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能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9 17:54:15

数字技能培训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1

关键字微格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微格教学系统;教育信息化

1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3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

3.1教学环境的数字化

微格教学环境变化的核心是微格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物质条件。

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控制。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机电控制的方式,采用软件管理,既增强了控制的精确性,同时简化了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易学易用的特点;②数字传输。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数字传输的模式,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③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文件纳入网络文件服务器中,改善了传统微格教学系统主要在控制室和观摩室使用文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网中的特定用户随时可以调用文件,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呼叫可视对讲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多播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系统多媒体监控及扫描功能、远程传送功能等[3]。可具有以下用途[4]:

(1)优秀教师的重要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它教师观摩、学习;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记录缺点、问题进行课后的对比、提高;专业教研组的实验课和教研组针对该课的讨论、修改。

(3)学院重点课程的资料留存;学院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院实况转播。

(5)学院送审的优秀公开课的节目录制;精品课程视频的制作;学院留存档案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料交流。

3.2微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强调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学习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学习如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去“导学”,而非“灌输”。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也包括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既包括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包括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验;既包括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包括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5]。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目标,帮助师范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关人际交流的主要沟通因素分析;训练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促进反馈评价。

3.3微格教学培训技能的重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环境下,注重课堂日常教学的信息化,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手段方法、数字化学习环境融合到课程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中,开发设计数字化学习课程,掌握、运用数字化学习方法,构建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学教并重”或“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2)构建数字化视频案例库。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教师等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及综合技能的示范、问题示范等,来增强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提供学习的样板(包括正例和反例),便于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6]。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评价是包括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德育教育。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和整合技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要遵循施兰姆公式,即教学媒体选择几率(频度、次数)与教学功效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教师不但要会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还要能够在微格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使教学媒体和教师的口头讲述、板书、演示、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3.4微格教学训练模式多样化[7]

基于方法导向的多元技能训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为主的方式,更加提倡师生相互作用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活动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等等。教师技能方面强调教师“导学”的能力、设置问题情境的能力、认知工具选择的能力、组织有效活动的能力、设计探究学习任务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等等。在微格训练的课堂上,除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外,受训者们还应采用更加建构化的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如学习怎样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怎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何种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采取有效人际沟通、怎样发挥学生专家的作用、对活动和教学情境如何设计等等。

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技能训练:由受训者分别进行“师”和“生”的角色扮演是微格训练中的常规做法。它的优点是使得复杂的课堂教学变得清晰、易于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多项教学技能的运用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训练中,让每一位受训者都完成多项教学技能从分解到整合的全部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采用教师角色扮演协作的方法,以训练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多项教学技能训练,并通过内容使之初步整合起来。在协作小组中,教学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担,分工明确,任务量适中,根据任务决定每人训练的技能项目。由此既完成了一定量的个体训练,又针对某一完整教学内容完成了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具体描述及评价,同时又不割裂训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学导式训练:学导式训练,即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导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训练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也可以包括研究生、进修教师,还可以包括其它不同专业的学生。使成员间信息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信息流量更大。这种学导式的合作学习利于发展受训者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使受训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了解组织合作学习的技巧,而且不同学科间学生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训练更具变化和趣味性,可以使受训者尝试如何协作组织设计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堂教学组织中。

基于教学设计的说课训练:“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节课,按某种具体要求,向同行或专家进行全面讲解的一种备课方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教学,而且能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是作简单的“应然”分析,而是客观、完整、基于理论支持的“实然”分析。通过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估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说课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由受训者对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该部分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思路、可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这样做的教学理论根据等等。说课时间同样可以控制在3~5分钟内,讨论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将继续成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微格教学系统将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能够传播最新教育观念与教育信息,创造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通过网络在校内和校际间进行教师合作专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的素材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并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化发展手段的缺陷,有效地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作为真实的研究对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4]。

参考文献

[1]蒋文彬.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构建方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7年,第6期:88

[2]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93-94

[3]李宗颖,江玲.智能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第2期第20卷:12

[4]田国生.运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6年,4月:60

[5]刘鹂,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493期:56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经贸洽谈;俄语翻译策略;人才培训

一、引言

二连浩特中蒙俄经济贸易洽谈会自2009年成功举办以来,影响深远且已发展成为部级展会。2017年为解决外语翻译人才紧缺,特别是俄语翻译人才紧缺的问题,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洽谈会会务组与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国际学院达成协议,在二连国际学院外语系成立“中蒙俄经贸洽谈会外语翻译实训基地”,培训外语翻译人才,服务于二连浩特中蒙俄经济贸易洽谈会。笔者在2016年和2017年参加了第七届与第八届二连浩特经济贸易洽谈会,并在第八届经济贸易洽谈会举办之前开设了“二连浩特中蒙俄经济贸易洽谈会俄语翻译技能培训”课程,为俄语翻译志愿者即二连国际学院外语系二年级俄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培训。培训所选教材为孙淑芬老师于2008年5月主编的《经贸俄语》与2016年及2017年经贸洽谈会翻译资料。本文就培训过程与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二、经贸语体翻译特点整体综述

