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6 17:52:21

体育教学案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1

摘要:就近几年国家收集的各个地方高校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虽然国家一再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无论是本科类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体育开展情况来看都差强人意,并没有真正的把体育教学开展的目的和效果落实到实处,收获甚微。本文就是在此现象的研究基础上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开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观点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以供后来学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1本次研究课题的目的

本文所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由于学生本身的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等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富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一步进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拥有健康体魄是高职院校学生为祖国出力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品质,这样体育就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强身健体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这对于陶冶学生个人情操、开启学生智慧大门、书写多彩人生,培养学生团结有爱、积极合作、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起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且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2本次研究课题的社会背景分析

据相关资料显示,就目前不同地方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可以看到,我国普遍的高职院校学生学生整体身体健康素质偏低,有些地区的孩子甚至达不到国家健康测试标准水平,而那些就算达到了国家健康测试水平的,也只是仅仅及格水平,达到优秀的人少之又少。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这类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在,国家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将体育课程的比例提升,在体育教学中逐渐完善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他们培养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一些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差距,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要求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在社会上从事大量的技术工作。而且,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懂技术,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具有强有力的体魄,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所以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值得人们去深思。现在人才市场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要有坚实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迅速的适应,减少员工在工作中适应产生的成本,使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因此,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作用十分重要。

3本次研究课题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相关现实问题总结,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具体分析。一是从学校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本身的教学体系就并不够完善,学校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本身的看重程度不够,体育课的地位在学生的教育中大多被轻视。而且大多数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资源资金投入有限,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不配备现状也是存在的,而体育器材是开展一门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体育场地的规范建设有利于保障体育教育安全顺利的进行。两者结合既能保障学生上课的安全性也能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基本既能。当今学校主要任务是抓所谓的升学率、优生率,这种思想无形中就形成了重文化课轻体育的思想。以至于学校总体的教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安排中就能体现轻体育的现象。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校大多体育场所体育配备设施不全,相关专业体育教练指导人员匮乏。体育场比较少,数量严重匮乏,体育场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建设,篮球场和田径场的面积比较小,体育器材不能实现多元化,种类有限,甚至老化无法使用。然而体育器材是体育锻炼的基础,体育场地的规范建设关系到体育锻炼是否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二是体育教师因素。高职院校教育中,体育教师中专任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甚至有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在进行体育教学,专业知识不足,上课也太多是学生自由活动。这就偏离了国家设置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丧失了体育课程的体育锻炼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毕竟还是看重技术性人才的大量输出,也就多于体育老师的配备比和数量质量不甚看重。而且,对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却远不如文化课教师,这无异于在教师群体当中传播了被轻视的心理状态,更别提上课的积极性和个人热情度。三是学生个人因素。对于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应用在一些实践课程上,从而取得好成绩,他们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他们意识里不会更多的注意体育的教学和锻炼。还有的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他们懒于运动,甚至认为体育运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自然而然,他们也不愿意上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低。四是资金扶持投入力度不够。虽然体育建设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在和将来,但是实际中学校体育资源项目支出占学校的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并不大,在体育教学这方面学校是存在一些资金克扣或资金转移补贴其他地方的问题出现,也就导致体育教学资源资金不够用的尴尬现象出现。

4本次研究课题的对策分析

就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方法。(1)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应的教育法制定宏观的合理的体育教学大纲,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重视。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大纲上,可以适当性的要求高职院校增设大众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例如:户外拓展运动项目、定向越野运动项目、乒乓球毽球类运动项目等。不同的体育教学运动项目的共同开展才能尽可能的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多于体育运动的枯燥感和乏味感。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课余时间能够真正放下手机、电脑等一些科技产品而加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强身健体,提高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2)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和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各方面了解,积极引导开发学生的体育方面的天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体育和文化课一样重要。要想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受重视的情况,最好能够由学校各系的院长或者书记牵头,起到一个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而学院教研室也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学生会干部进行大力海报宣传和知识讲座。利用学生会干部的带头作用让下面的高职院校普通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可以认识到学校开展的相关体育运动项目,必要的体育知识讲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常识的了解从而降低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的伤害。(3)变革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不能再统一式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大学除了学习还是培养一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情操的最好时机,所以最好能因人而异地实施教学。而要想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丰富多彩与灵活多样,就要真正地把握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热点和方向。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时间进行有效编排,不能随随便便占用或挪用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合理规划学生的锻炼时间轴,可以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一定的上课课时数安排。因为只有当学生运动量达到一定的锻炼时间时,才能真正提高和达到国家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卫平.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1-33.

[2]周立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2):59-62.

[3]王琦.关于高职田径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24):87-88.

作者:刘红梅 单位:运城师范专科学校

第二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的环境更加的复杂,教学改革的和创新的难以不断增加。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能够促使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促使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进行探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建议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在高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1.1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体育教学具有其个性化的特点。传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学生进行接受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也在不断的变化,对学生的个体和社会认知产生影响。体育教学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学生需要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需要取得成绩和高分,体育课程被放弃,学生缺少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且对体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缺少认识,失去其本质的意义。因此,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提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1.2体育教学缺乏创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单调不够丰富,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方式比较落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枯燥,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体育课程教学过于表面,缺少深层次的探索。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方法单一,体育教学出现瓶颈。同时体育教学侧重于竞技,不少学生选择体育的出发点是借助体育特长进入大学,体育教学成为追逐利益的手段。1.3缺乏体育教学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编写往往是参考一些教材内容进行的,或者对相关的教材进行相应的删减,教学内容存在雷同、缺少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校的体育设备比较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同时体育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给学生的体育活动带来不便,同时存在较大的运动风险。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2.1促进高校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激发。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在毕业之后进行体育活动的更少。因此,高校体育应当进行有效的改革,促使学生文化、体育和自主学习有效的发挥,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多数采取的是西方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忽略了自身本土文化的精华。民族体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育方式,受到人们的喜欢。我国有着优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体育也有着长久的发展底蕴,我国的民族体育运动有太极拳、毽子、武术、拔河以及空竹等等,受到人们的喜欢,并且在世界上受到人们热衷。因此,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师可以促使民族体育内容和体育课程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趣味性。学生在球类运动累的时候,可以进行踢毽子活动,缓解压力和疲劳,同时能够摆脱烦恼。对于不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可以选择太极拳或者武术,在学习中去不断的聆听和感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供给。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促使民族体育内容和现代化体育教学的融合,促使相互之间进行碰撞和融合,促使体育教学更加多元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给学生带来体育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促使大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和发展。2.2深入认识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的认识。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应当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生命,每个人对体育有自身的喜好,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也因人而异。因此,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喜好和选择,对自身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正确的看待,不妄加评判他人,同时不用刻意在意自身的缺点,忽略了体育教育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树立民主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够一味地进行批判和惩罚。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促进自身体质的锻炼,但同时也能对自身的安全产生损害,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同时促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同时对体育活动的精神进行体现。在对体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共鸣,给学生以启发,促使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2.3促使体育教学突出其特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体育特色。如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考核学生对动作和技术的掌握,而是促使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并且进行自主包装之后进行表演,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考核评价进行综合,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熟练程度进行掌握,并且激发学生在课后进行积极性训练,同时促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进行深入的感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普遍的普及,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开展交互性教学,促使教师的教学和和学习的学习进行有效的交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体育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有效的结语实践,促进体育文化和内涵的传播,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2.4有效的增加高校体育教学的投入。在高校体育改革的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体育教学的投入主要从资金和制度两个方面考虑。资金方面来讲,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地区的经济水平以及高校自身的情况进行资金的投入,增加相应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如羽毛球、排球等,能够满足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针对损坏严重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保证设施的安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制度方面来说,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不符合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学校给予一定的惩罚,做好体育教学的工作,调动学校的积极性,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并且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努力。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端正体育教学的态度,促进教学思路的扩展促进体育教学不断的创新,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注重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革新,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实际有效的结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舟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3):115-116.

