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课程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51

瑜伽课程总结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公共体育;瑜伽课程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从2011年,在TED会议上SalmanKhan进行了“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的演讲后,引起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推广。

1公共体育课程翻转课堂的概念与实施条件

公共体育课程翻转课堂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将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课堂进行翻转,任课老师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体育课程授课知识的视频,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视频完成对体育课的技术技能的自主学习,利用原有的课堂学习时间根据学生自学后反馈的情况,进行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1]。公共体育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第一,公共体育课程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要求师生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素养,任课教师应具备设计和制作网络学习的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能力,熟练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和网上交流工具的基本网络管理能力;学生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的要非常熟悉,具备线上学习和交流的能力[2]。第二,课外学生要具备充足的课余时间,还要有非常强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同学间协同合作的能力进行线上学习。第三,要有比较成熟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及线上讨论网络平台,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学习知识的微视频建设,需要一定的网络平台技术支持[1]。

2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程引入“翻转课堂”的意义

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文件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先导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优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在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使学生高度参与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程教学,使学生成为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堂的主角;能让学生主动掌控学习、增强瑜伽学习中的互动、互助和合作,最大化地掌握知识等优点,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好的学习方式,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使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体育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向[4]。

3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

3.1课前教师准备及学生自主学习

(1)任课教师根据瑜伽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划课前学习内容,录制教学视频,教学微视频的录制方法采用,摄像机/手机录像+后期编辑;视频剪辑软件采用,CamtasiaStudio软件,该软件可以使用户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视频压缩和播放等;教学视频的时间15min左右,使学生能在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时学完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对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时注意示范面的选择与视频的拍摄完美结合,穿插互动性元素,增添在线小测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全面把控学生的知识结构、身体运动负荷能力,树立学生挑战学习难度的信心[5]。(2)引导学生课前进行瑜伽针对性练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统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完瑜伽课程的教学视频,多次观看教学视频,反复地跟视频练习巩固瑜伽课程内容。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先寻求自我解决方案,如不能解决,可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3)网络平台是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构建比较成熟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及线上讨论网络平台,如瑜伽微信群、瑜伽QQ群、瑜伽课程论坛等网络沟通平台随时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利用沟通平台将学习困难反馈给任课教师,进行师生同步或异步交流,方便任课教师在课堂知识内化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2课堂知识内化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课前视频学习反馈的具体情况,引导分小组进行瑜伽动作的探究式学习,实现知识内化。(1)首先任课教师设计每堂的重难点问题,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可以请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课堂示范讲座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课堂上教师设计部分难度较高的瑜伽动作,以区别于网上课前自主学习的普适性动作,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系统构建出瑜伽课程学习的知识体系。(3)教师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并对学生有层次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在瑜伽课堂上共同协作学习。(4)课堂中学生分组进行瑜伽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采用分小组展示成果、小组间比赛来分享学习效果。

3.3课后交互总结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互动交流。利用教师创建的瑜伽学习论坛、瑜伽微信群、瑜伽QQ群等开展“翻转式学习”,使学生的课后交互总结变得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2)瑜伽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打破由任课教师个人独裁的评价方式,聘请瑜伽专家、学生代表参与考核评价,把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课堂上提出疑问寻求解决方案情况、同学间在瑜伽课堂上共同协作表现、成果展示等方面列为考核的内容;任课老师以学生的反馈情况作为下一堂课教学的依据并做出及时调整。

4展望与思考

翻转课堂模式要想推广,还要从制度保障、师生角色调整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强建设。首先,学校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学生有充分自由的课外自我学习时间。其次,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通畅的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程翻转课堂的交流和教学平台,制作形式新颖的教学视频和PPT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最后,调整师生角色。对任课老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任课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整个学习环节的“编导和技术指导”。这个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心、非常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多媒体制作技能。对学生而言,翻转课堂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听众”,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翻转课堂开展的前提;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沟通技巧、探究精神等是决定翻转课堂完成质量的重要条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把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公共体育瑜伽选项课程,以调整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方式,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

作者:杨爱华 李良明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王玥.翻转课堂实证研究的总结与评价[J].郑州师范教育,2014,3(2):9-11.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4):20-23.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舞蹈元素;瑜伽教学;路径

瑜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受到各个年龄层群体的喜爱。通过瑜伽活动,可以运用体位法对身体调节,使用呼吸法对气息调节,使用冥想法对心灵调节,进而实现身心合一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的瑜伽锻炼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身心健康,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当前,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瑜伽课程,课程中的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和接受,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融入舞蹈元素,可以使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深刻感受瑜伽的魅力,同时促进身体素质全面提升。

1.舞蹈元素融入瑜伽教学中的必要性

1.1推动课程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瑜伽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在网络时代,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他们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展现出新的需求。在体育活动方面,他们不再局限于田径、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在瑜伽、健美操等体育运动方面也表现出较高兴趣。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教育大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对学生的新需求予以关注,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学生身体与精神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就要对瑜伽教学进行创新,融入舞蹈元素,形成舞韵课程,满足学生在健身、塑性、修身、养性等多个层面的需求,这符合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同时符合常换常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1.2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目标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除了要增强身体素质之外,还要熟练地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运动方法和运动技能,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地开展体育锻炼,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在瑜伽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都处于运动技能普遍缺乏的状态,对传统的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在瑜伽与舞蹈相互融合的情况下,瑜伽教学变得更为新颖、有趣,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女学生天性爱美的心理特征也是极为相符的。学生正处于热情奔放的年龄,喜欢追求和接受新鲜的事物。通过融入舞蹈元素,瑜伽教学中不仅包含舒展的体式,同时还有柔美的动作和舒缓的音乐,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视野需求,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瑜伽体式,学会启动自己的肌肉,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和健身要领。

