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2:02:58

团队管理论文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1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团队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分别从团队构建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研究、团队核心竞争力、虚拟团队的研究和团队绩效与激励研究五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得出团队研究的结论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研究;综述

1团队构建研究评述

周鹏飞对高效虚拟团队的构建研究指出虚拟团队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动态竞争环境下的虚拟团队影响因素和虚拟团队分析模型,以及制约团队效能发挥的因素,提出了构建高效虚拟团队的理论和方法[1]。

柳洲,陈士俊,张颖对跨学科科研团队研究中,从团队内部的学科交叉障碍和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两方面入手,对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营造以人为本、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加强适合学科交叉的科技管理体制建设[2]。

柳洲,陈士俊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应合理设计创新团队的宏观布局,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科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管理和科学的多层次目标系统管理,建立健全灵活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3]。

团队构建是团队发展的前提,它必须依托团队构建原则和机制。目前团队构建是一种建立在高效虚拟、学科交叉、智能互补、思维各异基础上人员的互相配合协助。

2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评述

对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方面,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了经典的“高层梯队理论”,认为组织的战略选择和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背景和特征,所以对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队成员的研究。即:成员传记性与企业业绩、个体特征与企业业绩、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等研究。

王智慧、魏利群对高管团队成员的传记性特征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现阶段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较高对组织绩效的提高是有利的,年龄的多样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负相关[4]。

王瑛、官建成研究发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体特征与企业的竞争策略及绩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不同的学历在企业战略的选择方面会出现很大的区别[5]。

吴维库,富萍萍,刘军在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的论文中,提出团队成员角色的明确、智力开发与魅力型领导与团队的有效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6]。

庞金勇在国外团队理论视角下的高管变更研究综述的论文研究中,从团队特征与高管变更、团队内部忠诚与高管变更、团队内部权力争夺与高管变更、团队外部环境与高管变更四个方面论证了团队理论下的高层变更[7]。

李超佐,孙贻文在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方面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与高管团队内的薪酬差距成正相关关系;(2)公司规模越大,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3)企业的投资流出比率越大,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4)高管团队人数与薪酬差距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实证结果既不支持锦标赛理论也不支持行为理论[8]。

黄宏斌,秦辉,涂少伟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探讨中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教育、任期、职业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组织革新、战略、领导者更替以及组织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从以下方面:规模大小、年龄、教育水平、任期研究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9]。

张平探讨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年龄、任期、教育、职业经验、认知等异质性以及不同文化环境对企业绩效、战略的影响,分析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并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是指团队成员间人口背景特征以及重要的认知观念、价值观、经验的差异化[10]。

欧阳慧、曾德明、张运生研究表明团队异质性与公司战略、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同时受到企业、团队所在社会背景、行业环境的影响[11]。

3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评述

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持久发展的关键实力,从什么方面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研究的关注点。对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对科技创新型团队的研究。

曾德明、张运生、陈立勇对新技术企业R&D团队研究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团队的有效治理机制是关键,认为从组织机制、冲突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产权机制等五个方面9来构建团队治理机制,来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12]。

汪择分别通过八个方面对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展开论述,即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资源竞争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无差异竞争、差异化竞争、标杆竞争和人力资源的竞争,进一步指出团队核心竞争力是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企业长久拥有的,使企业团队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13]。

4虚拟团队的研究评述

虚拟团队往往是动态的,并由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文化或教育背景并跨时间、跨地域的人员组成。对虚拟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虚拟团队的界定、虚拟团队的一般管理策略、虚拟团队的成员管理、虚拟团队的薪酬激励、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因素、虚拟团队和传统团队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做出研究。

Lipnack&Stamps(1997,2000)提出的,他们将虚拟团队定义为“一个由跨时间、跨空间和跨组织界限,依靠技术,为某个共同目标而相互独立工作的人们所组成的团队”。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区别于传统团队,虚拟团队要跨越种种界限,通过网络交流技术联系起来[14]。Janvenpaa对全球虚拟团队定义为“短期的、文化多元的、地域分散并进行电子化沟通的工作群体。”[15]

王重鸣,唐宁玉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国内近年来出现的虚拟团队研究进行检索、编码和分析,从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主题和内容的角度对国内的虚拟团队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和国外虚拟团队研究上的差异,最后指出了未来国内虚拟团队研究的努力方向[16]。

颜士梅通过对虚拟团队和实体团队的区别研究指出团队成员的临近程度、互动特征、资源利用、控制和责任、文化和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得出对虚拟团队进行管理时,需要从文化差异、沟通、技术和团队协调等方面入手[17]。

赵祥宇虚拟团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有效管理虚拟团队人员应该注意改变员工的角色定位、明确团队战略目标、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8]。

邓靖松和王重鸣根据虚拟团队的特点,提出了虚拟团队自行申报挂钩奖励制度、惩罚和奖金相结合的两种不同设计框架下的薪酬方案。这些显示出国内研究者对虚拟团队实际过程中的难点和人员管理的关注[19]。王小琴指出虚拟团队的绩效管理与激励要采用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不管内部激励还是外部激励,都必须与团队的工作绩效挂钩,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反馈体系,并且将外部激励分为团队地位和团队成就,内部激励分为团队文化、团队融洽度和团队成员激励[20]。

5团队绩效与激励的研究评述

团队绩效与激励是从团队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团队构成(人口特征背景,包括教育水平和经历等)和组织绩效与激励密不可分。在这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队绩效与激励和报酬的合理性研究。

张长征,李怀祖从研发团队的异质性出发,将报酬模式与研发效率联系起来,提出了研发团队异质性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研发团队异质性与报酬模式的匹配对研发效率的影响[21]。

金泉,丁栋虹对团队创业绩效的研究中指出,团队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与观念、创业团队成员的关系状况、创业团队的文化特性,对创业团队进行激励[22]。

王艳梅,赵希男对团队协作最优激励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生产委托模型,研究了激励结构与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委托人最优的激励系数设置,分别就人关于自身努力及帮助努力相互独立及相互替代两种情形下人及委托人的最佳选择进行了分析[23]。

