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5:38:02

礼仪教育论文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1

(一)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中国人就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并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教师和家长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幼儿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蛮横脾气,引导他们学习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与人的交往中,谦恭有礼、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儿应礼貌问好,主动让座;在幼儿园,有同伴过生日,幼儿应表示祝贺,并送给同伴一件温馨的小礼物,等等。

(二)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服饰仪表礼仪、语言谈吐礼仪、行为举止礼仪。服饰仪表礼仪要求幼儿衣服要整洁平整,不穿奇装异服,头发、脸、手要干净,不要给人脏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觉。语言谈吐礼仪要求幼儿说话要态度诚恳,不造作不浮夸;见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并注意措辞,多用敬语、礼貌用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人的语言谈吐对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行为举止礼仪要求幼儿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要一会儿碰碰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会儿抠鼻子,一会儿掏耳朵;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在公交车上要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三)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课堂礼仪和讲座演出礼仪等。课堂礼仪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遵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与同伴协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讲座演出礼仪要求幼儿在听讲座、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窃窃私语,不乱扔垃圾,要精神饱满,积极与场上演讲者、演员交流互动,要尊重他人的劳动,适时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等。

二、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每天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家和幼儿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和家长应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哪些是规范的行为,哪些是不规范的行为,对他们规范的行为加以鼓励、强化,而对于不规范的行为,帮助他们摒弃、改正。幼儿在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对此,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幼儿进餐时,要依次入座,不大声喧哗,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能挑食、偏食,桌面要保持整洁,吃完后要擦嘴、漱口,并自觉收拾餐具等。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在游戏中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入礼仪规范的游戏,让幼儿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玩:A洗手,B也洗手;A玩玩具,B也玩同样的玩具。A对B说:“你为什么学我?”B对A说:“你为什么学我?”A恼怒,B也恼怒。此时教师出场,对A和B进行调解。教师对A说:“你试着对B微笑看看。”A对B微笑,B对A也微笑。A装出哭的样子,B也装出哭的样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初步理解到: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我对别人不好,别人就会对我不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谦让,有礼貌,这样对方才会对他们做出谦让、有礼貌的反馈。

(三)在集体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每天下午组织开展“国学堂”活动,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并结合相关的视频节目,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争做文明礼仪使者”活动,在教授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举止的基础上,在整个幼儿园中开展竞赛,评选文明礼仪使者。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幼儿讲礼貌话、做文明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在不断的强化中,达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目的。

(四)在特殊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2

1.课程性质与目标的定位问题

就我区实施传统礼仪课程的预期来看,课程性质与目标的定位是课程实施者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果从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来区分,课程的管理者应确定课程的性质是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如果确定为分科课程,课程管理者就应当以传统礼仪为核心推进课程的实施。如果确定为综合课程,课程管理者就应当围绕一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课程设计,或者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避免重复教学。同样,如果从教育哲学取向的角度来划分,课程管理者就要确定传统礼仪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如果确定为学科课程,那么和分科课程的情况相似,就应当专注于传统礼仪的学习。如果是活动课程,就应当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以传统礼仪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和形象化为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传统礼仪教育课程。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实施传统礼仪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受到社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的制约。从《中华传统礼仪教程》这套教材所构成的课程框架来看,传统礼仪教育课程中还存在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教程》选用的材料中生僻字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需要教材编写者标注注释。其次,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角度来看,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组织范围和序列还需不断完善。课程组织的范围描述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需要花费的时间,《教程》将四到六年级统整为一册教科书,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还需要结合学校教学实践进行调研。另外,课程组织的序列问题也是课程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序列是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在有机联系中的表达次序,需要课程管理者综合运用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

3.课程的评价问题

课程的评价问题也是传统礼仪教育课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科书的评价、施教的评价和学业的评价。传统礼仪教育课程评价的关键在于施教和学业的评价,科学、系统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课程实施效果,需要课程管理者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同德育课程的评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采用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客观性评价主要采用材料性客观题,构建真实的情境和人物,主要考察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经典的记忆和初步应用。主观性评价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传统礼仪实践的参与情况和积极程度。

