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2-13 04:16:5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处境与效率提升

摘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够进行信息处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引起师生的足够的认识,处境比较尴尬,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转变陈旧的认知和观念,施行多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适当拓宽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进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甚至是大学里的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从计算机技术教学发展而来的,从教学实践来看,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改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尴尬处境

首先,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够。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各种政策的倾向不够,信息技术教师在考核上不占优势,学生和家长也并不太在意信息技术课到底是讲什么,更关键的问题是,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所有的非高考科目都不被重视,况且,信息技术的考查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许多家长对于信息技术存在误解,认为每家几乎都有电脑,已经无需学校再来讲授信息技术课程,他们盲目地以为,操作电脑就是信息技术课,对于信息操作、电脑操作都缺乏全面的认识。认识上的不足也导致了课程安排的课时少。高中阶段的课业任务繁重,高考压力大,学校和教师都尽一切可能增加高考科目的课时,而减少了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信息技术的课时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能上到两个课时的就已经算是多的了,每周有限的课时,不能确保教师顺利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其次,学生差距带来了教学的不便。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学生都有相同的学习进度,授课内容和进度也容易统一起来。但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甚至自学了许多大人都不知道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所教授的信息技术内容简直是小儿科。但是,也有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到高中信息技术课才刚刚开始接触电脑,对于他们来说,一般的术语可能都听不明白,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利。最后,课程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给教学带来不便之外,信息技术教材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教材大都没有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连贯性,基本都是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开始讲起。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许多高中生不得不从基础学起,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首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许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一方面,这是学生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这也和教师对课程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格有关。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修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突出信息技术课的专业性,帮助学生把“玩电脑”和信息技术学习区别看来,让“玩电脑”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并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过时的内容,还有的学生以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里快捷方便又漂亮炫目的窗口操作,而对于真正属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内容了解不够。这种错误的认识让许多学生陷入误区,使他们仅仅凭借着对电脑的浅显认识就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电脑专业,一接触更深刻的知识,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这里。其次,放手学生,唤起他们的创造性。信息技术教学说到底是技术教学,而不是计算机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必然的,但也必须注意技术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很感兴趣,但是对理论知识却没什么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比如,当学习到Qbasic技术编写动画程序时,可以先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研究,使学生遇到技术难题,感到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用,进而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之后教师再对该技术的原理及程序进行讲解,评价一下学生的操作情况,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让他们主动创造,可谓一举两得。再次,施行多层次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上文说过,因为之前的受教育环境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信息技术课更实用,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兴趣进行分组。既可以是技术优先的学生带动和帮助技术欠缺的学生,也可以是相同兴趣、同等基础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有些学生喜欢研究计算机的硬件,就喜欢捣鼓各种配件的安装和线路嫁接,有的学生则喜欢计算机的软件,痴迷于制作各种小程序,有的喜欢Flash动画制作,有些喜欢研究网页,教师可以将这些爱好不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类教学,当这些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三、拓宽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丰富,网络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毕竟有限,而且课时有限,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而且,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很快,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游戏对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力,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是有帮助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游戏,并且懂得利弊,以一个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游戏。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主动做技术控,第一时间把最新的信息技术带到课堂里来,从内容和技术上拓宽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补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对他们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作者:耿辉英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国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1):36.

[2]马贵平,李文平.浅谈教学改革中的素质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09(6):57.

第二篇:“微课导学”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引起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课导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这种导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微课导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农村高中正在积极尝试在课堂内外实施微课导学,从而为农村学校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发挥预习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前预习形式主要是教师口头布置或发放自主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这种预习方式大都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起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所熟知,并积极尝试将其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首先,教师需要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备课,积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热点等利用PPT、录屏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录制成图片、小视频等微课资源。然后,将微课资源通过QQ、微信、微博、邮件等网络传播工具传输到共享的网络公共平台,让学生通过共享网络平台进行观看预习,并将预习结果反馈到平台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网络数据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文件类型与下载工具等网络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工具、网络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网址及其使用方法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重难点,并将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难反馈到共享平台。这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指导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兼备、直观形象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效果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在利用微课导学预习时也为生生、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互。

