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发展及合作建议

时间:2022-03-27 03:37:57

国外农业发展及合作建议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分布、农户数量

经过,目前津巴布韦有6种类型的农场,即村社(黑人传统集聚区)农场、旧定居者(1980年独立后形成的黑人社区)农场、A1型(2000年后形成的)农场、A2型(小型黑人商业)农场、小型商业农场和大型商业农场。其中前5种类型为黑人农场,而大型商业农场不仅包括一些白人农场还包括一些黑人高官农场。农户的土地面积因农场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别。村社农场:户均2.1hm2土地;旧定居者农场和A1型农场:户均5hm2土地;A2型农场:户均100~200hm2土地;大型商业农场一般土地规模在800~1000hm2以上。津巴布韦的农村总人口为92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0%。分别为:村社农场的人口数量最多,达781万人,大型商业农场的数量最少,仅有4800人;旧定居者农场45万人、小型商业农场5万人、A1型农场87万人,A2农场10万人。

二、农业区划

津巴布韦共有两个直辖市和8个省。20世纪30年代,津巴布韦就已开始农业区域化的工作。由于降水量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所以津巴布韦的农业区划是根据降水量来划定的,全国分为5个农业自然分区。

1.自然Ⅰ区专业与多样化的农业区。主要为东部高原区,土壤为红黏土,占国土面积1.8%。该区域降水丰富,海拔1700m以下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mm,海拔1700m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900mm。有些地方全年有降水,温度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以林业、果树、马铃薯、花卉、蔬菜和集约化畜牧业生产为主。在低海拔处的无霜区可种植茶树、咖啡和澳大利亚坚果等。

2.自然Ⅱ区集约化农业区。位于东北部,土壤为砂壤土,占国土面积的14.99%。75%以上的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而且以大型商业化农场为主,农场的土地面积一般在1000~2000hm2。降水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变率在750~1000mm,冬季寒冷且干燥。作物生长季节主要从当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多雨夏季。该地区大多种植烤烟,另外还种植蔬菜、水果、大豆、花生和咖啡。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玉米制种和棉花制种等。该地区还有一些村社(黑人)农场,但仅占有21%的土地,土地的质量也次于大型商业化农场。村社农户主要是以玉米生产为主,也种植棉花、花生、蔬菜、烟草和辣椒等。村社农场粮食产量也很高,玉米产量可以达到6t/hm2以上。棉花、花生、向日葵超过2t/hm2。

3.自然Ⅲ区半集约化农业区。位于中部偏北,土壤为酸性砂土,占国土面积的18.66%。该区降水量适中,为650~800mm,但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导致土壤缺肥。热量丰富但降水不足。雨季常出现相对干旱的天气。种植业以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该区域内有大量的村社农场土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作物主要是玉米、棉花、花生、向日葵和烟草。农作物用地只占整个可耕地面积的15%。该区域内还有一些主要从事畜牧养殖业的大型商业农场。

4.自然Ⅳ区半粗放农业区。位于西南大部分地区和东北的少部分区域,有广袤的自然草场,主要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土壤为酸性砂土,占国土面积的37.8%。该区降水偏少,年降水量为450~650mm,在雨季常出现周期性的季节性干旱或严重干旱的天气。降水少且不稳定。耐旱性强的作物,如谷子、高粱适于本地区种植。虽然种植一些玉米,但由于干旱,经常绝收。

5.自然Ⅴ区粗放农业区。位于东南和西北地区,土壤为贫瘠砂土,占国土面积的26.75%。降水量极少且极不规律。本地区的地形和土壤均不利于进行农业生产。该地区还拥有大片的天然草原,牲畜散养在广袤的草原上。

