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时间:2022-04-26 10:28:43

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的先进科技手段不仅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地改变甚至引领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中职学校德育应该抓住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契机,合理利用大数据,实施学校德育学分制,不断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德育学分制;实施;

一、引言

在现代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数据源,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传递和存储着海量的数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变化正在高速发展,不断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引领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大数据下的学校德育应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现学生的德育行为,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干预措施,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1]。

二、大数据环境下学校德育的发展

大数据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主要是指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近几年传感技术、社会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普及,导致数据量以指数形式快速增加并且数据的类型和相互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2]。大数据环境下,各行各业利用快速收集的海量数据,筛查有效信息,预测事情的变化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大数据的应用就是在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各行各业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决策和行动提供科学的依据。“海恩法则”,是指每一件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件未遂先兆以及1000件事故隐患。如果说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件严重“事故”,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征兆,而且经过了很久的隐性积累,这些数据必定引起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3]。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会收集学生品德行为的大量数据,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查找有效数据,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相关的措施,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当前国内教育工作着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尚处于萌芽阶段,特别在德育管理当面的研究更稀缺。大数据时代,学校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创设一个具有数据存储和快速处理数据功能的网络系统。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共同参与和生成最原始的数据信息,依靠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快速处理和反馈信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4]德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应用数据的水平,才能整体提高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三、中职学校实施德育学分制

学校的学分制产生于1894年美国哈佛大学。在20世纪,学分制在其他国家也逐步推广。在上一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的职业教育开始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借鉴高校经验,推出了“大学分制”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所谓“大学分制”是相对于当前广东省普遍执行的学分制而言,“大学分制”包含教学学分和德育学分两种类型。其中德育学分是记录学生在品德表现的分数。每间学校会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学分制度,德育工作者以此为标准来评价每位学生的品德行为。通过对学生仪容仪表、出勤、遵纪守法、安全工作、卫生习惯、文明活动、实习和社会实践参与的综合考评来计量,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量化。德育学分的统计是以每月或每学期为单位,作为评定学生思想品德的依据。实施德育学分制,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的品德行为变化,使他们可以设立看得见的目标去奋斗,从而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的每个行动和行为,都有可以成为其学分的一部分。所以,大学分制实际上可以成为学生的成长档案和养成教育的培养途径。德育工作者利用德育学分的数据来发现德育工作的成果,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成长规律,了解学生道德的复杂行为模式。德育工作者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观念,尊重德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品德教育。

四、中职学校应用大数据的德育学分制度

中职学校实施德育学分制,每天对学生评价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策略。实施德育学分制,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克制、激励自我,学会分析判断和选择,铸就诚信、积极、独立、和谐的个性,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发展进步的人,为今后的自我发展做积极的准备。中职学生具有个性化,性格差异显著,德育工作者利用德育学分的数据来发现德育工作的成果,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成长规律,了解学生道德的复杂行为模式。通过数据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大数据相关思维在德育研究中的应用水平,建设一支懂用数据、善用数据的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挑战传统的德育工作,改变原有的德育管理模式,给德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平时记录的德育学分数据,观察学生品德的复杂行为模式,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表象行为发现学生道德发展的过去及现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性,挖掘他们的真实的品德需要,找出学生行为表现与成长规律的关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别性的教育方式。

五、大数据提高德育学分制的实效性

大数据环境下,德育工作更显科学性。通过学生日常的德育学分记录,德育工作者利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从而发现学生成长规律,预测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变化,指导德育工作,让中职德育能够在数据化环境中把握职德育工作的发展。大数据环境下,德育工作贯彻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德育方法中“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是可变的同时又是具有差异的。中职德育工作者要利用大数据系统,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从学生大数据的整体水平,发现偏离的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变化,根据学生的思想、个性、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应当包括个性发展的阶段性,还包括个性心理特征的独特性。只有对学生的独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大数据环境下,德育工作提高评价质量。德育评价要遵循德育规律,依据教育理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因此,学校德育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更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因此,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更客观地评价学生。曾经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日用而不觉”是日常生活中时刻有所体现,却不刻意而附加之。现在社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将德育管理信息化。中职学校德育应该抓住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契机,合理利用大数据,不断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效性。

作者:陈诗文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喻松.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优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黄刘生.大数据隐私保护密码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5(04).

[3]李婷婷.浅谈大数据、云计算思维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04).

[4]曲德强.大数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