经贸语体不同于其他语体,具有很高的原则性、准确性、专业性、逻辑性与实践性。总体概述,经贸语体应归属于书面语体范畴。在专业实践的运用中,经贸语体所用词汇多应以不含有感情色彩、无形象性和突出表现力的中态词汇为主,在句子表达上多使用固定专业术语与格式,句子成分较为单一。

三、经贸俄语翻译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词组的搭配与使用不恰当。在经贸俄语中特别是在合同编撰中,经贸章程、信函稿件常常有固定的格式与固定套语。固定格式与专业术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进文本的规范性与正确性,更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白其含义。志愿者因缺乏此类词组的积累,在正式信函与文件的翻译中往往拿捏不准,造成误解。例如:例1:本章程用中俄两种文字书就,一式6份,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翻译1:Уставписаетрусскимязыкомикита-йскимзыкомвшестиэкземпляра.Дватекстаимеютодинаковуююридическуюсилу.翻译2:Уставнаписаннарусскомикитайс-комязыке.Вшестиэкземлярах.Обатекстаиме-ютюридическийэффект.正解:НастоящийУставсоставленв6(ше-сти)экземплярахнарусскомикитайскомязыках.Обатекстаимеютодиноковуююритическуюсилу.翻译1与翻译2为学生所翻译。如果是在口译的情况下,不考虑语法的正确性,俄方客人是可以根据表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如果是书面表达,则在用词上依然不够准确。在俄语中“法律效力”的固定翻译为юридическаясила而不是юридическийэффект。再如,在俄语中оба与два都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但оба强调两个人或物具有某方面的特征,而два只单纯地强调数量,所以“两种文本”的翻译应为“обатекста”。经贸术语的固定搭配可以说减少了翻译的复杂性。在教学中应督促学生背诵大量经贸术语,反复练习运用,保证学生以后在实践中可以做到脱口而出,提高翻译的效率与时间。2.混淆使用经贸术语中的近义词,对缩略语记忆不牢。用词准确、规范是翻译的基本标准。在经贸语体中存在大量意义相近的词汇与缩略语,在翻译时一定要根据文章结构、语体环境选出合适词语,避免产生歧义。例如,在经贸俄语中表示会议的单词有форум,саммит,конференция,собрание,сове-щание,сессия,пленум等,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会议性质运用不同的单词。经贸论坛会议一般使用форум,如经贸合作洽谈会可译为форумпо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сотрудничесту;国家首脑或政府间会议可使用саммит,如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译为СаммитШанхайскойорганизации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ШОС);而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会议可选用конференция。缩略语在经贸俄语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常用缩略语一定要谨记,如OOO———有限责任公司、ГОСТ———国家标准、ЕАСТ———欧洲自由贸易联合会等。3.对数字翻译缺乏敏感性。从事经贸翻译经常会遇到数字翻译,数字翻译不准确将会影响双方企业间的合作质量与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可以胜任小数的翻译,但对大数、分数、倍数增减的翻译还有一定的难度。大数与分数的读法在东方俄语教材的第四册中有详细描述,针对这两种数字只需多加练习便可熟练掌握,而倍数增减的翻译则难度较大、较复杂。如潘广云老师在其论文《经贸俄语的特点及其翻译》中写道:(1)俄语中表示倍数的增加时,要注意增加的倍数是小数时的不同译法。若增加的倍数是整数,应译为“增加了(X-1)倍”或“增加到X倍”;若增加的倍数是小数,则又分两种情况:①当倍数是2以上的整数带小数时,可按上述公式翻译;②当倍数是一点几时,通常应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译为“增加了几成”或“增加了百分之几”。例1:Российскийимпортмясакурицывыросв2.3раз.翻译:俄罗斯进口鸡肉的数量增长了1.3倍(或增长到2.3倍)。例2:Российскийимпортмясакурицывыросв1.3раз.翻译:俄罗斯进口鸡肉的数量增加了30%(或增长到了3成)。(2)俄语中减少的倍数若是整数,可减少到1/X,或减少了1-1/X的译法。若减少的倍数是小数,则应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成百分数。例1:Российскийимпортмясакурицысокра-тилсяв2.5раз.翻译:俄罗斯进口鸡肉的数量减少了96%(或减少到原来的4%)。数字翻译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常练习中一定要加强数字的翻译,确保学生翻译的准确性。4.对所交往国家的国情知识有所欠缺。作为经贸俄语翻译,不仅要有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不断提高自我跨文化意识。二连浩特经济贸易洽谈会邀请的俄方嘉宾多数来自俄罗斯布里亚特和图瓦地区,这两个地区作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共和国,与内蒙古自治区等少数民族自治区相似,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其境内依然保留大量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对语言的使用上既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又可以使用俄语。在教学中,学生对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罗斯著名城市很了解,而对其他城市或者俄罗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却知之甚少,如图瓦共和国每年都举办的“Наадым”。Наадым—националныйпраздниктувинкогонарода,входекоторогоможнонасладитьсясо-временнымивидами:волейбол,баскетбол,фут-бол,легкаяатлетика.