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8:01

网络研修总结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1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苦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概述

1.相关数据统计

在“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学习中,学时累计达1280分钟,完成作业10余篇,发帖跟帖70多条,在学习平台的“培训总结”中完成1篇课堂实录,1篇教学设计、1篇教育叙事、1篇学结,学习成绩为98.6分。在教师网络研修学习中,学时累计达2516分钟,完成作业9篇,发帖跟帖68条,班级发起沙龙讨论6次,上传班级资源4个,班级日志1篇。在10月14日全区地理教师网络教学研讨中,学习150分钟,参与回答问题一次。

2.培训突出成果

本次培训中,我看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视频资料,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另外我班学员上传了相当多数量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这样使得我和班内的很多学员通过网络培训学习在专业文化素养上得到了提高,并学以致用,将专家的指导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实践中显示出专家培训指导作出的及时的思想追随和行为跟进,增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主要收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已工作多年的教师,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但因有了自己的家庭,白天在单位工作,晚间到家还有繁重的家务,想学习的确很不容易。然而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3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4

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重点。农民科技示范户,作为农民中的先进科技典型,一方面,掌握了大量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他对周围农户又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农民研修计划,就是由政府出面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法地引导农民到科技示范户(科技研修基地)进行劳动学习和技能培训,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互带的作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建立涵盖我市各类主导产业的农民研修基地50个,实施农民科技研修计划。使1000名农民通过研修掌握一门切实可行的致富身手,并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农民科技研修组织管理体系,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一批农民科技研修基地或单位

确定外地区的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凡在市辖区内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科技协会等均可成为民科技研修基地或单位。各县区可根据外地区实际。

申报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是外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典型;

2.所从事的产业(专业)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和经济效益;

3.所开发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生产场地和培训服务网络;

4.基地负责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良好的信誉,协助农民致富上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二分期分批培训农民科技研修人员

每年提出全市可供研修的专业内容,根据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一定数量的农民科技研修人员,由县区组织申报、分配和落实。

申请参与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强烈的致富愿望;

2.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

3.具有自力更生。

4.遵纪守法。

三定期开展农民科技研修交流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市、县两级科技部门负责总结选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民科技致富典型。每年对选拔的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由市、县(市)区科技部门组织参观、学习。

四建立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服务网络。

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单位)和研修人员提供相应配套服务。凡命名的市农民研修基地和参与研修计划的农民经审核后均可成为市农业科技信息网会员,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享受会员各项服务。

四、实施原则

一自愿的原则:确立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及研修人员均本着自愿的原则。

二引导的原则:政府科技部门将采取一定的具体措施鼓励建立农民科技研修基地。

三分步实施的原则: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是一项久远性工作。逐步总结完善。

四统一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农民科技研修计划。

五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研修计划。同时又要使承担研修任务的基地得以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五、实施措施

一成立农民科技研修计划领导小组:

二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纳入全市科技计划管理。对农民科技研修活动中取得突出成果的研修基地或农民科技研修人员。

三市科技局每年依据研修需求和基地状况。并公开选拔研修人员。基地、研修农民双方本着自愿原则,协商签订研修合同后,研修项目方可正式实施。农民科技研修计划实施的具体管理方法另行发文。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以人为本;区域研修