刘光辉,吴先金对团队激励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将激励理论与团队工作相结合,根据学习型组织激励模式构建学习型团队激励模式,并分别对基于团队整体的激励模式、基于团队成员个体的激励模式、团队综合激励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力图使团队激励模式更趋完善、合理[24]。

6团队管理研究结论及其研究趋势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2

我们一起来分析团队诠释中的几组关键词:

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团队也难逃与此,摆在销售现场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梳理。记得大学毕业后留校,主要负责系学生管理工作,在院校狠抓学风建设期间,系主任对我们说:“各位老师,好学生咱们不用抓,不仅不抓而且要标榜,带动其他人,中间的也不要操心,表现差的能帮扶的尽量帮扶,至于“捣蛋分子”一定要从到课率、生活问题及纪律问题方面逼其退学”。当时我心中愤愤不平,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交费委托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这样做事难免太不负责任。但院领导的一席发言说的语重心长:“同志们,咱们民办院校不同于公办院校,公办院校财大气粗生源旺,民办院校经不起折腾,学生的各项安全问题是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恶性事故都决定着次一年的招生效果。”其实回想平时这些“右派分子”正是些跳墙离校、夜不归宿、打击斗殴之流,清除“右派分子”净化了校园,排除招生过程中的阻碍。这是应该倡导的。这个道理极像经常说到的“木桶短板原理”。

现实工作中也巧合的遇到类似情况,我与一位经理交谈得知其团队中有两位员工能力弱,态度差且张扬无比,我疑惑不解,能力弱,态度差何故张扬,第二次到访该团队时发现少了两名员工,经理告知已离职,我欣然领会。虽然人是构成团队的主体,但领导往往像河沙中的淘金者,淘的是金子。这里我们自省职场为人之道。

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知识与技能:

三组词汇,先说何谓合理,这个话题太宽泛,已从古讨论至今,请允许我剽窃公司领导观点,这是一个“术”与“道”的问题,“术”是技巧,使技术,来源于大脑或其他,“术”是不断变化的。“道”是经验,是沉淀,意识形态范畴,是原则。就如昨天我们还能使用巧舌如簧或心狠手辣地对客户实施诱导、强行逼定等手段,但随着客户成熟及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的提升,往往我们在有些时候就显得乏术得很,但是从一个个案例和行业发展中总结的一套原则、制度、战略后,我们抓住房产销售的根本问题: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似乎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与甲方在沟通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时,如果从甲方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分歧似乎更能有效解决,并促使合作关系更为紧密,长久。

关于每个成员:

不言而喻,也就是一方面精兵简政,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绝不让两个人干,让一个人拿两人的工资,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工作中发现越是这样团队效率越高。工作中有些付出较多的同事偶尔抱怨工作辛苦,但再辛苦也不离开创典,并且乐此不疲的工作着。这对人才是一种尊重,销售就是给想成长、想发展、想获利的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突然想起翟鸿燊的一句话:“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负担一群不会做营销的人”。另一解释是房地产运营是一个系统性强、协作性高的行业,并且今后的市场趋势已经明确,我们必然要在“人”方面强化,依托平台,是依托创典全程运营平台,今后市场的主流绝不是单纯的策划、推广、销售,这已经成为过去时,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左派员工”流失,所以我们在团队中要坚决鼓励上进感强的员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客户服务,为销售服务。但企业的第一目的是要盈利,而不是为同行、为开发商培养专项人才。

关于知识与技能:

创典选择行业的伊始就决定了他以人为本的企业生存之道,培训机制是我们团队中一直应该坚持提倡的必要管理成本,他的效益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个长期的逐渐释放的能量,并且这是我们做专的基础。今后的市场正如以上所述,运营就像“瑞士军刀”,先以功能性强、品牌性好占领市场和赢得合作机遇,用锋利先豁开一个口子,随后展开各类工具开展各项工作,销售是后备军,不是急先锋,就如打仗,当骑兵杀出一条血路后轮到步兵展开白刃战时我们万万不可刀钝。我们一线人员及部门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应当与幕后英雄一同分享。

以上所述的三点一方面来源于管理者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有意识的将人或事向“正”的方向去推进,往团队需要的方向去引导,尤其销售团队激励制度可将人分出三层梯队,其中排行榜、荣辱观由此也可见一斑。还有培训制度,会议制度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点滴积累从业经验及专业技能。

协同工作、解决问题:

该话题分两方面来展开。其一:部门与部门的协同。其二:团队之间人与人的协同。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要激发出每个人的欲望,潜力,这不仅仅是制度能完成的,这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察力,管理与谈客户似乎如出一辙,望、闻、问、切。观察、聆听、交流、切入。在这点上公司领导在《管理的善恶》中已经诠释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要具体团队具体分析,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销售团队也有此特点,强势团队有着共同的特征,弱势团队各有各的弱项。在此声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弱势并非贬义,这里存在人员编制及项目特征等情况。销售管理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销售能力和培训能力,销售能力较强的人集中的团队中,领导或许在队员相互协作性方面不太斤斤计较;如作为一只刚刚组建的年轻的销售团队,即使领导者的专业技能再强、经验再多,也无法使其成员一夜间变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团队想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成绩,那就要靠协作。全员营销一方面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靠制度来补。试想在基础制度之外订立团队的附加制度,促使成员合作,再加以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结果测评制度等,否则全员营销则是空谈。附加制度就像合同中的附加条款,依项目而言,依情况而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可变性,就像中医大夫开药方一样,一个多种疑难杂症缠身的人不可能一剂汤药下肚药到病除,先靠一种方子解决调理问题,再调整药方根治另一个病症直至痊愈。其实在这点上也有成功案例,例如服装零售业的“以纯”服饰,企业设定部门及团队目标任务,如完成,各个名利双收,若未完成,不仅领导下岗员工也要离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领导跑得快,员工不配合不服从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非像谈论的这么单纯,这里只是摆明一个理而已。实际中将会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制度不是万能的,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以上所述,最好能够在管理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进行。

