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系统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4 17:06:37

税务系统管理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金税三期;管理系统;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在企业日常经营运转中,税务风险会实时存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受到经济发展影响和市场经济特点的干预,在企业经营中应该通过加强管理系统的风险规避能力来解决企业运转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影响企业运转因素中税务风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通过加强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来避免在企业经营运转中出现风险,同时在管理系统上不但要重视外部市场竞争还要注重企业内部风险防控管理,加强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风险防范意识。在税法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法律变革背景企业发展更加应该做好内部风险管控工作。

一、金三管理系统背景及功能定位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发展和智能技术的进步,金三系统在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构建了起来,同时金三系统在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中可以将税务系统中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筹集中处理,在企业运营调查中,通过金三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的办公。在大数据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下,金三系统依靠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将税务征收工作中所有税的纳税操作,归集到国、地税各层的分级管理部门中,通过各级管理部门进行综合的税务预警分析处理,在金三系统中能够充分的利用和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相关环节的纳税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的增强,税收成本的充分降低以及在税务改革发展中推进依法治税改革进程的推进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金三系统的有效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包含了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有效融合,在金三系统中通过将各种税务信息分发到总局和分局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在系统中预警功能实现体现为信息数据的有效分析和数据语言的有效应用。

二、金三系统税务风险识别功能

在税务风险管理应用中,金三系统具备相当多的优势,在税务系统中传统的管理操作系统只能够识别发票上包含的基础类信息,例如发票的编码,税号,等的简单数据,在税务系统中引入金三系统,通过系统和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使系统在实际的税务风险预警应用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功能,通过金三系统人工智能的处理效果显现,将发票在采集过程中逐一的实现自动化储存、检验、以及发票信息要素准确性对比检查。通过强大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加强了税务管理中的工作效率。金三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具备“痕迹追踪”的功能,在企业开票信息管理中,只要开票信息录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就会自动生成企业资金的实施物流情况和资金流情况。

三、涉税风险分析

在企业税务管理方面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工程的有效推进,使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激增,对于企业税务管理来说要进一步的掌握金税三期系统下的详细税务风险才能够保证企业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一)税务定量指标风险分析。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用量情况发生异常的变动,机会导致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在企业纳税人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中,在增值税月份开具中没有做到充分的平衡,同时通过增值税发票用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数量增长变动趋势,出现波动情况较大的现象。在企业税务管理中如果出现在某一个月增值税发票用量突然急剧增加,排除在增长过程中正常业务增长变化情况之外,在金三管理系统应用中可能会被智能化识别系统认为是出现了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现象。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标准中,一般发票超过上月开具30%以上就会在自动化预警系统中有所显现。(二)存货大于实际收入风险。金三管理系统税务风险中,期末存货出现大于实际收入的情况就会造成税务风险情况的发生,在纳税实际情况中纳税人在期末存货额和实收收入进行比较,存货额超过实际收入的总和,就会被金三税务管理系统认定为企业经营出现了经营异常情况。

四、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从税务风险定性、定量分析中可以对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见,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大小取决于在金税三期管理系统中管理体系的完善情况,和在税务风险防控中对风险的敏锐识别能力,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中对涉税风险源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进行布控,通过缜密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大程度的避免税务管理中遇到的风险。(二)建立涉税风险清单。在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问题中应该通过建立明确的风险清单,同时对金税三期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完善才能够在税务风险防范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在企业涉税风险管控问题上对外应该以“增值税抵扣链条”作为税务风险防控的主线,在涉税风险防控中以:资金流、票据流、实物流为工作的重心,“三流合一”开展涉税风险全流程全覆盖的涉税风险管控。对内应该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面,如水费、电费、燃料费即“三费”和人员的工资产出、场地面积即“人效”和“平效”与收入配比也是风险防控的很重要方面。在内部风险防控中应该定期开展内部外部的相关涉税风险信息,并且结合信息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来充分识别税务风险。通过金税三期系统管理体系,对税务分析、税务风险评价步骤进行科学的规划,有效对企业经营中业务流程设计的税务风险进行预防,对于在企业经营中涉及到的风险问题进行重点集中的梳理,通过制定企业经营税务风险清单明确在税务风险防控中应该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防范措施,从而在涉税风险管控问题上制定相关措施实施的有效步骤。(三)加强政策学习。在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中,应该不断提高涉税风险管控意识,并且通过加强政策的了解和学习未来在企业税务筹划中建立科学的税务筹划机制,在税务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涉税风险筹划政策的有效学习,不断完善金税三期系统管理的体系完善。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税务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税务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来更新发展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的工作思维,对税务风险有很好的识别能力,从而在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做好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安排。

五、结束语

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风险和收益会同时存在,企业在税收筹划中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之下也应该重视对税务筹划工作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在税务管理体系中如果只重视一时的税收筹划产生的经济收益而对潜在的风险置之不顾,就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在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中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去思考,在税务风险防控中应该以科学的风险防控视角处理涉税问题中出现的风险,居安思危,通过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来有效防范风险,实现企业在税收筹划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2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使税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个税务系统来讲,如何从源头上根除腐败现象依然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腐败产生主要环节

导致税务机关易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关口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关。如减、免、缓、欠税款审批,涉税行政处罚事项审批,经费的审批,办公用品的审批等等。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果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

二是税款核定关。税额的高低,关系着纳税人的直接利益,一些人为了少纳税,总是想方设法腐蚀税收一线管理人员。如果定额核定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定税行为使去公平、公正性。

三是发票管理关。发票不仅是收、付款凭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纳税人据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这种特殊功能使得围绕发票发售、使用、管理等环节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始终不断。

四是税务稽查关。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从选案到实施检查,从审理定性到做出处罚决定,都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偷税逃税,或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