[2]刘志武.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114-115.

[3]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105-109.

作者:杨玲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第三篇

摘要:在大学体育这一学科内,积极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在其中,可以使得体育教学实践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下对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要求,从而更深入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性功能,以“导学式”教学法基本教学原则为基础,加强教学实践工作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导学;体育教学;实践

在应用导学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时,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体性的调动。进行导学实践的过程就是将体育课程中,以往由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和指正教学的部分,变成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并且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研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答,启发学生在体育课堂内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应答,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

1“导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1.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教师在落实“导学”教育实践的核心内容,所以高校体育在初步设计教学学案和课堂应用学案时,必须要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中还原学生主体性,将其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无论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对于体育项目的讲解越多,学生反而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的越多,而如果教师将课堂一半的时间都用在了项目讲解,有很多学生更会出现思维凝滞、眼神放空的情况。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抛弃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再以“演讲家”的身份参与教学。而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肢体去体验体育项目,而不是靠教师的理论讲解。同时,体育教师在进行导学实践时,还要提前预先了解班级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而根据多数同学所擅长的体育专项创编学案,进而让导学教学工作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情况,并且更具有主体针对性。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为主动积极的参与思考、辩论等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让课堂实践能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1.2内容渐深性原则。在大一学年内,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多数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对体育竞赛结果的感知上,对课堂中体育项目的练习成绩格外敏感。所以,大一学年的导学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内容由浅入深地逐步进行引导。力求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能够给学生传递出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更加宏观的体育精神,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课堂练习、明确课堂竞赛的意义。基于此点,体育教师在进行导学时,首先应明确应重点“导”什么,其次更能够合理地把握导学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先了解基本体育理念,熟知表层知识体系,从而再进行深入练习和针对性指导。同时在导学设计方面,也应跟随学生对体育理论的逐步加深而随之加深,从而更为有效地实现“导学”教学目标。1.3时间计划性原则。“导学”教学实践必须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内,无论是前期学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实施,又或者是课后学结,都必须保证“导学”教学能够有计划地落实到位。拓展体育教学的时间线,让学生既参与课前大学体育理论知识预习,又参与课中课堂的学习互动,课后体育项目的练习与巩固。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在导学中给予学生们体育项目学习、练习方法的指导,更要为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规划,将学生可独立完成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自学内容明确归纳,引导学生更有计划地进行落实,以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在时间应用方面的高效率。并且以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无穷。1.4留白教育性原则。留白教育性原则在“导学式”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一教学原则也被人称之为“慢一拍”教育。它所指的是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注意给教育接受者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从而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感悟和渗透,并且自主把握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的权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体育基本理论时,虽然“体育”这个科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所以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留白工作,让学生自主应用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相应内容,更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快速内化。

2体育教学中“导学”教学的实施过程

2.1备课:为综合设计学案与教案奠定基础。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将学案和教案统一到一起,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并能够反向思维以学生的视角出发,使学生了解我应该做什么、想什么。例如在体育运动动作要素教学时,教师应结合七大要素,让学生思考哪项技术动作体现哪一个动作要素最为具有普遍性,学生不仅要想动作,还应在现有场地条件下能够模仿示范动作。而教师在本节备课的重点则是,全面思考学生所能想到的各种动作,提前做出判断和预设,使课前、课中、课后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虽以学生为主体,却又尽在教师掌控中。2.2编写导学学案:为有效教学过程而铺砖引路。学案的编写一般来说不宜过于复杂,切勿给学生造成课程学习压力大的印象。要涵盖“我学什么?提前让我预习什么?我应该在什么时间段学习?”,并要包括能够自我学习了解的知识点,同时也应该包括解决不了的问题,体现教师对学生进行设疑过程的安排。通过学案问题的布置,让学生找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会提问,并且找到能够支撑知识点的实例,即论据支撑论点。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挖掘,找到书本表面中没有的解释,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反问。2.3课堂教学:使学案与教案相得益彰、高效配合。在学生充分通过导学学案完成好预习工作时,在课堂中教师需要讲解的就不仅仅是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或者是体育项目动作分析等固有内容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预留下的问题进行展开教学工作,并借助新型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在预习中已经知道的内容,再为其引导等深层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健身动作指导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情景设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4课后总结:形成教学反馈回路系统,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总结环节是巩固教学成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更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进行“导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不能忽视这一环节的引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执行学案情况的评价和指导工作,以及回应学生在课堂中的拓展情况等。从而更加整体性地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一个正面的评价。其中主要以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情况为主要标准,让大学体育课程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教学体系,并为开展下一阶段的深入教学打好基础,让体育课堂“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效果更加显著。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无论是在学生第一学年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在后续的体育项目学习中都非常具有实践、应用价值,这一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可以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余宏亮,靳玉乐,教学自由的意义危机及其消解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6):13-18.

[2]张友波.导学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1):83.

[3]孙传明,张振中.导学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8):236.