一、我国区域研修的缘起与发展

区域研修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由教育局或下属各片区组织跨学校或跨学区的研修,它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并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不同研究者对“研修”及“教研”的概念认定不一,“校本研修”与“区域研修”的关系定位各异,技术支持的区域研修多模多态,为使后文论述更加清晰,以下将从概念界定、关系厘清、现状描述三个方面阐述区域研修的缘起和发展。(一)教研与研修。教研,即教学研究,是围绕教学工作,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问题等进行的研讨和探究。传统的教研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教研形式相对单一。研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为“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进修”,从字面意义上看,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教研概念,还融合了教师培训与进修。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教研的形式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入,教师教研与教师培训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越来越难剥离开来,“研修”一词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本文中统一采用“研修”一词,具体涵盖了课堂观摩、同课异构、主题研究、集中培训、专业进修等多种模式,包括教研、培训、教学(是区域研修的一个阶段和导向)等多个方面。(二)从校本研修到区域研修。教师研修的起点是校本研修,它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本校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研究学习,它不仅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而且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随着教育、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同一区域内的教育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好的学校越来越好,与较差的学校差距越拉越大,为了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强校带弱校、名师带弱师”的效应,区域研修应运而生。最初,区域研修是以线下的方式进行的,主要形式以专家讲座、系列培训为主,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研修为区域研修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因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等优势赢得了大家的关注,很多学者开始探索网络空间中如何更好地开展研修活动,涌现出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面向区域研修,而且适用于校本研修,甚至普适于教师个体研修。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个体研修、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百花齐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校本研修是区域研修的基础,区域研修引领校本研修发展。(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研修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各地探索出了很多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研修模式、方法和手段。然而,技术多变,人本才是正道,人是区域研修的主体,“人”的体验与知识获得是评定研修质量的最高标准。在笔者参与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中,共收到我国中、东、西部25省92个地区开展区域研修的材料,这些地区多为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区域研修现状的较高水平。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教师的区域研修仍是以行政主导,但是在研修过程中,更注重教师的需求。为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以人本为导向,各地也探索出了不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开展路径,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大讲座”、课例“深研究”、精准“多帮扶”、网络“大教研”、整合“全研修”等各具本地特色的区域研修模式。但是,从材料中看,目前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研修仍处于较低层次,信息技术在区域研修中的作用仍然比较微弱,信息技术如何支持区域研修,进而发挥人的主动性,引领研修过程中教师的发展,成为必须关注的难点问题。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的实施

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培养、发展和成就人。要关注区域研修中的人,就必须明确区域研修中的角色和角色分工。(一)区域研修中的角色分工。在区域研修活动中,管理人员是区域研修活动开展的总舵手,教研员是区域研修活动开展的指导员、监督员和信息员,教师是参与区域研修活动的主体。具体说来,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管理人员主要统筹制定区域内研修政策,规划整体研修工作,调控区域研修整体进度,进行区域内研修内容的决策,对区域研修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教研员主要组织、指导、监督区域研修工作的具体开展,上传下达区域研修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教师主要参与区域研修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学习与自我学习、实践与再实践、总结思考与自我提升。教师作为区域研修活动的主体,管理人员、教研员、专家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在本文区域研修活动的语境下,以“人”为本可进一步明确为以教师为本,信息技术的融入为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支持和帮助。(二)区域研修中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MR等新兴信息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技术更迭日新月异,以前人们无法做到的许多事情都成为可能。胡小勇和张华阳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热点变迁、前沿及趋势》一文中指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和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并提出“大数据”“教师工作坊”成为信息化教研前沿[1]。基于大数据的区域研修,可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由概略的、粗浅的数据统计向深入的数据关联分析的转变[2]。除了大数据技术以外,每种信息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教育场景,如通过直播技术实现即时异地多点的空中教研学,通过VR、AR、MR技术实现多维感官刺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检测……而不同的技术交汇融合,又会为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碰撞出新的火花。作为区域教研工作的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全区的角度分析本区域内研修的现状,获得本区域的研修特征,发现教师的研修需求,并把他们作为制定研修政策、计划、内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以人作中的教研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和剖析好的研修主题、研修资源、研修活动的特征,做好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进一步做好以人为本研修的组织工作打好基础。而对于参与研修的教师来说,通过技术支持的学习前测,让教师直观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相关知识水平,进而选择合适的研修内容,并通过使用各种技术脚手架,实现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达成;通过智能分析,指引教师发现个人学习路径,让教师更深度了解自己,制订合适的学习活动计划;通过智能推送,为教师推送合适的内容,供教师选择学习使用;通过提醒与反馈,监督教师学习过程,并形成电子档案,对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而使教师发展、提高和完善自己。根据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需求,笔者设计了“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技术层次图”(参见图1)。具体说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成了技术支撑层,在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形成以人为本研修的主要功能模块,如通知、交流、资源等,在区域研修活动中,根据不同功能模块进行不同的数据采集,形成了数据层、分析层,进而从宏观上获取本区域研修特征,从中观上获取学科研修特征、话题、资源特征,从微观上获取教师个体的特征,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教研员提供指导方向,为教师提供精准需求推送,为区域研修活动开展提供切实保障。(三)区域研修的实施路径。前文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培养、发展和成就人。在区域研修的过程中,需求分析是培养人的基础:通过需求分析,基于本区域教师实际情况,创设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区域研修目标;可操作的项目是发展人的关键:通过可操作的项目,让本区域教师有抓手,在操作(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可量化的成果是成就人的方向:通过可量化的成果,能够实现可预见、可衡量的具体成果,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以人为本的环境创设以人为本的环境,首先要人人平等,可以通过创建扁平化的平台,建立平等合作的团队关系,让每位教师都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其次要满足差异需求,每位参与区域研修的教师都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以人为本的环境要为不同的教师提供菜单式、自主式、开放式的资源、话题等;最后要促进协同发展,在区域研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不固定,比如,教研员有时候是学习者、学习者有时候又具有互助的指导性,区域研修中的各种角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广泛地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每个人的成长。2.提供丰富的脚手架脚手架又称学习支架,是根据需要,为学习者提供的一种临时性的支持框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3]。脚手架一般分为方向型支架、情境型支架、任务型支架、资源型支架、交互与协作型支架、评价型支架[4]。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可以根据地区实际和区域研修的过程阶段选择适切的信息技术支撑推进。3.形成良好的区域研修生态余胜泉和陈莉认为,“教育信息生态是指由信息人、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的环境构成的一个自组织、自我进化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信息人与技术化环境之间开展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5]。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学习共同体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架的帮助下,开展线上线下的各项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各种交流,以数据为载体进行能量传输,进而实现区域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螺旋上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实现了个人发展,并与区域研修活动相互反馈影响,实现区域研修生态的良性循环(参见图2)。

