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6:19:30

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范文篇1

数学论文与其他科学论文最根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科学内容和科学语言文字形式的统一。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结构的格式化、逻辑的严格性、语言的简洁性和符号的广泛性。

1结构的格式化

数学论文的结构形式,与一般的科学论文常用格式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在某些具体环节上具有不尽相同的布局,这是根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内容来安排的。在数学前言部分一般应包括提出课题的背景、动机,这是属于那一方面的课题,对已有成果的评价,课题在所属领域中所占的地位、课题的范围和所达到的目标等。

正文部分是数学论文的核心,在写作布局上,由于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数学学科、选题、研究方法,结果的表达方式就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就不能作统一的规定。对于纯数学理论方面,该部分内容应包括定理和定理的证明,’用来证明定理的引理和由定理得出的推论,为了证明或验证某一间题所举的例子。对于应用数学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际问题的描述、数学模型的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理论根据和具体实例。

2逻辑的严格性

作为宣布成果的数学论文,应按照逻辑的严格性的要求去写,不然就不成其为数学论文。一篇数学论文要无懈可击,要经得起推敲。在叙述定理的证明时,要追究每一步是否有根据,它的根据是什么,是定义,还是公理和定理,决不能含糊,更不能想当然。当你使用“显然”二字时,要仔细考虑一下,是否真“显然”。用直观自然语言推导的环节,要特别注意,是否还存在没有考虑的情况,是否可换成严格的推理。在这里一定要细心推敲,一些不可弥补的错误往往出现在这里。

按照演绎的逻辑系统写数学论文,这是宣布成果的一个传统写法。这种形式写出的数学论文一环扣一环,结构紧凑,使整篇论文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能以较小的篇幅容纳较多的信息量。但这种传统的写法,把数学家的思维过程隐蔽起来。我们写论文宣布成果,这当然很重要,但仅作到这点还不够,还应该给人更多的启迪思维的作用。应该告诉读者,该定理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想到这个证明的,这就是要把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写进去。’当然这会增加论文的篇幅。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每篇论文都写思维过程,只要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成果写出其思维过程。阅读这样的论文,使人能够得到数学发现发明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培养人们的数学创造能力。欧拉著作之所以能成为启迪人们智慧的源泉,就在于他把自己的一些不严格的猜想过程也写到著作中去了,这样使读者很容易窥察到欧拉是怎样进行思维的。因此我们写论文要求定理的证明过程一定是严格的,对于定理的提出和证明的某些思路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它是按严格逻辑推理得出来的,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严格和不严格是相对的。

3语言的简洁性名

数学论文要求语言简洁,以恰到好处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逻辑推理,使之字里行间,增一字则太多,减一字则术少。能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精湛的数学结果,反映出最丰富的数学内容。

在数学推论的过程中,并不是每步都要写出理论根据。数学论文不是教科书,它的对象是给专业工作者看的。因此,推证过程以同行专家能看懂为原则,所以证明步骤不需要写那么详细、允许有较大的跳跃性。特别是那些常见的推理步骤,明显的推理过程,显然的理论根据,可以一笔而过,不需要费笔墨.论文要求以最少的篇幅,容纳最多的信息。对于常用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在论文中出现不需要作解释,对于数学申新出现的概念租定理要注明出处,以便读者查对,如果出处的论文不宜查对,为了方便读者,可以给出其释义。有些新出现的概念和定理虽然名称一样,但其含义在不同的论文里不尽相同,这样注明出处,使读者不会产生歧义.

数学术语就是在数学科学领域里使用的专门词语,髓着数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日益深化,反映数学本质和表达数学内容的新概念不断地涌现出来,用专口的诃语把这些新概念固定下来,就形成了数学术语。这些新概念是否需要以定义的形式给出来,以及用什

么样的词语把它固定下来,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以定义给出的溉念需要考虑它的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给新概念以合适的词语名称,这需要考虑概念的含义和已有的一些概念的名称之间的关系。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数学术语二经舜生,就以其精确的固定的含义长久地为人们所使用。有些名称,尽管与其含义不相符,也没有必要去改动。例如,无理数与虚数.

在公理、定义、定理中恰当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可以使数学论文更加精炼、简洁、准确。例如在定理中运用“当且仅当”4个字,就把定理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表达得一清二楚。在给数学概念下定义和叙述定理时,句型结构严谨规范,比较固定单一。我们在写作时,要很好效法这些已有的规范句型,把常见固定的格式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论文就显得干净利落,简洁有力,准确可靠,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4符号的广泛性.