共同目标: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研发团队外部管理激励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论及研发团队的管理时,一些学者从团队的生命周期角度来考察,如陈春花(2002)将科研团队分成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和解体期继而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任务;更多学者从组建、协同、激励、冲突管理、知识管理等几大模块分别进行阐述。他们主要把视角放在研发团队的内部,至于团队外部的管理工作,尽管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被单独提出来以强调其重要性。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第二代研发管理已将战略纳入研发团队的管理之中,他们通过使业务部门或公司成为研发专业人员的外部客户,增强业务部门与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并对每一个研发项目都综合考虑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对业务的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项目综合管理和运行(Nobelius,2004)。而在我国企业中技术研发部门一向是“管理的黑箱”,只看到投入产出,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无为而治,对企业来说相当危险。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必须要重视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本文所述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包括人力资源等部门对因研究开发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研发团队及研发活动给予引导性、辅助性管理工作。

二、企业如何做好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

企业的领导者不能企图通过为研发团队提供足够的研发资金、资源后就坐等收获,他们需要密切关注那个“黑箱子”,关注其信息的输出,并输入适当信息。笔者认为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工作。

1.建立双向沟通模式

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不善于沟通引起的。有效的沟通,可以使企业上下人际关系和谐、工作环境融洽,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绩效目标。在一个团队之内,沟通绝不能只是单向的,必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形式。因为,只有团队成员与团队高层之间建立无障碍的通话渠道,这个团队才是健全的,才能够真正地携手共进。进一步地讲,研发团队与企业内其他组织也需要建立畅通无阻的双向沟通渠道,使各自清楚彼此的工作进展以及资源需要,这无疑会增强团队的研发实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研发人员,管理者和研发人员沟通时给予研发人员平等的地位,让其感觉到自己得到了重视,这样才能促使其说出真实意见和建议,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一切。建设完善的沟通制度和系统,拥有畅通的信息流通系统、反馈系统,强调双向沟通和把沟通制度化,这是一些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2.对研发人员进行适当的激励工作

美国学者布朗提出,对于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而言,他们对赏识、赞许、成就方面的关注远胜于其他的激励形式。强化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信任、尊重与支持以及准确的绩效评估与奖赏都是很好的激励方式选择。

首先,要根据研发人员的技能和特长把他们放到研发团队中最合适的位置上,即让工作和能力作到最佳匹配,这是工作激励的前提。其次是企业要为研发人员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研发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最后,企业领导要对研发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研发人员的较高的受尊重的需求。此外,还可以给予优秀的研发人员一定的荣誉称号或者采用研发成果署名制的方法来增加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和荣誉感。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拓展研发人员的晋升空间来达到激励效果。借鉴国外管理经验,企业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双重职业生涯通道,即管理生涯和研发生涯通道。

3.做好监督控制工作

监督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来评估内部控制运行质量的过程,它能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地运作。监督必须由适当的人适时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并采取必要行动。它包括持续监督与个别评估两种方式。持续监督存在于正常的营运活动中,包括例行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个别评估的范围和频率取决于风险的大小和控制的重要性。企业项目投资中的监督就是及时收集项目投资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与计划目标相比较,从中发现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保证监督效果,项目监督应实行内外结合,同时,项目监督应是全过程、多渠道的监督。

三、结论

本文基于研发团队的外部角度,建议企业管理者从创造企业的公平工作环境、建立双向沟通模式、激励和监督控制四个方面对研发团队进行外部的辅助管理,最大限度地帮助团队实现研发目标。本文一大缺点在于它仅仅是理论演绎的结果,缺乏实证的支持,寄希望于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找到切实有效的研发团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春花叶飞: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4

1.科研活动的特点。首先,科研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有些科研工作项目周期长,且无任何规律可循,对绩效考核周期的设定是一大挑战;其次,科研活动的进行往往都以团队的模式开展,很多的时候是多个团队跨团队合作,在研发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区分责任;最重要的一点,研发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研发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难量化。研发的成果在进行产业化之前,很难精确的判断其价值,而且产业化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科研成果的价值体现有时候就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即便有了产业化的成果,也很难区分清楚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哪些影响是来自于最初的科研过程,那些是来自于产业化的过程,哪些是来自于产品市场推广的过程。

2.科研团队与科研人员的特点。在科研团队内,由于专业和分工不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工作难度以及任务本身的价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团队成员在科研项目中的相对贡献大小很难量化和界定;其次,科研团队的成员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和高收入的特点,自我意识强,注重自我实现与价值体现,对绩效管理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公正性有很高的要求。

二、科研团队绩效管理的现状

1.在绩效管理角色定位上出现偏差。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多为技术出身,很多团队的管理者重技术、轻管理,缺乏绩效管理的意识,视绩效管理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不予以配合,将自己和整个团队放在了绩效管理的对立面,导致绩效管理无法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另外,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管理人员缺乏研发经验,对科研工作各方面都缺乏了解,因而很难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2.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很多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只有绩效考核的环节,忽视了绩效管理其他的环节,没有绩效目标的设定与沟通,没有及时的进行绩效辅导,也没有绩效考核后的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的过程,只给员工留下了“秋后算账”、“变着法子扣钱”等负面的印象,从而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心生抵制,反而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

3.科研团队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技能。有些科研团队的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的培训,在绩效目标设置、绩效沟通和绩效考核的技能上比较薄弱,导致考核的结果受管理者主观影响较大,不能公正的反应团队成员的实际绩效,进而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抵制。

