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49

英文电影论文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电影教学;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目前在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理解能力不强、词汇量较小、阅读迟钝、缺乏交流技巧等等。针对他们所表现出的这些问题,英文电影教学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这是因为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十分广泛的,可以在各个方面促进高职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观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理解能力,观看电影中的字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1]。另外,电影可以成为写作教学和练习口语能力的基础,尤其在网上有多种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一、电影教学的作用和优点

如果教学中能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电影,可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激发学生开流时更加有效。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学校大多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场合和机会,如果继续让他们进行简单重复的对话模拟演练,将不可能使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以前所获得的交流技巧基础上有显著的提高。

一般来说,学生喜爱看电影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电影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习得能力,它无疑可以进入教学计划。商业电影用来吸引观众的方式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让观众沉浸在它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在理解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电影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即使是一些英美早期的影片,它的语言也比传统书面语言更口语化、应用得更加灵活自然,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如果看电影之后的作业是语言表演性的练习,学生也会有很大的热情,尤其是看了他们所喜欢的影片之后。网上很容易获得电影台词方面的资料,所以学生也可以演练电影中某些著名的场景。同时,在网上搜索电影的相关资料,就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做有关电影内容的讨论。相应地,学校使用电影来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推动相关电影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使用电影进行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很明显,使用电影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电影内容能激发学生的观看热情,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电影语言的热情。学生关心、喜欢交谈的电影可以使他们摆脱语言表达和交际时产生的焦虑困扰,让他们可以自由大胆地交流。老师们可以发现,在课堂或课外的英语电影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平时不爱交流的学生的对他们刚看过的电影发表观点的声音,尽管有时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在这种场合中,他们显示出交流的愿望和动力。电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口语交流的愿望,它还是学生平时交流观点、谈话内容的一个基础。电影所反映的诸多社会问题都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交流热情,比如同性恋、性别不平等、自然灾害、世界战争和和平问题等等。在电影的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加生活化、世俗化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同时使学生摆脱交际时的紧张和顾虑。

很多的课堂实践也揭示了电影英语教学的另外的一些优点,就是它能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和艺术感染力。正如使学生获得语言方面的知识一样重要,电影的文学艺术熏陶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不可低估的。电影包含着很强的思想艺术方面的成果,所以它会引导学生去用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电影中情况进行对比。当然,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对电影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和阅历,比如大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和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工作过的学生和没有工作过的学生,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年龄和知识的差别只是产生不同观点的主要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个人和社会因素。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对电影内容的评价,而不愿意按照老师或教材的提示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认为机械地背诵一些句子是很枯燥无味的。一般来说,进行继续教育的高职学生比普通学生更能有效地参加小组讨论活动。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电影和话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老师也就听不到学生想要说什么。在我们高职大学英语电影教学课堂上,许多老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和思想的深度感到吃惊,有时老师也不由自主地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去赞同学生的观点。总之,讨论电影观后感会使师生去改变自己的一些观点,至少使学生有机会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思想观点。

二、英语教学电影的选择

在电影的选择上,老师要下一番功夫,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看后他们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讨论,比如说一些动作影片就不是好的选择,它们的内容太空洞而没有必要去讨论。同样,每年的好莱坞大片,或充满了性、暴力和粗俗的幽默,也不适合学生的语言学习,当然,并不是说它们不是好的影片,只是学生看后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内容;或有些影片所表现的内容有些模糊;或者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差距太大,同样也不适合学生去学习和探讨。合适的影片学生就可以找到讨论的话题,在语言和内容上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这样的影片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或课后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我们在选择影片时强调影片内容和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是因为这样的影片在学生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动力和困难,动力来源于它们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困难来源于它们使学生产生情感困惑,这样就使学习变得有深度和挑战性。当然,影片中有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暴力、色情、种族歧视和政治偏见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不易受到这些负面内容的影响,同时也会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所以老师大可没有必要产生过多的担心。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我们可以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和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用一些幽默的话语、合理的说服或坦诚的表白化解这些潜在的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老师看来学生不易掌握和处理的影片,最好不要使用,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思想情感健康。一些令人尴尬的话题和敏感问题有时会使学生思想观点产生扭曲,有时还会促使其产生攻击性,比如使学生产生民族优越感、男子至上思想,使学生怀有一些不合理的愿望的影片和相关话题都应该尽量避免。当然老师都想让活动变得更加热烈一些,学生更投入一些,但是有时过度热烈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不友好的行为,有时也会使学生的表达变得没有逻辑性,使交际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针对班级特点和影片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就影片的内容之外,选择影片的另外的一个标准就是影片所使用的语言方面。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片中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中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等语言现象,还有观众熟悉了的英语的许多成语、习语、地方口音以及他们经常犯的小错误等等。当观众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2]。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英语影片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对语言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片进行语言方面的选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片,这些影片的语言很反应现实生活,发音清晰响亮,口音的变化和习语较少,很适合水平中等的学生来学习。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我们有时可以选择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来播放,可以逐渐从汉语字幕过渡到英语字幕,最后到没有字幕,让学生逐渐从依靠视觉学习过渡到依靠听觉的学习和理解。一些语言学者认为学生看字幕理解电影,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会让他们养成依赖阅读来理解电影的习惯,但是如果学生对电影的内容理解得很模糊,会影响他们对影片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循序渐进,让他们逐渐完成从阅读理解向听力理解的过渡,因为毕竟电影是被用来看的,不是用来阅读的[3]。

三、班级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

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比如班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交流技巧、上课时间的长短和影片播放的相关设备等等。当然,学生最理想活动方式是6~7名学生组织成一个活动小组,在观看影片后能迅速地在一起进行活动。如果班级学生较多,设备不足,班级的组织形式就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可以一周之内选择一个晚上播放一部影片,然后再组织一次两节课时的活动。当然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班级里进行,也可以在校园里、草坪上进行,变化的环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交流热情,消除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我们要在平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养成交流和辩论的好习惯,并且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活动的协调者和组织者,这样才可以让一些不善于口语表达的学生乐于参加。如果影片内容较好,语言较丰富,我们也可以组织更长时间的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多项活动的准备工作,来提高学生英语不同方面的水平。这些活动一般包括影片有关资料的阅读、网上资料搜索、观后感的写作和小组交流和辩论等。

在英语课堂的活动中,应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在课堂的活动不是对电影进行研究,而是通过电影的语言形式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所以我们通过电影内容作为材料来进行活动。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搞成学术化,不以一些思想观点的争论为中心。也就是说,学生应知道他们应该提高的是英语的应用水平,而不是在学习一个不熟悉的学科,不要有任何的压力感。再次,由于课堂不是以研究影片内容为重点,所以老师在学生活动以电影知识为主题时,要及时把活动的焦点转向语言知识方面,在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1.电影相关内容阅读[4]

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他们对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除了要阅读和影片相关的电影字幕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影片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程度。这些内容包括影片的相关评论、影片主题的背景知识、影片作者和主要演员的经历和概括、影片的有关新闻等。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这些材料,比如电影网站和电影杂志等等,在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之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次使用,并不断对材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在班里朗读这些材料,对里面的语言点和大意进行讲解,然后在随后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发动他们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作为他们进行课堂活动的资料,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这些资料,以提高对影片的理解程度和为以后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写作练习

电影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写作一系列的话题。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与电影内容有关的简短的观后感,它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的一个准备材料,这样他们在活动之前可以熟悉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如果看电影和课堂活动之间的时间太短,我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就影片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叙述评论,不要面面俱到。在开始阶段,写作的形式自由,不要拘泥于一定的格式和形式,只要表达流畅和清晰即可,老师可以就学生写作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也可以打出一定的等级。如果老师对写作练习要求得太严格,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看电影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变成为获得成绩而去写作,结果就流于形式,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意义。对于确实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最好是一些提供基本的写作词汇、写作话题和方法的书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每个学生可以每周一篇习作,长度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影片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解决。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的抄袭现象,这部分因为网上有很多的电影方面的资料和评论。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开始阶段在文章结构、词汇和句子结构上模仿和学习,但要鼓励学生逐渐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3.网上资料搜索