二、传统礼仪课程的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的不同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可以显著降低课程实施的阻力,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传统礼仪课程的实施策略可以参考路易斯与朋蒂利的研究成果,采用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因素:

(1)帮助教师注意来自校外的信息,利用这一点作为改革的诱因;

(2)鼓励教师带着改革和变化的观念,思考如何运用新信息;

(3)通过教师互相交流,提供机会,来促进新观念的广泛传播;

(4)通过向校内和校外的人宣传,促进新思想的普及、推广。综上所述,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在我区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确定科学、可行的课程标准(纲要)

在传统礼仪教育课程中,教师传授什么内容,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课程管理者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来看,笔者认为传统礼仪课程标准(纲要)可以参照《完善中华传统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两份文件来起草制定,因为这两份文件已经将传统礼仪教育的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和内容做了较为具体和科学的表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课程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减少了课程标准的研发投入。此外,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管理者应逐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首先,课程管理者可录制传统礼仪的示范教学片段,提供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使用,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和学习。其次,课程管理者可建立课程的学习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传统礼仪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便于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

2.推动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基地学校的建立

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应当引起课程管理者的重视。课程管理者可选择一至两处文化基础较为深厚、传统文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学区,建立三至五所基地学校,并且提供一定的课程支持,使其成为实施传统礼仪教育课程重要阵地。考虑到基地学校的建立设计到校区的整体教育和教学规划,为降低实施的难度,课程实施者可结合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先在基地学校建立宣传传统礼仪的学生文化社团,培养学生骨干,配合教师推动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

3.鼓励学校和教师围绕传统礼仪教育开展校本教研

从课程互动调适的取向来看,课程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是一个由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进行调适的过程。面对一项新的课程,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关于课程的改进与改革建议,通常这些建议比较零散,缺乏整合。但是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课程实施,团队内部通常会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并上升为教研组的整体意见,达成共识。因此,校本教研在学校如能广泛开展,将会显著降低课程实施的阻力,同时加速课程的完善。

4.积极开展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校区交流活动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3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幼儿园里的晨间活动就给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晨间活动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时给幼儿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微笑,加强对幼儿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对于幼儿可以在晨检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到懂礼貌等文明的礼仪,由此可见,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贯穿到幼儿身边的。长此以往,家长和小朋友之间就能够主动的问候,创造出和谐的礼仪氛围。

二、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早操是幼儿园每天最基础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时间,安排统一的早操学习,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教会幼儿们一些有关礼仪的儿歌,并将这些儿歌精心的编排到早操中去。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学如何让幼儿把礼仪教育运用到活动中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康佳幼儿园顾虹习礼仪行为,如可以采用共同分享的活动,即为让幼儿学习一则有关礼仪的经典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通过直观的观看短片的形式,学习经典的故事,如“程门立雪和孔融让梨”等礼仪典故,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榜样。

三、创新礼仪教育活动理念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思想教育中,传统的言传身教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讲是十分的困难的,因此,教师就应多组织游戏环节,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礼仪的知识。如:在玩户外滑梯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有秩序的玩耍,学会礼貌用语的应用,如:“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等。使得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礼仪言语,更深刻的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四、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环境是对幼儿礼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幼儿园里,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开展礼仪的教育工作。可以在幼儿园走廊的墙壁上贴上警示标语,如:禁止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不需损坏公共设施等等,还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礼仪教育的有关知识点贴到走廊中。还可以在班级的板报中,张贴出每周的礼仪小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礼仪带来的快乐。

五、培养幼儿礼仪教育的原则

对于礼仪教育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幼儿的习性,教师要缜密的安排学习课程和内容,同时作为幼儿的家长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小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树立起典范的作用,做到相互谦让和尊敬。父母要敬老爱幼,关心他人,这样晚辈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起到礼仪的教育意义。

