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23

桩基检测论文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桩基础是一种古老、传统的基础型式,又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基础型式。近二十年来,由于工程建设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桩的承载力与桩体结构完整性的检测,桩基的设计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土的变异性及桩基与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迄今成桩质量的控制与检测,桩基的计算理论与方法,仍然是不够完善而有待研究发展的。本文对单桩和群桩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它们的适用条件。

桩基础在房屋建筑中是一种很常用的基础,在桩基设计中,最主要的是确定竖桩的承载力与沉降,尽管在过去漫长的时间内,从事岩土工程的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为了精确计算和预测桩基的沉降,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过一系列的计算桩基沉降的方法,但时至今日,对桩基沉降的预估仍然不熊充分地反映真实的情况。

1单桩的沉降分析计算

1.1荷载传递分析法

荷载传递分析法是单桩荷载一变形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形传递方式来计算桩对荷载的反应。其基本的概念是:将桩离散为一系列等长的桩段(弹性单元),每一桩段与土之间的联系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桩端处土体也用非线性弹簧与桩端联系。

在运用荷载传递曲线中,该法假定任意点的桩位移仅与那一点的摩阻力有关,而与桩其它位置的摩阻力无关,故没有考虑土体的连续性,所以对分析桩群的荷载沉降关系是不合适的。

为了获得现场的荷载传递曲线,需要安装许多的仪器进行桩的荷载试验,且试验成果推广到另外场地并不一定是完全成功的。

1.2剪切变形传递法

Cooke(1974)提出了摩擦桩荷载传递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为了简化计算,作了一系列假定并认为:当荷载水平p/pu较小时,桩在轴向荷载尸作用下沉降较小,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亦即桩沉降时周围土体亦随之产生剪切变形,剪应力从桩侧表面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围土体中;摩擦桩一般在工作荷载作用时,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较小,沉降主要是由桩侧传递的荷载所引起。

1.3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法是对桩土系统用弹性理论方法来研究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的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桩对土,土对桩,桩对桩以及土对土的共同作用模式。以弹性理论法为根据发展出一些计算单桩沉降的方法,这些解法虽略有不同,但一般都基于桩的位移与临近土位移的协调条件,为此,借助于轴向荷载下桩身的压缩求得桩的位移,又应用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内某一点所产生的Mindlin位移解求得桩周土体的位移。由于弹性理论假定桩土界面普遍满足弹性即界面不发生滑移这一条件,沿界面诸相邻点的桩位移应与土位移相等,由此即可求得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并进而求得桩的位移分布。

1.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就是根据各土层的参数分别计算各层的沉降后总和求得总的沉降量。这种浅基础的最终沉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在桩基设计中,主要用于大直径的的单桩(墩),考虑到其桩侧阻力的荷载分担比相对较小,桩端底面积大且其荷载分担比也较大,因此可仿照扩展基础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当用以计算深基沉降的其它条件相同时,用明氏应力分布求得的最终沉降与实侧推算结果较为接近;而用布氏公式算得的值要比实测值大1/2至1/3,并且给出的实用应办计算公式及附加应力系数表格。用分层总和法分析单桩沉降时,要考虑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可参照文献[17][20]的有关规定确定,或按照一些实甩的经验公式确定。

2群桩的沉降分析计算

2.1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法群桩沉降分析的塞本假定与单桩相同,其主要依据是Mindlin解的位移与应力解,以此为基础形成位移法和应力法,此外还发展了一种简化弹性理论位移法,以位移解为基本解,但采用应力法中关子桩侧摩阻力为线性的假定,在位移基本解的积分中舍去高阶无穷小量。以Poulos,Buterfield,Davis,Geddes等的群桩沉降弹性分析理论为基础的计算体系中,叠加法是比较成熟和应用较广的一种简化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计算过程,该法在忽略桩对土位移的加强效应简单的假定基础上,把单桩的分析扩展到桩群,2.2实体深基础(等代墩基)法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

实体深基础法是现在工程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算群桩沉降的方法该计算模式是将承台下的群桩及桩间土看作一个等效墩基的一个实体深基础,在此等代墩基范围内,桩间土不产生压缩如同实体墩基一样工作,然后按照扩展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来计算群桩的沉降。

由于计算时考虑的前提条件不同,研究者提出和使用着计算的不同模式,其主要差别在于选用的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不同,以及对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考虑和计算不同根据桩距地基土的性质不同,桩间土实际上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另一方面假想的实体基础存在着侧面剪应力的扩散作用为了消除这些差别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集中表现在所采用的模式上。这些措施是:

1.变动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以考虑桩间土存在压缩变形的可能,这是Peck和Terzaghi等人建议的模式Peck等建议将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置于桩端平面以上高度处,取为桩长的1/3处(桩位于均匀并土中时)或进入持力层深度的1/3(桩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坚硬土层时〕这种建议涉及的影响因素过于单一,因为假想基底位置上升的因素很多,采用此法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情况。

2.从群桩桩顶按一定斜率(例如角或1:4斜率)向下扩散增大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积,以考虑桩群总剪应力对沉降分析的影响,这是Tomlinson等人的模式。

3.为了改善地基土附加应力估计的精度,近年来国内外根据半无限弹性体内集中力的Mindlin公式发展了一些估计桩基荷载作用下地基土附加应力的方法,还有一种将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对比来估计等代墩基的等效基底附加应力。

2.3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等效作用法最早由黄强,刘金砺,(1940)提出,随后被健既桩基技术规范推荐采甩此法系将均质土中群桩沉降的Mindlin解与均布荷载下矩形基础的Boussinesq解之比值用以修正等代墩基的基底附加应力,然后按一般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的沉降。

3结语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桩基础的沉降计算理论进行了分析,包括单桩和群桩的沉降分析,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但应该注意,在实际中,要采用何种理论要看实际的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宰金IN,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马克生,龚晓南.模量随深度变化的单桩沉降.工业建筑,2000Vol.30No.1.