尽管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极易从网上进行模仿和抄袭,但在教学中网络还是学生一个不可取代的学习资源。网络上的有关电影资料不仅可以用作电影学习的材料,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一个资料库。在课堂活动的准备阶段,电影评论和介绍的信息无疑是学生进行表演和辩论的一个好的材料,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好的语言材料和表达话题。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在记忆上可以更加深刻,表达上更加流畅。此外还有很多的电影主页,可以使学生获得娱乐的同时,不断地增加他们的电影知识和语言知识。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语言方面的最新信息。在课堂语言教学接触的语言环境和知识是很有限的。

4.小组辩论

人数较多的班级在班级活动上一直是一个难题,学生存在不同的语言水平也很难使活动顺利开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和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往往使活动被迫中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上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可以给出活动小组所要讨论的话题,每个小组最好有4~5名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好的学生要能积极地帮助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针对每一个小组,而不是针对个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要对小组的观点至少能说出一个有力的证据,并让学生准备好如何去反驳其他小组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能读稿子进行发言,也能即兴发言。老师要做好小组之间辩论的协调工作,要帮助发言落后的学生,又要归纳他们的发言要点,让其他没有参加讨论的小组理解,必要时也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参加讨论。当然,这种活动对于一般老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精心准备和多次练习之后是可以做好的。

5.小组陈述和讨论

小组陈述练习就是在讨论前和讨论过程中就相关内容进行陈述,比如,可以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介绍影片的作者简介、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等相关知识。这种练习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练习口语,这项工作是建立在信息搜索和写作练习的基础之上。如果让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进行这项活动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小组学生的人数少,学生水平高,当然讨论就会开展得越好。但是小组中有一个好的小组领导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她)要负责对问题的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创造发言时间和机会。当然,好的话题也是小组讨论成功的基础,因此老师要和学生仔细地对问题进行挑选和表述。在活动中,最好先把有关的背景知识陈述的工作让水平不高、不太自信的学生来完成,给他们创造机会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得不太顺利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教师的参与和干涉要尽量地少,以避免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不使学生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有时讨论过程中的沉默也不是坏事,它说明学生正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者可能转向新的话题。为了使讨论进一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话题,并要他们说明这些话题值得讨论的理由,这样就可以使讨论活动持续深入展开。

6.教师评价

由于我们的课堂活动不是进行学术探讨,所以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应该以语言为中心,而不以影片的内容为中心。只有学生对他们所谈的内容比较放松,他们才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语言交流。另外,评价应重视学生的活动的参与度,而不以学生的语言技巧为重点,这并不是说教师不应重视学生的语言措词和发音,是因为如果重视这些方面,学生会在活动中把注意力转向选词和句式方面,进而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和速度。语言技巧的训练应该在其他的场合去训练,比如在语音室练习语音和发音技巧等。所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的自然流利程度。

7.电影表演

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更高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电影的原著,由于电影相对于原著来说,大多经过很多地方的改变,所以会有很多的不同点。在看完原著和改编的影片后,可以让学生说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来,这样学生会对相关的内容和语言印象更加深刻。另外,让学生在班级里对影片中的一些场景进行表演也很有趣味,这就要求学生投入到影片的内容中去,还要熟悉相关的台词,当然最好选择喜剧进行表演,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好一些。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打印出相关台词,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从电影字幕中抄写下来。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表演中获得愉悦和语言知识,打破了一般课堂的枯燥和沉闷的气氛,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程度。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发挥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做到加强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管理和研究。应该完善教学中的电教设备,增加英语电影影片的种类,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85.

[2]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99-102.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电影教学;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目前在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理解能力不强、词汇量较小、阅读迟钝、缺乏交流技巧等等。针对他们所表现出的这些问题,英文电影教学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这是因为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十分广泛的,可以在各个方面促进高职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观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理解能力,观看电影中的字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1]。另外,电影可以成为写作教学和练习口语能力的基础,尤其在网上有多种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一、电影教学的作用和优点

如果教学中能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电影,可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激发学生开流时更加有效。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学校大多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场合和机会,如果继续让他们进行简单重复的对话模拟演练,将不可能使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以前所获得的交流技巧基础上有显著的提高。

一般来说,学生喜爱看电影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电影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习得能力,它无疑可以进入教学计划。商业电影用来吸引观众的方式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让观众沉浸在它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在理解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电影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即使是一些英美早期的影片,它的语言也比传统书面语言更口语化、应用得更加灵活自然,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如果看电影之后的作业是语言表演性的练习,学生也会有很大的热情,尤其是看了他们所喜欢的影片之后。网上很容易获得电影台词方面的资料,所以学生也可以演练电影中某些著名的场景。同时,在网上搜索电影的相关资料,就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做有关电影内容的讨论。相应地,学校使用电影来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推动相关电影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使用电影进行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很明显,使用电影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电影内容能激发学生的观看热情,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电影语言的热情。学生关心、喜欢交谈的电影可以使他们摆脱语言表达和交际时产生的焦虑困扰,让他们可以自由大胆地交流。老师们可以发现,在课堂或课外的英语电影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平时不爱交流的学生的对他们刚看过的电影发表观点的声音,尽管有时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在这种场合中,他们显示出交流的愿望和动力。电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口语交流的愿望,它还是学生平时交流观点、谈话内容的一个基础。电影所反映的诸多社会问题都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交流热情,比如同性恋、性别不平等、自然灾害、世界战争和和平问题等等。在电影的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加生活化、世俗化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同时使学生摆脱交际时的紧张和顾虑。

很多的课堂实践也揭示了电影英语教学的另外的一些优点,就是它能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和艺术感染力。正如使学生获得语言方面的知识一样重要,电影的文学艺术熏陶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不可低估的。电影包含着很强的思想艺术方面的成果,所以它会引导学生去用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电影中情况进行对比。当然,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对电影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和阅历,比如大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和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工作过的学生和没有工作过的学生,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年龄和知识的差别只是产生不同观点的主要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个人和社会因素。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对电影内容的评价,而不愿意按照老师或教材的提示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认为机械地背诵一些句子是很枯燥无味的。一般来说,进行继续教育的高职学生比普通学生更能有效地参加小组讨论活动。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电影和话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老师也就听不到学生想要说什么。在我们高职大学英语电影教学课堂上,许多老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和思想的深度感到吃惊,有时老师也不由自主地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去赞同学生的观点。总之,讨论电影观后感会使师生去改变自己的一些观点,至少使学生有机会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思想观点。

二、英语教学电影的选择

在电影的选择上,老师要下一番功夫,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看后他们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讨论,比如说一些动作影片就不是好的选择,它们的内容太空洞而没有必要去讨论。同样,每年的好莱坞大片,或充满了性、暴力和粗俗的幽默,也不适合学生的语言学习,当然,并不是说它们不是好的影片,只是学生看后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内容;或有些影片所表现的内容有些模糊;或者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差距太大,同样也不适合学生去学习和探讨。合适的影片学生就可以找到讨论的话题,在语言和内容上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这样的影片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或课后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我们在选择影片时强调影片内容和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是因为这样的影片在学生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动力和困难,动力来源于它们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困难来源于它们使学生产生情感困惑,这样就使学习变得有深度和挑战性。当然,影片中有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暴力、色情、种族歧视和政治偏见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不易受到这些负面内容的影响,同时也会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所以老师大可没有必要产生过多的担心。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我们可以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和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用一些幽默的话语、合理的说服或坦诚的表白化解这些潜在的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老师看来学生不易掌握和处理的影片,最好不要使用,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思想情感健康。一些令人尴尬的话题和敏感问题有时会使学生思想观点产生扭曲,有时还会促使其产生攻击性,比如使学生产生民族优越感、男子至上思想,使学生怀有一些不合理的愿望的影片和相关话题都应该尽量避免。当然老师都想让活动变得更加热烈一些,学生更投入一些,但是有时过度热烈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不友好的行为,有时也会使学生的表达变得没有逻辑性,使交际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针对班级特点和影片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就影片的内容之外,选择影片的另外的一个标准就是影片所使用的语言方面。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片中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中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等语言现象,还有观众熟悉了的英语的许多成语、习语、地方口音以及他们经常犯的小错误等等。当观众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2]。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英语影片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对语言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片进行语言方面的选择。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片,这些影片的语言很反应现实生活,发音清晰响亮,口音的变化和习语较少,很适合水平中等的学生来学习。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我们有时可以选择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来播放,可以逐渐从汉语字幕过渡到英语字幕,最后到没有字幕,让学生逐渐从依靠视觉学习过渡到依靠听觉的学习和理解。一些语言学者认为学生看字幕理解电影,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会让他们养成依赖阅读来理解电影的习惯,但是如果学生对电影的内容理解得很模糊,会影响他们对影片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循序渐进,让他们逐渐完成从阅读理解向听力理解的过渡,因为毕竟电影是被用来看的,不是用来阅读的[3]。

