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6:03

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学校;教育管理;创新;对策研究

一、初中学校管理中问题

1.管理制度落实困难。随着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都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而且这些制度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学校并没有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导致学校的管理人员在落实和执行相关制度时经常因为过多地融入个人情感,而影响到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2.教师管理缺乏人文关怀。很多初中学校都存在着过于重视教师管理,而忽略教师个人意愿的现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很多教师因为心情不畅,而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正是因为学校不重视对教师的关怀,所以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能力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3.教育评估忽略过程。过度关注教育评估结果,而忽略教育过程是大多数初中学校教育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估方式,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初中学校管理的主要对策

1.更新管理经验。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切实做好学校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先进管理理念引进的力度,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为管理人员进行现阶段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当前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现状的分析,学校的管理人员在积极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向广大的教职员工传递符合时展要求的育人观和价值观,为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教师不仅是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中坚力量。随着初中学校对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初中学校通过定期培训、考评等不同的方式,加强教师综合素养培养的力度,为初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同时,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促进了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另外,初中学校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严格地按照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增强广大教师的归属感,而且也为初中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3.突出诚信管理的重要性。诚信管理不仅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大多数初中学校管理中欠缺的。而初中学校对诚信管理制度实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为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树立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其正确道德观念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初中学校在制定有关于学生的奖惩制度时,务必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在得到广大学生认同的同时,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有效提升。4.促进交流,实现创新化管理。初中学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应该紧跟时展的脚步,积极地进行管理策略的创新和升级,通过建立多元化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为学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营造良好的分文。同时通过与广大学生家长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的方式,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等交流平台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你学校的日常表现提供便利,认真地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另外,由于当今的初中生大多都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初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初中学生论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后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注重素质思想教育。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而且也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作为初中学校而言必须在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策略的改革与创新,才能达到促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目的。这就要求初中学校在日常教学工程在,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且还应通过开展趣味校园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由于诚信管理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与良好品质养成的关键。因此,初中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地按照诚信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总之,初中学校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为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允玉.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9(34).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2

【关键词】学校管理 ;创新路径; 措施

一、前言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地方,其管理理念必须迎合社会发展节奏,才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缺乏基本创新意识,导致其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加强现在学校管理创新,是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保障。

二、现在学校管理现状

(一)管理制度落后单一

学校管理分多钟类型,不用体制下的学校受环境、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管理存在效仿趋势,且沿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学校的发展要求。

(二)权责划分不明确

权利与责任是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分层管理,以校长为中心分管各项事务。但是,由于管理缺乏严谨性和相对统一的管理办法,导致权力与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管理问题便无人问津,严重影响学校管理质量和管理秩序。

(三)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监督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中部分,监督管理是约束教师行为规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校管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忽视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管理存在漏洞,不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现代学校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管理理念

传统应试教育围绕考试制定教学计划,以升学率衡量教学质量。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的综合发展[1]。因此,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应融入创新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包括制定个性化、人性化教学计划、加强开放式、创新式管理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加强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现代学校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保障学校管理与时俱进的重要路径。

(二)树立服务管理意识

学校是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重要场所。所以,学校管理应最大限度发挥服务职能,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现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服务管理意识的融入,同时还要优化老旧落后的管理制度,严禁杜绝“我说你做”“我管你服”的管理模,构建公平、公正、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性[2]。

(三)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开放式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核心要素,只有关闭腐朽之窗,才能打开进步之门,从封闭走向开放实际就是进步的过程。学校管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包括行政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等内容。开放式管理是通过沟通的方式取代“控制”管理,开放式管理以树立民主意识、承认个人价值观为出发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存的管理方式。总的来说,开放式管理通过沟通,能够及时掌握学校管理存在问题,进而不必要的管理漏洞。