三、种植业及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种植业

1.谷物的种植情况

(1)玉米。玉米是津巴布韦的主要粮食作物。从生产者的人数、种植面积以及总产等方面,玉米在种植业中占居首位。播种期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翌年的3月下旬或4月下旬为收获期。玉米产量的64%用作人口消费,22%作为畜禽饲料,14%为其他工业原料。普遍种植的有两个玉米品种,一是生育期长的品种(130~170d),主要分布在自然Ⅰ、Ⅱ、Ⅲ区,如东部和东北部的东马绍纳兰省、中马绍纳兰省、西马绍纳兰省和马尼卡兰省。这4个省降水量多且均匀,土壤相对肥沃,玉米生产水平较高。在有灌溉条件的大型商业农场,玉米生产水平达10t/hm2。二是生育期短的品种(90~130d),主要分布在自然Ⅲ和Ⅳ区,如中南部的中部省、马兴戈省、南马塔贝莱兰省和北马塔贝莱兰省。这几个省热量充足,如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种植的玉米,产量可以达到6t/hm2。

(2)小麦。小麦是津巴布韦非常重要的冬(旱)季作物(每年的4~9月)。小麦生长的季节正值旱季,从播种到拔节、孕穗、开化与灌浆都需要灌溉。小麦的主产区在东北部,如东马绍纳兰省、中马绍纳兰省、西马绍纳兰省和马尼卡兰省4省的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小麦生产水平达6t/hm2以上。

(3)高粱。高粱是津巴布韦第三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8万hm2。20世纪90年代,种植面积仅为6万hm2。由于是耐旱作物,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了39万hm2。

(4)珍珠谷。珍珠谷,也叫非洲谷。具有抗旱、耐瘠、抗酸碱、耐高温的特性,适应性强,是津巴布韦的救灾作物。珍珠谷的产量较低,单产只有189kg/hm2。最高时的单产曾达到330kg/hm2(2009年)。总产量在3万t左右。2002年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和总产都有所增加。对于缓解小农户粮食紧缺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手指谷。手指谷是一种粒小、耐旱、易于储存的谷物,是在凉爽和高海拔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种植面积达5万hm2。最多时达到10万hm2。平均单产为335kg/hm2。2002年单产最低,仅151kg/hm2。2003年,单产最高,达到518kg/hm2。

2.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1)烟草。烟草是津巴布韦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与棉花并称为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引擎。津巴布韦的烟草以其高品质、香味和色泽好驰名世界。其生产的烟草98%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烟草出口国。1990—2001年,烟草出口占到津巴布韦创汇总值的33%以上,占到GDP的12%,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员达100多万。烟草的种植面积多年来保持在6万~7万hm2。从2001年开始,种植面积连续下降,从当时的6.94万hm2下降到2006年的3.9万hm2。目前,烟草的种植面积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2)棉花。棉花在津巴布韦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第二大出口农产品。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5万hm2。由于价格好,又是“公司+农户”的合同种植模式,2008年,种植面积曾高达43万hm2。每年的总产量为22万t。1992以前,平均单产为1228kg/hm2。1992年由于降水量极少,单产很低,只有323kg/hm2。2000年快速后,很多的小农户开始种植棉花,种植的面积增加了,但由于小农户缺乏棉花种植技术,造成种植过晚、棉株群体偏少和防虫不到位等,严重地影响了棉花产量的提高。2000—2010年,9年间的平均年单产仅705kg/hm2。目前,单产已经恢复到1000kg/hm2。

(3)大豆。大豆是津巴布韦人民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主要用于压榨豆油,其附属产品豆饼主要用于饲料行业。大豆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5万~6万hm2。2003年是种植面积最少,仅为2.5万hm2。2003年后,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到2009年时,种植面积最大,达到8.5万hm2。大豆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和加工业的需求,收成最好的年份是2001年,大豆总产量只有14万t。而津巴布韦国内的大豆需求量为每年20万t。由于大豆产量供不应求,造成了生产者、加工者以及经销商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

(4)花生。花生是津巴布韦重要的油料作物。多年来花生的播种面积波动较大,平均播种面积为20万hm2。2003年播种面积只有10.5万hm2。2003年后播种面积连年增加,2010年达到最高的42.5万hm2。

(5)向日葵。与大豆、花生一样,向日葵也是津巴布韦重要的油料作物。1987年以前,花生的平均种植面积为2.9万hm2,1994年后增加到4万hm2。1994年后,种植面积达到每年12万hm2。