三、班级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

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比如班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交流技巧、上课时间的长短和影片播放的相关设备等等。当然,学生最理想活动方式是6~7名学生组织成一个活动小组,在观看影片后能迅速地在一起进行活动。如果班级学生较多,设备不足,班级的组织形式就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可以一周之内选择一个晚上播放一部影片,然后再组织一次两节课时的活动。当然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班级里进行,也可以在校园里、草坪上进行,变化的环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交流热情,消除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我们要在平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养成交流和辩论的好习惯,并且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活动的协调者和组织者,这样才可以让一些不善于口语表达的学生乐于参加。如果影片内容较好,语言较丰富,我们也可以组织更长时间的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多项活动的准备工作,来提高学生英语不同方面的水平。这些活动一般包括影片有关资料的阅读、网上资料搜索、观后感的写作和小组交流和辩论等。

在英语课堂的活动中,应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在课堂的活动不是对电影进行研究,而是通过电影的语言形式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所以我们通过电影内容作为材料来进行活动。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搞成学术化,不以一些思想观点的争论为中心。也就是说,学生应知道他们应该提高的是英语的应用水平,而不是在学习一个不熟悉的学科,不要有任何的压力感。再次,由于课堂不是以研究影片内容为重点,所以老师在学生活动以电影知识为主题时,要及时把活动的焦点转向语言知识方面,在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1.电影相关内容阅读[4]

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他们对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除了要阅读和影片相关的电影字幕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影片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程度。这些内容包括影片的相关评论、影片主题的背景知识、影片作者和主要演员的经历和概括、影片的有关新闻等。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这些材料,比如电影网站和电影杂志等等,在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之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次使用,并不断对材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在班里朗读这些材料,对里面的语言点和大意进行讲解,然后在随后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发动他们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作为他们进行课堂活动的资料,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这些资料,以提高对影片的理解程度和为以后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写作练习

电影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写作一系列的话题。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与电影内容有关的简短的观后感,它可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的一个准备材料,这样他们在活动之前可以熟悉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如果看电影和课堂活动之间的时间太短,我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就影片的一点或两点进行叙述评论,不要面面俱到。在开始阶段,写作的形式自由,不要拘泥于一定的格式和形式,只要表达流畅和清晰即可,老师可以就学生写作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也可以打出一定的等级。如果老师对写作练习要求得太严格,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看电影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变成为获得成绩而去写作,结果就流于形式,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意义。对于确实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最好是一些提供基本的写作词汇、写作话题和方法的书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每个学生可以每周一篇习作,长度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影片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解决。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的抄袭现象,这部分因为网上有很多的电影方面的资料和评论。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开始阶段在文章结构、词汇和句子结构上模仿和学习,但要鼓励学生逐渐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3.网上资料搜索

尽管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极易从网上进行模仿和抄袭,但在教学中网络还是学生一个不可取代的学习资源。网络上的有关电影资料不仅可以用作电影学习的材料,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一个资料库。在课堂活动的准备阶段,电影评论和介绍的信息无疑是学生进行表演和辩论的一个好的材料,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好的语言材料和表达话题。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在记忆上可以更加深刻,表达上更加流畅。此外还有很多的电影主页,可以使学生获得娱乐的同时,不断地增加他们的电影知识和语言知识。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语言方面的最新信息。在课堂语言教学接触的语言环境和知识是很有限的。

4.小组辩论

人数较多的班级在班级活动上一直是一个难题,学生存在不同的语言水平也很难使活动顺利开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和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往往使活动被迫中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上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可以给出活动小组所要讨论的话题,每个小组最好有4~5名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好的学生要能积极地帮助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针对每一个小组,而不是针对个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要对小组的观点至少能说出一个有力的证据,并让学生准备好如何去反驳其他小组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能读稿子进行发言,也能即兴发言。老师要做好小组之间辩论的协调工作,要帮助发言落后的学生,又要归纳他们的发言要点,让其他没有参加讨论的小组理解,必要时也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参加讨论。当然,这种活动对于一般老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精心准备和多次练习之后是可以做好的。

5.小组陈述和讨论

小组陈述练习就是在讨论前和讨论过程中就相关内容进行陈述,比如,可以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介绍影片的作者简介、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等相关知识。这种练习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练习口语,这项工作是建立在信息搜索和写作练习的基础之上。如果让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进行这项活动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小组学生的人数少,学生水平高,当然讨论就会开展得越好。但是小组中有一个好的小组领导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她)要负责对问题的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创造发言时间和机会。当然,好的话题也是小组讨论成功的基础,因此老师要和学生仔细地对问题进行挑选和表述。在活动中,最好先把有关的背景知识陈述的工作让水平不高、不太自信的学生来完成,给他们创造机会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得不太顺利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教师的参与和干涉要尽量地少,以避免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不使学生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有时讨论过程中的沉默也不是坏事,它说明学生正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者可能转向新的话题。为了使讨论进一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话题,并要他们说明这些话题值得讨论的理由,这样就可以使讨论活动持续深入展开。

6.教师评价

由于我们的课堂活动不是进行学术探讨,所以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应该以语言为中心,而不以影片的内容为中心。只有学生对他们所谈的内容比较放松,他们才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语言交流。另外,评价应重视学生的活动的参与度,而不以学生的语言技巧为重点,这并不是说教师不应重视学生的语言措词和发音,是因为如果重视这些方面,学生会在活动中把注意力转向选词和句式方面,进而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和速度。语言技巧的训练应该在其他的场合去训练,比如在语音室练习语音和发音技巧等。所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的自然流利程度。

7.电影表演

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更高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电影的原著,由于电影相对于原著来说,大多经过很多地方的改变,所以会有很多的不同点。在看完原著和改编的影片后,可以让学生说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来,这样学生会对相关的内容和语言印象更加深刻。另外,让学生在班级里对影片中的一些场景进行表演也很有趣味,这就要求学生投入到影片的内容中去,还要熟悉相关的台词,当然最好选择喜剧进行表演,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好一些。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打印出相关台词,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从电影字幕中抄写下来。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表演中获得愉悦和语言知识,打破了一般课堂的枯燥和沉闷的气氛,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程度。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发挥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做到加强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管理和研究。应该完善教学中的电教设备,增加英语电影影片的种类,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85.

