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10篇

时间:2022-10-09 09:02:4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三大困境

1.现有的学习方式无法有效引起学生乐趣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但是很多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工作者忽视了这个问题,在综合考虑了课时安排、教授时长等各方面的问题之后,他们就选择了着重于其中一个方面教授,以达到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教学内容的目的。但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完全集中精力接受知识。所以这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相互配合的授课方式是信息技术教育顺利进行的阻碍之一。

2.资源的严重缺乏使教育工作无法全面开展

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就较晚,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大,使得各地间的发展不平衡。而且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对设备要求很高,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有能力满足课程开设所需要的物质需求,同时实践经验确定了单纯依靠理论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收效甚微,所以部分地区的教育工作很难开展。优秀的师资力量能够推动课程的不断发展创新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制度的摇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的极大阻力

由于我国现有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一考定终身”,而考试的内容还是一系列传统教学科目,所以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实现自我成为了学生、家长、学校三方达成的共同目标。信息技术这一注重于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往往被忽视,而让位给各种主要学科和各类考试。虽然早先“素质教育”就一再的被强调推行,可迫于现实的压力,“基于考试能力之上的素质教育”才是众望所归的。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所依托的计算机设备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功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初高中生中的多发事件,所以很多家长对计算机是持敌视态度的,缺乏普遍的支持也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受阻的因素之一。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两个重点方向

1.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信息技术是一项技术类的学科,技术类的学科对学习者的理性思维能力考查较为严格,同时动手操作也占学习过程的很大比例。毕竟上课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教师作为知识的输送者,其授课方式和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吸纳程度,所以空余时间的备课工作是决定课堂成效的关键。所以作为这一学科的教授者,把握学科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者应该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将理论类基础课程与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紧密结合,把握好记忆的时效性,在实践中不断达到巩固的目的。而且要积极构建起学科框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以求达到又“好”又“快”的学习效果。

2.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良好整合,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项综合类学科,既自成一派,又能为其他学科提供技术类的帮助。所以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看似不是主要科目,实则处处发挥作用。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多城市和重点高中实现了普及型应用,既然设置了就说明教育部门已经肯定了其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所以绝对不能让这些设备成为摆设,应该让其在视听说、动态演绎等方面辅助学生的日常学习。而且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安排很少,促进“课程兼学”的实现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其他学科中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扶持”工作中来,所谓的“信息技术扶持”就是指不光让学生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受众,也要让他们成为参与者。所以这要求师生间积极合作,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学习观念,教师积极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了不可抗拒力量的到来,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一门学科而是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处。只有构建起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在任何学习阶段,都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只有充分重视起这一学科,为它的蓬勃发展开辟良好的土壤,提供充分的发展动力,激发受众们的普遍热情,这些因素的综合统一,才能够使我们更好的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作者:杨康 单位:青岛市崂山区第二中学

第二篇

1寓教于乐,使学生感兴趣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高中生正处于对社会探知的阶段,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大部分都是对网络的游戏、社交、视频感兴趣。而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不认真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导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乐趣这样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知识只有溶入情景之中,才会展现出其活力及美感,在信息技术开始时要培养学生能够主动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为学生讲解时要经常主动合理提问,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同学自己进行操作,这样能有效的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现阶段的学生都比较热爱玩游戏,如果通过玩游戏的方法就可以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把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寓教于游戏当中,这就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有效增强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吸纳。学生在最开始接触到信息技术时,都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其中最基本的手指的摆放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进行熟练的操作。学生这样就会觉得麻烦,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作为教师可以适当的通过游戏的方式:如青蛙过河、打地鼠等金山打字通的游戏来通过学习指法,这样学生可以在简单的游戏中,自己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得到不断地提高,打字也能能够又快又好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乐趣就会不断的被激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

2化整为零,细化渗透

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往理想的方面发展,在课堂演示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投影,制作通俗易懂的PPT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借助这些方式来成功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研究、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确立目标方向,也要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能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中,对知识的汲取变得更加主动。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是教师只进行讲解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吸纳程度,更好的方法是能够有效的化整为零,将教学的内容打散分为更多章节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楚的明白信息科技的结构构造,通过不断地学习能够在学到基础理论层次中,更为有层次的补充自己,给自己进行有效的充电。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理论阶段比较突出,但到实践中表现就较为差强人意,信息技术中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相当强,如果不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是学不到较为有效的技能。这些并不能主要靠教师的讲解,而是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基础软件时,可以通过讲解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样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解释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将所存在的问题解决掉,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有效的掌握教师所教授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4定期对学生作品评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素质

