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整改策略

时间:2022-08-23 02:44:38

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整改策略

0引言

近年来,中国一直被买方市场困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商品出现供过于求、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结构的总体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保增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短期之内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非长久之计,宏观调控的局限性,并不能深入解决体制内部经济结构矛盾。此外,中国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外贸政策扶持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这些都显示中国对外贸易逐渐恢复,但要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出口增速(2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长远来看,要想达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把短期发展规划与长远发展规划、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改革落后机制,促进贸易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阻碍

1.1贫富差距过大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居民消费的安全感,再加上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企业劳动力的低报酬和企业高收入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目前国内消费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降低,而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又不能得到提升。当前,我国工业消费品过剩,形成了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的“过剩型出口”,而这种过剩正是由于我国居民高收入者低消费,低收入者无能力消费引起的。所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才能带动其消费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实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在综合考察一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时候,往往会以基尼系数来表示。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0.6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8上升到2010年的0.47,远远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目前在亚洲国家中基尼系数最大,为世界贫富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才能带动其消费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实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1]。而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原动力急剧衰减,城乡差别和贫富两极分化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1.2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政策取向偏重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产业素质特别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依靠高资本、高能耗支撑,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问题[2]。(1)生产结构不合理中国虽然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是现实中,仍有很多企业走的是“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生产道路,一味的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代价为前提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而相对于国际标准的14%、35%、51%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表明中国工业发展相对合理,而服务业相对落后。(2)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较为分散,集中程度低,在汽车制造、服装、煤炭、机械、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生产能力分散,企业数目多、规模经济实现程度低;生产能力和产品出现低水平的阶段性过剩;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小而散”现象严重,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低,加工和制造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组合;市场集中度低;重复建设严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例如,中国所有汽车厂加起来还不及美国一个中型汽车厂,中国很多中小生产厂家都未达到最小合理规模等等。这些状况必然导致中国产业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高能耗、低收益、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3)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国走的是一条依靠政府拨款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道路,缺少真正的投资主体,因此造成了科研与产业分离、技术商业化能力低的现象。中国产业技术升级存在过度依赖外部的现象,近些年中国设备投资中的约60%以上依赖进口,内资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研究开发投入少等,这些都成为技术结构升级的阻碍。

1.3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为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对外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国内产业发展。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对外商投资企业依赖过大,这都是外贸依存度高的重要原因。

2经济结构调整建议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长率理论,有以下模型分析:

2.1发展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全球能源利用的结构,而低碳技术则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单位GDP能耗到2015年要比2010年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分别降低8-10%。改变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风险等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可以推进传统工业升级,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组织结构高度集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产业向高效节能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善能源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内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因此,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现阶段及后天发展的重大战略。

2.2转变贸易方式

产业出口和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对外贸的转型起到了较大作用,如果将出口商品生产引发的间接能源消费需求计算在内,隐含能源净出口增长对国内能源消费增长的压力明显超过合理预期水平。因此,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贸易结构调整越来越成为节能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而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加工贸易转移到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减少对普惠制(普惠制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的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的依赖[3],以增强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2.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调查数字显示,中国居民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010年的23倍。据人民网报道,建立民生财政是当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最现实的途径。为此,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级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在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此外,我国还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3500元,个税的提高对许多城市的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特别是在中小城市,个税的提高让50%以上的人受益。虽然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工薪阶层的人们意义不大,但至少让他们手中有更多的可支配余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今物价高涨而无力消费的窘境。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提高用于科技、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保障的支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4升级产业结构

技术积累和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演进的基础,中国当前的技术储备和技术供给都严重不足,因此,必须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来调整供给结构,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开拓新的空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增长[4]。一方面,发展高技术产业是适应需求升级的变化的需要,一些技术创新能够产生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产业,甚至促成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最终提高传统产业的增长质量和竞争力。中国必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减少对国际技术和设备的过度依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交流,而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中国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未来的世界市场是需要科技争取的,只有在技术上占有优势,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站稳脚跟,获得竞争优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培育出新的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5]。同时,确立多层次、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战略,建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坚实技术基础,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和技术特性,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技术升级策略,只有这样,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中国的产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3结语

通过对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内生增长理论,分析出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发展低碳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贸易结构,严格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大力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适当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