4.绩效指标设计不合理。一是考核对象的选择有很大局限性,有的企业只对项目团队进行考核,对团队成员的个人价值没有进行衡量,导致“大锅饭”、“平均主义”和“搭便车”的情况,不利于团队成员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的企业只对个人进行考核,同样也会导致员工的“个人主义”,对团队的协作和互助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增加了部门内部的矛盾。二是考核维度设置的局限性,很多团队的考核指标都是执行力、积极性、创新性等定性指标,无法对团队的战略进行有效支撑,也无法体现员工和团队的实际工作价值。三是绩效指标都是短期经济目标,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性和战略性指标,导致绩效管理与团队战略缺乏相关性,同时也导致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的短视行为,不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5.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很多团队的考核结果只是用来做员工的阶段性或者年度排序,没有将考核的结果运用到团队的运营质量分析,也没有与团队成员的薪酬、培训、晋升以及职业发展相关联,从而失去了绩效管理的价值。

三、科研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的策略分析

1.树立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绩效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效率,而不是单纯的奖惩。团队的战略目标,必须通过员工的工作成果来实现,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也必须通过员工的行为来达成,所以必须把团队战略目标与员工的业绩目标统一到绩效管理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管理者必须将团队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与达成共识,落实到每个员工的任务目标上,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在绩效目标制定之后,管理者还要紧密关注工作过程,及时沟通,鼓励员工的绩优表现,对工作的偏差及时的调整,对员工提供有效的支撑和辅导,帮助员工达成绩效目标;在员工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还需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工作的关键行为进行记录,为真实的反映员工绩效保留依据;绩效考核完成之后,管理者还必须进行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通过坦诚的沟通,指出员工在考核周期内的成绩与不足,共同制定下一个周期的绩效目标与绩效提升方案。因此作为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应该主导团队的绩效管理活动,并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承担目标沟通、绩效辅导与记录、绩效考核与反馈的重任。

2.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包含了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与绩效反馈与绩效改善的不断改进和持续提升的循环过程。绩效目标制定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是绩效管理有效的前提,如果员工的绩效目标偏离了团队的战略目标,那么绩效管理便失去了意义。员工的绩效目标必须与团队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研发团队的管理者将团队的战略目标逐级分解,在和研发人员沟通达成共识之后,一起制定研发人员的个人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制定要遵循SMA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eable)、可达成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限的(time-based)。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绩效达成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团队的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状况,包括科研项目的推进进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备选的解决措施等,同时也要为员工提供及时的帮助,如资源争取、跨部门协调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建议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认真收集员工的绩效信息与资料,记录绩效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与员工沟通的重要内容,作为绩效评价时的依据。绩效考核评价是对员工绩效好坏的评判过程,该环节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考核者的确定。承担考核者角色的可能是被考核人的上级、同事、下属、客户和员工本人,对一般项目团队内的科研人员来说,考核者主要是上级和员工自己;二是确定考核方法与工具,根据不同类型的考核指标选择适应的考核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是对考核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量降低考核者在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偏差,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是绩效管理有效性的保证,绩效考核结果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决定了员工参与绩效考核的积极性。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薪酬调整、晋升以及职业发展相挂钩;同时,绩效分析的结果也可以应用于团队的经营质量分析,只有体现出了绩效管理的价值,绩效管理才会得到员工的重视。绩效反馈与绩效改善是一轮绩效管理的终点,也是新一轮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反馈是为了让员工知道自己在一个绩效考核周期内的绩效表现是否达到了目标,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并就绩效考核结果与管理者达成一致;而绩效改善则是管理者要和员工一起分析绩效不佳的原因,寻找绩效改进的可能性和方法,并制定绩效改进的目标和计划,从而进入新一轮的绩效管理循环。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团队管理沟通求同存异

管理者是组织的统帅,是战略管理的核心主体。从政府到企业乃至学校的班级,管理者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兴衰。而塑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并发挥其作用,就成为组织有效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一、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共同愿景。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团队在组建之初,需要团队成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和个体层次都能被接受的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被全体成员接受,就会占据领导地位。每个人的工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共同愿景的建立,能够激发出人的“深层热望”,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主动合作,从而团队也才能获得协同效益。

严守纪律规范。组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会使严明的团队纪律阻碍了团结,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比如说,在一个班级某个学生没能按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者是违反了学校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或失之以宽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合理分配角色。如果将团队精神理解为集体主义,并简单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对立起来。这样会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因此,团队中合理的分配好每个成员的角色,使他们各尽所能,不仅可以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其创造性。

二、团队管理的问题

虽然团队对于每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团队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不能求同存异。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这样,那些个人能力很强的成员之间可能会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不利于其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以一个班级为例,从团队的角度来讲,其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当仅仅是将每个学生成绩的简单的算术和,而是要大于这个算术和。

2.彼此过于依赖。团队中的成员由于经常在一起生活和工作,所以常常会导致成员之间相互依赖,而失去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团队是其成员相互合作的团队,只有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团队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但是成员过于依赖容易阻碍成员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南郭先生和大锅饭现象的发生。3.不愿认同他人。作为组织的一名员工,在加入一个团队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认同他们所在的团队,这种认同感能够促使个人接受团队的价值观、态度和工作习惯。但是,当一个人同时属于几个团队时,各个团队的价值观、团队规范、工作习惯同时作用在某一个人身上,使得该个体承受着内心的冲突和压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4.存在沟通障碍。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例如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失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成员很容易带着自身文化的“有色眼镜”来感知信息,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在合作过程中,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也为团队内部的沟通设置了障碍。

5.协调起来困难。团队每一成员都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把这些强势个体揉和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每个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工作学习顺序、不同的生活方式等,这也给整个团队的协调增加了难度。此外,每个成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单向流动和反馈的不及时,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

6.存在道德风险。团队的特点决定了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这就给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的,都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轻易离开所处的团队。这不仅会造成团队人才的流失,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能造成知识、信息、技术的泄漏,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

三、团队管理的对策

1.打造团队文化。发挥团队文化塑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双重作用,能够深入员工内心,使员工紧密团,荣辱与共。为及时消除团队内耗,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氛围,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2.建立归属感。应该在员工清楚自己角色的基础上,留住员工的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组织应积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员工能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3.加强沟通。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团队领头人,要能信任下属,充分授权,培养员工的成就感;要开诚布公,利用多种方式,让每位成员充分了解组织内外信息,解释团队做出某项决策的原因,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充分沟通,坦诚相待,客观公平。

