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咨询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9 17:43:54

税务咨询管理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新准则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规划

在新准则不断推进的当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要想进一步对自身规模进行扩大,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那么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采用合理的手段,可续的开展税务管理工作。针对税务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包括税务风险的应对以及税务筹划等。当前,由于一些内在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了一些问题,从而导致税务风险出现。因此,单位应该强化重视,合理规划。

1税务管理简述

1.1税务管理概述。所谓的税务管理,其主要是指企业分析研究、监控处理、协调沟通等税务事务的管理过程。一般情况下,税务管理主要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对纳税风险进行防范;另一方面为依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合理的进行纳税。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而针对利润而言,其不仅是企业经营发展期间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绩效的在重要指标。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对自身经济效益进行提高,通常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压低企业的成本。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税务会计通过事先进行统筹规划的方式,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合理的对企业投资以及经营等财务活动进行安排,科学的对企业经营以及内核等进行决策,同时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积极且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确保企业可以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完成纳税义务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税收负担进行降低,不断提升税后利润,提升自身市场竞争优势,进而为企业的长久进步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2税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在税务管理方面,现阶段,其主要可以包含三种模式,包括:自我管理模式、外包模式以及自我管理与外包相结合的模式。其中,针对自我管理模式来说,其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相关涉税业务通常交由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对于这一模式来说,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的素养、水平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合理的开展税务管理工作,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税务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税务管理成本。针对外包模式,其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发展阶段,涉税业务交由专业的税务机构进行完成,企业只要支付一定的劳务费用即可。与自我管理模式不同,外包模式可以对涉税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能够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合理开展,对企业成本的提升很有益处。针对外包模式以及自我管理与外包相结合的模式而言,其通常是指企业自身的专职人员与税务中介结构共同展开。

2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税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在勘察设计咨询单位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对于税务管理工作,其意识相对薄弱,认识也缺乏全面性,在具体的发展阶段,普遍认为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会很大程度上加剧单位的经营成本,并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期间,常常交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办理,而税务人员只负责对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执行,不能认真且合理的对管理层以及内部员工进行税务知识培训,从而导致税务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税务管理机制也不能更好的满足当前单位发展需求,没有意识到事先以及事后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致使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阻碍,管理水平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税务管理的认识也相对片面,经常将税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等同,不能正确的认识到税务筹划只是税务管理的方法以及技术层面,只是管理中一个分支。2.2税务方法相对落后。在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在管理制度方面,其还缺乏完善性,尤其是税务风险管控机制,更是不够健全,不能满足当前单位的整体发展需求。在具体的税务管理中,如果税务风险管控机制不够健全,那么在纳税筹划环节,就非常容易利用国家税法方面的漏洞和弊端,利用的一定的手段进行减税,虽然这种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位成本。但是,如果被监管的部门认定为是偷税漏税行为,那么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就无法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此外,在税务筹划方面,其应用的税务管理方式也单一,缺乏创新性,进而导致税务管理的协调作用无法更好的发挥出来。2.2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在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开展阶段,其往往只是为了应付税务执法部门关于发票管理以及税务会计核算等业务的规定,不能真正的意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更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建立健全税务信息管理机制以及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等,使得纳税评估等缺乏合理性,进而严重影响了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也阻碍了单位市场竞争优势的提高。

3新准则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规划策略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其为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可行性意见。比如:在依法治国的新时期下,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使得税务管理得到了保障,管理环境越来越好。3.1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对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导致管理问题频繁出现,税务风险不断加剧的主要因素就是信息缺乏对称性。所以,为了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规避,在具体的税务管理工作开展工程中,应该及时且积极的对我国税法信息进行收集,能够精准的掌握到当前动态,并深入的研究和管理,保证可以科学依照国家规定,可以进行税务管理。同时,应该制定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税务信息的应用和共享,确保税收政策应用的合理性,促进单位进步。3.2对奖惩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一般情况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税务筹划以及遵从税法管理。所以,在具体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奖惩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一方面,针对在税务管理工作开展期间没有严格依照税法进行,并遭到税务机关处罚的,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另一方面,针对税务筹划工作,可以制定奖励机制,针对税务管理期间所提出的最佳方案,有利单位节省税额,有益于单位发展的,应该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奖励。3.3强化信息沟通体系建立。通常而言,信息沟通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务管理人员应该强化与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在工作中,税收是在企业经营活动基础上产生的。而针对税务管理人员而言,其通常只熟悉税务机关征税等方面的业务,对于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法并不十分掌握。因此,税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与管理人员加大沟通力度,从而达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单位应该强化与税务机关的交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并切实落实,降低税务风险出现几率。

4结束语

在勘察设计咨询单位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税务管理在整体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勘察设计咨询单位长期且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面对现阶段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税务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期间,应该强化各个部门的参与程度,并从思想源头对税务管理认识进行转变,对税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完善,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保证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合理性,降低税务风险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林运发.浅析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7,23(21):235-235.

