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护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1:54

西医护理论文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1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多发。临床以大便增多,粪便稀或完谷不化为主证。我们对腹泻患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后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知常而达变”,精心护理患儿。①详细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以区别泄泻的寒、热、虚、实,分别护理;②密切注意神态、唇色、呼吸、皮肤、四肢、苔脉及体温的变化,作好各项记录;③便前腹痛,尿布浸湿,卧位不适,饥饿惊吓等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要及时找出引起小儿啼哭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2.2加强基础护理①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服,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②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5%鞣酸软膏,以保护肛门周围皮肤。③对伴有呕吐的患儿,要注意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及时作好口腔护理及卫生处置。腹泻患儿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2]。

2.3严格隔离措施对患儿严格进行床旁隔离,其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换下的尿布在现场直接丢入袋中,并封好拿出室外。被大便污染的非一次性尿布、被服、便盆、地面等,均应作相应的消毒处理。接触污染的尿布和衣物后要清洗双手。病儿用的奶瓶、奶头,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洗手。护理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4做好饮食护理因泄泻患儿脾胃运化失司,又因小儿饮食不知自洁,故应注意加强饮食调护,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稀释奶液,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减轻胃肠负担。人工喂养患儿,暂停喂牛奶,可改喂脱脂奶、酸奶或米汤。吐泻严重者禁食6~8h,禁食期间要静脉补液,饮食应逐渐恢复,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5改善给药护理①小儿服药常不合作,汤药以浓煎为宜,丸膏散剂型,药量宜少,先将药用温开水化开或调在乳汁内、口服补液盐水内喂服。一般宜空腹喂药,分少量、多次喂入。注意喂药宜慢,慎防引起呛喉,药宜温暖。有恶心呕吐者,可在喂药前,在汤药内滴几滴姜汁,以缓解呕吐;②配合捏脊疗法以巩固疗效,注意手法轻柔,用力均匀,应在每日晨起或饭前进行;③若久泻不愈,可针灸三里、气海、阳陵泉等穴[3]。

2.6注重情志护理中西医都十分重视精神护理,但因小儿具有易睡,易醒,易哭,易惊,易饿,易兴奋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所以护理工作更要细致入微。①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护士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勿惊吓患儿,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对熟睡的患儿勿轻易唤醒;②对1.5~3岁的患儿,应多予以哄导、诱导、鼓励,态度要和蔼可亲,通过关心与爱护与她(他)们建立感情,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

2.7预防并发症①防口疮:进食或呕吐后,可用清热解毒草药,如金银花、甘草液洗口腔;②防臀红:保持局部干燥,如已发生臀红,局部涂以油膏或鸡内金外敷;③防肺炎:患儿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吸入性肺炎。

3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破坏肠绒毛导致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双糖酶及其钠/钾ATP酶缺乏,造成肠道内水、电解质转运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的腹泻。通过对小儿泄泻的临床护理,我们体会到:首先只有了解到小儿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才能对患儿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护士在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修订辨证施护计划,使护理密切配合治疗,促使患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参考文献】

[1]余孝良.儿科诊疗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专科护士;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体验;质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同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疗法[1]。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和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2]。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是指在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具备较高水平和专长,同时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护士,能较好地融汇中西医护理理念、理论、方法、技术、效果评判等内容,能不断发展、创新、实践中西医结合护理,从而提升专科护理水平[3]。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对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于2000年初逐渐发展,目前在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肿瘤、伤口造口等领域各省已有了较丰富的培训经验,但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上起步较晚,对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培训后长期效果未见较多研究[4]。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3名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专科护士在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工作体验,为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及管理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内13家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加2018年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通过考核并获《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培训结束后至访谈日仍从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相关工作;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样本量按照访谈资料饱和原则确定,即资料分析时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饱和,最终确定样本量为13人。为了保护护士的隐私,以护士N1~N13表示。本组13人均为女性,年龄31~42岁,平均(34.92±3.77)岁;硕士1人,本科11人,大专1人;护龄6~20年,平均(11.08±4.39)年;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工作时间3~15年,平均(7.77±3.98)年;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护士长4人,责任组长1人,护士8人。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及相关文献[5-9],拟定访谈提纲:参加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的感受?培训之后您的工作体验有哪些变化?您认为专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请谈谈您对专科护士培训的意见及建议。访谈前,通过电话与研究对象取得联系,确定访谈时间与地点,一般为受访者所在医院会议室。开始访谈时,向受访者详细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同意后开始录音并记录,访谈时间为60~120min。访谈中认真倾听并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确保访谈提纲中的每个问题得到充分讨论,不偏离主题,结合访谈情况对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转为文字后返回受访者确认,确保内容的真实性。1.2.2资料分析访谈内容导入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进行资料管理和辅助分析。资料分析使用Colaizzi分析7个步骤[10]。通过反复阅读资料,探寻各概念之间的关联,最终升华主题。

2结果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归纳提炼出职业认同感、职业获益感和职业发展困惑3个主题。

2.1主题一:职业认同感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士对职业责任、职业地位以及护理专业积极正向的认知,形成积极职业倾向的心理状态[11]。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普遍反映经历专科护士培训后,积累了专业知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加行业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N4:“专科护士培训机会非常好,希望学成归来有相应的岗位来继续锻炼自己,当然也需要自己工作之余来不断提升自己。”N2:“身边的人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我也可以利用我所学的中医技术给他们带去一些方便,刮痧、拔罐都可以用。邻居啊亲戚朋友啊都会来问一下有关中医的食疗、膳食情况、养生情况,胃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咨询都会有。”

2.2主题二:职业获益感

职业获益感主要是指从业者能够感知到所司职业带来的实际价值获益,对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感到喜欢,认为有价值,从而感到满足的积极情感状态[12]。专科护士培养基地汇集了来自省内外护理学科及医疗领域的专家,为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培养提供了更宽阔的学习视野、更高层次的科研目标。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表示增强科研实力,从而提升了职业获益感。N8:“我来自基层医院,科研基础几乎没有,压力非常大,但经过4个月的学习,学会了怎么写个案、综述、开题报告等,现在我在工作中碰到困惑的话就会查文献,最近又发表了一篇论文(笑)。”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是中西医专科护士有别于其他专科护士的地方,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可以进行穴位贴敷、揿针、督脉灸等技术的操作,这些技术在康复理疗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提高护士成就感,进而提升职业获益感。N2:“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让我看到了它的效果和神奇之处,我觉得真的是大开眼界。回到医院以后,我对内一科病房的患者进行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有效的缓解了卧床老年人咳嗽咳痰、呼吸不畅、便秘、疼痛等症状。”

2.3主题三:职业发展困惑

2.3.1岗位设置及职责定位欠明确岗位管理是以岗位为对象,通过岗位调查、岗位信息采集、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等过程控制,实现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当前我国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13]。部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表示医院没有设置专职专科护士岗位,很多专科护士培训后并没有专职从事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工作,未能发挥专科护士应有的作用。N2:“感觉就拿了本证,完了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的特长,好多同事也不理解专科护士的作用。”N5:“要专职做可以做得更好,现在学了专科后不仅原来的工作没减少,还多了专科工作,出去会个诊还要让同事帮忙顶一下班,很无奈(苦笑)。”部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表示专科护士与医疗的职责分配需进一步明确。N6:“中西结合护理专科护士操作的一些技术范畴,很多都与康复理疗科的医生重合。”2.3.2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是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发现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预测护理效果,从而决定最有效的护理措施。但部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表示,在取得专科护士资质以后的发展规划中遇到了各种瓶颈,专科护士在科室的职位定位逐渐模糊,甚至造成专科护士的角色和护士长的角色有诸多重叠之处。N10:“身边很多人会觉得读了专科护士,就可以当护士长了……”在某些综合类医院专科护士的岗位职责甚至只局限于科室的护理带教工作。N7:“本来以为专科护士资质拿到后可以向更专业化发展,但是医院还是安排让我多负责临床专业技术的带教。”这些心理期望的落差也造成了部分专科护士对护理职业发展更加困惑。2.3.3薪酬体系待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普遍表示专科护士薪酬待遇未得到提高,缺乏相关的薪酬待遇标准,大部分医院的专科护士与普通护士相比待遇并无提高,大部分专科护士往往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而薪酬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增加的工作占用了私人休息时间,这部分的休假补贴却没有跟上。N11:“专科护士成为专科护理的领头人,应给予相当于护士长的待遇,但实际没有。”