(四)落实创新管理实践

创新无处不在,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教育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转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现在学校管理必须面向社会大众,不能“闭门造车”。类似于,建立健全信息化课堂、加强学生与教师一对多沟通模式、建立教职工人员民主发言制、建立全员参与式管理模式,有利于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的进步和跨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学校管理创新受理念、方式、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因此,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学校管理必须要围绕创新理念制定管理制度,并结合学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完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立足于创新管理要求,不断探索管理新道路,才能进一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才能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适者生存,总的来说,现在学校管理创新是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谢 莉 王和林 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学校;教育管理;创新;对策研究

一、初中学校管理中问题

1.管理制度落实困难。随着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都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而且这些制度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学校并没有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导致学校的管理人员在落实和执行相关制度时经常因为过多地融入个人情感,而影响到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2.教师管理缺乏人文关怀。很多初中学校都存在着过于重视教师管理,而忽略教师个人意愿的现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很多教师因为心情不畅,而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正是因为学校不重视对教师的关怀,所以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能力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3.教育评估忽略过程。过度关注教育评估结果,而忽略教育过程是大多数初中学校教育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估方式,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初中学校管理的主要对策

1.更新管理经验。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切实做好学校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先进管理理念引进的力度,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为管理人员进行现阶段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当前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现状的分析,学校的管理人员在积极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向广大的教职员工传递符合时展要求的育人观和价值观,为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教师不仅是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中坚力量。随着初中学校对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初中学校通过定期培训、考评等不同的方式,加强教师综合素养培养的力度,为初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同时,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促进了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另外,初中学校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严格地按照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增强广大教师的归属感,而且也为初中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3.突出诚信管理的重要性。诚信管理不仅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大多数初中学校管理中欠缺的。而初中学校对诚信管理制度实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为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树立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其正确道德观念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初中学校在制定有关于学生的奖惩制度时,务必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在得到广大学生认同的同时,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有效提升。4.促进交流,实现创新化管理。初中学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应该紧跟时展的脚步,积极地进行管理策略的创新和升级,通过建立多元化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为学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营造良好的分文。同时通过与广大学生家长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的方式,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等交流平台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你学校的日常表现提供便利,认真地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另外,由于当今的初中生大多都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初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初中学生论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后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注重素质思想教育。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平台,而且也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作为初中学校而言必须在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策略的改革与创新,才能达到促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目的。这就要求初中学校在日常教学工程在,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且还应通过开展趣味校园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由于诚信管理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与良好品质养成的关键。因此,初中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地按照诚信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总之,初中学校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为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允玉.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9(34).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4

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高中学校管理时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支持配合,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是很显然在现下的高中学校管理人员之中,还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多数管理人员信息素质能力偏低,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高中学校中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岗位频繁更换,缺乏固定的管理技术人才,这对高中学校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许多高中学校的管理普遍都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的现象,导致高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理论论证。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作为辅助,致使高中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根本的管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甚至会造成高中学校管理的一片混乱,这也是现阶段高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