(二)畜牧业

畜牧业在津巴布韦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约占农业产出的15%~25%。家畜收入是小农户生计的重要来源。自2000年以后,随着大型商业农场肉牛头数的减少,小农户饲养家畜数量占全国数量的比例不断提升。目前,牛的饲养量占全国的90%、山羊的98%、猪的80%。肉牛的屠宰量每年为30万头,大部分来自小农户。生猪的屠宰量每年约为12万头。津巴布韦大型商业农场的肉牛平均每年出栏率大约22%,曾是市场和牛肉出口的主要来源。而小农户肉牛出栏率只占3%~5%。全国平均出栏率只有9%。运动的2001年后,大型商业农场饲养肉牛头数明显下降,从占全国肉牛总数的25%下降到目前的10%。牛肉出口创汇从1998年的4.8亿美元下降到不足100万美元。津巴布韦的畜牧业基础非常好,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饲养、屠宰和质量检测体系。活畜及畜产品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一直向南部非洲国家和欧洲出口,也向中国、印度出口少部分。

1.畜禽数量及分布

目前,津巴布韦全国有肉牛525万头,绵羊40万只,山羊321万只,生猪20万头,家禽3000万只,奶牛3.8万头。津巴布韦南部虽然干旱少雨,但有大片草场,是畜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牲畜数量较多。

2.畜禽品种及种质资源

(1)肉牛。当地品种有马绍纳(Mashona)、牯尼(Ngun)i和土利(Tul)i。这些品种的牛体格较大、浑圆、腿部结实、后驱发达,适应残酷的非洲热带环境,抗病性强、产犊率高、肉料比高,产肉量大。是小农户喜爱养殖的品种。外来引进品种主要有婆罗门、西门塔尔、海福特、苏赛克斯、阿伯丁安格斯、必福马斯特、利木赞和夏洛莱等品种。主要为大型商业农场饲养。

(2)奶牛。津巴布韦的奶业基础比较好,一直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活奶牛、奶牛精液和胚胎,奶牛的品种改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奶牛品种包括荷斯坦奶牛、娟珊牛、格恩西牛和乳肉兼用牛西门塔尔牛等。一些小型的奶牛场也有一些杂交品种。20世纪90年代是奶牛头数最多的时期,全国拥有104483头奶牛,有380多个注册的奶牛场。2004年,注册的奶牛场数下降到了198个,奶牛头数减少到了43159头。

(3)肉羊。津巴布韦南部有着饲养山羊的传统习惯,这里比较干旱,牧草、乔灌木丰富,适于饲养山羊。饲养山羊对小农户的食物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大部分山羊(62%)都用于农户自身的消费。当地山羊的品种有:马塔贝莱(Matabele)和马绍纳(Mashona)以及南非的波尔羊。大型商业农场饲养最多的是引进品种,杜伯(Dorpe)r和美利奴羊(MuttonMerino)等。

(4)生猪。当地猪只有一个品种,叫姆科牠(Mukota),全身黑色,主要是小农户饲养。据史料记载,该品种猪是在16世纪时由中国引入的。这种猪具有饲养方式粗放、耐干旱、耐粗饲、不需要精料补充料。主要用于小农户的家庭消费或用于节庆仪式或出售换钱。大型商业农场饲养的品种是兰德瑞斯(Landrace),大白(LargeWhite)、杜洛克(Duroc)等。

(5)家禽。大型商业农场饲养的肉鸡品种主要是引进的白羽肉鸡。商品肉鸡的生产主要被两个联合育种企业所垄断,孵化和销售一日龄雏鸡,并生产禽肉和鸡蛋。两个企业均采取合同养殖办法,与农户签订合同,肉鸡达到屠宰重量时再由企业回购。肉鸡每年的销售量为1400万只,鸡蛋2600万打。目前,津巴布韦各种禽肉产品短缺,主要原因与禽饲料、一日龄雏鸡的供应量及兽药品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价格不合理。村社(黑人)农户一般饲养当地品种的鸡,数量在1100万只。一些农户还饲养珍珠鸡、火鸡、鸽子和鸭等。