[2]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99-102.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英文电影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又富有挑战的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对外交往的必备工具,其地位日益凸显。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文化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带来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鉴于此,英语教学除了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之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学科中的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为未来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还包括实际涉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是未来社会就业者的必备能力。然而,要有效地进行国际合作与商务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仅靠语言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对异域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说文化方面的因素至关重要。鉴于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角度着手,深入探索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扎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反映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只有基本了解西方社会家庭、教育、科技、法律等当代生活及历史渊源的各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英语语言的实质。

2英文电影的文化价值

电影包罗万象,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体现了很多文化现象。电影源于生活,再现生活,它提供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如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Gump)里,Jenny初次见到丹上尉时主动和他轻轻拥抱,并贴一下脸。亲吻和拥抱是西方的常见礼。但在中国,初次见面的人是不会有此举动的。通过影片学生可以体验并了解到中西礼仪的差异,在以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不会惊讶于异域朋友表现出来的友好行为。

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每部影片都有其独特性和哲理性,电影语言艺术主要靠造型语言来完成形象塑造,每个角色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以及各自的性格特征。中外在风俗、习惯、人情、环境、传统、民族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这种差异也相应地在语言上体现出来。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则是体现其文化价值的手段之一。例如《罗马假日》中的诸多影片情节反映了西方女士优先的文化习俗。这一习俗至今在西方和国际交际场合仍然是广泛遵循的原则。但在中国,就没有女士优先这一习俗,交际场合通常遵循两条原则:第一,需要照顾者优先,即老弱病残孕幼优先;第二,受尊敬者优先,如上级、长辈、贵宾、英雄模范等优先。

英文电影是了解西方国家文化的重要媒介,不同的电影的背景包含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的语言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容。例如:影片《教父》,学生看到的并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夺目的现象,而是隐匿于深层的阴森恐怖的本质,这部影片挖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灵魂。

3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中的优势作用

英文电影反映了英语寓言国家的社会状况、生活情景、文化教育,提供了地理历史、城市风光、乡村地貌、民族习惯、民俗风情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难以展示的文化知识。单纯的文化背景知识讲授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影视作品声形并茂、逼真地再现了语言交际的场景,英文电影能够营造生动有趣的动态效果,极大地刺激学生视、听等感官机能,让他们拥有鲜活的体验,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背景知识教学中学生吸收难地问题。因此英文电影必将成为英语教学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优秀教学材料,它是语言学习和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文电影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英语文化课堂上,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公式化和重复性使学生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挫伤了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英文电影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声音和图像结合,语言和情景结合,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释放了心理压力,使学习异域文化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气沉沉的学问,而是妙趣横生、鲜活灵动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文电影有助于英美文学课的学习。英美文学课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从一些名著中节选的。尽管有的课文附有作品简介、作者介绍等,但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比较困难,因为节选只是原著中被割裂的片断,如果在阅读原著节选的基础上再欣赏由原著改编的影视片,那么,收效就更为显著了。因为影视片不仅能全面介绍文学作品,重现原著的风格,还为文学作品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形象,使课文变得更具体、更实际、而且更生动。让学生在饶有情趣的状态下不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增加语言学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些世界名著片主题突出、语言规范、内容健康。艺术水平高,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较强的感染力。如《雾都孤儿》,影片中的奥利弗最贴近于小说中的原型,影片画面如同古香古色的英国油画,而演员们的对白中明显带有l9世纪的英国口音,服装和道具都堪称颇具匠心,尽管原著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未能悉数展现,但影片未尝不可称为狄更斯小说的再创作,一部所谓“升级”后的《雾都孤儿》,一次对原作的成功呈现和领悟。

4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的步骤和建议

4.1英文电影选材

电影类型多种多样,选材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选材是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影片主题具有时代感、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扩大知识面;(2)根据高职学生现阶段的语言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影片。如果学生在初级水平,可以选取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的说明作用强的影片,如:Ⅸ音乐之声)(SoundofMusic)、《狮子王))(LionKing)、《美女与野兽》(BeautyandBeast)等,如果学生是中级水平,可以选取具有一定文学性的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Ⅸ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s)等。(3)依据教学目的,如果想简单地了解英美国家人士的日常生活,可以选取轻松快乐的生活片,如果想进一步掌握法律、商务谈判等学术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选取较多讲述这方面内容的影片。

4.2准备参考资料

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前,教师应充分搜集材料,精心准备教案,材料包括:英文影评、学术研讨等文字材料,还包括电影任务的照片、电影海报等图片材料,甚至还包括与电影有关的相关产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理解影片内容,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

4.3组织好课堂活动,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英文电影只是一种了解英语文化的辅助方法,学生不能只顾看电影,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与学生共同探讨片中台词、精彩对白,引导学生表达出对片中人物、内容、情节、寓意的感受;(2)开展小组活动,根据影片中反映的文化现象让学生自由选择影片角色,重新设计台词,改编剧情,排练短剧;(3)就影片中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可以采取陈述,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

4.4开展课外活动

高职英语课时有限,仅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需要,充分利用英文电影资源,要课堂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看英文电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更多地主动地去接触英文原声电影。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高校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英语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

美国语言学家Spar曾说过,“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多年来,跨文化教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已成为广泛探讨的问题。通过探讨,人们得到了一些共识,即在外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注意培养得体的外语交际习惯。外语教学实践也证明,跨文化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直接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必要性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它承载着跨文化交流的职能。进人21世纪,伴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英语已经成为传递信息和沟通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英语不仅仅是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在世界上展现自我,让更多可以通过英语交流的人们了解中国的媒介。基于跨文化交流的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广阔的视野,在立足本国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学习。中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崛起,一方面需要我们了解世界,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不仅仅是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能够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和谐处理的具有相当文化意识和理论水平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贯彻这个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英语的一个总体观念—借助英语进行多元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因此,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的导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

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还必须了解文化。外语学习更是如此,加强文化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这是因为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只重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书本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缺乏语言应用能力。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课本中关于英语国家鲜活的文化背景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平日授课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这不仅仅是指词汇、语法,而是社会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打招呼和问候,各种称呼、致谢、赞扬及其它社交礼节。中国学生在路上见到英语外教,常常出于礼貌打一声招呼说“Whereareyougoing?”然而,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是中国人的习惯,外教并不感到这是一种礼貌,反而认为好像是警察在盘问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水平有着深远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系统化意识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翻译英语影片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提炼和再加工,即要保持原片的风格,又要力图简明易读,从而使观众更好地欣赏英语影片。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量入境影片的欣赏水平也日益增高。大量国外影片的引进。市场对外语片字幕翻译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当前英语影片字幕翻译的标准很不统一。这无疑会影响影片的质量,本文旨在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就如何翻译英文字幕进行探讨。

一、保持原片风格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应达到的境界应该是尽可能地保持原片的风格,从而让国内观众领略到英文原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近些年来,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国人的英文水平也普遍提高,所以在影片的中文字幕当中保持原汁原味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达到保持原片风格的这种要求呢?

1准确理解原文,正确传达语意。中文字幕翻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做到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译者若遇到翻译不通或不确定的地方应仔细查阅工具书,不应望文生义,否则会影响原文的真正含义。例如,sweetmeat是英文中很常见的一个表达方式,意义为“密饯”,但在某部影片当中却有人翻译成了“甜肉”。英文中还有一些相似表达方式,诸如红肉“redmeat”,译为牛羊肉:白肉“whitemeat”译为鸡肉。在电影《公主日记2》中,主人公在讨论昆虫时提到的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大卫·艾登堡”竟被翻译成“福尔摩斯”。影片《钢木兰》有这样一幕:谢尔比对妈妈不满,她认为妈妈为自己的婚礼请了九个女傧相过于虚荣,就引用了爸爸引用过的一位诗人的话来讽刺她:Anounceofpretensionisworthapound0fmanure,然而译者却将其译成“一份自命不凡能够换得一份收获”,不仅原来的讽刺意味完全消失,而且含义也与原文相距甚远。它的原文意思是“一盎司虚荣能换得一磅大粪”,虽然粗俗,却把诗人痛恨虚荣的心情表达得非常到位,直接翻译更能体现原作的本意。

2学习原语所在的文化,做出恰当的翻译。翻译人员还会经常遇到涉及文化背景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让观众感到不知其所云。某部影片曾出现了这样的字幕:“他犯了第七诫”这样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的语句,中国观众恐怕很难读懂其中的涵义,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西方基督教《圣经》里“摩西十诫”中的第七诫为杀人,所以对白“Hecommittedtheseventhcommendament”可以翻译成“他犯了杀人罪”,这样的字幕翻译便一目了然了。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有些译者将“pullingmyleg”翻译成了“拖我的后腿”(应译成“同我开玩笑”),还有,影片《木乃伊归来》中有句台词:“Hewentoutwest”,看似简单,如把这句译为“他去了美国的大西部”。好象很准确,但如果看了影片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片中被提及的人物已经死了,很显然自相矛盾,但如果我们了解了这种表达方式正是英文中“某人去世”的委婉语之一的话,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见,影片对白可能会出现大量涉及原语所在的历史背景的内容,若不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正确、合理地翻译。