[2]栾洁.浅谈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8,27(13):1139-1140.

[3]王彩云.浅析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8,17(24):130-131.

[4]曾令雄.基金公司或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税务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7,26(20):125-126.

[5]俞宏.探讨企业解困转制的财力及税务规划[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18):123-124.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税务会计;人才培养

税务会计已成为高职会计类专业就业的五大主要岗位之一,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税务会计工作岗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税务局岗位看,要求更多、一窗通办、最多跑一次;从税务软件开发服务公司看,从软件平台转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平台上;从税务师事务所层面看,服务内容由以一般税务咨询为主转变为税务筹划、企业商业模式规划设计等高端服务为主,在税务咨询等服务方式上,依托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由原来单一的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导致税务师事务所基层岗位工作方式更多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客户传递信息。

一、税务会计人才需求现状

(一)涉税中介公司大规模增长需要更多税务人才。2018年国地税合并、增值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等一系列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涉税业务也错综复杂,导致纳税人无法快速适应税务行业发展,这就涌现了大量的涉税中介公司,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仅仅广州市番禺区就有300多家这类财税中介公司,这将对税务会计人才提出了极大的需求。(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涉外税收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我国的税收服务行业进入市场相对比较晚,还不够成熟,行政机关是保姆式的服务,没有形成行业惯例,潜在的市场是很大的;而在国外主要是税务师,依靠社会中介力量完成纳税实务。税务中介的比例在德国是90%以上,而我国只有11%。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企业走出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开展经营,需要提前谋划或者聘用相关专业的涉税服务机构为其保驾护航,因此,涉税服务的行业需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就对涉外税收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

二、税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税务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中,这些专业在税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税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注重学生短期就业,培养规格不够具体明确;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税务会计教师应下企业进行锻炼,更新税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互联网+税务”给税务专业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必须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载体,在税友或者福斯特等税务软件中学税法、学纳税申报和缴纳流程,在财务核算软件中学习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做到税务与会计的紧密结合;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缺乏真实项目或者仿真度极高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做真账、报税、开发票等实操较少;校外专业顶岗实习无法事先安排每个学生到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实习集中程度和对口程度有待加强;在校生无法参加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途和对专业的兴趣。

三、优化税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要面向未来税务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法治国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下税务行业的新发展,都对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税、地税系统、税务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为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服务、征收监控岗位培养具备精准的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与贯彻执行能力,为税务中介机构的税务岗位培养具备严谨的涉税鉴证、纳税审查能力,为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岗位培养具备熟练的涉税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及纳税筹划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税务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应适应“互联网+税务”的新形势。适应“互联网+税务”时代下的电子税务局办税特点,能够在线办理认定类、备案类税务管理业务,办理在线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办理在线退税手续,办理在线发票申领、开具、查验等业务的能力;能在信息化操作流程中体现税法精神,开发或应用许多与税务管理、税款申报、税额计算、税务咨询等有关的税务系统;熟练掌握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纳税服务系统、开票系统等。(三)以涉税服务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税制综合改革的推进,根据目前税务行政机关职能转变的需求,今后会有更多的功能要下放给涉税中介服务机构,税务中介机构发展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因此应将重点放在涉税服务上来,加大会计和税务类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也能懂得税务、税务咨询和税务筹划,增加学生就业的广度。(四)以一技之长为目标强化税务实践教学。税务会计人才培养应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应配备税务实训平台、会计软件、高仿真企业业务,让学生能模拟操作;同时应加强与财税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合作,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有机会到财税中介机构实习,学习真实的税务操作,如开具增值税发票、增值税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决定着涉税毕业生发展前景,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吃苦耐劳、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宏萍.高职税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智慧税务;税收营商环境;5G;移动办税端