4.尊重与信任。。团队的尊重与信任包括两重含义。一是特定团队内部的每个成员能够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二是组织的领袖或团队的管理者能够为团队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基调,确保团队成员有一种完成工作的自信心。人们只有彼此尊重信任对方,团队共同的工作才能比这些人单独工作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团队学学生教育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团队学习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团队学习”这个字眼。团队学习同一切新事物一样,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在此过程跌荡一翻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所遇到的团队学习问题,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学习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团队学习也是,我们无须掩饰。只有对它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它才能成为我们劈荆斩棘的利器。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能力有限,无法胜任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对老师有意回避;领导者角色又过多寄期望于能力善需提高的团队成员。

2.我们的团队组建带有人工合成的色彩,缺乏自我形成的土壤。团队成员缺乏相似的愿景,甚至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

3.团队组织形式过于拘泥,团队学习的目的性有偏差。团队学习理论不完善,实践方法不成熟。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必须认识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对团队学习这一崭新模式的非常反映。其次,必须思考一下中国现行教育模式对学习者和教育者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可谓无法摆脱的阴影,我们的思想、观点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最后,我们直面“团队学习”,任何事物都存在他的缺陷。

一、对大学一族的分析

大学时代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人生旅程。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在知识储量上达到一个量与质的飞跃,同时我们的思想开始完善并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错综复杂使得我们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事物、新思想我们正误难辨,悲喜交加。首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而且一直在变化发展中。一次精彩的演讲很可能改变我们的认识,转移我们的兴趣,徙定我们的人生目标:同样,一次挫折会冲刷我们的心灵,消磨我们的斗志。可以这样讲,第一次接触“团队学习”,我们都会激情澎湃,惊叹他的高效,折服于他的智慧,甚至我们会鄙弃孤苦的传统学习模式,悔恨自己的过去:然而一段时间后,我们没有看见期盼的效果,相反的遇到的是团队学习中的困难,我们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团队学习是空想主义,他在我们的现在具有局限性,团队的智慧是不会垂帘我这种旧模式下的垃圾的。

大学生是处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转型,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既不愿视自己为学生,认为那时懵懂与幼稚的代名词;又无法适合成年人的职责,因为还不够理性不够老练,或许长大就是己所不愿。这些特殊性左右了团队学习中的交流。与同学交往,直白还是隐晦;与老师交往,何种身份,学生或是有思想的人。老师也很难处理,若视我们为求知若渴的孩子,讲得多而细,仿佛惟恐我们不知道;或者担心自己的讲稿不够深奥,认为我们是懂得很多的大人了。自己和他人多无法定位大学生,这给交流带来很多不便,无形中给“团队学习”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上是我们大学生因为思想的不成熟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一种普遍心理。这也决定了一般的大学生是难以胜任领导者的角色。他们没有目标或目标和信仰不断变化,很难实现宏观上控制全局和把握方向,拥有主动的结果最终是互相张望与无限的期待——我干不了,也许别人吧。

二、对现行教育的思考

中国正处在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激烈抗争中。但因为高考选拔制度和先入为主等因素,应试教育仍占上风或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搞应试教育。所以高考成功者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的素质很难符合团队学习的组员智慧的需求。他们适合于单独学习,需要竞争压力,无形中保守排外,不善于、不屑于、不敢于同外交往,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习惯在学习中以强欺弱以强压弱,不明白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效力。而且大多数这样的人是内括型的,即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外人不信任,缺乏合作意识,希望给予却害怕奉献。他们或多或少明白这一点,但在短期内很难克服。同样是因为是这样的模式,他们的知识类型有很大类似,不能满足团队学习中对组员要求的多元性和互补性。

三、直面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一个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组织形式。为获得其高效,我们必须消除很多障碍。如:割草机悖论:共同从事体力劳动通常比较简单,共同从事脑力劳动则相当困难。恐龙悖论:退步的交流模型往往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让进步的交流模型没有容身之地。获得团队智慧障碍:1.五脑对抗反应:太多的意见使得事情变得无价值的复杂。更多人参与通常不能弥补由额外增加的人数带来的复杂性。2.认知的过于简单: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过于草率,方向狭隘,结论模糊3.情感的过度简单化:在团队讨论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学会共鸣,共鸣是情感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对他人感觉的认识,对发展需求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对于政治关系的警觉性,以及对服务定位的采纳。4.面对压力时的退缩: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认知趋向于变回原来的模式。5.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人的退缩行为将使其他人倒向同一方向。6.权利优势:拥有权利的人有时会利用人们的消极的相互作用的事实。

团队学习中要求组员更多的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必须考虑,我能为团队花费多少时间,我需要为团队消耗多少精力。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尤为突出。青春是短暂的,我们需要用他来塑造人生;精力是充沛的,但使我们兴奋的事情太多。对于团队学习这种需要深知了解和细心融通的学习模式,想在短期内获得是一种奢望。组织被经典的定义为交流,沟通成为团队学习的灵魂。交流的时间、地点、方式是任何一个团队每时每刻都会面临的问题。就大学生而言,个性化成为每个人生活的显著标志,很难寻求公共的时间地址。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驾驭把握的能力,在语言组织和艺术方面都有致命的不足。团队学习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和团队感情,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以上都是每个团队已经和即将直面的麻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抓紧解决。我们坚信新模式的产生推动历史前进,旧的体制无法适应时代必然同化,我们努力着、期待者这次变革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7

我们一起来分析团队诠释中的几组关键词:

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团队也难逃与此,摆在销售现场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梳理。记得大学毕业后留校,主要负责系学生管理工作,在院校狠抓学风建设期间,系主任对我们说:“各位老师,好学生咱们不用抓,不仅不抓而且要标榜,带动其他人,中间的也不要操心,表现差的能帮扶的尽量帮扶,至于“捣蛋分子”一定要从到课率、生活问题及纪律问题方面逼其退学”。当时我心中愤愤不平,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交费委托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这样做事难免太不负责任。但院领导的一席发言说的语重心长:“同志们,咱们民办院校不同于公办院校,公办院校财大气粗生源旺,民办院校经不起折腾,学生的各项安全问题是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恶性事故都决定着次一年的招生效果。”其实回想平时这些“右派分子”正是些跳墙离校、夜不归宿、打击斗殴之流,清除“右派分子”净化了校园,排除招生过程中的阻碍。这是应该倡导的。这个道理极像经常说到的“木桶短板原理”。

现实工作中也巧合的遇到类似情况,我与一位经理交谈得知其团队中有两位员工能力弱,态度差且张扬无比,我疑惑不解,能力弱,态度差何故张扬,第二次到访该团队时发现少了两名员工,经理告知已离职,我欣然领会。虽然人是构成团队的主体,但领导往往像河沙中的淘金者,淘的是金子。这里我们自省职场为人之道。

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知识与技能:

三组词汇,先说何谓合理,这个话题太宽泛,已从古讨论至今,请允许我剽窃公司领导观点,这是一个“术”与“道”的问题,“术”是技巧,使技术,来源于大脑或其他,“术”是不断变化的。“道”是经验,是沉淀,意识形态范畴,是原则。就如昨天我们还能使用巧舌如簧或心狠手辣地对客户实施诱导、强行逼定等手段,但随着客户成熟及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的提升,往往我们在有些时候就显得乏术得很,但是从一个个案例和行业发展中总结的一套原则、制度、战略后,我们抓住房产销售的根本问题: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似乎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与甲方在沟通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时,如果从甲方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分歧似乎更能有效解决,并促使合作关系更为紧密,长久。

关于每个成员:

不言而喻,也就是一方面精兵简政,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绝不让两个人干,让一个人拿两人的工资,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工作中发现越是这样团队效率越高。工作中有些付出较多的同事偶尔抱怨工作辛苦,但再辛苦也不离开创典,并且乐此不疲的工作着。这对人才是一种尊重,销售就是给想成长、想发展、想获利的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突然想起翟鸿燊的一句话:“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负担一群不会做营销的人”。另一解释是房地产运营是一个系统性强、协作性高的行业,并且今后的市场趋势已经明确,我们必然要在“人”方面强化,依托平台,是依托创典全程运营平台,今后市场的主流绝不是单纯的策划、推广、销售,这已经成为过去时,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左派员工”流失,所以我们在团队中要坚决鼓励上进感强的员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客户服务,为销售服务。但企业的第一目的是要盈利,而不是为同行、为开发商培养专项人才。

关于知识与技能:

创典选择行业的伊始就决定了他以人为本的企业生存之道,培训机制是我们团队中一直应该坚持提倡的必要管理成本,他的效益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个长期的逐渐释放的能量,并且这是我们做专的基础。今后的市场正如以上所述,运营就像“瑞士军刀”,先以功能性强、品牌性好占领市场和赢得合作机遇,用锋利先豁开一个口子,随后展开各类工具开展各项工作,销售是后备军,不是急先锋,就如打仗,当骑兵杀出一条血路后轮到步兵展开白刃战时我们万万不可刀钝。我们一线人员及部门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应当与幕后英雄一同分享。

以上所述的三点一方面来源于管理者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有意识的将人或事向“正”的方向去推进,往团队需要的方向去引导,尤其销售团队激励制度可将人分出三层梯队,其中排行榜、荣辱观由此也可见一斑。还有培训制度,会议制度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点滴积累从业经验及专业技能。

协同工作、解决问题:

该话题分两方面来展开。其一:部门与部门的协同。其二:团队之间人与人的协同。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要激发出每个人的欲望,潜力,这不仅仅是制度能完成的,这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察力,管理与谈客户似乎如出一辙,望、闻、问、切。观察、聆听、交流、切入。在这点上公司领导在《管理的善恶》中已经诠释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要具体团队具体分析,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销售团队也有此特点,强势团队有着共同的特征,弱势团队各有各的弱项。在此声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弱势并非贬义,这里存在人员编制及项目特征等情况。销售管理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销售能力和培训能力,销售能力较强的人集中的团队中,领导或许在队员相互协作性方面不太斤斤计较;如作为一只刚刚组建的年轻的销售团队,即使领导者的专业技能再强、经验再多,也无法使其成员一夜间变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团队想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成绩,那就要靠协作。全员营销一方面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靠制度来补。试想在基础制度之外订立团队的附加制度,促使成员合作,再加以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结果测评制度等,否则全员营销则是空谈。附加制度就像合同中的附加条款,依项目而言,依情况而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可变性,就像中医大夫开药方一样,一个多种疑难杂症缠身的人不可能一剂汤药下肚药到病除,先靠一种方子解决调理问题,再调整药方根治另一个病症直至痊愈。其实在这点上也有成功案例,例如服装零售业的“以纯”服饰,企业设定部门及团队目标任务,如完成,各个名利双收,若未完成,不仅领导下岗员工也要离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领导跑得快,员工不配合不服从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非像谈论的这么单纯,这里只是摆明一个理而已。实际中将会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制度不是万能的,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以上所述,最好能够在管理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进行。

共同目标: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团队;管理;激励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这些都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农村学校的发展更需要团队力量,只有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好团队,依靠良好的团队才能蓬勃发展。