[3].毛泽华摘译自《Geotechnique),1999(4)国外公路,2000Vol.20No.4.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2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地面超载;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二、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阻力

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三、如何在现场测试和估算负摩阻力

在桩体安装应变计这是目前测单桩负摩阻力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80年代,有工程运用瑞士生产的滑动侧微计(SlidingMicrometer---ISETH)来测定。

普遍的方法都是测定桩体轴力,从而推算桩侧摩阻力。

四、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桩周土的特性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桩端土特性也不可忽视(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都有影响。

五、负摩阻力的防治措施

打桩前,先预压地基土,从根本上消除负摩阻力的产生;在产生负摩阻的桩段安装套筒或者把桩身与周围土体隔离,这种方法会使施工难度加大;在桩身涂滑动薄膜[如涂沥青],目前这种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效果也不错;通过降低桩上部荷载,储备一定承载力;在地基和上部结构允许有相对较大沉降的情况下,采用摩擦桩;采用一定的装置消除负摩阻力。

下面介绍一种消除负摩阻力的装置:它由设置在桩体外周的卸荷套及卸荷套与桩体之间的润滑隔离层构成。卸荷套使桩体与周围土层完全隔开并由桩体带动在打桩时与之同步下沉,而当桩周土层沉陷时,卸荷套依靠隔离层内润滑材料的作用,可随土层相对桩体自由下沉而不将下拽力传给桩体,从而有效地消除了负摩阻力的作用。可广泛用于各种软基地层拟用桩基础的工程中。

六、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研究大多数是单桩,实践中基本是群桩

这个跟我们的研究方法有关系,目前我们的现场实践方面的研究方法都是针对单一桩体的。另外,群桩方面的研究,运用数值分析方法也有不少研究。群桩的现场研究很值得期待呀。

七、端承桩产生负摩阻的可能性大于摩擦桩

(1)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基桩施加下拉荷载时,由于持力层压缩性较大,随之引起沉降。桩基沉降一出现,土对桩的相对位移便减小,负摩阻力便降低,直至转化为零。

(2)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较硬,受负摩阻力引起下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或沉降量较小,此时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点以上侧表面。因为端承型桩,桩身基本不动,只要地基沉降,基本都是相对位移。

八、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负摩阻力大小的确定关键在于上面提到的确定中性面,这个定了,计算按模型假设和常规的侧阻力计算一样。给大家把经常用的方法介绍一下,个人认为比较全面系统的,国内规范一般只提有效应力法(2)。

(1)总应力法;

(2)有效应力法,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原位测试结果法[静探法、标贯法]工程地质手册中有说明;

(4)高应变动力桩检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规定,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

(1)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2)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3)对位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中性点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中性点是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

(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5)采用其他有效合理的措施。

综上所述,地基问题是很复杂的,而理论研究往往又与工程实践相距甚远。所以要依据理论,但不要完全依赖于理论,对具体工程作具体分析。例如上面提到的负摩阻力的产生,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要在工程实践中具体介定却很困难,估算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作为定论。又如采用隔离的方法,故然可以避开负摩阻力,但有用的正摩阻力也被“避开”了。如果采用套筒,桩周又失去了侧限,反而不利。

生产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负摩阻力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尽管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持续了约七十年,但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P14.3.4.7.P238.5.2.15.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3

一、必须正视现状,增强调整的紧迫感布局趋同分散。县级建筑业起步于70年代初,当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小打小敲,粗浅简陋。进入90年代以来,状况虽有好转,但尚未根本改变,低层次重复现象仍较严重。行业层次比较单一,自我配套,自成体系;地区层次,不仅乡镇公司和县属建筑企业布局结构相似,而且各乡镇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组织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趋同的现象,建筑生产布局分散,综合费用较高,难以形成行业特色,既削弱了建筑经济的互补性,又导致了过度的盲目竞争。规模发展滞后。目前,县级建筑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大多属于集体特别是乡镇集体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不理想:“盘子”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数量少,实力弱,缺少再发展的后劲。这种结构特点,在建筑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曾发挥了“灵活、便捷”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便明显暴露出来。县级亟缺能够起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中小企业和行业发展作用的龙头企业群。专业水平偏低。县级建筑行业小企业居多、专业水平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人才匮乏,企业资质等级低,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专业化水平差,“小而全、小而低、小而散”的现象普遍。现在建筑企业正朝着“以土建工程为龙头,安装与装璜为羽翼”的方向发展,而我们有许多企业仍在沿袭“一把瓦刀打天下”的格局,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效益提高不快。县级工业与民用建筑产品数量较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较少;一般性工程项目较低,高、大、难、新项目较少,同时,由于行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经营发展不快,也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上述情况表明,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已成为直接掣肘县级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大力调优结构,加速提高县级建筑经济的运行质量,是县级建筑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当切实抓好。二、必须科学决策,明确需调整的内容1.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建筑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县级建筑业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以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应按照“抓大放小”的精神,切实抓好两头,即一头抓大,抓“关键的少数”、围绕规模化,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培育大企业,发展大集团,使之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管理现代化水平高,以及有总承包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多产业综合发展,业绩和信誉卓著等特点,成为全县建筑业的“龙头”。另一头是放小,放活小企业,主要是抓专业化,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组织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资产重组,但资产重组不是一味地组“大”,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过程也是个资产重组的过程。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集团,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劳务,促其成为“小型巨人”。通过专业化,提高建筑经济的集中度。2.调整门类结构。应当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新分类标准,界定建筑业,调整建筑业的内部结构。现代建筑业应由勘察设计(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业(包括土木建筑业,线路、管道基础和设备安装业,建筑物和装修装饰业)和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及咨询业等三大类别组成。我们必须从县级建筑业的实际出发,积极壮大勘察设计业;稳建筑、拓安装;加快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和咨询业,做到三业并举,协调前进,努力形成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3.调整体制结构。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有新的突破,从战略上调整建筑企业布局。首先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应着眼于整体上搞活集体资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调整和完善乡镇集体所有制结构,大胆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其次积极探索公有制建筑业的多种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运用什么形式。如企业公司制、承包、租赁、托管、托管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等都可以采用;作为资本流动的方式,联合、收购、兼并、出售、破产等也可以采用。第三,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建筑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建筑经济,具体应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可以将部分国有和集体小建筑企业,通过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应大力支持群众新办的集体和私营建筑企业,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其脱颖而出。第四,理顺管理体制。县级建筑业由于多年的历史原因,目前仍是多头管理的状况。这种欠顺的管理体制亦应结合结构调整而妥善加以解决。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中国工程检测网()提供了免费的检测论文和检测标准栏目:检测论文/lwlist.php栏目包括有无损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8室内环境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9工程质量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10桥梁道路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17钢筋结构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23混凝土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24桩基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25超声波射线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31建筑工程论文/jclw_list.php?id=32建筑设计论文/jclw_list.php?id=33工程管理论文/jclw_list.php?id=34其它建筑工程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4检测标准/bzlist.php栏目有无损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6室内环境检测标准/jcbz_list.php?id=20钢筋结构检测标准/jcbz_list.php?id=19桥梁道路检测标准/jcbz_list.php?id=21混凝土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2桩基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7建筑施工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9建筑制图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35建筑材料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36其它建筑工程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3三、必须审时度势,落实调整的举措第一,抢抓市场,搞好调整扩份额。必须十分重视抓好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调整建筑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门类和企业中去,实现优胜劣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亦日益密切,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不能再满足于低层次、粗放型,而应提档次、上台阶;树立敏锐的市场观念,坚持始终瞄准市场调结构,优素质,强后劲,倾力扩大建筑业的市场份额。第二,分类促进,加快调整壮规模。继续走“培育规模企业,承包规模工程,建立规模基地,创造规模效益”的路子,坚持扶优、扶强、扶大不动摇。对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产品的优势企业,对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大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继续给予积极的扶持,尽可能促使资产存量向这些企业流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企业改革,对重复布点,特别是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的小企业,应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和破产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搞好资产重组,以利实现企业规模大型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内涵拓展专业化,对外延伸协作化。通过优胜劣汰,产权重组,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使建筑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同步发展。第三,依托科技,提高调整含“技”量。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科技含量是推进建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必须把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兴建步伐。强化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扶持,投入上倾斜,舆论上倡导,形成技术开发、创新的优良环境。强化队伍建设。制定科技兴建、人才兴建的长远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培养一支跨世纪建筑大军。强化装备投入。立足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改造传统产品和门类,武装新兴产品和门类,促进技术进步。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加速改变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结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第四,盘活存量,力创调整高效益。我们应把增量投入作为存量调整的“启动器”,而把资产存量的调整重组作为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的“扩大器”,以此促进建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立足于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名牌工程为龙头,以明晰产权关系为重点,抓紧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鼓励将经营不善的企业交由同行中的优势企业托管经营;支持企业间以名牌工程、名牌企业和名人为“龙头”进行资产重组,把“三名”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的调整结合起来,盘活存量,扩大资本,优化结构,从而达到调整的目的;鼓励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优势企业可将盈利投向新的领域,也可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可以兼并企业,也可购买其他企业股权,还可以争取上市和发行股票等等,扩大企业的资本金。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经济效益