1.3可以增强学生肢体和脊柱的柔韧性

根据研究,人体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肢体和脊柱僵硬有关。比如骨折、血液循环不畅以及身体发冷等问题的出现都与之有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有效的运动消除肌肉僵硬。其中伸展运动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恢复肌肉弹性。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舞蹈元素的融入可以使学生的肢体和脊柱在优美的动作中变得越来越柔软。比如,在瑜伽体式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上犬式过渡到下犬式、由三角伸展式过渡到半月式。体式过渡的动作轻柔缓慢,学生的肢体不断伸展,脊柱的柔韧性、肌肉的弹性都在不断增强,背部变得越来越平整,双臂和双腿的线条美感也进一步呈现。

1.4可以实现对民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创造了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根据统计,少数民族的舞蹈类型超过了1000种,这些舞蹈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气节。由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分布的地域不同,这些民族舞蹈所呈现的风格和特点也有着明显差异。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些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瑜伽课程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同时也可以保持民族传统舞蹈的完整形态,使民族舞蹈的全貌得到传承和保护。除此之外,舞蹈元素的融入还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民族舞蹈传统文化的大门,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民主意识、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激发瑜伽学习的热情,提高瑜伽课程教学质量。

2.在舞蹈元素融合背景下瑜伽教学现状

2.1教师不够重视

高校瑜伽课通常属于体育选修课,因此,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质量都不够关注。学生在瑜伽课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瑜伽课上只是对一些基础动作进行讲解,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的动作变得更加标准。但他们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利于舞蹈元素的融入。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在瑜伽教学中融入了舞蹈元素,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没有向学生做出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导致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不利于瑜伽教学的创新,同时不利于舞蹈瑜伽课程的推广。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调查,瑜伽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女生群体中,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但是在大多数高校,瑜伽属于选修课,开设的课程数量比较少,导致很多对瑜伽或者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这门课程。同时,作为选修课,瑜伽课的课时也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除此之外,在舞蹈元素融合的背景下,瑜伽课程并没有被细分,使课程推广过程中受到课程属性、科目类别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专业瑜伽和舞蹈教师的数量比较少,教学资源有限。

2.3教学设备不完善

瑜伽课程对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舞蹈元素融合的背景下,该课程在设备和场地方面的要求更高。对于高校来说,要使瑜伽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起来,就要建立符合学生人数和教学需要的场地,同时准备好瑜伽球、瑜伽垫、音响设备,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动作。而实际上,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瑜伽课程,也鼓励教师在课程中融入舞蹈元素,但并没有配备齐全的教学器材,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只能完成基础的动作,无法掌握更复杂的动作,使得舞蹈元素的融入只能停留在浅层,难以实现深度融合。

3.舞蹈元素融入瑜伽教学中的路径

3.1舞蹈的主题元素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对于舞蹈表演来说,题材是表演作品创作的基础,能将现实生活状态反映出来。对于瑜伽表演来说,题材指的是作品想要传达的主旨。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舞蹈的主题元素融入其中,从生活中选取主题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凝练和总结,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与创新,通过瑜伽动作将主旨表达出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先确定瑜伽的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对瑜伽作品进行创编,并做好备课工作,将相关动作要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参考与借鉴舞蹈的主题,在瑜伽表演的成套动作中,将舞蹈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比如《大海中的鱼儿》是一部大众喜爱的舞蹈作品,在将该主题元素运用到瑜伽教学中时,利用瑜伽的“瑜”与美人鱼的“鱼”同音,借助情景剧的原色将瑜伽教学主题设定为《美人“瑜”》,将海洋作为背景设定,引导学生通过瑜伽的肢体动作模仿美人鱼在海洋中的游动,呼吁人们关注海洋污染,保护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对基础瑜伽动作大胆创新,给人以亮丽、新颖的感受,同时也使瑜伽学习变得更为有趣、有意义。

3.2舞蹈的动作元素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瑜伽的体式动作具有秩序化与安全化的特征。尤其是收尾体式位,要确保整齐与平衡。瑜伽表演开场和结束的动作通常是由单人或者双人相互配合而完成,同时运用了舞蹈元素的动作,在体现瑜伽力量和柔软性的同时给人以审美的节奏感。因此,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舞蹈的动作元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古典舞的云手、风火轮等动作,使瑜伽的体式串联变得更为和谐,同时可以选择舞蹈的软翻、手翻、底盘支撑等基础舞蹈动作,将瑜伽的舒适、柔美等特点更好地展现。此外,在瑜伽动作练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融入基本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使瑜伽表演的精髓和艺术美感更好地呈现。

3.3舞蹈的音乐要素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无论是对于舞蹈表演还是对于瑜伽表演来说,音乐都是灵魂,音乐的性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表演的形式。在瑜伽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静思、冥想与伸展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而在瑜伽表演的过程中,音乐也可以为其注入生机与活力,呈现主题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将舞蹈的音乐元素融入瑜伽教学,以此感染和吸引学生。具体来说,如果瑜伽动作比较柔美的话,教师可以选择抒情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如果瑜伽动作比较有力量的话,则可以选择有震撼力的音乐。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舞蹈中常用的节奏感强的纯音乐作为瑜伽教学的背景音乐,有利于学生瑜伽动作的完美呈现。