二、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中学习

课堂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学习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微课导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加大课堂容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微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大都采用讲故事、歌曲、问题等形式进行,而利用微课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导入方式,通过微课声像兼备的优势能够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动画短片“两只狐狸”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动画后立刻就被两只活泼可爱的狐狸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制作动画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微课导入新课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利用微课进行重点学习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并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接受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无法正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微课的出现为克服这一弊端提供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视频资源,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疑问时,教师将微视频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直观具体地点拨、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于“用图表这一工具来形象地显示数据的方法”这部分重点掌握不好,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制作简单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进行讨论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图表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水平,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三、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学习

信息技术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需要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需要课后巩固学习,巩固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1.利用微课进行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每堂信息技术课后教师都会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在长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作业形成了一定的厌烦心理,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微课的出现为作业布置提供了一种新颖、灵活的载体,能够使学生高效地投入到作业的完成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掌握水平将课后作业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并上传到共享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观看并完成作业,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共享平台与同学进行探讨,也可以和教师进行沟通,这种作业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在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使信息技术学习更加高效。

2.利用微课进行巩固复习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有的学生上课专注度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而课堂教学又不具有重现性,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能无法正确地把握。微课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主要过程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共享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下载观看,从而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在教学《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一课后,教师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措施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观看,通过反复观看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弥补自己因上课不认真造成的知识链断裂等情况,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总之,农村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利用微课导学将微课贯穿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各个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新形势下,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微课导学不断提高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吴秀峰 单位: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叶步伟.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42-43.

[2]任明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3,(02):104-107.

第三篇: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博客的概念

博客由英文Blogger音译而成,是Web Log的混成词。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志;又音译为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个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因素,而博客同时也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

二、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博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博客作为媒体软件之一,因其自身便捷、广泛等特点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之后博客为更加便民则推出了微博等APP终端软件,以便人们能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微型智能终端上使用博客。如今我国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一些聊天软件等工具进行沟通,高中生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将博客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或其他学科中,能够使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将博客这种具有时代感和先进性的媒介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博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授课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计划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授课,而学生在一味地吸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愉悦感,甚至许多学生选择不听课,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主位与辅助调换的现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真正完成教学目的。而将博客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和教师身上,使教师轻松完成辅助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师教学和课堂的整体效果。

(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博客平台上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本身。在博客平台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保持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得以突显。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应将问题反馈在相应的求解栏中,而教师则需要将这部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性解答,不能够直接给出答案,需要在此过程中将答案设计在问题中。使学生能够在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过程中探索答案,经过此种方法记住的答案学生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忘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及整合能力

学习博客的应用与普及,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缓解压力的空间,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知识的逐步累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渐突显。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博客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习惯与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秉承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强化教师教育方式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学习博客的成果进行深度优化,从而将“E化学习笔记”设计变成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法宝。学习博客的优势不在于反复学习重复的知识,而是总结其余同学的学习经验,选择有利于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不断在收获中进步,在学习中构想,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思维逻辑分析能力与知识归纳学习水平,为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五)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

课堂博客平台使课堂交流途径变得多样化和丰富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转变固化的教学观念,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也难以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而课堂博客平台的使用,则为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学生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首先,学生在博客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难以理解,但是又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提问。利用课堂博客平台的匿名交流功能,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让同学进行解答,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自信心。其次,学生在课堂博客平台上的交流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可以是学习心得和疑难问题,也可以是个人的学习规划和人生展望等。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缓解,从而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新的学习中。

作者:王德仁 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路探讨

1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综合型的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长远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学校要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回归生活理念,不仅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回归生活理念上存在的问题

2.1对回归生活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

对于回归生活理念来说,已经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且就目前来说,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也秉持着认可的态度,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却很少有教师真正理解好了“回归生活”的意义,这样也就造成了教师并不能真正从回归生活的层面上来进行教学。同时也是使得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等方面的设计不足,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也不能实现有效的结合,从而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1]。