3讨论

3.1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工作中存在多种体验

本研究通过对13名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的访谈,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职业认同感、职业获益感和职业发展困惑体验。分析可能原因在于通过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理论与实践学习、科研的锻炼,使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科研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自信心增强,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家庭及个人对护理职业的认知与看待观念,让护理真正的价值得以被大众发现和认可。但在专科护士的管理和使用上,各个医院没有根据专科护士特点设置相应岗位,专科护士与医疗的职责分配不明确、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工资待遇不完善。其根本原因在于护理人力资源紧缺,医院或机构未设置专门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岗位;且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没有相应的处方权,仍依赖医生开具相应处方,专科护士开展业务的独立自主性有待进一步发展。

3.2对策

建议将专科护士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促进专科护士的合理化使用;根据专科护士的工作量、工作内容、性质和难易程度等进行合理分配,增加护士的劳动获得感和幸福感,支持专科护士充分发挥专业效应,真正惠及患者。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对专科护理服务的物价制度改革,促进专科护理价值体现;建议医院根据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的专业特点,合理设置专科护士岗位,在时间、空间和薪酬待遇上支持专科护士的业务开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优势。

参考文献:

[1]马春勇.西医抗感染结合中医益肺汤治疗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4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的中医药》[EB/OL].[2021-06-21].

[3]叶会玲,祝亚男,孙秋华,等.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构建[J].护理与康复,2019,18(6):1-4.

[4]俞国红,王舒洁,何文燕,等.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职业发展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9):108-111.

[5]程子卉,夏海鸥.ICU专科护士培训后工作内容变化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27-1431.

[6]王玉梅,刘名名,金鑫.北京市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4):22-23.

[7]寇京莉,曹朋,杨丽松.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2):1751-1756.

[8]罗珍,熊照玉,陈海燕.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对临床护理决策认识与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8):30-33.

[9]孙言花,叶志弘,华宏妹,等.浙江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7):2150-2154.

[10]COLAIZZIPF.Psychologicalresearchasthephenomenolo-gistviewsit[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48-71.

[11]任秀华.以叙事方法及步骤的心理干预对心内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549-2552.

[12]代艺,胡德英,刘潋,等.萨提亚模式培训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1,36(6):84-87.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人文;医学;护理;教育

一、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

医学人文关怀是从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出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以尊重病人的内心所需和人格为前提的建立在和谐医患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职业理念[2]。人文关怀理念可以体现在多个不同医学岗位上,如医生、护士、医学老师等。可以说,人文关怀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也可以经理念传递给他人,然后间接作用于他人。

二、医疗模式与人文关怀

医疗模式与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背景等有莫大关系。边毓尧等学者认为,未来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应是以社区、家庭、私人为代表的个体医学,结合专业化平台,以团体合作为基础的医疗模式[3]。(一)外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现今的欧美发达国家基础医疗机构相对完善。比如,荷兰的医疗机构分为0、1、2、3级[4]。0级和1级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部门共同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给予专科治疗的是2级地方综合性病院。主要钻研疑难杂症的病因及治疗的是3级的大医院。荷兰有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全科医生占主要地位的医疗体制,整合形成了荷兰专有的医疗模式。再如,英国的专有医疗服务模式[5]以政府为主导,其经济支持都来自政府。英国医疗服务主要由社区医疗中心提供。社区医疗中心由公共财政预算支持建立和运营。政府以合同购买的形式向全科医生购买医疗服务,从而给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不同的医疗模式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但都是围绕病人、经济、资源、医护人员关系来组织的。其对应的医疗服务不同,相应的人文关怀也会有所不同。就像现在逐渐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人文需求差异及个人需求的变化一样[6],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服务模式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个人感受也会有所变化。(二)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边毓尧等学者的文章[3]也研究了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我国主要的基层医疗组织目前仍是社区医院、乡镇诊所、私人诊所等。但我国现在也开始重视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7],如多科协作医疗模式,提高了首次确诊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多小组协作的服务方式需要合理配备医护人员、设施[8],给予病人对应的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以及医生一对一的治疗。这需要合理规划、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让病人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人文关怀在临床中的实践

(一)人文关怀在医生工作中的体现。1.医生查房体现的人文关怀。查房是每个医生都要做的工作[9]。没有查房,病人的很多临床表现,医生都不能及时观察到。一个简单的查房就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疗病人病情,并做好下一步的治疗规划。医生在查房的过程中给病人带来人文关怀,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首先,医生必须着装标准、干净,并佩戴好个人的名片,让病人能了解医生的身份。其次,医生在给病人查体时,要确保查体的工具是卫生、安全的,不会给病人带来伤害。再次,在与病人的沟通中,医生的语气要平和、有亲和力,让病人感到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最后,医生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不泄露病人的个人信息,不随意讨论、公开病人的病情。2.医生与病人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病人在患病过程中经常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医生具备同理心和高超的沟通技巧[10]。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2/3的病人是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完成诊疗的[11]。这足以证明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中,能让医生与病人的交流更加顺畅,病人的依从性会提高,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例如,在与抑郁症病人的沟通中,医生要有同情心,不能一味追究病情,而要将对病人的关心、鼓励体现在语言中。倾听病人的意见,尊重病人的表达,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等,都是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的体现。(二)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是比较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护理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医疗水平的高低。手术治疗只能治好整个病的3/10,而剩下的7/10需要后续的调理与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会细心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们与医生密切配合,对病人的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性和人的价值。它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而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准则也是以人文关怀理念护理病人。对病人的关怀应该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13]。人文关怀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改善医患关系,真正做到关心病人,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提供帮助,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这能全面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14]。1.门诊病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门诊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不良症状,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15]。在门诊的诊治工作中,护理工作会伴随诊疗的全过程。良好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门诊的质量,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现阶段,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门诊临床护理管理中。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人文关怀护理更加注重护理过程中人性化的体现,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病人的感受为护理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的依从性[16]。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邝玉群等人[17],在通过对门诊换药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得出结论:门诊时,人文关怀能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好。2.护理手术病人时的人文关怀。病人在手术前后大多会出现焦虑的心理反应。这源于其对手术不够了解,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表现为术前的种种精神顾虑及术中的紧张、恐惧。术前的焦虑和术中的紧张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会导致手术病人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对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过程,影响病人的治疗进程[18]。将人文关怀理念贯彻、落实到对手术病人的护理与治疗中,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对病人病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1)手术前。病人在实施手术前,往往已经在忍受疾病的痛苦。他们来到陌生的环境,却没有时间适应,加重了对手术的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情况,适时安抚病人的情绪,以家人的态度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在手术前,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向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19]。(2)手术中。在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比如,在搬动病人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防止病人坠床;使用束缚带时,则要注意束缚带的松紧度,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医护人员可以用棉纱布做成护腕,保护病人的肘部,避免其与手术台的金属框长时间接触,造成尺神经的损伤。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减少暴露部位[20]。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对病人的尊重,尽量保持安静,不高声谈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将室温调节至最适宜的温度。如果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且感到恐惧,医护人员就应鼓励病人,安抚病人情绪。人文关怀理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样非常重要。(3)手术后。病人在手术后往往会承受身体上不同程度的创伤。此时,给病人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21],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病人术后的焦虑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士在术后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病人具体的情况,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怀[22]。同时,医护人员要学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给予其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必要时,还要帮他们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这对病人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四、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医学教育中