3.4舞蹈的情感表现力要素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舞蹈是一门情感表现力比较丰富的艺术形式,将其融入瑜伽教学,不仅可以使瑜伽原有的风格特点得到保持,同时还可以增强艺术表演的美感。舞蹈注重的是肢体动作的美感和节奏感,而瑜伽关注的是形体美感的传达和自然美感的表达,二者相互融合产生新的艺术碰撞。同时,在瑜伽教学中融入舞蹈的表演力要素,还可以使舞蹈动作的技术精髓被应用到瑜伽动作中,使瑜伽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好地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肢体协调能力,以此将瑜伽作品中的艺术美感形象生动地呈现。同时,瑜伽表演者不能机械式地将瑜伽动作按照顺序表演,而是要注重作品精神的传达,在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将瑜伽动作流畅地展示出来。

4.舞蹈元素融入瑜伽教学中的要求

当前很多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瑜伽课程,但在其中融入舞蹈元素的学校是比较少的,教师对此不够重视,同时缺乏可参考的经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瑜伽教师要认识到舞蹈元素融入的意义。这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魄、愉悦身心,提高他们参与瑜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习惯。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学校要在内部对舞蹈瑜伽课程进行宣传和推广,当地教育部门也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海报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宣传,使学生和教师群体都能够认识到舞蹈瑜伽的益处。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了解最新的健身项目,关注现代化健身的新趋势,在整个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瑜伽教师要积极寻找舞蹈元素的融合点,对舞蹈瑜伽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学校要围绕舞蹈瑜伽项目,开发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同时构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模式。除了在线下引导学生练习之外,还要引导他们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舞蹈课程和瑜伽课程,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关注不同体式的功效、特点以及注意事项,能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配备木地板、镜子以及把杆的标准瑜伽教室,同时为师生提供音响、瑜伽球、瑜伽砖以及瑜伽带等专业的学习工具,为舞蹈元素的融入创造条件。

5.结语

总的来说,瑜伽与舞蹈具有较强的相通性,在配合呼吸和音乐的情况下将瑜伽的体式与舞蹈元素相互融合,可以帮助学生舒缓身心和缓解压力,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对心态进行调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在瑜伽教学中融入舞蹈的主题要素、动作要素、音乐要素以及情感表现力要素。同时,学校、体育教师以及教育部门也要通力合作,为舞蹈元素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奠定基础,使更多的学生爱上瑜伽、爱上舞蹈。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MOOC的高校瑜伽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03):124-128.

[2]傅芳香,王桂忠,胡永红,等.舞蹈瑜伽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4):86-90.

[3]尹珊珊,陈芹,侯胜.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健身瑜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0):54-56.

[4]廖虎武,樊伟.啦啦操与瑜伽运动融合教学对高校女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2):51-54.

[5]耿兴敏,高锋,孙文树.瑜伽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05):19-22.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瑜伽;线上线下混合

瑜伽是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通过瑜伽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我国的大健康战略,进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治未病’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传统的瑜伽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容易实现多维度的互动式教学,教学活动不够高效、灵活,教学活动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束缚。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新技术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识,也推动促进了各学科在线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1瑜伽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1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与信息技术在融合方面较为滞后。了解或基本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MOOC/SP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教师不到一半,只有不到10%的老师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多数的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仅限于使用PPT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其中的原因有体育专业特点,一般体育专业都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很多是纯室外模式,所以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被认为比其他专业科目更加困难。心率监测仪和计步器等信息技术工具也需要额外的经费支持,需要学校的进一步资金投入。现在在体育教学或教育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其中,有哪些新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手段和设备,相关研究还是较少。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专业教学在融合度方面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4]。部分体育专业教师对MOOC、SPOC、翻转课堂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熟悉,不了解,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但是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需要我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积极转变体育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模式和技术的创新。

1.2瑜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超星教学平台有着PC和手机App等多种登录方式,课前可将“战士二式”“山式”“拜日式”等教学内容,制作成若干个教学片段,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已经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的微课视频、动图和相关PPT,初步获得瑜伽知识,掌握技能动作目标。然后学生也可上传自己录制的练习影像,通过学生上传的视频教师可以了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可以调整、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使用丰富的课程手段扩展学生的主体活动,比如方案汇报、组间讨论、自评互评、知识测试等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的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加入信息技术手段,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资源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5]。瑜伽教学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前完成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利用翻转课堂有效呈现。我们通过个人汇报,演示,每名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现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小组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可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标。课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瑜伽练习视频或图片进行点评,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同时也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也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自行下载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系统平台上可以方便地作业和测试,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和测试情况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同学们问题所在,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内容。除了超星平台,QQ群也是方便和学生们进行信息沟通的有效途径,方便同学们共享文件和资料;微信群更加实时高效,但是微信群的文件共享功能较弱;给学生们推荐一些课外的优质公众号,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精心筛选优质的有代表性的公众号,同学们可以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激发学习兴趣。

