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59

体育心得体会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1

这次的学习时间是七天,总共有七位教育前辈给我们授课,他(她)们冒着酷暑,每天给我们认认真真地上课,我很是敬佩。下面就几位专家的授课简短说说自己的体会。

李亦麒的授课主题是《体育与健康》,其中关于体育教学以及健美操的有关内容让我产生了共鸣,十分精彩。比如她讲解的“体育教学的要点:1、以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为依据,2、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3、精心选择教法和学法,4、合理设计学习过程,5、进行有效的评价。”,让我很自然的想到数学教学,这跟数学教学是一样的。让我们非专业的体育教师感受到专业的待遇,体育课不是很复杂吗!又比如她精心准备的健美操视频,以及不时的恰当讲解,让我仿佛突然回到了曾经师范的舞蹈教室,身体开始不自觉的模仿起来,感觉挺好!

潘庐兵授课的《浅谈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陈侠授课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常规及教学法》让我进一步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对于体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体育教师的生存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他们的生存压力很大!有来自制度的,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文化课教师的,更有来自学校领导的,使我课上陷入了沉思。压力的缓解需要集体的智慧,一切都值得期待!

傅玲授课的《教研引领聚焦课堂—善学、勤思、乐探》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全体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丝毫不减。据了解她是七位专家中级别最高的,是教育部讲师团授课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专家,省特级教师。学员们难得遇到如此高级别的讲师,有种受宠若惊的激动,听得都很认真。她向我们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过去和现状,使我们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的历史与现在,我们受益匪浅。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2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4

体育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动力来自人和人的需要。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虽然需要场地器材、资金设备、时间信息、科学技术,但人总是扮演着一个主体的角色,因为,体育是施加于人的,其最终结果又表现在人的身上。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体育中是非常具体而生动的。比如:在学校中,怎样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解决学生体质一段时间以来下滑的问题?在球市里,是以球迷、观众为“上帝”,还是以主办方为主宰?在竞技运动中,对于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和金牌应当做出怎样的伦理安排?在社会体育事业上是以惠及多数人普及大众体育为主,还是造就若干漂亮的形象工程?在发展体育产业时,是单纯为精英型竞技体育及其利益链筹资,还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体育服务?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人的地位而展开的。

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体育的需要与人民对体育的需要,应该一致起来。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往往会发生抵牾。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或保留计划经济体制浓厚色彩的体育体制中,大众对体育的全面的需要会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当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已经发展和进步到对体育权利的追求。作为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权利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对体育的需要与人民对体育的需要这两者的关系必然进行调整,代表国家的政府理所当然地要为人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提供服务和保障。强调人是体育发展的主体,还因为体育的发展若不是着眼于全体社会成员而重视人、依靠人、为了人,那么体育事业就既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而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也不能使体育事业本身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放眼世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普遍从原有的强身健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身、健心、健美、健群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还要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通过体育设施的完善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全面的多元的需要,以促进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全面、协调和完善地发展。