第三军医大学的孙鹏在其论文中指出[23],医学拥有科学实践及人文教育的双重内涵。当代医学模式在改变,医学在发展,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势在必行。就人文教育培养目标来说[24],人文目标是科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更本质的一项追求。这种人文目标的确立是以科学目标为前提的。科学理性是行善的能力保证,科学良知是行善的内在驱动力,人文目标是理性与善的统一。(一)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发展困境。[25]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困境主要在教育管理制度陈旧、人文教育目标不明确、医学人文课程结构失衡,以及教学内容不新颖等方面。在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ulture,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中,有论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26],认为老套的教育模式有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我们要适当改进教育管理制度及教学内容。(二)人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1.人文关怀理念在实验课中的体现。我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加入人文关怀的相关要素,如在实验理论课中,从动物伦理角度,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27]。实验课中的大鼠、小鼠、家兔、蟾蜍等弱小动物常被用来做实验。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人类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也是会疼的。老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要在学生操作之前的讲解过程中强调实验规范和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学会尊重和敬畏生命,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2.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人文宣教。老师可采用“模拟法庭”[28]的方式开展扮演教学,让学生演绎一起医疗事故的开庭审理过程,对这起医疗事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明白医疗事故可能带给病人疾病、伤残,甚至死亡及相应财产损失,对病人个人、家庭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而从医者被告上法庭,也会在个人情感、事业发展、经济情况等方面受到影响。这能让学生体验病人的角色,促进其对医学本质的思考、对医患关系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共情的能力。3.结合“大体老师”进行人文教育[29]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新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入校前很少接受生命教育,往往会对实验课上的“大体老师”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经过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感到恐惧,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佳时机。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大体老师”的生命活动停止了,但还在为医学教育作贡献。“大体老师”也有他爱的人,但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医学。对“大体老师”,我们应该怀着敬畏、感恩和感激之情。因此,在上解剖课时,学生就应认真、专注,珍惜学习机会。同时,学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深刻认识、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理解病人的焦虑和不安,才会发自内心地为病人着想,把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贯穿于工作中。医患关系会因此变得更和谐。(三)当今医学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我国高校的教学人员还存在教学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不足[30]。由2012年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的职业倦怠调查问卷[31]可知,由于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等因素,老师都会产生相应的倦怠感。面对现存的人文关怀教育问题,老师这个角色显得非常重要。他是人文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实施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30]:一是要提高老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二是就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不足而言,要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不止会使高校在教学管理效率上得到提升,还能满足人文教育的要求。

五、思考与展望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中医药护理;优势;专科化

中医药护理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医学和辨证施护两大特点。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护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1]以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2]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广中医药护理经验和技术。但就目前而言,中医药护理发展具有明显优势,也面临着优势逐渐淡化和服务领域萎缩以及受到西医护理的不断冲击问题[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国内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护理现状,旨在为中医药护理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浙江省15家中医医疗机构护理部主任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中医医院5家,二级中医医院10家。

1.2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中医药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调查问卷表》,包括医院基本信息、中医药护理队伍情况(性别、年龄、学历、从事中医药护理工作年限、职称)、中医药护理技术开展情况、科研情况(、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情况等。调查表由3名中医药护理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修改后定稿。

1.3调查方法

通过电子邮件、社交软件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3天内返回,共发放问卷15份,全部收回,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一人录入一人核对的方法将调查数据录入Excel2007软件中建立原始数据库,并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中医药护理人才队伍情况

15家中医医疗机构共有中医药护理人员3124名,以女性、年龄≤39岁、大专和本科、工作年限5~15年、初级职称为主。见表1.

2.2中医药护理技术开展情况

15家中医医院目前开展73项中医药护理技术项目,9项应用率超过50%,其中艾灸、拔罐开展应用率为100%,见表2。

2.3中医药护理科研情况

15家中医医院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共95篇,以专科护理(49.47%)、中医药护理技能(20.00%)和护理管理(14.74%)占比最高;同期申请科研课题29项,以护理技术(51.72%)和专科专病护理技术(34.48%)申请比例最高。见表3。

3讨论

3.1中医药护理优势

3.1.1理论优势中医药护理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作为基本原则,且这两个观念已经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在近年来也逐渐获得世界医学界的认可。整体观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可通过局部变化对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还可采用局部结合全身治疗的方法治疗局部的病症;另一方面,中医药护理也强调人与周围环境存在整体联系,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饮食、情志、饮食、治疗和居家环境、气候等因素对疾病及治疗的影响,形成包括治疗、康复、饮食、锻炼、情志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方案。辨证施护是在四诊收集患者病症信息后进行症候分型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表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另外,中医药护理中强调预防,做到“治未病”,在护理过程中尤为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4],强调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性别、体质、生活习惯以及当时所处的气候和地域进行灵活变化。这些理论与现代医学要求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3.1.2技术优势中医药护理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在民间养生中也有不少应用,如拔罐、刮痧、推拿等。我国2012年起要求在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将中医药护理技术项目的开展数量作为评审条件,且要求至少有两项,这种举措极大促进了中医药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5]中对拔罐、针灸、刮痧等中医药护理技术进行了规范,使得中医药护理技术有标准可循,这也为中医药护理技术的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药护理尤为重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辨证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并注重“护病求本,急时护标、缓时护本”,根据辨证不同实施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给予患者最合理和最有效护理,整体护理费用较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调查的15家中医医疗机构中,艾灸、拔罐、中药熏蒸、耳穴贴压、经血推拿、穴位敷贴、中药涂药、中药热熨敷、刮痧等9项中医药护理技术的应用率超过50%,其中艾灸和拔罐应用率高达100%,这也说明中医药护理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并且护理项目也在增加。3.1.3人才和科研优势以往中医药及护理技术因缺乏系统研究导致部分医学界专家和民间人士的不认可和怀疑,这与中医药更多为经验积累有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重视程度的加强及中医药研究经费的增加,各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医疗机构对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申请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中医药护理技术研究的深入和科研报道的增加,中医药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逐渐受到认可。如阿地里·阿里木[6]等的研究发现,术后对骨性关节炎以火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膝关节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15家中医医疗机构在研究期间共75篇,其中专科护理、中医药护理技能相关科技比例最高;同期申请科研课题29项,以护理技术和专科专病护理技术申请比例最高,这说明当前仍以中医药护理技术为主要科研方向。调查显示,15家中医医疗机构共有中医药护理人员3124名,以女性、年龄≤39岁、大专和本科、工作年限5~15年、初级职称为主,提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护理人员以年轻、年资低护士为主,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

3.2中医药护理专科化发展的重要性

尽管近年来中医药和护理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中医药护理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中医药护理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能的因素是:①中医护理定位不够清晰。护理学已确定为一级学科,但中医药护理的定位尚模糊不清,在学科划分上,中医药护理仍属中医医疗范畴,没有医嘱是不能开展中医药护理服务的。②中医药护理的培训不够规范,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导致中医药护理培训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弊端。中医药护理涉及大量且频繁的辨病辨证,使得理论基础薄弱的护理人员出现机械化操作,不认识或者不熟悉辨证辨病。③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药护理往往是通过短期岗前和在岗培训学习后便上岗,很难全面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护理技能。

3.3中医药护理专科化发展建议

3.3.1遵循当前政策,加快中医药护理专科化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7]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8]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中医养老、中医康复等,依托国家政策和要求,大力推进中医药护理全面、长期、健康发展。3.3.2建设重点专科、规范中医药护理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形成了52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护理规范,并于2015年启动了全国中医药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应通过优势病种中医护理等项目及中医药护理重点专科建设这一机会,推动中医药护理的普及和规范。3.3.3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专科人才我国已逐步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加之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提高,这些均需各中医药院校乃至西医院校加强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康复和护理的教学,以为老年人、失能者和慢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护理服务。3.3.4加强理论技能培训、多层次培养专科人才尽管“中医护士”这一词汇已被职业大典收录,但这一岗位仍需继续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应加强中医药基础知识、诊断学知识、中医药基础知识等的学习,使毕业生掌握系统的中医药和护理体系;另一方面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以中医专科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可通过授课、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科研项目、论文等形式实施专科人才培养,并根据在职护士学历、职称、基础理论水平给予其不同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S].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96号)[R].2011.

[3]徐玮,王家兰,王艺璟,等.我国三级甲等中医院中医护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4):75-77.

[4]仇园园,宋炜,刘金林,等.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的指导作用探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181.

[5]马君美.探索推广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240.