学生在做出作品时,可以进行评比、展示和交流,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了解,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再次进行重点讲解,以此来提高知识的形成。同时通过评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评比出来的作品可由作品的本人来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对其中的疑问进行提问,大家共同来进行解决,教师来进行最后的总结,总结其中的优点及不足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成果。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讲解中也要教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自我修养。5结语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融合了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也在社会的发展中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应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得信息技术更加的完善,教师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观念,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将各方面学术能够灵活的运用到信息技术中。

作者:谭建勤 单位:第二师教育局装备站

第三篇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特征体现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主题为核心,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同时也对实际教学的评价多元化比较重视。在主题式教学模式过程中,主题的范围较为宽泛和自由,并比较贴近生活,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了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创新性原则。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其中在创新性的原则方面主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热情,创新性的主题能够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开放性原则。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应用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要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多元化原则。在多元化的原则体现上主要是在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的成果,所以在实际教学评价方面也要能够多元化的呈现,这样就能够保证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三、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应用要能够将几种学习活动得到合理科学的协调,主要就是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教师指导性学习这几个方面。其中的协作学习主要是能够对有效学习产生重要的作用,故此在协作学习中学习的群体有着巨大信息加工量,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冲突。在协作学习的促进下进行构建协作群体从而能够将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而自主学习则主要就是对自由发挥空间以及自我反馈情境充分重视,能让学生对结构的内化认识程度加强。指导性学习则主要就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传达以及对学习目标的传达。

2.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题式模式的应用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最为基础的就是先要对主题进行确定,然后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内容来制定更加具体化的主题活动方案。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所制定的活动方案对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明确,以及和学生间的小组进行分工讨论及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老师要能为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并为学生的活动开展打下基础。例如,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将精美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进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进行问题的导入,对作品的制作软件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学习。接下来就是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老师先打开精美电子板报将其中的标题采用艺术字选中,问学生知不知道是怎么打出来的?进行具体的操作,在Word中的菜单栏中找到插入菜单,在插入菜单栏下,选择图片菜单栏下的艺术字,然后在艺术字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意一种形式,之后在艺术字的对话框中我们可以进行文字的编辑、字体的大小、类型等操作。再让学生对艺术字的插入进行学习练习。通过对主题活动的布置让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等到作品制作完成之后将小组的名字交给老师,老师就会通过屏幕对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和打分,评出最为优秀的制作作品。在进行评价过程中要能够本着多元化的原则进行实施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是看作品完成的情况,还要对学生完成作品的态度以及参与度等综合性的方面加以考虑,根据这些项目进行打分。最后就是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并让学生及时进行反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反思。主题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主要就是在时间的问题上以及对每位学生的关注问题上和资源整合的问题上都要能够得到重视。以学生的关注问题来说,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还没有将全部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最佳的形态展示出来,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主题式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要能够和高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紧密联系,并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情况相结合,针对性的将应用策略按照相应流程加以实施。主题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有较好的体现,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有着促进作用,所以要对其充分重视,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王林超 单位: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第四篇

一、精心设计环节,实现师生积极互动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新鲜有趣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并进行随时指导,和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office运用软件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重点,让他们在摸索和探究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技能,促使他们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地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二、创新作业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依靠一次作业或一次上机测试,这样片面的评价方式会对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失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把上机作业和测试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同学的评价中获得努力学习的动力,有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学生对动画片都很感兴趣,如何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动画片?这个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Flash软件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探究欲望不断增强。在运用Flash软件进行动画制作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实践,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个行业都运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实际操作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并用创新的思维来创造出丰富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的智慧。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探究问题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在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给他们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同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摆脱定式思维,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让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创造性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效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了“word”文字输入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版面,其中可以包括文字和图片以及动画。开放性的题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认真构思,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创新思维来进行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实现高效的学习。

四、教学要富有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本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使学生成为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化的角度去进行课堂提问,而且提问也要讲求策略性,由易到难,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学生常见的问题,并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难度问题进发。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强大作用,激发他们要学好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实际的生活中,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相对较为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的应用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引入的素材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设计也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而提出的问题也要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使学生觉得容易无挑战性,无法启发学生思维,又不能挑战学生极限,使学生遇难而退,这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生活化的信息技术问题中,寻求解题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生活化,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知识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能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更深地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用渊博的知识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以教师为榜样,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作者:陈晴 单位:金坛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

一、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比较新颖的科目,其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线,然后逐渐向素质教育而进发的教学。所以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为高中生讲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化知识点,让高中生能够明白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学习生活中的影响;

2.在教学中出来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点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并解决其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思维;

3.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所吸收消化的技术适当处理一些简要的信息,以保障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需求。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特性、系统运行,还需要加强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的认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如果想要提升高中生的学习,需要采取最优原则,所以需要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而课堂的优化能够从几个方面出发:

1.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汲取信息技术中的精华;

2.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深入专业知识,针对性讨论高中信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时机活跃教学课堂;