三、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的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工作提供巨大便利、带来更多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引入新的问题。从各地区提交的材料中,笔者发现,这些地区都很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了完备的网络设施。为了支持区域研修工作,90%以上的地区都建有一个或多个学习平台,100%的地区建有录播教室,条件好的地区甚至还建有教育云。然而,在提交本地区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区域研修案例时,经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多在泛谈而缺乏实例,经济教育水平相对发达地区的案例则鲜活了许多。透过这些案例,笔者总结出以下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的思考。(一)观念引领,实践跟进。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区域研修工作中的决策者必须要正确树立以人为本、技术为人服务的观念,才能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把教师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进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发展的内驱力。(二)提高软实力,练好硬功夫。从材料中看,更高的硬件水平并不意味着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更好,购置而不用、不会用、不想用的情况仍多有发生。要想开展好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研修工作,就必须开展好技术培训,减少因为操作层面的问题影响体验,造成畏难情绪。培训对象不仅仅是教师,也包括了区域研修活动实际推动者,只有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才能实现软实力的提高,只有决策者不断地学习与追求,才能将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工作做实做好。(三)技术是工具,用好是精髓。同样的技术手段,不同人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硬件设施,不同地区建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首先要采用成熟的技术,不求新异,但求稳定。其次要采用适切的技术,在不同的时机,合理使用不同的技术;在不同地区,根据地区实际选择技术,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数据而数据。最后要优化技术体验,实现各研修平台、应用间的无缝对接,技术间的无缝转换,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技术之音。

四、结语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人为本的区域研修将教师作为核心和根本,重点体现了信息技术如何获取教师需求、如何辅助决策、如何让教师更好地认知自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区域研修中的其他角色也同样重要,管理者的决策决定着区域研修的整体发展,教研员的引导关乎区域研修的质量成效,教师的内在动力支撑着区域研修的向前推进。信息技术具体如何协同支持区域研修工作中的各种角色,依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小勇,张华阳.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热点变迁、前沿及趋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9(Z1):7-11.

[2]刘惠琴.区域教师研修社区数据功能系统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8):23-27.

[3]张丽霞,商蕾杰.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类型及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7-31.

[4]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18-21.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模式;理念;设计;原则