Атакжеконкурсналучшеоформлениеюрты.译文:那达慕———图瓦民族的传统节日,在那达慕上通常举办排球、篮球、足球、田径运动,还有搭建蒙古包比赛。这里“Наадым”译为“那达慕”,与我国蒙古族举办的那达慕运动类似,皆为本民族的体育盛会。如果不了解图瓦民族文化,很难从字典中找到本词语的翻译。此外,学生在记忆或翻译图瓦或布里亚特共和国客人的名字上都有难度。如2016年图瓦共和国工商会成员代表之一的Монгуш先生全名为Монгуш•Аяс•Белек-оолович,其中Монгуш为图瓦民族传统姓氏,在这里可音译为“蒙古什”;Аяс译为“阿雅斯”;Белек-оолович为父称,其构成采用俄语姓氏的构成原则。在父亲的名字后加-ович,-евич,-ич,Белек-оол为图瓦民族常见的名字,可音译为“别列克奥尔”,Белек-оолович可译为“别列克奥洛维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人名的翻译大多数采用音译法,由俄语译成汉语时相对容易,但由汉语译成俄语时则很难把握翻译的正确性,如只给出蒙古什•阿雅斯•别列克奥洛维奇,则很难翻译成Монгуш•Аяс•Белек-оолович,所以在翻译俄罗斯少数民族姓氏时需要查找相关资料,避免翻译错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经贸俄语翻译技能培训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经贸俄语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交际性与专业性。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特别是面对俄语基础薄弱的二年级学生,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渗透、情景教学与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夯实学生基础。在实践与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应培养适合于地方发展的经贸人才,解决专业俄语人才在经贸俄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的策略:1.整合经贸俄语翻译教材,结合地方经贸洽谈。会特点,编纂适于培养地方经贸俄语专业人才发展的经贸俄语教材目前,国内高校在经贸俄语课程设置上使用的教科书多为张金兰主编的《商务交际俄语》和孙淑芬主编的《经贸俄语》。这两本经贸俄语书在编纂上涵盖了有关经济贸易方面的许多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快速掌握基本经贸用语。但结合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洽谈会的会议特点,这两本书只满足了学生对经贸知识的需求,在有关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及以其他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共和国和蒙古国中特有的与经贸、外交、文化、节日等有关的词语却没有涉猎。因此,将参考两位老师所编纂的经贸俄语,搜集与交往地区相关的词汇,增加交往地区特有的风土民情与文化知识,独立成章,让学生学习,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地方,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2.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课程设置。经贸俄语翻译技能培训课程为通识选修课,因语言的限制只面向外语系俄语专业的学生开课。在课时设置上为18课时即每周1课时,开设时间为半学年。在课时量少、开课时间短的情况下,只能保证正常理论教学的运转,却达不到对经贸俄语翻译专业人才的系统培训要求。此外,在高校中教授经贸俄语或者培训经贸俄语翻译的教师大部分都为俄语专业教师,并没有真正从事专门经贸俄语翻译技能培训的专业人才,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经贸俄语的语体特点。所以,高校在经贸俄语翻译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课时,培训专门师资或聘请从事多年经贸俄语翻译的课外导师进行授课,实现本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3.充分利用合作办学优势,利用远程教学网络,与俄罗斯师生对话。目前国内许多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都与俄罗斯高校有着密切合作。高校为发展俄语专业都建有语音室、计算机室,但是使用率不高。在没有与之相关的课程或者专业考试的情况下,大多数的语音室与计算机室都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在经济发达的今天,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与动力,各高校间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的优势,积极与俄方高校沟通,通过远程教育或者慕课、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与俄方高校的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教与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经贸俄语翻译技能培训这类专业性与实践性特别强的科目上,在理论部分的讲授中可加深学生对经贸俄语中存在的专业术语、经贸句子固定结构的搭配理解,为学生以后的实践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4.增设情景模拟教学。在经贸俄语翻译技能的培训中,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部分决定着学生在经贸洽谈会上获得实践质量的高低,但是理论知识通常为考试服务,使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存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各类国际间经贸洽谈会的特点,选取不同经贸主题,还原经贸洽谈会现场,进行场景模拟教学。在情景模拟的教学中,为达到与经贸洽谈会现场场景基本一致的效果,如果学院有俄籍留学生可以邀请他们扮演商人、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角色,与国内学生进行演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与评估。情景模拟教学不但能使理论真正地指导实践,还可增强学生面对重大国际经贸洽谈时的适应性。