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税收征管的过程,就是与纳税人和物质利益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权力与利益的碰撞的过程,就是腐蚀与反腐蚀交锋的过程。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不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税务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

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纸上写的多,嘴上说的多,墙上挂的多,认真落实少。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征管机制约束不到位。税收征管软件的“机械”和“刻板”在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但从现实情况看,人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都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而在这些方面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够健全,约束相对无力。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对税务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为税不廉行为和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现象。

五是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对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见怪不惊,不值一提;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可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一旦发生“质变”,追悔已晚!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筑牢防腐思想根基。要正确认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

(二)纳入日常系统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要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实效。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3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使税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个税务系统来讲,如何从源头上根除腐败现象依然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腐败产生主要环节

导致税务机关易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关口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关。如减、免、缓、欠税款审批,涉税行政处罚事项审批,经费的审批,办公用品的审批等等。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果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

二是税款核定关。税额的高低,关系着纳税人的直接利益,一些人为了少纳税,总是想方设法腐蚀税收一线管理人员。如果定额核定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定税行为使去公平、公正性。

三是发票管理关。发票不仅是收、付款凭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纳税人据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这种特殊功能使得围绕发票发售、使用、管理等环节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始终不断。

四是税务稽查关。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从选案到实施检查,从审理定性到做出处罚决定,都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偷税逃税,或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

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税收征管的过程,就是与纳税人和物质利益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权力与利益的碰撞的过程,就是腐蚀与反腐蚀交锋的过程。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不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税务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

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纸上写的多,嘴上说的多,墙上挂的多,认真落实少。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征管机制约束不到位。税收征管软件的“机械”和“刻板”在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但从现实情况看,人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都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而在这些方面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够健全,约束相对无力。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对税务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为税不廉行为和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现象。

五是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对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见怪不惊,不值一提;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可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一旦发生“质变”,追悔已晚!

三、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筑牢防腐思想根基。要正确认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

(二)纳入日常系统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要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实效。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4

【摘要】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税务信息化是税务部门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主动迎接信息时代挑战而采取的积极措施。文章以"诺兰"阶段模型理论为基础,将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初步应用、快速发展和数据集中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思想意识、规划部署、征管改革和设备功能发挥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和规范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信息化管理“诺兰”模型技术资源管理决策能力信息增值

走科技加管理之路,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税务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各地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部署,在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的软硬件和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税务信息化工作已从初期的单点散装阶段发展成为数据集成阶段,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软件不统一、业务不规范、信息不准确、运转不顺畅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诺兰阶段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诺兰”阶段模型的引入

把信息化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1973)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的阶段理论,即“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对信息化阶段模型进行了完善,将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即:

(1)初装阶段。是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的阶段;

(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计算机配置和应用迅速增长,但同时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据的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控制阶段。管理部门了解到计算机数量超出控制,投资的回收不理想,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严格的控制阶段;

(4)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结,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以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这时,信息化建设费用再次迅速增加;

(5)数据管理阶段。即“集成”阶段之后的“数据管理”阶段;

(6)成熟阶段。即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并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

诺兰的信息化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发展策略或者在制定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的信息系统所处的成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的特征来指导信息化建设。

根据“诺兰”阶段模型和税务部门信息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单点散状阶段。该阶段往往是从税务部门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开始,尽管税务部门购置第一台计算机的目的很简单,可能仅用于打字,但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税务部门对数字化生存的认可和信息化进程的开始。这一阶段,税务部门内部计算机之间没有联网,税务部门内的信息都是以静态的、孤立的状态存在,即呈单点散状信息化阶段,它对应于诺兰模型的初装阶段。随着税务信息化的推进,个别部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或管理自动化,并开始对相关信息的整合,即进入“诺兰”模型的蔓延阶段;

(2)税务部门内部分集成阶段。在该阶段,税务各部门的基本数据已经实现数字化和局部数字信息沟通。这时,税务部门己经逐步体现出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改进税务工作环境的愿望,但对信息的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税务部门还没有从战略角度有组织地进行内部信息整合;

(3)税务部门内整体集成阶段。进入该阶段,税务部门有了全局的电子化业务流程。税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行不再

基于传统的部门制,组织结构逐步扁平化。税务部门使用了自动化过程的管理工具,具有了全局的基于广域网的集成框架。这个阶段对应于诺兰模型的集成阶段;

(4)税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集成阶段。该阶段的税务部门己经成为一个智能主体,能基于广域网和Web技术与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之间互联,税务部门可以即时从其他部门获取所需信息,也能为其他部门和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处于该阶段的税务信息化已经较为成熟,它已将整个税务部门改变成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扩大税务部门的外延,实行柔性管理和个性化服务。这个阶段对应于诺兰模型的数据管理和成熟阶段。

二、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我国税务信息化是从1983年起步的,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改革和锐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税务部门己经成为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政府部门之一。回顾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历史进程,并结合诺兰的信息化阶段理论,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3-1989)

1983年在广东、福建、湖北等地的税务机关开始把PC机引入计划、会计工作,自此开始了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历史进程。起步阶段的税务系统有微机应用人员34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00多人,配备了286以下微机5300多台。开发平台一般为DOS操作系统和BASE数据库。这一阶段对应于“诺兰”模型的初装和蔓延阶段,即单点散装阶段。

(二)初步应用阶段(1990-1993)

1990年税务总局决定全面实行税收的征管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征收、管理、稽查分离和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的征管新模式,客观上为税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91年2月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税务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评测标准》、《税收征管软件业务规范》、《税收业务分类代码》,这些信息标准化工作,为征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这一阶段对应于“诺兰”模型的控制阶段。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4-2006)