2010年“国培计划”全面启动以来,国家先后组织遴选了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机构和远程培训项目机构,创建了“国培计划”专家库,研制了《“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研制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以及一系列项目管理规范性文件,积累了海量资源,从而使教师培训走向优质高效。培训中,学员得到实惠,培训体系得到健全,经费得到持续投入。虽然如此,有些项目在实施中还存在问题:在时间设计上对学员工学矛盾关照不够,导致参训率不够高;学员需求调研环节缺失,导致培训与学员需求脱节;不同岗位学员混合编班导致学员需求各异甚至矛盾,使主题式课程设计困难;培训因师设课,导致方案设计缺少逻辑性、系统性;培训团队结构不合理,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偏少或域外师资缺失,导致培训脱离实践或学术视野不开阔;培训跟踪指导环节薄弱,学员学用转化不畅;……究其原因,有学员需求调查、培训时间安排、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团队组建、课程模式选用、训后跟踪指导等项目实施环节流程缺失问题,也有各环节设计与实施不合理问题,而这些都与教师培训模式设计有关。培训模式是一系列行为、策略的组合,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作指导,反映着合理的思维方法,是相对稳定、科学的操作范式,反映着项目实施流程和有效教学的要求,表现为培训组织模式和培训教学形式,能使培训中的教与学有效便捷。综上,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问题,已成为培训质效提升的瓶颈。对教师培训模式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理解把握培训模式设计理念,发现模式设计问题,进而规避培训风险和误区。有鉴于此,笔者着眼于模式特色和典型性,从中国知网和其他可及文献中选择样本,对我国近十年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理念和实践原则进行分析和思考,兹略述如下:

一、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的理念取向

教师培训专业化需理论自觉和实践创新,培训模式设计须以成人学习学、教师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依据。有效培训模式是科学理论实践化结果,理念是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的灵魂。通过对近十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培训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设计大致遵循如下理念:1.追求满足参训教师需求的适应性培训理念。该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着做事的逻辑,与陶行知“教要根据学的法子,学要根据做的法子”思路一致,也与奥苏泊尔有效教学思想相容。借助于训前调查了解学员已知、未知和所需,能使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有研究(胡来宝,2016)提出“以课领训”的培训模式,强调质疑、课堂、理论、思考、实践五位一体,要求训前深入了解教师需求,以便因材施教。有研究(杨智,2017)提到“三需导向”教师培训模式,也把满足学员专业发展需求作为其重要导向(还涉及国家教育政策落实需求、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强调结合实际诊断学员需求,然后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实施教学、评价效果,并将反馈修订环节贯穿于课程设计始终。关于学员需求如何调研,有研究(孟繁胜等,2013)针对“因学定教:培训内容关照学员需求”,提出三种调研方式:一是结合目标任务对学员进行训前需求调研,以做好方案预设,使培训更具适应性。二是重视训中座谈,由培训专家借助与学员交流了解授课效果、学员意见建议和需求变化,以便于微调课程。三是训后走访,了解学员学以致用的情况及需求,相机指导并积累经验。2.指向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式培训理念。教师学习指向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教师基于实践经验,在理论指导下直面和解决所遇问题,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表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与发展。借此教师探寻自身生命意义,丰富情感体验,磨炼意志品格,强化自我价值感。任务驱动式培训借助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教师研修。有关研究(解书等,2014)介绍了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项目组以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主题,对学员进行课例开发培训,然后由学员用培训生成的课例资源借助网络培训其他教师。模式中先“研”后“训”,“研”为“训”而来,旨在开发培训课程、锤炼培训师资。助力名师、专家型教师发展的高端项目,常以课题研究任务驱动学员进修,即以“研”拉动“训”,“训”为“研”而作。有研究(吕立杰,2019)介绍过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项目模式。项目实施时要求学员训前反思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在理论导师指导下选择关键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然后借助集中面授学习理论、收集资料,明确研究思路并开题,再在“影子培训”、返岗实践的环节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最后参加结业答辩。期间,学员要准备结题报告、,开设名师论坛、公开课、示范课,要带徒弟、巡回指导……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学员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项目研修。3.强调基于教师职场应用的实践性培训理念。所学知识只有被用于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才能真正被学习者吸收内化。教师学习具有实践指向性,要求基于职场环境,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反思、检验、内化所学知识。培训实践场域有多种设计方式:一是以学员任职校为实践场域,便于培训效能转化。有研究(孙惠利,2017)提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培训模式,强调重视高师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员任职校密切结合:高师院校提供理论引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行政支持,学员任职校提供学员发展的实践场域——为其实践所学、强化培训效能提供机会和反馈,助推理论向实践转化。学校改进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以中小学为教师实践和发展基地,开展教师培训、主题教研、课题研究等。二是在培训中创设职场型实践环境,以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有研究(秦文等,2018)提出“学员课堂”模式:由学员组成集体课堂,作为其课堂教学实践及教学行为打磨优化的职场型实践环境。该模式涉及选课(学员自主分组选择课题和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聊课(学员在全班范围交流讨论选课内容)、磨课(组内学员微格试讲、研究打磨课堂)、上课(学员现场教学,其他学员观摩)、思课(高校教师、授课教师、一线普通教师和其他学员共同评课、反思)五个环节,关注专业引领尤其是学员合作探究,致力于学员教学行为改进。三是实践导师任职校和学员任职校共同构成学员研修实践场域。有研究(王北生等,2014)介绍了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五环节实施模式:集中研修(25天)—影子教师实践(30天)——返岗实践研修(10天)——集中研修(25天)——后期跟踪指导(至少6个月)。在实践研修环节,学员要参加“影子培训”,如影随形地跟随实践导师学习,要参加实践观摩、考察、讲课大赛以及备课工作坊活动。在返岗研修阶段,要结合第一阶段准备的研修课题和实践研修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并结合与顶岗实习生研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来撰写主题研修报告,同时发现新问题去参加第四阶段的集中研修。该模式中实践场域的建构将学员置于真实教育教学情境,通过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观察思考和实践,使学员更易将所学用于实践,更易体验和感悟导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领略其实践智慧,优化自身心智模式。4.重视学员互动的参与式培训理念。成人在学习中有追求平等交流的特性,互动参与性培训能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从互动主体看,互动参与有几种取向:一是学员与培训机构间互动。有研究(陈志其,2015)提到“菜单式”培训模式:学员根据培训机构课程菜单选修课程,培训机构也可据学员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课程方案。还有研究(李茜,2015)提出协商培训的模式,在明确“抽取代表—协商约定—实践探究—展示反思”培训流程基础上,按照随机性、目的性等原则抽取教师代表与培训机构对话,协商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等。二是学员与培训专家间互动。主要是学员提问、专家答疑、培训专家向学员了解授课效果和征求意见。在有关研究(叶立军等,2017)提出的PET合作模式中,高校教师(Professor)借助相关理论对中小学教师(Teacher)学员教学实践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与中小学优秀教师(Expert)、学员进行研讨,以使学员认识到问题症结和解决的必要性,进而积极参与研修。三是学员间互动。重在借助头脑风暴、智慧分享等方式,围绕相关主题交换、创生思想观点。有研究(张赛园,2015)介绍了“世界咖啡”汇谈模式:汇谈前选出“桌长”,并布置轻松自由的环境,将学员按每组4—8人分成若干小组;还要设定负责调控程序和总结交流的2名主持人,组织小组多轮循环汇谈,保证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最后是集体汇谈、交流总结。学员在平等自由的交流中主体性得到尊重,参训动机得到激发,智力和经验资源得到挖掘——每个人既可为知识信息的吸收学习者,也可为经验观点的输出分享者。5.强调资源互补的合作式培训理念。能吸引学员参训的优质培训需要高水平师资、高质量课程、高效能管理。盘活资源须走资源互补的合作发展道路,合作有多种方式:一是培训机构间合作。即由两个以上培训机构借助各自优势资源合作实施培训项目。前文提到的“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模式”就建基于机构合作——高校负责学员理论培训和科研指导,优质中小学负责影子培训、参观考察、同课异构等实践研修,网培机构负责在线资源支撑服务,地方教科研机构负责学员返岗实践管理。机构间优势互补,优化了项目实施。“国培计划”对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项目的要求,也体现了机构资源整合的思路。二是培训机构与学员任职校间合作。有研究(杨国英等,2019)提出“校研训科”一体管理机制,强调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机构与学员任职校合作,优势互补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学员任职校总结教师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形成研究课题;教研部门提供教学方法论指导;培训部门帮助夯实理论基础;科研部门侧重挖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理论——这些信息最后都反馈给一线学校,助推问题解决。该模式打造了优秀教师研修“生态圈”,有利于学员全方位立体化培养。三是学员任职校间合作。有研究(张翔等,2016)提出“多校联培”校本培训模式:组织区域内多所学校建成培训联盟,以学科研修共同体为基本培训单位,联盟校各学科首席教师着眼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轮流主持课程活动,借助“同课异构”等方式,以一校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这种多校合作、分学科以先进带一般的策略,可整合区域学科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6.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个性化培训理念。成人学习具有自我导向性特点。网络研修平台以其资源丰富性、远程交互性方便学员突破时空限制进行选择性、个性化学习,从而使网络化研修成为工学矛盾突出的学员所倚重的一种研修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培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彰显。网络培训有多种实践形式:一是以私播课开展在线培训。有研究(黄建锋,2017)介绍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也称“私播课”)的培训模式。私播课对符合条件者开放、给予个性化指导、支持线上互动与测试。它为学员提供了线上优质资源、强化了培训体验过程、关照了学员个性化需求,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将“翻转课堂”引入培训。有研究(周进军,2017)介绍了该做法:要求学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先自主学习相关培训内容,再与培训讲师及其他学员交流,这样既便于学员精确表达学后困惑、讲师按需施训,又便于学员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在网络化学习基础上融入线下实践环节,推进混合式培训。有关研究(钟庆文等,2018)将培训设计为学习前阶段(培训教师将授课目标、内容提供给学员,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学习中阶段(培训教师集中授课,帮助学员进行意义建构,产生互动体验)和学习后阶段(着眼于问题解决,帮助学员提高实践能力)三阶段,培训涉及网络平台、集中培训课堂、校本实践三种环境,需要学员组建网络学习社群,进行线上学习、集中培训和线下校本实践,进而形成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有效的网络培训要求重视学员能力发展、真实情境、专业导学等方面需求,关注混合式学习、半结构化课程、专业发展共同体等要素影响,充分利用“新学习空间”“新学习支持工具”“新评价技术”等互联网环境,借助生成性资源助推课程持续发展和学生主动参与,争取先学后教、多学少教。