六、结语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4

(一)礼仪教育作为我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高中比较自由,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大多数为“问题学生”。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作为有效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原因是礼仪的核心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礼仪作为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思想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两者有机的统一在人的言谈举止中,因此礼仪教育离不开道德修养。青少年时期没有学习相应的礼仪而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学生即将迈入社会,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力量,想想他们即将服务的人群,高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二)礼仪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礼仪教学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交流应酬的能力,让他们在职场上成为有风度、有吸引力、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又能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铁职业院校礼仪需要培养的内容

礼仪是迈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自身的礼仪,才能保障达到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一独特环境下的特殊礼仪,高铁礼仪使用范围较小,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一)学习高铁专业的相关知识

高铁是目前铁路系统中的高新力量,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高铁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高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其职业礼仪提供更高的要求。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高校的学生就业与铁路的发展密切先关,针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必须强化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学生基本的社会礼仪,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让学生掌握高铁相关的专业礼仪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铁源自1964年的日本,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全世界刮起修建高速铁路的浪潮,高速化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学习了解高铁的专业知识成为掌握高铁礼仪的基础。

(二)学习基本礼仪

实际人际交往中,礼仪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作为新兴的事物,其专业性注定其服务礼仪要求更为严格,搭乘高铁的人员大多为社会中上阶层人士,这些乘客对于铁路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具备基本礼仪之外,还要有优良的个人素养。对客人服务时必须保持微笑,不管遇到的客人是彬彬有礼或蛮不讲理都必须有耐心,迎送客人要落落大方。目前,高铁的乘务员不论形象气质、服务态度都可与空姐想媲美,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提升这一素质。

(三)学习相关的医护知识

火车上免不了出现紧急情况,作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医护知识,必须熟记常见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才能挽救客人的生命,这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四)掌握国际礼仪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的逐步扩大,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旅游、考察,高铁成为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最佳的交通工具之一,也会接待很多外国的游客。为展现我国礼仪之邦的文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学习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饮食禁忌和特点,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外交语言,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不单单在经济上突破自我,在国民综合素质上也是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5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1967年最先提出了“目标制定理论”(GoalSettingTheory),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因此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的制定。

1.适应性策略———分类融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教育目标,针对生态式教育的理念,结合幼儿生活和认知水平及能力,我们将其中涉及到幼儿礼仪养成的目标进行分类、排队,筛选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三项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即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强调的是幼儿与周围环境,包括人、事、物的交互作用,通过各种教育因子的融合对幼儿产生作用。制定目标,是为了使目标指向幼儿内部发展的良好生态。礼仪教育目标的确立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得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获得较丰富的礼仪情感体验和礼仪心理品质,而这些知识、体验、品质的形成是离不开幼儿生活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人、事的。

2.序列性策略———循序渐进。养成教育的资深研究专家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要体现层次性、序列化。因为任何一个孩子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这个“层”、“序”就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幼儿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要有计划地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和成长阶段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梯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促成幼儿礼仪养成。为了使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能有的放矢地得到落实,我园提出了“分段分解分要求”为模式的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目标,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其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尽量使活动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横向上,把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内容分解为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三个方面。纵向上,对其进行分解,标明细则,梯度分明,循序渐进。各班教师依据本班幼儿年龄及礼仪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自行细化,制定本班目标。

3.层次性策略———三级九档。我园尝试把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这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采用“三级九档”法。所谓“三级九档”就是依据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将礼仪养成要求全面落实在小、中、大三个阶段的序列中,此为“三级”。每个阶段又根据幼儿层次分为“1、2、3”档。1档是该阶段每个幼儿都必须做到的基本礼仪要求,可以称为“基础档”;2档是在做好1档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有能力提高的幼儿提出的礼仪要求,可称为“提高档”;3档是在能做好1档、2档的幼儿中对小部分表现突出的幼儿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称为“优秀档”。此统称为“九档”。大、中、小阶段各有侧重点,逐步提高。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承认每个幼儿所拥有的个体生态系统都不相同,发展也不相同,不应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三级九档”的目标体系可以使幼儿都同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4.关链性策略———差异互补。幼儿生活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其所获的感性经验也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经验的不断丰富、改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礼仪经验,进而将获得的经验进行重组、提升,在各种经验信息多向交流、环境的互动中,使幼儿的正确礼仪行为、礼仪思维得到肯定与强化,错误的礼仪认识得到否定与摒弃,使其礼仪认知结构逐步走向有序,正确结论得到巩固深化。