五、总结

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发展,对经贸俄语翻译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翻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蒙俄与会双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虽然侧重基础经贸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但基础知识是基石,决定学生对深层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借助于各类国际贸易洽谈会,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不断地实践实习,在提高自我翻译水平与能力的同时,还可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复合型经贸俄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姚雅锐.内蒙古汉俄双语同声传译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9).

[2]徐梅,邓皓东.“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经贸俄语口译人才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5).

[3]潘广云.经贸俄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9(3).

[4]陆勇.经贸俄语翻译浅谈[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6).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物业管理;模式;策略

到目前为止,物业管理作为现代城市管理和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被视为城市化的诞生日。然而,中国的物业管理已经放缓,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也被推迟。因此,在探索阶段的初始中,对新的阶段的学习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育定位进行了讲授。如何结合这一改革完善这一措施,已成为物业管理专业逐渐走向成功成熟的主要目标。原有的大学教学大纲是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作为主要前提。这个教育目标是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大学发展的产物。然而,随着资源、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方向的转变,特别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新专业,发展了物业管理理念和资源教育。高校教育要实现素质培养,满足未来毕业生的需求,就要更加注重社会实践与市场社会实践的结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环境下,我们就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智慧环境下的教育建设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系统性特征明显,深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明确。从系统化的角度看,教育电脑建设有赖于多种要素的协同推进和共同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一体化。深化智慧教室发展的特点是突出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决策和教学干预,加强教育和学习方法的发展和多样化,支持全面质量的实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深化教育领域全面改革。同时,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加速发展趋势,有利于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过程的渗透和融合,产生人与计算机共同认知、协作分工等新的智能功能。例如,《国家媒体和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提出“发展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在《教育与信息技术(201l-2020)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优质资源班”,以促进信息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这是日本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整合以往数字资源产生的各种要素,为广大一线教育单位协调构建开放、可持续、生态的发展环境,进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整合利用和反馈。二是适应“教育”为全社会做出贡献的基本特点,构建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文化,努力在规范实践、优化利用优质数字资源、版权和维权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高质量数字资源共享的社会绩效预测有效地收集资源,形成积极、全面的社会,形成积极的效果。第三,在知识社会的潜力和到来等背景因素的支持下,遵循智能终端的总体发展趋势,构建适应学习者需求的学习环境。构建学习者所需的学习资源,开展适合指导和教学的推广和指导的教育实践。第四,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适应可持续职业发展下教师群体差异化的需要,我们需要在教师教育需求上建立差异化,根据每个教室的风格指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由于国家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和需求,我国许多地区和部门都在以各种方式实施新一轮的数字教育,以促进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2004年以来,国内基础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管理和应用朝着资源服务模式创新、大规模资源汇聚机制创新的方向发展。近两年来,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要求下,教师指导与研究、教师教学等相关人员应该掌握好相关的技术对学生传授知识。此外还需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合作会议精神,坚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的方案。基于信息时代,构建基础教育公共教育和虚拟基础教育系统,整合意识和能力,以优质同步资源建设和质量保证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完成政府确定的体系,形成共建共享文化。而在多个数字平台上为公众学习提供同步点播和直播服务,在智能教育环境中构建资源共享和应用环境,是我们期待的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平台推送。作为支持资源,应该进行“点对点”应用模式试点、专家指导和学校参与。实现教师教育与研究、教师指导与研究、学生学习、德育发展、德育发展等多方面、多方面应用研究活动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学校,同步教师的学校课堂教育和教师的教与育探索了真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对接,为信息时代的首都创建了基础教育和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模式。为推动该项目的实施。