一、农村学校需要的团队

1.班子团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校级领导可能只有1~2人,这就需要根据学校实情增补班子团队(5人左右)。班子团队全面负责学校日常事务和制定、执行学校相关制度,同时对学校发展负总责。2.班主任团队。班主任是学生教育基础,学校的很多工作必须通过班主任才能实现,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基层的堡垒。班主任团队由德育工作者和所有班主任组成,对学生德育工作、安全工作负总责。3.教研团队。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是重要表现形式,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和适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研团队来完成。教研团队由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对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负总责。4.学生团队。指出青少年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弄潮儿,这就需要学生多方面发展,也需要学生健康尊严、张扬个性,学生团队建设就尤为重要了。学生团队由团支部书记、部分有特长的教师、全体学生(学生根据爱好与兴趣进行分组)组成,对学生全面发展负总责。5.家长团队。农村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家长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组建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家长团队,与学校一起共促学生的发展。家长团队由学校工会主席和部分家长代表组成,对学校教育评价负责。6.社会团队。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之才,社会教育就必不可少,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社会团队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境支撑。社会团队主要由本地区两代表一委员、村支两委和社会名士组成,对学校发展和评价负责。7.校友团队。历届成功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依据,同时也是在校学生的精神支柱,他们工作在各个领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团队。校友团队主要由历届有影响力的学生组成,对学校发展负责。

二、农村学校需要精心管理团队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9

一、平衡思维和团队管理的概念分析

(一)平衡思维的概念。平衡思维源于人们思维的进化。落后的管理思维以不均衡分配作为主要方法,这种分配方式存在巨大隐患,即资源分配有效性持续降低,资源成本的输出无法得到预期内的回报。管理者也不能保证所有的调节性决策都能够起到正面的效果。因此创造出相对公平的理论,以期令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认同某一平衡体系,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团队管理方面相对迫切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平衡思维产生的重要契机。企业团队管理涉及多方内容,例如企业的发展信息、互动信息以及人员整合相关的信息。平衡思维能够在上述信息中找到规律,令所有的企业业务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发展。企业平衡的目标基本都分为三点:第一点为管理上的平衡。即大事小情均要做到有效管理、公平管理。第二点为整体上的平衡,即决策平衡。第三点为沟通平衡,指的是存在于企业团队内部的沟通,也需要做到平衡和有效。上述三点,也是平衡思维的重点所在。如若企业能够妥善应用平衡思维,那么便能够完善地进行团队管理,继而提升企业运行的整体效率。(二)团队管理的概念。企业团队是负责企业各项业务的成员,企业内部所有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且长期在企业内部担任职务的员工,其组合都可称为企业团队。企业团队具有为了达成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开展工作的这一相同目标。企业团队这一概念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例如企业整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大的团队,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小的团队。企业管理具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监督的作用;第二则是协调的作用。监督是为了保证企业团队能够各司其职,保证本职工作可稳定发展。而协调则是令各个部门以及部门内部能够为达成战略目标而努力。企业管理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都随着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变动,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也都包含在管理方向中。因此,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利用,调整企业人员时刻保持在最佳协作状态中。

二、以团队内部为视角,分析平衡思维在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一)团队成员与团队整体的平衡。企业各个团队均以达到阶段发展目标作为行动方向,这一方向虽然稳定,但方向的设定完全取决于公司。团队内成员本身并不能干预企业决策的制定,企业决策决定着团队的发展目标,该目标极可能会与成员自身的发展方向重合,也可能完全相反。团队成员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自身必然会拥有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即使企业确定的发展方向具有实际的作用,能够带领团队和企业走向成功,但企业团队管理行为却也可能影响到团队内成员个人的发展诉求,使成员的情绪进入负面状态中,导致其在未来的工作中难以持续发挥工作效能。平衡思维中认为,只有维持人的平衡,才能维护所有行为正常发展。针对于此,企业管理者便可以调整企业文化,一方面坚持企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包容企业成员的行为。只要能够达成目标,企业成员可以选择适应于自身的活动方式,只要能在期限内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在此过程中与同事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企业就将以包容态度来管理企业成员,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这样在开放的环境中,团队成员和团队整体便能够处在和谐的状态中。(二)团队成员之间的平衡。企业团队管理以宏观视角为主,但企业团队内部所产生的矛盾则多以成员作为爆发点。上文中提到,企业团队成员虽拥有各自特殊的想法,但企业的运营需要成员相互配合。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最终的工作效果也会不同,而工作效果的不同会导致各自的信息资源产生不对等现象。信息不对等会令团队内部成员无法默契地开展工作,长时间后,成员的工作能力会在心态的干预下产生变动。如若在冲突下能够产生正面的变动,那么团队成员工作能力提升反而会促进企业的运行质量的提升。但实际上,多数的内部成员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最终都会影响企业计划的顺利开展。故针对于此,企业团队管理者也应该调节成员之间的平衡。管理者可以尽量锻炼团队内部的工作协调能力,例如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工作,令各个团队成员交换身份模拟企业日常的工作运营。这样可以引导团队成员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更加直观地与对方做好工作上的配合。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性格和能力来安排工作,让条件更加互补的成员在同一团队内工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团队工作更加协调,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以团队外部为视角,分析平衡思维在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一)各个层级之间的平衡。存在于企业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比较容易化解,这是因为企业成员多为执行者,能够影响企业的效率,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决策系统。但存在于企业团队各个层级之间的矛盾却具有直接的威胁性,如若各个层级未能及时交流意见,令企业日常运营处在不平衡状态中,那么企业的运行成效就会降低。理论上讲,企业高层管理者拥有决策权,可以在研判整体形势、权衡利弊后执行计划。但实际上,下级成员也同样具有质疑决策的权利。这是因为上级的决策同样能够影响下一层级的工作状态,因此如若部分企业高层长期执意进行“独裁”决策,那么下级就会产生不平衡现象,进而令下级对于“执行”产生一定的负面心态,从而难以有效地落实相关决策。针对于此,企业高层应该尽可能多地与下级进行交流,考虑下级在日常工作以及执行决策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结合企业运行的综合信息进行决策。这样才能够令每个决策都能够被企业大多数的成员所认同,成为有效决策。(二)各部门之间的平衡。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取决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协调程度。各个部门只有做到平衡,才能够使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但事实上,当前每个企业各个部门基本都会产生矛盾。对于企业人员来说,信息和资源就是完成工作的重点。而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十分有限,故多数情况下各部门都会尽可能多地争取一些资源,力求使自己所在的部门能够在资源充沛的状态下完成工作。而这种争夺资源的风气不应该在企业内部出现,企业内部应该尽可能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减少争夺资源现象的发生,从而稳定企业的发展状态。针对于此,管理者可以直接使用计划分配的形式调节这些矛盾。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与各部门管理者进行商议,确认每个部门在每一阶段内的工作任务,以及预期内的资源量数。进而要求企业资源按照计划分配,减少因各个部门之间冲突而产生的资源无效消耗现象。其次,管理者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各部门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能范围,使新老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这样各部门才能进入到平衡的状态中,为企业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四、以社会环境角度为视角,分析平衡思维在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平衡。通常情况下,企业处于独立运营地位,不会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但企业具有多元化发展诉求,在保证内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企业也需不断提升行业口碑与行业发展地位。政府的作用主要为宏观管控,政府需要监督每个企业都能够合法经营,并且按照市场的分工来发展。因此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企业违背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时,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将处在不平衡状态中,政府必然要对企业进行管理和引导。同时,当地方政府未按照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双方的关系也会出现不平衡现象。故针对于此,地方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响应中央号召,及时对企业进行引导和帮扶。而企业方面也应该将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作为发展方向,调整企业的运行状态。这样才能令双方在平衡的状态下稳定发展。(二)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平衡。在产业或行业内部,即使是规模较大,且经营多年的企业也存在竞争对象。这是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因此针对企业之间的平衡,不代表双方不能存在竞争关系。对于国家来说,各个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竞争,能够有效地发展整个产业。这是因为显性和隐性的竞争对手都能够令企业产生危机感,进而促进其加大科技研发和加强管理来提高整体效率。因此管理者应重点改变各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现象。第一,各企业必须要以乐观的视角看待竞争者。在竞争局面中,企业应该先去分析对方的优势。优势可以是技术方面的优势,也可以是管理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于企业团队管理工作来说,其务必要重视竞争对手的人才管理方式,进而从中获取到可用经验,改良自身的管理绩效。第二,企业需要以正确和合法的手段透彻了解对方运行状态,进而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这样各企业之间才能够互相借鉴,优胜劣汰,实现动态平衡发展。(三)企业和客户的平衡。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核心,是企业生态链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多数企业都会认为企业团队应该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的一切要求。这种思维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错误,但实际上,无论是服务者或被服务者,其都需要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坚定自身价值观。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企业过于重视满足客户需求,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产品优化,均以用户的思维为主导。这种经营思维存在明显问题,一方面,客户思想鱼龙混杂,并非所有思想都具有参考价值。不辨别即采用客户思想,将降低企业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当客户获取过多的尊重后,客户思维必然转变,出现颐指气使等现象。进一步加大服务客户的难度,也会降低团队成员对企业的信任度,令双方明显处在不平等空间中。对此,企业方面应该做好自身与客户的平衡工作,既要重视客户需求,但也要根据企业实际能力,量力而行。