一‘在数学论文中广泛地使用数学符号和由符号组成的公式,形成了一套数学语言符号系统,它与自然语言一样承担着贮存和传递数学信息的职能。利用数学符号和公式可简明扼要地反映出准确而深刻的数学知识,能够较集中地表达数学内容,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容易演算和进行推理,也便于国际交流·刘如n个数相加简单符号代替,这样可以压缩论文篇幅,行文也显得明了清秀,例如记等式右边的式子在论文中多次出现,这样把它简记成等式右边的符号IR皿就简洁多了。符号用;来表示所要阐述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恰当连贯地使用数学符号,可以使一篇论文明自易读,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每篇论文都要用到大量符号,因此着手写数学论文时,首先要考虑一下符号系统,哪些符号应该用英文大写,哪些用小写,哪些用黑体,哪些用法文花体,又哪些该用希腊字母等等,都要有周全的考虑。这样才能使整个文章协调一致,整齐美观。

使用符号要注意协调性,例如三元线性函数一般表示为ax+b夕+。z或a:二:十a:二:+。:劣:,如果表示为“‘劣:+by:+。x:就显得不协调了。又如果给定的两个集合表示为A,b,那就不好,习惯地表示为A,B。方程就不如把z换成y好,即如下表示

数学论文范文篇2

1.1立异性

作为宣布研讨效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供给的新的现实,新的办法,新的见地。论文选题不新颖,试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效果,即使有高明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根底性研讨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方针,处理要素,观测方针,效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宣布。

1.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并且可能把他人引入歧途,构成有害效果。编撰论文应具有:(1)反映现实的实在性;(2)选题资料的客观性;(3)剖析断定的合理性;(4)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体现方式上的重要特色。科技论文已构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越20字;摘要(运用的办法,得到的效果,具有含义等);索引关键词;导言;研讨办法,评论,效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契合认识规则;(2)简练明快,较少篇幅包容较多信息;(3)便利读者阅览。

二、编撰数学论文忌讳

2.1草率行事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根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地。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独自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好的。就杂志的整个系统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络,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评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预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现实闭门造车,夸大定论。首要应该知道他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防止在自己的论文中重复。一起能够学习他人效果,在他人研讨效果根底上进一步研讨,防止做无用功。

2.3方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日,科技论文的根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一致。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编撰论文应遵守方式逻辑根本规则,正确运用逻辑推理办法尤为重要。

三、关于数学论文选题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抢手”仍是“冷门”?“抢手”课题从事研讨的人员很多,发展迅速。假如作者所在单位根底雄厚,在这个范畴占有适当位置,当然要从这一范畴深入研讨或向相关范畴扩展。假如自己在这方面根底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他人后边搞低水平重复。挑选“冷门”,常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讨方针为较好的挑选。无论选“冷门”仍是“抢手”,选题应遵从以下准则:

(1)需求性选题应从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动身。

(2)立异性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讨过或是没有充沛研讨过的问题。

(3)科学性选题应有最根本的科学现实作根据。

(4)可行性选题应充沛考虑从事研讨的主客观条件,研讨方案切实可行。

四、关于数学论文文风

4.1言语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阶段,华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言语表达清晰简练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言语简练。

数学论文范文篇3

1样式的制作

在论文的格式编排过程中,特别是书刊出版工作,排版不仅仅有规定的版面格式要求,还有国家出台的许多标准,需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去遵守.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和国际上一些相关标准相一致以及制定的更加科学,这些标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不断的修改,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前后经历了两次.这就需要编辑人员不断的去关注、学习并掌握这些更加详细复杂的标准.另外,期刊稿件格式是统一的.因此,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这些标准和版面格式要求,制作出一个具体模板,以提高文章的格式编排速度和质量.选取一篇已经按照规定的版面格式要求和相关标准排版好、经编校通过的文章为参照,在此基础上进行样式的新建操作[1].

1.1基本样式的新建

使用工具栏中的“样式”框,选定文本后,在“样式”框中输入新样式名,按“Enter”后,新样式即建立.

1.2样式名称的确定

由于单位规定的版面格式对文章各级标题、中英文摘要、图表的标题、页眉、页脚、参考文献的正文等部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样式名称的确定的过程中,对于各级标题仍然采用Word文档中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来命名;对于其它部分用这些部分的名称来命名,以免混淆.