作者:冯学强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第四篇

一、影响中职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教学内容的适应度。在现今实行的《课程标准》中,没有对体育教学设定严格的教学内容,这给中职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体育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载体。中职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特长几乎已经形成,因此体育课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较大。体育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修养及兴趣爱好,从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并增加体育项目的实用性及娱乐性。另外,还需要适当降低体育课程内容的难度,并与本地特色的体育文化相结合。2.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的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对待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体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中职生的价值观等已经初步形成,这期间他们对教学方法会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对待陈旧的教学方法及模式,中职生则更为排斥。因此,体育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及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具有创造性及前瞻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中职体育教学发展的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我国中职开展体育教学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期,至今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影响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另外,虽然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表现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单一等。中职体育教学的范围虽然有覆盖面越来越广的趋势,但相较于西方国家开展的体育教学工作,其教学内容与以往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重复性。而一些学校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导致现代体育项目无法同时开展。且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现今很多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自主能力的发挥,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2.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教学体制改革是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这一点上,传统教学思想与其有着显著的区别。而就目前在中职任职的体育教师来说,虽然其在专业技能上拥有一定基础,但很多老师的综合素质还未达到中职体育教师任教的资格。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文化素养上,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对中职体育教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因素就是中职体育教师。另外,一些中职体育教师对现今开展的教育改革认识严重不足,未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目标进行要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幅度下降,教学质量深受影响。3.中职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学活动开展后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对教学活动开展的评价多以结果为评价导向,缺少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没有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行为予以肯定。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活动导致学生无法感知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义,相反一些学生由于体育成绩不理想,还会受到一定的压力,这更会削弱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1.重新确定体育教学内容。首先,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意见及实际情况进行,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富有变化及多样化。中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及各项素质、基本的运动能力进行提高,基于此,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增加大众健身娱乐性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该注重对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学内容应该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一两项技能,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学习中也能享用到的一些体育项目。最后教学应该针对专业不同的学生依次展开。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增强,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如现今一些中职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未来学生就业多以坐在办公桌前为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针对这类特点,加强搏击操、健身操及韵律操等项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得以塑造健康的身体,使得学生展现良好的风貌。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体育兴趣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已经感受不到新意,在上课时也兴致不高。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之外,还需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体育锻炼的兴趣,久而久之,将趋于稳定的兴趣培养为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得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有所得,终身锻炼。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或是进行教学时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如在篮球教学中,在讲授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时,如果只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理解记忆及技术掌握上都有很大的难度,如果这时在结合投篮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将其编成简单易记的口诀,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及掌握动作,对学生练习篮球技能有较大好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使得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就会形成良性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3.在教学环节中重视运用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的环境中,使得学生积极学习、自觉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技能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学生良好的心理情况及身体功能是学生形成动作技能的主要条件。在体育技术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游戏,可以使原有单调的教学氛围得到改善,使得枯燥的体育活动变得更为活泼有趣,进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以基本技术为基础的体育游戏,并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巩固。如在篮球的技术教学中,可利用运球保护与破坏的游戏开展教学。学生只允许在教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每人手持一个篮球,在运球过程中可以对他人的球进行破坏,并保护自己的球不被他人破坏。这种游戏的开展使得练习的难度得到增加,同时也使得练习活动的趣味性得到增强,在教学中运用可以使学生的运球技术得到巩固,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另外,运球游戏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开展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教学时,除了可以在开展准备活动时先开展各类圆形跑活动,为学生开展弯道跑打下基础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弧形跑的游戏,巩固学生的弯道跑技术。

四、小结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而中职体育教学则是中职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这就势必要开展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时应积极创新,更新观念,以期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符合其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荣.基于中职学校特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7(12).

[2]陈发.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

[3]赖志森.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1).

[4]王立华.新时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

[5]洪华.试论翻转课堂与微课程适于当前中职体育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5(12).

[6]张斌.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方法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

[7]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

作者:方俊伟 单位: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第五篇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体育教学只是局限于简单的体育理论知识讲解以及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网络教育模式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虽然当前已经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有了初步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网络教学资料方面的缺陷问题等。本文通过对网络教育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与此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育技术;高职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1网络教育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由于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以及广泛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有效丰富传统的教学资源,从而促使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广泛和全面。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有许多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了网络教育技术,通过在体育课程选择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不仅能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丰富教学形式。将网络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不仅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也能确保学生对专项体育知识进行有效巩固,教学效率大大提升。1.2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育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发展,并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网络的各种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培养体育精神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并进一步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1.3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测评,并通过对测评结果的有效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实际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互补,让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自觉性,以促进学生体质的不断增强。引导学生在课后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对体育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巩固和锻炼,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2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模式的行为失真。网络教育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协作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的方式,网络教育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可以通过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交互性的教与学,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独立存在的教与学,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体育教学效率。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的网络教学培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体育教师无法对课程教学进行良好的组织和规划,也很难有效把握体育教学的相关规律,在实际应用网络教育技术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得体育教学目标与最终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网络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2.2校园体育教学网站的相关资源存在缺陷。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相关体育教材的编制方面缺乏相应的内在联系,无法有效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规律。有些高职院校在建设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时只是将原本的体育教材内容进行了电子化编制,相关教学资源中并没涉及到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素材,而且其网络教学资料也无法体现出人性化、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2)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没有突出交流协同方面的内容,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学生与其他同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网络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发现有些高职体育教学网站中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孤立学习,这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也是很不利的。

3网络教育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效率。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促使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另外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技术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对网络上的各种体育知识以及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相应的网络技术来检测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将体育知识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体育知识的魅力,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身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3.2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优化了教学过程。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通过丰富的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节。就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实况来看,网络教育技术只是发挥着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环节还是占据主要的地位,因此高职体育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要注重突显出体育教学目的,合理地应用网络教育技术来对体育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和创新。首先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掌控,并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学生在使用校园体育教学网站内的资料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用户名注册,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另外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课程管理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良好的记录和掌握,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某个时期内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有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管理。3.3在体育教务管理方面的应用。高职体育教学中网络教育技术也有效提高体育教务管理效率,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有效统计学生选择的课程以及体育成绩。相关高职教务管理部门在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好相应的网络教育技术,来促进对学生信息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管理,除此之外,高职教务管理人员也要对校园网络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排除和检查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学习平台。另外在针对网络结构的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校园网络平台的每个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并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提供更多的便利。

4结语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相关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思考有效应用网络教育技术的策略,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邵永祥.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384.

