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总结办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57

数学总结办法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探析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还能为其以后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进入一个快节奏的发展时期,单纯依靠体力劳动是没有办法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的。适者生存,唯有拥有比别人更强的思维能力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措施,以便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以启发。

一、积极掌握数学教材中的思维引导模式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之前,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清楚高中数学教师的思路,高中数学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但是自主预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因为知识积累等问题,有时会对所预习的内容产生错误的思维,为了消除这一弊端,在正式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拥有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来源于高中数学教师牢固掌握数学教材中的思维引导模式。学生在做课下练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无法解出问题的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导向。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在纠正学生思维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万万不可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也不可以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这会打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或者使其产生依赖习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暗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解答这道题的方式不对,并引导其找到最后的正确答案,最后再自主做一遍,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作进一步的思考,最终达到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师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可以将所学知识点笼统地套用到类似问题的解答中。高中数学教师在讲题过程中也不能自顾自地讲解,而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其思维。

二、通过借鉴解题的正确思路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题目在解答时总会有一些特定的解题思路,有些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还会有多种解答办法,高中数学教师不可以为了应付考试而将解题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题办法,高中数学教师就要将问题归纳起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言,这样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不可以拘泥于一种解答办法,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讲题的时候要通过多种办法解题,使学生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解答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也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将题目中的信息不断发散,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已经不同于以往学生的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订适当的教学方式。数学来源于实际,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像其他学科一样,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科技作为新时代的一项新技术在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大部分的教学课堂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的多样性能够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其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在听课过程中紧跟高中数学教师的思路不断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遇到问题或者需要讨论的时候各小组可以积极讨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与鼓励,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结语

高中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高中数学也是一个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与其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积极掌握数学教材中的思维引导模式、借鉴解题的正确思路以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高圣清.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数学通报,2005(6).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2

初中生的数学知识不同于以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抽象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很难化解具体的形象思维和维度,很多初中生认为数学知识太难了,在掌握时比较枯燥。这是由于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是有不当之处。因此,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就需要以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良好的环境观测的同时,让学生们了解到竞争的压力,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高度的积极性带动自身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实际效果的成长。

二、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托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使用学生充分讨论和自主合作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相互评价和应对相互反馈和调整,鼓励对方开展合作学习,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之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志,使情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使得在学生为主体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际学习和活动中来。合作探究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推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学生可能在中等及以下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处于落后的位置,那么学习就可能不积极主动,成绩落后的结果可能是越来越落后,教师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使用背诵的方法,对于公式进行僵化的总结,让学生们背住公式的技术基本应用,而没有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教学举措,在合作探究方面尝试的问题

(一)把合作作为一种组织的形式,而没有了解探究的真意合作和探究本来是不分家的,而很多教师把学生作为一种传输的对象,不了解学生不会学习的特点,甚至没有关注学生们厌学的可能,把合作作为一种基本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就是教师让合作小组和学习小组流于形式,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能力不强,学生们不懂什么叫探究,也没有办法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拓宽自己的思路之后,完成对于新问题的探索,可能总是老调重弹,解决更多的问题和缓解,通过各地还结合小组环节,却不能够达到实际小组交流的效果,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不可取的。(二)教师的精讲和点播效果不强好多教师的讲解是泛泛而谈的,针对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一些难点和理论知识的拓展范围不够,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不清,因此没有办法重点的探究问题,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和其他的合作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式课程改革的初衷,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是由于不能够进行非常合理的指导,还有可能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合作和合作交流的真正意味不能够有效地把握,精讲的环节不够细致,就使得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而这种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往往成为一场热闹的闹剧。