[6]阿地里·阿里木,郭治江,周禹.火疗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J].新疆中医药,2013,31(3):29-31.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发办〔2015〕14号)[R].2015.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防护;人性化管理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一线工作中经常会由于病情、病种的问题面临更多的风险,所以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更应该注重风险防范措施,由此来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

1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1个人安全风险。1.1.1医院感染:妇科感染是发生几率较高的妇科疾病之一,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了接触也是源头之一,并且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所以医护人员必须防止在注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刺伤,即使发生意外也需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1]。1.1.2精神损害:心理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往往使得患者脾气极为暴躁,或者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的情绪,增加了产妇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精神易受到损害。1.2护理工作隐患。1.2.1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妇科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妇科病的医护人员的数量却并没有因此增加,许多患者并没有分配好医护人员,当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引发医疗纠纷的几率就变得很大[2]。1.2.2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妇科疾病虽然常见,但是受到妇科疾病特殊性的影响护理要求颇高,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掌握护理流程并且按照流程执行,若是不能熟练掌握护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很有可能犯下严重错误。1.3患者因素。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起身体上的生理变化,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有效沟,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患者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适当的活动,防止患者私自外出发生意外情况,如摔倒等。

2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院方必须针对妇产科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定向培养。第一针对护理知识进行知识培训,强化护理培训的效果。第二,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纠纷。第三,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认知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制定应对策略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2.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上岗前必须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上岗之后仍然需要通过医院的制度与技能的定期考核,通过夯实专业技能来服务于患者。2.3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医院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该机制的建立明确划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奖惩机制的建立更好的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2.4建立医患的良好沟通。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护理之前必须全面把握患者的一些具体事项。例如,产妇进入医院待产之后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这个极端的情绪变化一直会持续到产后,为了更好的安抚产妇护理人员必须与其进行良好沟通,由此来保证护理工作的推行。

3人性化管理方案

3.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妇科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难以启齿,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更应该通过人文关怀来帮助患者度过尴尬时期:第一,护理人员通过详细的准备帮助刚入院的患者解决专业性的问题;第二,通过对患者肢体语言的观察来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有效的沟通拉近距离,通过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第三,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时常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怀着包容的感情去对待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换位思考仔细耐心的帮助患者答疑解惑。3.2注重个性化服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患者的极端情绪。若是护理人员不顾及患者的精神压力随意的对待,不仅仅会影响患者治疗的进程甚至会使得患者的产生消极的价值观,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结合实践经历和经验对患者的顾虑进行分析,帮助患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而不是任由患者在那自己乱想影响护理进程。3.3人性化操作注意事项。患者在心思较为敏感,护理人员说话的语气和口吻都会刺激患者的内心变化,有时不仅仅难以帮助患者度过难关甚至还会带来阻力。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利用平缓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涉及隐私部位的护理流程也需要顾及患者的感受。

4结论

护理工作是加速患者康复的环节,但是工作中也存在种种风险,所以必须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此外,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护理流程,所以医护人员需要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帮助患者早日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宋启红.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85-186.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6

科右中旗是以蒙古族为主题,也是以蒙古族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这里,蒙族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中旗蒙医院、蒙医药研究所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建立、发展起来的。

科右中旗蒙医院(研究所)是集蒙医药科研与蒙医临床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科研、教学单位,始建于1973年。在近30多年的历程中,一批蒙医蒙药研究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并推出了一批具有很高医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蒙医院(研究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良好的服务使蒙医院成为中旗老百姓最信赖的医疗单位之一;坚持蒙医特色、蒙西医并重的建院方针,走出了特色办院的路子。1997年10月,他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自治区验收,步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蒙医院(研究所)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固定资产520万元,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编制床位80张,职工130名,专业技术人员9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1名,主管护师4名,主管药师1名,医(药、护)师46名。设有内、外、妇、儿、五疗、口腔、眼科、耳鼻喉、肛肠、骨伤、皮肤、急诊等十二个临床科室;宫颈糜烂、糖尿病两个重点专科;心血管、脑血管、风湿、胃、肾病专科;内、外、妇、儿四个疗区;检验、放射线、功能检查、细菌室、病理室等五个医技科室;药剂科、制剂室、预防保健科、手术室等五个辅助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财务科、医保科、院办室等七个职能科室。拥有日本产CT、彩超、韩国产多功能B超、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仪、动态血压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500毫安X光机等万元以上设备26台件;有年产3000公斤丸、散、膏、丹、汤等五个剂型120余种的蒙成药制剂室,制剂供给率100%。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旗蒙医院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风雨,几经荣辱。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医院(研究所)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从建院到1987年是第一个阶段,是建设和发展较快时期;第二时期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三时期是1995年以后到现在,医院管理、蒙医药研究、临床医疗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进入健康发展的时期。

在第一阶段,虽是建院伊始,但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建筑面积,增加人员,引进部分比较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尤其是在蒙医蒙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编写、翻译出版了《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斯日吉德米格》、《宝音扎布肝病防治》、《长寿奥秘》等医用工具书。《用蒙药实验治疗肝病》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期间还举办了三期全旗乡村医生培训班,培训150余人次。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面对刚刚兴起的商品大潮,蒙医院(研究所)在新旧交替转轨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尽管如此,这期间的科研工作依然比较活跃,《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尼哈期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盟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业务论文10余篇。但是由于医院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医疗设备落后,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始终徘徊不前。至95年,医院库存药品仅有26万元,外欠债33万元,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抓药难,打针难,看病难”现象时有发生,医院的两个效益开始出现滑坡现象。

1995年5月,中旗第一次干部制度改革试点在蒙医院(研究所)进行。从此科右中旗蒙医院(研究所)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旗委组织部决定在社会上公开选拔聘任院长。当时任中旗义和道卜苏木卫生院院长的白全龙在选拔、招聘过程中“过关斩将”,以年轻、业务强、会管理等诸多优势脱颖而出,白全龙组阁了新班子。新班子是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在工作上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他们首先做到。班子领导个个是业务尖子,在业务上分兵把口,独档一面。院长白全龙(蒙医主治医师)对蒙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是出色的外科主刀医生,技术娴熟,深受患者欢迎。仅2000、2001年两年间上台做各种手术160余例。他的论文《蒙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发表在部级刊物上,他的事迹被编入人民日报出版发行出版的《时代名流·东方之子》一书中。在业务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钻研提高,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一次,有一名外地患者患急性阑尾穿孔,并发性胸膜炎,高烧不退,处于昏迷状态中,来到医院时已凌晨3点多钟。白全龙处理完一个危重患者,刚回家躺下,就有人敲门来找他。他二话没说,立即起床,骑上自行车急速赶到医院进行手术处理。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治疗,患者脱险了,家属含着眼泪,握着白院长的手激动万分:“你真是人民的好大夫”。类似的热情服务于患者,以开拓进取、不谋私利、求真务实的精神当好“班长”,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典范,赢得了群众的尊敬与信赖。人们竖起大拇指:“白院长真是好样的”。

副院长霍俊亮,副主任医师,盟政协委员,每年成功地抢救近百例急危重患者,系统治疗内科疾病300例以上,治愈好转率在90%以上。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好评。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系统掌握了内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较深。他撰写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治疗》等几篇在省级和部级刊物上。其中有一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副院长那顺布和,蒙医主治医师,在蒙医治疗脑血管病、肝病、妇科病方面医术精湛,在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发表过论文《用蒙医药治疗肝病》、《尼哈期塔拉哈治疗妇科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呼和散治疗出血热》等,其中两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篇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那副院长可以说是业务上过得硬的学科带头人。

副院长包长顺,蒙医主治医师,擅长蒙医治疗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根据蒙医药经典、传统理论,潜心研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用“清糟归精”原理研究出治疗糖尿病的“喜晶系列”新蒙药,经468例患者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77.9%。

副院长胡云峰,蒙医主治医师,擅长蒙医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症等,对蒙药配、炮制技术、理论等都有独到见解。

一正四副五个院长,个个都是业务骨干。他们凭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赢得了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的信赖。这个富有朝气的年轻领导班子构筑起一座坚固的战斗堡垒。面对鲜花和荣誉,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求索的道路何其漫长,在攀登蒙医学高峰的路途上还会遇到无数艰辛。如何带领蒙医院全体员工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成为领导班子经常考虑的重要问题。几经反复,几番讨论,他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终于达到共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医院新形象。