二、教学改革意见

教学改革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创新过程。教师自身,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如下。1.教师自身革新。教师的教师创新在教师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的——教师必须注重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的讲课,以及课堂上的交流。首先,为了激发对该项业务的兴趣,物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相关的实践,许多学生对物业管理者的理解是在等待业主时的“服务”中进行的,对目前交房业务的水电费没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必须有相关操作培训。物业从业人员不应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妥善处理业主的专有事务的能力必须熟悉常用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熟悉一般的施工知识和一般的机械设施。因此,物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各种专业知识,才能理解建筑图纸、水、暖、电等,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有必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式进行分析。近年来,我国一些新建住宅和写字楼在中国物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使得这个专业逐渐兴起,需要专业的人才,更需要优秀的物业经理。物业后续管理的不断出现反映在高校物业管理课堂教学改革中,更需要社会在社会中实践和学习,良好的就业前景也是物业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未来发展指导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自信、激发潜能的有效措施。2.注重课堂交流与沟通。以课堂沟通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氛围,消除了“棍棒式”教学的压力,但是还存在着学生与老师交流沟通不及时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90年代一代人的观念,以了解课堂思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现代时尚文化,了解学生的想法。智慧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倾听心声,关注课堂互动气氛,协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密切。3.完善理论教学体系。新的改革体系是以“应用和互动”为主要目的,完善理论教育体系的教育体系。建筑基础知识、建筑技术知识、经济活动分析知识、物业管理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实际应用”,而根据物业的物业特点走的是专业教育内容体系。教育与产业基础理论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必要的学生实践技能,加强教育环节,增加学生对职前教师的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需要对技能、价值观和行动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要保障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如果设置课程,必须注意基础理论课的比例,必须调整专业模块的课程,并有具体的理解和系统化,因此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内容的选择,只要有具体的前瞻性,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适应物业行业和市场发展的能力。尽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力量,并以现代经典案例和生活为案例,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以及参与解决方案的策划,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世界,提高适应未来问题的能力。其次,在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中,要加强主体课程状态管理。物业经济与建筑系统通用智能、物业设施、物业维修预算、物业开发业务、物业估价、物业估价、物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物业法律法规。智能管理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贯穿整个过程的2-5个学期,学生熟悉学习环境,进入大学的基础专业,感受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流程,开始物业管理和物业管理管理的最新发展。最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研究行业环境中体验物业管理,因为他们需要在学校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物业管理工作场所。比如,让学生穿校服,让他们在大学时代经常感觉到自己的行业气息,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地产中介。实践教育体制改革要加强小学教育实习的重点物业管理实践教育体制,基本实践内容是行业技能培训的第一部分,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首先要具备设备的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培训,如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物业管理实践、解决各类纠纷、修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能力。在协调能力,法律管理能力,以及各种设施中综合技能培训:以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基础。要通过专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以上三项技能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进行训练。

物业管理专业是目前大学新兴升起的一个专业,其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大,发展前途良好,再加上智慧环境下的互动教学,使得物业管理更加生动和易学,老师在掌握信息化的同时,还能提高其教学课堂效率,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秀云.对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辽宁高等职业学院学报,2002,(6).

[2]俞万源.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2).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4

1.加快推进新的档案馆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区档案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各门类档案进馆馆藏和提供利用的需求。我区档案馆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中央财政在“十三五”期间将对我区档案馆建设给予补助。我局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我区新的档案馆建设步伐,计划申请把新馆建成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2.做好全区档案培训工作。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切实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我局将把开展全区性的档案业务工作培训当做一项常态工作来抓,每年开展次数不少于二期,总培训人数达到750人以上,以不断提高全区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缩小我区城乡档案管理水平差距,实现档案工作均衡化发展。

3.开展我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按照档案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我局计划在“十三五”,逐步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争取在2020年实现馆藏档案80%数字化,使档案的查阅利用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

4.继续加强对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针对农村档案工作滞后的现状,按照我局制定的“下基层、到农村、结对共建档案整理工作”安排,将继续对有需要的基层单位进行上门指导,对档案管理水平较落后的村委会(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使基层档案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

5.加强档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档案教育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档案专业队伍。一是抓好本局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十三五”期间,全局档案业务人员继续接受技能培训,以提高档案专业实际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现代化科学知识掌握为重点,提高现有档案队伍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补充新生血液。针对目前我局档案人员老化的情况,招录(或调入)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不断优化档案队伍结构,确保档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保障措施

1.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将档案工作与区委、区政府工作相联系,提高档案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牢固树立服务是根本的观念,优化服务、全面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在服务中实现工作突破和提高,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2.突出主题,改革创新。加速档案事业建设进程,加快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步伐,在工作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加强领导,积极组织。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加大对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为推进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5