四、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开展生动有趣地组建合作,激发思维的碰撞小组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激发,比单纯的个体学习更加行之有效,建立起学生和师生之间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交流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对于数学知识和原理了解及理解的互补做有就可以使得学生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在合作交流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而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包容,通过沟通和包容可以加强对于数学学习的灵性,通过良性的竞争,可以帮助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的综合提升。(二)教师应该不断地开展对于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反省行为学生只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因为学生的好奇心而被彻底地激发,学生如果积极地参与,那么合作探究就有了基础,重视学生的学习爱好是教师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主要集中在如何充分地调动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各种案例的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和点拨,比如说对于二元方程的讲述,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展开讨论,设置等量公式,解决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算和转化,并且适时地点拨,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通过尝试交流和探讨质疑,把握初中学习的本质。(三)探究的方法是放权给学生探究的实质,是把学习和权利放给学生,相信学生,并且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探究和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的促进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便于学习的病因以及记忆的方法是总结和归纳的完整体系,总结课程使用方法的策略,改变学生概括性能力和掌握问题能力方法的转化,教学的最后应对需要结合教师对于课堂的认知,将知识点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教给学生,教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探究学习的知识小点。最后,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否正确。放权给学生,但是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将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结合具体的情况,开拓创新,引发问题,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下的观察与交流,自主的研发一系列有趣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评定,也可以抛出新的问题,以供参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初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而且乐意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至于应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启迪智慧的时候,应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拥有更强的专业化解题效果,对于学生好学、乐学、会学的思路应该多加启发。

参考文献:

[1]张伯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7(25):20-21.

[2]宋勃发.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学周刊,2016(34):109-110.

[3]张及玲.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学日记;小学高段生;自主学习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生必须要结合自主学习来学好、学精数学。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也不像低年段的孩子只知道玩耍,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最容易培养学习兴趣的时候。那么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期,老师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呢。有这样一种方法,通过记录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对老师上课讲解知识的疑问、发现和思考来进行数学学习。而且这种方法也被大多数学生在运用、传递,这也是老师们都鼓励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个方法是——数学日记。

一、借助数学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1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大家推荐好的学习方法。数学日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某一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个巩固和深入探究。就好比每次考完试下来看到自己的错题,并不是说听老师讲完懂了就结束了,更好的办法是把这道题摘录下来,写上错题原因,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这道题,这道题正确答案是什么,老师的讲解是怎样的,学生自己失误点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长教训,以后就会减少这类型的错误。同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记录总结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印象更加的深刻。再上这堂课之前,最好可以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去预习,让学生们了解这堂课的大致内容,或者是作为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看,这样在讲课的时候会让学生感到轻松很多;在课堂上最好是20到30分钟给学生讲课,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消化,找到自己哪里不懂;在学完之后,要让他们自我总结,看看哪些章节应该是一起的,哪些章节的内容是相似的,有关联的,这些都可以在无形之间提高学生的知识领域。再换句话说,这些总结做好了,那么在考试之前,学生就会知道自己要复习哪些内容,打开笔记本,一目了然。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章的《圆》,里面包括着对圆的认识,圆的面积计算,还有生活中圆的相关计算。这和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有着很大的关系,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都需要用到圆的面积计算,而且这些都是关于图形和几何的内容。学生们可以把上课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记录下来,把重要的知识点总结记录下来,再把考试出现的错题摘录下来。通过数学日记形成一个自己的错题薄,方便学生自己复习。1.2赏罚分明,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抽一段时间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全班进行一个总结,让其他学生多了解一些学习方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总结,可以说是强制要求,让学生们养成这个习惯,或多或少都可以记录一些,并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评选,找到写的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写的不好的同学则要稍微接受一定的惩罚。因为数学日记确实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在小学就培养学生这样的好习惯,在以后的初中高中的学习中会更加容易。初中的数学知识和高中的数学知识会更容易搞混,因为涉及的领域更加复杂,所以总结会体现的更为重要。例如:在某次期中考完之后老师可以对学习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对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同时,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次优秀日记评选,对做的好的同学可以进行额外的奖励,或者是分小组进行,每次除了个人再评选一个优秀小组,这样一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集体精神。虽然总结很麻烦,但是的确很重要,每次都总结,日积月累下来,丰厚的不仅仅是笔记本,更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

