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思想在高职德育工作的运用

时间:2022-08-21 03:39:17

水文化思想在高职德育工作的运用

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刘云山强调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用传统文化渗入德育是实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水”被赋予了“灵性”,而人却是“万物之灵”。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几乎涵盖了人性所有的特点,它似强似弱,时柔时刚,是曲亦直,让人难以琢磨。也正因为如此,水的人性化也给了我们将它和人的德育联系起来的理由,特别是跟强调实践技能的高职学生德育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新的探究。

1水文化所蕴含的德育教化内容

1.1水文化的德育内涵

关于水文化的内涵,历来评述颇多,概括来讲主要是对水的特点的描述并将其人性化,并强调德行。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率先将水上升到了“道”的层面。“上善”是人对道德追求的至高境界,将这样的境界放之于水的意象上,可想而知水文化蕴涵着至高的德育特质。孔子关于水文化思想的论述又将其德育内涵具体化了一些:“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可以看出孔子将水的外在特点跟德育思想中的“仁、义、智、勇、察、容、平、正、度”做了形象准确的概述。历代先贤们还用敏锐的观察力对水文化的德育内涵做了丰富的补充: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山水形胜,古代圣贤亦难免动容,一个"智"字,既反映了先哲对"水"的认知,又破译出“水”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传承和德育内涵。

1.2高职学生德育的内涵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德育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我国高职德育目标应凸显高职德育的特殊属性和办学特色。包含了德育体系、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评价等方面。具体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高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教育。从本质上来说高职学生德育也是对高尚人性的培养。

1.3两者内涵的关联

从水文化的内涵中我们不难发现,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我们的确给水赋予了很多人性,而且表达得非常的形象生动。正如先贤们所总结:水有德,能普及一切生物;水循理,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水有道,浩大无尽。水有勇,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水守法,安放没有高低之平;水正直,量见多少,不用削刮;水明察,无孔不入;水有志,发源必自西等等。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这是对水的人性化的精辟概括,体现出了深厚的哲学意味,同时也给了我们表达人性的现成题材。水滋养了生命,蕴含着哲理,象征着人的品格,强调了水与人的品德的象征和关联。同样,通过对德育内涵的分析,德育本质上是对高尚人性的培养,两者一个是表达人性的极佳载体,一个以培养高尚人性为目标,它们存在着天然的关联。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好的切入点进行渗入了。

2“引水润德”,水文化对高职德育的渗入方式

指出:德育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1以水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夯实德育内容

高职德育内容主要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具体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理想、集体主义、劳动、人道主义、社会公德、自觉纪律、民主与法制观念、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这些内容看似繁多且抽象,但细细理顺,也能从水文化的精神内涵中找到相应内容并具备更加形象化的特点。(1)水有思想。高职德育中的思想教育要求时柔时刚,迂回包抄、坚持不懈。而水缥缈,环绕成了一个白雾缭绕群山;水柔和:柔在三千里吴语浓浓的江南;水平静:银梦湖清澈的透明;水刚毅:时间久远,无坚不摧;水澎湃:长江滔滔,黄河澎湃。这些水思想形象的体现,也正对应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要求。(2)水能辅政:高职德育中的政治教育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爱国教育和团结奋进的引导。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立国之根本,水利建设之时,人们共谋发展;水患之时,人们团结一心,共同进退,能激发爱国之心。大禹治水,其实治的不单是水,更是政治。而老子的“上善若水”实际是政治之于民的至高境界。这些水特质能强化高职政治教育的内涵。(3)水亦有德:高职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的具体要求。水文化恰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特质。老子很早就把水推到了道德的制高点,老子认为水有不争之德,谦下之德,润物之德至善至仁。后人更是将义勇、明察、守法、大度、励志、洁净等品德赋予水。这样给品德教育提供直观的素材。(4)水讲法则:高职德育中的法制教育是关乎党和国家政策能长期科学有效执行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水文化中蕴涵着坚实的法制内涵。“法”从“水”旁,意为平直如水。在传统文化中,水也是讲法则的:水避高趋下、水自西出,是循理的表现;水无孔不入,是明察秋毫,给人以震慑感;水安放没有高低之平,是公平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在告诫人们要正直。这水文化的内涵是法制教育的有益补充。(5)水化心灵:高职德育中的心理教育是关乎学生个体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水文化与心灵、心理联系密切。传统文化认为水能净化心灵,常处于山水中,心灵平和安静;历来关于水的文学描述也是安抚心灵的精神良药。水能润物于无声,润人于无形,相对于灌输式的德育方式,人们更能够接受感化无形的心理教育和抚慰。