五、结语

平衡思维是当前企业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思维模式,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使用的管理方法。本文以平衡思维为主,对其在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平衡思维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团队管理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为企业团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青.企业团队管理中平衡思维探究〔J〕.现代交际,2017,(5):169-170.

〔2〕周评.论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平衡思维〔J〕.华东经济管理,2004,(4):64-67.

〔3〕王凡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平衡思维———理论篇〔J〕.经营与管理,2010,(10):6-7.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环境审计;必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备受人们关注。

1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

实践中,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功效不大,推动力空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审计依据不足

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虽然新审计准则中已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但其仅仅是在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对环境事项考虑所进行的规范,而且其完善程度和适用性还有待验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被认可的环境审计准则。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而较少开展环境审计业务。

环境审计的开展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我国至今未建立环境会计,造成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产生随意性。因此,尽快建立环境会计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准则,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并使环境会计核算尽快付诸实施,才能为环境审计奠定良好基础。

1.2缺乏专业环境审计团队

环境审计对审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除了要有所需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社会学、工程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中现有的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未全面涉及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随着环境审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环境审计人员。因此,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也是当前阻碍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因素之一。

2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题为《环境审计和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审计而言,积极开展环境审计也是很有必要。

2.1有效满足环境审计信息的需求

信息不对称使社会公众对企业提供的关于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持有谨慎的怀疑态度。这些信息又是评价企业环境责任所必需的,需要对这些信息的可信程度进行鉴证。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关于环境审计信息的中介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鉴证信息的需要。

社会公众为了正确区分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不同的企业,以便在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进行差别对待,促进社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鉴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道德来看t由于这一中介组织的“第三者”身份,在业务处理时能够比较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使确认的环境信息有较高的诚信度,比较容易被信息使用者接受。

(2)为企业提供环境审计信息服务的需要。

企业忠实地履行了受托环境责任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提高企业所公布信息的可信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企业为了从资本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会尽力披露一些投资者关心的有利的环境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就需要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是独立环境审计产生的内部动因。

2.2拓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需要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如何分得一块大“蛋糕”,而是如何共同把“蛋糕”做大。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审计业务,增加盈利渠道,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领域,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继续存在,环境审计也会成为审计学中一个长久存在的分支。2.3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

环境责任的存在,在相关的主体中形成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受托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事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委托人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隐瞒真实信息,结果使受托环境责任得不到全面有效履行。由第三方专家独立地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受托人尽职尽责履行受托责任,又可以大大提高受托人出具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独立第三方身份,为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

社会推动力空缺成为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领域发展的障碍,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减少阻碍因素,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发挥。具体来说,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和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和建议主要有:

3.1规范环境审计执业评价标准

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健全环境审计执业规范和评价标准,对环境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报告等做出规定,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加快建立环境会计

环境审计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活动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审计的要求严重背离。因此,我国需加快建立环境会计,同时加快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一方面,要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其他鼓励措施,鼓励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促使环境会计的实施。

3.3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其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聘请环境事项专业知识顾问。也可以鼓励其成员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资格。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学及相关知识培训,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环境审计队伍。

3.4积极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