二、数学日记的有利性

2.1数学日记可以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每次写数学日记,把每个单元,每本书的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长此以往,可以增强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这一点还可以运用到语文的学习上。2.2数学日记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性。在多次记录题目后,学生会发现同一种题目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除了参考答案和老师讲的知识,还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2.3数学日记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理论性。学生在多次思考,检验数学题的时候,逐渐可以把解释这一步骤的重要理论推理出来,有些可能书上都会涉及不到,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推断,不仅可以完善自我认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些难以理解的同学。

综上所述,数学日记对于小学高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极好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把学生不足的一面展现给老师,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加快课堂的进度,减少遗忘,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数学日记让学生更懂得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令军,陈万彪.如何引导小学生写数学日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158-159.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4

数学作为贯穿高中阶段难度主线的学科,教学改革对其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等等。新课程标准从以前的重视学生应试能力逐渐变成目前的重视学生的自我创造和综合发展,可见高中数学在培养国家新型高素质人才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如何突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特点

教学改革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突破陈旧的课程体系,将数学教学推陈出新。

1.对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高中三年中的数学学习,高一处于基础知识积累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阶段,高二处于数学知识应用总结学习方法阶段,高三则侧重于对高一高二所有知识的总复习与大量练习。因此,为达到教学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采取分级教学方式。高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查、测试,反复让学生牢记数学定理、公式等,同时课堂上争取多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高二阶段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比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轮流进行习题讲授,分享自己的数学思想,达到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目的。高三则侧重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紧密有序的练习,不断提高巩固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大胆进行想象联想

创新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大胆的想象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对那些较难的数学问题与情境,在思路不畅通的情况下,这时便可以考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到这个定理内涵。在你完全做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必须猜想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大胆的想象、让思维信马由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大重要工具。

3.让求异在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得体会;学生;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传统课堂的差异较明显,为适应新课程下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应随之调整。唯有这样才能学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改革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很多知识都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符合高中生的综合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的变化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消化哪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对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等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养成这些素养和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我们应清楚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变化,紧跟教师思路,了解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适应新要求、新课堂。

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学好数学,必须端正学习思想,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会产生内在驱动力,在行动上爱学、回会,为学会数学奠定良好的态度基础。高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强,光靠记硬背数学公式是行不通的。身边不少同学习惯性的死记数学公式,做课后练习题,虽然有助于数学学习,但是学习起来感觉很累,数学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在我看来,应先培养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喜爱的感觉,才会有心思学数学,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然后,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比如,遇到难题、怪题时,认真研读题目,了解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想,一步一步的完成解题过程。最后,要有积极进取的意志,耐得住寂寞,喜欢动脑,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不找借口不学、不做。

三、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性更强,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指导,更需要自己去总结、去领悟,在不间断的数学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总结中逐步形成的。一旦掌握了数形结合、平面与立体的比较、等价交换等数学思维,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纵观高中数学题,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基本类型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题目有难度。为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类型题及其解题方法,对类型题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哪怕如何变化,只要找准属于哪一种类型题再复杂的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遇到了没有见过的难题,先学会拆分、拼装题目,再寻找适合的解题思路。

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学会数学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并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弄清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增强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为此,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主的探索与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此外,课堂习题是巩固与复习新知的一种有效手段,应抓好课堂练习,利用所学内容认真进行习题练习,遇到困难时先结合新旧知识去分析、去解题,自行解决不了情况下再向教师咨询。

五、善于总结与归纳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把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梳理所学内容,利于学好数学。而且,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也是复习与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中数学已成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考中占有极大比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高考与升学的双重压力,高中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学好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清楚新课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同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生的爱学、会学数学,促进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振国.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1):72.