(6)鸵鸟。津巴布韦全国有11个注册的鸵鸟养殖场。2000年是鸵鸟的屠宰量达到40万只。目前的鸵鸟的屠宰量下降到了每年25万只。鸵鸟肉一般出口到欧盟。一只鸵鸟的平均利润大约是300美元,其中包括1/3皮的价值。先对鸵鸟皮进行熟化处理,然后加工成高品质的成品皮,年出口创汇约1000万美元。

(三)兽医服务体系

津巴布韦的兽医体系是衣钵着欧洲运转方式建立的一套兽医机构和服务体系,进行动物疫病和有害物的控制。兽医体系健全,基础非常好。全国有8个省级兽医办公室、53个现场兽医办公室、308个动物卫生中心、4000多个小农户药浴池,1个中央实验室和4个省级诊断实验室(细菌和病毒诊断实验室获得ISO17025认证)。值得一提的是,全国10个省(市)57个地区都建有兽医中心和村社牲畜药浴中心。村社地区的药浴中心始建于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控制东岸热(EastCoastFeve)r和蜱虫病。目前在津巴布韦全国设有4000多个药浴池,形成了牲畜药浴的网络,也是进行常规动物疫病控制和监测的设施。四、中国与津巴布韦农业合作建议农业历来是津巴布韦经济支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着力发展的重点。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统治,农业畸形发展。特别是经过快速后,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保证粮食安全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为借鉴中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津巴布韦政府具有与中国合作发展本国农业的强烈愿望,制定了“向东看”战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农业发展上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津巴布韦也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津双方应在农业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双赢。结合津巴布韦农业发展实际,对中国与津巴布韦开展农业合作建议如下:

1.在农业生产资料方面津巴布韦农业生产物资投入不足,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非常缺乏,市场需求较大,价格高。中国已形成以大型农资龙头企业为重点,区域性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的农资生产流通体系。双方可开展农资贸易或进行合作生产。

2.在经济作物生产方面津巴布韦是世界上重要的烟草生产国,其烟草优良的品质,醇厚的香气及优雅的形态享誉世界。双方可在烟草生产和加工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保证从津巴布韦进口烟草质量与数量,提升中国烟草的品质和档次。津巴布韦棉花品质优良,纤维可纺性好,津方棉农渴望与中国投资者开展从生产到营销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3.在粮食生产方面2000年津巴布韦政府进行“快速”后,虽然农民得到了土地,但由于缺乏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粮食生产成本逐渐加大,投入产出比较低,每年都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中国在粮食增产方面的技术,包括节水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等非常适用于津巴布韦的农业。在进行技术合作的同时,进行适当规模的投资,特别是将农业、畜牧业、加工业相结合,实现循环利用转化增值。

4.在农机具生产与贸易方面津巴布韦的土地面积广,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很大。津巴布韦实施土地重新分配和安置计划后,大型商业农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小农户数量增多,对中小型拖拉机、收割机以及农用灌溉设备的需求量增大。中国的农业机械价格低廉、性能实用等特点深受非洲国家的青睐。可采用多样的手段开发津巴布韦农业机械市场。针对当地人不注意农机具的维护保养,或因配件短缺,不少农机具使用2~3年后便闲置,因此,要注意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信誉,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5.在农业科研和教育方面津巴布韦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设有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和研究站,如作物栽培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农化研究所、棉花研究所、作物育种研究所及林业研究中心、草原研究站、园艺研究中心、烟草研究站、蔗糖联合试验站等。这些研究机构与生产密切结合并服务于生产。双方可加强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寻求合作研究的机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6.在畜牧业生产方面津巴布韦饲料和兽药工业发展迟缓,供不应求,尤其是兽药全部依靠进口。目前津巴布韦政府正着力发展畜牧业,拓展国际畜产品市场。中国在牲畜繁育改良、科学育肥、牛肉加工等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饲料、兽药和兽用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较为发达。双方除在畜牧养殖方面有着合作的广阔前景外,还可考虑开展饲料、兽药、兽医器械等方面加工和生产。奶制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奶牛养殖效益很好,具有一定的合作和开发空间。

作者:刘晓辉刘速杨工作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