[2]王敏.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12):56,60.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以课题“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实施学案教学的设计研究”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数据论证了该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教案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沦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学案则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能力、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指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完成学习任务所使用的学习方案。

体育教学是以各个体育项目作为其基本内容和载体的,教师在上课时逐步地把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但是由于受体育课所处室外环境的干扰、学生个体之问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很快地领会到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在实际练习阶段时往往浮于形式而没有切中要领,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学案的参与和实施,实际上是在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架起了双向沟通的桥梁,其指导思想也符合新课标和新细要的目标指向。从教案到学案的没汁变革,必须把重心由考虑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上来,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洛阳师范学院2005级物理系、数学系、中文系、外语系8个班级的学生,总共342人,其中男生192人,以篮球为教学内容;女生150人,以太极拳为教学内容。将上述8个班按I然班分成实验组(172人)和对照组(170人)。实验前对二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身高、智力、身体素质等)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调查与测试。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研究工作的要求。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实验法实验组4个班采用学案教学的方式授课,对照组4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并尽可能保证两组的授课时数、场地器材、测试标准、任课教师等条件相同。在实验进程中,进行一系列追踪调查、对比统计,并做出综述性分析,同时收集实验学生和教师等各方面的意见,及时修正操作程序中不完善的地方。

1.2.2问卷调查法在学期末进行。以林克特态度量表(LindertScale)的形式,没计在体育课学案教学与传统体育课教学两种方式中,大学生的上课兴趣、学习效果、受欢迎程度等问题的问卷,其信度检验结果为R=0.85,问卷具有较高可靠性。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有效问卷329份,回收率96.2%。

1.2.3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根据需要参阅了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等专业书籍。

2结果与分析

2.1身体素质与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测试和统计学分析,从表1中我们看到,实验组的各项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程度部很显著(p<0.01).学案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这一教学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在课前预先对学案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或练习,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较强的目的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练习的密度、运动量和强度加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2.2其它方面的综合分析

除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之外,我们同时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学生在教学方式等全部七项指标(表2)中的态度或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和百分比显著多于对照组学生。如:对体育“非常爱好”的学生,实验组有123人,占71.8%,对照组只有54人,占31.5%;运动能力“明显提高”的,实验组有32人,占l8.5%,对照组有8人,占4.6%。

为什么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儿个原因:

2.2.1学案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其心理需求实验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练习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积极的有151人,占87.5%,而对照组只有92人,占54.4%。实验组学生过去的“要你学”到“我要学”,“要你练”到“我要练”这样体育课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自觉的追求,进而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发生转变,逐渐成为体育爱好者。在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中,实验组学生表示非常爱好和比较爱好的有178人,占86.4%,而对照组只有88人,占51.4%对照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而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参差不齐,对学习的期望值不同,兴趣不同,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很难解决。课堂上管得太死,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山此使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抱有应付考试、应付考勤的心态,从而成为一种负担,造成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学习目的产生偏差,甚至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学生体育课以增进健康和娱乐为目的的有146人,占85.1%,对照组有48人,占27.9%。体育课为应付考试、应付考勤的学生,实验组有8人,占4.5%,对照组有106人,占48.3%,差异非常明显。

2.2.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学案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真正体现其主体性。而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不管喜欢与否,围绕教师转,成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在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组织练习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从教师指导中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更好地进行练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方法、多途经地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第四,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2.2.3学案教学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为主,学习目标的指向非常明确。体育教师是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交流,从教学过程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分析并确定学生的体育技能需求,为其提供助和指导。这样,师生交流更加融洽.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问题。同时,学案教学的课堂管理更具弹性,没有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更没有军事化的队列队形、组织教法,学生可以尽情释放体育运动的激情。因此,学案教学明显受到了学生的喜欢。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式的态度比较,实验组有157人表示喜欢,占91.3%,对照组只有34人喜欢,占19.9%。实验组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一步,“比、学、赶、帮、超”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2.2.4学案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对照组采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单一,偏重于对学生体能、技术、技能的考核,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关注很少。这种评价方法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案教学评价体系(实验组采用)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想品质、运动技能等的综合评价。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学案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可以通过出勤与表现,对体育的参与和理论考试方面的良好表现,弥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足。同时,运动技能提高的幅度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而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案教学无疑放松了他们的手脚,可以按照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进行学习,有利于其向更高层次发展。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有153人喜欢新的评价体系.占89.2%,而对照组对传统浮价体系表示喜欢的为49人,占28.7%,说明学案教学的评价体系更趋于合理和人性化。

3结语

(1)学案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更新,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公务员之家:

(2)学案教学有效地把握住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动因,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通过学生的内化反应转变成主体内心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良好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3

关键词:新媒体;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

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现代化在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目标和地位。为此,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教育信息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也应该顺时展,运用新媒体技术,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仍是现在众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主要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师讲生受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听课感到乏味,训练神情萎靡,致使公共体育课课堂教学只是能够完成所谓的规定性学习内容,而不能够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热情。学生本来希望在繁重的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之外,通过公共体育课改变的学习的环境和状态,而实际上公体教学却成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课程。1.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学应该针对不同体质、不同体育兴趣、不同体育特长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案和学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场景,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当下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仍是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教师在教学中承担了知识讲授者、要领示范者、动作纠正者等角色,没有将更加丰富多彩、引起兴趣的教学视频影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陈旧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带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亦步亦趋、单调乏味得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去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公体课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无法真正满足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很难使多数学生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1.3教学目标模糊。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更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强健体魄磨炼意志的毅力以及终生体育锻炼的观念。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就需要满足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满足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目前,我们不少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偏颇,只是规定完成相应课时的教学工作量,至于对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学习到体育知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1.4教学内容单调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共体育课的要求,必须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需要,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开齐开足体育课。目前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主要还是以传统的体育课程三大球、田径跑跳掷为主,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设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不够,像大学生喜闻乐学、为以后就业积蓄后劲、为终身健体提供多提供样选择和学习支持的台球、网球、高尔夫球、健美操、啦啦操、搏击术、太极拳、太极剑等,则很少进入公体课的教学安排,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1.5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高高校公共体育课至今还没有像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课一样享有应有的地位,在学校教学门类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继续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现任公体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不能够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接触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二是专业技能不够强,大多数情况是单项术科有所专长,而没有成为多项术科并举、综合能力较强的多面手,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水平较低,往往只是表现为内堂课教学时会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而对于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或外堂课,则不愿下功夫或不会制作直观可感、吸引学生的手机动漫或连接学校体育场馆led显示屏的教学讲解、示范微课;四是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不够强,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课时,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丰富的课余体育生活缺少应有的关注、参与和指导,至于面向广大学生开设体育健康、体育保健、运动防护与运动康复等专题讲座更是鲜有所见。1.6师生互动性差高校公共体育课课时普遍偏少,而班额较大,教师上课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机会少,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学生无法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也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检测难度也就较大,不利于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运用新媒体给公共体育课教学注入活力