2.2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不足

对回归生活理念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要选择好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教学内容,并针对这一内容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素材来完善教学工作,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自身的思想上较为落后,并认为教学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这种教学思想是片面的。其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不足,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十分的枯燥,学生也就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此外,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着多元化不足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认识却不足,也没有从实际上出发来设计好教材,最终也就造成了教学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2.3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开始主张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则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一知识。因此,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及时的掌握好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情况,并结合好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完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从实际上来说,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上入手,这样也就没有及时的分析好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最终也就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凸显,也没有掌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等方面。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也就降低了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2]。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回归生理念的措施

3.1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在回归生活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收集好各方面的知识,以此来充实好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做好研究与创新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其次,教师要及时的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的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保证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从生活的层面上出发来解释好信息技术,拓展好学生的视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来说,就是要为生活所服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坚持从学生的层面上出发来选择好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意义与作用,这样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效果[3]。如学生在学习“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教学情境,如想要去某一个地方旅游,就要掌握好景点、路线以及天气等方面,那么这样获取天气情况呢?在问题的影响下,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上入手,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取天气的变化情况。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自身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3.2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

在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理念、目标以及方法等方面实现生活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创新教学模式,保证真正的回归到生活中去。首先,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上入手,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与研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其次,教师要坚持从回归生活理念上入手,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好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与管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只有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4]。如学生在学习Excel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出相应的数据,同时还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排列。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好排序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路也得到了关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生活与社会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周吉明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1]刘燕娟.新课程下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教育界,2015(25):188.

[2]马育中.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03):169.

[3]周玲玲.新课程下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24~225.

[4]舒春平.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6):49~50.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的制约,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突破教材旁征博引,让学生进入信息技术的精彩世界

信息技术是近百年来推动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快速进步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神奇,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实现这样的目标,显然无法仅仅依靠教材中有限的信息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师要立足教材进行拓展延伸,特别是要旁征博引当前信息技术研究方面的新成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信息技术。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这些大的方面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运用增强学生感知,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信息化无纸办公的运用等等,这些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了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而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这一点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更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发现不足。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在动手操作中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在因特网访问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演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自行尝试如何运用浏览器进行上网,如何将网络中的信息下载下来,以及怎样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将下载的内容存放自己的文件夹内,这样的操作只有在不停的尝试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掌握。笔者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并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一起分析研究,无法解决的内容向老师进行求助,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能力,效果非常明显。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可以看出让学生自主尝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信息技术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将这其中的关系有效运用起来,对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以及学生掌握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这一方面将生活化因素充分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生活化的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电子邮件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除了指导学生进行邮件的申请与功能运用之外,还要求他们和同学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建立邮箱通讯录,这样自己就可以通过邮件快捷的进行联系。鼠标轻轻一点,眨眼之间信息材料就到了对方的邮箱,让学生充分享受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便捷。再比如Word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页面设置排版特别是图文混排等内容之后,尝试将自己的作文输入进去,插入一些图案制作成精美的页面作品,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集体智慧来突破学习重点难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小组这一载体的作用,让学生相互合作探讨,解决学习重点难点,在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中达到提高掌握效果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合作,提高探究的效率。例如在图像的处理等内容教学中,笔者事先运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校园的景色照片,并为每一位学生拍摄了电子相片。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进行相关操作的演示示范之后,鼓励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照片图像的处理,从复制图像到改变属性、特效处理,再到图像大小的调整、艺术效果的调整、亮度的调整、角度的调整等等,这些方面的操作都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一位学生操作,其他学生观察提出指导意见,不仅指导操作的正确步骤,而且对操作过程中的尺度效果也进行讨论探究。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有效的把握图像处理的操作步骤,而且对如何更好的运用软件功能调整图像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发挥课外活动作用,对学生的兴趣特长予以充分保护