二、实施途径策略

从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本质去探索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联系性、和谐性、均衡性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以下四个实施策略。

1.系统性策略———模块推进。基于生态式教育的视野,我园在礼仪教育的形式上进行了改进、创新,手段上体现了多管齐下,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内容的开展设计成了几个有机联系的组块,形成了模块,进行了“我是礼仪小天使”系列活动。这一活动改变了以往礼仪教育活动开展零散、单一、低水平徘徊的现状,使我园的生态式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体现出全面性、联贯性、推进性、持久性。主要内容有:(1)评礼仪星级小天使。各班根据园方制定每月细则,每月评比,公布在班内的“星级评比栏”中。每月园方两次抽查,以确保“评星级”活动的切实执行。(2)站礼仪小天使门岗。凡是班内二星级以上的“礼仪小天使”都有机会参加园内的“我是礼仪小天使”之“站礼仪门岗”的活动。(3)戴礼仪小天使奖章。我园将礼仪评比这一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制作了一批“礼仪小天使”奖章。每月月底,各班教师在班内若干“五星小天使”中评选出“六星小天使”一至二人,在下月初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授奖仪式。(4)办礼仪小天使亮相台。我园还在宣传窗中专门辟出一块版面进行“我是礼仪小天使”的展示活动,对每班的“六星礼仪小天使”进行专门介绍。(5)请礼仪小标兵监督员。在中大班孩子中选取8名礼仪小标兵担任“礼仪监督员”,旨在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成为礼仪学习的主人。

2.动态性策略———成长追踪。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既关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关注幼儿在礼仪养成教育中的变化,既有预设又有生成,一切都以幼儿为本,关注个性、突出发展。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顺其自然就是要遵循幼儿礼仪养成发展的规律,即不过度开发,过度深挖,也不过度限制,过度放任,让幼儿的礼仪养成过程成为自然有序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园主要采用了个案追踪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个案追踪是利用幼儿成长档案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我园制定的幼儿礼仪发展目标相比对,着重分析其在具体情境中的礼仪行为体现,这主要是针对个体而言的。而案例分析则具有普适性,通过对幼儿在某一具体情境中的礼仪行为表现的分析,为全体教师提供解决的范本,提供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指导策略。

3.互动性策略———家庭介入。“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这一重要的因子。幼儿园开展了“家长礼仪行为标兵”的评选活动,将那些自身行为素质好、孩子礼仪行为棒的家长推选出来,在幼儿园的宣传窗中进行展示,同时通过家宣栏、家长学校、家教读本、亲子活动等方式的宣传和家教指导,使家长了解并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及其指导思想,礼仪教育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最终赢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孩子接受了礼仪教育也反过来影响家长的行为,亲子互动同讲礼仪。特别是开展家庭亲子礼仪活动,让家长亲历活动,体验家教方法,通过活动,在无形中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亲子活动使孩子、家长都深受教育。

4.融合性策略———环境渗透。生态学的核心是强调和谐,和谐的环境是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开展的基础。我园围绕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将生态学中的和谐理念贯穿整个幼儿园环境中。首先,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幼儿园物质环境,为幼儿园实践文明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如在幼儿园大门口张贴“成为家长礼仪标兵的十条评选细则”、“竹幼教职工礼仪标兵评选细则”、“各年龄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在班级门口张贴本班本月礼仪评比标准,设置星级标兵台,张贴一至五星标兵的照片等。第二,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置中也加入了礼仪成份,如一楼大厅的礼仪花球、二楼大厅的礼仪彩圈等。二楼大厅以“竹幼宝宝的礼仪之旅”为主题,将交通礼仪、超市礼仪、家庭礼仪等串联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礼仪养成教育与环境因子的和谐统一。

三、指导方法策略

教师、幼儿、环境构成了教学生态三要素,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我们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将其渗透于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