2.2以水文化的丰富衍生来强化德育模式

一般认为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具体还包含: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等。水文化的丰富衍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德育的方法。水有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如果说液态是水的常态,那么气态和固态就是水的衍生态了,而这三态也正好应对了德育模式的强化。(1)主题德育模式似冰态模式:当前,在高职德育工作实践中,主题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学校都在学年或者学期初由德育部门制定主题活动方案,结合当年国家的相关热点政策以及学校发展的规划重点,定下一个指引性的方向主题,指导下属院系开展各项理论和实践活动,充实主题教育的内容。水的冰态模式是固化的,是坚硬的也是坚持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需要每年坚持开展才能更加有效。作为指导性和方向性的主题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大方向的问题,只能朝着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固化方向来走,甚至有时可以有些冷冰冰,因为事关大是大非。(2)活动德育模式似液态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是丰富且活泼的德育实践模式,特别是对于注重实操的高职学生尤其如此。活动德育是主题德育模式的执行途径,其实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主题德育的效果,因而其需要丰富而且富有创意的各项拓展活动来支持。水的液态模式是水的最常态,也是水发挥其价值的最常保持的状态,人常饮的是液态水,灌溉的也是液态水,人认识水的最初最直接就是液态。就好像活动德育模式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夯实德育主题一样,活动德育模式能让学生最直接地体会到德育的存在。液态水蜿蜒流湍,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时而成湖、时而瀑布;时而清澈、时而碧绿,也正衍生应对着活动德育所需要的丰富多彩,创新多态,形式多样,耳目一新。(3)情感德育模拟是气态模式:情感德育主要关注学生心理和感情,总的来说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是总体阳光,心理细腻程度也没有研究型院校学生那么细,但对其心理感情的教育仍是德育的重点。心理和感情的教育需要“润物无声、清新缭绕、蓝天白云”,而这些特点正是水的气态模式所带来的净化心理,是情感阳光的效果。能做到水的这些衍生特点,对活动德育模式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强化。

2.3以水文化的时代赋予来创新德育思维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还提出:德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即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创新德育的思维,而水文化的精神内涵也赋予了其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特点。(1)因事而化:在德育工作中可以理解为根据所遇到事情的不同,而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解决。换句话说做德育工作不是固守着一种办法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一招通天下”的解决办法。在水文化中也有因事而化的精神内涵,水是千变万化的,遇到低温成冰,遇常温为水,遇高温为汽;水能遇直而泄,遇弯而蜒,遇高而泻。(2)因时而进:是指德育工作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的改进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这也正是代代德育工作者存在的价值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如水在一年四季中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春水荡漾、夏水凉凉、秋水粼粼、冬水隆隆;水在春季盈满、在夏季多澎湃、在秋季多枯水、在冬季凝结安静。德育工作的因时而进可在水文化中借鉴的也颇多。比如网络语言关于水也有了新的意义,每篇都一样的帖子被称为“水帖”,发水帖的行为叫“灌水”,经常在线不说话叫“潜水”,在网游技术差,会被称为“水”等,水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就要有新理解,新跟进。之于德育工作也是如此。(3)因势而新:是要德育工作根据形势的不同而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这是德育工作永葆青春的秘方,也是德育工作的生存之本。而水是最会因势而新地存在:水于高而泻为瀑布,让人震撼无比,此时遇到阳光还能出现彩虹,是出奇之美;水在山溪中涓涓而流,给人一种生命无限,清新蜿蜒,源远流长之美;水在冬日化成雪花,飘散洁白,晶莹剔透,是清新开阔之美。诸如此类的因势而新在水文化中不胜枚举。