3了解专有名词,符合统一翻译。译名翻译要统一,按照惯例,人名、地名都是需要翻译的,WTO,CIA,FBI等大家都知道的缩写,可以翻译或是直接引用。译名要按照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美国总统Kennedy,翻译成“肯尼迪”,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总统的名字。你非要翻成“克妮帝”,别人就不明白了。这些名称的译法可以参照辞典的标准,词典上没有的,可以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通常网页上会有相关译名。实在找不到的,可以自己按照音标翻译,但要注意男女性别差异。所以,电影和电视剧的多人翻译,需要一个完善的翻译校对机制来进行规范。

二、译文应以简明易读为基础

电影是一种声画艺术,观看一部带有字幕的外国影片对于目的观众意味着进行一场剧烈的脑力活动,因为他们在解读密集的画面信息的同时还要分散注意去阅读银幕下面的文字。为使字幕达到简洁易读之目的,下面以影片《断背山》为例,依据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版本的字幕翻译,探讨影片翻译中译者应注意的几点因素:

1避免译文出现“英语式的汉语”。由于中西方表达习惯的差异,翻译时应尽量使译文符合日常汉语的说话习惯。如埃尼斯的妻子让他给小阿尔玛擦鼻子。埃尼斯回答到:“ifihadthreehands,lcould,”译文:要是我有三只手。我就可以。显然这种翻译虽能达意。但书面味太浓。不如翻译成“我简直腾不开手。”再比如埃尼斯害怕妻子说出杰克和他的关系,因而举起拳头威胁道:"Youdoitandi''''llmakeyoueatthefuckingfloor''''’。译文:你敢喊。我就让你啃地板。此种翻译让人觉得埃尼斯是在讲笑话。降低了威胁,警示的语气。如果改成:你敢喊,我就把你打翻在地。这样的译文读起来既简单明了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译文应避免“罗嗦”。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面翻译。它是通过画面。剧情和声音等多重信息渠道的共同配合来传情达意。有时翻译得太“全”反而使字幕的作用喧宾夺主。比如杰克说自己的妻子:“Lureen’sgoodatmakingharddealsjnthemachinerybusiness,”根据剧情翻译成:萝琳很会谈生意。但如果翻译成:“萝琳十分擅长做农业机械方面的生意,而且任何难题都难不了她。”则使译文变得冗长拖沓。

3译文应降低“文化干扰”。字幕翻译应该削减文化隔阂对观众产生的理解障碍。例如影片中阿尔玛对丈夫埃尼斯所说到:“…itcomegeneraldelivery,”中的"generaldelivery"不能按字面理解为:普通邮寄。因为generaldelivery是以前美国邮局在不清楚收件人地址的情况下邮寄信件的一种方法。只要信件上写明受件人大概住在哪一带,便可将信件邮出。为了降低文化干扰可以把整句翻译为:不确定住址邮寄过来的。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原则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留学生论文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共同语,成为外交、科学、国际贸易及流行文化等领域中的主导语言。对于在校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尤为重要,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甚至是其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工具,是大学生未来步入社会,踏上新工作岗位的敲门砖,也是其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竞争砝码。而明确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的原则,对大学生如何学好英语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一、大学生要了解大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用英语进行交际。(伏学英语教学大绷明确规定,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要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也就是说,大学生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表达的能力。只有了解了大纲,才能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从而增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大学生应遵循的英语学习原则

1、系统原则

英语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如词汇系统就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工作总结如果在词汇学习中善于利用此原则,联想到单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及同音异义关系等各种关系,对学习词汇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拿同音异义关系来说,同fight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就有:write(写),wright(制作者),rite(,式)等。

2、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循简单原则。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

英语阅读可以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这样就可以读进去,并且读懂它们。读懂就会使人产生成就感,这时自信心就产生了,并且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英语听、说、写同样要遵守“简单原则”,从最简单的开始。简洁英语(PlainEnglish)在英语国家已成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对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用了很多、很复杂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可见,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3、量的原则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就能自如地运用英语。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基础必须打牢,才能学好英语。

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和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和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飞跃。4、模仿原则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英语论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第二,模仿对学好英语口语来说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模仿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第三,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5、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对英语产生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带着强烈的欲望自主地去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英语的机会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英语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反之,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所以,英语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催化剂,每个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在英语学习某方面的兴趣,还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如何利用好兴趣原则来学好英语呢?笔者认为,把自己个人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生活中很多爱好都可以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比如你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读小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股票就搜集股票英文信息。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6、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是学会而不是教会的,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服务的。传授语言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医学论文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不要过分依赖书本和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学,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学好英语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大学英语,达到大纲要求,才能在以英语为交际工具进行信息交流。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能够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汪荣培,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学习风格;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对从事涉外工作人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日常业务活动和交际活动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能顺利与人交流并完成工作任。因而,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缺乏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发音不准确,听不懂地道的美式英语语或英式英语,用英语与人交流更无从谈起。面对这种现状,可以找出以下三种原因:

1.个体因素。中学时期忙于应试,学生对英语的听说不够重视,缺少练习听说的环境,基础比较差。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听力的一些技巧没能掌握,听不懂,自然说不出,学习自信心倍受打击,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2.教学因素。教材枯燥,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力教材中对英语的联音﹝即“同化”,“缩音”,“连读”和“省音”等﹞介绍不够详尽,学生缺乏音位能力和信息处理技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够了解,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听不懂英语,口语表达受到很大限制。

3.社会因素。前些年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中高考英语试卷中,听说能力测试所占比重较小,导致教师与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忽视。

因此,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迫切需要找到一个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探研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在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是预先准备的齐全的知识。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积极探索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1.了解学生,确定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在我们的试验班里,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是用英文自我介绍,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听说基础和学习心理做出正确判断。在初步了解学生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略低于大纲要求,课堂教学从最基本的音标开始,目的在于消除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障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格,打牢英语基础,为日后的提高做准备。

2.紧扣大纲,辅之趣味。教材以课本为主,补充以英语新闻和故事,经典英文电影和歌曲,英文演讲和小品比赛等趣味性较强的训练项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学性。在教学中,VOA和BBC的标准语速新闻对一年级学生有较大难度,但慢速英语新闻和故事不但比较容易听懂,还帮助学生纠正了不少语音错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如今的英美国家概况。让学生听懂英语新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听懂英语的过程。通过对英语中联音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听关键词,以及大量的实际操练等,大多数学生能学会课后如何自学提高听力水平。偶尔播放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既能放松有能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听力水平。英文演讲和小品比赛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坚持做英语听写,锻炼学生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听力材料做分析判断的快速反应能力。

3.形式多样,听说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注意把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相结合,做到在听力课堂上不忘练口语,在口语课堂上检查听力课效果。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但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放松。例如,在听力口语课堂上运用视听说教学法。完成课本教学任务后,欣赏一部影片,讲解其中精彩的对白与情节,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用自己的语言重演这些情节或是给电影编续集在口语上表演,鼓励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充分运用语音语调的作用,并把他们的表演计入他们的口语课平时成绩。在表演时,成绩好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编写剧本,成绩差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重现这一段精彩。这样既可喻教于乐,又可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因为他们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热情也很高。因而,只要是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积极运用。

4.创新教学、科技保障。在教学技术上,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在语音室里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最新的英语听力材料和传统的英美文化知识。VOA和BBC的网站上每天有由发音优美,语言地道的专业播音员播送的最新新闻,VOA的慢速英语故事更是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文化的点点滴滴,而欧美流行音乐则是我们学习中的一大乐趣,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的宝贵的听说教学补充材料。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下载英语新闻听,坚持每天学会运用一句地道的美语或英式英语。