1.联系性策略———结合生活。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g)认为,教学生态学强调联系,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以及与维持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加以审视。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这也符合生态式教育理念中的顺其自然、贴合个性。

2.整合性策略———双线主题。在生态式教育看来,知识不是孤立的,各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我园将礼仪融入到课程中,采用了“双线主题”的策略,即在正常的主题教学中,除了原有既定的主题,再根据幼儿年龄及班级礼仪现状,加入一个贴近幼儿生活、兴趣和知识经验、适宜的礼仪主题。

3.协调性策略———非指示式。我园开展了以制度为保障,规范教职工的礼仪行为的活动。在园内开展“教师礼仪之星”的评选的评选活动,并与评比,考核(有自评,组评和园评)挂钩。这一系列措施,实施保证了教师礼仪规范的扎实开展,也使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4.和谐性策略———礼待幼儿。平等的师幼关系、活泼幼幼关系是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与幼儿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礼仪,教师首先要做到,由于教师是成人,对于礼仪方面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幼儿。

四、评价跟进策略

评价是了解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实施的必要手段,结合教育生态学的要素,我们提出了生态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评价策略。

1.“消除位差效应”评价策略。“消除位差效应”旨在消除不同人的心理落差,提倡平等的人格。在礼仪养成教育中,没有上位与下位的差别,教师、家长与幼儿只是生态中的因子而已,教师、家长应淡化心理定势,使双方的隶属关系转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

2.“把握发展需求”评价策略。针对幼儿而言:首先,评价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其次,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内在发展动力;第三,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调动幼儿学习礼仪的兴趣;第四,关注幼儿的个体特征,符合个性化、层次化的特点;第五,关注幼儿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幼儿与他人、与环境的交流。针对教师而言:首先,评价教师对礼仪养成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生态性;其次,评价教师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否具有有效性;第三,评价教师的礼仪养成教育目标的把握是否具有整合性。

3.“抓住成长关键”评价策略。在这一评价策略运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有闪光点出现时,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2)延缓评价给幼儿行为发展的空间。在当幼儿的礼仪表现与周围的情境相异时,教师在不防碍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让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这也符合生态式教育的理念。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6

一、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意识淡薄。1.家庭对孩子礼仪教育方法失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喜欢将更多的财力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懒散、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也自然会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2.父母育儿观念中缺少礼仪教育元素。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重“智”轻“礼”,认为智力发展不容忽视,而文明礼仪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家长注重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唯独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二)小学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师资匮乏。农村小学礼仪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授课时间的保证,也没有师资力量的支持,礼仪教育变成了课余活动。礼仪教育刻板、无趣,小学生“被”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行为,不能自主探究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2.教法不力。农村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是为应付检查,缺乏系统性,多是通过班会渗透,教师很少将其融入就餐、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多是分散于思想与社会教学中。(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礼仪教育尚未列入课程体系,未形成整体性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礼仪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公众人物的一些不雅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礼仪教育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中学语文;促进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礼仪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本质,提炼出传统礼仪中的精髓,充分运用我国文化特色,将我国打造成为文化大国,进而提高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实力,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所具备的价值

(一)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大场合与各个时代的礼仪文化现象。这在古典诗人中也十分常见。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初中生对文章中的传统礼仪文化深入发掘。如:在司马迁中的《报任安书》牵涉了很多谦称,如“仆”“牛马车”等。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大国,不管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政治层面上,“礼”都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润物细无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二)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传统礼仪具有教育规范作用,它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礼仪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作为人际关系处理的润滑剂,一旦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就会形成一股自我约束力。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时刻以得体的、大方的礼仪行为来约束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有助于打造和谐文明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本质是需要以人为本,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注重个人价值的发挥。和谐社会的打造,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而礼仪文化对于养成个人内在品德有着积极效用。礼仪文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而言,其意义都是巨大的。