1994年,随着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实施,促使我国税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1995年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在该阶段十多年的发展中,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税务咨询、税务登记、发票出售、申报受理、税款征收、会计统计和稽查选案等税务管理各个环节,以及税收决策与监控、办公自动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检查、出口退税等各领域。这一阶段实际上处于“诺兰”模型中的控制向集成转化的阶段。

(四)数据集中阶段(2006年至今)

税务部门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设备积累、网络建设、软件开发水平、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各部门都有了自己专用的业务系统。从2006年起,国家税务总局开始进行各大系统的数据集中,主要将数据从地市级集中到省局,如金税工程等。这一阶段是“诺兰”模型中控制阶段的结束和集成阶段的开始,即税务部门内的部分集成阶段。

三、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诺兰”模型考察中国税务信息化的现实,可以认为,我们正处于从控制阶段向集成阶段转移的过程中。通常,控制阶段的前期特征是快速发展,但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互不协调,投资效益与预期相比有偏差。而控制阶段后期,由于长期实践使各方矛盾充分暴露,系统集成的要求逐渐得到理解。集成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目标是实现系统内的集成。在这种新的“诺兰”模型阶段下,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这一阶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税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

随着税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日渐普及,广大税务人员逐渐认识到了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不少税务人员对税务信息化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不了解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冲击、看不到信息化建设对税务管理形式和内容变革的要求、不理解信息化对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约束等多个方面。由于对税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和认识误区,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用信息化来带动征管现代化的举措不够坚决,考虑不够周详。

(二)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部署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部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重复开发现象普遍;二是在开发税务管理软件中过分强调专业化管理,开发了许多相互独立的税收专业管理软件,如税收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交叉稽核系统、稽查管理系统等,但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三是各地征管改革进度不一致,征管业务不规范,不符合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同时,由于征管部门与信息部门的配合不够协调,使征管软件开发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难以从更高的层次协调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短期与长期的征管需求,影响了税收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税收征管改革滞后于税务信息化进程

随着税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加强专业分工和调整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推进征管改革,建立“集中征收、分类管理、重点稽查”的新模式。但是目前的机构设置不能满足“集中征收”的要求,造成了人力浪费。同时,由于税收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税收管理程序和手续仍较为繁琐,影响了税收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目前普遍采用税收收入计划指标责任方式也影响了税务信息化的推进,该方式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规定增长比例再加最低确保增长比例”的办法,各级之间落实目标责任,税收收入计划指标成为与实际税源脱节的“硬性任务”。这时,实行税收征管信息化必然会与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产生冲突。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一切以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为前提,这时税收征管信息化就成为一种“摆设”而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税源情况好,即使不实行税收征管信息化,也不影响税收任务的完成,从而导致“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只是增加经费支出”错误观点的产生。公务员之家

(四)税务信息化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税务信息化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应用软件开发与实际使用有脱节现象,导致所开发的软件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不能发挥作用;二是在计算机开发应用较快的地方,过于注重税务机关内部的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与其他部门的信息联网、数据共享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作用的发挥;三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未能将现有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充分利用到税务工作中,造成了硬件资源和网络数据资源的浪费。

此外,在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高素质税收人才队伍缺乏、信息资源缺乏深度开发,以及安全监控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处于“诺兰”模型集成初级阶段的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推进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根据对“诺兰”阶段模型和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以信息化促进税务管理扁平化

税务信息化带来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互动性,使信息不对称现象得以根本改观。由于税务信息化使税收会计信息可以共享,征收一线上报税收会计资料变得不再必要;税收一级稽查,由于人机结合的纳税评估、稽查选案的实行,征收一线不必同时承担稽查职能。同时,由于多元化申报和网络化缴库的实行,纳税人不必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从而为纳税人提供了虚拟的办税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促进税收管理扁平化目标的实现。在现代税收征管条件下,纳税人只需面对税务部门的一个窗口、一部电话、一个网站,即可办理完成有关税收事宜,因此,我们应该在税务管理和纳税人服务方面多下工夫,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大力促进税务管理的扁平化,提高税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以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拓展信息增值应用空间

目前,税务系统正在以流程再造理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和税源监控。流程再造后,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管理层级减少,部分事务性审批环节简化,有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强化管理等。这时,关键是要强化对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监控:(1)分析控制。对内,通过程序检测、人工提取分析,定期发送结果,监控考核兑现,以规范、制约操作行为和执法行为;对外,建立监控指标体系,筛选、比对、分析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并根据整体管理需要,分析宏观税负,分析地区和行业税收指标,查找征管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规范征纳行为;(2)标准控制。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理论,集中专家智慧,制定规范而又可以通俗化解读的作业标准体系,明晰作业权限、内容、方法、时限和流向,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3)智能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征纳行为进行自动控制,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强化计算机智能控制。

信息化建设与征管改革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流程再造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也开辟了以流程为导向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信息化是流程再造的直接动力,也是实现流程再造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信息化,流程再造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没有流程再造,信息化是不彻底的,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管理。

(三)以数据处理分析提升管理决策能力

解决信息质量低下,信息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的问题,不断提高市、县两级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水平;建立省级涉税信息资料库,开展省级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是下一步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建立省级涉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逐步设计建立适用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展现的省级综合数据库,为开展省级数据分析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是要拓

展选题范围,提高分析深度。主要是要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变动、税制改革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从理论、实践、技术层面上全面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再次是要充实和完善分析方法。主要是要在引入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有关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在数据分析、税收评估方面的成熟做法,提高数据处理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重组技术资源以实现税务信息化

税务系统的技术资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税收管理的技术人员,即所谓的业务骨干;另一部分是指信息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包括了网络、硬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从目前的组织架构来看,真正实现“金税三期”中提出的对现有的信息整合,实现以省市级信息集中的处理模式,必须考虑对现有技术人员的重组,才能够实现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到系统管理的完整过程。首先,要建立一个专门从事业务信息管理的机构,保证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构建由省级信息中心集中管理各地市、各基层单位的大型应用系统,并采用科学的系统管理模式,保证各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于静.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4:50-52