三、教学策略效果

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我们把我院英语系同一年级的五个班学生分成两个教学组,对其中的三个班进行常规教学,在其他两个班的教学中试行新的教学策略。一学年后,两个教学小组差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验组的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明显优于非实验组学生。他们对听力材料中的重音和节奏的感知较好,在口语中的发音相对与非实验组的学生来说要地道得多。这得益于坚持听并模仿VOA慢速英语新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自己的发音。

2.实验组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由于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吸收新的教学材料,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绝大部分学生在听力课堂上愿意听,在口语课堂上愿意开口说,课后也愿意练习。口语课上,我们学期末的英文小品比赛,不仅吸引了众多同年级学生,还引得不少其他年级学生驻足观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听说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

3.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课堂上的宽松环境,大量的练习机会,自身的兴趣,在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很多学生开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心态发生很大变化,入学时的自卑厌学情绪开始从一些同学身上消失。很多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的听说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一项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但不是可以一蹴而成的,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策划者,要积极对待高职学生听说普遍较差的现状,努力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探询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内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取得真正的教学成果,从而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内涵丰富,论文所述仅仅是教学中的一点初步探索,我深信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8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和16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转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以下是对本期教学情况的概括总结:

1.本学年顺利完成了高中英语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书的课程。

2.按照学校安排,参加了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

3.组织学生参加“高中英语技能比赛”

4.组织学生进行了“单词大比拼”

5.每隔一周播放英文电影教学片,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6.听课总计在20节以上。

7.每节课后都做了反思,完成了教学随笔。

不足之处:需要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2.探索对潜能生的教法

3.参加教师技能培训

4.加强总结,勇于创新

具体情况:

1.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上课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只是研究书本,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和必修二),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结果后来下课一调查,一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反应跟不上,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有的以前从来未学过。于是,我在课后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实践证明,只有学生从心里接受了老师,才会跟着老师学习,并逐渐做到主动学习.一方面,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全英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另一方面,班里的“潜能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也要备自己”。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2.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要同时做到这两点,确实很费劲。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为了响应学校政策,用多媒体上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外,也花了大量时间做课件。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必修二Module4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FineArts”,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上网搜集材料,收集有关画家的信息和作品,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了背景信息,并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进行了针对性地讲解。当讲到“painting”和“drawing”时的时候,我利用了教室里面的装饰画和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了比较,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区别;在讲解stand这个词时,我针对个别学生上课睡觉造了个句子“Ican’tstandstudentssleepinginclass”,很形象地让学生记住了can’tstand(sb.)doingsth.这个句型。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用学习数学等的思维学习英语。把英语句型,看作是数学公式,公式记住了,学会套用。英语学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学生听懂了,也就显得颇有积极性。因此在练习时,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3.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作为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英语教师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科目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每听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并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但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出现了优差分化现象,而且差生面较大,有一段时间严重影响了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比如,安排背诵内容。从最开始的背文章,到后来的背句子。一次就背五个句子,其中包含着所学单元的重点词组。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重点词组的情况下,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感。

5.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鼓励学生大声读书。下午晚读时,教授新单词,首先教学生学会读,再要求学生去记。有时遇到某个单元的单词都比较简单时,就让学生试着即时记忆,效果还不错。比如,必修二Module6,我就是这么教的,学生掌握的不错,学习兴趣也很浓。晚读时,也复习学过的单词。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领读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6.精讲多练是我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的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我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周记本,每周交一次,并做了批阅。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本单元所学重点词组写句子。但效果不是很好,我随即改变了方案,每天或是隔天让学生用所学重点单词,词组或句型造句,及时批阅并作讲解。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切实可行,也行之有效。

7.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每隔一周播放一部英文电影教学片,并要求学生每次记一句台词。看过的电影“KungFuPanda”“HarryPotter”“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2012”Avatar

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难得一门课。但我个人认为,再难的学科也需要学生主动去学,才会有所成效。我时常告诉学生,课后我们是朋友,但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学生得有个学生样,我也得有老师样。而且在学习上,我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无论学生是否理解,我觉得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应该做的。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可经得住期末市统考的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效果,也是我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见证,更会促使我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二.教研工作总结

1、备自己。

(1),拓宽学习渠道,做到三结合。加强教后反思,做到学教结合。学习中,我注意把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与同志间彼此交流探讨和网上资源阅览相结合。尤其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网的学习资源,使我们增添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每次教后反思,都是对次节课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学习了《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是“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因为班里潜能生占大多数,阅读原著也一点还很难达到。但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还需加强。

(2)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实践证明,只有学生从心里接受了老师,才会跟着老师学习,并逐渐做到主动学习

2.备课

集体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情、备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疑点、考点。因为是第一次带着套教材,所以集体备课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教学效果也有着很大影响。

3上课

激发和保持兴趣,注重互动,突出能力培养。少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但针对潜能生,这一点实施起来还需要长期的练习。

4、作业

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创新方案)、单词听写、句子翻译、句子背诵,写作,短语收集。作业要求学生做,教师检查批改,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要求学生及时订证错误,单词听写要求学生每日识记一定数量的单词,养成每日识记的好习惯,教师要加强督促并要及时批改,并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单词、短语必须记忆,句子翻译做到,及时批阅与讲解。句子背诵,亲自检查背诵情况,并做了背诵记录。

5、辅导

每周早读辅导必须到位,并且要注意组织,注重效果。下午自习和晚自习也要及时去辅导,督促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适当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6、检测

单词,每模块测试一次。套题,三模块测试一次。复习时,单词没三模块测试一次。

“十二五”(2011——2015)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第一,在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结合学生历次考试成绩的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第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学习,完成设计目标;第五,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高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a)高一15和16班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尽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是在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所以,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上,学生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b)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c)在课堂上,习惯于以往被动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学习的主体性不突出。

三、教材与教辅的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仍然是外研社的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除了关注阅读、写作、听力、视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还关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其中,通过并利用教材培养和坚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以前的必修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上的改变,达到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多文化背景的积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会僧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五、教学措施

a)让学生每天积累几个单词,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b)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C组织建立‘英语角‘。鼓励并组织学生开口说英语。让学生学有所用

D)实行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检测,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E)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F)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G)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利于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H)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和新教师的激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文化安全策略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随着高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愈演愈烈,随着工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过渡,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规模化、垄断化、跨国化等一系列新趋势,因此,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也成为历史的必然。它既给全球文化带来了日益频繁的融合,又难免给国家文化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确保本国文化安全,这是当前各国政府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而文化产品的多重属性与综合功能,使得这一问题显得相当复杂棘手。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渗透的意义、接受的方式及特点,认识到“文化帝国主义”和“民族保护主义”的偏颇,比照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提出我们的应对策略。

一、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必然

1959年,美国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其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传播(intercalturalcommunication)一词,认为跨文化传播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李正良、李玉平,2006)。他通过对非语言符号传播维度的分析,比较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模式,指出文化的不同、交流者固有的背景、经历和假设的差异,都会使交流异常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开展。跨文化传播有三层含义:一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反映不同文化范畴人群在日常互动过程中的沟通;二是文化心理结构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代表了不同文化意义系统的传播可能性;三是前两种层面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甚至戏剧性变化,决定了文化传播中的融合和变异。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种文化不断相互融合的传播史,多样文化造就了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而跨文化传播则打通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分割,形成了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互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共享的人类文明。因此,研究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文化误解和障碍,既是现实交流的要求,也是达成良性传播的必需条件。

二、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及特点

文化产品的传播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播,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不同的个人对同一符号的解码方式也是不同的,世界的无限性和符号的有限性决定了传播出现意义偏差的必然性。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他们执行着相同的功能,即编码和解码功能。所谓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也就是用语言把意义表达出来。所谓解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也就是理解所接受语言表达出来的意义,传播的过程就是对信息或意义交替反复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符号是决定传播过程的核心因素。

