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县级经济的难题及策略

时间:2022-08-23 02:38:35

金融支持县级经济的难题及策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肩负重任,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金融支持的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如何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和宏观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服务,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是今后一定时期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一、宁乡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宁乡行政隶属长沙,是大河西先导区的重要组团,长株潭“两型”县城建设唯一试点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1年全县多项经济社会指标名列长沙市前茅,其中GDP637.95亿元,同比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57.80%,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68位,工业经济规模居全省第二。县域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8.5亿元,比年初净增46.7亿元,贷款余额145.6亿元,比年初净增36.52亿元。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程加快,宁乡经济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县域经济在快速发展,而金融支持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够,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1.金融供给:一农难支三农

一是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目前,县级金融机构中除信用社在全县33个乡镇都有网点外,其它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没有延伸到最基层的地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从1999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呈萎缩之势,农信社肩负着支持“三农”经济和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任,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且由于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农村金融服务因缺乏有效竞争而导致资金供求双方处于不对等的现状。二是资金抽离现象严重。现行金融体制对县域经济重视不够,县域成为了发达地区的资金蓄水池,各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大于贷款增速,信贷资金不断由县域流向大城市。三是信贷管理体制有问题。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信贷管理权限,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和资金全国统一调度等措施,其信贷市场定位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额的项目贷款,信贷审批权基本上集中在省、市分行及营业部,县级支行缺乏经营自主权,仅有或根本没有小额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而县域经济内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三农”为主,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难度更大。四是考核奖罚制度有问题。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控制,要求新增贷款实现“零风险”,并对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责权利不平衡,抑制了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从而出现“惧贷惜贷”现象,造成了基层行信贷业务逐年萎缩的现象。五是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县信用社资产质量差,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历史包袱沉重,部分网点因承担服务“三农”重任,无法撤并,由于运营成本高,连续几年亏损。

2.金融需求:有效需求少

县域经济以“三农”和中小企业为主,它们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其自身积累不能满足资金需求。但它们的有效需求少,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从而形成“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并存的困局。一是中小企业的实力有限。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融资量少、频率高,贷款的特点是“小、短、快”,而每次放贷都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导致银行的放贷成本较高,而银行的利率过高也抵制了部分金融需求。二是信息不透明,公司治理不规范。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其自身,内部管理不完善,账务管理不健全甚至完全缺失,导致银行无法获得对称信息而不敢放贷,许多企业家长式经营作风,导致企业的成败完全维系在企业主个人身上,经营风险较大,家族化经营的弊病,导致企业管理无序和混乱,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三是农业的弱质性,其风险高,收益低,从而出现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点多、面广、数量小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追求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的要求相背离。四是缺乏有效担保。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创业阶段,有效抵押担保不足。农户的资产较少,收入来源单一,抵抗风险能力弱,相应的涉农保险业务品种少,联保难以落实。五是政府投融资平台不规范。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管理混乱,很多项目没有可靠的还贷资金来源,隐藏着较大风险,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

3.金融支持环境:不尽如人意

一是社会信用意识仍不强。当前农村信用意识普遍淡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期还本付息的贷款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及时还款意识较差,对自己在人行的征信记录重视不够。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也有待加强,逃废银行债务的事情时有发生。二是风险补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由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天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补偿保障机制,就难以抵御由于放贷所引致的借贷风险,金融机构也就缺乏动力去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实中农业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基本没有,县域担保公司只有两家,因实力有限,提供的担保支持很不够,且贷款抵押担保过程中手续繁杂、收费较高,政府虽然制定了相关信贷奖励制度,但力度不大,作用有限,财政贴息等政府配套政策没跟上。三相关制度不完善。现有的农村基本制度使得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用于抵押担保,集体林权也不能抵押,成为制约农村金融的瓶颈。民间金融活动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导致其管理混乱,蕴含着较大风险,难以发挥其县域金融的补充作用。

三、加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需银政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借助东进融城和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实现“弯道超车”,支持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政府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一是要科学规划,加快发展。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制定科学的县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园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用发展来解决问题。二是要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降低县域信贷交易成本,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尽快建立健全与民间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民间金融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引导民间融资由“地下”走向公开,走上合法经营之路,促进其健康规范发展。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保障机制,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扩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鼓励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和中小企业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壮大担保公司实力,降低担保公司准入门槛,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减少和分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四是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打造“诚信宁乡”品牌。政府部门要协调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支持和帮助金融部门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维护金融债权,在制度上确保良好信用秩序的建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金融机构和企业及个人间推广使用信用信息报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省级金融生态县、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等活动,加大对守信者的信贷倾斜。五要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要严格控制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贷款额,引导其适度负债,规范内部管理。地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量力而行,严禁违反或规避相关法律的规定,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社会公众集资等直接或变相提供财政担保。

2.金融机构要加强创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一是机构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积极支持成立更多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规范民间金融,鼓励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组,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搞活县域金融市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灵活的经营运行机制。商业银行要完善内部治理,进一步转变观念,做到抓大不放小,增强对民营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渗透和支持能力。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展信贷服务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针对县域经济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适应县域不同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创新担保抵押方式,鼓励开展权利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宅基地和土地承包使用权抵押等方式,拓宽有效担抵押保范围,推行联合增信方式,引入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运用利率来覆盖风险。三是体制创新。改革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抵押担保、风险控制等信贷管理制度,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制度性障碍。因地制宜,适当放宽贷款审批权限,赋予县级分支机构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考核机制,改变过分强调风险的做法,客观评价贷款风险和责任,制定相应的问责和免责制度,加强正向激励,做到权责对等。

3.企业要规范化经营,“三农”要规模化发展

一是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诚信经营。企业要有长远规划,科学经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快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要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重视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双赢”。改变目前过分依赖银行的现状,符合条件企业要争取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行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二是企业要完善内部治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县域企业要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账务管理制度和其它各种内控制度,以“法治”代替“人治”,努力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向银行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减少银行的信息收集成本,使得双方信息尽可能对称。三是农业要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结合我县实际,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生猪、烟叶、种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和市场指导,推广“公司+订单”等形式,带动广大农民发家致富。

4.人民银行要加强指导,优化县域金融资源配置

基层央行要充分履职,加强“窗口指导”,推动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完善内部治理,重点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支持和监测,通过支农再贷款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度,引导县域银行将资金多投向本县范围内,优化县域金融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