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文明礼仪的养成

时间:2022-03-01 11:30:29

留守儿童文明礼仪的养成

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和合理的家庭教育,常常缺少起码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谈留守儿童文明礼仪习惯缺失的原因和可能有效的纠正方法。

一、留守儿童文明礼仪习惯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正处于儿童成长过程的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非常重要。这一时期的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指导。而留守儿童由于亲子关系被人为地剥夺了,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缺少父母的道德规劝,缺少可模仿的榜样,面对的是与自己有深深的“代沟”、观念陈旧、知识缺乏的祖辈代养者。这使他们的成长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缺失安全依恋感,不自信也不信任别人,容易偏激、焦虑;另一方面,在社会道德学习中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出现种种行为习惯问题。

(二)学校教育偏失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理应承担起孩子教育、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师教育成绩的要求和评价,导致学校“重智轻德”。学校和老师主要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习,对于心理、身体、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和孩子“交流”。其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严重脱节,一些老师认为自己只能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事情,至于放学后的事则应该交由其家长处理。再次,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跟每个孩子心对心地交流与沟通。孩子“怕老师”心理严重,不愿意敞开心扉跟老师交流。出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化解。这也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性格、行为习惯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社会教育缺乏

当前,社会对于留守儿童已有相当的关注,但对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办法。首先,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关爱,监护人年龄偏大精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还是未成年人,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冲动,简单对待,意气用事,导致发生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其次,社会环境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网络传播中的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二、留守儿童文明礼仪习惯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儿童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家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极其重要。要使文明礼仪教育取得整体效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其一,对于是否外出打工,作为父母应该尽量理性选择,多为子女的成长和未来考虑,尽可能地为子女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其二,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很多思想都不成熟,行为习惯未养成。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不能一味地溺爱或靠大棒来管教,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三,作为父母,应该主动与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探讨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言传身教,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正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更加凸显了学校在教育和培养留守儿童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教育理念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更要不断谋求其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应及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分析梳理,特殊情况要保持跟踪处理,争取把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当中。其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作用。班主任对于留守儿童应该多加关心,多加理解,通过班集体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在缺失父母关爱的时候,能够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再次,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习惯,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此外,还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随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单单依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往往很难彻底解决。第一,社会的一些相关机构如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可以与学校、村委会共同构建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体系;第二,社会可以举办培训班,帮助这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学习家教方法,接受新观念,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第三,社会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第四,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比方说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电影、免费发放游园券等,让留守儿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既是自身职业要求,更是对我们职业的挑战。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瞿明胜 单位:合肥市幸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