文化学家指出,符号是文化的产物,是社会习得的结果,代表了经验与传统,因而为社会群体所共有,但符号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片面性,用有限的符号来指代无穷的世界,难免造成理解层面的不确定性。语言的线形特征让其只能表达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排斥其他可能,“任何一套符号都不能把一个人的全部感觉和内部的所有活动表达出来”(施拉姆、波特,1984)。因为编码、解码的行为不完全是个人的活动,这是由语言符号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它受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文化产品要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必须对所要传播的意义进行编码与解码。

对于文化产品的编码和解码研究表明,无论文化产品呈现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观众读解的意义未必是制作者的初衷。传播心理研究也表明,受众“个体”具有各自独立的认知系统,他们会对媒介信息进行自我建构,也就是多维性解读。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媒介应当允许受众对媒介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解读。这一理论假说使得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掌握了接触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权,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理论中受众被动盲从的形象。

无论是何种立场,文化产品的意义都并非由作品传递的,而是由受众“生产”的,这就是说,受众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意义的生产者。传播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澳洲土著居民将美国电影《第一滴蚴中的男主角看成是反抗压迫的象征——这种生产“意义”的权力掌握在受众的手中。这证明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传播并不能保证受众的理解和接受。在对拉斯》这一被贴上文化帝国主义典型标签的肥皂剧的研究中,研究学者将以色列阿拉伯人、从摩洛哥和俄罗斯移居以色列的人、以色列合作农场居民、洛杉矶第二代美国人以及日本公民对拉斯》的不同看法进行了跨文化解读方式的研究,研究中发现,在提出批评性观点方面,美国人小组远远超过了其他小组,这些美国人并未把这个节目看作是真实的抑或是严肃的,因为他们显然对真正的达拉斯》与真正的好莱坞都非常熟悉。每个文化群体都找到了他们自己独特的与节目进‘协商”的方式——不同类型的解读、不同形式的卷入以及不同机制的自我防御。因此,从理想的传播效果来说,任何文化产品都必须精心构筑在已经验证的公众的陈规定见或既定态度上。

对于编码、解码和认知效果这一问题,许多哲学家和传播学者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如伽达默尔提出的“效果历史”、罗兰·巴特所说的“能指的狂野游戏”、德里达所说的“延异”、英尼斯的“传播偏向论”、新历史主义提出的“文本的历史性”,等等。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文化意义的生产权利始终掌握在受众的手中。基于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以及我们的文化产业在管理上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三、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与保障文化安全策略

就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优势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促使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源源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中又必然伴随着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渗透与传播。因此,经济全球化所构建的世界舞台,远不仅仅是一个国际贸易的自由市场,它还是一个文化意识激烈碰撞的场所。文化通过国家之间商品交易的渠道,如同“特洛伊木马”一般悄悄地从政治经济大国进入弱势国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不仅使中国人的文化消费发生了明显的倾斜,而且还使中国大陆的文化面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模糊。因为这些文化产品都强烈地表现出西方的社会文化,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当代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作为惟一的第一世界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势,再加上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差异,因此,中国必然要在文化上面对来自美国的冲击。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理智地加以分析,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而是要冷静、理智地提出我们的文化安全策略。

(一)理智地看待所谓“文化帝国主义”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一种被西方学者称之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即进一步加强文化外交,全面输出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近年来,美国提出了全球信息化的“五个原则”:即“私营化”、“鼓励竞争”、“灵活的政策”、“开放使用”和“普遍服务”,它们是符合美国国情和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看到这些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意义:“私营化’——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和文化产业弱小,如果国有企业私有化,就更不是美国垄断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对手,无疑会被美国巨型跨国公司所吞并,最终受制于美国;“鼓励竞争’一发展中国家哪里是美国巨型跨国公司的对手?“灵活的政策’,——淡化国家主权的原则;“开放使用’——撤除把关人,使美国文化观念长驱直入;“普遍服务’——使美国信息直接通到寻常百姓,这无异于一张“文化入侵”的许可证。一定的理论总是来源于一定的实践、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上述种种理论思潮,同急剧变化的国际关系密切联系,反映了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新趋向,迎合了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虽然美国是文化强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文化的传播并不能像‘魔弹’哪样让受众一击即中,它所预期的效果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左右。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曾经提出:“一个人只要其民族的和地方群体的传统没有被打破,那么他就仍然受这种传统的习惯思想方式的制约,以至把在其他群体中被理解的思想方式看作是奇异的、错误的、模糊不清的,甚至异己的。人们暂时既不怀疑他自己的思想传统的正确性,也不怀疑在思想总体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只有当横向运动伴随有强化的纵向运动,亦即在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意义上的阶层之间的迅速变动时,人们对于自己思维方式的普遍的永恒的有效性的信念才会动摇。”(曼海姆,2000:121)这一文化学角度的论述也可以用传播心理学中的“团体动力学”理论来解释:传播对象并非是一个没有依靠的靶子,在他的背后有一个文化共同体对其进行保护,传播要对受‘个体”实现预期目的,就必须首先对他的“掩体”进行突破。

从整体上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输入对中国的文化虽然具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要是表现在文化生产上,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等深层思想在较短的时期内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文化传播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分散的个人,而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它的内在张力,能够在外民族的军事入侵和内部的政治文化动荡下仍然保持着千年一脉的传统。这种早已深入中国人思想的本土文化,是对抗文化帝国主义的最有效武器。即使是受本土文化教育并不多的年轻群体,他们也都处于中国文化的场域之中,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着熏陶。文化帝国主义尽管能够通过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传播西方理念,但是在“选择性定律”之下,相比于中国文化的绝对强势地位,要实现文化上的突破也有着相当大的阻力。原因有三:首先,美国文化产品的输入有时确实对地方精英文化的利益是一个挑战,这便使得持“文化帝国主义”论者把美国描述成一个地方文化的外部威胁,但其实正如我们在很多范例中——如印度、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看见的那样,地方文化领域里存在着自身的内部动力,面对压力,他们会呈现出问题意识,会主动放弃自身的僵化,而美国文化的影响有时反能成为消除地方文化窒息的解毒剂。其次,不管国际教科文组织怎么认为,无人可以证明文化产品的国际间交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支配模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跨文化传播和区域间交流的学科,在很多情况下,甚至都没有美国的参与。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受外来文化渗透的程度超过美国本身,许多美国人也观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频道,其中也有中国电视频道,美国或许是一个电视节目输出巨人,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电视信号的输入大国。第三,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推定,电视观众是外来电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实际上,电视观众在观看外国节目时更倾向于充当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二)坚持国家文化主权、制定合理的文化政策

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在当今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使一种文化消亡,关键在于国家的决策机构采取什么政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文化外交上是弱国,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是易受伤害的弱势文化。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发展中国家特别要加强信息主权和文化主权的意识。利用国家主权,制订合理的文化政策,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国际文化传播加以宏观调控,这是我们抵抗美国文化的入侵,维护和发展自己文化安全的根本措施。这种宏观调控不是仇视西方文化的国家保守主义,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掌握文化传播的主动权,进行积极的防御,主动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熔铸于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之中。

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而言,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堵”,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把入侵的有害于民族文化的外来文化堵在国门之外。一是“兴”,首先在国内大力发展和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稳住民族文化在国内文化市场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努力把自己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文化市场。“堵”与“兴”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手段:

1.建立健全涉外文化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对境外文化产品进入的管理,主要是依据一些行政管理办法或规定,这些文件在境外文化产品进入我国的管理方面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毕竟层次不高,覆盖面不广,调控力度也有限,不能够完全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境外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新形势。国家应在宪法等国家基本大法中制定有关条文和具体的相应法律,对现有的行政管理办法、规定及相关文件进行整合与完善,将其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从而使弘扬民族文化,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得到法律上的保证。

这种宏观调控,一方面是“量”的调控,即实行配额限制,国家应制定法律,明文规定境外的文化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是“质”的调控,即建立内容审查制度,对外来文化制品不仅进行政治上的审查,而且进行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审查,这是独立主权国家在文化领域里行使自己的主权的正当做法。虽然各国的审查方式与审查标准各有不同,但在拒斥低级下流、暴力、色情、恐怖、反科学、反人类的内容,以及有损本国形象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形象、社会生活形象、民众形象、现任领导人及历届领导人形象)等方面则大体上一致,反映出各国对文明、美好的追求,以及维护本国根本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的态度。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宏观调控,国家都应制订相应的法律,同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依法实施对进境文化产品的管理。