[2]张晓梅.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4):5.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6

推理能力在数学运算和数学观点证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推理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相似性较强的内容归类,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到解题的办法,进而举一反三。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只为学生讲解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特征,让学生通过推理来判断正多边形和扇形的特征。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自信。

二、选择判断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中涉及到大量的选择判断类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具备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就能更好地掌握完整的解题思路,判断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选择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仍处于发展状态,判断能力较为薄弱,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与之交流谈心,纠正其思想上的偏差。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让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再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三、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中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使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将抽象的问题简化,提高解题的速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授完一个章节后,为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章时,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为学生归纳总结各种线段和角的特点,建立知识构成图,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建立专属的知识构成图,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并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特点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章节归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难免会出现知识点遗忘的现象,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归纳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完《二次函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忆起旧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其知识概括的能力。

四、探索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设计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画笔、剪刀和硬纸板,让学生动手设计轴对称图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对制作成果进行评比。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索性的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布置书写作业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尝试布置具有探索价值的课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调查来解决相关问题。如在学习《从三个方向看》一课后,学生学会了从三个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物体”的任务,让学生画出自己生活中某一物体的三视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探索能力,对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等数学;中学数学

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高等数学的教学状况可以说不尽如人意.首先,扩招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整体水平有所下滑,然而为满足考研的要求,高等数学的内容变化不大.再者,高等数学的内容比中学数学内容更丰富、更抽象,逻辑性、理论性更强、理解更难.诸多因素使得高等数学的教学、学习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相当多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以至于有的学生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少中学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变得害怕数学.怎样来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认为大学生能否学好高等数学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热情,这种积极性与热情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项工作应从新生的第一节高等数学课开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问题的解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两个衔接、两类培养.

一、高等数学内容与中学数学内容衔接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高等数学还沿袭老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出适应的调整,从而出现衔接上脱轨的问题.例如,极坐标课改后作为拓展系列课程,而高等数学积分运算中,极坐标是十分重要的工具.类似的还有三角函数部分知识等,学生中学阶段没学,因此,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系统的、完整的给学生补上,否则会给他们后续学习高等数学造成重重障碍.高等数学有些内容与高中数学内容重叠.“新课标”中一些大学数学内容编入中学数学教材.重叠内容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样重复,如应用导数求单调性、向量的基本知识等.高中阶段他们对这些内容非常熟悉,如果我们教师没意识到这点,对同样内容重复不仅浪费有限学时,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一种情况是部分重叠,高中只讲部分内容或学习得比较简单,高等数学中概念表述更严密、实例更抽象.例如,导数与定积分的概念等.这部分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它们的内涵,让学生再次接触到这些内容时有全新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二、高等数学教法与中学数学教法的衔接

中学数学的研究对象多为常量,理论性不强,教学方面一般以讲练结合为主,进度慢,教师讲得很细、练得很多.但是高等数学研究对象多为变量,表达更加形式化,学生要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课程的进度非常快,课堂的知识容量非常大,学生在课堂内根本没办法完全消化掉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带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大量练习.另外,中学数学教学淡化概念、理论教学,不注重知识结构的严谨性、逻辑性,而高等数学恰恰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这方面能力.看到以上事实,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与中学数学教法的衔接,一方面,可以采取“先慢后快,逐步提高”的办法.刚入学同学们习惯了中学数学讲法,我们在授课中尽量放慢点,让学生有一个消化时间,慢慢地当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可以加快速度了.另外一方面,由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抽象思维程度低,我们在教学中最好通过画几何图形、举实例等方法,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中学数学淡化数学概念教学及不注重对数学结构和系统的梳理,为应付考试通过题海战术教师教学生走套路、做题好像很厉害,其实他们分析能力不强.高等数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结论和计算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熟悉所学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属于学习的深层次化,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学生要真正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需要他们学会自己复习、分析,而这些方面恰恰是现在中学教育所欠缺的.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部分课堂教学实施了以下两类授课方式.讨论课: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常规授课中师生互动,提前布置提问问题和预习内容.改变被动接受灌输的局面.由主讲教师主持.一般一堂普通课应该至少包含下面的互动环节:提问:本次课将要用到的学过的相关知识提问,讲授关键知识点,难点的启发提问.补充提问:对某个同学回答内容补充回答.总结:对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注意事项的总结,同学抢答.考查:剩余时间黑板前解题.研讨课:师生和生生互动,研讨课分组:4~6人为一组.其中组长一名.课下讨论由组长负责联络,组织,督促和协调本组成员活动.对每次研讨课和课外研究性作业,组内各成员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协调合作完成讨论内容.课上小组陈述:有时间限制,按照抽签方式安排小组陈述次序.时间限定在十分钟.对陈述内容进行同学提问、教师提问,然后由讨论小组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总结、评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恰当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通过多种途径掌握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聊天中经常有学生问“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中学高考数学分数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学习期间的解题训练也给学生带来了难题攻克后的愉悦和满足,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进入大学后,这个问题在学生心中重新浮出.此时如果你讲大道理,我想也未必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结论.比如,函数连续定义,教材通过观察连续函数y=f(x)图形给出连续定义limΔx→0Δy=0.发现许多同学还是感到费解.此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连续曲线直观看曲线上找相邻两点A(x0,f(x0))与B(x0+Δx,f(x0+Δx))挨着,数学角度看线段|AB|→0,而|AB|=Δx2槡+Δy2→0须Δx→0时Δy→0,发现这个定义原来如此.若能让学生感觉的这个方法或结论是自己发现的,他们会很有成就感,下次会更积极思考.总之,为了实现学生从中学数学向高等数学平稳过渡,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认真找出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脱节的地方,知己知彼,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才能提高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尚志.凌波微步———让微积分更简单易学[J].大学数学,2008(24):1-12.