1、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实现对分类不够完善。现阶段的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编辑和处理,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不能得到有效的保管,分类不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在档案调用时不能将这些档案直接调出,同时在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项目档案没能进行有效分类,管理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2、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在档案管理时,相关责任分散、不够明确。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管理合作,不同部门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不能将所有的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3、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的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对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相关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完成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所获取的信息量小,对于档案的二次利用效果低下。

4、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协调合作。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地勘企业各部门间没有进行有效配合,没能将数字化项目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分类,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展不够顺利管理水平不高。

二、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整合。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收集和整理,从而增加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档案调用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拓宽档案管理范围。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地质勘查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增多,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的档案就不断增多。在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增加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将其他与数字化项目档案有关的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去。增加档案管理范围。

3、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加强相关人员培训。随着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就需要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系统加以改进,提高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

4、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和指导。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和企业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全面性,同时,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足对下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并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出现的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失误人员进行合理的惩罚。

三、结束语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顺应时展潮流,教育体制也不断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应用技术操作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等特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等问题严重了其发展速度。这个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传统方式下的教育手段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从而导致了教育成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佳等。为解决这一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线上课堂进行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和改革,也就是说要让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建设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

一、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特点

高职数字化资源体系有特征鲜明的职业性,是以将来就业为导向,以现代校企合作为基础,在学校、企业的共同指导下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实行的过程中,学生是体系中的主体,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教学的基础,还要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比如学生自发自主学习、同学间互帮互助组间学习、教师授课学习、传统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模式学习等等。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建设内容

首先,吸取国内外研究经验:通过文献和具体案例对国内外相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挖掘其研究意义。其次,还要研究同等学力院校的教学资源库现状,以大量文献为理论研究基础,真实的了解和把握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并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再次,根据上面掌握到的信息,结合本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云学习平台,建设适合本校的,适用于学生情况的公共云平台理论与实践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例如:微课录制、题库建设、企业案例等。最后,优化升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有效使用。

三、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要求

若想建设教学资源的数字化首先需要有掌握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人员建立合适的数字化资源平台,然后再制定这个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规范,最后再制定这个这个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实施方案。另外,师资力量是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因为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所以需要每个学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案。但若将这些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一系列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要求这些人才在进入岗位之后能快速地融入,即能在进入企业岗位之后就能承担一些生产的任务,从而能避免企业再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人才上岗之前的培养上。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应该以高职教育这个显著特点为基点,紧紧围绕这个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并且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2)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要注重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提供线上课程的教师要进行技能考核,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争取做到优质的网络课程。(3)建设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要注重提高学生自发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去看线上课程,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构建中。学校也要重点设立一些本学校有特点的线上课程,吸引同学的关注。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充分发挥其与互联网接轨的优势,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其次,线上课程的设立不仅可以节省学校的成本,还节省了教师的时间精力。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数字化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耶云.数字化校园中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5):239-240.

[2]田密,张瑞.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6(05):285-286.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网校校通网上教研视频会议

**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问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l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路径

职业技术学院档案记录着全校师生重要信息,更收藏着职业技术学院历来发展中积累的重要资料与成果,是职业技术学院最具真实、权威、价值的信息载体。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当前,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网络系统建设难、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较低、网络安全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笔者立足于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困境,探析其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

一、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管理是职业技术学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职业技术学院的档案管理中心保存着学校大量的信息,如学生档案、教师档案、科研资料与信息等等,是全校信息的保存载体。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即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搭建起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布局,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准确、方便、快捷利用,同时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对不同的档案进行分类且统一的管理。

二、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档案资源高效利用。职业技术学院档案不仅仅记录着学生在校信息,更记录着教师、辅导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一方面能够突破传统档案利用的时间、空间限制,全校师生能够通过登录网上档案系统,自主检取与借阅所需的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激情,方便了全校师生的档案借用。另一方面,基于计算机技术搭建起档案数字化系统,能够增强档案信息的采集与服务,直接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二)有利于档案信息统一管理。一方面,加强职业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教育工作者能够借鉴档案记载信息,将其转化吸收,在原有的教学成果上不断的创新研究,助推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向前。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冲击,原有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无法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档案丢失的几率。而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采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对此,这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的开展而言具有现实的意义。

三、当前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困境

(一)档案管理硬件设备陈旧,档案管理信息软件紧缺。网络环境下,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是具备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设施。然而,就目前阶段而言,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着硬件设备陈旧的现象,许多职业技术学院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常年不换新,老旧的硬件设备根本无法支撑档案数字化建设与信息系统的搭建。一些硬件设备由于常年的不更换和维护,导致计算机设备的存储与系统老化,存在着档案信息丢失的潜在隐患。 