[2]崔婢.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财政监督.2007.5:67-69

[3]高莉.税务信息化的“集中”和“整合[J].税务研究.2006.1

[4]杨建国.电子政务建设与税收征管创新[J].税务研究.2005.8

[5]许善达.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工作[J].信息化建设.2005.5

[6]郑汀.建立三层平台实现税收业务信息系统整合[J].税务研究.2004.7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5

建立制约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是税务机关规范执法、落实责任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征管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首先要在税务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以预防为主,实行全过程控制。其次要在明确管理目标、职责和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建立并完善税收执法和税收行政两个责任制,实现有效的“两权监督”。第三要使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征管程序协调一致,力求税务管理体制和征管程序设置合理,并辅以机构和人事制度配套改

革,更新征管模式,规范业务操作规程,科学设置岗位和标准化职责。第四是税务部门内部组织设计应更具弹性和适应性,建立一种具有高灵敏和回应力的税务行政组织,形成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公共服务导向,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改变税务机构内部集权结构,优化和改进决策程序。第五是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塑造公仆形象,加快由控制导向型的税务管理到服务导向型的税务管理转变,由单纯执法者向执法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建立税法宣传、税法公示、税法咨询、税

法查询的办税服务计算机系统,使纳税人能了解到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而全面提升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水平。

二、建立严密科学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体系

征管质量考核是以计算机应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基础的。应该结合税收征管模式、税制模式和经济现状,不断完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科学设置指标和评估口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考核的自动化。一要大力推广税收征管实用软件。目前正在部分省、市试点运行的CTAIS大型征管信息软件,已经能够自动生成征管质量考核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质量考核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保证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透明性和准确性。二要建立考核机构,明确考核责任人员,制定考核过失责任追究制度,引入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单位、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一级考一级,一级监督一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报表的自动传递和自动检测。三要建立省级税务机关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系统内上报的考核结果,严格组织抽查和核对检查,发现数据不符,有虚假行为的,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税务会计;挑战和对策

一、税务会计的概述

税务会计作为会计系统的一种,其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到税务筹划、税金核算、纳税申报等几部分内容。随着我国税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税务会计已经成为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自然延伸。所以,很多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要求将税收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离,导致其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独立且完整的会计系统。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税务会计实际上也是交叉学科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以税收法律法规为基础,且使用货币进行计量的一种管理活动[1]。就税务会计自身的职能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申报、形成、缴纳等各方面的工作,所以税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和纳税义务进行全面的计算、汇总以及记录,才能发挥出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大数据时代下税务会计遇到的挑战分析

1.税务会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就目前而言,我国税务会计管理方式与税务机关征管方式的不匹配是导致企业会计税务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税务机关已经在税收征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与全国大数据管理平台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便于税务机关准确的掌握和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至今仍然没有完成税务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所以造成了企业税务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出现了严重滞后国家税收征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象。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将其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到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税务会计软硬件设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影响。2.税务会计自身的素质有待提升。虽然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不重视相关衍生事物的现象,最终导致企业自身数据库建设的步伐无法满足大数据时展的要求[2]。随着税务系统在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对企业税收的遵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一旦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在税务系统中报税时,没有按照规定和要求操作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偷逃税风险发生几率的增加,而这也是影响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专业税务会计日常匮乏的现象,再加上现有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税务会计工作,所以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提升。3.税务信息安全风险较大。所谓的涉税信息,就是纳税人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定,所履行的纳税义务的信息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迅速来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涉税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不断的增加。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涉税信息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内部威胁。企业的涉税信息内部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由于很多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存在着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失误,最终导致涉税信息出现泄露的现象,一旦泄露的信息中涉及到机密信息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外部威胁。由于涉税信息的传输与存储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所以相关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到病毒或者黑客的攻击,假如企业的计算机系统被黑客非法侵入的话,那么不仅会造成企业重要涉税信息数据的丢失或者泄露,严重的还会对企业的税务数据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三、大数据时代下税务会计提升策略

1.完善的税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1)税务信息化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紧跟大数据时展的步伐,加快企业内部税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由以往的人管税向系统管税转变。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开展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积极进行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要求完成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结合,才能在保证企业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获取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企业纳税申报数据不准确,而导致企业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利用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点,进行企业纳税信息的分析,才能实现促进企业纳税工作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2)税务信息化系统管理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企业在加快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要求,加强税务管理系统功能的拓展,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的要求,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税务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正是因为税收筹划与税收风险控制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因此,要求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掌握基础税务知识,同时在深入分析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税收筹划与税收风险工作的有序开展。这就要求,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税收筹划与税收风险开展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因此,企业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迅速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会计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要求。此外,企业还应该根据信息化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定期的组织税务会计人员进行税务信息化管理的学习,同时要求税务会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增值税发票开具的操作方法,才能避免因为信息化系统操作失误而对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3.税务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为了促进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涉税信息安全性的稳步提升,企业必须在建设信息化税务会计系统的过程中,加强涉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研究投入的力度。首先,涉税信息安全制度的建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制定企业内部的税务会计岗位规章制度,根据规章制度的要求划分税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才能彻底避免因为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出现越权查看,而造成企业涉税信息出现泄露的问题。其次,合理技术措施的应用。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坚实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生物信息识别或者信息加密技术,对涉税信息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控制,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涉税信息安全性的目的。最后,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在建设税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以财务企业内网与外网相互连接的方式,利用云存储和硬盘备份的方式进行企业涉税信息的存储,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机制,为企业的涉税信息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迅速来临为现代企业的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企业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充分重视税务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机关的要求,积极的进行税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才能在促进企业税务会计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确保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毕颖娟.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税务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8,(10):135~136.