1引言

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地基处理的效果与成孔条件有直接的联系,加之一些不良地质的影响,施工质量问题很容易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采用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非常必要。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应用,可以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形状、刚度、荷载大小、不良地质环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提升地基承载力,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本文针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帮助。

2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分析

DDC法成孔工艺是一种深层地基的处理方法,施工时,先成孔到预设深度,随即从上至下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密实桩体与强力挤密土层,加快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提升施工质量[1]。同时,利用该技术进行桩机施工时,可以采用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等形态的桩基,使桩基与桩基之间的土颗粒更加紧密,增加桩基与桩基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另外,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凭借自身的优势,适用于大厚度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软弱土、液化土、风化岩、膨胀土、红黏土等土层的处理。同时,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如固体土、砂、石料、工业废料等,从而可以有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提升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3工程实例分析

本文以神华巴准铁路海勒斯壕南机务办公楼项目为例进行研究。该工程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海勒斯壕南站,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以框架结构为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基本风压:0.7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A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物场地类别为Ⅱ类。施工时,由于受到不良地质的影响,采用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其目的是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2]。神华巴准铁路海勒斯壕南机务办公楼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灰土挤密桩的要求:桩孔直径400m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中心间距800mm。桩孔内填料采用三七灰土,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桩顶标高以上设置500mm厚二八灰土垫层,分2次夯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垫层宽度伸出外圈桩边300mm。要求预钻孔直径不大于0.25m。

4施工工艺

明确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以下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展开分析和阐述。4.1现场清理以及材料配置。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较为复杂,经常会受到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明确地下管线的布置,并且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材料配置。在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之前,需要对地下管线埋设的位置、结构布置等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和明确[3]。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保证场地的平整度,并且地上、地下以及空中范围内,对有障碍的施工设备运转推土、架空线、管线等方面进行清除,避免影响各施工环节的展开。桩体填料要根据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配置,并对填料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10%~15%,避免影响填料的质量。另外,填料要搅拌均匀,并且在施工前做好检验工作,避免产生质量隐患,影响后续施工环节的展开。4.2机械成孔。机械成孔是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的一项重点内容,做好该工作可以有效保证其施工质量,具体的施工内容如下:1)需要对工程所在土层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根据情况合理采用成孔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在机械成孔施工时,为了保证强夯设备使用的稳定性,起吊期间要保证平衡性,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以及设备运转的稳定性。2)需要对成孔深度进行检查,使其满足相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深度不符合要求的现象[4]。同时,在钻孔达到一定深度时,需要在孔底内部留有一定的天然土,并且可以利用强夯机械对孔内进行冲击夯实,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同时,需要对强夯后影响桩底的有效深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不能大于1~2m。4.3强夯施工。强夯施工是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的关键,可以有效提升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的质量,因此,做好强夯施工非常重要。首先,强夯施工前,需要根据成孔要求,对已成孔的直径、垂直度、标高、孔内沉渣、积水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成孔质量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其次,建议选用1.5t以上的夯锤(锤重越大夯实效果越好),最好选用呈梨形或纺锤形的夯锤,锤底呈弧形对侧向能形成较明显的挤压作用,夯锤内径最好小于桩孔直径的9~12㎝。最后,夯填作业应和成孔作业相互配合,即在成孔后快速进行夯填,施工次序和成孔作业一致,即由中部至外部,分批隔排隔桩跳打施工。桩孔夯填最终高度要高于桩顶设计标高的500mm以上,以上的剩余桩孔建议采用其他土料轻夯回填到地面。

5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明确施工质量控制重点,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质量。本段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和阐述。施工前做好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降低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具体的内容如下:1)在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前,需要对各项施工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分析施工资料与施工现场是否一致;另外,在各项资料审核完成后,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应急措施,确保各项施工环节可以有序开展。同时,技术交底完成后,应根据施工概况和施工量合理布置施工人员,确保整个施工阶段的稳定性。2)针对施工材料,需要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进行质量抽检,分析各施工材料是否到达质量要求。同时,应根据质量检验情况填写质量检验报告单,若以后发生问题,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料,有助于快速排查问题的所在。另外,检验时,不仅需要检查施工材料,还需要检验施工设备,确定施工设备是否呈现稳定、正常的运行状态,否则需要进行更换或整修,避免出现响声、大幅度振动等现象,避免在施工阶段产生设备问题,引发施工中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5.1施工阶段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时,需要严格对施工过程进行把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针对施工阶段,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重点进行明确。1)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阶段,应对施工材料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各项材料的添加得到最佳的状态,避免影响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效果。同时,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时,根据施工情况,需要详细记录情况,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2)需要对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成孔的深度进行随时抽检,夯填时,应分层夯填、计量送料,这样才能确保桩体的密实性,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时,应对每根桩每层夯实的次数和时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需要确保桩基灰土的掺量以及桩身的整体性和均匀性。3)在施工阶段经常会出现一些隐蔽工程,所以,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时,需要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控制,如明确各项参数和技术要求,并且严格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且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判断是否达到相关标准。5.2施工后检验在各项施工完成以后,需要针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并且施工后检验是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具体的内容如下:1)可以针对整个施工过程,展开逐桩检验,做好相应的记录,确定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同时,检验时,应根据设计方案对各个方面进行逐一检验和验收,如桩位、桩径、桩数、标高、桩顶质量和桩间等。2)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检验方式有:轻便触探检验方式、环刀取样检验方式、荷载试验检验方式等。根据相关规定,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6注意事项