一、研究背景

2019年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2020》中,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排名比2018年提升15位,跃居全球第31位。“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改革让世界银行赞叹。PayingTaxes(纳税)是世界银行衡量营商环境的十项指标之一。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多项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使“纳税”更便利,纳税次数从2004年的37次降为7次,纳税时间由2004年的832小时/年降为138小时/年。从“纳税”指标排名看,2017年我国排名130位,至2019年上升为105位。但是从横向对比看,190个经济实体中我国“纳税”排名竟未过半。“纳税”指标的排名在10项一级指标中排名最低。况且,世界银行报告研究的样本是上海和北京,而上海和北京的纳税环境相较于我国其他城市来说优势明显,如果扩大样本或者以其他城市为样本,那么我国的税收营商环境显得更为不足。基于此,研究将致力于基于“智慧税务”的税收优良营商环境的构建。“智慧税务”是税务大数据与“互联网+税务”的融合应用,以促进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可以完成各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电子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税收管理平台,以创新的税务管理模式,推动税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税收营商环境衡量指标及我国得分情况

(一)世界银行税收营商环境指标。2001年,世界银行成立营商环境小组,构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衡量全球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构建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包括10项一级指标,41项二级指标。其中,考察税收营商环境的“纳税”指标中包括纳税时间、纳税次数、总税率和社会缴费率及税后流程4个二级指标。纳税时间是样本公司准备、申报、缴纳3种主要税费所需的时间。纳税次数是样本公司支付所有税费,包括扣缴税费的次数。总税率和社会缴费率则是样本公司经营第二年负担的全部税费占其商业利润的份额。而税后流程指标是企业在纳税申报之后发生特定事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具体包括“增值税退税申报时间”“退税到账时间”“企业所得税审计申报时间”“企业所得税审计完成时间”4个三级指标。其中“总税率和社会缴款费率”体现了纳税人的直接税收负担;而“纳税次数”“纳税时间”“税后流程”则反映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二)我国“纳税”指标具体得分情况。根据世界银行近三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纳税”指标从2017年的130名提升至2019年105名。2019年,我国纳税次数为7次,对比亚太地区国家均值20次和OECD成员国的10.11次,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变现最好的经济体(巴林、中国香港)仅3次相比存在差距。2020年,上海率先试点“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五个税种一张报表一次申报,将会有效减少企业申报负担,助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019年纳税时间138小时/年,比亚太地区国家均值165.96低27.96小时,同时也比OECD成员国的均值低24.43小时。但是,与表现最好的经济体(巴林)23小时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总税率和社会缴费率指标,这两年有所下降,但是变化不明显。同时,税负率也明显高于亚太地区国家和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与表现最好经济体(文莱、瓦努阿图)相比,负担明显较重。税后流程指标,这两年间的几乎没有变化,以0-100分计算,我国为50分,同样劣于亚太地区国家、OECD国家的平均值,离表现最好经济体100分(土耳其、所罗门群岛)差距更大。

三、打造“智慧税务”,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税便利化,提升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税务体系(图1)。图1“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办税服务体系(一)建立智慧电子税务局。根据《电子税务局建设规划》要求,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规范统一的电子税务局,实现“界面标准”“业务标准”“数据标准”和“关键创新事项”四个统一;具体规范了435项业务、301项技术和33项界面。各地税务部门着力打造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智慧电子税务局,提供更为高效便利的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河北省新启用的“电子税务局”具有320项功能,包括258项业务功能,62项服务功能,[2]在实现65个涉税事项网上一次办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网上办理涉税事项的范围。(二)建立智慧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是纳税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各地税务机关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与纳税服务深度融合,打造“7*24”智慧办税服务厅。作为烟台市智慧税务综合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办税服务厅”,提供了入口人脸核验、智能导税分流、移动办税体验、云桌面办税区、自助办税终端、VR虚拟体验以及全息影像体验7项智能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办税渠道、全天侯7*24小时的办税服务、零接触的涉税咨询和全景式办税体验,[3]办税智能化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三)建立智慧咨询体系。1.利用微信、QQ、钉钉软件建立智慧咨询体系北京通州区税务局开通“税务微信企业号”,集中税务局通知、税法学堂、税法答疑、纳税人需求调查、税企互动等功能。截至2019年4月30日,通州区税务局受理咨询业务4323次,其中通过“税务微信企业号”即时受理和答复咨询2470次,[4]减少纳税人咨询等待时间,也减轻了人工咨询压力。南京市税务局为打造“智慧税务”,进一步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大力推广由钉钉开发的“丁税宝”征纳沟通平台。依托钉钉APP开发的“丁税宝”,纳税人有了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税务专家“税小蜜”———随时为纳税人解答纳税方面的问题。税务机关不断优化创新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着力打造12366电话智能客服系统北京市海淀区在现有12366咨询热线基础上,着力打造电话智能客服系统。电话智能客服接听系统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还能真正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截至2019年4月,电话智能客服系统已为30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咨询问题近56万次。(四)建立智慧移动终端办税。移动终端办税是电子税务局的延伸,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2018年12月31日,由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个人所得税APP正式上线使用。纳税人通过实名注册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采集和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退税等操作。各地税务机关创建微信公众号,用于税收宣传和移动终端办税服务。江苏税务的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微专题”,包括纳税咨询、个税汇算、青少年税法学堂;“微办税”中可以办理普票代开、发票申请、发票签收、专票代开、纳税查询、自然人发票代开、社保缴纳等业务。上海税务的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税收法规”“涉税查询”“便民办税”模块,其中“涉税查询”可以实现大厅流量查询、一户式查询、房产税查询、完税证明查验、邮寄信息确认;“便民办税”直接链接上海市电子税务局,实现快捷申报、发票信息查询、证明信息查询,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办税。(五)利用税收大数据服务经济。税收大数据是座“金山银库”,如何利用好税收大数据,各地税务展开积极探索,以便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纳税人需求,更好地让税收大数据为经济服务。福建省税务局开发的“复工复产开票监测系统”软件,每日更新发票数据,对开票户数、开票金额分地区、分行业、分经济规模、分所有制类型进行查询,助力复工复产。湖北省税务局在疫情期间搭建起“湖北税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寻找上下游供应商、采购商。浙江省不断提高税收大数据在当地经济建设中的参与度,将大数据监测的“小微企业销售恢复率”“住宿销售恢复率”“餐饮销售恢复率”等指标纳入政府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数。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税务局与发改委、科技、财政、投资等部门合作,共同组建大数据中心,实现各部门大数据互通共享。