课外活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拓展延伸,有些教师因为高中学习生活紧张,而忽视了这一环节的功能,导致教学环节有了短缺,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作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予以充分的保护,凡是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外组织他们进行专门指导,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计划安排、内容选择都是由学生自行确定,教师给予一些难点的指导、技巧的辅导,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这对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大有益处。另外,教师还要借助于校外各种竞赛活动、展览活动、探索活动等载体,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特长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实践证明,在课外经常性开展一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有效强化的一些重点要点难点,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升,对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法改进是提升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广大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分析研究,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作者:江华 单位:启东市吕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雪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要点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24)

[2]梁兵.关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研究[J].学周刊,2015(02)

第六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任务驱动法含义出发,对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地发挥主体作用,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主动探索学习,进而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建构的一种方法,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1、精心设计,提出教学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是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对教学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性:一、保证任务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实践欲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任务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word的图文混合排版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多数男生都喜欢篮球,并且对NBA赛事如数家珍,基于此,教师就为这些学生设计了以“我最喜欢的MVP”为主题的教学任务,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发挥创意,用自己的篮球知识和混排知识设计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二、任务要有针对性,即每个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其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会大不相同,这时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应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出发,有针对地设计任务,以保证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实际的契合。

2、分析任务,做好准备工作

充分的任务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任务之中,了解任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任务目标,而这对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任务分析中,教师应该作为教学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即通过深入学生,组织其进行任务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互助合作,教会学生互动交流技巧,进而形成任务执行方案。而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通过知识点的提示,帮助学生跨越难点,进而实现任务突破;其二,结合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割,并通过合作互动、上机操作等方式完成单个任务的解决,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的介绍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上机操作,指导学生对照教材对其中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滚动条的作用进行探索,进而完成办公软件的界面基本知识及菜单功能特征的学习。

3、完成任务,有效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计算机演示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距离,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应该充当问题解决者,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例如某学生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插入图片以及利用图片填充背景这一部分知识存在操作误区,教师在个别指导中就可以适时地为其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共性,即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收集分析,进而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评价任务,检验教学效果

恰当的评价不仅可以有效地检验任务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动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评价模式,通过综合评价标准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在评价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入学生评价,即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收获进行反思与评价,同时也要对其他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合理评析;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堂观察情况,对学生在任务教学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进而保证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与导向作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建立知识体系,信息技术知识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学生由于逻辑思维的限制,往往会忽视其这些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学习的意识,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想与沟通,构建知识体系;二、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之中,但是许多学生在理解信息技术内容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时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任务完成效率;三、教师要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对学生在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委婉纠正,以通过表扬,树立其学习信心。

三、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全面改善了教学效果,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创新,使其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

作者:冉靖林 单位: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01:188.

[2]杨晓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5,Z1:56-57.

[3]汪长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86-87.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尾艺术

结尾,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经过四十分钟的高强度学习,已经变得十分疲倦。作为一堂课的最后环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很难掌控,所以大部分教师为了尽快结束课程,将结尾变得十分简单随意。其实这种做法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结尾是整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产生余音绕梁的感觉,让学生久久回味。因此,教师要重视结尾的艺术,让课堂教学变得完美。

一、总结式结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技能的操作与训练,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非常不利,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零乱,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重视对知识的梳理与总结,让其变得系统有序。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点的总结一般放在课的结尾,教师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明了的小结,让学生获得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在教学《多途径下载文件》一课的时候,本节内容是信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查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需要学生掌握多种下载文件的途径及方法。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信息的查找,但是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为学生布置了几个任务,不过学生往往会看轻过程,不注意知识的总结,造成知识混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或是由我及时总结知识点,为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尤其是在课的结尾,我进行了课堂小结:明确任务——选择下载途径——下载文件——管理文件,让学生掌握。在进行结尾总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时间与方式。总结并不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做到少而精,将精华提炼出来,争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干净利落结束整堂课。