1.3参考文献格式的确定

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不仅表现在字体、字级上,还表现在著录项目和格式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从文献[2]中分别按专著、专著中析出的文献、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专利文献分类列出其著录项目和格式,在文章编辑过程中,用来核对文章的参考文献著录正确与否,著录项有没有缺失.另外,还要注意如外国人的姓名、版本项、其它题名信息等的表示方法,这些小的地方往往也是不大被注意但又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1.4样式的删除

在Word文档的样式一栏中,如果还保存着其它的无效样式格式,可以采用word文档相应的操作来删除,减少文章编辑过程中由于误选造成的错误设置.

但是,Word文档中样式的设置是处于中文状态下,因此,在上述新建的文本样式作用中的一些数字、字母、符号等的字体都是中文.如果版面格式对其中的有些部分如二级标题的序号、括号等要求是罗马字体,就需要去重新修改.

对一篇稿件在按照要求进行页面设置后,利用上面建好的样式进行相应部分的格式编排,然后开始对文章的正文部分进行必要的格式修改.但是数学论文,特别是计算数学纯理论证明方面的文章,几乎都是用公式编辑器排版的正文部分,很少用文字描述,且所占的行距要比文本部分大的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版面空间的浪费.由于期刊的篇幅是相对固定的,这个特点使得编辑在进行每期刊物的作品组配时,必须从控制总字数、控制总篇数两个方面控制入选稿件的总量[3].沈德发在文献[4]从多个指标对五种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期刊版式设计及编排对载文容量的影响,即在版式设计、开本一定的情况下,期刊的载文容量也相对是固定的.在论文编辑过程中,对页面余缺页处理的方法都是对期刊版面的合理安排和利用.因此,有必要对使用公式编辑器排版过的段落做重新处理.

2数学论文行距的调整

2.1正文段落行距的调整

首先,选定全文的正文部分,打开工具栏中“格式”的“段落”选项,取消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中的“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那么这些段落中的行距将有明显地缩小.

其次,由于这些段落行距的明显缩小有些影响阅读效果,这就需要去调整段落的行距.参照前面所选文章加有网格的段落行距,调整文章的段落行距大小.但是,如果所选择的行距加上字体的大小小于公式编辑器所排版的部分的高度,那么超出部分将被上下其它行所覆盖,这时就需要将该部分所占的行选定,然后行距定为单倍行距.

2.2公式的对齐

如果某一行中的用公式编辑器编辑的公式和同一行中的其它部分没有对齐,选用撤消操作又会影响已经编辑过的好多地方,那么就需要单独对该公式单独进行调整.选择该公式,打开工具栏中“格式”一栏中的“字体”选项,选择“字符间距”,出现以下对话框(图1)在“位置”的第一个选项中,选择三个选项中的一个,然后在“磅值”一栏中输入合适的数据,来调整所选公式的相对位置.在“段落”的“中文版式”选项中也有“文本对齐方式”来调整文本对齐的,但是该选项是对整个段落进行操作的,所以对公式的位置调整是无效的.

2.3多行公式的处理

有些公式占有多行,行距比较大,可以通过点击该公式,打开公式编辑器中“格式”菜单的“间距”,改变“行距”中的数值,调整公式中间的行距来达到最佳效果.在遇到有些公式需要转行的过程中,应该从等号或者运算符号的位置连同符号一起另起一行,这样至少不会割断整个公式的表达,同时也便于阅读.

数学论文范文篇4

一、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时,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先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呢?上课时我让全班学生每8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发三根米尺,让学生用米尺在墙角围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我让学生分组钻进这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身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当学生一个一个都挤进去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能挤进这样多的同学。这样,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我们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二、捕捉生活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特别应善于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为让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如我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节课时,我就带着学生到校外人和大桥路口,让学生在5分钟内数出来往的小轿车、大货车、长安车、摩托车的数量;再回到教室分组讨论出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这样既实际了解收集数据的全过程,又让学生感到有趣实用,切身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同在”的道理。

三、再现生活情景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若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学习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就把教室模拟成一个超市,并到学校小卖部借得一些实物,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开展活动。如买一包饼干1元6角,给你2元,你如何找钱?让学生说出2元等于多少角,1元6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角的道理;通过多种类似场面的出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元、角、分的计算。整节课学生兴趣极浓,专注之致,发言积极,表现欲强。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回归生活空间

同志说过:“书读多了,不会运用等于没学。”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态。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在教室内闭门造车所远远达不到的。