2.1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公共体育课教学也理所应当落实好课堂思政教育的要求,而且运用新媒体技术还可以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并起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的良好效果。譬如,教师可以运用手机微信小程序“美篇”“彩视”等,将中国女排在2019年世界杯十一连胜并勇夺冠军、卫冕成功载誉归来受到高规格接见,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群众游行彩车的镜头剪辑制作成教学短片辅助公体课课堂教学,在公体排球课课堂教学中既讲解了排球运动技术要领,又点评了女排比赛中的精彩动作,同时又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新时代女排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强健体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可以起到教师口头表达所不及的教育教学效果。2.2要创新教学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便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高校的许多文化课的教学中已经广泛运用开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引进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发挥出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作用。当然,新媒体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更贴近先进教学理念,比如开展线上课程,将动作技能的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放在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提前在网上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可以反复观看,不限次数,直到看懂、学会,上课时教师就会节约很多讲解的时间,给教师留出更多时间因材施教,个别化地指导有差异性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2.3要创新服务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新时代大学生有着很高的的信息素养,他们更喜欢在移动终端上获取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发并提供更多的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首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除了MOOC、微课、网络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QQ这样的社交软件一些学生课上学习的微视频,便于学生自查自纠,培养自学能力;还可以开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网络交流课程,学生可以选修友校的网络课程,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课程资源不足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次,学生活动的主阵地不应只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课下自主运动意识更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延伸的主要方向。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运动APP,以此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平时的运动情况,了解学生的运动习惯,从而形成课上课下一体化的网络化体育教学格局。2.4要创新管理治理方式。传统体育教学对课堂的管理模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测试进行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不够科学、全面。而新媒体的及时记录和公布功能,以及各终端的反馈和评价功能都为公共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治理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利用新媒体可以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教师考评,还可以依托APP、移动终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更加客观。学生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训练成果录成小视频到群里,及时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管理课堂,通过过程性跟踪,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可以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得出的过程性评价结果也就更加科学准确。

3.提高教师运用新媒体教学的能力

3.1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目。标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育体”向“育人”的功能转变,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教师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先进技术,及时应用到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3.2提高理论素养,增强专业能力。“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对公体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学习互联网知识,会在网上搜集课程相关内容信息,并利用网络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通过学习,熟练掌握新媒体教学软件及硬件应用技能,学会制作网络课程,这样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会随之逐步提高。尤其是公体课教师,平时外堂课为主,缺少应用新媒体加强外堂课教学的实践,更应该主动参加新媒体技能的培训学习,提升教学业务本领。同时,学校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投入也应重视起来,鼓励教师多走出去学习交流,提升信息素养及技术能力,促使高校体育教师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实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3.3优化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角色要从主导者向学习者、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研究者的综合身份转变。在教学设计中,公体课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以学习者的态度学习、引进新媒体技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式多样的教案;以促进者的角色,精设计出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的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公体课教师要坚持担负起组织者的责任,调动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来;以帮助者的角色,运用新媒体生动活泼的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科学地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及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以小组化形式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公体课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反馈的信息和数据从中发现普遍性和差异性,积极采纳学生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教学;以反思者的责任担当,运用新媒体评价信息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使教学的安排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促进者的教师角色,强化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取得达标的体育成绩。

新媒体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开辟了崭新的前景。只要我们勇于引进和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大胆革新,不断开发网络资源,构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实践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惯有思维进行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就会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3(03):20-22.

[2]张坤.慕课教学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学校体育学,2018,8(12):75-76

[3]蒋红文.微信和QQ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05):133-135

[4]黄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13):176-177

[5]刘睿瑞,连洋,张洪波.“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下的机遇与挑战[J].黑龙江科,2019(15):30-31

[6]许坤,李阳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5):110-111

[7]李晓丽.“互联网+”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学术探讨,2019(04):109-110

[8]张军骑,张兆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9(01):98-100

[9]刘晶.新媒体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山西教育,2019(03):23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4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借助新型教学策略,做好教育工作;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坚持人本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国家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学院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作好铺垫。

1.钻研教参、教材,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预先准备教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任课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认知钻研教参,结合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经验,从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法入手,设计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吻合的教学环节,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置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整体出发,考虑知识的连贯性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还要顾虑到学生的情绪态度以及学生可能会产生的行为、动态,即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既要激发优等生的学习潜力,又要兼顾劣等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尽量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过于严重的状况。为了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下可以参考其他名师的成功教学案例,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借助先进的教学仪器,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学习。

2.重视教学细节,体现人本教学观念在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个教学细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学的人本思想。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正确的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对于那些主体意识不强的学生来讲,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体育锻炼,并从内心真正意义上接受体育教育,从而主动参与课堂,积极锻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应该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地与学生完成交流、互动。

二、结语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体育课能够帮助学生舒缓由于升学及家庭带来的身心压力,使学生身心愉悦。另外,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我,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磨练自身的意志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多关注一些体育杂志,如《中国学校体育》《当代体育科技》《环球体育市场》《教育与职业》等,将体育教学与时展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与不同年级的授课教师开展调研、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共同讨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教学方法,进而找到符合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国情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师与学生都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反馈活动,让学生突破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使课堂合理有序进行

预先做好课堂活动计划方案,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限定、学生的兴趣方向、学校场地安排、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这样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具体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设置课堂环节时,要以课堂为主,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进行内容设计,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规范体育运动动作,掌握好理论讲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依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压力,设计一些能够舒缓身心压力的运动,为学生减压,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首先,体育委员整合队伍,集中四列横队,带领队伍做热身操,并进行辅助练习,包括:跨栏跑摆和原地双腿剪绞、跨栏坐姿模仿练习;其次,正式练习,进行摆腿及跨腿动作,练习起跑跨栏,完成全程三个跨栏练习。教师在教授时要示范两次,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专业运动员的跨栏动作,然后进行分组指导、纠错。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整体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因而,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作用,以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为出发点,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首先,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以理论作为课堂基点,注重体育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增强感悟体验;其次,教师要尤为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适当调整课堂结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最后,体育教师要学会利用时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例如:针对一些平时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增强学生在运动训练中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学生爱上体育。