2进行在线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反馈

进行瑜伽课程学习的学生每学期有7到9个班,每班30人左右。在学期课程结束后我们对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调查,所有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在网络平台完成。主要了解了学生对交互式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认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认可程度。调查问卷设置了开放式题目,由学生自主填写接触过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答案可以是多个。通过对160个学生的问卷调查,选取认可度较高的前10个工具,结果如表1所示。学习通是学生使用最广泛的互动教学信息化技术(100%),其次是百度学术(75%)和中国大学慕课(73%),公开课App和B站也是学生们进行学习的常用工具。后续我们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认可程度方面也进行了调查问卷,97%的学生喜欢在课程中使用交互式信息化教学技术,95%的学生表示使用交互式信息化教学技术对增进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明显效果,98%的学生表示使用交互式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3结语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体育瑜伽教学相结合,能够实现高校教学的个性化、移动化、数字化,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我们更容易,增加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有效促进知识的流动与交互,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让学生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更容易地接触了解前沿知识。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地对教学模式创新,将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从教学准备到授课到课后总结、测试的全流程中去。也要对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梳理,对相关知识的表现形式进行新的思考,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丰富固有教学手段,利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打造立体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林鐄,陈龙.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8):236-240.

[2]朱佳炎,姚儒兴.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精品,2020,39(11):12-13+15.

[3]赵海波.我国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时代逻辑与路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1):39-44+60.

[4]孙毅,肖宁宁,董大伟,鲁承琨.健美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8):177-179.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瑜伽;教学;审美教育

瑜伽一词来自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合一、连接和束缚,即集中人的注意力并加以引导。几千年来,瑜伽作为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印度瑜伽修炼者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修炼法,是印度圣哲先贤在深沉的静和定思考状态下,从直觉感悟生命的认知。瑜伽可以平衡、强化、协调修炼者的身体和灵魂,教授修行者如何将自我的灵魂与神性相结合而获得解脱。瑜伽指明了完美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控制,以及修炼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然三者的完美统一的方法。目前,瑜伽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1瑜伽的美学特征

1.1形式美

形式美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将身体运动的美表现出来,其审美意义相对独立,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的事物存在于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人们在创造美和欣赏美时,都要从形式美开始。形式美是修炼者在瑜伽活动中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美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外观感受。形式美主要包括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的材料(如形体、色彩、声音)和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自然物质因素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规律(如对称、均衡、整齐、节奏、比例和谐)两大部分。

1.2内涵美

瑜伽的内涵美表现在变化和精神2个方面。瑜伽美在修炼者的动作中变化,身体持续换位,动作幅度不断增加,在三度空间中将动态变化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轻柔的音乐变化为瑜伽动作的起伏创造客观条件,音乐与动作在结构上形成内在联系,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瑜伽动作也随之变化,亦产生韵律美。在整套瑜伽动作中,加入相对有难度的动作,会让学生在练习中融合产生力与身体美、智慧、个性品质美和气质等多种心理品质。练习瑜伽持之以恒,可使修炼者思想开朗、坚毅豁达、精神充沛、身心平衡、充满活力,学会养心、知足、安宁、冷静与无私,能平静地面对悲伤、焦虑等问题,能以淡定之心对待生活,使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瑜伽美在精神指在练习中,学生起初身体习惯原有的动作节奏和生活规律,无法承受动作姿势的能量,身体不断颤抖,进而坚持不懈,用心掌握要诀,进入新的练习体位法状态时,身体就自然、平稳,会变得更加舒适。瑜伽的精神美使学生姿势美、意志自信,同时又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想象。

2瑜伽教学是学校美育教育途径

通过瑜伽课开展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瑜伽运动是形式美、内涵美和艺术美等多种美的集合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学生从教学的动作和环节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美的素质。作为一项时尚健身项目,瑜伽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为在瑜伽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瑜伽课上开展审美教育,即将美育和体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两者的教育作用。因此,瑜伽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体动作,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2.1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亦称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等。瑜伽因其运动形式独特,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着美,同时学生也在练习中感受到美的形式和内涵。在瑜伽运动中,悦耳的音乐、优美的体式、优美的服装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美的氛围。学生既达到了塑身健体,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在瑜伽审美实践中,学生通过瑜伽动作来展现自身美的同时,也在鉴赏其他同学的美。瑜伽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审美教育,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2陶冶净化心灵

瑜伽教学中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借助瑜伽的各种动作,对学生实施美育,愉悦和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精神升华。学生在瑜伽练习中,内心平静,通过有序的呼吸和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进入凝神、忘我的境界,在良好的环境下,伴着音乐进行练习,忘却一切烦恼,陶醉在美的氛围中。通过瑜伽练习,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灵平静并得到净化。

2.3塑造完美人格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是美育的重要职能。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阶段是学生个体审美观念建立的时期,在瑜伽运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练习中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随着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并认识到美的真谛,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使自身的情感和心灵得到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合作,共同完成动作,可体验到协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和发扬团队精神,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也得到发扬。

3瑜伽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3.1培养和强化学生正确审美观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对美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和渴望,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体育课一项重要任务。瑜伽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引导,向学生教授美学知识,并结合瑜伽运动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美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教授动作过程中进行美的渗透,使学生获得美感,并培养标准的体形和姿态。瑜伽动作中包含着一定的舞蹈元素,造型上展现了舞蹈中婀娜多姿、轻盈灵动、刚柔之美。将瑜伽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舞蹈瑜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在瑜伽课融入舞蹈,既培养学生的气质和形态,又进一步提高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

