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德育研究

时间:2022-01-02 03:33:56

小学低年级德育研究

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是教书育人的艺术。“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2000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时至今日,德育还是困扰各位教师的一个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笔者运用课堂、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德育教育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大家共享。

一、研究背景

以文化考核为主的高考制度不改变,文化教育在教育中一家独大的地位是不会被撼动的。长期以来,为了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学生、家长、学校把99%的精力用在了智育方面,而德育则被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落,学校教育尤为突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更胜一筹。笔者所任教的这个把教孩子认识“八两秤”作为学生上学目的的偏远山区,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更是让人无所适从。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在接触朱永新先生《新教育》理念以后,笔者尝试通过课堂、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德育教育。

二、探索方法

1.热爱家乡,从了解、讲解家乡的历史做起。青城古镇素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笔者就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让学生热爱家乡、爱护文物呢?自此,笔者便从旅游公司借来资料,分发给同学们,安排班上的同学每人准备一个青城旅游景点的解说词,让他们根据青城景点的格局逐一进行介绍,再加之向当地导游借鉴学习,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深刻的了解。青城镇旅游旺季,我组织我们班的义务小导游为游客讲解景点知识,得到了游客、家长、学校普遍认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推出了青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青城古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自此,古镇的“破坏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旅游公司的好帮手、古镇的主人出现了。2.厉行节约,从认识粮食的来之不易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同学都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是这样,这还了得!经过几天的思考,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同学们节俭的意识,就要让他们实际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5月份,正是青城冷棚西瓜成熟的季节,笔者带领同学去西瓜地参观,当天,气温达到28度,西瓜棚中的温度更是达到了40度左右,一进瓜棚,迎面而来的热浪让人窒息,在瓜棚中的十几分钟,同学们都汗流浃背,直说受不了。回来谈感悟,同学们都认为:“西瓜虽甜,汗水浇灌”。以后的营养早餐,餐桌上剩余的花卷山小了,吃不完,交回的食物多了;浪费粮食的同学少了,劝说大家节约粮食的同学多了。勤俭节约的种子慢慢地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3.学困生的转变,从父亲节的一封信开始。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位特殊学生,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关爱,他总是用不理智的方式引起别人的重视,属于典型的学困生。父亲节前夕,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更是为了转化这名学困生、教育这位父亲,笔者让孩子们每人为他们的父亲写一封信,送一束花。课堂上,笔者发现这位特殊的学生非常兴奋,于是笔者便坐在他身边,想帮助他。他轻声告诉老师“老师,我想给我爸爸写封信。”笔者很感动,立即问他想跟爸爸说些什么?笔者用文字把他要表达的意思简要地写出来,让他抄在信纸上,他抄得很认真。后来,在笔者与这名同学的交流时,他告诉笔者,他爸爸被感动哭了,说谢谢他,还说晚上要教他认字。此后的日子,这个孩子的变化很大。4.爱心种子的扎根,从课前小活动开始。学校外面有一个缺失右手的残疾人开的小卖部,不知从何时起,同学们都叫他“一把手”,这是个明显带有侮辱性的绰号,笔者正面教育了他们多次,但总有那么几位调皮的学生仍不改正。正好上到《掌声》这课了,笔者精心准备了一些课前小活动:让同学们单手拖地、蒙着眼睛取东西、单脚赛跑……大家都说不方便,就这样我导入了新课,让同学们看看有爱心的人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而我们是怎样做的?这时,我注意观察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脸红了。课后,这几位调皮的同学经常会帮这名残疾店主搬东西、挑门帘……

三、探讨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或者是讲道理、举例子教学方法,在德育培养方面的作用可能很有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在认知事物、接受教育方面,表象的要优于理论的,尤其是比较抽象的德育教育,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把抽象的德育教育转化成形象的活动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述事例也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想真正弄明白德育要求的内容,往往来自与实践中自身的真实体验,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动过手、碰过壁、吃过苦、走过弯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教育工作者运用在教育学生方面,教育不通的地方,只有设计真实的环境,开展恰当的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让他们自己去感知,这样他们才能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在活动实践中快速成长。

作者:李娜 单位:榆中县青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