体育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发展体育的协调发展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体育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协调,二是体育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体育事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国外学者对1984年奥运会奖牌分布及获奖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98的奖牌都被经济水平较高、扫盲率较高和人口平均寿命较长的国家所获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总产值、国民平均收入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前提指标,前者对竞技体育可以起较大的作用,后者则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表现为直接的影响。体育运动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社会多元利益并存共生的格局形成,人们对实现其体育权利越来越自觉和重视,对体育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是否有利于人们自身的健康和参与体育十分关注和认真,体育理所当然要对社会的上述发展做出应答,积极参与其间。一个社会没有多姿多彩的群众体育、没有蓬勃持续的大众体育,其体育事业不仅缺乏动力,而且很难与较为快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也很难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体育应有的功能。总之,体育超越社会发展是不可能的,但落后于社会发展是不应该的。在我国,体育由学校体育、高水平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子系统组成。国家体育的发展应该是各个子系统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既是体育发展的目标,也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体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各个子系统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应相互协作,根据总的发展目标在实际运行中不断进行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会有所侧重,但最终要实现体育系统内部的相互协调。长时间的畸轻畸重,最终会失落体育发展的根基。体育发展要可持续发展人类体育的发展遵循繁荣发展的规律,但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不容易。体育毕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消耗的资源在成倍地增加着,因此有限的资源和不断增长的社会体育需求之间就形成了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为此,我们首先要树立代价观念和成本意识,注重体育投入与产出之比,这样才能保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观念。为了保证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从制度上制止忽视成本的现象,需要改变现有的体育行政官员以金牌定终身的政绩评定指标,切实推进体育体制改革,以体育的社会化扩大体育资源的渠道,降低体育的成本。我国承办全运会成本增长很快,从二、三十亿元已经猛增到五、六十亿元,某个并不富裕的农业大省为获得一枚全运会的金牌需要投入2800万元,这些都是经不起成本核算的,也是难以持续的。其次,在体育资源使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资源使用的效率,又要注重体育资源的分配,要坚持统筹兼顾,平衡多方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益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有了体育体制内外的利益差别,而且出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地方、单位、群体、个人都成为相应的利益主体,同时利益本身也开始多元化,健康、权力、收入和声望都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情况下,体育发展除了满足国家利益外,还应该满足群众的娱乐和健康的利益需要。这种利益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状况对体育资源的公正而有效率地分配提出了更多要求。第三,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公平。为了实现体育资源享受的公平公正,政府应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调剂职能,统筹体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人群之间的分配,让平民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能普遍享受到体育发展的益处。从目前我国改革的整体进程和目标看,政府角色正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体育产品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三种性质。政府应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育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完成公共服务的任务要求。对于由市场提供的体育私人产品,政府要负责质量监督和价格的宏观控制。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倾向要加以扭转:我们既不要在“体育产业化”的口号下,把大众体育需要的体育场馆建设等公共产品推给市场,也不要将可以用市场方式经营的准公共产品(如体育场馆的开放)闲置起来,更不要将一些贵族化的、高投入运动项目做成公共产品,使巨额财政资金的体育投入受惠者寡,而老百姓却无力消费或高价消费体育产品和服务。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5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我们要适应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就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文化建设、指导文化工作。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文化项目推进年”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打生态牌、唱文化戏’,千方百计招引项目。加快县电影院引资改造步伐,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继续做好重点文化项目的立项、争引工作,对在谈丁公石祠综合开发项目提供跟踪服务,争取丹土遗址保护项目尽快编报方案。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扶优扶强现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大院、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四大工程”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步伐。2009年完成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完成新建100个村(居)文化大院和10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规范化服务站点达到30%,确保90%以上的村庄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特色文化,进一步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要全面完成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工作,踏查率要确保100%。同时,要做好文物纸质档案整理和电子文本的录入工作,做到边调查边整理边录入。二是要做好国保文物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要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加强对现有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确保文物安全,各乡镇文体站要在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方面,切实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积极与县博物馆搞好协调,做好本乡镇的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四是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五是要切实做好五莲茂腔、民间剪纸、刺绣鞋垫等传统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开发工作。要抓好产业转化,变非遗资源为产业资源,增强特色文化活力,实现文化品牌效应,在提升我县的知名度方面做出贡献。

三、精心组织,着力打造,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为建国60周年、建市20周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利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形式,组织专业、业余文艺队伍创作演出具有五莲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庆祝建国60周年、建市20周年。在组织好送文化下乡、第三届“七连山民俗文化节”、第十二届“山城之夏”文艺展演•电影展映活动等常规性文化活动外,主要开展“庆祝建国(县)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国庆六十周年合唱大赛”、“国庆六十周年民间文艺大赛”、“书画、奇石、根雕艺术品展览”、“科普成果展览”五大活动。

四、切实加强对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管理,把文化市场扶优搞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确保全县文化、新闻出版两个市场经营持续繁荣有序。发挥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扫黄打非”集中整治行动,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加强对经营业户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教育培训,增强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帮助文化市场经营业户,改进思想、经营模式,促进不断扩大规模,增强效益。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6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指导和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这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实际,着眼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不仅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更是顺应人民期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将利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又快又好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和重要步骤。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进一步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在科学发展的指引下,形成新的发展观念,把握新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对于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规范各项工作,对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胜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好地保持先进性、坚定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新提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深刻领会发展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为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对体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即体育的发展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和要求。具体地讲就是在体育领域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公务员之家:

(一)体育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

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动力来自人和人的需要。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虽然需要场地器材、资金设备、时间信息、科学技术,但人总是扮演着一个主体的角色,因为,体育是施加于人的,其最终结果又表现在人的身上。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体育中是非常具体而生动的。在竞技运动中,对于运动员的生命健康和金牌应当做出怎样的伦理安排?在社会体育事业上是以惠及多数人普及大众体育为主,还是造就若干漂亮的形象工程?在发展体育产业时,是单纯为精英型竞技体育及其利益链筹资,还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体育服务?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人的地位而展开的。

强调人是体育发展的主体,还因为体育的发展若不是着眼于全体社会成员而重视人、依靠人、为了人,那么体育事业就既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而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也不能使体育事业本身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放眼世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普遍从原有的强身健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身、健心、健美、健群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还要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通过体育设施的完善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全面的多元的需要,以促进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全面、协调和完善地发展。要实施“人才强体”的战略,就要抓好体育人才的培养。