[2]任和.税务会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4):62.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7

一、我局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通化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拥有标准局域网8个,全区已形成广域网环境,基本带宽8M,拥有计算机500多台(套),从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人员27人,占全局干部总数的3%,应用的范围有征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网络传输、专业软件等,征管信息化包括JTAIS2.0、征管信息分析系统;政务信息化包括公文处理、内外网站、政府网站;网络传输包括省、市局间使用FTP、市县(市)间使用地税信使;专业软件包括计会报表、人事档案、劳资报表、工资管理、征管报表等专业科室应用软件。

二、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总体上讲,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应紧紧依靠税收征管改革模式,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依托覆盖全区的税收征管网络和互联网络为基础,建立税务系统的信息化高速公路为最终目标,以信息的集中处理为核心,以高速便捷的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提升税收征管及税收工作的计算机处理程度,全面实现税收征管及其相关工作的现代化。

以上模式只是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总体概括,我们认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应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或者基本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必须建设成功覆盖全国的税收征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税务系统信息高速公路,并完成与国民经济信息化连接,逐步深入国际互联网的全球信息化轨道,这是进行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认为,一是要建成总局到县市局的四级税收征管信息网络,并且是平等性能够互通的,用来保证信息的及时迅速传递;二是税收征管网络要能够与各银行、工商、企业、公安等部门以及政府网络实现互通,不然税收信息化只能是良好愿望、空中楼阁。

(二)必须对全部的税收征管信息进行相对集中的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所有税收征管信息都必须能够达到网上传递、加工、存储、处理和分析,所有信息能够达到一定层次的共享。

(三)税收征管及其相关税收工作都要通过网上运行。要能够达到通过网络实现网上异地申报,网上稽查、网上征收税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网上办公的目的。

4()税收征管网络能够对税源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要能够对税收征管的前期过程包括纳税人经营、资金运行和纳税等情况进行徽机监控,实现计算机网络帮助税务部门进行税收与经济的分析管理功能,同时也是配合新征管法规定的纳税评估约谈制度,从管理方法上要求税务机关不能象传统的方式直接向纳税人提取涉税信息,而是由纳税人主动提供涉税信息,这就要求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有一条简捷快速的通道。

5、要真正让纳税人感动方便快捷。要能够让广大纳税人和单位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现有通讯网络,如电话、手机、互联网和媒体实现纳税申报和查询纳税情况。

三、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认识、人员素质、硬软件建设、财税体制、法律支持和网络安全上存在诸多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

目前,基层税收工作者对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尚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无为论,认为现有的税收征管手段能够完成和处理现阶段的税收征管业务工作,缺乏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信息化观念,认为税收征管信息化是无为劳动。二是失权论,普遍认为实行信息化管理后,税务部门和人员会失去特权,对企业和纳税人失去强有的控制力,只考虑到眼前利益没有顾及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三是落后论,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民综合素质较差,推行税收征管信息化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不如安于现状。四是目前的JTAIS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开发商的服务不及时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利。

2、人员素质问题

从税务内部来讲,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时展的要求和方向,科技加管理是对每个税务干部的要求,再好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库,也要高素质的人员去操作,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信息化素质普遍较低,税务机关已基本上对所有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知识轮训,但是仍有相当人员不能操作计算机。二是缺少高精尖的系统管理人员,目前,每个县市区局只有1至2名能够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维护的高层管理人员,一旦出现严重故障就会束手无策,难以就付。三是缺少信息化管理研究人员。从外部来讲,社会各界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了解只限于政府上网等方面,缺少对税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我国国民素质和整体纳税意识不高,对税收信息化管理不理解,有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

3、软硬件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全区在税收征管信息化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仍存在问题。一是硬件投入多利用率低,基层分局计算机只限于打字报表功能,大多用于征收大厅的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方面,许多功能没有得到全部的开发利用。二是网络功能不健全,由于税务部门与工商、公安、交通、银行的网络还未真正实现联通,制约了税务系统广域网络作用的发挥,造成资源的浪费。

4、法制问题

税收征管信息化最大的特点是网上实现税收工作的计算机处理,有资料表明,到20*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50000亿美元,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贸易方式,电子商务的无界性、虚拟性和无纸化特点将使税收征管信息化工作面临挑战。而我们现在的状况,一是电子申报缺乏法律支撑,没有相配套的法律作保证,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合法化,现行的申报纳税是以纳税申报表为纳税的纸质依据,电子申报后难以界定其纳税申报的数据真实性和具有法律效应;二是电子商务活动缺乏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来明确规定其基本的电子合同、交易支持、企业帐本及其它电子文档的操作规范,使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其经济行为;三是税务机关上网信息管理缺少法律依据,税务机关对企业和银行其它部门的电子访问没有得到法律明文许可,阻碍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企业的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和力度的加大。

5、安全问题

一是税务机关内部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安全性差,缺乏必要的安全软件保护,容易被非法用户侵入。二是网络安全技术落后,还没有真正开始研究税务机关与银地等政府部门网络以及因特网对接后的安全保护问题。三是存在泄密隐患。税务机关与政府、企业、银行等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开放性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就会受到来自多方的恶意攻击和发生泄密现象。

(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快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敏锐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创造性地把信息革命的成果运用于税收管理实践。

2、转变观念,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税务部门群体信息化管理素质。树立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我局的现状来看,应注重引导税务人员全员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加大对税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重点放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上,在普遍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配备和储备,使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有轮训和再提高的时间和精力,向高层次发展,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加大基层单位的硬件投入,树立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