(二)缺少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档案管理系统安全缺失。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开展建立于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之上。当前,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仍然缺少一套可行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与方案,存在着盲目、从众的现象。甚至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一些已经初步建立起档案管理系统,大多注重功能与板块,忽略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由于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缺失,致使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漏洞百出,档案安全得不到保证,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系统很容易遭受外界不良因素的破坏和侵袭,档案信息一旦遭受破坏,完整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档案人员信息素养较差,档案数字化认识不足。现阶段,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是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更是对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仅仅将档案信息化看作工作任务,出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的不良现象。不正确的工作观念,导致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受阻,档案管理模式没有做到实质性的转变。

四、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档案管理设施,丰富档案管理软件。网络环境下,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要从完善档案管理设施,丰富档案管理软件入手。例如:硬件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必要情况下,应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硬件设施。针对现有的老旧计算机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等硬件设施应进行更新与替换,采用市面上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引进内存足、系统优越的计算机设备、快速扫描仪、电子档案文件柜、档案管理专门服务器等设备。软件方面,应与第三方进行合作,由专业机构为其定制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管理系统上,重新优化与布局档案管理功能,优化档案借阅系统模块,针对同一类的档案资源进行统一格式的命名与建档。同时,加快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换,对于重要的档案文件,进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双重保管。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对硬件设备与软件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与客观条件支持。

(二)统一档案信息标准,建全档案安全系统。新形势下,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同时建全档案管理的安全系统。例如:档案信息标准统一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与现状,重新构建起符合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长期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从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平台搭建、档案数据库建立等各方面入手,实现对档案数字化的统一管理与监管。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院要尽快的实现档案电子文件数字化,比如对档案文件进行统一格式命名、统一分类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实效性,方便档案信息在网络系统上的借阅与使用。档案安全系统的建设方面,需要将优化网络防护机制放在首要位置。为了有效防范网络病毒、不良程序对职业技术学院档案信息与资料的侵袭与威胁,需要在档案管理平台上增设系统识别功能,从而为档案增设网络保护层,如增设基于档案数据加密的隐私保护技术、基于访问控制的隐私保护系统、基于防信息泄漏的自动备案系统等。

(三)开展信息技能培训,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基于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更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意识的转变,真正实现对学校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创新管理。例如:基于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学校里开展关于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到信息技术与新的管理手段,同时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一方面,学校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搭建起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必要情况下与其它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联合对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进行培训。同时,要完善档案管理培训机制,号召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定期的举行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大赛,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与专业知识面。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个人要及时的转变档案管理模式与手段,在增强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切实的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消除“重藏轻用”这一不良观念,档案管理中要以“用”为重点,突出档案的应用,强调档案数字化应用价值。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模式,打破传统观念因素对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制约,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档案建设难题。综上所述,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学校各项教育事务的顺利实施。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不仅是学校档案管理开展与革新的需求,更是实现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结合当前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完善档案管理设施,丰富档案管理软件;统一档案信息标准,建全档案安全系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档案管理模式的路径,促进职业技术学院档案数字化升级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梁仪娣.民办高职院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策——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0(14).

[2]吕静.浅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学与财富,2020(24).

[3]杨月凌.信息时代高职校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的实践探究[J].卷宗,2019(25).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9

档案作为一种原生态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凭借信息技术为档案利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方志馆档案已经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引进了数字化建设,但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各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尽快找到传统模式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点,逐步展开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方志馆档案的社会功能。

二、方志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方志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引进新科技、加入创新,使之成为顺应时展、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储存媒介的变化,传统档案管理主要以纸质为媒介,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量大而繁杂,容易出现差错。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储存和管理,能够节省空间和人力。通过局域网、互联网等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档案信息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在远程传递档案信息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易泄露和丢失等。而方志馆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后,便可利用网络随时随地检索、查阅档案信息和传输信息,实现了方志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方志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数字技能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是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企业要适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最大化发挥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技术对制造业人才提升的效能。因此,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应用,既是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制造的核心技能之一。加快实施“学历+专业能力”的1+X证书制度,培养具有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技术效能的制造业人才,优化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对加快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强化就业竞争力,满足先进制造领域人才的需求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