[2]陈伟军,南志杰,徐春芬.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当然衔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80-82.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8

关键词:项目驱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开展得越来越火热,这是大学生展示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检验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尺。通过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助于学生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培养团队意识等等。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及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也日趋受到重视。如何使数学建模课程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适应新要求,是摆在广大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如何进行项目驱动下的数学建模教学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促进高校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一、基于项目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一)“项目驱动”教学的内涵。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文章所提出的项目驱动是由老师或者学生自主根据一个实际场景或实际问题出发,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抽象成各知识点(数学模型)相关的项目,以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对问题进一步研究,在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的前提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在这完整的项目流程中,教师全程跟踪各小组的进度并指导,各组学生共同把实际问题解决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二)“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基于项目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用项目为载体,以相关模型知识点为引子,通过以项目的实行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基于项目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基于项目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的适用性及教学优势

(一)“项目驱动”教学的适用性。由于数学建模课程知识点多且杂,在一般的教材中,数学模型接近生活实际的案例较少,所以对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要根据专业、学生知识背景情况制定的教学大纲内容。强调以“项目”为背景平台,以“数学模型”为模块,以“实际案例”为媒介载体,把这些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设计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及教学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革新。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案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一般在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不断通过项目形式加强对数学模型的认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方面的理解,同时项目驱动的教学是在综合考虑课程特点及数学建模课程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二)“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优势。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相关专业核心教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现行的数学建模教材、课程内容一般比较杂而难,仅仅靠课堂讲授,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教材内容(比如每个模型、知识点的例题)连贯理解、掌握知识的应用。数学模型的知识点很多是交叉学科的案例,如果不整合、综合应用分析与讲解,学习效果比较差。因此,通过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运用实际案例的过程来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觉得数学建模能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行项目建模求解过程,不知不觉形成新的学习习惯:不懂的内容——学习——运用——再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我主动学习意识。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在项目驱动的案例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很大的作用。数学建模课程要求学生会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建模思路,这过程是学生自行对知识进行重构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对数学建模思维的提升。3.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数学建模课程的实践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由三名学生组成小团队共同完成(参考数学建模竞赛模式),这是数学建模的一大重要特点。学生通过在做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整个流程。比如建模、编写程序解决问题和写作三大块内容,单靠个人基本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因此在项目驱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建模可以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项目驱动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课程理论知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想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模和求解等等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还需要通过团队之间的讨论、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及合理安排时间等各方面来提高效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追求进步,使得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项目驱动教学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实践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9

先总结语文。我认为后半学期我的语文学得还不错,每次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重点都能记住并把它们抄在本上,这对语文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虚实文能写得比较好,现在正努力写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希望能是作文水平上升一个台阶。我打算在暑假完成这个愿望。