4、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强化信息管理部门职能和作用。从实际工作上看,信息中心的职能和作用还远远未得到发挥和应用,要加快信息中心建设步伐,从总局到县市局的四级税收征管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职能要进一步明确规范,赋予信息中心必要的职权,明确信息中心权威地位,全权负责各地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和处理等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征管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8

一、稽查职业风险的主要种类和具体表现

从国家法律规定和稽查实践来看,稽查职业风险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未按国家规定履行保护检查对象的法定权利。为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国家通过各项法律法规对稽查执法行为予以了一定规范和限制。主要包括方面的内容:执法回避、依法保守涉税秘密、稽查执法由两人以上共同参加、向纳税人出示检查通知书和检查证件、告知纳税人有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申请国家赔偿等权利。在实际稽查工作中,如果未能依法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以上权益,就会形成职业风险。出现此类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稽查人员执法素质不高,没有充分学习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致使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举动。

(二)稽查执法质量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检查中未能发现其全部涉税违法行为;没有按规定取得企业涉税违法行为的证据;对企业涉税违法行为的证据收集不完整、不全面;对企业涉税违法行为的性质认定错误或偏颇;未按法律规定对企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未按规定将达到移送标准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等。出现以上行为,主要原因是稽查人员执法水平不过硬外,还可能是受到外部影响、压力,以致于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出现过错。

(三)借职务行为之便谋求不正当利益。主要表现有:接受纳税人的贿赂或其他好处;“吃、拿、卡、要、报”行为;伙同不法纳税人偷骗国家税款,借机分肥;将个人感情掺进执法行为,对涉税违法行为处理畸轻畸重;以查案为名,与纳税人进行权钱交易等不正当活动。出现这类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稽查人员自身政治素质差,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格说,为类违法行为与稽查执法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应该属于具体稽查人员的个人行为,但这类行为多是以税务稽查执法为前提或背景发生的,所以也归入稽查职业风险。

二、我市在防范稽查职业风险方面的实践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稽查执法质量,是我们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基本工作原则。为规范稽查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稽查职业风险带来的危害,我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年来全市稽查系统没有出现稽查人员因职务行为而受到党纪政纪处罚的情况。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建立实施政治学习、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家庭监督“四位一体”的教育防范体系。在工作中,我们建立实施了严格的政治学习制度,随时组织学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报告文件精神。使广大稽查人员及时掌握时展的脉膊,用最新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具体工作;结合税务稽查工作特点,在系统内建立实施了税务稽查廉政跟踪制度,每检查一户企业都随检查通知书附上一份《税务稽查廉政跟踪卡》,请企业对稽查人员的廉政情况进行记录,并可以通过电话、邮寄、电子信函等方式向稽查监察部门反馈;坚持领导定期走访制度,由各级稽查局领导定期深入到检查过的企业,听取企业意见,改进稽查工作。以市稽查局为例,2007年先后走访企业83家,发现和解决了企业反映的5个问题;聘请企业界、新闻界聘请了40位税风税纪监督员和税风税纪督导员,随时监督反馈稽查人员的廉政情况和执法情况;为进一步延伸廉政监督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我市各级稽查局每年组织召开“稽查人员家庭助廉座谈会”,向稽查人员家属介绍治学习和廉政教育要求,拓展了监督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工作实践看,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监督机制是防范稽查职业风险的基础前提。

(二)细化业务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以工作制度规避职业风险。长期坚持执法规范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几年来,根据我市稽查工作实践和发展需要,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税务稽查业务工作流程》、《税务稽查执法达标标准》、《税务稽查选案暂行办法》《税务稽查审理工作操作细则》等工作制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稽查执法的整体要求、关键环节、敏感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如《税务稽查业务工作流程》对稽查工作的整体目标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各环节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时限进行了规范和要求。而《税务稽查审理工作操作细则》则把稽查执法中最敏感的取证审理环节工作进行了规范,一一列入不同类型案件所需要的书证、物证、辅证材料的名称,同时分别就各种证据材料的取得方式、取得标准、注意事项都做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有效防止了检查人员可能会出现的细节性执法过错的发生。通过这些制度把稽查具体的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细化、量化,使广大稽查人员的主要执行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源头上避免了稽查职业风险的产生和蔓延。

(三)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稽查人员的实战能力和职业风险判断能力。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是一切稽查工作的根本,也是防范大稽查职业风险最有效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坚持“分别层次、注重实效,考训结合、骨干优先”的思路组织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稽查局向市局上报重点培训计划,同时明确全系统的基础培训学习内容;2006年以来,在市局支持下把所有基层局主管局长、稽查局长和部分业务骨干到扬州税院参加为期20天的综合培训,增强了稽查系统决策科学性和决策执行能力;2007年4月组织进行了全市稽查系统业务摸底考试。统一命题,统一监考,重点考核稽查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激发了广大稽查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以“以查代训”的形式组织了房地产业稽查实务培训,培养了40名“小教员”。同时将相关资料编印成册,指导全市房地产业税收检查工作;在总局、省局组织的稽查业务培训时,坚持业务骨干优先的原则,这些业务骨干通过上级单位的反复培训,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重大案件、疑难案件的查处主力。稽查人员职业技能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增强同志们对工作中潜在职业风险的判断和规避能力,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了职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充分发挥督查督办制度的作用,抵御稽查职业风险。作为一个执法系统,系统业务管理和业务监督应该在抵御职业风险中发挥作用。几年来我们在坚持实施正常系统业务管理和督导的基础上,着力发挥督查督办制度的作用。除省市局督办的案件外,及时将案情复杂、牵涉面广、查处阻力大的案件提交省市局,申请督办,对不法纳税人形成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增强查办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工作质量;随时掌握基层单位重点案件的查处情况,对受到外部影响和干预的案件,以市稽查局的名义下文督办,帮助基层局加大工作力度,排除各种非正常干扰;根据工作需要拓展督办工作内涵,选派市稽查局业务能手直接参与到基层单位部分案件的查处工作之中,一方面充实稽查力量,一方面增强威慑力。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督查督办制度在抵御稽查职业风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五)深入开展案件复查,把稽查职业风险化解在系统管理范围之内。把案件复查作为系统管理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结果作为评判稽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制定了《税务稽查案件复查工作制度》,按照不低于查结案件百分之十的比例进行案卷复查,按照不低于查结案件百分之二的比例进行实地复查。在复查工作中,采取了多种工作形式:市稽查局专职复查人员负责日常复查;集中县区局专兼职复查人员进行交叉复查;组织系统内业务精英进行集中实地复查等。据统计,2006年以来,共复查案件270件,实地复查57户,复查出税款164万元,及时纠正了部分案件检查不全面、定性不准确、文书不规范等问题,并责成有关单位按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