3.2建立适应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瑜伽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必须建立较好体现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瑜伽运动具有动静结合、内外联系的运动特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审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观看专项技术图片或瑜伽视频,从运动学、美学等角度讲解动作原理,分析动作所具有的美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与理论相结合,多角度地感受艺术的熏陶,并穿插点评和说明。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剂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3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在瑜伽教学中,教师作为美的引导者,自身要先能感受美、塑造美,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美、学习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修养,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才能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所以,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在瑜伽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审美教育,成为美的传播者。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表风范和言谈举止,示范动作准确优雅,向学生进行美的传递。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认可和鼓励学生,用情感感召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里产生愉悦感,其审美能力也随之提高。

3.4努力创建优美教学环境

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和顺利实施审美教育,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学校尽可能为瑜伽课提供专门场馆,专门用于瑜伽教学。良好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心情愉悦,更能激发其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瑜伽教学中,布局合理、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富有艺术感染力。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环境中,自然美的良性刺激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教师教授的瑜伽教学内容。因此,为了保证瑜伽教学以及审美教育的效果,务必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安排和建设,必须努力创建一个让师生满意的瑜伽教学场馆。

作者:董享禹 单位:广东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松峰,房磊.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11(7):46-47.

[2]缪慧梅.浅析瑜伽教育与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64-165.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形体训练;价值;对策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形体训练,是器材练习、各种训练方式的有机结合,对改善身体形态、强身健体等有着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综合型人才需求的提高,传统基本功形式的形体训练体育项目,俨然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教学需要,还需在基本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从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1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教学的价值分析

1.1学生发展保障。形体训练以锻炼身体为主,提高形态美感的同时强健体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步入关键阶段,对形体训练的开展越发关注,以多角度培养学生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形体训练多元体育项目的展开,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等。除此之外,学生可自由选择运动强度、时间,振声实现了形体训练教学的有的放矢,以及因需施教。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更利于全面发展。1.2丰富情感体验。音乐、舞蹈、瑜伽等元素,与形体训练教学的融合,提高了形体训练教学的艺术感。音乐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同时营造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舞蹈动作优美,深受学生喜爱,振奋谨慎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协调感,从而让学生深受艺术熏陶。瑜伽能够放松身心,达到释放压力、塑造形态的作用,赋予了学生别致的情感体验[1]。1.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竞争激烈,为提高就业率,加强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外在形象的包装,更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高。面对毕业竞争压力,以及职业岗位挑战,通过形体训练体育教学,培养气质内涵、激发潜能、砥砺心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以充沛精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轻松应对岗位工作,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高职体育教学中展开形体训练的对策

2.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教学动作规范性、充沛精力、优美身姿、内涵气质与知识渊博程度等,将直接感染与影响学生,确保形体训练教学科学性的同时,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形体训练技能,以此带动班级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好、特长等,专门向学生传授至少两项自我锻炼方法,确保学生保健水平的同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应对职业压力与挑战,能够始终保持最佳身心状态。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形体训练中,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形体训练健美、塑造匀称形体、减脂等价值的宣传,提高学生形体训练的信心与动机。教师需要增设形体训练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并将动作有效划分,如健美操、减肥操等,确保学生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建议,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任何项目都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如有氧运动,需本着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展开教学,让学生尽快感受到成效,从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2]。2.3优化教学形式。形体训练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各种跳跃动作、平衡动作等的练习,都需要逐步加强。在层次化教学中,不仅要将男生、女生分开教学,还需要展开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进步程度、学习态度等分出中优差等级,再根据学生的协调性、柔性、平衡性等加强指导与训练。为确保教学成果,减少学生厌学情绪与心理,可适当的引入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等,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分解慢动作,让学生对动作技能正确掌握,或是回放学生训练过程,让学生共同之处动作不足之处,实现共同进步。最终利用微课,讲解动作技能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在朋友圈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4课内外教学有效衔接。学生进行课内形体训练,对自身学习程度、进步空间了解相对片面;对此,可积极展开课外教学。教师可设立形体训练选修课,让学生利用周末或是假期时间,完成选修课程学习,以规避课时与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文化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发展成特长。

3总结

形体训练拓展了高职体育教学对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尽快实现。但形体训练教学复杂且繁琐,需要学校加强重视,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需要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养成终身体育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星慧.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25):163-164.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教育:公共体育;质量提升策略

在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新闻会上,教育部提出“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水平在20年下滑趋势中已经有所回升,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在5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中,运动能力和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这一情况极大反映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足,为此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究,深度挖掘影响公共体育教学的根本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公共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根据《全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高校体育课作用的定义,已经明确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文件中指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体体质增强、增进健康、提高运动素养,是高校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根据2014年我国教体艺相关文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具体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可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为在校学生提供体育教育,培养其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课程。