由于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为了确保其施工质量,一定要明确和掌握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其内容如下:1)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掌握施工质量要求和参数,并且针对施工条件可能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5]。另外,根据情况可以进行试桩,明确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且提前制定解决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施工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保证施工质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2)交底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交底时,不仅要告知施工人员设计方案、施工要求、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等,还需要保证施工人员掌握和了解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顺利展开。3)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审查,着重检验重点施工环节,加强桩基的检测,依据孔内深层强夯技术规程进行检测与验收,为实现良好的施工质量,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

7结语

根据以上的综合论述,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建筑工程的建设经常会遇到不良地质,若没有有效解决措施,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可以通过利用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解决不良地质处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但是,在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施工工艺进行明确,如现场清理以及材料配置、机械成孔、强夯施工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顺利的展开,实现良好的施工质量。2)施工质量控制重点的明确是确保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保证DDC法成孔工艺灰土挤密桩施工的质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泽华,郑彩义.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1):172-173.

【2】马华丽.铜黄高速水泥灰土挤密桩加固路基技术的研究[J].建筑机械,2017(5):68-72.

【3】苏晓春,梁博.灰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要点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90.

【4】黄金,邱存家,王睿,等.DDC桩和振动沉管碎石桩在西南山区机场地基处理应用的比较[J].工程地质学报,2018,26(S1):208-213.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文章对影响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中的砼的性能指标、泥浆性能指标、导管及隔水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提出砼、泥浆的合适控制指标,总结了对灌注前的准备、初期灌注、中期灌注、后期灌注的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水下砼灌注的质量。

钻孔灌注桩因具有承载力高、可以穿越软硬岩层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我国沿海地区地基基础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其中水下砼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中的关键工序,若施工措施不当就会造成桩缺陷,甚至产生报废桩,从而给施工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水下砼灌注中运用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一、水下砼性能指标的控制

灌注桩砼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要求砼在灌注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因此需要控制好砼的性能指标。

1.砼原材料。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其含泥量应小于2%,以确保砼和易性、流动性,防止堵管现象。

2.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砼初凝时间应大于桩的砼灌注时间,一般砼初凝时间仅3~5小时,只能满足浅孔小桩径灌注要求,深桩灌注时间约为5~7小时。因此用于钻孔灌注桩的水下砼应掺加外加剂,使砼的初凝时间大于8小时,所掺加的外加剂不仅要具有缓凝作用,还应具有减水、改善和易性及节省水泥等材料作用。

3.坍落度控制。在实际施工中坍落度控制在200~220mm较好,这样的砼具有良好流动性。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中发生堵管等问题往往砼的坍落度、初凝时间等性能指标有关,所以必须严把砼质量关。除了控制好砼质量外,在水下砼的灌注过程中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控制。

二、水下砼的灌注

1.灌注前的准备。(1)孔内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砼灌注前应调控好泥浆性能指标,根据施工经验泥浆比重控制为1.10~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粘度小于等于28s。因为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了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过稠会降低泥浆流动性,增加浇注砼的阻力,使的置换砼产生困难,从而影响成桩的质量。(2)灌浆导管的选择:灌浆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桩孔的深度、钢筋笼的设计直径及导管的活动范围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导管直径。一般大直径导管可以缩短砼灌注时间。导管每节长度可视工艺要求、桩深来确定,一般为0.5m、1.0m、2.0m,底管长度不小于4m。导管之间的连接采用高强螺栓,在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使用时将导管内壁杂物清除,并检验防水胶垫是否完好、有无老化现象,对导管进行量长度、编号,确保导管连接可靠、使用有序、易于装卸及良好的密封性。(3)设置隔水栓塞:隔水栓塞的选择直接影响砼的初期灌注。所选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塞一般有预制砼圆柱塞、球胆及橡胶栓塞,球胆栓塞采用篮球或排球胆。在实际施工中,一般选用球胆栓塞,因为砼活塞极易因导管细微变形而卡死在导管内,易造成砼灌注的困难,而球胆栓塞却具有良好的弹性、隔水性、可多次重复使用及排出顺利等优点。

2.初期灌注。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可根据桩径大小、隔水栓塞大小加以确定,一般控制在30~50cm,桩径小时取大值。漏斗内砼的初灌注量必须满足初灌时导管底部一次性埋入砼中1.0~1.5m。初灌量过小会造成脱管现象、底管口砼离析,造成断桩等事故,影响成桩质量。开始灌注时尽量准备足够的砼,砼下降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将孔底泥浆泛起,从而带动孔底沉渣返出,减少桩底沉渣厚度,提高桩的承载力。因为根据岩土有关理论说明:孔底的沉渣厚度少许的减少,则桩承载力将大幅度的增加。在灌首批砼之前先在料斗内放入0.1~0.3m3与砼标号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放入砼,水泥砂浆起润滑导管作用。在首批砼顺利下滑至孔底后,立即检测导管内外的砼高度,检查导管是否埋入砼中,合格后应继续向漏斗加入砼,转入中期灌注,要确保砼灌注的连续作业,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3.中期灌注。在中期灌注过程中,应匀速向漏斗内灌注砼,若突然灌注大量的砼,导管内空气将不能立即排出,会导致堵管。在灌注时需适当提升串动导管,串动导管时严禁碰撞钢筋笼,以防钢筋笼有上浮或下沉。串动导管作用:有利于后续砼的灌注。因为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长,骨料滞留在导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其流动性将变差,易造成上部砼下落困难,从而发生堵管;有利于提高砼密实度,保证成桩质量。串动导管可将砼挤入桩周围孔壁中,起到提高桩侧阻力的作用,另外也加大了砼与钢筋笼的握裹力。

在灌注中若发生堵管,在埋管深度不大时,可采用适当增加导管的上下串动高度及速度,使管内砼受力排出。如无效,可用大锤锤击导管或用钢管插入管内上下串动,仍无效应提出导管做事故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案。

在灌注过程中要及时拆卸导管。因为若导管埋深过大,将导致已灌注砼流动性降低,导管外砼对导管内砼的负压力增高,灌注超压力降低,使砼在导管内不易下落,若埋管过浅易造成断桩。据实际经验导管插入砼面深度以5.0~6.0m为宜,导管串动幅度以1.0m左右为宜。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砼面的上升高度,以正确判断砼的埋管深度,从而准确拆卸相应长度的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以降低导管外砼对导管内砼的负压力,提高其超压力,使砼在导管内顺利排出。拆卸导管时应尽量缩短作业时间及砼在导管内的停留时间,以防堵管。拆卸下的导管应立即清洗干净。

