1公民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较低公民参与还处于转型过渡期,由于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公民的经济收入不高,文化程度有限,没有参与的意识,或者有意识但不知道怎样参与,缺乏参与的信息和渠道,作为政策参与主体的公民在一段时期内将不可能作为成熟的参与者出现在政策制定的政治舞台上。2.2公民参与制度化水平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度化水平比较低,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公民可以通过个体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也可以通过一个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与公民个人微薄的力量以及狭隘的利益相比,通过一个有效的组织来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对公共政策的产生和执行都会产生更加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社团组织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并且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在利益表达上很容易被一些利益集团所控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和热情。3公民参与路径有限、畅通性差公民参与途径的多样性、有效性以及畅通性是保证公民参与权和提升公民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公民参与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健全的体制,这就不能有效保证公民参与的权利,另外公民参与的路径也很有限,不利于激发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证会是公民参与的一个比较常见的途径,但是,目前听证会也经常只是走一下过程,并没有发挥到实质性的作用。人民代表也是公民参与的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途径,但是,目前还存在“代表们不具备代表性”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公民利益的表达。总体而言,公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还很有限并且畅通性也依然较差。

2提高公民参与程度的路径探析

公共政策事关公众的利益,必须接受公众的检验,一个保守的政府、一种封闭的体制难以使公众认定的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政府体系应当是以一个开放的状态,积极主动的接受公民的意见、建议,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原则,确保每项公共政策都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公正和公众利益最大化。因此,促进公民参与的改革势在必行。1向参与型执政理念转变,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现代政治民主所需要的不是全能的政府,而是服务型的政府,积极听取公民的意见,重视公民所表达的利益,为公民服务是当代政治民主所必需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但是在民主政治的建设上仍不能放松,不仅要把全能政府的理念向参与型执政理念转变,更需要政府主动加强与公民的信息沟通,积极引导公民参与,探讨多样性的科学性的公民参与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出一批值得公民信赖和参与的公民自治组织,完善民间自治组织的管理制度,提高公民参政的组织化程度和参政水平。2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公民参与健全地进行,政府就应当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和规范公民参与行为。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不仅给予公民表达自己的利益的权利,同时也让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能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使政策制定过程更加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公民参与行为要想有序地进行,就必须的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公民参与制度、规范和程序,使公民在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行为有章可循;适当的激励途径更能使公民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来,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更加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渠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民了解政治动态的途经不断增多,公民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政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要求日益增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要求的增强与现有的参与条件不足和参与路径有限就会产生摩擦,出现某种张力,阻碍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政府要创造公民参与的有利条件、开辟公民参与新途径,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路径,尽量满足公民的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着手:进一步健全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机构;政府行政官员下基层“微服”走访;设立专员进行民意调查等。4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公民参与方面专门法律的缺失,是造成我国公民参与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法律就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制定专门的法律时,不能追求理论化,而要以具有可操作性为主要目标,使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有法可依。同时规范和完善我国的民主选举制度,保证选举过程透明和民主;规范我国的信访制度,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利益表达方式;完善我国的听证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健全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公民负责。5公开信息,坚持信息完备原则信息是政策规划制定的基本依据,公共政策的信息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因素。政策规划制定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信息越真实、越全面、越准确、越及时,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就越强、社会公众的接受度就越大、最终的执行力度就越大。因此,政府在公开政策信息的时候要坚持透明原则,在征求公民意见的时候更要保持来自公民的信息的真实性。6增强参与意识,发挥公民监督作用公民参与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公民的手里,政府在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公民自身也要增强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同时发挥公民参与的监督作用。公民要利用好手中的选举权,选出值得信赖的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表达民意;对于关系民生切身利益的,公民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民主意见,关注政府部门举行的听证会,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公民也要监督政府有没有按着政策的原本宗旨进行,如有发现背离原有的宗旨,要及时向上反映。

3结语

公民参与不足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转变执政理念,为公民提供参与的路径以及法律保障,同时也需要公民积极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和公民在政策制定中的良性互动,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才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也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作者:刘春环单位: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