二、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言词汇。文言文有机统一了语言、文化以及文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文言字词的含义,而教师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加工整理文言文来充分发挥其价值。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蕴含了很多传统礼仪文化,这些文言词汇在现代出现了很大变化,现代与古代含义的不同,让学生在理解中有了难度。而使用传统礼仪文化有利于降低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难度。如:《雨霖铃》中,这篇古文主要讲述古人的送别可以体现出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亲密度。通常普通客人送到家门口,而关系密切的朋友送到十里长亭,还在家中设宴,为朋友饯行。“绿”与“留”是谐音,因此古代人通过折柳来表达自身对于朋友的挽留。(二)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人物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有目的地运用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知识,就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好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而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如沈从文的《边城》,其中就有很多传统礼仪文化的场景,教师以传统文化为着手点,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将文章主题含义深入发掘。由此可见,传统礼仪文化为我们对文章深入解读提供了依据。如下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表明传统礼仪文化素材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理解的作用。如在学习《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人“以东向为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了表示欢迎客人,座位安排通常是:客人东面向坐,主人西面向坐。对于项羽而言,范增对于他来讲更是重要,但是项伯可以与项王平起平坐。项羽对范增是十分尊重的,但范增为人狂妄自大,文中“急击勿失”“君王为人不忍”,这都是范增以自我想象为主来看待项羽,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来他并不尊重项羽,这种行为是让项羽难以容忍的,最后造成了项羽开始猜忌范增,将范增驱走。在讲解这部分知识中,语文教师若是可以结合古代宴饮文化,就可以对范增的后果有所了解,也可以了解到是项羽的不能知人善用造成了他悲惨的结果。(三)有助于深化改革语文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充满热情,培育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西方外来文化的日益侵入下,我们势必要保护好我国文化精华,切实引导广大初中生敢于自觉摒弃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逐渐改革初中语文课程中,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备受人们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与方式,多关注古代文化精神,使这样的精神重新映入人们视野中,使人们重新意识到古代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和作用。礼仪文化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再现了我们的生活,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礼仪文化资源,可促进语文生活化的实现,引导学生对生活深度关心和思考,从而获得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活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中凝聚了我国上千年优秀的礼仪文化,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起来,切实让礼仪文化教育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唯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传承和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加入到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队伍中,进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8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必不可少。从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认为老师是自己的指引。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接触,就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们大都认为英语教师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高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了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这四种知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基本都具有所教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本体性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条件性知识,而通识性知识和实践性的掌握情况则参差不齐。高校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知识非常熟悉,我们课堂中讲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游刃有余,在适当的时候也加入了各国文化,但在跨文化交际中,较为专业的礼仪知识及其实践性知识较为缺乏;而有一定专业礼仪知识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往往少有能承担英语教学工作的。这就造成了我们所谓“双师型”教师师资的缺乏。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的路径

目前,我校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根据教材及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的英语教学分为听、说、读、写、文化拓展等板块。现以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实施国际礼仪教育。

(一)读写方面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注意到了各个单元的重难点,比如语言知识面,语法结构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其中渗透出的礼仪知识,那么我们该怎样具体实施呢?教学内容Unit5讲的是李娜,关于网球运动的。我们在引入课文时肯定会提到大满贯四大赛事,那么为什么参加温网的运动员都要穿上白色网球服?为什么运动员在进入或是离开球场时,男运动员要行鞠躬礼,女运动员要行屈膝礼呢?简而言之这是温网一百三十七年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的传统及其英国传统的皇家礼仪。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让我们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际礼仪知识,促进相互了解。再以为例,该单元主要内容为肢体语言。我们根据SectionB的三个小故事引出不同文化背景里不同的肢体语言,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圈,其他三个手指伸直或微微弯曲的手势(OK手势)。在日本人看来这是“钱”的意思;而法国人认为是“毫无价值或是零”的意思;突尼斯人则认为是“傻瓜”。再比如:我们在交谈中是否都是“点头Yes,摇头No”,目光是否应该一直注视着对方,谈话时的距离是远还是近……,因此我们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才能在国际交往中遵循国际礼仪,体现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那在实用写作教学中,我们又有哪些地方可以融入礼仪知识呢?比如Unit2SectionCBusinessCard,我们需要学习名片的构成,中英文名片的区别及使用。其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掌握名片的使用对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加有用,所以在基本掌握名片之后,跟学生们谈谈名片礼仪是非常好有必要的。比如我们应该怎样接收和递送名片,在接收和递送名片时该说什么样的客套话,递送的顺序该是怎样,接到名片后读名片时应该重读哪些部分的单词……如果将在学习英语名片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这一系列的礼仪知识,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今后也会更加实用,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原则。