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行业。要在医护人员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医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道德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以“医术精湛,服务一流,信誉第一”为总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开展文明用语20句、禁语40例活动,医护人员挂牌上岗。通过开展“敬业爱岗、讲理想,比贡献”、“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白求恩杯”、“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等系列活动,强化了“医院就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

二、完善各项制度、标准,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科学管理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靠质量控制来实现。为达到这个目标,成立院质控领导小组,设质控办,制定、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在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疗区管理、设备管理各方面形成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剂生产严格掌握质量标准,每批次制剂均有质检,保证药品质量,使药检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购置医疗设备,要按要求申报审批制度进行论证和评价,以院、科的实际需要为购置依据,进行效益预测,按技术条件审批。在药品与后勤物资的采购方面,第一要保证质量,价格合理;第二按审批程序凭单验收质检入库,核对无误,签字报帐;医疗器械从主渠道进货。严格按照要求管理,杜绝出现假、劣产品流入使用。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管、发放、结算、盘点等各环节都与管理人员利益挂钩,制止物品浪费、流失现象。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疗区管理、设备管理,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按时进行月查,季评。

严密的科学管理使全院干部职工形成了合力,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氛围,医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当患者尤其是农牧区患者有困难时,医护人员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送药、送水、送饭……患者陪床家属没钱吃饭,医护人员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吃个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一次,西尔根苏木一个叫玉花的患者因患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只住了5天院就要出院。总护士长其木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亲切地询问患者。当得知患者确属家庭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时,立即把自己仅有的300元钱借给患者,并且多次从家里做饭做菜送到病人床前,从各方面细心照料。玉花激动地说;“你们不是亲人、剩似亲人啊”。在蒙医院,为患者做点事对医护人员来说已习以为常。正因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水乳交融,有些病人出院,拉着医护人员的手久久不愿离去。有的患者与医护人员成了朋友,逢年过节或者上街办事的时候都要绕道到蒙医院看看。

97年,为创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迎接验收,有两个疗区的医生、护士任务格外繁重,工作量大。他们早来晚走,放弃节假日休息,饿了泡一碗方便面,渴了喝一口白开水。在副院长胡云峰的带领下,大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有的同志因熬夜休息不好,身上哆嗦,嘴是都起了泡,扁桃体发炎,更多的同志身体消瘦,体重下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打退堂鼓。他们硬是凭着“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凭着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感完成了预定的任务,顺利通过验收跨进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通过验收后,副院长胡云峰、护士长其木格累倒了。院长白全龙感慨万千,他说:“因为有这么一批干部职工撑着这方天地感到自豪!”

三、加强以“四新”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扩大知识面,狠抓职工队伍业务建设。

医疗单位不仅是有着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以较高的医护水平解除病人痛苦。对医院来说,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实质问题。医院提出要求,要全体医护人员重视知识更新,随时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紧紧围绕继续医学教育,大兴学习之风。医院结合蒙医药特点申报96个“继教”项目,并且每一个项目都指定有一定临床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中级以上人员承担讲课任务。几年来,累计集中授课236学时,参加“继教”2280人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未受蒙医理论教育的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促使业务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副主任医师那日基础理论、基本功扎实,同志们都愿意听他的“继教”课。他克服困难,边治疗、边备课,拖着虚弱的身体按时到场讲课。凡是承担讲课任务的同志,都做到备课有教案,讲课有实际操作示范。大家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全院形成了认真学习的风气。

四、提高科研能力,把握科技兴院战略

医院要发展,医疗是立本,科研是求新。要使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只有用科学开创的新知识才能解决医疗难题,提高医疗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才能使医院形成专业特点,发挥更大优势。

蒙医院坚持突出蒙医特色,蒙西医并重的建院方针,提高科研能力,提高医疗服务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现代医学技术,新成果,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近几年,在推广应用《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成果基础上,对各型肝炎的疗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通过临床观察,对比分析,该成果对甲、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尤其对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转阴具有较满意的效果,在肝病治疗上显示出专科优势。主治医师、副院长包长顺带领科研队伍在蒙医药治疗糖尿病领域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主治医师、副院长那顺布和因科研能力强多次参加院里承担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课题,他承担了新药的组方、炮制任务。他为了使药物既减少毒性减少副作用又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目的,在药物炮制过程中被烟熏、被火燎、眼睛红肿淌泪,手上烫起酒盅大的水炮。不仅如次,他还亲身体验减毒效果,致使多次出现口舌麻木、腹胀腹泻等中毒反应。他不怕苦、不怕累,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不气馁,终于炮制出无毒性疗效的方剂。

五、强化医院分级管理,加强科室建设,扩展项目,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医院分级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医院管理达到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目标,分级管理是最佳选择。

蒙医院把分级管理作为提高医院整体素质的基本方式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院长逐级抓。举办科室主任专题学习班,进一步明确他们既有行政管理职责,又有学科带头人责任目标。向全体医护人员深入细致宣传分级管理的意义、目的,全院上下认识到位,思想到位,行动到位,组织、制度、监督、检查“四落实”。各科室之间开展技术科研竞赛,开展横向联合,挖潜增效,创造条件扩大新项目,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电诊科增加了彩超、动态心电检查项目。

外、妇科开展硬膜外麻醉、疝修补术、小肠吻合术等业务。还从通辽等地请专家教授开展甲状腺次切除术、脑穿刺、卵巢囊肿切除术、宫颈瘤隐式摘除术、子宫脱垂隐式复位术等医疗项目。

放射线科开展腰骶椎、摄片、胆囊造影、全消化道钡透等新业务项目。

CT室检查头颅(脑外伤、脑血管、脑肿瘤、)鼻、副鼻窦、眼球、肝、胆、脾、肾、颈椎、腰椎、股骨头及各大关节,并有CT、脑外科专家长期坐诊。

制剂室改善药品包装,查粒实现半自动化,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检验科开展“反应蛋白”、“胎甲求球”、“T3T4”等40多项业务。针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引进了血流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生化分析仪、放免检测仪、尿十项检测仪等高科技医疗诊断设备,提高了医疗行为中的科技含量。

这些科室的加强和新业务的开展,填补了部分空白,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方便。

实践证明,科室管理是医院全方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整体管理;各科室只有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医院才成呈现勃勃生机。

通过五个方面的探索、改革,中旗蒙医事业攀上了新的高峰,取得了明显成效。下列一组数字真实地记录着几年改革的成果:

1995年2003年

建筑面积2855m²4200m²

固定资产87万元520万元

医疗设备23万元300万元

药品库存26万元180万元

门诊人数10369人(次)26500人(次)

业务收入35.5万元344万元

十年磨剑铸辉煌,蒙医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凭着对事业的挚爱,中旗蒙医人在求索的路上披荆斩棘,迎来了蒙医事业灿烂的春天。他们顾不上拭去连年征战的一路风尘,又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也正是这支强有力的队伍,在特殊时刻向党和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用实际行动打响了中旗蒙医院的名字。

98年8月,一场人力无法抗拒的特大洪水袭击了中旗巴彦呼舒镇。顷刻间,巴镇一片。生死存亡之际,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蒙医人选择的是前者。白全长、胡院长带着抢险队冒着生命危险,义无返顾直奔医院;与此同时,那副院长在医院正全力以赴组织人力抢修保卫医院的第三道防线,护理部主任其木格在最险要地段帮助职工搬家,在最危机关头,蒙医院干部、职工没有一个顾及小家。抢险队赶到医院后,立刻投入医院保卫战。医院三面环水,水深处3米,最浅也有1米,而医院大院却滴水未进,这真是奇迹!蒙医人创造了奇迹,国家数百万元财产免遭损失。

洪灾期间,白全龙院长带领着班子成员,躺着洪水一一走访受灾职工家属,组织人员搬迁。当把最后一个受灾户安置完了,他也累倒了,经几天输液才缓过来。

灾后,蒙医院及时向进水的其它医院捐赠5300多元药品,以解燃眉之急。又推出了“优惠医疗为灾民献爱心”活动,灾民看病实行免费或减半医疗费、不收医疗费,并迅速组织3支医疗队奔赴重灾区防疫防病。