四、当前“智慧税务”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税务”不能满足5G时代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但我国“智慧税务”体系的信息化水平落后于5G时代。一是信息技术落后。金税三期征管系统是在Oracle基础上开发的,有的单项软件则是在Foxplo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数据库的不统一不仅给数据共享带来技术障碍,同时也与5G技术不匹配。二是纳税服务平台仍有待升级。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万物互联”,彼时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必然向使用更快捷、便利、广泛的移动终端转移,这与当前“智慧税务”主要以为智慧办税服务大厅和电子税务局为主、移动终端为辅的格局不相符。(二)“智慧税务”的安全性问题。1.主体认证安全。智慧税务主要通过网络连接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那么处于网络那一端的使用人是否就是纳税人呢?这直接决定智慧税务系统的安全性。一直以来,税务机关通过推广CA证书保证电子税务局操作的安全性,但是对于移动办税终端的安全性如何保证呢?一旦移动终端丢失被他人解密而恶意使用;或者使用移动终端的自然人从公司离职而恶意操作;或者移动终端被误操作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智慧税务带来安全隐患。2.数据安全隐患。互联网和税务的深度融合使得税收数据规模大幅度增长。根据《“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要求,税务部门需要推进数据开放,通过互联网渠道向社会开放业务数据查询接口,实现信息共享。海量数据在开发测试、大数据分析、外部共享中,暴露的途径越多,则其安全隐患就越大。3.网络安全隐患现如今的互联网安全事故比比皆是,各种黑客工具、病毒木马、蠕虫种类繁多,让人防不胜防。移动终端更是如此,也许点开一条短信就可能藏有木马病毒,这也给基于网络的智慧税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三)“智慧税务”应用问题。1.部分移动终端异化为“面子工程”。根据《“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建立互联网+智能咨询、互联网+税务学堂、互联网+移动办公、互联网+涉税大数据、互联网+涉税云服务融合,因此,各地税务纷纷开发移动终端税务软件。在安卓应用市场粗略查询,找到了广东税务、湖北税务、四川税务、新疆税务、浙江税务、甘肃税务、内蒙古税务等13个当地税务部门推出的APP,开发时间均已超过3年,而安装次数比较多的如湘税社保(330万人次)、广东税务(323万人次),此外,税务机关还在微信开通公众号与软件APP互为补充,搭建移动办税体系。微信成本低、传播快、受众广,成为税务机关对外宣传和加强移动办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部分移动终端体验感差。根据表2数据,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推出的税务软件APP进行评分时,以5分为满分计,绝大部分省份的税务软件评分在2分左右。其中最高分4分,为内蒙古税务APP,但是评价人数过低,仅为4人,评价分数的公允性有待商榷。除甘肃税务无人评价外,最低是江西省电子税务局APP,评价分数仅为1分。通过亲身体验某省级税务微信公众号,在“纳税人学堂”模块包括了视频、培训、课件三个子系统,但是培训、课件中均无任何数据,仅仅在“视频”子系统中含有分别于2020年1月19日、2月28日和3月26日集中上传的7个视频。“纳税询问”模块,虽然可供选择的咨询途径包括当地税务机关、12366纳税平台、国家税务总局、自然人系统技术咨询,但是具体操作时12366纳税平台、国家税务总局、自然人系统技术咨询均不支持打开。(四)税收数据未能形成分析常态化。1.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传统数据采集方式下,税务系统的数据通常来自于纳税人的自行申报,如果纳税人申报不实则直接导致数据失真,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同时也存在税务部门多头采集数据带来的报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或者税务部门录入数据时的失误状况。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感知技术采集的数据,又往往因为数据量过大而导致质量难以保证。2.税务数据整合利用率低。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目数据来源:根据安卓应用市场下载数据整理注①:“评分”以5分计前税务信息中心的定位仍然是管理网络设备、技术维护,而不是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二是缺少数据分析处理的具体规范。谁来处理,怎么处理,对应的工作职责权限均没有明确规定。三是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及时,对经济决策不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四是缺乏专业人才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加工。总体而言,我国当前对税收大数据的利用程度不够,虽然在疫情期间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形成税收数据分析常态化。