3.尽可能考核学生具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刺激学生学习的效果;

4.提高教师的素质,定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充电”,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逐渐构建出=师资强大的队伍,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三、高中信息技术常见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多种,如:导入式教学、生活化教学、游戏化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一定适用。因此,本文讲述了几种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1.高中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利用高中生好强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最大可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把相应的知识点分为若干模块,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以及实际水平,完成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像这样利用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但是其中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应采取适量原则,否则会物极必反。例如:以福建高中信心技术教学为例,为了推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度,某校教师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经常把学习任务分模块进行,先易后难。先依据难易程度划分知识点,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发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任务来了解高中信息技术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增强了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高中信息技术讨论教学

讨论教学流传至今已是源远流长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同样会适时采用讨论教学,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讨论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优点,如: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教学加强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以福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讨论教学——把高中生进行适当的分组,确定需要讨论的话题,在讨论中归纳,整理出重点,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自己的邮箱中,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体会。

3.高中信息技术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是一种过分强调教师地位而忽略学生的一种传统式教学。虽然其受到学生的厌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也有优点——能够使学生获得大量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因此,教师采用讲授教学时应注意时间的分配以及适当的用玩笑语气讲解,活跃课堂的气氛。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采用多元化教学,注重适量及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走入了学校这个特殊团体并融合到教学中,加深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体会。让高中生能够明白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学习生活中的影响,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自处理一些简要的信息,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需求。

作者:张成长 单位:南安市南星中学

第六篇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网络搜索,进而得到相关的提示,在思考后问题得以解决。学生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例如,我在讲授“多彩的图片和美丽的背景”时,由于课件准备得比较充分,图片内容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如何制作美丽的图片和背景产生了兴趣。在教学后,学生主动地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操作。我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找到了更加完美的素材,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网络的指引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既学到了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网络教育时代,高中生对于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基础的信息技术指导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课,重点突出了网络在教学中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了解信息来源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我提出了把环境保护作为今天的主题,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获取环境保护的信息,再总结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些信息。有的学生说,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要身体力行,共同环保;有的学生说,通过某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到周边环境被破坏,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环境。还有部分同学说,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全球环境被破坏,导致很多珍稀生物将要遭受灭绝的痛苦,对人类本身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等。通过总结,我将以往授受式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一种发散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从多角度获取了信息,而且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网络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一种表象。通过实践,教师更能切身体会这种趋势的必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网络为高中信息技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更应该有效地利用网络,在教学方面不断地思考和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体系下,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强化知识的整合能力。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而言,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而是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广泛,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教育也不能仅限于信息技术操作知识的教学。在“PPT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某一课作为题目,制作出课件,很多学生都按要求做好,但效果显得有些生硬。因为学生在模板里仅插入了和课本相符的文字、图片等。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如何制作出生动的课件的问题。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有动画效果展示,在相应的地方能够有解析,最好还有音乐等。接下来我又提出了将网络应用于这一堂信息技术课。在网络的大资源里,我们找到了众多的素材,采用超链接等方式,完善了之前相对枯燥的PPT课件,使新课件变得充实、美观,富有感染力,达到了网络在信息技术中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采用,顺应了当下教学形势,符合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动能,对实现教学的时效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勇于探索新知识,加强网络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网络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作用以及价值是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网络,作为一种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恰当,则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而作为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种教学工具,把握好“度”,利用这种工具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切记不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作者:卢浩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高级中学

第七篇

一、兴趣引导,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呢?主要做的还是保持其课程的趣味性。信息技术第一课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一课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如果老师按书叙事蓄念,很可能就会出现像以往一样,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昏昏欲睡的画面。因此,在上课时,我们要安排新课题成绩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都是用计算机完成,接着放一些用Flash制作的动画片段,美丽的动画和动人的旋律让他们如痴如醉时,提问用信息技术除了这些还能做什么事情呢?并根据信息要求在网上找到相关的网站信息,这样做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地制订、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其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再加速,其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新的最为突出,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很可能已经过时。在如此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地去学习一些信息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同时,更加地注重培养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环境让学生多实际操作整个教学过程。

2.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调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知识输入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因此,我们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地交流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自我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组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地实现体验与了解、掌握过程的统一。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新的信息技术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时还丰富和塑造了个性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对于学生来说扩展了课堂知识层次,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创设有利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一年级阶段,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比较偏少,主要集中在动手操作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小组成员的合作,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任务量,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便于使全部学生都掌握知识。这种做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比较少,根据信息技术的特征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在不断地教学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本质的规律性,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作者:王书斌 单位: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

