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探讨

时间:2022-02-24 03:37:09

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探讨

一、提高认知,规范养成教育

入学第一天,我就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校规、班规等的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从点滴抓起,手把手指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安静有序地排队走路、文明用餐、整理书包……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的确收效明显,但总是存在反复,特别是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每天的学习任务总有人偷懒不做,作业拖拉现象也比较严重。

二、对症下药,探索养成教育

班里的小A,上课永远处于“神游”状态,别的学生开始随着老师的节奏做某事了,他还是定定地坐着,要走到他身边提醒才行。每天的作业拖拖拉拉,提醒再多次也无济于事,除非老师站在他身边盯着。作业情况更是糟糕,字迹潦草、错误百出、有错不改。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也了解到,他在家里的状态甚至都不如在校,家长恨不得拿根大棒在他身边候着了。他在学习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不在少数,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这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想,一味的禁止或惩罚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威慑力了,必须寻求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一句话给了我启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那我何不制造一个好习惯“银行”,让学生每天都来存储呢?我让学生准备好一本新本子,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这是一本神奇的本子,它叫“好习惯存折”,每天,请你对照老师拟定的五项好习惯来评价自己一天的表现,达到了就加上一颗星,没达到就明天继续努力。集齐十颗星就能换取一张星星贴纸,两张星星贴纸就能换取争星榜上一颗大星了,争星榜是学生很关注的每个月评选“争星小能手”的依据。就这样,我设计了一个逐层往上的评价机制,把难度控制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范围之内,星星既不会来得太容易,也不至于让某些后进的学生体会不到成就感。“好习惯存折”正式投入使用,每天放学前十分钟成了“存储时间”。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班级里形成了相互督促的氛围,大家你追我赶,比一比谁的“好习惯存折”里星星最多,谁的争星榜上又多出了一颗红星。再看小A,每天的星星总要比别人少上两三颗,问他原因,他总是挠挠头,低下头小声说自己没有做到。在我的鼓励和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渐渐地,他的存折里也有了不少贴纸,争星榜上的星星也冒头了,我看准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给予他继续努力的信心,他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羞涩而满足的笑容。“好习惯存折”这项习惯培养的举措,既迎合了低年级学生追求新鲜有趣的事物的心理,又富有激励性,比“禁止”“惩罚”来得更有效,也更加具有教育人文气息。

三、善用榜样,引领养成教育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试想,教师刚教育学生遇到垃圾弯弯腰,而自己却对脚下的垃圾视而不见,那在学生的眼里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所以,教师是学生最大的榜样,要想学生怎么做,教师一定要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平时也要有意识地督促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同伴的榜样力量也不容小觑。人们都有模仿那些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榜样的倾向。因为相似性使人觉得模仿具有现实可行性,这样也就乐意去模仿。我时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记录下一些学生的好习惯。有一次,学生们排好队去上美术课,匆忙间,L的彩笔散落一地。多数学生从旁匆匆而过,只有J弯下腰,替L把彩笔一支一支地捡起来。事后,我郑重其事地表扬了J乐于助人的行为,同学们也纷纷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这使一向沉默寡言的J绽放出了难得的笑容,也让其他同学认识到了帮助他人的意义。从这以后,我欣喜地发现,班级里热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四、家校合作,助力养成教育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是主阵地,但是为何会有“5+2=0”的悲哀呢?这其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环,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在养成教育上下再大的功夫也只是事倍功半甚至白忙活而已。首先,学校要与家庭建立联系。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做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艺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明确告诉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其次,要通过家庭了解学生,争取家长的配合。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在校是个好孩子,在家是个小皇帝”,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做出判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对孩子的性格、习惯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方便教师“对症下药”。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久的引导、耐心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提出规范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规范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让他们主动去感受、学习。同时,依据班级情况、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难题,善于利用榜样的力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等,都是值得深入探索、不断丰富和创新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徐亚妮.基础教育中不容忽视礼仪素养教育[J].兰州学刊,2009(08).

[2]雷裕盛.如何抓好小学新生常规教育[J]广西教育,2009(16)

[3]潘勇平,石晓燕,高爱钰.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读写姿势现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02).

作者:汤晓丹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