4.后期灌注。在灌注砼的后期,由于导管内砼柱高度减少,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泥浆的稠度、比重却增大,容易出现砼上升困难,因为砼必须以大大超过泥浆的反作用压力才能将孔内的泥浆挤压出孔口,在实际施工时,可采取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或人工扒拨部分沉淀物等方法,使砼灌注顺利。要控制好最后一次砼灌注量,避免浪费砼材料。砼超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凿除浮浆后桩顶砼达到设计强度,实际施工可制作简易打捞工具捞取砼样以控制好砼超过高度,为防止桩顶空心,在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砼之前应串动导管,幅度不超过50cm,并且导管提升速度要慢。

在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时,要合理控制好灌注速度,确保砼灌注时间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这对于保证桩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只要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做好准备,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砼灌注的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及控制,就可确保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的质量。

参考文献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粉喷桩;设计要求;软基处理

粉喷桩也叫加固土桩,它是利用粉状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加固化剂,在钻孔过程中使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喷入软土地基的深层,经搅拌使原位土与固化剂均匀混合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承担上部荷载的粉喷桩复合地基。由于粉喷桩具有能有效减少总沉降量、能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抗侧向变形能力强、可大大缩短施工期等优点,目前在我省的地方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1、粉喷桩设计方法

⑴技术要素的选用

在进行粉喷桩的设计时,有几项比较主要的技术要素,如基准期、容许工后沉降、加载速率、预压期等,而在进行这些技术要素的标准选用时,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在参照相关的规范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之后,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目前,我省粉喷桩采用的设计标准普遍为:

①基准期及容许工后沉降:柔性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按目前通常的做法,基准期亦为20年,即从开放交通之日起至路面大修日止,所发生的沉降视为工后沉降。其容许值对于一般路段取30cm,涵洞及箱型通道处取20cm,其它结构物与路堤相连处取10cm。

②稳定验算安全系数:稳定验算安全系数一般以K≮1.2控制。

③加载速率:加载速率关系到路堤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设计采用两种平均速率:粉喷桩处理路段及填高小于极限高度的路段取15cm/d,其余取10cm/d。施工中的速率可根据路堤稳定观测的结果予以调整。

⑵桩体及桩位的布设

粉喷桩的桩径一般为50cm,设计的桩长宜穿透软土层并达到持力层内50cm。桩距与路堤的稳定和沉降量有关,最小桩距宜为1.1~1.2m,桩位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梅花形)或矩形布置。为改善路堤底面的受力条件,粉喷桩处理段路堤下宜铺设30cm左右的砂垫层。经计算,如涵洞、通道位置工后沉降量大于30cm,则其地基宜采用粉喷桩处理,桩间距宜采用1.1~1.2m。对于工后沉降量小于30cm而大于20cm的位置,则其地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经计算,如桩基桥台位置工后沉降量大于30cm,则对其台前及台后地基用粉喷桩处理,再施工桩基础及进行台后路基填筑。

⑶施工沉降观测

①观测点位的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路堤中心(以距离中心线50cm左右为宜)及两侧路肩,一般软土路段每100m布设一观测断面,预压施工高度超过5m的路段上每50m设一观测断面。此外在与跨度超过30m的桩基结构物相邻的两端各设一观测断面,跨度小于30m时仅在一端设置,观测断面宜离开桥头搭板1m左右。所有涵洞(包括箱形通道)处原则上均需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涵背一侧,离涵背约2m处。在粉喷桩一般处理段、过渡段、等(超)载预压段接头处,应在离开接头各10m以外的位置分别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以观测不同处理方案的沉降差异,距离相近、地质情况一致的可考虑统一布点。在地质情况明显变化的分界线两侧各10m处,应分别布置一组沉降观测点。

②观测频率的确定:路堤施工期:每往上填筑一层便观测一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之后,每7d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再转入正常观测。预压期:第一个月每7d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15d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一个月观测一次,直到铺筑路面前。

2、工艺性试桩的设计要求

为了确定各种操作技术参数,粉喷桩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地质情况,根据室内配比进行工艺性试桩,试桩应达到下列要求:

(1)满足设计水泥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钻进速度:参考值V≤1.5m/min;平均提升速度:参考值Vp≤0.8m/min;搅拌速度:参考值R≈30r/min;钻进、复搅与提升时管道压力:0.1MPa≤P≤0.2MPa;喷灰时管道压力:0.25MPa≤P≤0.40MPa。

(2)水泥搅拌的均匀程度,掌握下钻及提升的困难程度,确定合适的技术处理措施。成桩试验的桩数不宜少于5根。

3、施工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

3.1施工工艺要求

要根据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操作技术参数制定施工要点,供现场操作人遵守。严格控制钻孔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和喷粉量达到规定要求。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水泥损耗量平均不得大于1kg/m。粉喷桩要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并深入硬土层50cm,持力层深度除根据地质资料外,还应根据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值来确定,当钻杆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明显上升,说明已进入硬土层,如能持续50cm以上则说明已进入持力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s,提升前要有等待送粉到达桩底的时间,防止出现提升却未喷粉的情况,具体时间随机械类型与送灰管长度而变化在桩上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并且复搅长度不足5m的,按5m施工。特别需要指出的,对于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的地段,要求复搅长度应贯穿软土层。

3.2施工注意事项

3.2.1关于复搅与提升:在桩顶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高度至少大于5m.钻进提升时管道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淤泥向孔壁四周挤压形成空洞。

3.2.2关于补喷和废桩问题:如发生意外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水泥终凝前采取补喷措施,补喷重叠长度≤1.0m。补喷无效时须重新打桩,新桩与废桩的间距≥20cm。

3.2.3输灰管须经常检查,不得泄漏及堵塞,管道长度以60m为宜。对钻头定期检查,直径磨耗量≤1cm,钻头直径≯53cm。

3.2.4在灌注桩两侧布设粉喷桩位时,应预留钻孔灌注桩施工位置,预留净距为140cm。

3.2.5成桩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

3.2.6砂砾垫层必须在桩体强度达到70%时方可铺筑。

3.2.7监理处必须对粉喷桩施工进行全过程旁站,按实际发生数量进行计量。

4、质量验收标准

对成桩质量的验收办法,可通过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检测:

4.1成桩7天内浅部开挖桩头,其深度宜为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测量成桩直径。检查频率为10%。

4.2用轻便触探仪检查桩的质量,触探点应在桩径方向1/4处,抽检频率为2%。

4.3成桩28天后在桩体上部(桩顶以下0.5m、1.0m、1.5m)分别截取3段桩体进行现场足尺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查频率为1%~2‰。