五、优化“智慧税务”提升税收营商环境对策

(一)搭建起适应5G时代的新“智慧税务”。1.搭建集指挥、信息集中和业务处理于一身的5G集约处理中心这是《全国税务系统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打造“集约化营商环境”的任务要求。5G集约处理中心作为智慧税务体系的中枢,一是利用5G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特点,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底图加数据形式展现纳税人涉税信息,利用先进算法进行分析,对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统筹管理。[5]二是基于5G网络连接市场监管、政府行政审批、房产交易、办税服务大厅、办税终端,打通税务部门内部信息、政府部门共享信息、第三方信息交换通道,真正实现税收大数据模式。三是基于5G技术不断完善业务处理功能,使得税务管理更高效、反应更及时,充分发挥5G技术在智慧税务中的作用。2.促进5G技术在纳税人端的广泛应用一是基于5G的发展,将智能办税终端网络由税务机关内网升级为5G网络,避免当前网络不稳定对办税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真正实现“7*24小时”智能办税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基于5G的发展,对智能办税终端功能进行优化,增加资料传递、远程视频、缴纳税款等功能。三是基于5G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移动办税终端功能。当前各地税务机关的移动终端主要功能还仅限于在线咨询和部分简单业务的操作,还无法在移动终端实现大规模、大批量涉税业务处理。基于5G技术的发展,在移动终端实现一键链接5G集约处理中心,既可自助办理高频涉税业务,又可进行远程视频办理复杂业务。(二)加强顶层设计,解决移动终端应用问题。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税收信息化建设按照一体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税收信息化建设,确保智慧税务整体架构科学,功能定位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税务部门应集中力量对智慧税务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错位发展。鉴于电子税务局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应定位于办理线上综合纳税业务;而移动终端则由于其便利性更适用于进行线上咨询、发票申领和办理易于操作的业务;智慧纳税大厅应定位于线下综合纳税业务,作为线上业务的补充。税务机关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发和建设智慧税务系统,避免不切实际地跟风建设,造成系统重复建设而导致资源浪费。2.以需求为导向,拓展移动终端应用功能建设智慧税务系统,要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对纳税人的需求进行广泛调研,避免华而不实的应用功能。税务机关应了解这些纳税人的真实需求,积极拓展移动终端的应用功能。3.优化移动终端功能模块,提升纳税人体验感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节点,使用高效便捷,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纳税必然会成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税务机关应不断优化移动终端功能模式,实现移动终端模块与电子税务局、智慧税务大厅的无缝链接,提升纳税人体验感。(三)建立云数据中心,加强税收数据的应用。1.建立云数据中心,推动税务信息公开与共享“智慧税务”应着力于建设云数据中心,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各类涉税数据及第三方税收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处理后,形成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根据数据交换标准开放接口,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权限和要求进行税收数据的分享,推动税务信息的公开,实现税收数据的共享。2.规范数据采集,变革税收数据分析方式税务机关应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一是保证税收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由“开票数据采集”和“申报数据采集”拓展为“交易及交易过程数据采集”和“交易相关数据采集”。二是拓宽税收数据采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税务系统内容数据,可利用现代技术采集与税务相关的其他信息,包括来自第三方的信息。三是保证税收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税务部门采集数据通常以事后数据为主,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智慧税务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变革税收数据分析方式,提高数据质量。税务机关依靠现代计算机的分析存储能力,变更税收数据分析处理方式。一是从抽样数据分析向全数据、全样本分析变革。二是用多因素相关性的动态分析方法取代单纯统计规划数据分析方法,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四)积极探索税收大数据分析应用常态化工作机制。税收大数据在应对2020年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税务部门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税收大数据分析应用常态化工作机制,让“税务力量”更持久有力,让“智慧税务”更精准长远。[6]一是数据分析常态化。“智慧税务”应积极探索将征管平台“一次性数据应用需求”转换成“常态化的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二是打通产销常态化。税务部门应建立起长效机制,在保护纳税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税收大数据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需分析,让税收大数据成为产销畅通的桥梁。三是服务发展常态化。利用税收大数据编制和税收经济指数、监测生产销售情况,客观反映生产效能,为经济运行“扫描画像”,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四是部门协作常态化。借鉴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税务局的先进经验,在税务、财政、投资、市场监管、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建立起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互通共享,部门协作常态化能够进一步增强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提高分析的精准度。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智慧税务”初见规模,实现纳税人高效、便捷纳税,为我国营造了较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未来,为适应5G时代的到来,税务机关要继续以建设智慧税务为抓手推动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课题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纳税指标及我国得分情况分析[J].税务研究:2019(1).