四、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体育课复习阶段,通常采用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在进行新课讲授时,通常采用分解法、语言练习法、完整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或者指导过程中,要保证示范动作的标准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时,要考虑以下方面:一要按照自身能力选择,切不可超越能力之外;二要依据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成长阶段、个性差异、认知水平、身体素质等;三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依据,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结语

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体育教师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等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进而提升体育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作者:李金泉 单位:梅县区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幼芬.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自我提升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6

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二、实习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生回答我们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胜于言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我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酷暑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太阳;寒风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风口……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化为浓浓的师生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判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7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体育;思政教育

目前,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育者已经积极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指导方法,力求将思政教育与体育公共体育教学相融合,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方针提出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此为社会输送高品质、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及问题,并在教育目标、教学原则、教学途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适合本土发展、本土特色的基础性研究理论。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要提高高等教育系统学生以下两种能力:(1)高水平的体育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与运动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体育技能等体育能力;(2)完善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体育与思政的融合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面对的群体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群体。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体育教育工作开展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索,以此融合立德树人的应用机制和培养策略,为后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做应用方案的设计和应用策略的开发。

2.2研究方法

A.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能够对当前研究的内容做出有效论证和阐述。特别是对于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整合这一问题,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的先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做有效论述和分析,可以为后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促进未来高等院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立德树人培养机制的深度应用。B.经验总结法。该方法的应用是通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的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实践情况为具体方向,对该院校立德树人教育进行的归纳与分析。借此,可以让研究结构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让研究成果上升到一个经验应用的层面。

3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

3.1研究内容

3.1.1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及问题A.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难以把握。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难以把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难以开展思政体育教育工作。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一门室外实践课程,大部分教学地点在体育场和运动馆当中,很少在课堂中通过理论式进行教导,所以高校体育教师难以在自由性较强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同高校的“王牌专业”不同,但通过了解发现,体育课普遍是非体育专业院校所忽视的课程,一些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力度不足,教师缺乏专业的思政体育培训与指导。B.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内容难以搭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观念较为落后,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不够便成了影响思政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体育教师的自觉性不强,未能主动学习思政体育的内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主动添加思政教育元素,他们认为这样会增添了自己的备课难度和工作量。另外,体育运动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运动技巧,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该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C.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目前,一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还是以定量评估的方式对学生的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水平进行打分,虽然也会将学生的出勤率纳入到综合成绩当中,但是很少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品德素质进行考评,部分学生只是在公共体育课程中片面地学习体育内容,并未通过高校体育学习来有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D.实现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难度较大。据实践发现,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性质决定了体育课程内容以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某项技术动作为主,在运动过程中教师将运动技巧进行呈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而在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对如何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感到有些困难。片面地将理论性思政内容进行呈现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思政体育的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3.1.2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及措施A.基于思政教育特点开展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在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思政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时,需要将其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分析如何通过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来实现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以此带动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和建设。在此,需要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做有效分析与解读,突出体育学科的“团结”要素。体育从本质上来看,不仅是运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部分项目还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引导,突出体育教学中的团队协作机制、多人合作效能及攻克难关的精神,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还会对如何正确应用思政思维学习体育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判断。B.基于思政教育实践需求开展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在高等院校中基于思政教育理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应用实践活动创设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将案例应用有效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思政和体育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结合“紧张”的教学概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素材,突出体育教学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并将其延伸到思政教育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对时间做有效概念分析,对空间做有效思维判断。例如,教师可以应用百米冲刺、五公里长跑等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体育运动项目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紧张”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然后将其融入思政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节约时间、分配时间的方法来完成各项工作。学。基于思政教育的创新理念应用,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思政教学思维与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有效融合,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结合前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教育实践工作实现对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思政教育的创新理念来融合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严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态度会更加端正。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严肃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做深入评估与分析,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知道在日常的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中需要重点加强哪方面。以此为方法,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身体需求及健康需求来对体育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还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个人思政素养的建设和发展,锻炼学生的终身体育思维和身体健康平衡思维。D.基于思政教育评价指标开展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标准和应用机制做支撑和辅助。教师在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有效评价时,要将其与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机制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教师的评价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在评价环境中,教师要本着“引导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进行,先介绍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优势项目,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弱项的分析与讲解。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学习理念会更加活跃,有利于对后续的体育知识学习做全面打算和深度挖掘。

3.2研究结果

体育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表征载体,很多运动员甚至是普通人,在特定的时刻或是通过专业化的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出个人的体育潜能,完成自己难以预知的动作和任务。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理念中,应用思政教学策略创设教学素材,实现立德树人的引导机制发展和建设,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促进学生体能训练效率的提高。研究发现,教师可以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学体系中通过评价指标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环境,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激发,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创新的方法实现自身体育素养的长期保持和稳定发展。与以往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比较,发现当前基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开展的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对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还促进了学生体育认知思维的形成,逐渐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而且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与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对于教学主题的掌握及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会更有针对性。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

体育作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及学习规律,为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打造全面的体育课程体系,通过立德树人教学机制的应用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与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术水平、抗挫折能力,实现学生对终身体育思维的构建并应用体育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挥。

4.2建议

在未来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不仅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教学手段,还需要结合现实环境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时展特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如基于终身体育思维的教学策略应用、基于职业发展的体育教学策略应用等都是较好的、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研究后段设想

(1)继续做好理论学习,在“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方针的引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2)抓好课题研究管理,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实时跟进,并做好学生的调查跟进;(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优化体育教学做好铺垫;(4)加强教学优化力度,对现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教学点滴,结合教学实情对教学困惑进行讨论,并与优秀学者交流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叶茜.艺术体操选修课在大学体育中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99-100.

[2]徐娆娆.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536-540.

[3]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06):136-141.

[4]位小龙,于方方.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价值、挑战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2,(02):104-110.