2003年的春天,阴云突然遮住了阳光,天空不在蔚蓝,鲜花不在绚丽,人民的生活不在多彩,疫情打破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的憧憬。25万各族儿女,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职责把医务工作者推到了这场特殊战场的第一线。卫生战线的广大职工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英雄战歌。

当非典肆虐我国部分地区,并有蔓延趋势,但还离中旗十分遥远的时候,蒙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把工作重点集中到防控非典工作上来,于全旗较早地进入防非预警状态。从4月3日开始,医院院务会每天安排大早会,通过早会形式向职工公布全国非典疫情动态,学习“非典”防治知识,指定人员在院内重点临床科室采取消毒措施,同时对有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系统消毒、隔离、防护、防治知识培训。根据媒体宣传报道搜集“非典”相关资料,编印《科右中旗蒙医院防治非典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科右中旗蒙医院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成立了“防控非典领导小组”、“非典防治知识宣传领导小组”、“非典治疗小组”、“非典预防消毒领导小组”等非常时期非常机构。指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职责,严格执行。组织相关人员负责“防非”药物的筛选工作,在传统蒙成药方剂中指定“义森哈日”,“胡和嘎日迪”为防止非典专用药,于政府公布前半月生产包装,并投入临床。做到了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全院提前进入临战状态。

4月23日,旗非典指挥部指定中旗蒙医院为科右中旗防治“非典”定点医院之一,医院院务会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无论从医院规模,技术力量,职工整体素质,环境条件都有能力承担这一艰巨任务。同时认为这是旗委政府和全旗各族人民对医院的信任。医院决定成立感染科,门诊楼设立“发热分诊台”,分流发热病人。住院楼门口设立“进出检查站”,严禁发热病人流入。院内消毒由日一次增加到日三次,加大空气环境灭菌效果。加强人员个人防护培训,接触非典病人力争不倒下一个人。4月25日召开防非誓师大会,全体职工握起右拳庄严宣誓:“忠诚党的卫生事业,坚持岗位,坚决服从指挥,绝对服从命令,时刻准备着为人民健康、生命安全献出自己的一切,誓死捍卫白衣天使崇高形象”的誓言回荡在会议室上空,凝重、豪迈的誓师场面增强了全体职工战胜非典恶魔的信心。

5月1日,基本符合专业要求的240平米感染病区建成。首批15名医护人员进住感染科开展工作。感染科成立后共收治发热病人12例,其中排除、治愈高度疑似病人7例。完成外来、返乡,外地施工人员体检1280人次,分流普通病人3789人次,为实现“把住兴安盟南大门、力争不传入、实现无疫区”目标,保住兴安盟这块净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激动不已,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当26个省区发病人数剧增,我区成为全国非典疫情蔓延六个重灾区之一,中旗外地务工人员反乡高峰,发热病人不段增多的严峻形势,给医务人员沉重压力的时候,巴一中领导代表全校一千多名师生前来慰问,巴镇生日蛋糕城金献海老板代表广大个体户前来慰问,全体医护人员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深深的感觉到,蒙医人不是孤军奋战,在他们身边广大人民群众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蒙医人,关怀着蒙医人,关心着蒙医人,支援着蒙医人,有强大的后盾支持着蒙医人。

当防非誓师大会上全体职工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刻,120名职工把一腔忠诚和生命完全交给了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那种庄严、肃穆的场面,那种精神用“气吞山河,视死如归、豪迈激情泣鬼神、惊天地”来形容毫不为过。铿锵雄壮的誓言余音仿佛还在回荡。

当医院需要15名医务人员组成第一批治疗小组进入感染科时,医护、医技科室人员主动请樱,表决心,纷纷要求到一线工作。难道他们就不知道面对是生与死的抉择吗?不,做为医务人员他们的心里比谁都清楚,非典无预防药,没有特效药,不知传染源,其危害性和危险性可想而知。尤其,中旗蒙医院不是传染病院,医护人员除了书本上的那点知识外,任何人都没受过专业培训。但他们的第一批15名医护、医技勇士怀抱赤丹忠心,冒着“以身试典”的风险,抱着“以命换命”的英雄气概,告别妻儿、老小,义不容辞,义无返顾,从容不迫的踏上了为第一批,为第二批战友铺平道路,积累经验的征程。他们是战场上的“敢死队”,必要时“堵枪眼”。一住就是56天。要知道进隔离病区要穿4层防护服、戴16层口罩、穿胶鞋、戴防护镜、不透气的帽子。不动则已,一动一身汗浸透全身,一天闻到的是消毒液气味,直恶心,毫无食欲。但他们毫无怨言,坚持到最后胜利。疾风知劲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是亿万抗非战士中的中流砥柱。他们这种不负誓言,不辱使命,为事业勇于献身,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本身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的具体表现。

在整个防控非典这一场无硝烟的战场上,中旗蒙医院全体职工的言行,精神风貌,实际行动,较高的政治觉悟,高尚思想境界,稳定的心理素质,再现了蒙医人“保二乙争二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精神;“九·八”抗洪,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争取胜利精神;成了“坚忍不拔,顽强豪迈,壮怀激烈的抗‘非’精神。”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由于防控非典工作成绩突出,感染科15位同志受到旗级嘉奖,一名同志受盟级嘉奖,二位同志分别荣立三等功,护理队伍获盟级“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旗卫生系统非典防治知识竞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7

一、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起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并督导各单位落实相关政策。

按照《意见》和我市医改的任务要求,依据《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施方案》,完成9所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和中药,完善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功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遍推广20种“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完成1114名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任务,使所有的市级医院、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都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实施《养生保健“三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程》,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开展第七个“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建设1个膏方服务示范单位、1个养生保健基地和18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使市级医院和镇(街道)卫生院都能开展养生保健指导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专门的“治未病”保健服务机构和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开发保健产品,拉动服务需求,构建起多元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着力打造品牌学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中医学术繁荣

推进中医事业四名工程,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将市中医医院建成中医特色明显、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中医“名院”;重点加强市“国医堂”示范门诊、市特色专科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突出的“名科”;重点扶持优势学科的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特色中药制剂研究、中医特色新设备研究和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的临床研究项目,制定重点突出的年度中医科研计划,加强成果推广,提高科研工作对提升中医临床水平的贡献率。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引进,做好市级优秀中医人才和中医骨干培养对象的集训培养和考核;借助有利政策,力争引进1名市级以上名中医;鼓励各单位采取聘请“市特聘中医药名家”的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来院工作,带教指导;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做好镇(街道)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对取得中医学历的乡村医生免费进行考前辅导,帮助其尽快过渡为执业(助理)医师。

积极参加中医药优秀论文、优秀病案和优秀护理文书评选交流活动;做好包括“四大经典”在内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严格证书管理,推出品牌项目,创造浓厚的中医药学术氛围。

三、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促进工程。

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人民满意公立医院活动,实施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促进工程。依据《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和《市综合(专科)医院中医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做好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专科)医院的中医医疗质量日常监测考评和信誉等级评价工作,建立预警和警示制度,建立起覆盖全行业、面向全社会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向社会全市中医医疗质量信息,公布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开展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中药代煎、代炮制加工、传统单剂小锅煎药服务、小包装中药饮片服务和中医护理特色服务项目,推出一批知名中药制剂(名药)和示范中药房,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开展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8

1.1研究团队背景:质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也是研究工具[1]。其背景资料:研究团队均为护理管理者,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有造口伤口专科、感染控制专科、气道管理专科护士,专科管理工作均10年以上,出任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分别及共同承担多项院级、省级科研项目。1.2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伤造口专科护士。纳入标准:①参加院内伤造口专科护士认证培训累计3次及以上者;②通过考核并获得认证书3次及以上者;③培训结束后累计担任伤口学组的临床专管护士3年及以上者;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受访者共16名,年龄31~48岁,专科工作年限:3~5年,均为本科学历。1.3方法: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拟定访谈提纲,与研究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地点,告知研究目的、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间30~60min/次,访谈过程录音,及时转录,资料收集到第16位受访者时达到饱和,结束访谈。根据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方法编码访谈资料,通过资料与资料、资料与编码、编码与编码之间的不断比较,逐步提炼出主题。