[2]河北税务.新版“电子税务局”共有320项功能[N].河北日报,2018-11-30.

[3]烟台“智慧税务综合体”建成启用[N].齐鲁晚报,2019-04-29.

[4]刘威威,袁品涵,冷文娟.“智慧税务”花开京城[J].中国税务:2019(6).

[5]刘启星,张进.5G在智慧税务中的应用与探索[J].税务研究,2020(2).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4

第一条为规范和优化纳税服务,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加强税收征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和税务机关依法诚信征税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条纳税服务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坚持依法、无偿、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税务机关要坚持公开办税制度。公开内容主要有: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服务规范;税务检查程序;税务违法处罚标准;税务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受理纳税人投诉部门和监督举报电话;税务人员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税务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税务行政收费标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程序、标准;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税额核定情况等。

第五条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应当加强协作配合,互通信息,积极开展联合检查,共同办理税务登记和评定纳税信用等级。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与工商、银行及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共享信息资源。

第六条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行使税收执法权,不得指定税务,不得刁难纳税人,不得滥用职权。

第七条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部门或纳税服务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纳税服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税务机关直接面向纳税人的部门或机构具体办理纳税服务的有关事宜。

纳税服务专门工作机构,是指地方税务局系统成立的专门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机构。

税务机关直接面向纳税人的部门或机构,是指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税源管理、税务检查、税收法律救济等事项的部门和机构。

第二章纳税服务内容

第八条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及时、准确地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纳税知识。根据纳税人的需求,运用税收信息化手段,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

第九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对设立登记、纳税申报、涉税审批等事项进行提示,对逾期税务登记责令限期改正、申报纳税催报催缴等事项进行通知,对欠税公告、个体工商户核定税额等事项进行。

第十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办税辅导制度。

税收管理员对于设立税务登记、取得涉税认定资格的纳税人,应当及时进行办税辅导。对于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纳税人,给予重点办税辅导。

第十一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涉税审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促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税收管理员应当通过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结合纳税评估,帮助纳税人加强财务核算,促进依法诚信纳税。

第十二条税务机关应当在明确征纳双方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对需要纳税服务援助的老年人员,残疾人员,下岗人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税收援助,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办税辅导或为其办理有关涉税事项。

有条件的税务机关,应当组织开展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纳税人解决办税困难。

第十三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接受纳税咨询时,应当准确、及时答复。对于能够即时准确解答的问题,给予当场答复;对于不能即时准确解答的问题,限时答复,并告知纳税人答复时限。

具体各类答复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规定。

第十四条税务机关要依法设置和规范涉税审批制度,合理精简审批程序和手续,简化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加强涉税审批的事后检查和监督。

第十五条省级以下(含省级)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纳税人咨询的税收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收集、研究,及时将重大问题报告上级税务机关。

第十六条税收管理员应当根据管户责任和管事要求,加强与所负责纳税人的联系与沟通。告知纳税人联系方式、岗位职责、服务事项和监督方法;向纳税人提供提醒告知、宣传咨询、援助服务、预约服务等服务方式;了解纳税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情况;征询和反映纳税人的意见、建议;帮助纳税人解决纳税困难。