(二)听说方面

在听说教学中,以第一单元说的部分“问候”为例。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礼貌的问候用语及其回答方式,在学习了英语语言表达之后,我们还应该给学生补充我们见面问候时会肢体语言上应注意的礼仪问题。例如我们的握手礼,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5秒钟,特别要注意的是谁先伸出手来:如果对方是长者,领导或是女士则应该等到对方伸出手时再与之握手。除握手礼外,通常还有鞠躬礼,拱手理,吻手礼,合十礼,挥手礼及贴面礼。不同的国家习惯不同,禁忌也不同,如果违背了当地社会风俗习惯,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三)文化拓展方面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文化拓展相关知识是我们学校英语课程的一大特色,也是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途径。按照教学计划,本期文化拓展内容包括:茶文化、中国菜系、感恩节、万圣节及圣诞节。那么在介绍茶文化本身时,如果能对比讲讲中国人喝茶与英国人喝下午茶相关的礼仪知识,相信在茶文化的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西方节日时,如果能顺便介绍一下西方国家在过该节日时的相关礼俗和禁忌,那么我们的文化拓展就能“拓展”得更加全面一些。

三、结语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9

1.1研究对象

长春市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吉林大学400名学生、东北师范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大学400名学生、吉林建筑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师范大学4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对长春市5所大学的2000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800份问卷,作废200份,问卷有效率合格。

1.2.3数理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了解程度

根据统计的结果看出,从说不清楚到不知道社交礼仪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只有10%的学生能够说清楚什么是社交礼仪,而10%的学生只能大概地说出一些有关社交礼仪的事例。这就说明,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极其粗浅的。

2.1.1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考分数决定前途已成为众多学生家长们的一个共识,人们在“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这样的怪圈中对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教育”的根本在“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了首位。人们在看中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所以,“修身”变为“修分”,“人将社交礼仪为先”变为“人将分数为先”。改变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行为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1.2本科教育中缺少社交礼仪教育

在当今的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交礼仪品行必将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2.1.3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无限制地追求经济效益使一些人唯利是图,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观念严重地扭曲了这些人的伦理、道德、品行。社交礼仪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多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灵魂,交往的内涵如果缺少了社交礼仪的保障,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质量和人际交往的认同性。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未来的职业行为中、在履行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必须要重视自身修养,不断提升提高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良好修养。

2.2大学生对掌握社交礼仪知识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40%,而60%的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部分高学历人群有这样的认识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

2.2.1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避免不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不参与社会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掌握交际技巧和交往艺术,进而达到参与社会交往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艺术和交往技巧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人们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狭义的人际交往拓展为广义的公众交往。

2.2.2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古人云:既学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将知书达理作为评价一个人优劣的标准。当今社会中知书不达礼者大有人在,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出现严重的偏差。目前,高校依然存在着让人尴尬的现象:个别学生虽然学生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其行为却连最基本道德水准也不能达到,这是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所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逐渐深入,在开放的社会新秩序中,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频繁交往和沟通中谋求自身的有效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因此,具备丰富的交往社交礼仪知识和能力必然成为新秩序中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交往成功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交往细节,代表着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度,准确地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社交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交礼仪。

2.2.3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了用真心去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友谊和友情,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需要。社交礼仪教育的宗旨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高度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社交礼仪规范、交往艺术与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就是有序的社会,有序的社会才称得上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才称得上是进步的社会。