第八篇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要强调课堂的适用性

对于教师来说,其教授的课堂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用来进行,如此,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来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进而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当笔者在教授“引用Excel公式”的时候,就以学校门口小超市的老板采用手工对商品利润进行计算为例,告诉同学们老板又累又麻烦还容易出错,所以委托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采用电脑进行利润计算的途径,于是很多同学就提出了通过Ex-cel来进行计算,于是我赶紧将之前准备好的Excel对应商店利润单在学生的面前展现出来,并且将商品利润的Excel公式成功地进行了引入。之所以进行知识的讲授,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知识,只有存在一定实用的需求,还能及时的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出来,而在这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也就相应的将自身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因而,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本身实用联系起来。

二、重视教学艺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1.巧用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处理。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其中有很多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很多难度,听起来也枯燥乏味,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进行相应的形象化处理,从而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进而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如说,在教授计算机结构以及原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计算机比作成人体,人体手臂、耳朵和眼睛等就等同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体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CPU,人体的嘴巴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如此学生也就轻松的理解外界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进入到CPU,然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来的过程了。

2.巧用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在课堂上,笔者还经常通过进行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

3.巧用练习,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悟。信息技术课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而需要结合实践,才能更深入的对计算机进行理解和应用。并且,在实践的时候,教师爷更容易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从而将学生伴随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解决。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练习,并且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让他们不畏犯错,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拓展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但是,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材,要和学生的心理年龄符合起来。可以给每节课都起一个风趣的课题,比如笔者在教授自选Word图形一棵时,就将自己制作的《帅哥证》《靓妹证》插入进来,如此就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氛围,学生也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和学生的互动,巧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目标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注意做到少讲精讲,多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如此,不仅能做到优劣互补,提高了学生对成功的感悟和体验,还能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加大了自身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巧妙应用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信心

诸多实践表明,关爱学生的教师有着相对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成就感和教师的积极评价密不可分。所以,笔者在课堂教授中,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每堂课中,笔者都会安排固定的评价时间,进行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且肯定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笔者发现,不论那个肯定多么渺小,学生都能受到莫大的鼓励。并且,笔者在点评的时候,还会适时将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向学生展示出来,及时的将示范作用树立起来,让学生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总之,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来说,若想保证其教学效果,就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能够将学习作为一个乐趣,所以,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乐学措施让学生从心理深处喜欢这个课程,进而将高效的“乐学”课堂构建出来。

作者:郑伟源 单位:广西贵港市木格高级中学

第九篇

一、评价多元化、结合学生实际

(1)评价应多元化:我参照四川省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标准,并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制定的评价原则为: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④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为达到发展目标而作不懈的努力。

(2)评价的主体和内容: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我们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就评价内容而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接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

(3)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主要评价方式:在实践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①评价的作业能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实作评价常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如:制作简单网页,规划、制作电子小报,设计课程表、等,都取材于生活。那么教学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②要求学生从事一些需要高层思考或问题解决技能的事情。如:在教学中学生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与分工,谁来搜索资料,谁来完成作品、谁来演讲等,都要根据个人特长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③过程和作品是评价的重点。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如高层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与家长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我们应该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手段,是真正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作者:曹霞 单位:四川省冕宁中学

第十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明确提出了该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然而,当前很多高中没有清楚认识和理解到信息技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体系,许多高校仍然停留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层次上,而对如何实现通过该课程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缺乏足够重视,对如何培养和改善学生的信息素养则缺乏认识。这种课程目标认知方面的不足将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操作以及信息素养的养成造成消极影响。

2.课程设置不够丰富。按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包含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等)和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等成体系的丰富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并没有在该校实际课程中将所有内容都纳入教学,而是有所取舍;在已有的课程内容中,更多的仍然是关于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并没有将教材进行进一步丰富,在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此一来,课程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讨论的机会不多,深入探索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3.评价机制不科学。从课程设置的目标来看,高中信息技术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其探索精神、信息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课程评价机制中,试卷考试仍然是主流,甚至在多数学校这是唯一的考核形式。这不仅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更不利于其探索精神及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策略

1.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是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需要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进行认真研究,并结合当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够紧紧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将目标和方法结合起来以检验目标是否可达到。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紧密围绕学生的当前及今后发展需要设置目标体系,从而不仅确保学生能够从该课程获取相应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且还可以从该课程逐步积累起探索精神和信息素养。

2.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材,不仅仅需要包含丰富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包含丰富是操作机会。其次,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删繁就简,去除其中重复、不必要的部分,并明确关键和重点。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方法,对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予以重点支持。总之,科学的教学体系需要围绕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展开,以便达成确立的教学目标。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还应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探索精神、信息素养等进行考核。当然,这些方面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需要对不同方面赋予一定的权重,从而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主要考察点及其相互重要性。当然,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时间的具体情况进行变化。

三、结语

总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达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关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从课时设置等方面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理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可实现的途径。

作者:徐倩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