第十七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税务稽查执法的范围、职权、依据和程序行使税收执法权,严格依法执行稽查公开、告知制度。

第十八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依法确定稽查时限。

第十九条税务机关在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应当进行耐心的解释和说明。

第二十条税务机关在行使税收执法权时,应当依法告知纳税人具有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税务行政诉讼、请求税务行政赔偿和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以及负责税务行政复议、赔偿和组织听证的税务机关。

第二十一条负责税务行政复议、赔偿和组织听证的税务机关,应当自纳税人提出申请或要求后,依法告知纳税人申请税务行政复议、赔偿以及举行听证的程序、时限和相关资料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复议、诉讼过程中,发现具体行政行为有明显错误的,应当及时变更或撤销。

税务机关对于依法应当给予税务行政赔偿的纳税人,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给予赔偿。

第三章办税服务厅

第二十三条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的机构或场所。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税收征管工作需要和便利纳税人的原则,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厅,并加强办税服务厅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衔接。

第二十四条办税服务厅受理或办理的主要工作事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发售、缴销、代开,涉税审核(批)文书,税收咨询,办税辅导,税收资料发放。

第二十五条办税服务厅设置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窗口。税源和纳税人较少的办税服务厅,可以结合实际设置申报纳税、综合服务两类窗口或一类综合窗口。

申报纳税窗口受理或办理的主要工作事项:各税种的申报和审核事项;征收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减、免、退税申请;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申请;采集、审核和处理有关涉税数据。

发票管理窗口受理或办理的主要工作事项:企业发票领购资格和企业衔头发票印制申请,发票发售和代开,发票缴销、验旧、挂失等。

综合服务窗口受理或办理的主要工作事项:税务登记事项,开立或变更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账号报告;有关税收证明等事项;涉税事项申请;纳税咨询与办税辅导。

第二十六条办税服务厅应当合理确定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窗口的数量,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办税服务厅在纳税申报期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纳税人分时段申报纳税。并根据办税业务量,合理调整申报纳税窗口及岗位,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

第二十七条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和首问责任等制度。

“一站式”服务是指集中受理或办理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

全程服务是指受理纳税人办税事宜后,通过内部运行机制,为纳税人提供包括受理、承办、回复等环节的服务。

预约服务是指根据纳税人需求,在征纳双方约定时间内,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服务。

提醒服务是指在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或履行税收法律责任之前,提醒纳税人及时办理涉税事项的服务。

首问责任是指第一个受理纳税人办税事宜的税务人员负责为纳税人答疑或指引,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应当从实际出发,提供上门申报、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由纳税人自愿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积极推行纳税人自行选择办税服务厅的方式,办理涉税事项。

第二十九条办税服务厅税务人员应当着装上岗,挂牌服务,语言文明,举止庄重,提倡讲普通话;准确掌握税收业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出具税务文书要程序合法、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晰。

第三十条办税服务厅应当设置办税指南、公告栏、表证单书填写样本、举报箱等,提供纸张、笔墨及其他办公用品。有条件的办税服务厅,可以设置电子触摸屏、显示屏、纳税人自助服务区域、排队叫号系统、复印机、IC卡电话、饮水机等。

第三十一条对于依法可以在办税服务厅内即时办结的涉税事项,税务人员经审核,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即时办理。对于不能在办税服务厅内即时办结的涉税事项,限时办结,并告知纳税人办理时限。

即办事项、限办事项及办理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四章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

第三十二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统一设置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共享号码资源,不得变相更改。

12366纳税服务热线以自动语音和人工座席为主要方式,涵盖纳税咨询、办税指南、涉税举报、投诉监督等服务功能。

第三十三条12366纳税服务热线应当以市内通话费为通信资费标准。税务机关不得向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纳税人直接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四条省级税务机关应当规范和完善税务网站的纳税咨询、办税指南、网上办税、涉税公告和公示、投诉举报等服务功能,加强与纳税人互动,及时更新服务内容,准确涉税信息。

上级税务机关与下级税务机关的网站应当相互链接。

第三十五条税务机关应当设置专门税务人员负责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的纳税服务工作,明确职责,规范流程。

第三十六条税务机关应当共享12366纳税服务系统、税务网站、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与税务网站共同应用的税收法规库和纳税咨询问题库。

第三十七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纳税服务数据的统计、分析、维护和管理,提高涉税事项答复准确率。