2.设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的覆盖面小,管理盲区多,管理力度不足等,要彻底改变“政出多门”、“百家混战”的局面,就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进出境文化制品的管理体系,对包括新闻出版,影视音像制品、文艺表演、网络游戏、软件产品、建筑风貌、会展广告、玩具、保健用品与体育用品等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入我国,进行统一的管理指导、监督调控。同时,也要建立对文化制品市场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全国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统筹安排、政策导向、组织协调等实施全面的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依据。公务员之家

3.利用经济政策,扶植民族文化的发展。(1)通过直接拨款、经费投入的倾斜扶植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意大利在罗马歌剧院的全年开支中,国家直接拨款占70%,省、市政府拨款占20%,剧院的门票收入只占10%,这就为政府意念的贯彻提供了经济保证。(2)实行差别税率,扶植民族文化发展和外来文化精品的进境。例如:对以盈利为目的地组织境外通俗歌手演唱的单位经济收益,课以较高的所得税。对于高雅的外国精品文化、民族文化的演出免税或减税。(3)设立文化基金,支持民族文化艺术的生产。法国在战后几十年,国家对电影始终实行补贴,国家电影部门下属的“支持电影基金会’’规定,必须将票房收入、电视和录像带方面的广告收入按一定百分比上缴基金会,法国人认为,如果不给予补贴,不加以限制,粗制滥造的美国情景喜剧和肥皂剧就会吞掉法国国内的影视业。

4.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提高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在当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家的有形边界日益减弱,人民大众的自主权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在全国民众中增强民族文化安全意识,提高文化自觉性的国民素质尤为重要。著名文化学者胡惠林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中指出: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是国家安全管理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国家文化安全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因素”(胡惠林,2005)。为此,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对国家文化安全状态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比如,图书出版总量与销售总量中的进口图书与国产图书畅销之比等。如果某项指标接近或超过了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的“红线”,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就会适时启动,依法进行干预。提高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就是使人们增强信息主权和文化主权的意识、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文化多元性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它们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如果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华被某一种文化所取代,那么这对人类将是一种灾难。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也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来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是信息主权和文化主权的体现,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5.加强国际合作,抵制跨国垄断。发展中国家的携手合作,建立双边的、多边的和地区性信息交换组织,这是抵制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垄断、建立世界文化传播新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

从1970年代起,亚、非、拉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跨国的文化传播领域里,纷纷建立了地区性和跨地区性的合作组织,如“亚洲一太平洋地区新闻交换网”、“亚洲电视新闻交换网”、“东盟国家通讯社”等。“亚新网”要求:每个成员通讯社每天向该网提供l5分钟的英文电传新闻,内容以本国的要闻和经济建设为主。在电影、电视节目、音乐等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与周边国家文化相似的特点,进行地区间的合作。这些组织对于打破西方文化产业对亚太地区的垄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语言能力;英语语言文学

一、英语语言文学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学习一门语言,要真正理解语言,才能开展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所以,提升大学生英语理解能力是开展英语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英语是外来语言,在很多国家都有应用,其语言的背景复杂,涉及的历史较为复杂,使用者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要素也会出现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化。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透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认识语言文学背景、历史和风俗民情等,帮助提升学生对于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英语语言文学学习,能够进一步促进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积累语言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语言理解能力提升。(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语言自学能力。大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是一种自学的过程,要想实现有效地自学,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而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自学机会。通过开展英语语言文学学习,学生们能够有效掌握语言作品的文化内涵,明确在语言学习中的有效语言学习方法和技巧等,借助语言文学的学习,掌握相关的语言应用规律和特点等,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自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其中多以英美著名的作品为素材开展教学,这些素材本身就是经典的英语语言应用典范,融合了作家的巧妙构思和有效地语言应用,其中包含的语言表现手法、情感表露形式等,能够为今后大学生的语言应用提供一些指导,大学生在语言应用中,借助英语语言文学中积累的知识,能够让他们的语言应用更为本土化,更加规范化,避免了照搬照抄的生硬。

二、大学生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有效地课程改革实践,整体课程教学中多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教学成效不高。其次,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忽视现有的教学问题,不能有效把握课程教学重点,整体教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应用上,课程教学实践性不足,学生缺乏有效地语言应用和锻炼机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缓慢。

三、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实现对策

(一)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大学生英语语言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综合性和理论指导性。为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大学英语语言学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依托于教材,又要超越于教材,克服照本宣科,体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先进的电子课件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互动上,即要有生生互动、又要有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大学生英语语言学课程要做到对教材内容有的放矢、电子课件要尽量生动有趣、尽量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做到教学的有效互动。吴显有教授提出现代教学也要继续重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英语范文、段落的背诵、汉英语的书写规范。要认识到现代教学要重视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要与时俱进。面对新时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清醒认识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加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更加坚定提高语言学类理论性课程教学质量的信心。(二)明确现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把握教学重点。针对大学生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对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英美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如课时偏少、文学理论学习的缺失、英文文学作品阅读严重不足等,呼吁保障英美文学教学充足课时、安排学生提前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阅读英文原著等。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重视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重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语言学领域,英语语言文学教师要深入探讨实验语用学研究方法、跳韵的起源及研究、认知语义学、语法语义及修辞、形式主义语言学与形异诗、文学词汇语义表征等问题;翻译学领域,中国传统译论等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英美文学领域,提出目前英语专业本科论文文学方向的各个切入点,诸如非裔女作家作品研究、自然主义。针对教学法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教师要做好话语分析,把握文理科学生的思维差异,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退欧东英语语言文学的创新和改革。(三)注重英语语言文学作品阅读,强化英语语言应用实践。无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如何改革,其成果必须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提高上面。要促进大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必须要发挥英语语言文学的积极作用,探讨在英语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课外阅读”课程建设,打造英语专业课程建设高地。借助有效地英美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夯实专业基础,丰富文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阅读书目选择宜扩大视界,放眼世界文学文化。相关课程教师要再接再厉,将“课外阅读”课程建设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标杆课程,并就课程建设提出具体任务。为了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了解,外国语学院可以利用寒假期间开展英美文学作品读书活动,并开展读书心得的交流活动。经过同学们寒假期间的积极认真研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美文学作品读书分享会、课堂互动展示台等读书交流活动。英语语言文学教师还为更好地做好读书活动,应该为英语专业学生整理出PrideandPrejudice、JaneEyre、UncleTom’sCabin等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供学生寒假期间研读。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取一本或几本文学作品进行研读,并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通过英美文学作品读书交流活动,使得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英语专业技能。通过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外的语言文学特点和魅力,学习国外的风土人情,让阅读之风常吹不倦,提升大学生英语语言的文学素养,为大学生营造更好地英语学习氛围。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对此,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继续开展“通读英美文学经典”活动,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给同学们一个更好地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积极组织相关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异域风采展”“英文电影配音大赛”“商务英语技能大赛”等专业活动,不仅能提高同学们英语学习兴趣,更能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应用,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强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四、总结

英语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英语专业课程,是对于学生综合英语听说读写和理解能力的一种强化训练课程,开设英语语言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英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文学学习了解英美国家的语言特点、应用规范以及人文习惯等,为了解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应用奠定基础。目前,大学生英语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英语语言文学对于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促进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英语语言文学有效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娟.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与英语语言文学关联探讨[J/OL].学周刊,2019(15):13[2019-04-26].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008.

[2]刘娟.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与英语语言文学关联探讨[J].学周刊,2019(15):13.

[3]陶文好,吕红波.中国元素与全人教育——关于重构新时代英语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54-59.

[4]张晨雅.基于语料库的国内外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祈使指令语的对比研究[J].英语教师,2018,18(23):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