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与运用对策

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的管理应以实践为核心,使管理成果获得优化,并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管理目标也要充分明确,进而使高中学校管理者的自身素养获得提升,最终以良好的管理手段来推动学校以及高中学生的有效进步。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与运用对策,具体内容体现如下:1.以实践为核心,优化管理成果。在进行管理时,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实践对于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拓展有效的管理措施,并积极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以使管理成果获得优化。并且,管理者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使管理的手段不断获得完善,使学生对自身的有效认知能够获得增强,并将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管理理论的依据,以保障管理问题可以获得切实解决。另外,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认可学生,以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可以听从管理者的管理,使高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获得抑制,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采用集中管理的手段,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能够有效配合管理者的管理,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2.完善健全学校管理制度。高中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依据此来实现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够使对高中学生的管理在制度的辅助下,向着更高管理水平迈进,以实现高中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应充分重视高中学校管理制度的贯彻性,将工作流程落实到个人,确保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样当管理信息出现基础数据变化时,才能更好地进行更正,从而防止对高中学校管理工作造成影响。3.明确管理目标,提高学生素养。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已经转变为多元化的沟通机制,主要为微信以及QQ等,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并能够依据此次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进行高中学校管理模式的升级。首先,应明确管理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以践行社会对高中学校教育的要求。其次,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以及敏感时期,所以,管理者应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并使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有效满足。最后,管理者应进行资源的整合,以最优质的信息策略来促进管理手段的进步,这样既能够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4.以综合管理为模本,深化管理与互动。在实际的管理中,引导高中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可以借助微博、博客等,让学生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管理者应以综合管理为模本,深化管理与互动,对管理手段进行及时的升级,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鼓励与引导,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以被激发。并且,应注重对学生的监督,确保其遵守管理者为其制定的行为规范,以发挥出有效管理制度对学生的价值,使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有效进步。另外,管理者应将管理手段与人文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应予以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中学生愿意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并对管理者产生信任情绪,让学生的学习动力获得增强,进而以严格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最终使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与运用获得实现,也能够使学校获得长远的进步与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网络;高中学校;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的技术逐渐被发明和应用。在高中学校中,利用新的技术,确保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合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校园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高中学校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网络的影响,因此,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积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努力创新管理模式,逐渐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需求,借助信息网络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务管理中,高中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网站,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排课,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教学计划、课程表等,张贴在网页上,让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中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现代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高中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外界信息、收集学习资料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提高管理的水平

信息网络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建立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努力实现网络化、无纸化办公模式,以提高管理的质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网络建设,逐渐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就学生档案管理方面而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高中学校主要强调档案的存档和备份工作,忽视了档案的利用价值,导致档案管理的效果较差,而在信息网络时代,高中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生档案,让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态以及成绩变化等情况,充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最新的教育动态,积极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图书馆,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自己去网站搜索、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之间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只负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不关注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把教学计划、作业安排、考试成绩等情况,到班级群里,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兴趣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等,选择学习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高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语文兴趣小组、物理学习小组、数学兴趣小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讨论和交流学习情况、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总而言之,高中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因此,在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应该重视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观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逐渐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王广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屈浩.信息网络下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与运用[J].中国培训.2016.06:261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6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引领;学校管理;创新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也可以视作我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在于减耗、提质、增效。多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与卓越成就,但是环视现行的学校工作,制度建设僵化、家校共育虚化、课程设置窄化、教学目标异化、学习环境陋化等现象屡见不鲜,“高负担低收益、高付出低回报、高耗费低获得”的情况司空见惯。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努力探寻学校管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方法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刚柔相济,打造教师管理新生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教育工作是“良心”工作,教育过程不是流水线,教育“产品”也非标准件,教育结果与教育付出既不同步,也不等值,在职业倦怠日趋严重的当下,显然只注重“刚”的制约而忽视“柔”的元素很难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优化教师管理必须切实抓住制度创新这一关键,特别注意做到:1.制约性与人文性兼顾。在构建各项管规章制度时,校长要有“首席服务员”的意识,要牢固树立“替师生着想,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即使简单如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应从教育节律与生理节律两方面去研商、去酌定。让冷冷的规章融入浓浓的人情味,不仅能使规章的执行因“畏”而显其威,更能因“味”(人情味)而扬其为,大大提高规章制度的认同感与达成度。2.行政性与民主性同构。规章制度的建立,应始终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这样的规章制度,因是教职员工集体智慧形成的,而不是少数几个人“向壁”虚造得来的;是教职员工源自内需产生的,而不是管理者以权力意志强加给“我”的,所以更能为师生所接纳、所悦纳、所采纳。3.稳定性与动态性互补。不是所有的制度在其实施之后都是有效的,也不是所有的制度都是放诸各校皆准的,因此要因时、因地、因情经常做好调整、充实、清理工作,以免教师在陈规旧矩前,因“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踌躇不前、裹足不进。4.考评性与激励性并重。“一碗水端平”无疑是学校管理尤其是学校考评的重要准则,但学生的组成有所不同、班级的状况有差异、原有的基础有区别,因此考评时要看变化、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评标准的统一性。从而使更多的教师敢于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争一争,拿得到”的目标,善于向快的追、朝优的赶、与强的比、同高的争,不断自我加压,不断自我超越。5.惩戒性与指导性结合。惩戒只是手段,提高才是目的。在拿出评判结果的同时也要提出整改建议。唯如此,才会让教师“修”有目标、“改”有方向,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感动为行动。