五、演示生活场面

一些深奥、难懂的数学语言,常常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有如听天书一般。而教师也往往费尽唇舌,口干舌燥的解释、举例。此时,若把这些数学语言用一些鲜活的生活场面展示出来;不仅生动真实,而且费时不多,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让一个学生上台从教室门走到对面墙壁,让学生了解一个物体运动。再让两个学生从门和墙壁相对而行,可同时走,可不同时走,中间相遇,让学生了解两个物体,同时、相向、相遇等数学语言;并说出求路程的方法:甲走路程+乙走路程=总路程。给出甲乙速度和同行时间,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由算式中简算推导相遇问题的公式。再让学生演示背向而行、先行与后行、相遇与不相遇等等。整节课在学生的演示和讨论中进行,积极而且热烈,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六、移植生活片断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在抽象的数学面前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恐惧感,甚至厌恶学习数学。为了消除学生此种心理,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移植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片断,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我在复习“复合应用题”时,讲中间问题与应用题“步数”的关系。我就应用著名的刘德武老师发明的“饺子”法,移植这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断为原型来突破难点。提问:同学们包过饺子吗?你最喜欢吃什么饺子?包饺子需要哪些原料?(皮和馅)如果皮和馅都有了,就可以直接包饺子了。这就象数学中的一步应用题。再问如果只有馅没有皮你能直接包饺子吗?(不能)那我们就得分两步做,先用水和面粉擀皮,然后再用擀好的皮和馅来包饺子。这就像数学中的两步应用题,这时的皮就是中间问题,要先做出来。第三次再问,如果馅也没有呢?那就还要用肉和韭菜和好馅才能包。这就又出现了一个中间问题,这就是三步应用题。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七、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请学生解释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方形、三角形、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体验生活现象

数学论文范文篇5

1、探讨范畴

数学研究范畴有许多,是:学前、小学、中学、高级学校等,还是更深化的数学方面研究等,这些都是论文在挑选期刊上决议的一个方面。不管怎么说要先确定好你期刊的研究范畴方向,这样关于你论文的投稿发表有很大的协助。

2、投稿要求

在时要进行期刊的挑选之后就是关于投稿事项的留意了,投稿是的时刻、投稿的费用、投稿中的各项检测和要求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把握的方面,不管怎么说小编都希望我们的论文可以顺畅投稿成功。

关于数学,小编载体推荐本不错的刊物:《数学教育》杂志办刊主旨:依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示,在中学数学教育范畴内研究新问题,沟通各地经历,为社会主义普教工作效劳。本刊杂志是以研究中等学校数学教育问题为首要内容,以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高级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和专科师生为首要读者目标的期刊。

职称提升中要进行学历上的满意、工作经历上的满意、成绩效果的满意,当然了还需求有论文作品的预备。而在一些情况下学历或许不满意,这是就需求相关的破格要求来进行约束了,一般来说不管是学历满意与否都需求相关的论文预备。

数学论文范文篇6

一、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自学。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逻辑联结词”这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书。这一节分四部分内容:命题、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判断。我分别请同学来讲解、讨论和总结。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认识了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促进了数学语言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还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内涵。教科书中提到自动控制中有“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有学生提出应该存在“非门电路”。我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这三个电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或”、“且”、“非”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二、质疑

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比如在“集合”的教学中,学生对“空集”的有关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此时若简单地用“这是规定”来解释,实际上就是一种搪塞,学生是决不会满意的,也失去了一次发展学生思维的良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去争论,并在争论中给予启发、提示。结果,学生联想到许多有关问题。本来用幂的定义看“a0”,它们简直“不是个东西”,但规定了它们的含义后,指数运算法则就适用于更大的范围,数学理论变得更加顺畅、和谐和系统。基于此,空集的有关规定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样的情况也出现于“平面向量”的教学中,“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在后继的学习中,对于“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也有类似的讨论。

三、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而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M/N)、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数学实验”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四、实践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五、反思

数学论文范文篇7

学生能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是建立在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审题也是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变成数学思维活动的一个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审题的准确性,不仅要在审题过程中联想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题目中已知条件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要理清,避免因为没有错误理解题意而解不出题的情况出现。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时进行深入挖掘的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涵盖的内容非常多的学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提留于对于问题的表面分析,还要进行深入挖掘,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后,要培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的整体性思维,切记在审题中局限于某一个问题点,反而忽略了对题目的整体考虑,数学的知识点之间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只有将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考虑,才能更准确的解题。比如,下面这道习题:已知a,b,c,d都是实数,证明: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深刻性和整体性,要证明的不等式右端与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很像,而等式的左端又可以看做是点到原点的距离表示,经过审题中的这样一系列的思考可以把这道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进而求解。