二、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相关文件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要求明确,主要以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为目标。但从多数高校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测评来看,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运动指标较低,甚至多数学生出现比高中时期还要低的运动水平。体质健康检测结果逐年下降,已经客观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程的严重缺陷。影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是:1.学生主观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2.55%的学生以获取学分为参与动机,36.75%的学生属于被动参与体育锻炼,7.25%的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课程极大逆反心理[1]。由于并非出于体育锻炼加强身体健康的客观目的,学习热情与运动意识并不明显,以至于出现应付课程和教师普遍现象。尤其多数高校学生自主运动意识欠缺,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机会少、时间短、运动强度低,以至于整体健康水平与运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从第六次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显示,近16年内,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成为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2.课程结构因素。从多数教学调研结果的分析中能够明显发现,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教学计划安排存在误区。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课程规划,已经不再适用于学生日益发展的运动需求。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运动引导也没有足够的辅助作用,单一的课程内容,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多数高校课程编制中,并没有要求体育教师需要进行课外内容拓展,仅以教材内容为范本指导教学。从运动角度分析,书本知识仅为理论,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启发并不足以支持以运动目标为导向的体育课程。因此,公共体育课程的结构调整,也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教学环境客观因素。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保持人均3平米的运动场地。但由于各大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场地比较拥挤,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高校仅为29.67%。从运动器材的配备情况看,部分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运动器械已经老化,虽然可以应付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针对我国127所高校的实地考察中发现,96.75%的高校中体育经费仅为总教育经费的2.25%,其余高校体育经费占用比例也不超过3%[2]。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已成为所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实困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并非其他专业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为主。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重要,尤其在运动项目的实际训练中,主动意识不高,在运动中处于被动状态,必然无法产生较高的训练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引导学生建立较高的运动目标,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表现出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在校园中开展多种体育活动,构建体育运动文化,共创健康文化的运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并不限制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运动项目,以便促进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2.拓展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验与体育知识含金量。公共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运动内容需要涉及更多的体育项目及活动内容,以便扩大学生的选择性。一方面,从时间角度分析,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可以从体育社团活动中进行引导,让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起来,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运动能力。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创建体育项目社团,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跆拳道社团、游泳社团、户外运动社团、登山野营社团、街舞社团、瑜伽社团等。这些学生自己组织的体育社团,在学生运动喜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热情,以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3]。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构,为学生丰富学习资料,拓展体育知识的含金量,以便更好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学习运动知识的机会。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提前传授学生相关的比赛经验和规则,让学生在运动中扩大知识含量,产生对篮球项目的主观认识,进一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3.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场馆建设与器材配备更新公共体育课程必须在足够完善的操作和运动场馆内开展更多体育项目,如果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降低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为此,高校应从自身的教育经费中拨出更多经费,打破目前体育教学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一方面,结合各大高校的自身情况,在经费准许的情况下,扩大室内外体育场馆的建设。包括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游泳馆及综合操厅等,只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相对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与校外商业组织合作,扩展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教学资源。例如,与校园附近的健身会馆、游泳馆、瑜伽会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商业组织加强合作。为商业组织扩大校园宣传,而学生也可以从校园走到校外,参与更多更丰富的体育项目,达到多方双赢的合作目标。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联系体育器材的生产企业,为厂家生产的新型体育用品做宣传和测评。厂家可以得到校方反馈的产品信息,了解自身体育用品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调整全新的设计方案,制作出适用性更高的体育器械。高校也可以在不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为学生准备更多体育器材,进而达到扩充体育教学设备的现实目标。才能在有限的资金使用上,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置,实现为学生拓展体育器械更新,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根本作用。

四、结语

通过对影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能明确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课程结构设计存在偏差及教学环境与设备的不足之处。为了提升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建议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拓展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验与体育知识含金量。并且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场馆建设与器材配备更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教学环境与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标。才能依据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解决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下降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

[2]陈卓源,曾宪波.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山大学公共体育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5).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形体训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形体训练课对于服务类行业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追捧。于2014年教师节在北师大发表讲话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教育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的“素质教育”正是全国推崇的教育方式。该课程通过科学且严谨的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长期坚持形体训练,能够改善人的肌肉、骨骼以及体型,在训练中塑造出健康的体型,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待解决的必要性

如今许多专业都开设了形体训练,如酒店管理、旅游专业、护理专业等。伴随着各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开设,课程存在的问题也就日益凸显。主要问题为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2.教学方法陈旧;3.缺乏行业经验。以空中乘务专业为例进行分析:某校自开设空中乘务专业起就开设了形体训练课程,虽然长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的存在,具体内容如下:1.形体训练课程现在依旧采用“老式”的专业舞蹈生的授课模式,没有结合高职学生专业要求、身体基础条件加以整合,通常都把单一的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教学内容机械搬用过来,缺乏针对性改造和整合。2.采用的教学方法较陈旧、枯燥,重“教”轻“学”;教师采用“喊口令带做———学生自练———纠正错误动作———反复练习———考试”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自然教学效果较差。3.形体训练的教师通常都是舞蹈科班出身,从小就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但从职业相结合的角度来看,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因此过渡依赖舞蹈院校教学培养方式,空中乘务专业形体课也会出现对于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及没有职业特色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实践性;普拉提;教育目标;教学方法

一说到普拉提,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说,这不是希腊的餐后甜点吗?我们今天提的这个“普拉提”(Pilates)可不是吃的,也不是能帮助你拥有扁平的腹部、结实的肌肉、协调而柔韧的躯体的一种全新运动。我今天说的普拉提是学生教学实践的一种方法。普拉提的妙处就是不受场地限制,拿块垫子,甚至在地板上就能练。比起有几分相像的瑜伽,它既融入了西方人的“刚”——注重身体肌肉和机能的训练,又融入了东方人的“柔”——强调练习时的身心合一。那么,我先来说说学生授课中的普拉提运动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这个刚就是老师的“激情”,这个柔就是教师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犹为适用。