二、问题式结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俗话说“导入是开,结尾是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注重课的结尾,只有结尾完整,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其实不然,一堂没有扎口的课未必不成功,一堂留有问题的课未必不理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进行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结尾处为学生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比如,在教学《网络应用中的安全》一课的时候,在课堂的结尾我就为学生设计了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病毒日益泛滥,对网络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个人的电脑、QQ与电子银行经常受到病毒的攻击。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课下请同学们完成一个任务:为自己家的电脑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安装一个杀毒软件或是防火墙,体会它们的作用。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用问题或是任务进行结尾,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

三、评价式结尾,帮助学生运用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以操作技能为主,教学方法比较侧重任务驱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任务是常有的环节。因此,在每一堂课结尾处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赞美和表扬,找出其闪光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有所欠缺的作品也要给予鼓励和指导,善于挖掘其中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图形、图像的加工方法》一课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图像加工的过程与方法,对图形与图像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这些内容虽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涉及,但是在这里需要进行拓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运用,在课的结尾我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图片,让他们进行加工与整理,然后我选取几幅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点评。这样,通过展示与评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见,通过评价进行课堂结尾,可以将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让学生的智慧在创作中尽情展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评价结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和谐的评价声中快乐成长。总之,精彩绝伦的结尾艺术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结尾利用得好,既可以起到归纳总结、深化主旨的作用,又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研究与探索,结合教学情况,灵活选择结尾方式,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索志豹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奏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结尾曲[J].新课程,2012,(2).

[2]韩玉珍.课近尾声师不怠 铃声虽响意犹存——谈信息技术课的收尾技巧[J].信息技术教育,2006,(9).

第八篇:微课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短小精适”的特点被广泛认可,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尤其是我们农村高中学校的教师。本文对“微课”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微课”的引入将农村高中学生带进一个更丰富,更新鲜、更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学科的融合。

2.“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这四个字来概括,即:短——微课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满足信息倾向于“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题聚焦,教育资源容量小,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于在信息化智能设备上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习;精——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强,适合“脚本式”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简短又完整;悍——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可以灵活地用在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需求。

3.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农村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日趋完善,进而信息技术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甚至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新教学很难产生兴趣乃至不重视这门课程,导致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地位很地下,使得信息技术的主旨“旨在教育学生来提高他们对生活、学习、以后的工作中无所不在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这门新教学的不关心甚至漠视态度,使得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我国普通高中中很难发挥其作用。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课堂上达成教学目标,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

3.2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本专业出身,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培训学习跟不上,自主学习不主动,导致专业思想理念跟不上,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二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高中学生虽然处在对各种新鲜事物高度好奇的阶段,但是有些学生在初中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不够,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比较低,无法达到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按照高中教学进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容易前面讲后面忘,差距逐渐拉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跟不上趟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这门课程。

4.“微课”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适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过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改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微课”的恰当运用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4.1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全程占据着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课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性的了解,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辛苦地教学,学生则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至信息技术课堂。然而,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引入微课,不仅便于教师应用微视频展开教学活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巩固,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2弥补农村教师专业技术落后的不足

网络上的微课资源呈高速增长的趋势,资源共享后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尤其对农村老师来说,大家专业技术能力相对不是很高,优秀的“微课”资源可直接供我们学习,这种“拿来主义”可以说是一条提高农村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4.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传统的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阻碍着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然而,“微课”的引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让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微课视频,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微课视频的观看,促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问题,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4.4有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

农村高中学生的差异性在动手能力极强的信息技术课中体现得更充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尽可能促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老师可以把课堂内容按操作难易程度做成不同的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在讲“利用Flash制作补间动画”一课时,可以制作三个不同的微课。基础版的微课,是课本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解,即演示雪花从上到下飘落的制作方法;进阶级的微课是在基础版之上做三朵不同大小形状的雪花依次飘落。高级版的微课是其中几片雪花打着旋飘落,这里的重点是如何创建引导层,绘制路径。三档微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像三个老师,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问题。

4.5有利于拓展教学的知识层面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一方面能够延伸与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另外,教师通过微课视频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专业课堂的结合,进一步的拓展信息技术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比如,Excel教学中“利用汇总杀毒软件各品牌的销售数量”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一一求和函数,完成数据的汇总。然后,教师再隆重推出微课录制分类汇总的数据汇总方式,同时抛出问题:“为何在分类汇总前要进行排序?”“分类汇总的优势在哪里?”因为经历了利用求和函数计算的过程,学生已经发现:必须先对数据按照“品牌”进行排序,才方便按类别进行计算,类比之下,不难回答“为何要先进行排序”的疑问。同时,主动的知识建构也能让学生避免在迁移练习中出现选错排序关键字的现象。

作者:岳迎春 单位: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金慧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2]张建慧.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个案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6.