2.注意结合数学思想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的思维不受到局限,那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前人经验的精华部分,而且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在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之后,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而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各类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思想、对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等等。具体举例:如图所示,AB是半圆的直径,AB=4,C、D为半圆的三等分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这道题中就应用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即在解题时遇到陌生问题时,可以将其先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进而进行解答

3.结束语

数学论文范文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新知的动力。兴趣带有情感色彩,它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对新事物总是充满遐想,总是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新知识。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较抽象、单调,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地厌倦数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学得更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放在第一位,抓住小学生“好奇”的特性,设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内容,积极搞好课堂引入,在课程开始时就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把学生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兴趣保障的环境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设计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当学生已认识了1/2、1/3这两个分数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还可能有哪些分数呢?谁来大胆地猜一猜。”学生稍加思考后,就会立即回答:“1/4、1/5、3/4、2/5……”此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的确有这些分数,你能借助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把1/4表示出来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表示的方法多?”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积极思考并操作起来。之后,大家积极展示、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我把一个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有的学生说:“我把一个圆形对折两次,打开后也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也是它的1/4。”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借助旧知迁移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三、注重练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一)多方面练习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好动,在思维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持续注意力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进行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曾经学习过的公式、定律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温故知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练习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多练虽然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如果教师只是注重练习数量,有时会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练习也要有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题型,也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共同出现的错误题型,还可以用不同题型设计计算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通过不同题型的练习,学生既能提高计算能力,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题的规律,既能够提高计算准确率、节省计算时间,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主要是以教师上面讲解、学生下面记背的方式为主,纯粹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比较枯燥。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有助于良好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通过这一类的活动,学生既能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能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4分之1有大有小,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思考,体会什么是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学会使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就会增强自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微课教学;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已经很好地和传统的课堂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包括远程教育和微课教学等一系列的手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也改善了教学效果。如果想要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将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会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微课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概念

微课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视频构成,并包括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反思、课件素材、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它们本身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主题形式所形成的一个“小环境”[1]。因此,一方面,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另外一方面也是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新的教学资源。

2.现代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大学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负责将类似极限、导数、微分等抽象的定义和一些枯燥的理论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于是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学生埋头记笔记的情景。最后,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知识生搬硬套,对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如果此时能够将微课有效地运用于大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微课应用于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3.1引入实际案例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大学数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老师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来制作一个短视频通过引入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或者讲一些著名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茨)的趣事,从而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微分方程时,老师可以结合经济学、军事学等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蛛网模型”的案例。这就是在一段时期内,某种消费品的产量大于需求量,从而导致价格下降,生产者不得已要转产[2]。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减少,因为产品供不应求而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生产者又重新开始生产,在这样一个时期会因为供大于求而导致价格下降。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断地循环下去。老师可以在微课中引入“蛛网模型”,并可以先通过分析上述的现象再讨论市场经济的条件,并建立方程。而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平衡点将会最终决定商品的数量和商品的价格。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供应曲线越陡峭,则将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也就可以运用“蛛网模型”来全面表达方程。3.2有利于有效地加强师生互动。微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微课,教师往往能够通过不断地转换和定位角色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也能够灵活地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加强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3.3有效地增强大学数学内容的实践性。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将学习的重心放置在理论层面上,却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将微课引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向学生展现大学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实现思维转换,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老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加入图像、视频和音效等手段提高大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4.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微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创新。一方面,有了微课的教学视频,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回放、慢放和重复播放,学习的过程中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另外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来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从长远发展的过程来看,微课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如果能够将微课教学很好地运用于大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则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静,申广君.大学数学微课教学可行性探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例[J].大学教育,2016(6):125-128.

数学论文范文篇10

一、激励情感,目标引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增强自尊、自信、有效地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动机。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激励学生情感,一方面增加“感情投资”,理解、尊重、亲近、关心学生,寓教于情,用真诚和热情拨动学生心弦,使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乐听爱学,“亲其师而信其道”。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心灵深处存在着使节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不断为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习兴趣,享受获得的欢乐。

二、更新教法,实行导学。

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威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民主、平等、活泼、愉快是创造之芽萌发的温床,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摇篮。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而且要用民主、平等、多样而富有鼓励性的教法对学生“诱、启、导”,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惑。

三、开展活动,评比促学。

学生对开展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抢答比赛、知识竞赛、脑筋急转弯、数学家的故事、优秀墙报等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人人准备,个个参加,寓教于评,以比促学,造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局势,促使学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四、参与实践,应用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