4.4必要时可安排进行全桩长取芯,以检测粉喷桩的质量。粉喷桩施工允许偏差。

结束语

从近年来软基处理方式的应用效果上看,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在目前来看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它与其他软基处理方式相比,具有了预应力砼管桩、砂桩等所没有的一些技术优点。但从施工操作的角度出发,其技术难度较大,如果掌握不好,极易出现偏差,且因其为隐蔽工程,易留下隐患。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按照设计的方法、标准来严格规范施工的工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粉喷桩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粉喷桩;设计要求;软基处理

粉喷桩也叫加固土桩,它是利用粉状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加固化剂,在钻孔过程中使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喷入软土地基的深层,经搅拌使原位土与固化剂均匀混合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承担上部荷载的粉喷桩复合地基。由于粉喷桩具有能有效减少总沉降量、能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抗侧向变形能力强、可大大缩短施工期等优点,目前在我省的地方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1、粉喷桩设计方法

1.1技术要素的选用

在进行粉喷桩的设计时,有几项比较主要的技术要素,如基准期、容许工后沉降、加载速率、预压期等,而在进行这些技术要素的标准选用时,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在参照相关的规范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之后,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目前,我省粉喷桩采用的设计标准普遍为:

①基准期及容许工后沉降:柔性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按目前通常的做法,基准期亦为20年,即从开放交通之日起至路面大修日止,所发生的沉降视为工后沉降。其容许值对于一般路段取30cm,涵洞及箱型通道处取20cm,其它结构物与路堤相连处取10cm。

②稳定验算安全系数:稳定验算安全系数一般以K≮1.2控制。

③加载速率:加载速率关系到路堤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设计采用两种平均速率:粉喷桩处理路段及填高小于极限高度的路段取15cm/d,其余取10cm/d。施工中的速率可根据路堤稳定观测的结果予以调整。

1.2桩体及桩位的布设

粉喷桩的桩径一般为50cm,设计的桩长宜穿透软土层并达到持力层内50cm。桩距与路堤的稳定和沉降量有关,最小桩距宜为1.1~1.2m,桩位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梅花形)或矩形布置。为改善路堤底面的受力条件,粉喷桩处理段路堤下宜铺设30cm左右的砂垫层。经计算,如涵洞、通道位置工后沉降量大于30cm,则其地基宜采用粉喷桩处理,桩间距宜采用1.1~1.2m。对于工后沉降量小于30cm而大于20cm的位置,则其地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经计算,如桩基桥台位置工后沉降量大于30cm,则对其台前及台后地基用粉喷桩处理,再施工桩基础及进行台后路基填筑。

1.3施工沉降观测

①观测点位的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路堤中心(以距离中心线50cm左右为宜)及两侧路肩,一般软土路段每100m布设一观测断面,预压施工高度超过5m的路段上每50m设一观测断面。此外在与跨度超过30m的桩基结构物相邻的两端各设一观测断面,跨度小于30m时仅在一端设置,观测断面宜离开桥头搭板1m左右。所有涵洞(包括箱形通道)处原则上均需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涵背一侧,离涵背约2m处。在粉喷桩一般处理段、过渡段、等(超)载预压段接头处,应在离开接头各10m以外的位置分别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以观测不同处理方案的沉降差异,距离相近、地质情况一致的可考虑统一布点。在地质情况明显变化的分界线两侧各10m处,应分别布置一组沉降观测点。

②观测频率的确定:路堤施工期:每往上填筑一层便观测一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之后,每7d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再转入正常观测。预压期:第一个月每7d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15d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一个月观测一次,直到铺筑路面前。

2、工艺性试桩的设计要求

为了确定各种操作技术参数,粉喷桩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地质情况,根据室内配比进行工艺性试桩,试桩应达到下列要求:

(1)满足设计水泥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钻进速度:参考值V≤1.5m/min;平均提升速度:参考值Vp≤0.8m/min;搅拌速度:参考值R≈30r/min;钻进、复搅与提升时管道压力:0.1MPa≤P≤0.2MPa;喷灰时管道压力:0.25MPa≤P≤0.40MPa。

(2)水泥搅拌的均匀程度,掌握下钻及提升的困难程度,确定合适的技术处理措施。成桩试验的桩数不宜少于5根。

3、施工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

3.1施工工艺要求

要根据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操作技术参数制定施工要点,供现场操作人遵守。严格控制钻孔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和喷粉量达到规定要求。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水泥损耗量平均不得大于1kg/m。粉喷桩要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并深入硬土层50cm,持力层深度除根据地质资料外,还应根据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值来确定,当钻杆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明显上升,说明已进入硬土层,如能持续50cm以上则说明已进入持力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s,提升前要有等待送粉到达桩底的时间,防止出现提升却未喷粉的情况,具体时间随机械类型与送灰管长度而变化在桩上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并且复搅长度不足5m的,按5m施工。特别需要指出的,对于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的地段,要求复搅长度应贯穿软土层。

3.2施工注意事项

3.2.1关于复搅与提升:在桩顶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高度至少大于5m.钻进提升时管道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淤泥向孔壁四周挤压形成空洞。

3.2.2关于补喷和废桩问题:如发生意外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水泥终凝前采取补喷措施,补喷重叠长度≤1.0m。补喷无效时须重新打桩,新桩与废桩的间距≥20cm。

3.2.3输灰管须经常检查,不得泄漏及堵塞,管道长度以60m为宜。对钻头定期检查,直径磨耗量≤1cm,钻头直径≯53cm。

3.2.4在灌注桩两侧布设粉喷桩位时,应预留钻孔灌注桩施工位置,预留净距为140cm。

3.2.5成桩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

3.2.6砂砾垫层必须在桩体强度达到70%时方可铺筑。

3.2.7监理处必须对粉喷桩施工进行全过程旁站,按实际发生数量进行计量。

4、质量验收标准

对成桩质量的验收办法,可通过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检测:

4.1成桩7天内浅部开挖桩头,其深度宜为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测量成桩直径。检查频率为10%。

4.2用轻便触探仪检查桩的质量,触探点应在桩径方向1/4处,抽检频率为2%。

4.3成桩28天后在桩体上部(桩顶以下0.5m、1.0m、1.5m)分别截取3段桩体进行现场足尺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查频率为1%~2‰。

4.4必要时可安排进行全桩长取芯,以检测粉喷桩的质量。粉喷桩施工允许偏差。

从近年来软基处理方式的应用效果上看,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在目前来看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它与其他软基处理方式相比,具有了预应力砼管桩、砂桩等所没有的一些技术优点。但从施工操作的角度出发,其技术难度较大,如果掌握不好,极易出现偏差,且因其为隐蔽工程,易留下隐患。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按照设计的方法、标准来严格规范施工的工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粉喷桩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8

