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农村的农民作用解析

时间:2022-02-19 10:35:36

当前新农村的农民作用解析

本文作者:王影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

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普遍低,这是一个事实。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8.6%。缺少专业技能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种种困难,也是新农村建设难以取得高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农业技能和科技素质,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既是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具体地说,在培训方式内容上,应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打破以往单纯的“讲课—听课”教学模式,突出培训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变“一锅式”培训为“分灶式”培训,变“被动式”培训为“主动式”培训,变“派出去”学习为“请进来”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还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走进田间地头现场示范等方式。农忙季节,还要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把农民最需要的农业技术送上门等等。

注重学习,提升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养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调查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我国有关的调查资料也表明,与文盲相比,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者可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者则可提高300%。因此,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而我国农民素质较低现状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实效。首先,农民要加强学习,转变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多子多福、小富即安以及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加科技才能致富的思想。其次,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科技、历史、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驾驭市场,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再次,学习要因人而异,注重方式和方法。农民根据自身的条件可以选择自学,也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也可以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校或大专院校学习,等等。

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在制订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都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很容易成为某些政府官员搞“形象工程”资源,损害农民的利益。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农民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使自己的意愿成为制约官员行为的重要因素;要建立真正的农民所有和农民所治的社会组织,以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农民办些紧要事,实在事;要关心、支持、鼓励农民的创新行为,让一切有利于创造财富的源泉竞相进发,让广大农民分享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建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农村”。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