2结果

2.1建立循证的工作思维和工作程序。循证思维的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患者医疗护理做出决策[2]。受访者普遍认为培训后最主要的改变是建立循证的工作思维和工作程序。具体体现:借助评估工具强化评估意识、落实护理程序;通过利用循证证据保障专科护理实践;针对复杂问题具备多学科合作意识。2.1.1借助评估工具强化评估意识落实护理程序:16名受访者均表达了从系统的专科培训后,针对伤造口问题甚至延伸到其他护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先评估,并且借助有效的评估工具,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资料,促进了护理程序的落实。2.1.2利用循证证据保障专科护理实践:循证要求医护人员在医学实践中不能单凭临床经验、直觉、惯例及未经验证的理论,而应遵循科学原则和医学证据办事[3]。而在应用循证证据时应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完整的护理方案[1]。专科认证护士经过培训后充分认识到利用循证证据的重要性。2.1.3提高多学科合作意识:多学科协作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为依托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最大程度地提供了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医疗效率,也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4]。2.2专科能力提升促进自我发展。2.2.1培训后专科能力普遍提升:受访者普遍认为,系统的、连续的院内伤造口专科认证培训不仅给予更多临床护士专科学习机及时获得新理论、新技术,而培训后自己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并积极推动新理念、新技术在临床上的落实。“我们病区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医生会问问我的意见”。“我能帮助责任护士解决他遇到的专科问题”。“做了专科护士后,感觉自己的专科知识愈发不足,会主动学习,不断请教”。访谈中记录了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在实践中总结出:《泌尿造口护理流程》《失禁性皮炎管理流程》《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和处理流程》《ICU伤口处理知情同意书》等工作经验在临床中推广。2.2.2成就动机促进自我发展加快: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驱动力[5]。大多受访者表示伤造口专科监管员虽然工作量额外增加,但是也有收获的快乐。“我是中医科护士,以前认为伤口处理是外科的事,我的第一个病例对我触动很大,邻居家烫伤的小孩,当时在您的电话指导下逐步处理,愈合的非常好。现在的我主动发现我科的伤口特点,像“冬病夏治”贴敷后的创面管理,我已经发表了2篇相关论文”。“每年的病例交流,我都参加,为了病例收集的完整性,与患者或家属或社区医生建立微信给予后续指导,收获了很多工作经验和友情”。“我是咱医院第一批的院内认证伤造口专科护士,4年专科监管员工作中不断学习解决了多起术后慢性难愈伤口,很有成就感,也感谢学组给了我许多继续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外科工作的伤造口专科护士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同仁的认可,在2017年科室扩科后成为新病区的护士长。2.3工作内容拓展。通过系统培训和考核的伤造口专科护士由科室推荐成为临床科室专科监管员(兼职),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他们需要协助病区护士长完成专科学组各项任务的落实。2.3.1教学相长,完成科室层面的培训任务:受访者表示把学到的专科新知识、新技术不仅要转化成临床实践,按专科学组要求还要完成科室层面的其他护理人员的培训。2.3.2参与病区管理:受访者表达:通过对相关护理问题的上报、跟踪、提请会诊、措施落实,自然的成为科室专科业务的指导者和专科质量控制检查者。

3讨论

3.1院内专科认证培训后,专科能力得到提升: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我院开展了医院内层面的伤造口专科护士认证培训,一方面为更多的临床护士提供系统的专科知识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借助认证护士的能力结果完善各临床科室的专科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访者不同程度的自我认可专科理论的提升,支持其业务能力的提高;多数受访者表达了培训后临床思维模式的转变,使其学会利用循证证据护航专科护理实践;少数受访者善于拓展思维,总结经验,能启动和开展临床改革和科研活动。研究结果提示学组管理者在学术活动、科研渠道、经验提供等方面做好团队支持。3.2院内专科认证培训后,工作内容变化的主题词间没有明显差异:受访者普遍认为培训后工作量增加,在工作内容变化的主题词间没有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专科培训和专科质量控制两方面。可能的原因是受访者均兼临床专科监管员,我院伤口学组“岗位说明书”明确其工作规范及范畴,使受访者主观上认为这些工作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而非培训后的工作内容变化。院内伤造口专科护士认证培训后,个人工作体验的主要变化在:循证思维模式建立、多学科合作意识提升、专科业务水平提高,促进了自我发展,科研能力提高尚不明显。下一步将在提高科研能力方面进行投入,并对工作内容拓展方面继续进行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岳鹏.护理质性研究的特点和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J].中国卫生人才,2015,(11):72-75.

[2]冯先琼,成冀娟,李继萍,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3]朱丹,成冀娟,龚珠.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J].2003,18(2):102-105.

[4]雅丽.建立医院优势学科群的思考[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5):433-434.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手术室进行规范化培训学员138人,其中男12人,女126人;年龄18~24岁,平均22.5岁;本科4人,大专134人。1.2方法1.2.1培训内容①手术室基础理论篇:手术室组织结构,洁净手术部设计,消毒与灭菌,无菌技术原则和各种无菌技术操作等。②手术室护理实践篇:电外科安全,腔镜仪器的使用保养,手术室动力设备的使用,血液制品的安全操作,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等,培训教材采用《手术室护理学》[10]。③手术室教学篇:幻灯片的制作,文献检索技巧,论文写作技巧,讲课技巧。④专题讲座篇: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口罩在医疗机构中的正确选择与应用,手术室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手术室护士工作礼仪,Happylife等。⑤案例与前沿理论篇:手术室案例分析、读书报告,以及评判性思维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1.2.2培训方式①岗前理论培训。由1名带教老师统一岗前理论培训:手术室护士工作流程;手术室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职责;手术室护士工作重点(手术患者安全核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清点手术物品、正确留送标本等);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②基础理论培训。由护士长及其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经试讲等程序严格筛选后方可承担授课任务。理论授课每月2次在手术室的学习室进行,共计培训6个月。③案例病案培训。每周二晨读,由每楼层的教学组长根据本楼层手术专业特色交流特别案例、意外事件、读书报告、楼层精品课程等。培训形式: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病案讨论、角色扮演等。1.2.3培训引导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在规范化培训护士每个月的反思日记建议中进行引导,每月1次。第1个月: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坚持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2个月:引导阅读相关专业手术配合的书籍,记录工作笔记;重点做好洗手护士的工作外,协助巡回护士摆放各种手术体位,以及输液、导尿等操作,逐步掌握手术室各项操作技能。第3个月:引导总结相关专业手术的配合特点,了解腔镜器械的处理流程,了解手术准备间的工作流程。第4个月:引导阅读手术室工作中自我防护的研究进展,加强手术室工作中的自我防护的依从性。第5个月:引导学习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医护沟通等。第6个月:引导学习文献检索技巧等,为撰写论文做准备。1.3考评方法为实现毕业后无执照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目标,保证培训质量,我院参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2007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11,12]文件精神制定了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评价考核机制[3]。日常考核:①季度工作绩效评价,每季度进行1次自评及他评(由楼层负责人评价)。②日记考评。护生每月写反思日记1篇(不小于800字),由指导老师评价后签字,护理部定期抽查。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按优、良、中、差考评。考评采取征求临床带教老师及医生意见的形式,包括责任心、工作技能、人际沟通、操作考核及反思日记。轮转出科理论考核:专科理论占70%,基础理论占30%。

2结果

2.1完成培训情况顺利完成手术室培训任务的学员共114人(82.61%)。在此期间,因工作需要中途转入其他科室培训20人(14.49%),离职3人(2.17%),1人(0.72%)因不适应手术室工作转入病房。2.2培训效果通过培训,所有学员均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了专业护士的业务水平,能够胜任手术室专业护士岗位的护理工作。114人中有18人由护理大专升为护理本科,5人由护理中专升为护理大专。18人留本院手术室,能很好胜任工作,其余到本院病房工作,均受到科室好评。2.2.1综合能力考核结果学员综合能力考核优秀者102人,优良者12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和带教老师认为: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经过半年培训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2.2.2轮转出科理论考核结果本组学员出科理论考核分数≥95分的优秀者9人(7.9%),85~94分优良者88人(77.2%),76~84合格者17人(14.9%),无不及格者。2.2.3季度工作绩效自评他评结果季度工作绩效考评主要从学员工作质量、合作性、操作技能、责任性和出勤状况等方面着手,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本轮学员培训绩效考评每个项目分数≥95分为优秀,90~94分为良好,85~89分为合格,≤84分为不合格。在工作质量、工作知识和技能、主动性、责任性、勤勉勤出4个方面,自评与他评结果相近,在合作性、创新方面,他评结果优于自评结果。见表1。