二、家校相辅,筑造学生管理新桥梁

对于“家校共育”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合作。[1]“家校共育”在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时至今日,“家”“校”仍处于若即若离、不即不离、貌合神离的状态。如何通过建立和发展“家”“校”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真正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协调的环境和更为广袤的土壤,是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1.提高共识度。在生活中,家庭、学校、社区作为不同的社会单元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但在家校共育中,三者有着明确而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分数定成败、以升学论英雄”。不断提高共识度是家校合作共育最坚实的基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能“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2.关注差异度。在组织“家长委员会”等各种家校共育机构时,要特别注意从教育理念、管理水平、热诚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综合考量,其成员应该由学校管理者、教师、父母和社区成员等多边代表构成,而不能仅以家庭环境优劣、父母社会地位等来吸纳成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多方支持,使教育共同体成员真正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3.彰显透明度。“家校共育”是典型的“跨界”行动。教师要“走出”校园,父母和社区须“迈进”学校。跨界组织的决策平台应该是透明的。在决策的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以便在这多边组织中,学校、家庭和社区既各受其益又各司其职、既各得其所又各善其事、既各安其位又各展其能,真正做到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事能尽其效。4.扩大开放度。一要敞开校门。作为主导方的学校,要主动向家庭、社区开放,这是家校“共育”的基础。二要启开家门。让家与家之间多沟通、多互动、多交流,尤其是让好的家庭成为典范,能使更多的家庭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要叩开“大”门。即要面向社会,吸纳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吸引各类公益机构的支持。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才会事好办,才会好事办好、实事办实。5.加强整合度。家庭不是学校,社区也非专门的教育机构,因此,要让合作共育真正走上“绿色、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必须从大处着眼、由细处着手,科学梳理、整合、规划好合作共育的重要内容。既通力合作又分工明确、既整体联动又责任到人、既周密计划又有效督查。每次活动时,都要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场所、定内容、定专题、定形式。彼此不扯皮、不推诿、不抱怨,做到遇事少独断、勤协商、多讨论,从而使“家校共育”真正变“隔界招手”为“跨界握手”。

三、长短相顾,营造课程管理新磁场

审视目前的课程设置,尚有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简言之,一是难度划一,以致优秀生吃不饱,暂差生吃不了。二是数量不足,尤其是能满足学生深度学习、超前学习的精品选修课程不多。三是取向模糊,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差异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如何使课程设置真正服从、服务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化发展?我们认为,既要让优势课程提档升级,又要为弱势课程培根养源,两手抓、两手硬。1.补短板。我们不妨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打通教材边界、打开校际边界、打消行业边界来放大广义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与开发“分门”“别类”“异层”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弥补现行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志趣、不同学习水准、不同个性需要的“短板”。2.调结构。即矫正要素配置,推进结构调整。比如,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是母语课程的重要取向与核心,但是我国的语文教学始终把“阅读”作为课程的重点,用于“表达”教学的时间不到四分之一,而用于“阅读”教学的时间却占了四分之三,造成了语文课程“表达”和“阅读”教学结构的严重失调。因此,调整“语文”的课时安排,建构“读”与“写”统筹,“理解”和“表达”兼顾,并且适当朝“表达”倾斜的课程结构已是当务之急。3.促融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科教学始终是“鸡犬相闻鲜有往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编写各自为政、各科教学各行其是的桎梏,打散并重组各学科知识,即变单维课程为立体课程。如语文课上教学《石壕吏》时可插进安史之乱的历史知识;地理课上教学“雾霾”时可纳入有关“呼吸道”的生物学知识;教数学内容可与美术结合,看“黄金分割”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诸如此类的“学科融合式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4.探“走班”。“走班制”在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受到了我国许多课程专家的认可与推崇。虽然“走班制”尚在试水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在理论上加以理顺、在实践上加以完善,但值得试、值得行。5.去产能。花季雨季的孩子,应该有欢乐的笑脸。但是,放眼望去,在学生成长的天地间,如海的难题涌起层层浊浪,如山的作业积成重重愁云。课堂上,不需教的仍在滔滔不绝,不需讲的仍在喋喋不休,不需练的仍在源源不断。教师的“供”与学生的“需”匹配度不高、精准性不够,致使“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成了我们的课堂常态。只有挤水分、清虚胖,摒弃无效、负效产能,方能让“供”“需”无缝对接,和谐“共振”;方能让学生想学、乐学,进而会学、善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品位与质量。