(二)体育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发展

体育作为一个整体,自身是个封闭的系统,高水平竞技体育、大众体育都是其子系统,在体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各个子系统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应相互协作,根据总的发展目标在实际运行中不断进行调整。一方面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只有疏通、协调好它们的关系,才能营造一个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我国,体育由学校体育、高水平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子系统组成。国家体育的发展应该是各个子系统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既是体育发展的目标,也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体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各个子系统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应相互协作,根据总的发展目标在实际运行中不断进行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会有所侧重,但最终要实现体育系统内部的相互协调。长时间的畸轻畸重,最终会失落体育发展的根基。

(三)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体育的发展既要考虑到目前的速度和效益,又要考虑到对今后体育发展的影响。竞技体育是争强斗胜的事业,体育比赛是无比残酷的较量,取胜之道,唯有实力。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生命线。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7

党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和体现着党的作风。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文章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也是新时期新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入”。

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要深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第二篇

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的讲话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打造不同诉求公平博弈平台,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才能凝聚起最为广泛的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扎实开展群众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树立群众观点,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必须终身学习的科学理论。作为工商联的党员干部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真钻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融入党员干部思想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永远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二、切实深入群众,亲身践行群众路线,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需要。如何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树立“三个理念”,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始终树立三种理念,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便是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牢固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高度负责的理念。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遵循和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工作中切实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努力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也是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倡导的基本信条。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这几年,尽管随着财力的增长、政策的反哺,民生状况大幅改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轻视民生问题;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总是日益增长的,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持续向上的。尽管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可以肯定,群众的抱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工作始终落后于群众需求。这不是群众不知足,也不是我们工作不力,而是矛盾论在民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个矛盾的存在,正是推动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动力。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分清轻重缓急,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要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现在,有时我们认为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群众为什么不满意?有些工作在我们看来好像很有必要,但为什么人民群众不欢迎?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为什么群众就不理解?这些问题,其实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使我们的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是好心办坏事。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既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要执行好惠民政策,把群众该得的实惠送给群众。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这些政策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给群众的普惠政策不是一种赏赐,而是他们正当利益的回归;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他们理应分享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大政方针。无论从哪一方面理解,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执行到位,坚决不准克扣截留。而且还要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让群众心安理得地拿、有尊严地享受。

第四篇

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规定文件资料、讨论交流认识,使我对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得到新提高,思想有了新收获。现就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做如下交流,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敬畏百姓、赢得人心。然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个别单位和地方在作风建设上“光打雷不下雨“,满足于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对中央八项规定大搞变通。个别权力部门的干部吃拿卡要,漠视民生疾苦,追逐部门利益与个人私利。一些地方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四风”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如果我们党脱离了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就丧失了执政基础。

作风建设未有穷期,革除积弊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党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十八大以来,狠抓作风建设,出台八项规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风好转的新气象,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党中央基于深刻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而实施的重大举措。做为活动的重点对象,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克服厌倦情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真心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决扫除“四风”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总之,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切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把住了关键。“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主动照镜子、勇于正衣冠、自觉洗洗澡,才能达到治治病的目的,才能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更深地植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确保清风长驻。

第五篇

近期我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加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认识到党的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的心得体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第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开展开这一活动的核心在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充分准备,抓好落实,要切实认识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的党员干部专横跋扈、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发生角色错位,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包养情妇、滥用权力、自认为高人一等、官僚主义严重、看不起群众;有的党员干部道德低下、职业素质差、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作风粗暴、对群众颐指气使、苛刻严责、对己放纵甚至放荡、对上奴颜卑膝、一副奴才相、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第六篇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干部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

基层干部很大部分出身在农村,即使不是在农村出身,也有亲戚朋友在农村,对农村的形势、群众的境况,可以说感同身受。按理说,我们应该不会忘记“群众是衣食父母”。但恰恰相反,有很多人正在淡忘这个老观点,正在淡化群众感情,现在非常有必要重温群众观点,筑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讲群众最可敬,是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讲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最容易满足。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能吃上猪肉就高兴得不得了。讲群众最可怜,是说群众生活最艰辛。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史上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就是在税费改革以前,也有人发出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最大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认真反思我们这些年的工作,可以明显看到,我们从群众身上得到的多、给予的少,亏欠的多、补偿的少,不自觉地远离群众多、主动深入联系群众少。当然,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不能完全归过于干部个人。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第七篇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8

今年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近期,局党委多次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八荣八耻通过这一段时间对“八荣八耻”深入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交给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作为业余体校一名普通的体育工作者,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伟大的任务。以前虽然也系统学习过读本所推荐的文章,但这一次学习在思想上都有很大启发,特别是在这次保先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政治觉悟又有新提高,又有新认识。使我充分认识到中央开展这次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训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教育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一个民族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是构建综合素质的基础,同时又具有激励人民群众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精神。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荣辱观也是间接的对我们们这些体育工作者的教导和要求。身为业余体校的教练,我们平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等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9