三、关于今后防范稽查职业风险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执法标准的不断提高,稽查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将更为复杂、更为隐蔽。依法防范稽查职业风险,将成为今后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市稽查工作实践看,今后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广大稽查人员明确树立职业风险意识。作为一种职业衍生品,稽查职业风险自有税务稽查职业之日起就客观存在,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没有引起应用的重视。对稽查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社会上多是简单地归为“不正之风”、“执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作为当事人的稽查部门和稽查人员,也多认为是个别人“素质不高”、“执法不严”、“以权谋私”,而没有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探究问题发生的多种复杂因素。现实中,多数稽查人员根本没有认识到所从事职业其实有着多种潜在的危险性,更没有考虑到不当执法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因此,教育引导广大稽查人员认识职业风险、树立职业风险意识,是做好防范工作的第一步。

(二)持续开展对防范稽查职业风险的课题研究。从现实看,国内税务稽查人员出现违规违法的事例、案件越来越多,各地也开始着手制定完善相关防范制度。作为全国税务系统的成员,我们也应该结合我市稽查工作实际,持续开展防范稽查职业风险的研究工作。作为税务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税务稽查工作与征收、管理、税政等各项税务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防范稽查职业风险绝不只是稽查部门自己的工作,整个税务系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整体税收工作质量。

(三)尽快提高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稽查职业风险的主体,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职业风险的最关键保证。从国内案例看,出现问题的人员,业务素质往往并不低,很多还是业务尖子。正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才有机会接触重大、敏感、复杂的案件。也正因为他们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才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所以,在对稽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时,既要重视稽查业务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其政治修养、法制观念的培养。同时,还应通过社会家庭等途径,深化其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通过长期的、全方位的养成教育和实践磨练,使广大稽查人员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熟、责任心强的行政执法者。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9

作为一个国家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无论在那个岗位,他都是锐意进取的强者、敬业奉献的公仆。他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深化税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年该局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通过了税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连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年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年该局办税服务厅被全国妇联、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这一切荣誉,无不凝结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为国聚财勇挑重担

×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市内其它区,税收收入一直是该局工作的难点。为确保财政收入,支持经济发展,××同志注重深入企业调查,摸清税源底数。他与班子成员带队,组成多个小组,亲自深入大街小巷,开展“进千家企业”等活动,对占全区税收收入以上的多家纳税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亲自执笔向区委、区政府写出了近万字的《关于加快××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支持国税工作奠定了基础。

坚持依法治税,提高征管质量。几年来,他先后组织全局人员成立近个检查小组,开展了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检查,累计增加税收多万元,有力地整顿了辖区税收秩序。××年全局组织收入亿元,占全市,超收亿元,增长。国税收入的连续增长,增强了××区综合实力,区委、区政府连续三年向市局发贺信给予高度评价。

率先垂范带好队伍

×同志自觉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上任后开的第一个党组会,就明确了一系列廉洁自律规定,对于长期存在的歪风恶胆彻底革除。要求其他班子成员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其他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己坚决做到。他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建立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增强了凝聚力。他坚持以制度转作风、以典型带群众、以培训强素质的工作思路,强化考核奖惩力度,对顶风违纪的三名中层干部给予了就地免职的处分;从考勤、着装等小处抓起,严肃工作纪律,加大责任追究,先后通报各单位一把手人次、一般干部人次,处罚近元,向企业退赔饭费元,彻底整顿了队伍作风,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

为适应税收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志率先垂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刻苦攻读了《现代管理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等多门课程,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他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岗位练兵活动,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局有名同志获全省国税系统“业务尖子”,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已达以上,有名同志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律师、计算机高级资格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全局形成了钻研业务知识、争做复合型人才的浓厚氛围。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同志先后多次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德”教育,同区检察院签订预防职务犯罪责任状,组织收看李真案件反思录,发放《警钟声声》和《廉政条规手册》等余套。他逐月制定落实廉政教育计划,层层签订廉洁自律责任状,并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和中层干部任职宣誓,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广泛征求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该局在全区历年文明执法杯竞赛和行风评议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创新思路大胆改革

从事基层征管工作多年的××同志深知,规范化、制度化是依法治税的基础,是提高征管质量的保证。为此,他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改革。他组织业务骨干完善了:税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删繁就简,增强可操作性。他带头加班加点制定了近万字的《税务工作管理办法》,就全局税收业务和政务管理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确定了标准,明确了职责,规定了考核和奖惩标准,实行了三级考核双向监督。这套办法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得到省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为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在税收工作中的技术优势,他超前谋划,大胆决策。在局里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局域网,多户纳税人进入了系统管理,完成了金税工程二、三期拓展,保持了采集数据万条正确率达,认证比对发票万份,确保了连续个月无差错的记录。推行多元化报税,多户双定户、多家小规模纳税人和余户一般纳税人分别成功实现银行划卡缴税、电话申报、网上申报,先进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征管质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推行进行的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将全局个税务所减并为个税源管理科,名中层干部减为名,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和队伍稳定,××同志和名税务干部逐一谈心,夜以继日,眼睛熬红了,嗓子说哑了,改革的道路终于铺平了,所有的干部无论是否任职都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优化服务铸造品牌