四、远近相谐,铸造教学管理新平台

由于“分数至上”“升学率第一”始终主导着许多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课堂改革依然关山重重,“雷声响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谈到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时曾强调,必须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给谁”等问题。[2]如何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也应切实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给谁”这5个根本问题,既为学生的当下成长护航,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1.为谁教。这是个方向问题。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当下的教育之所以备受诟病,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分”的教育独霸六合、“人”的教育偏踞一隅。因此,关注人、发展人、提升人是我们必须时时遵循、处处对照、课课落实的。2.教什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学校存在的全部意义与价值即在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应该成为“高质量发展”思路下优化课堂教与学的逻辑起点。课堂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需求和基础,选定合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教”与“学”同频共振、携手并进。3.怎么教。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适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顺学施变”“以学促教”,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挑战。4.谁来教。现在的不少课“备”必涉多媒体,“教”必用PPT。毋庸置疑,课件是课堂的“要”件。但这个“要”指的是重要而不是主要、必要。课件在增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拓宽知识视野等方面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课堂都需要,更非所有的环节都需要。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自己、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主客颠倒而要“客随主便”,不能画蛇添足而要“画龙点睛”。5.教给谁。早就有人说过:“爱优秀生是人,爱暂差生是神”。对于“暂差生”,有的教师是“轻”而远之,远而避之。我们认为教育应该想方设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那些“没出息的”、成绩差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需要关心、关照、关爱。我们要真正树立“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能挺起胸来做人。

五、点面相映,创造环境管理新天地

一所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所小学校,一个小社会。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抓“大”(校园文化)放“小”(班级文化)、重“面”(校园环境)轻“点”(班级环境)。因此,积极探索与优化班级文化当摆上议事日程。1.以人文素养为指向。人文素养所涵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传统美德、集体主义、责任意识等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基石。因此,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理应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压舱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理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定盘星,从而为班级文化建设敷上浓厚的人文底色。2.以团队精神为抓手。团队精神是一只无形的“手”,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巨大的规范、约束、激励、推动作用。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突出但合作意识淡薄、个性特征鲜明但团队精神匮乏。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就是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善于协作、勤于沟通、甘于服务、乐于奉献,营造平等互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衷共济、同舟共赢的生动局面。3.以习惯养成为支柱。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4]这方面,教师应言传身教,班干要身先士卒,学生当身体力行。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不能一劳永逸。既要防止无视差异的“一刀切”,也要杜绝不顾基础的“快步走”。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着眼于行为提高,着力于制度建设,从而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在躬身践行中得到提高,令生活更精彩、让人生更出彩。4.以特色打造为载体。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班级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才能打动人心、赢得人心、深入人心。一要创设好个性化的班级环境。不仅要“颜值高”还要“气质好”。真正做到一桌一椅现作风,一花一草显高雅,一字一画蕴匠心。二要确立好集成化的班级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是努力的方向。目标明确,方能让大家行有所依、动有所循、学有所规、习有所范。三要开展好立体化的班级活动。有内涵、有创意、有品位、有格调的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活力、活跃班级气氛、构建班级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学生风采、融洽学生关系、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5.以实际成效为准绳。一要处理好主流与支流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博客文化等一些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弘扬正能量,唱响主题曲,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成为班级文化的主导与主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非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因素则要坚决抵制与摒弃。二是处理好有为与有恒的关系。班级文化不是装饰品,不能“花花绿绿走过场,热热闹闹一阵子”,而要“化口号为行动,变随机为常态,积沉淀为品格”。三是处理好更新与创新的关系。我们不能止步于教室环境的一时更新而要致力于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进一步贴近时代、贴实学情、贴紧生命。“高质量发展”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企盼着“上好学”。面对人们对优质教育的热望,我们要有一种等不得、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把神提起来,把劲鼓起来,把责担起来,全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对准新标杆,按下快捷键,切实以创新指数放大发展指数、以质量指数提升满意指数,时刻铭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5]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2017,(11):75-80.