[5]杨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华东纸业,2022,52(02):41-43.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预测;中学;体育教学

预测是事先对教学进行的判断,是教育者对教学过程和受教育者的提前信息预知。控制论原理中包括信息提前预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预测理论是指教师的提前预测,即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及学生提出的反馈性偏差进行提前预测并针对预测出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2]经试验研究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预测理论是当务之急,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安全有序、高效的操作。但是信息反馈原理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信息预测理论恰恰能够弥补信息反馈原理的缺点,且有助于调控体育教学,克服盲目教学,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减少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隐患的存在。

1.信息预测理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体育教育中运动信息预测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对教学的提前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情的了解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教材的提前预知,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工作;对教学流程的提前设想,有助于教学组织和教学流程的顺利实施。1.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前环境、气氛。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提前预测和检查布置,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整洁的训练场地和完备无损的体育器材准备好后,保证学生安全上课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体育器材的摆放也能让学生提前预知课堂教学内容,调整自身情绪状态,尽快让自己的身心进入课堂教学。1.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课前准备不仅学生要完成,教师也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课前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场地、器材等。教师的课前备课能体现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体现教师的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组织的有序调控,教师的课前准备还可以为学生塑造好榜样,对学生的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1.3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教学过程顺利实施。教师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教学过程顺利实施是在课前准备充足恰当的情况下产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对教学流程了如指掌,掌握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时间,教师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思路。对课堂进行信息预测有助于调控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提前心理准备和简单的预测,以便及时课堂中及时解决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熟悉,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明了。1.4保障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教师的课前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备教学对象,即学生。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给予身体不适的学生以恰当安排。首先,安排见习生,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学生及时给予恰当的安排,安排见习或者做游戏比赛的裁判,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小助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了解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了解其情绪状况,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坏情绪及时跟进解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同时避免学生在课中或者其他课中因情绪问题影响自身的学习。

2.信息预测理论渗透在中学体育教学

现实中的生物通过多次的条件反射以实现事件前反馈,这一理论出自《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多次的刺激能促使教育者提前预测。中学生经历过小学六年的体育教学,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且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性越来越强,对于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加强信息预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设计完善的教学提纲,选定适合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教学关键点、指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提出本课容易出现的偏差,根据确定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对场地、器材、学生等各方面进行信息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的信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第三,教学中分清楚主次,明确本课教学中主要内容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中学体育教学中做好信息预测的策略

3.1强化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学习。首先,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体育理论专业知识,钻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学习掌握观察能力,研读教材,创新教法,采用各种方式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提前预知能力。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掌握该水平阶段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清晰的教材体系预测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和事件。教学方法的研读,做到灵活多样。3.2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反思是教学的一种进步,有助于促进教学进步和发展,教学中教育者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有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素质。有效反思的关键是教育者要时刻再教育,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研读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课后总结并进行及时反思,成功的教学案例要及时记录并使用,失败的案例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更正,以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质量。通过多次的听课、观摩取长补短,为教学的改进储存信息,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掌握教学中常犯和易犯错误,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尝试多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准确的预测课堂问题和学生问题,针对学生和课堂实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信息预测。3.3调节体育教师自我状况。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身心状态,还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情绪和状况。首先,体育课上课前,教师要检查体育器材安全与否的同时确定自身着装是否得体,运动鞋、运动服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体育装备,干净整洁的体育服装不仅可以带来良好心情,还可以给予学生清新自然,还能带动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其次,提前备课,了解教学内容,体育课学生学习内容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术和技能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大量的示范动作,那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确保教师完成动作的安全性,示范动作要提前练习以保证示范动作的准确性。最后,体育教师不仅要确定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还要保证自身身心状态,上课前调整情绪和状态,以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感染学生,以带动学生的学习。3.4检查体育课场地器材。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的地方是要在室外上课,空旷的体育场地需要教师具备观察能力,运动技术的学习还需要辅助器材的帮助,因此课前教师进行充分备课,还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安全,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和充足性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检查的内容包括:场地是否平整、场地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场地和器材是否与其他课有冲突、体育器材是否完全落实等。3.5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实际过程在课外实行,根据学生课外中使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反馈组织进行及时分析和改进。通过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最后将最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4.结论

信息预测是教师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提前预知,包括课前场地器材的预知、学生的基本情况的预知,教学流程可能出现问题的预知。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效的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预测理论,提高信息预测的实际运用作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国威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参考文献:

[1]庄玉露.浅谈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J].泉州教研,2004(6).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胡恒,张峻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116-118.

[4]陈岱安,仇建生.重视和加强“信息预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9

1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忽视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也比较单调和枯燥,体育课成为教师演示动作、学生模仿的统一形式,在不同班级之间也没有任何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将原本生动的体育课变得僵硬、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厌倦感,同时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最终形成最糟糕的一种局势:学生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教师的教导和评价,教师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两者互相看不转眼,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处于该种局面的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够从排球运动中得到快乐。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和积极性,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例分析:在正面传球技巧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独立备课,将班级学生分若干组,收集关于正面传球学习方法等相关资料,然后整理出一套讲课方案,利用前半堂教学时间,鼓励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一起进行动作练习,这样几组代表展示结束后,学生对整个动作的流程和技巧已经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此时教师通过专业分析纠正学生动作中不规范之处,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将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本身,有利于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斗志和激情,有利于学生培养备课、讲课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和展示领导能力,学生在自己掌控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快乐,获得成就感,对排球的兴趣会越发浓厚。

2构建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快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研究过程,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然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素质的专业知识、优美的示范动作、高超的运用技艺以及生动的教学方式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快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要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并尊重他们学习能力水平有高有低的现状,给予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多关注和关心,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提高。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平等、自由、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同他们一起游戏、交流,让学生打消对教师的畏惧和距离感,利用“爱屋及乌”效应,让学生爱上排球运用。

3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体育教学

随着素质教学地不断推广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创新活动,将排球运动变成体育教学中专业程度高、技巧要求严格的示范项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教学重点,严格要求排球各种动作要领,创新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将两者进行高效整合,开创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样化途径,体现快乐教学宗旨和内涵。实例分析:在垫球技术训练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垫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准备姿势、手形、击球点和接触球部位要点、击球用力程度等技巧,大学生自尊、爱表现和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活动中对集体活动跃跃欲试,因此教师可以将他们围成一个大圈,由教师发球,第一个学生接到球之后要运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进行发球,在发球之前要喊出接球同伴的姓名,让对方有足够时间做好准备。每轮以最后一位同学没有接住排球而结束,以此类推,活动总共6轮,在传球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大力发球、飘球、侧旋球以及高吊球、快球、重扣球等多种形式,丰富接球方式,活跃活动氛围,使得整个游戏充满紧张和刺激。通过此种类型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紧急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学生体育思维活跃。

