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公共装饰艺术探究

时间:2022-05-03 09:30:47

城市历史文化公共装饰艺术探究

一、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与城市历史文化

1.城市孕育多元、丰富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形象中鲜明、突出的部分,是城市的灵魂,它植根于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城市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反映了城市的区域特色。看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即可找到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成因。过去自然地理环境的明显地域分化导致的地域文化差异性一直在影响城市形象,同样,遍布城市地下空间的地铁轨道交通也基于共同的区域性历史文化因子,受其影响,城市一般依托典型的地域文化塑造差异性和个性。此外,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这种底蕴所形成的地方精神有利于当地居民素质的提高,对后代乃至城市的未来影响深远。根据受众的感官和精神层面,可以把城市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涵盖领域区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态呈现类型。有形文化形态呈现类型真实、具体,有较高的观赏性,包括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格局、传统风貌、历史文物、古建筑遗址、古文化遗址、园林名胜、特色植物、零星分布的特色风物等。无形文化形态呈现类型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在物质上的间接呈现,具有潜移默化的精神指导作用,包括宗教信仰、历史文献、价值观念、思想体系、语言文字、城市传统民风民俗、传统曲艺民谣、城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城市现代都市文化精神风貌等。2.历史文化展示与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的互动机制(1)地域历史文化是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的基石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建构和积累下来的,文化可以区别民族,同样可以区别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笔者调研那些能够被人们记住和称道的城市公共装饰艺术时发现,它们大都是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的产物,凸显了一座城市艺术景观形象的文化建设工程。同样,很多一、二线城市在迅速发展地铁轨道交通的同时,正致力于依托地域文化,择优打造能够彰显城市特定历史文化形象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形式主要是壁画和墙画。但这些公共符号如果只停留于表现悠久历史、人文风景、物产丰富的一般表象描述上,便会趋于雷同,流于表面。(2)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李建盛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一书中指出,公共艺术总是一种历史性地传承、表现和建构城市文化的艺术。他指出,北京城市雕塑60年的建设基于北京城市文化的目标定位,社会成员的归宿感、共同体验的积淀都和城市的文化形式相联系。如果在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中抛开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孤立在现代城市空间中,人们只能远观不能近察,难以触碰,就谈不上凸显特色。因此,在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中,要深入认识城市文化特色的内涵,清晰定位城市历史文化形象设计主题,这样才能让受众从单纯的视觉刺激转为与包含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时代精神产生共鸣。这是公共装饰艺术从业者肩负的历史责任,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将地域文化盘活,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二、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特点

1.历史文化主题引导下的装饰风格的多样性历史文化主题引导下的装饰风格的多样性,指的是城市历史文化主题丰富而深厚,使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通过多层文化叠加、古今文化连贯、主导文化凸显的方式,秉承诸如巴蜀、荆楚、岭南、吴越、秦汉文化所形成的城市文化张力,贯通现代经济、社会、人文、建筑等领域,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发展。内容丰满的地铁空间主题文化引导下的公共装饰艺术风格多样性呈现出具象、抽象、创意、寓意表现,可以轻易地使人们融入城市文化,根据不同主题应用不同的材质构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塑造深刻的文化印象。在加工装饰艺术中,所用的材料非常多,而且材质的形状、纹理、质感等都有所区别,不同的材质可以渲染不同的氛围。2.城市文化与艺术创新并重以文化为基础的公共装饰艺术的创新应该注重审美创新、美感设计和内涵表达。艺术是城市文化的核心表现,体现人的心灵世界和价值追求。《考工记》云:“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艺术永远是求新的,创造艺术的源泉就是创新精神。文化创新就是以践行艺术创新为内在动力,推动城市特色、风格和价值增值与内涵提升,是对城市形象的重建。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创作首先要满足大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其次要提升全民的审美水平。多元、包容、综合、创新是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寓城市历史文化于地铁空间的公共装饰艺术样本分析

物质形态历史文化展示类主题的装饰样本以写实具象再现、叙事性重现居多,刻画真实,注重渲染氛围、感召受众。相对于物,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精神气质的表达具有隐蔽性,注重以寓意和创意激发人们思考。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一,“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让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名扬天下,奠定了南京丰富、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南京地铁中华门站的《明朝遗韵》、南京站的《金陵揽胜》、中胜站的《云彩地锦》是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的物质形态观赏型公共装饰艺术。《金陵揽胜》在公共装饰艺术的构建中通过散点式构图、青花青釉瓷板画工艺展现了南京的自然景色、名胜古迹;“月圆月缺”“涟漪波纹”“窗花残荷”是优美的玄武湖自然之景的典型特征,堆漆技法表现出色。中胜站墙画上飞舞的蛟龙图案,衬托出通透繁冗、华丽富贵的气韵,将云锦历史文化形象植入人心。东莞地铁空间的公共装饰艺术美融入了岭南的历史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从东莞美食和老字号招牌的综合材料拼贴壁画,到千角灯打散重构的壁画,水乡赛龙舟的镶嵌壁画,“僧人沿山种茶”壁画,引入自然的东莞市花白兰花的壁画,虎门销烟和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锻铜壁画,诸如此类的历史人文和现代社会交相辉映的例子数不胜数,它们共同构成了昨日光辉和今日繁华的城市形象。

四、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思考

1.宏观控制和精于细节城市地铁空间的公共装饰艺术构建要从宏观着眼,在宏观上进行控制、限定和指导,考虑乘客的视觉体验和乘客心情的舒缓程度。同时要针对细节提出要求,最贴近人的空间要素和以人为本的单项设计需要精做。通常,公共装饰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于过分追求整体效果和设计细部不够人性化、粗糙。从宏观上,我们要注意实用,在历史文化主题的引导下,恰如其分地进行装饰表现。2.美感与美观的一致地铁空间公共装饰的美感即合理的功能、高质量的材料灯光配色、尊重人的空间尺度、优美的造型形态和空间维度转换的构成美等空间中各要素的综合感受。美观是城市地铁空间的公共装饰艺术形象设计者和决策者十分关心与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一些城市为了提升地铁装饰的文化层次,一味追求抽象的形式美,导致文化视觉意象的传播效果发生偏差,没有可被亲切感受的形式或确定的形象。有学者指出,“那些已经被高度抽象为其中的一部分视觉语义符号,引不起受众对其美感的理解”。所以,构建美的空间,知晓从哪些方面追求美,是我们要明确的重点,不能错以美观代替美感。3.形式与内容的从属关系城市地铁空间独特的结构脉络散布在城市中,它们是组成城市文化的一个个分子,且相互独立。如果这些文化分子统一反映城市主题,则会使站点失去特质和魅力;如果这些分子各自为政,不发生联系,就会将城市整体形象割裂成零乱的碎片。城市的历史文化内容是唯一的、排他的,各站点代表的区域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之间是从属关系,构建公共装饰艺术形式应从属于各站点代表的区域文化,要注意构建好文化叙述框架,整体上要相互联系、一脉相承,有交叉和互动。

作者:李琛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邓瑛,胡珺.红色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以江西南昌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16(9).

[3]邓瑛.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与红色历史文化相关性研究——以江西南昌为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