[2]教育部.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OL].中国高校之窗,2017-5-9.

[3]秦金月.中共开幕,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OL].中国网,2017-10-18.

[4]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8.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7

关键词:管理制度;主体意识;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文化氛围

1现行学校制度的缺陷

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刚性制度管理,只要有了制度,所有人就得都围着制度转,在学校里似乎是制度高于一切。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学校的制度,这在以前是利大于弊,但是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弊大于利了,因为靠制度来管理具有局限性,刚性制度管理学生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诉求,可能会让学生忽视自己的价值。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比以前多,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压迫,显然现在的教育制度不能再适应这个社会了。人本文化,即以人为本,相对于刚性的制度管理,柔性的人本管理更加适合现在的教育,适合现在的学生。柔性的人本管理,首先,它不具有如刚性管理的直接性和强制性,所以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其次,人本管理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自由,人本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的一切事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在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许多学校以学校的利益为先,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学校的利益,这就是刚性管理制度发展的弊端,所以应该将人本管理制度加入学校管理方法之中,将柔性的人本制度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慢慢地将制度管理的方式淘汰,这是学校管理创新的一种途径。

2关于学校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2.1创建学生管理团队。以往的学校都是老师直接管理,年级主任、校长间接管理,采取的是一种垂直方式的管理,高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的一些心理变化是老师们不容易发现的,但是正处于同一时期的学生却容易发现这种状况,所以建立一个学生管理团队是很有必要性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也没有对老师的敬畏感,并且学生管理团队就生活在学生当中,对于一些突发状况知道的比较及时,并且可以及时处理。在老师管理之中,有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在解决学生问题当中,学生对老师会怀着一种恐惧感,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在这种制度下,老师们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价值,使得学生也忽视自己的自我价值,让学生来管理,第一,可以让学生产生自我价值,在以前一直压制学生的自我价值,想让学生人云亦云,这是错误的,不能充分认识到自我价值就不能算是成长。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这对于即将走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锻炼。2.2给学生自由空间。在刚性的管理制度下的学生自由空间很少,因为他们的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学生必须按照管理制度按部就班,高中的学生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安排,高中的学生可以一连上一个多小时的课,一个上午仅仅休息20分钟,放学回家之后本来是学生的自由时间,每科老师都说自己留一点作业,但是把所有老师留的作业全部做完,学生要熬到12点,学生的休息时间不能保障,连学生的休息时间都剥夺,还有什么是不能剥夺的。人本管理方式就是给学生自由时间,学生可以休息,可以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坚持以人为本,这样就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是高中教育的意义所在吗?高中时期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的其他方面学校很少涉及。所以人本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3加大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加大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的行为。高中学校构建自己的学校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高中生的生活是比较单调的,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作业,对于住校的学生情况更是糟糕。他们只能在学校,哪也去不了,不能来了解社会上新发生的事情,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建设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学习文化包含很多方面:教育理念、学校环境、学校学风、学校特色等。建设学校的文化氛围,比如宿舍文化就是其中第一项,对于高中生来说,宿舍可能就是他们感觉最好的地方,是他们每天都想要的地方,每天繁重的学习,使得宿舍成为学生们的一个天堂。建设宿舍文化,将宿舍作为一个引导学生的基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建设自己的宿舍文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深的影响,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促进作用,增加学校的绿色植物,建设好学校的环境。建设一个好的学风是很有必要的,好的学风可以让人向上,好的学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努力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之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快乐学习。将人本文化融入高中学校管理之中,才可以促进学校制度的创新。2.4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提高教师的质量。老师始终都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任何时代老师的作用都不能被代替。高中时代的学生有很大的压力,高中学校的老师也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直接影响到的是学生的升学,尤其是高三的老师。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抗压能力。高中学生的问题比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多,老师在处理学生作业之外,还要处理学生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这就需要高素质的老师。只有学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使得学校有长足发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任何行业都不能缺少人才。所以高素质的人才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学校管理方式的创新都有极大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老师们的需求,关心老师,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提高老师们的效率。让老师成为学校管理方式创新的主体与无形的力量。