一、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一是深入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月日,局总支召开专门会议,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系统集中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的通知》,成立了由万克仁任组长,下属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为期一月的教育整顿活动中,广泛开展了以“四查”(即查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工作一般化、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问题;查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上下班迟到早退,外出不打招呼的问题;查工作不扎实,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作表面文章的问题;查不讲团结,互相拆台、搞内耗的问题)“三立”(即树立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树立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每个干部职工都撰写了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和2篇心得体会。

二是狠抓“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在“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中文体局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全系统进行了动员,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文体系统开展“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教育活动行事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精神实质。局机关共集中学习13次,下属各单位共组织学习72次,每个党员干部认真做了学习笔记,1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撰写了2篇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并在全系统组织参加了“两个条例”知识测试,合格率达100%。结合教育活动,重点查摆、解决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并认真搞好“回头看”,巩固教育成果,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是重视日常理论学习。全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及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坚持周一、四理论学习日制度,严格按照“六有”(有笔记、有记录、有学习园地、有心得体会、有内容、有成果)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使理论学习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局机关全年集中学习66次,局属单位达202次,人均记学习笔记1.2万字,撰写心得体会1篇以上。

四是严格落实各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结合下属各单位的实际,制订下发了操作性较强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分别在半年、年终两次进行严格的量化考评,奖优罚劣,有效地促进了重点工作落实。同时制订完善了切合部门实际的计生、综治、信访、行政执法、扶贫、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并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县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抓项目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今年,在局一把手的带动下,全系统各级领导都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克服“等、靠”思想,树立“先干后要,干中争取”的新思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上积极争取资金,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雪炭工程”项目通过千方百计多次努力向上争取,已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审批,援建资金150万元明年可望到位。

2、总面积30000平方米的田径场共投资160万元,先后完成了田径场跑道道牙的安装、基本沙土填方和地下排水沟工程;完成了田径场平整、煤渣跑道铺设及主席台网架安装、主席台柱子和后墙背大理石粘贴、看台主体工程;铺设人行道2300平方米;完成两条道路的基础铺设及三面花栏围墙的护栏安装。田径场整体建成并投入使用。

3、综合训练馆被列为全市典型项目,目前已投资240万元,完成了3000方基础土方的开挖、回填、碾压、混凝土垫层、基础钢筋安装;浇铸条形基础混凝土和框架混凝土3500方;完成一至四层框架及混凝土块填充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4、紫荆山建设项目:在充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广泛针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完成了总投资12.5万元的吴玠、吴璘纪念馆塑像、彩绘和文昌阁彩绘工程。并完成4间僧房2间库房及1口窑洞的修建;铺设生态道路2875平方米;修建排水沟230米;增修玉龙戏水和静水观音雕塑,为山体增添了一大景致;完成紫荆山前场水泥硬化803平方米,以上工程共投资30多万元。

5、博物馆配合紫荆广场的修建工作,投资2万多元拆除、新建了围墙、水房、厕所,改装了大门。

三、重点工作措施得力,卓有成效

体育心得体会范文篇10

一、开学之初,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布置了集中整顿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继出台了《学校集中整顿实施方案》和《逐周工作安排表》,创办了集中整顿工作园地,多次开会展开动员和安排相关工作。

二、学校利用周一和周四下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集中学习了全部印发的教育法律法规文件以及领导讲话,每次学习各位教师都有详细记录,都是当即写出心得体会,目前都已经超过十篇,篇篇达一千字左右。

三、继前几阶段的理论学习以来,我们又学习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各期的集中整顿简报和2010-2011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和典型发言等内容,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学习先进事迹,提高理论素养。

四、教师完成了至少十篇的整顿心得之后,我们选取了部分内容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活动,主要围绕“乡中三年以来的得与失”和“整顿前后之变化”等话题,教师们谈了感受,说了想法,做了表态,争取在纪律作风等方面做出表率。

五、10月底,全校各班都组织了家长会。家长会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安排,代课教师做了精当的发言,家长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学生与各自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教师与家长们也进行了工作沟通,效果显著。

六、我校先后进行了教师布置和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增强了师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及竞争意识,创设了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响应了国家“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号召。

七、11月上旬,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填写了两张评议卡:教师填写《学校领导评议卡》,学生填写《评教卡》。通过两卡的评议和建议收集,我们认清了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为今后培塑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奠定了基础。

八、我校期中考试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实行本人回避原则的跨年级监考,集中阅卷,教导室统一测算,并精心组织质量分析研讨会,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为教学成绩的整体提升起到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