当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普遍比较严重,探讨原因并研究其对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很有必要。

一、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心理封闭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只注重自我感受

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但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到自我封闭,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因而遇到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笔者通过和学生的对话了解到,很少有人把这些想法与老师和家长说。这种长期思想封闭的状态,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甚至没有兴趣参加配合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归结起来就是缺少信任,所以怎样让学生信任你很关键。

笔者以为,首先,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如推迟上下课,不重视学生的时间;提供的材料不是太简单就是太难,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提供相互交往或讨论的机会,无视学生的想法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不好的,看不起学生或是使他们难为情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痛苦,摧毁自信,酝酿敌视。我们热爱学生,就要在我们的行为中清清楚楚地表露出来。与此相关的是幽默感。把幽默带进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需要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乃至在某人的自嘲以及某某人不太认真等小事情之间作细致的观察。这样的老师显得有人情味,而且让学生感到我们可亲可爱。

热爱学生通常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想法持明显的开放态度,心甘情愿地倾听、学习,于是,讲授者在授课过程中就成了学生喜欢的伙伴,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实践课的方法有很多,多媒体教学、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课外的讨论、模拟法庭、辩论会等等形式很多,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先取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自己会对这样的课堂感兴趣。

2.学生和教师对实践课的认识程度不够

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很多知识,只会用于答题做试卷,没有考虑和尝试过把它们用到实际中去。这和我们的考试内容和老师以及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之所以会有实习工资之类的问题提出来,是因为中国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书本上的知识是知识,实践中的知识是知识。虽然同志说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言犹在耳,更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被制成宣传牌到处去挂,但是,却没有被社会、特别是中国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估机制所接受。

中国现在大专生申报助理工程师需3年的时间,本科生申报1年,也就是大专生3年的工作实践仅比得上本科生一年的在校学习。大专生也不必喊冤,要是没有进入大学受到“高等教育”,任你发明出什么东西,这辈子也不能是工程师,按照这个标准,法拉第、爱迪生也不可能成为工程师。所以,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不够时有背景有原因的,但至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践课重视起来。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使教学活动多元化、多层次,避免单一、无味、灌输,所以应当构建具有现代活动性的课程。所谓活动性,是指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形成和产生各种外显的行为,将内在的想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现有条件用于实践。于此,应借助于各种类型的活动成为课程组成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形成各种活动序列,并营造良好的听课气氛,教师首先需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适应高职教育新课型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新的期待,课型组的教师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学会了积累和总结,并逐渐形成适应本学科,适应自身授课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1.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法律诊所,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将学习法律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会员自身完善和进步。而法院旁听活动则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感受法律神圣、培养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亲临法庭现场,旁听法院庭审,让学员们更好地熟悉法庭规则以及诉讼程序,感受法律的神圣与严肃的同时,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法律程序和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2.通过观察生活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记录的形式,记下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并加以分析和讨论。

教育家欧内斯特.保尔说过:“一个生病的、劳累的、饥饿的,被虐待的孩子会发觉要成为一个自信的、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习者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满足孩子对于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就要做到教育和伦理两方面的事。”

(1)教师要顺应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走进新课程中,只有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才能够找到职业生存的基础

(2)变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过程

(3)变强调学课本位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实践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发展

(4)变强调单方向接受学习为指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将会伴随着新课程的进程与走向,伴随着社会对教学模式的新需求而完成其转变,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适应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新的期待,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总结,找出适应本学科,适应自身授课,适应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见解、疑问,新意,或有创造性的观点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要适应新课程,要确立教师的新形象,必须从教师本人做起,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转变,从教师的自身角色开始定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盲目的去学习转变成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多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整体出发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并不冲突,通过教师的努力,完全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体育多元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教育环境的构建

21世纪的高校体育理念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体育的新概念与精神的发展。当前体育多元发展,则为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有效构建提供了新的理念依据,正符合了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化、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现代化体育教育突破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多元化的背景下发展越来越迅速。与此同时,高校体育的教学制度与教学环境,也根据国家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与探索。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帮助与指导下,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制度和环境也越来越完善,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质量的飞跃。

1.传统体育教学发展状况

1.1制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时,考虑不太全面

传统体育高校教学的首要工作是制定教学目标,很多高校只是在形式上安排体育课程,并没有深刻领悟到体育教学的真谛。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是浅显的完成教学计划和课程学识,并且开设体育课的项目比较少。甚至有些高校统一安排所有学生只学田径、三大球、三小球类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让学生们自主的选择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因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定制的比较浅面化,所以在平常教学时老师的要求也不严格。

1.2与体育教学的初衷背离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是重视技巧和结果的评价,看中的只是学生的教学成绩,忽视了教育过程中评价带来的反馈信息,没有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赞美,从而削弱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的体育测试成绩不能只看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看他们是否及格,这样会使学生们不够努力,以为只要达到了及格线就不用再过多的练习努力,也许他们认为上体育课只是为了考试能过关。这与最初的体育教学的初衷相距甚远,高校体育办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而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与初衷相背离,越走越远。

2.体育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体育发展现状

现代化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从最初的追求体育的简单锻炼,逐渐把体育发展成一项娱乐享受与锻炼兼具的文化内容。体育多元化讲不止要求体育运动项目多元化,而且要求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更重要的一点是其要求体育竞技发展无国界,无歧视心理,要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