[3]赵文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

[4]慕子怡.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36).

第九篇: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教学逐渐以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来促进高中生在高中信息技术上的学习,通过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已经进入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成熟时期,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阐述通过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促进高中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而教师不断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发展成熟的阶段,有着良好的判断能力与学习自控力,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叙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整个教学氛围变得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

一、任务驱动法融入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教学的主线,通过任务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任务来将学生与教师联系在一起,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要将任务贯穿于信息技术的整个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围绕任务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1.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确定一个较小的目标后一个一个来完成,将目标分散化,使整个学习能够变得容易而且具有推进性地实施,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学期所学的大任务分散开来,分解为单元人物或是课堂任务,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操作PPT这一个任务的时候可以分散成制作单个页面,然后是制作整体页面,然后就是将其联系起来等,这样一个个小任务会将整个任务的难度分散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教师当然也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对于所学知识的回顾环节,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对于学习新知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将任务教学融入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肯定,学生之学习的对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更好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就需要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更加重视,学生对学习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改观,就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会有动力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的比赛,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就会更有动力地学习知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够从中发现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促进其学习与发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教学所设计的图片或是视频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促进教师方式的创新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抓住创新教学方式的要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是高中教师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教师可以在平时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于任务完成的看法,这样能够明白学生的学习想法。

2.教师可以在平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在平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的想法,这样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更好地树立创新教学方式的意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习任务分成多个任务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能够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陈明娟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敏,韩红利,刘力.浅析电子学档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2]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等.“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部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3]付绍钧.从实践角度看高中信息技术培养的对策:以制作班级主页为例[J].新课程学习(上),2014(7).

第十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灵活掌握信息技术,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高中信息技术将教会我们如何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站住脚跟,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带领着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新知识的探求能力,让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共同发展,让学生在成长与学习中树立更强的创新意识。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较为侧重的是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并不考虑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改变教学观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抛之脑外,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创新。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决定着学生学习态度与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注重学生开始。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从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爱好等特点进行分析,加之现代网络发展飞快,在教学中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起点。在制作教学方案时,教师一定要条理清晰,按照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有的班级学生综合成绩较强,学生基础较扎实,教师在制作教学方案时就不能太过简单;相反的对于成绩相对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班级来说,教师的方案制作就不能太过复杂,这样可以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在教学中不单单是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总结,教师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及时找到工作中的欠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纲,按照教学目标授课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二、将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

以往的教学模式大都是老师在上边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边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较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互动。比如,讲授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研究、探讨,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轻松而又快乐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制作小视频或者将精美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演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完幻灯片之后提出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找到问题的答案。将静态的课堂转化为动态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中得以发展。

三、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1.加强教学研究,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精心备课,上课时需要将知识点逐条给学生讲解,课后还要及时对知识以及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工具进行授课,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如果不动手亲自操作是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想中的效果。高中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习网络这一内容的,学生的高度配合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依仗。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和老师一起对问题进行剖析。教师应该从多方角度引进新型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眼球,在授课中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2.多听取学生的评价,改进自身工作中的欠缺

在教学中学生的意见非常重要,教师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切合教学实际进行思考,改掉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自身的欠缺。有些情况下,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见解会与教师的截然不同,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聆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现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网络的进步少不了学生的努力。新时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传统旧观念下的教学方法已赶不上时展的步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高中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涯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好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在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得以立足。

作者:潘鑫 单位:江西省宜春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定贵.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34-36.

[2]熊庆勇.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J].教学研究,2012(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