3“以水育德”,水文化在高职德育中的实践

如上文所言,高职德育的实践主要是指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实践。展开来说,就是爱国、理想、集体、劳动、人道、公德、自觉、纪律、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等。利用水文化蕴涵的特点来深入高职德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实现“以水育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1以“心静如水”的睿智来规划学生思想主题

教育学生思想主题教育是德育工作阶段性的主线,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年度或阶段性规划中的核心内容。这需要足够的睿智来制定规划,因为它影响整个德育的导向。只有做到“心静如水”地思考,统观全局,集思广益,思维迸发,才能够产生优秀的切合高职学生德育实际的主题。“心静如水”的睿智是德育和思想教育各级规划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3.2以“水润无声”的柔和来做好优秀传统和道德引导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引导是高职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重要手段。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活跃,且定性不强,灌输式的传统教育和道德说教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水润无声”的柔和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激情,通过耳濡目染,通过实例观察,通过长时间置身其中的感化来达到引导的效果。比如在校园文化软件和硬件建设中加入水文化中涉及优秀传统和道德的因素,建设视听觉文化长廊加入现代科技因素;举办水的美德和水传统等方面的论坛和实践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3.3以“细水长流”的细腻融入新媒体进行政治引导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媒介,甚至对于好多高职学生来说是唯一的手段,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政治引导的意义毋庸多疑。当然高职学生政治教育引导融入新媒体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其介入能力效果往往各有差异。这与介入手段有直接关系,简单粗暴的介入,简单地把原先的电脑网页内容直接照搬微信的做法就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介入新媒体更需要“细水长流”的细腻,介入新媒体是要认真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需求和运用新媒体的习惯和政治关注热点,综合分析后找到切入点,且不应操之过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是循序渐进、换个角色、有礼有节、坚持不懈地做好政治和是非引导,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4以“风生水起”的魄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开展有蕴涵活力多彩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团结进取、自我调节、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重要手段。学生活动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掷地有声,“风生水起”,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吸引青年学生的参与,才能够使得活动的效果呈现最大化,才能够使学生干部在举办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自信,因为有魄力的活动才能培养出有魄力的学生。

3.5以“水滴石穿”的坚守来加强制度化建设

学生的纪律和法制教育是与学生德育的制度化建设分不开的。传统特色德育活动的坚守也是德育工作出成效的主要原因。制度化建设虽说不能一成不变,但它仍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和韧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德育工作显然是很需要制度先行,人治而后的。“水滴石穿”的坚守和坚持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和法制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优秀的有韧性的品质和担当。

3.6以“水流不息”的传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德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和赋予学生时代使命,达到责任感使命感的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水流不息”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历史教育,文化熏陶,现实成就,首先建立其自豪感,以此来激发高职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水文化博大精深,而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同样任重道远,将二者结合渗透,相得益彰。正如指出的: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作者:刘欣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话[Z].2016年12月7日.

[2]刘云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话[Z].2016年12月7日.

[3]李宗新.建设水文化弘扬水精神构建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J].水利发展研究,2008,(2):77-80.

[4]潘杰.以水为师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J].江苏社会科学,2007,(6):102-104.(上接第54页)

[5]邓和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8-160.

[6]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6):25-28.

[7]刘锋.<管子>水文化刍议[J].铜仁学院学报,2008,(1):20.

[8]雷春香,夏远永.水利高校水文化断想之以水育德[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