4通过学习排球知识让学生喜欢上排球

排球具有很久远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发展,排球进入全新时期,尤其是在速度和力量较量上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高端的水平,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今天,在排球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排球知识,进而让学生喜欢上排球运动。教师可以以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利用真实名人故事的影响力带领学生走进排球更深的文化和精神领域,同时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为大家讲述排球发展历史,通过引导学生加深对排球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排球的喜爱。

5通过竞赛激发学生排球运动积极性

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互动中满足他们心理成长的需求,为他们创建一种竞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很浓的竞争性,排球在各种比赛中都是炙手可热的竞争项目,因此教师可以将大学体育教学变成一个小型的比赛活动,开展友谊联赛。首先各班级教师商讨比赛时间、地点、形式等,然后各自回去组织本班学生开展联系活动,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代表参赛,为了班级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应该在班级挑选能力水平高的。

6名学生作为班级代

表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可以作为平时练习的陪手。比赛虽然有竞争性,但是更多的是提倡安全和友谊,比赛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竞赛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从排球运动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加深对排球的喜爱和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6排球规则的灵活运用快乐教学不会被正式排球比赛规则所限制,要突破规则束缚,在教学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班级小组比赛活动中,教师不必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比赛规则。例如,在隔网对抗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人数上可以设置为9人或12人,或者更多,甚至可以将全班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抗比赛,但是考虑到活动中学生自身安全,最好限制人数,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另外,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可以规定每个学生有3次击球和发球的机会,机会用完之后就要给其他同学让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7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排球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得到技能培养,又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专业知识,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展现优美的动作示范,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排球动作要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排球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因材施教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层次教学,或者在同一教学活动结束后,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辅助能力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目的。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快速而轻松的授课内容,感受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受到感染和影响。

8教师要善用专业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具备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对学生对专业知识质疑中,要善用专业语言对其疑惑进行解答,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疑问。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对尊严的需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过程、体育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考量,结合学生自己评价内容和学生互评结果,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和观察问题,在体育活动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竞争合作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内在精神,从而做一个成熟、稳重、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

9结语

快乐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关注,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喜爱。排球是我国体育主力项目之一,加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排球教学,是为发展我国排球事业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动排球运动的普及化和大众化。

作者:谢超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林江,徐妞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5(16).

体育教学案范文篇10

1956年国家颁布了6套教学大纲,由于大纲在教学内容、结构、功能上存在着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国家决定重建《大纲》,借此推动教学思想,向素质教育真正转移。随着大纲的退位,以及2000年底我国中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标准》,开始在全国各个试验区进行试行,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制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这些文件与大纲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相应的课堂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众多专家学者也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上海是教改的前沿阵地,对教学历来非常重视,笔者以一线体育教师的立场,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教材体系、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推进教改,实现教学现代化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研究方法

2.1咨询法

向从事一线体育教师了解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切身体体会,履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手段、措施等。

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献报道,了解目前国内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趋势。

3.结果与分析

3.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生命和基础,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应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2002年9月,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国家体委,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又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一致。

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应将“两纲”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渗透其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公民人格,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3.2了解学科性质,完善教材体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材的选择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大作用,它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制约作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尤为关键。《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课程目标的统领作用,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动权交给了教师,教师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但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利,很多教师却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去行使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学科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我们可以理解为(1)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5)小学和初中的健康教育内容由体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或科学等相关课程共同完成,体育课程主要学习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教材内容上,选择尽可能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多考虑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挖掘体育教材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加强德育教育。

(2)在教材纲要体系上,合理安排基础教材与拓展内容课时比重,重视发展学生体能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高质轻负的娱乐性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内容,建立起实效性强,符合实际的教材体系。

(3)在教材结构上,增加体育基础知识、基础运动技能的比重及授课时数,并使基础知识内容系统化。

(4)在教材建设上,各学校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根据各自特点,合理开发校本教材,以增加教材的多样性、适应性,从而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彰显学校特色。

另外,课本和学生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协作性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材体系,完善教材构建。

3.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目的途径,也直接作用于教学的效果。在访谈中有一个高一女生耐力跑的教学案例:整个单元教学分别采用了加减跑、多点折返跑、越野跑、定时跑、定距跑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单元教学总结时发现,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的畏惧心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

(1)将以往的“灌”转化为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主动“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解、示范、激励性评价、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方法之外,教学手段应还应与时俱进向多样化、灵活化、实效化、人格化的方向转变,使之符合不同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现在常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习

“挺身式跳远”一节时,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制作课件演示技术特点或者通过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存在问题也迎刃而解;又如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

(3)科学实行“拿来主义”,将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进行整合;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教法;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3.4建立合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在某些领域学生的知识面可能要远大于教师,正如杜威所说:“教师应该是一个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教深的知识,教成熟的经验……”(杜威《思维与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因此笔者认为现今乃至今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主导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伙伴,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讨论;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准确把握“主导者”和“主体性”的尺度,不盲目抬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或者肆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把教师“授业”与“解惑”降低为指导、帮助、关心、服务、参与、提供、策划、甚至是助手,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教师的主导性真正发挥得好,学生得主体性就必然得到充分的体现,反之,亦然。

3.5提供平台,不断学习,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

归根结底,现代化教育需要一批具有一定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实现,因此人是关键。笔者认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的途径有几点:

(1)目前广大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来源体育师范院校,因此加强现有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把培养目标确定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上,加强中学实践教学与高校实施教学的紧密衔接,使得高校毕业生学习掌握知识能学以致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使其经常接触、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努力开拓视野,提高现有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

(3)积极倡导和切实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使体育教师能即使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方向。

3.6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体育教学后勤保障

教育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物质保证的要素,又是教育发展性的要素。近年来,上海地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学校具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室内运动场馆等,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可能在一些郊区学校教学设施还不够理想。在那些教学条件差的学校,一方面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装备;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自己动手,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各种体育器材;而教学设施好的学校,体育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7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教材内容不同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热爱体育运动,逐步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意识。

4.结论与建议

转变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在思想观念、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化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彻底改革,上海的中学体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5.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7.(2).36

[2]牟先涛.如何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国学校体育.2007.(2).70

[3]毛振明,赖天德,陆颖.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兼对“学生是上帝”等说法的质疑.中国学校体育.2007.(2).26

[4]杨小林.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现代的思考.广西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