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外汇违规与征信信息分析

时间:2022-11-12 03:25:41

融合外汇违规与征信信息分析

融合方式构想

要实现两大系统的有效结合,必须处理好数据采集和数据查询利用两大环节。数据的采集和融合。一是征信系统数据的采集。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收录的信息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信息主体的不良记录产生后,经金融机构甄别整理后传输到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二是外汇违规信息的采集。外汇违规信息采集使用了外汇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纸质报表和系统传输两种形式采集数据。外汇局分支机构外汇检查人员,在外汇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外汇违规信息并传输到总局外汇案件信息管理数据库汇总,经整理维护后,按照金融机构传输征信信息的方式通过专线接入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三是两者的结合方式。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信息主体(即企业和个人)对数据进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如将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和企业机构信用代码,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设为关键字段合并信息源,将属于同一主体同一时段内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该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并在金融机构查询时作为信用报告输出。此时的信用报告就应该同时反映了征信基础信息、不良信贷信息、外汇违规信息等。征信中心和外汇局统一建立数据报送、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制度和信息交流机制,对用户实行分级管理、权限控制、身份认证、活动跟踪、数据主体(企业和个人)监督。数据的查询和利用。以外汇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为例,两部门为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主要查询使用部门。查询目标指向同一信息主体同一时段内的整合后的信用信息。目前的征信系统是一个多口径的综合信息系统,有成熟、完备的数据生成格式,能够为包括外汇管理部门在内的其他部门分配查询权限,不需要通过重新构建信息检索数据库来搭建查询使用数据的桥梁。各数据使用部门可通过征信部门分配的查询权限,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直接查询和利用数据。

融合的难点

融合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融合之前必须确保各系统基础数据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融合也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让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完整而权威的征信报告。而目前各系统数据库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成为后续系统融合的一大障碍。数据生成机制不同决定采集时间存在差异。一笔不良信贷信息从行为发生到生成信息入库一般需3个工作日,而一笔外汇违规信息从违规行为发生到生成外汇负面信息录入外汇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时间往往是一个季度(目前外汇局按季度统计外汇违规信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有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某信息主体在同一时段内既有不良信贷又有外汇违规,但由于数据采集的时间差,导致其征信信息中只反映了不良信贷信息而没有反应外汇违规信息。这就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主体征信状况,系统融合的意义也无法得到体现。争议信息的处理程序有差异。目前,征信信息管理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争议数据处理流程,但是外汇违规信息披露工作则尚未建立对应的处理机制。这不利于实现数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果系统输出的信用报告中仍包括存在争议的数据,那么征信系统的实用价值将大打折扣。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与外汇违规信息数据库之间缺少规范的接口程序。为了两系统后续能够方便快捷地共享数据,编写规范的接口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外汇违规信息披露的信息量还十分有限。目前,纳入外汇违规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只有检查部门立案处罚的违规信息;今后,包括涉汇主体未登记备案信息、外资企业未参加年检信息、个人因多次购汇或结汇进入关注名单等其他重要信息,也应该采集入库。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主体未来的信用趋势状况。

破解困境

一是加强基础数据库的维护。应统一数据标准,只有从源头上严格把关数据质量才能保证两系统的顺利融合。比如同一主体在同一时段内的不同地点的外汇违规信息,在融合之前必须已然完成整合,这样才能更进一步与其他征信信息合并,不至于造成信息凌乱。二是统一数据采集时段,尤其是提高外汇违规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以保障信息主体同一时段内的征信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三是系统间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特别是外汇违规信息披露工作,要及时建立异议信息处理机制,确保每一笔入库数据都是准确无误的,保障最终的征信报告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四是及时编写外汇违规信息接入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接口程序。目前法院与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之间的接口程序已经启用,我们可以参照执行。另外,在接口程序正式启用前,我们可以通过征信管理系统“关注信息”模块导入外汇违规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五是将涉汇主体基础信息、关注类外汇信息作为外汇违规信息数据库的补充信息纳入数据库中,以更好地体现相关信息的全面性和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侯飞扬工作单位:外汇局恩施州中心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