2.1体育运动项目多元化

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各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的项目和竞技方法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就拿游泳这一项来说,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共设28个大项,其中游泳比赛设31项目,是仅次于47项的田径运动的金牌大户。比赛分为男女自由泳、蝶泳、蛙泳、米仰泳、、米蝶泳、米蛙泳、混合泳、混合泳接力赛、自由泳、自由泳接力赛等等,而在这些项目中又分别开设50米、100米、200米、400米、甚至1500米等多种竞技形式。这种多样体育比赛项目设置,有效满足人们对体育多样化的需求。体育的竞技方法与项目也越来越多,充分体现了体育运动项目的多元化发展目标。

2.2体育发展“无国界,无歧视”

众所周知,现代体育发展无国界。例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它没有对任何一个国家进行限制,它没有因为某一个国家面积小或者人口少,有或者因为发展落后而不让参赛。国际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的美好的世界做贡献”,只要每个国家的人民想参赛,且身体素质符合标准,它都可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体育发展也无歧视心理。如:残奥会的举办,它意在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同时也给那些残疾人实现梦想的机会,让他们在生命中添加另一份光辉与色彩。2016年第15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的运动代表队共有499人组成,其中有307名运动员,共参加了17个大项,328个小项比赛,这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残奥会时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可见我国体育的发展理念也在朝着无国界,无歧视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3.体育多元化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3.1体育开设课程多元化

当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增加了很多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武术,瑜伽,轮滑,等等课程。之所以有这么多课程,其宗旨就是让学生可以选择他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选修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比以前单一的传统模式的主要是以三大球、三小球、田径等教学项目,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项目的开展,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意识,使学生们更清楚的认识自我,让学生的大学生活有更多的精彩。

3.2体育设施建设多样化

现代化体育教学方法可以说多种多样,以前的体育教学基本都是老师简单介绍,学生们自主的去练习,并且没有多余的场地来供学生们发挥。而现在,各高校都有独立的体育场地,且相关的体育教学设备可以说样样齐全,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体育技能。像当前一些高校常见的篮球馆、瑜伽馆、舞蹈室等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进入这些场地发挥特长。

4.体育多元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有效构建

4.1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与多元化相结合

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就比如说,教师在体育舞蹈、健美操、排舞这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做到运动与音乐智能合二为一,即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去自己排练等;让同学们把数理逻辑与运动智能相结合起来,要多加的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经常的组织一些校园活动、课外活动,让体育教学环境不要总是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上的改革。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对同学们多来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常识,运不变动与知识相结合。让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的上课质量,让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4.2强化构建高校体育老师的体育意识

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观念,自身要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的体育知识。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愉悦的来接受新知识。老师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并以身做则,不仅能得到学生们的理解与支持,还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一举两得。

4.3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学校也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建立不同的教学体系与方法。比如,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增加学习的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的同学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指导,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不要让他们感到太大的压力,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每个学生都是优秀与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我们要为他们寻找一个才能的出发点,他会从中得到满足与自豪。

5.总结

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环境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有些枯燥,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体育教学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平衡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有效构建,高校体育要树立多元的教学目标,要将学习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要让学生们相信人人都能成功。对于学生评价这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学生们积极地锻炼身体,寓教于乐。并且要积极的鼓励他们,让他们从中感到快乐与满足,有助于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思想上也要加强鼓励与支持,思想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观,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全新教育体系,为高校的体育建设提供更加好的理论与发展方向。只有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构建成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致,让体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好。

作者:高超 单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永翔.体育全球化发展中我国民族武术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6,(07):63-65.

[2]沙滟,岳元德.全球化发展战略下我国体育发展思路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6):118-119.

[3]孟捷.体育课堂微型职业环境创设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运动,2014,(09):85-86.

[4]孟捷.学生责任性体育课堂构建的路径及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6):64-65.

瑜伽课程总结范文篇10

体育选修课的定位

学生所选择的选修课项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基础,对该类体育项目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特长,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所以,我们应在各方面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体育专项知识的丰富,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在运动中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体育选修课在学校体育中应是处于体育课与运动队之间的一种面向广大学生、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加新颖灵活的教学、训练形式。

确定体育选修课教学的目标

要让体育选修课教学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必须确定几项基本目标。(1)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2)增强学生专项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3)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创设良好的氛围和基础。(4)为学校各类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后备人才。(5)通过素质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适应就业后的高强度工作。

选修教学的几项原则

(1)培养及激发兴趣的原则:在体育课选修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有趣、灵活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愿望。(2)循序渐进原则:掌握任何一项技能,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在选修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进行科学的渐进式的教学;要逐步的拓展学生知识面,渐进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3)区别对待原则:在一个选修班内,学生个体之间还是会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技能,学生的接受能力,男生和女生,针对这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实践经验

(1)体育选修课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的男女比例及兴趣、学校场地设施等实际情况开设,不能贪多求全。在实践过程中,假如不受学生欢迎,要及时找出原因,不合理的不具备条件的课程,应坚决取消,不断调整完善。(2)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要及时总结经验;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选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务实的课程标准。(3)体育教研室每一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体育特长,学校领导要给他们创造良好教学条件及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以充分的发掘和提高教师的特长,为体育选修教学创造良好的软环境。(4)体育教研室一定要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借鉴和学习,不断提高管理经验和教学水平。

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