在做语文作业时,我有时会有一些烦躁的心理,一看到那些作业就打不起精神,放弃了很多练习机会。从放暑假开始,我要尽量使自己平静,认真完成每一道题,尽量写对。学语文是一个慢功,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词句的应用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为此,我对自己提出要求:每星期记五个成语;每星期读一篇好作文;每星期学会一个阅读技巧。此外,我还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数学方面,我担心的比较少。我的数学成绩总令我满意,在大考时数学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解题是用数学思想来解的。“拥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的确,学数学不能把写看得太重视,重点应该是想。

学完一课后,谁都会做这一课的基本练习和作业,但是把易题变难题,一题变十题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我认为难题是由基本的数学思想结合而成,看清本质,解题就不难了。我虽然会解难题,但那是凭着“题海战术”和活脑子练出来的。而数学并不需要用“题海战术”来获得做题经验。所以,对于很难的题,我就束手无策了。看来,我的数学要真正入门还需要努力。此外,我心态的好坏也决定成绩的高低,因为自己心态不定,使我的数学成绩高低起伏。但我认为小考只是一种练习,虽然各种练习都要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同,大型考试我是尽力去做,而小型考试我可以不用使出全部精力,而是从空闲时间中去学习其它课程,这反而有利于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初二数学是分化点,领会者上,未领会者下。

英语,我担心得最多,它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小气”的,每次都只“给”我那么一点儿分。看着别人从英语上大把捞分时,我又羡慕又妒忌。但又能有什么用?经过长期思考,我发现我的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背诵很好,还有一些不足:1.词汇量小。所以做“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感觉吃力。有些生词不认识就别想看懂文章大意,我连意思都看不懂,更别提把题作对了。大把丢分!说到原因,只有俩字:缺练!>有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学期我没有得过什么病,身体比较健康。体育成绩比以前有所提高。立定跳远、抛实心球、单杠等项目我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公务员之家

再总结一下心态。我的心态可以分为“沉稳”和“浮躁”两种。“沉稳”是从期中考试之后到期末考试前十天。在这些天里,我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每次作业和考试成绩都较好,第二次月考我也正常发挥,取得不错成绩。而期末考试前十天我的心态却变得浮躁了。或许是老做卷子做烦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忽高忽低,很不平稳。如果期末考试还是这么浮躁的话,那可就糟了!不过,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使用各种办法,终于使心平静了一些,但愿能考出高分来。

数学总结办法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学;过渡期;有效方法

前言:通常教师在高一的数学的教学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反映在初中数学成绩很好,为什么到高中确总是分数不高,且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为此,有很多同学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落差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经过这一现象,教师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原因,是因为高中课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有在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没有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更是存在的重要原因。

一、导致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数学刚刚迈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认为刚上高一,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其实高一的教学是最重要的,它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对日后的

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观念导致了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坚实。

(二)学习方法不适当

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数学的内容较少且教学要求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和概念就可以做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规律,依赖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式教学模式。而高中数学的内容多且题型复杂,主要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要学会善于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然而,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数还在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上出现了很多困难,没有自主学习和探讨研究的能力。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

二、解决初、高中数学过渡期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在初、高中的教材上有很多知识的衔接点,例如,函数的应用以及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都与初中教材有着重要的衔接,初中的教材中只是对这两大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并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而高中的课程中对这两大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还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加深学习的深度和扩大知识点的层面。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根据每个新的知识点相对应来回顾老的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巩固,特别针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更应加以着重说明,以此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面应该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也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理论性比较强,不能够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多数学认为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认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趣味的教学模式,在有趣的案例中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总之,就是让学生脱离枯燥的学习模式,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来加强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2]。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授课的速度快等特点,导致了同学们学习困难。学生仅仅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考试的要求,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加强知识点的掌握和扩展。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应该通过课外资料来加强学习数学的基础,以更好的适应考试的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为学生讲解,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解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3]。

总结:学生从初中走向高中,知识体系和思想模式的改变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在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针对知识体系的不断变化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使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更好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夏淑贞.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111-112.

[2]李素琴.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科技信息,2011,2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