(一)1与X之间的关系

1与X是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的关系。1+X证书制度中的“1”指学历证书,代表的是专业。“X”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部分技术技能。“1”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基石,培养职业对应的技术技能人才;“X”是从当前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对“1”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要求的补充〔2〕。在没有“1”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单独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培训,经具有法定资质的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测评认证后,对合格学员颁发“X”证书。同样,在没有“X”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1”的学历教育过程。“1”和“X”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1”的实施主体是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行业、职业群,面向岗位或者岗位群。“X”证书既面向职业院校学生,也面向社会学习群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试点是由教育部审核批准,职业院校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成培训过程。证书的考核则是由行业企业指定具有法定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实施。所以,某一个“X”能对应多个“1”,即一个证书有可能涵盖1个甚至几个专业的核心能力,或者一个证书有可能涵盖1门乃至几门课程的主要能力。同样,“1”也能对应多个“X”,在“1”的学历教育中,专业培养也需要“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支撑。“1”和“X”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是相互支撑、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关系。“X”是对在“1”的方案中没有及时反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的完善。在“1”的范围内针对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强化〔3〕。同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在“1”的教学内容之外,学习与本专业相近或其他领域有良好就业机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因此,面向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一种学习结果的凭证,根植在学历教育基础上,是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拓展。

(二)1+X证书制度的内涵理解

1+X证书制度是“1+1双证毕业”政策的全面升级,它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持续更新专业目录、教学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是全面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新的制度设计,包括了证书开发、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和培训资源开发等三项基本任务。一是X证书的开发。基于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对职业技能进行分析,遴选出具有行业先进性、适用性和持久性的X证书。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制定职业技能需求,进而根据学历教育层次、职业岗位层次、技术复杂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划分职业技能等级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二是X证书的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比如在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中,分析解构了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整合重构了零件建模、装配建模、机械产品数字样机、结构有限元分析等知识、技能,面向制造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制定了证书等级标准规范。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整体思路设计如图2所示。三是X证书的培训资源开发。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相通,比如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有3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机械产品CAD/CAM、数控铣削加工和产品数字化设计,分别对应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的3个培训包: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部件仿真加工和机械产品装配设计。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标准要求分别开发难度不同的技能培训资源。

二、书证融通的原则和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书证融通”,探索实施1+X制度改革,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校内与校外培训结合。方案要求,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与“X”的有机衔接。书证衔接和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实施“书证融通”的原则是与岗位需求对接,满足工作岗位(群)职业技能的要求〔4〕。

(一)与岗位需求对接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的相关工作岗位(群)众多,包括应用技术研究所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工艺编制、程序编写、有限元分析等相关工作岗位(群)。职业技能岗位匹配度高,能从事CAD三维造型、CAE有限元力学分析、产品设计与开发、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产品工艺文件编制、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相关工作。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嵌入职业技能证书初级、中级和高级标准的工作任务,对标工作岗位。

(二)与职业技能对接

以内嵌的方式将“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重构专业课程内容,消除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间的壁垒。“1+X证书试点”对学习者的专业并没有限制,采用的是学分银行形式,要求学习者设立个人账号,针对“X”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予以学分登记和存储。学习者以“X”证书的学分银行为目标,开展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比如,依据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分三层实现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初级标准要求学习者能够完成基本几何体的三维模型设计及数控程序编制和验证,中级标准要求学习者能够完成机械部件的三维模型设计及数字化制造,高级标准要求学习者能够完成数字样机的设计及多轴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按照书证融通的原则和要求,构建了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书证融通的逻辑图,如图3所示。

三、书证融通的模式与方法

(一)书证融通的模式

书证融通的模式分为两种,即“完全融合”模式和“对接融合”模式。两种模式在模式界定、运行基本方法以及总体成效上是有区别的。“完全融合”模式界定是:“X”全部融合到“1”中,是职业教育经过1+X试点,逐步成熟和进入新常态后的最基本模式,采用课程置换、内容强化深度拓展等方法,重构内含“X”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毕业生同时获取“1”和“X”的证书,这种模式适用于校内学生考证的需求。而“对接融合”模式界定是:“X”没有完全融合到“1”中,只有部分领域、任务、内容与“1”融合,“X”具有相对独立性,总体成效是调整后的“1”能够支撑“X”培训的有效实现,这种模式显然只适用于对社会开展“X”证书的培训。

(二)书证融通的方法

书证融通的具体实施分四个步骤:一是熟悉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了解职业面向、岗位面向、职业技能等级划分的逻辑关系。二是实施对口培训,将“1+X”书证融通工作与“三教”改革同步推进、融合进行。三是梳理对接内容,对“1”中相关的课程内容按照确定的融通方法进行完善,确保学习目标满足“X”证书的标准要求。四是确定融通方法,将“X”证书中初、中、高级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现有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进行逐项比对、分析,针对已学项和未学项,分别采取“免修”“强化”“补修”等策略,实现“X”证书与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实施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课程书证融通方法如图4所示。

结束语

为契合智能制造的需求,装备制造类专业以培养高水平的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校企共育技术人才。而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书证融通的流程构建和方案研制,对优化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进人才培养规格,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3〕邓泽民,陈森森.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J〕.职教论坛,2019(5):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