3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本管理融入学校的管理体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应该适当的放权,建立一个学生管理团队,让学生管理学生,发挥学生管理团队的优势。尊重学生的自由时间,保证学生有自由空间,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建设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自己的学校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老师,提高老师的素质,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管理理念的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制的创新的原则。人本管理,以人为本,这将是学校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是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健,陈艳云.试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10):220.

[2]张艳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20-21.

[3]王亚琴.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17-19.

[4]胡友春.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施[J].教育艺术,2015(4):38.

[5]张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21.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8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制度与方针的落实者与践行者,同时由于班主任所开展的管理工作直接面向学生,因此,学校中的班主任队伍所具有的管理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基层管理工作质量,并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巩固做的整体成效。另外,班主任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才能够确保学校管理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从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职责方面来看,首先班主任需要对学校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做出执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做出了解,从而为学生思想与行为的规范奠定基础;其次,具体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对学校总体的管理思路与管理策略做出一定程度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有利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同时也能够给学校管理层带来一定的启示,从而使班主任在管理中的创新发挥出带动学校开展管理创新的作用,并让这种个性化的创新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特色内容。

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力量

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阵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管理工作、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对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做出这样的论述:“全国有成千上万的班主任,他们热爱下一代,热爱教育工作;他们根据教育原理,不断研究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团结共事的老师,彼此观点一致,实践一致,给孩子们熏陶,给孩子们训练,使孩子们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和有道德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后继队伍。”从叶圣陶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总结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而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管理整体思路做出把握,在树立班级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以管理目标为依据来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班级向心力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在良好的班级管理基础上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这对于推动学生正确调整自身思想与行为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纽带

与家长开展良好的沟通是学校管理过程中获取家长支持并争取家长配合的必要手段。同时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与家庭教育管理一体化发展也是学校管理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但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够与家长开展沟通的管理主体并不多,而作为学生直接负责人的班主任在此方面则具有着明显优势。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家访、家长会以及构建网络交流平台来开展与家长的沟通。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有效提升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性,并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合作关系的构建。另外,班主任可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将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传达给家长,并引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的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出规范,这对于提升学校管理质量而言也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9

1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1.1模式的创新

高校档案馆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属于非独立结构,一般情况下挂靠校办,或者是校办的一个科室,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面向办学的要求。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档案管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档案工作的主体地位形成之后,就要注重学校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就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有位。各项工作从维持性向创造性发展,为档案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1.2思路的创新

1.2.1管理观念的创新。

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新观念。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势必造成档案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1.2.2管理内容的创新。

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的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1.2.3管理方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根据时展的需要,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用户,走向用户,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有之所急,馆员与用户之间的配合关系将更加融洽与协调。