千方百计优化税收环境是××同志倡导的“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最好的体现。为了优化纳税服务,他提出要在办税服务上树立国税“品牌”的思路。为方便纳税人办税,他制定并采取了多种服务举措。从××年起在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首家推行:—:十二小时不间断延时服务;对用票、认证大户实行预约服务;对不便到税务局办事的企业实行上门服务;对年纳税额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专家”组服务;对有特殊情况的纳税人实行绿色通道服务;为减少无意识违章和不必要的行政处罚,实行提醒服务和救助服务;在全局实行首问负责制,开展全程服务、全面服务和全员服务。

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简化办税程序,他经过反复调研,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了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征收三类窗口,把涉税受理、审批的事项全部移入办税服务厅,并依法取消了项涉税审批,保留和改革项;将办税环节由个减并为个,实现了“窗口受理、内部流转、全程服务、限时办结”的“一站式”办税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多次找的问题,降低了税收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市国税系统推广。

税务系统管理范文篇10

(一)原则上已经使用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的企业全部推行一机多票系统;

(二)商业零售企业、经销水、电、气、暖的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使用一机多票系统;

(三)新认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直接推行一机多票系统(不纳入推行范围的除外)。

二、推行实施的软硬件要求

(一)软件要求

1、税务端

防伪税控税务端网络版V4.35(小版本号为4.35.03)。

2、企业端

对于使用原Windows版、原DOS版开票系统的企业升级为一机多票开票系统软件,版本号为6.10(小版本号为6.10.16.18);对于新纳入防伪税控的企业直接安装一机多票开票系统软件6.10版本。

3、接口补丁

总局将对一机多票系统与金税工程(综合征管软件)衔接的发票发售一体化、一窗式比对、清零解锁等接口进行试运行后统一下发升级。有特殊需求的单位在取得接口标准后自行解决相关问题。

(二)硬件要求

1、税务端

防伪税控税务端网络版省级资源集中统一规划。

2、企业端

企业端专用设备:对于使用原Windows版的企业,对其开票金税卡进行重新加载,原32K税控IC卡解锁后仍可沿用;对于使用原DOS版开票系统的企业,对其开票金税卡进行重新加载,同时原2K税控IC卡需要更换为大容量IC卡;对于新纳入防伪税控的企业直接安装使用支持一机多票的开票金税卡与IC卡。

三、推行步骤

推行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推行月开具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量在630份以下Windows版企业(全国约143万户)。

第二阶段:推行月开具专用发票量和普通发票量在630份以上的Windows版企业(全国约1万户)企业。这部分企业既可以更换成64K容量的IC卡,也可以不换卡而多次抄报税,具体方式由企业自行选择。

第三阶段:再推行Dos版企业(全国约22万户)。

各地要按照上述推行范围和推行步骤,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前提,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推行方案,请各地于6月20日前将推行计划上报总局流转税管理司。

四、职责分工

(一)推行工作由流转税管理部门牵头,具体负责推行的组织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

(二)信息中心负责做好推行工作所涉及税务系统内部的技术支持工作;

(三)航天信息公司负责提供培训师资、金税卡加载、软件升级以及纳税人端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五、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税务机关负责组织,航天信息公司和各地服务单位负责提供培训师资,对使用Windows版开票系统企业的培训不收取费用。

基层税务机关应提前通知纳税人参加升级培训。

(一)培训内容:系统新增功能、特点、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具体内容见《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培训提纲》(附件1);

(二)培训师资:航天信息公司负责培训各地市服务单位的培训师资,由各地市服务单位的培训师资向纳税人进行培训。

六、实施工作

各基层税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工作项目包括:

(一)编制本地区具体推行计划

按照总局的推行步骤,将推行工作细化到每一户企业和每一个工作日。

1、根据本地升级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均匀地安排进度,防止企业在升级现场长时间排队等候。

2、企业户数较多的地区,可以向航天信息公司增购相关专用设备。

(二)做好推行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的宣传工作,争取当地政府和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推行氛围。

(三)事前告知纳税人

税务机关应事先书面告知纳税人升级加载一机多票系统的具体事项(可在企业培训时发放),具体内容包括升级加载的时间、地点,纳税人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注意事项等。通知模版见附件2。

(四)加载升级

1、成立工作组。由于这项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的部门和岗位也较多,因此要成立专门工作组,由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统一协调指挥;明确加载升级现场的负责人,负责统一调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分工制度,防止相互推诿。

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立加载升级的场地,其中发行、发售、报税等可以在原岗位完成,也可以安置在金税卡加载现场。

3、向纳税人提供升级流程图,明确工作流程、岗位、地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升级工作有序进行。升级流程图的模版见附件3。

4、实行加载升级工作交接单制度。为分清责任、杜绝差错,实行加载升级工作交接单制度,按照工作流程明确企业、服务单位、税务机关各岗位的职责,记载工作完成情况。加载升级工作交接单模版见附件4。

5、加强安全管理。包括:

(1)加载安全:执行加载操作前应采取防止突然断电的保护措施,如:使用UPS电源保护器等,避免加载过程中突然断电,造成金税卡永久性损坏。

(2)数据安全:包括报税信息、购票信息、发行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防止报税数据丢失,防止购票信息、发行信息发生错误,保证金税工程的运行质量。

(3)系统安全:要严格按照《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和使用发行、发售和报税系统。

(4)财产安全:做好加载升级现场的防火、防盗等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