(一)我市从事建设专业技术工作,符合《市建设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修订试行)》(泰职办〔2016〕3号)要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在岗、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正式合同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其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不作为改变其退休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的依据)。

(二)申报专业:建筑材料、建筑学、城乡规划、结构、暖通、电气、给水排水、燃气、岩土、风景园林、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桩基检测、房屋安全鉴定、城市照明、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建设工程管理、测量、隧道工程等。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3.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延迟3年以上。

4.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4年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我取得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参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2.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本专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在企业工作,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非本人原因至今未取得助工资格的,可由本人申请、单位或人事机构核实后直接申报。

4.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非本专业中专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参加市建筑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5.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区)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取得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市(区)级以上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相关规定,取得市人社部门2012-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门公需科目合格证;未参加公需科目学习人员,可登录“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网”或“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考试。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取得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必须完成三个科目(模块)的考试,其中“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为必考科目(模块),其他科目(模块)可任选的合格证(职称计算机成绩长期有效)。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一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合格要求(提供人事考试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

三、评审条件

(一)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或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参与承担完成市(区)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项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3项以上,或主持(组织)并完成乡镇、村庄的各类规划5项以上。

(3)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并已颁布实施(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2.从事工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建筑材料等)设计(设计审查)、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4项以上。

(4)独立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1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为参与人,参与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2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5)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6)作为完成人,独立完成5个类别以上的专项检测项目(除见证取样类检测外的)和备案类检测项目检测工作,或2项大型、5项中型、10项小型以上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方案(含桩基检测、主体结构检测等)的制定并全过程实施。

3.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2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3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

(4)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4.建设投资管理、施工、中介咨询(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安全鉴定、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等)及建设管理单位中,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要求的,必须具有该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承担其中1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参与其中2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科技管理。

(3)从事房屋安全鉴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完成1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参与完成2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

(4)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完成1项以上中型工程、2项以上小型工程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或独立完成1个中心地震避难场所或2个固定地震避难场所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

(5)解决了建设工程管理中疑难问题,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或建议。

(6)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7.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二)业绩、成果要求

符合规定学习、资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市(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3.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取得显著成绩,2次以上受到市(区)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者。

4.市(厅)级以上优秀设计和勘探方案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5.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2项以上的参与完成人。

6.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成功地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参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复杂的疑难问题2项以上,或在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或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得到市(区)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或推广。

8.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参与完成人,取得2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条(一)(二)(三)(四)(五)款涉及的获奖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人员,须有获奖单位和本单位的证明。

(三)论文、著作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发表、出版、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以上。

2.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3.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四、报送材料内容和要求

(一)材料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2份。

2.“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3.“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人填写1份)。

4.《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退休人员的单位聘用合同。

6.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计算机专业大专学历(含以上)证书。

7.2014年、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8.《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参加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材料。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需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反映主要工作经历、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证明材料

10.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的“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填写的内容应与一览表、简介表的“专业类别”一致,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的专业(学科)一致。表格用A3纸正反面打印,用骑马钉式从中间装订。

2.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3.技术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要求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获奖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情况。

4.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反映专业能力和业绩的项目建议书、设计图的图签(含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施工合同、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反映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材料、项目(课题)鉴定报告、竣工验收资料、预决算书及审计报告、监理实施细则、分项或隐蔽工程验收证明、招投标文件、房屋鉴定资料、奖励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报告等。

5.论文、论著。在季刊杂志发表的论文、论著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

6.报送的纸质材料除本文第三条1、2、3项外,均须按档案目录顺序装订成一册(胶装),装订成册的材料必须有反映材料内容及页码序号的目录。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对报送材料要认真把关,审核人必须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7.申报材料须经公示程序。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机构要将申报者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及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8.申报材料全部打印,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五、报送程序、时间

各单位将申报人员的材料汇总后报市建管局综合科报送材料截止时间:2016年5月20日。

报送材料地址:市建筑工程管理局405室。

联系人:

六、收费标准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速铁路;连续梁桥;管理策略

1工程概况

新建合肥至安庆铁路站前工程HAZQ-3标段,本段桩号为DK65+542.06~DK95+717.01,建设于庐江县。依据设计要求,共有连续梁9联,最大跨径达100m。本工程的连续梁(刚构)桥数量较多,且分布相对集中,需立足于施工现场情况,合理调配资源,确定合适的工期安排,形成完善的施工管理策略。

2施工重难点分析

2.1跨合安高速连续梁。2.1.1工程概况。跨合安高速(48m+80m+48m)连续梁桩号DK71+364.68~DK71+541.88,此部分总长度177.2m,设置有151#~154#墩。经勘察得知,连续梁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有粉质黏土、中砂等。此标段施工设置钻孔桩柱桩基础,关于连续梁各部分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表1跨合安高速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表。2.1.2重难点分析。本标段连续梁施工中,主墩桩基部分采用的是柱桩形式,考虑到桩基稳定性要求,入岩深度不可低于6.7m。由于桩底含大量玄武岩,此部分结构的强度达到800kPa,施工难度较大,周期相对较长;且新建桥梁工程中需做好既有公路的保护工作,有必要在承台周边区域设置钢板桩以达到防护效果;主跨跨度较大,需投入较长的施工时间。2.2跨二军路连续梁。2.2.1工程概况。跨二军路40m+72m+40m连续梁,桩号DK78+755.640~DK78+909.340,此部分总长度153.7m,设置有11#~14#墩。经勘察得知,连续梁所在区域有粉质黏土以及硬度达到800kPa的石英二长岩等。不同区域的工艺存在差异,11#、13#墩均为钻孔桩柱桩,余下的12#与14#墩均设置为摩擦桩。2.2.2重难点分析。本标段连续梁施工中,主墩桩基采用的是柱桩形式,此部分软岩深度>6m,且存在强度较大的石英二长岩,在该处展开钻进作业时难度较大,需投入大量时间;项目所在区域的二军路车流量较大,需从根本上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施工环节较多,周期相对较长;同时,跨越二军路部分为先架段,工程工期相对紧张。2.3跨S319省道连续梁。2.3.1工程概况。跨S319省道40m+64m+40m连续梁,桩号DK81+223.600~DK81+369.110,此部分总长度145.6m,设置有16#~19#墩。经勘察得知,连续梁所在区域以粉质黏土为主,连续梁基础均设置为摩擦桩,所有墩台均设置为实体墩。2.3.2重难点分析。施工区域内的S319省道是安徽省境内的重要线路,车流量相对较大,对安全防护提出较高要求;主梁跨度较大,需投入大量施工时间;主墩所在区域有大量民房,加大了拆迁难度;连续梁施工效果需得到合理控制,否则会对架梁进度带来不良影响。2.4跨京台高速连续梁。2.4.1工程概况。庐江特大桥跨京台高速60m+100m+60m连续梁,桩号DK85+670.040~DK85+891.240,此部分总长度221.3m,设置有19#~22#墩。经勘察得知,连续梁所在区域有粉质黏土以及砂岩等,均设置为钻孔桩柱桩基础形式,所有墩台均设置为实体墩。2.4.2重难点分析。施工区域内存在既有公路,需对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此项工作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施工环节较多,需耗费大量时间;主跨跨度较大,不利于施工作业。