3讨论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10

1办刊历程:危机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本刊位于西部贵州省,创刊于1986年,30余年来,历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1992—2008年连续5次作为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2年至今,多次入选“中国统计源核心期刊”。本刊以高质量的办刊实践取得了较多荣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护理学科学术交流和人才成长的平台,为我国护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态势日新月异。本刊创刊之际,全国仅有3家公开发行的护理类科技期刊,至2020年,全国公开发行的护理类期刊已有28家(含中英文)之多。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护士仅有3万余名,至2019年,全国注册护士的总数已超过400万[5]。随着0我国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教育层次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也在逐渐加强。虽然我国护理期刊办刊规模和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护理人员人均拥有的护理期刊资源仍然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的需求。加之我国护理期刊科研论文质量较其他科技期刊存在一定差距,学术影响力水平仍非常有限。近10年来,由于办刊理念、办刊手段滞后等因素,本刊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影响力也呈下降趋势。如何才能发挥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本护理期刊的优势,助推护理学科的发展,真正能够服务临床和护理人才的培养,本刊在进行多次自检、自查的基础上,邀请护理专家、编辑大家审读杂志,共同评估杂志现状,找出存在的3点主要问题:1)优质稿源不足;2)办刊理念较传统,创新意识薄弱;3)传播手段相对不足。经与各方专家反复讨论分析,本刊对期刊发展进行了新的方向判断和目标调整,提出在自身不具备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不唯指标论、不唯数据论,在传承继往办刊定位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学科占位”内功构建上调整,着力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2夯实内功建设的发展策略

2.1约组优质稿件

“内容”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优质稿源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本刊年来稿量在10000篇左右,但优质稿源明显不足。关注学科热点、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动态,采取约稿方式争取优质稿源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最佳途径[6]。为此:1)我们打破传统主要依靠自由来稿的被动局面,由主编挂帅,依托专家资源,主动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拜访业内名家,约组具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高质量论文。2)外派编辑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倾听临床专家的声音,关注学科发展动向。3)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专家、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为专家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优质服务。4)在用稿过程中发掘优质作者,并为青年作者的快速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2018年,本刊在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JBI循证护理中心多次沟通后,以连载的方式对Joanna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年发表的13个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详细的解读,为国内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供工具和参考。2019年,在得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方面在业界有较好的口碑之后,编辑部立即与该院护理部白姣姣主任取得联系,约组了有关糖尿病足病和甲病护理的多篇优质文章。近年来,编辑部还通过编委向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潘绍山教授约组了“人文护理的机遇与挑战”等;向香港理工大学陈胡和安琪博士、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朱明霞教授约组了“护理的关顾与关爱实践”“第三种爱浅析”;向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BrendaNevidjon教授和MarryGullatte博士约组了“肿瘤护理的循证实践”和“中国肿瘤护士在癌症症状管理中的新角色”等优质文章。开拓了学术视野,助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2.2策划专刊专题

专刊与专题的策划既可体现办刊人的办刊思想、职业水平及创造能力,也是构建精品期刊的重要步骤[7]。同时,专刊专题针对临床热点、难点进行多维报道,其时效性更高、针对性更强、信息量更大、更具学习性和交流性,因此会受到更多的关注[8]。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工作方式和理念,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自2002年起,本刊在贵阳召开了“全国循证护理暨介入医学护理学术研讨会”,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成翼娟主任对循证的相关理念进行介绍,并组约、刊发了循证护理的稿件。在此影响下,有关循证护理的论文逐年增多,但论文的同质性也非常高,甚至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随着循证护理研究发展的突飞猛进,原有的认知已存在明显片面和不足。而学术出版与学科建设的强耦合关系,使科技期刊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为此,编辑部与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循证护理学科发展的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取得联系,陆续派出编辑参加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组织的“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培训班”。2014年,本刊与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达成共识,联合推出“循证护理专刊”,所有来稿由该中心组审,其内容涵盖了循证护理的理论、循证教育、系统评价、证据汇总、证据转化、最佳证据、循证护理实践推荐等。专刊出版后,反响极强,既提升了护理人员对循证理念的认知,又促进了循证护理在临床的落地,被编辑和作者誉为“循证护理的写作蓝本”。循证护理专刊为循证护理研究及论文的规范起到引领作用。2020年,本刊再次与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合作,对“推动证据临床转化:证据实施方法学系列文章”进行连载。2019年,“患者报告结局中国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利用参会的契机,本刊主编与“患者报告结局中国中心(PNC-China)”负责人约组相关稿件,并于2020年开设了“患者报告结局”专题。专题围绕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的开发、研制、测试、管理及临床应用,多视角全面介绍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和实践进展,以助力推动患者报告结局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来,编辑部与中华护理学会各专委会合作,陆续推出了“肿瘤护理专刊”“口腔护理专刊”“糖尿病护理专刊”“人文护理专刊”。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难点、疑点及稿源情况,又陆续推出了“中医护理”“延续护理”“互联网+护理”“质性研究”“工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肺炎护理”等专题。专刊、专题一经出版,下载量、引用率、影响力呈持续提升趋势,其中,专刊的多篇文章[9-13]被评为“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

2.3活用传媒技术,增进群体影响

随着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模式的多元化,期刊出版的媒体融合已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化媒体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为医学专业期刊注入活力。本刊自创刊到2010年一直采用纸质投稿,2011年开始尝试电子邮箱投稿,但由于观念固化及时机不成熟,1年后又回归纸质投稿。在历经多次努力实践后,2013年才正式启用数字采编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回修、校对、缴费一体化,大幅缩短了稿件处理时间,优化了出版流程,改善了作者的投稿体验,提高了审者、编者的工作效率。近年来,在线发表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和争取首发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印刷厂停工停产导致出版滞后,在线发表对助力抗疫成效显著。目前,编辑部对具有创新性、时效性较强的论文开通快审、快发通道,三审通过并完成编辑加工后均先予以网络首发,再纸质出版。此外,对刊发论文中图表较多或有动态图示的,在纸媒中植入二微码,读者通过扫码即可观看,这既增加了可视性,又节约了版面资源。本刊自2017年开通微信公众号后,利用其不受时间、空间、篇幅限制,以及传播快、受众广、参与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及时学科新动态。对已刊发的重点文章以“论文速递”的方式进行精准推送,充分发挥期刊的导向、导读作用。在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号刊发的抗疫指南、专家共识、论文速递等专题,为抗疫提供了学术支撑;同时,“一线日记”分享护士抗疫心得和战“疫”经验,引发共鸣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刊也以“防疫抗疫主题”入选“中国期刊协会BIBF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2020年,本刊在公众号上推出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得到作者的积极回应和踊跃参与,最终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快了数字化建设,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提高了作者和读者的参与度。

3期刊质量与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

一流的科技期刊发表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二者相辅相成;支持一流人才的科学研究既能提升期刊影响力,又能为科技发展做贡献[3],形成期刊质量与学科人才成长的良性互动。本刊名誉主编、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胡雁教授,名誉副主编、苏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李惠玲教授在学术交流中多次提到从第一次投稿与本刊结缘,到与本刊共同成长的过程和感慨。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杨昭霞作者,读研期间先后在本刊发表了2篇论文,从投稿到刊发,责任编辑反复与她沟通,指导修改,曾多次来信表示感谢,此后凡在学术上有新的动态,均会及时与编辑分享。现特邀审稿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米元元老师,最初也是本刊作者,编辑发现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后经多次组约稿取得互相认同,目前已成为本刊青年编委。由此说明,学科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期刊的培养,而期刊的发展也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优质的稿源。在期刊建设过程中,本刊编辑努力提高组织策划能力、与专家和作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为读者作者服务的意识以及职业认同感,实现了要成为护理工作者“进修提高的实用指南,最新科技的瞭望窗口;以文会友的理想园地,排忧解难的知心朋友”的办刊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