2.3大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来自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而其他渠道则高达80%,可以看出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明显不足。所以,有必要加大学社交礼仪教育的力度,完善社交礼仪教育的课程,增加社交礼仪教育的学时,配备完善的社交礼仪教育训练场所,建设社交礼仪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参与社交礼仪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3.1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训练,把社交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交礼仪知识讲授和社交礼仪训练,使大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社交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社交礼仪知识存在严重的缺失,对社交礼仪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甚至仍然认为,社交礼仪教育可有可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优秀的学生。一些学生则认为,那些专业课、基础课都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了,还哪有心思去学习无关紧要的社交礼仪。所以,加强社交礼仪教育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对于社交礼仪的深层理解,解决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理解,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3.2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

利用多彩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的校园社交礼仪活动,利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交礼仪文化宣传标语,举办社交礼仪常识的讲座、演讲、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交礼仪活动,使社交礼仪行为成为校园时尚,懂社交礼仪可敬,失社交礼仪可耻。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社交礼仪交往经验,展示社交礼仪实践的成就。努力宣传大学生的各种活动的社交礼仪风范,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把学校建设成社交礼仪之校、文明之校、文化之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有道德、有社交礼仪、有修养、有文化、有才学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是极度贫乏的,这种现象可以折射出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表现在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不懂交往方法等方面;大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甚至有嘲笑具有社交礼仪行为的人的现象,对于交往行为的美丑取向不准确;大学生获得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缺乏规范的教育渠道,多数学校没有社交礼仪课程的合理设置。

3.2建议

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礼仪教育;教学质量

中共中央提出:“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道德思想、礼仪规范等思想的传播。”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社会出现了一些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看到一些开口说脏话、不讲卫生、言谈粗俗、不懂礼让的行为。面对这种社会现状,小学教育加强文明礼仪指导和教育非常有必要,避免社会现象给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过于重视知识的“实战性”。我国的礼仪文化传承了五千年之久,多数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礼仪之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整体公民素质变得非常重要。在我国教育中,是比较重视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小学生每天都是被大量的作业埋没,没有自由的童年,没有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二)小学语文教育对“人文性”教育不够重视。在教育中,教师过于急功近利,教学方法和模式都是“十年如一日”,枯燥的课堂,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影响学生健康地成长。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重视的都是成绩,小学生对于目标或是理想没有清晰的认知,都是盲目地跟着教师步伐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工具化,对于人文性的教育不是很重视。虽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但是基本上都成了形式主义的工具。所以,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才能帮助小学生建立更好的文明精神。

二、提高小学语文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做到言传身教。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批评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是学生眼里较为神圣的职业,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小孩子会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他人,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也要充分地将文明礼仪渗透到教育中,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修养的提高,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加深对学生的感染,从而提高语文礼仪教育。比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经常教导学生,见到学生和老师要问好,下课时也要懂得说“再见”;对于别人的帮助要知道说“谢谢”。特别是要让小学生学会勇敢承认错误,直视自己的错误,因为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会因为上课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而被嘲笑,在平时上课时也不敢大胆回答问题。另外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礼仪问题,比如兄弟姐妹之间懂得谦让、尊重老人等,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二)为小学生传统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学生都是比较渴望教师或是家长的重视和认可,所以,在语文礼仪教育中教师要重视这个问题。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礼仪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对于表现良好的孩子要尽量给予奖励,对于出现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导学生时,要注意态度温和。通过评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提高小学生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学校也要重视文明礼仪的宣传,或是开展一些文明礼仪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内可以开展一些“礼仪少年”评比等活动,给予小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从而号召其他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做一个“礼仪少年”的思想。(三)小学语文礼仪教育要结合实际。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首先,要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实践性。教育脱离了生活,也就不具备情景,进行礼仪教育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其次,文明礼仪是体现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也是人一生进行教育的归宿。所以,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要充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重视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小学生认识的世界有时候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教师将文明礼仪理论教育充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节等去影响小学生。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遇到的不文明现象等,让小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举止行为是不文明的,这样更有利于纠正和指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四)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材料内容一般都是比较具有教育意义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多收集一些资料,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比如在讲《小何与青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比如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文明礼仪内容的穿插,将文明礼仪充分地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

三、结语

良好思想教育,可以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同时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礼仪教育和教学内容是融为一体的。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其次就是严格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将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地融入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海成.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案例[J].速读旬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