3施工策略

3.1进度对策。以不影响架梁工期为基本前提,为各环节施工选配合适的施工资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与既有高速公路产权方联系,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创建进度安排表。3.2连续梁施工。3.2.1选对施工工法。基于悬灌法展开主跨施工作业,不同于常规施工环境的是,大跨度悬浇施工对于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需得到科学施工方法的支持;施工环节复杂,需针对线型、混凝土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1];立足于工程实际情况,形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顺利达到施工目标。3.2.2钻孔。有准125cm、准150cm2种不同规格的钻孔桩,施工中均使用到冲击钻机。综合考虑现场地质环境、桩结构工艺参数等因素,通过试桩的方式确定合适的工艺。为营造安全施工环境,梁面边缘部分设置防护结构,高度至少为1.2m。3.2.3挂篮。挂篮施工有2点内容需要注意,具体内容如下:1)满足挂篮刚度与稳定性要求。非弹性变形是挂篮施工中极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挂篮试压必不可少,重点测定弹性变形。同时,在0#段与支架现浇段都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弹性变形,此时需通过支架预压的方式处理,提升挂篮的刚度与稳定性,以免在后续浇筑时出现挂篮挤压现象,并避免梁体衔接处的挤裂问题。挂篮施工中,整体稳定系数至少为2.0。2)确定合适的预应力筋张拉工艺。预应力管道施工中,容易出现与普通钢筋冲突的问题,可行方式是合理移动普通钢筋,但不可出现钢筋截断现象。要求所有的箱梁架立钢筋都牢牢与主筋相连,不允许出现脱空现象,从而确保底板混凝土的完整性,避免在后续张拉中出现底板混凝土开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暂时将预留槽口断开,当结束槽口施工作业后再将其进行焊接,随后即可浇筑槽口。需严格控制各纵向钢筋焊接质量,不可出现焊缝处于相同断面的情况[2]。0#段钢筋分布较为密集,含有大量预应力管道,该处施工时需做好混凝土振捣作业,确保波纹管接头质量。当安装好预应力管道后,需在其内部设置PVC内衬管,二者的直径差需在5~10mm内,在此基础上方可浇筑施工。为避免漏浆堵孔现象,内衬管需适当加大长度,应超出波纹管50cm。分析混凝土状态,初凝后需要适当拔出内衬管(以20cm为宜),经一段时间完全终凝后,再将内衬管拔出。波纹管的质量尤为关键,不可出现破损等问题,一旦出现不具修复可能的损伤需废弃处理。部分波纹管含有毛刺,需将其去除,在足够平顺后方可投入使用。3.2.4线形控制。主桥线形需得到实时监测,需为之创建监控网,设置高程基准点,从水准基点开始引测高程。考虑到测点易出现位移的问题,在展开线形测试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全面复核高程基准点,此项工作每月需执行2次。当挂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需要采取固定措施以确保底模稳定性,通过极坐标法检测桥轴线与两边点。于本工程中,由于箱梁为变截面形式,因此底板各点对应的高程存在差异。为给立模施工提供指导,在此之前需要精确测定顶底板测点坐标,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此监测环节使用全站仪可获得具体的平面位置,并利用水准仪获得高程。在对各点全面监控的前提下,需使用钢尺检验细部尺寸。实际施工中,需充分考虑监控计算与监测结果,进一步分析温度对线形的影响机制。成桥后,需全面检测线形,以5m为间距分别设置适量的测点,以便准确掌握主桥成桥线形情况。3.3施工控制策略。连续梁跨越合安高速工程环境较为复杂,需创建可靠的专项施工方案,在获得工程人员审批后方可正式施工。由于工程量较大,且涉及多个专业的施工,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沟通,有效配合。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有助于提升承台基坑开挖的稳定性,降低对高速路基的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对公路的观测工作;在展开连续梁施工作业时,需要辅以合适的防护措施,以便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4结语

大量连续梁桥施工对于施工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相较于单一桥梁工程而言,其更容易受到地形、既有交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此,需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适的施工管理策略,确保各桥梁施工质量,并提升工程项目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川.高速铁路连续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下半月刊),2019(8):180-181.

桩基检测论文范文篇10

毕业前后,对专业基础理论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水电设备、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进行扎实的学习与再学习。近几年自己在坚持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新理论、新技术等科技发展速度同时,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系统地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对国内外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动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运用专业理论在结构设计工艺的发展趋势及辅助系统设备节能技术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在2006年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的理论基础学习。在以后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协调各专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2005年月,承揽个旧枫住宅小区结构施工设计工作,现在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师大附中花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已建成使用。

2、2006年月,承揽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兴杰现代城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朱家村政府划拨用地统建房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现在已建成使用。

3、2007年月,承揽昆明园博印象旅游文化城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警苑小区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宝马汽车4S专营店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现已建成使用。

4、2008年月,承揽昆明锦泰花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沾益龙华园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瑞丽市美好•家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芒市景上花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之中。同年月,承揽昆明月光宝盒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

5、2009年月,承揽昆明美丽传说水疗度假酒店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同年月,承揽通海"壹品园"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同年月,承揽蒙自瀛洲河畔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

同年月,承揽“君悦天下”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

上部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及步骤:1.根据建筑设计来确定结构体系、确定结构主要材料;2.结构平面布置;3.初步选用材料类型、强度等级等,根据经验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4.结构荷载计算及各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5.荷载效应组合;6.构件的截面设计。此外还包括某必要些构造措施。需要依据结构专业相关规范、图集等。

基础设计: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及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供应情况确定基础的形式,材料强度等级,一般有浅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和深基础(如:桩基);2,基础底面积的确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3,基础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4,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结构设计的成果体现在绘制的结构施工图上,该图纸是结构工程师的语言,是直接面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6年的工作实践,使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水平也实现了同步增长。同时,在设计上尽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多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万元,受到了主管领导和甲方的好评。

三、业绩与成果

年月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同年刊登在“”杂志上发表,主办单位是。年月论文“”刊登在“”杂志上发表,主办单位是。年月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年月被评为。年月撰写的论文“”在年《》杂志第期发表。年月论文“”在年《》杂志第期发表。

四、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