1.2.4人才资源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1.3手段的创新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运行和行政模式等特点的影响,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手段是手工的,这对高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加强这一行为的转变,应成为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重点。要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尽快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技术的更新已成为衡量档案工作现代化与否的标志之一。因此,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2高校档案管理创新与实践

2.1引进人本管理理念

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为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想新层次、新台阶。

2.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

2.2.1馆藏优化组合,提高档案利用率。

2.2.2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电子及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2.3人才资源管理

2.3.1全员聘任竞争上岗,通过岗位的设置和工资待遇的分级,调动不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3.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文化。

2.3.3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等。

2.3.4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管理与利用的关系,不能只强调利用,就放松管理,削弱管理的行政职能;二是社会效益与部门经济利益的关系,在档案信息利用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其次才是部门的经济利益,不能不顾社会效益一味追求部门的经济利益;三是保密与开放的关系。档案中有许多国家机密是不能公开的,必须以国家的政治利益为重,不能牺牲国家的政治利益,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惟有与时惧进,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才能不断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范文篇10

关键词:学校管理;“三度”;教育管理;人才培养

学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策略,指密度管理、精度管理、深度管理。其中,密度管理是指将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各司其职,提高管理弹性;精度管理强调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学校管理具有活力及创造力;深度管理强调管理内容及形式的统一,通过有效的管理深度提升管理水平。“三度”管理策略有利于构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拓宽学校自主管理空间,创造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继而提升学校管理效率。

一、学校管理中的密度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及科学的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密度管理强调要将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各司其职,提高管理弹性。1)分工合理。首先,需要落实学校各部门行政职能,如校长负责总体协调、副校长逐级向下落实,做到层层落实以保证职能的发挥。其次,需要明确各行政职能部门的责任,以提高管理效率。以安全管理为例,副校长整体协调安全工作,将安全管理要求传达给政教处,政教处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教师则负责管理办法的具体落实。2)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根本在于人的管理,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在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及人性化。3)为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比如,可以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选拔教研组长时,给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准备,之后进行公开选拔。这种管理方式,能让教师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二、学校管理中的精度管理

精度管理强调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学校管理具有活力及创造力。1)注重个人及团队关系的调节。从学校管理角度分析,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个人,整个职能部门则是一个团队。在实际管理中,可以通过对负责人进行管理以实现团队管理。以学校教研组的管理为例,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有效激活团队活力。2)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学校管理中,要依据每个教师的特点进行聘用及安排,注重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要通过定期开展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教学比赛等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让教师的才能有充分的展示空间。3)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应起到自上而下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对学生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有积极意义。以品德教育管理为例,学校要制定教师道德行为规范,比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若有改善,教师应该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继而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管理效率。

三、学校管理中的深度管理

深度管理强调管理内容及形式的统一,在学校管理中,偏重任何一方都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需要将管理形式同管理内容有机结合,注意平衡两者的关系,促使学校管理水平步入新的高度。1)整合管理形式及管理内容。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整合管理形式及内容,让管理走向实效。比如学校卫生管理,管理形式上可以采取班级评分制度、班主任扣分制度等,管理内容则更多地体现在改善班级卫生状况上。2)创新管理理念。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管理者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将新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学校管理实践之中。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管理者还应根据教师管理及学生管理效果,评价新的管理理念的实施效果,并不断修正以优化管理理念。3)注重细节及过程管理。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各个环节的内容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认识到细节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重视从各个细节着手,注重细节与过程管理。比如教师管理及教学管理,要坚持听评课制度、教案作业评比制度等,管理者要根据要求撰写听课笔记,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提示教师根据听课反馈进行教案的整改,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管理者应当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从密度、精度、深度三个层面着手科学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要注重分工合理,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空间;要注重个人及团队关系调节,注重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整合管理形式及内容,创新管理理念,注重细节及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国明.基于小学学校管理问题的“三度”管理研究[J].教书育人,2014(20).

[2]向小川.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创新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5(11).

[3]王澍.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管理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