二、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理念的实践原则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7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bbs/forumdisplay.php?fid=45),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action-category-catid-176),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8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9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苦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篇10

当前,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重点。农民科技示范户,作为农民中的先进科技典型,一方面,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他们对周围农户又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农民研修计划,就是由政府出面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农民到科技示范户(科技研修基地)进行劳动学习和技能培训,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互带的作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实施农民科技研修计划,建立涵盖我市各类主导产业的农民研修基地50个,使1000名农民通过研修掌握一门切实可行的致富本领,并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农民科技研修组织管理体系,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一批农民科技研修基地或单位

凡在我市辖区内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科技协会等均可成为**民科技研修基地或单位。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本地区的农民科技研修基地。

申报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是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典型;

2.所从事的产业(专业)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和经济效益;

3.所开发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生产场地和培训服务网络;

4.基地负责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依法经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良好的信誉,在帮助农民致富上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二)分期分批培训农民科技研修人员

根据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的实际条件和能力,每年提出全市可供研修的专业内容,确定一定数量的农民科技研修人员,由县区组织申报、分配和落实。

申请参加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强烈的致富愿望;

2.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

3.具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

4.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

(三)定期开展农民科技研修交流活动

市、县两级科技部门负责总结选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民科技致富典型。每年对选拔的农民科技研修基地由市、县(市)区科技部门组织参观、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四)建立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服务网络。

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单位)和研修人员提供相应配套服务。凡命名的**市农民研修基地和参加研修计划的农民经审核后均可成为**市农业科技信息网会员,享受会员各项服务。

四、实施原则

(一)自愿的原则:确立农民科技研修基地及研修人员均本着自愿的原则。

(二)引导的原则:政府科技部门将采取一定的具体措施鼓励建立农民科技研修基地,支持农民参与研修。

(三)分步实施的原则: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是一项长远性工作,先示范性起步,逐步总结完善。

(四)统一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确定统一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五)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研修计划,既要使参加研修的农民学到致富本领,同时又要使承担研修任务的基地得以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五、实施措施

(一)成立沈阳市农民科技研修计划领导小组:

组长:**市科技局局长

副组长:**市科技局副局长

成员:**市科技局处长

区科技局局长

区科技局局长

区科技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县科技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农村处。

(二)农民科技研修计划纳入全市科技计划管理。对农民科技研修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研修基地或农民科技研修人员,将以补助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三)市科技局每年依据研修需求和基地状况,确立年度研修专业和基地名录,并公开选拔研修人员。在基地、研修农民双方本着自愿原则,协商签订研修合同后,研修项目方可正式实施。农民科技研修计划实施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四)研修计划在实施中,以县、区(市)为单位,以乡村为重点,以项目和人才为切入点组织实施。

(五)对研修基地用工的区域范围、用工数量及用工时间等,计划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服务的关系,灵活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