第五章考核与监督

第三十八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

第三十九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本规范,明确纳税服务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十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纳税服务培训,提高纳税服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第四十一条税务机关要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分级负责。

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对下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对于纳税服务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于纳税服务工作较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对于未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十二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议评价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第三方评价或监督的方式。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5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税务机关而言,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税源规模、状况、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税收管理活动。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方便措施。

对税务机关来说,新时期的税源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涉及整个税收征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当说,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税源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

一、当前税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在税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与税源结构和税源变动相适应的税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税收事业发展。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税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要求税源建设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看,税源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

税务机关在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中,仍然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将征纳双方的关系定位在强制与被强制上,缺乏权利、义务意识,多数税务机关仍沿袭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即坐等业户上门的静态管户方式。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纳税人的缴纳行为,存在较大的执法漏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也变得纷繁复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使得纳税人变化频繁,也使得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数量空前增加。流动税源、隐蔽税源、零散税源、非法税源的大量出现给税务机关传统的管户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漏征漏管现象。

2.管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闭塞。

近几年来,税务部门虽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且较之以前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网络连通一直未能实现,甚至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通也未实现,信息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信息来源渠道少,速度慢,数量小,无法满足税源管理的需要。例如在税源管理的税务登记环节,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纳税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开始正常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只办理国税或者地税部门一家的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只办理其经营所用发票对应的税务机关的登记就开始营业,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造成了工商登记、国税登记和地税登记根本无法吻合,差距很大,纳税人基础数据信息失真。在税源管理的税款解缴入库环节,我们可能遇到过企业在税务机关正常申报而未按时解缴税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企业欠税,税务机关往往要等一个月后,税收会计月结记账完成后才能发现,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税款未按时解缴入库,都已无法弥补,企业欠税已经既成事实。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它还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

3.管理模式单一,时效性差。

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模式只有一种,即事后管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对税源的日常管理停留在短期性、阶段性的突击清理整顿上,缺乏长效动态预警管理。二是税务机关当作查补税源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的税务稽查工作属于税源管理流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环节,而且侧重于检查纳税人已经完结的申报资料、账表资料的税源管理漏洞信息,事后分析和检查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缺乏前瞻想和预见性。三是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源分析、收入分析时,利用的基本都是税源的事后数据和情况资料,税源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性的资料利用的很少,预测分析结果偏离事实较大。

4.管理手段缺乏,在应对新型经济发展及经济组成形式的挑战中处于劣势。

首先,网络经济发展,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税源管理手段无法应对。其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的直接表象是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期间可能存在若干中间者,但是确定难度很大,因此原来可以向者、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课税,现在很可能只能向消费者征收,但是即便如此,也会因随机出现的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税源管理难度加大。其二,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虚拟市场进行交易,而且交易资料很容易更改,而且可能还有加密措施,使得税务机关很难具体掌握双方或多方的交易情况,税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其三,企业组成形式的频繁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企业通过重组、兼并、重新发起成立新企业等形式不断变换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频繁业务往来,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转移利润、隐匿收入,从而逃避纳税的手段和方法。其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逐步渗入我国的各个地区和领域,而且数量急速膨胀,这给本来就落后的跨国公司税源管理工作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5.发票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一是假发票泛滥严重。由于发票具有销售和经营凭证的功能,直接决定纳税的多少,尤其是增值税发票集销售和纳税凭证于一身,功能巨大。因此。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买卖假发票已经成为一种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公安机关因假发票立案的案件平均每年递增27.5%。例如,2003年破获的浙江史长令团伙,从1992年起一直从事制贩假发票活动,仅2001年至案发的两年内,就制贩假发票100万份,造成税收损失50亿元以上。二是真票假开、虚开、代开、套开发票现象屡禁不止。如2003年河南许昌市47家货运发票领用企业,有27家涉嫌虚开发票,数量多达14415本,虚开金额27.03亿元。此外,转借或借用他人发票二次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发票管理已刻不容缓。

(二)税源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割裂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税务人员重管理、重执法、重督导,轻服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是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利在一定范围内被扩大,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没有被完全兑现,权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些纳税人依法申请减免税的请求不能被及时批复;多缴税款退税的申请不能按法律规定办理,总是被借故拖延。二是税务机关重收入,轻服务。在未完成收入任务的情况下,纳税人的许多合法权益被损害。甚至出现征“过关税”、“过头税”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纳税人利益。

2.税源服务不细致、不深入,“重形式、轻内容”,流于表面。

一是税法宣传走过场,只注重宣传形式,不注重宣传效果。当前,税法宣传形式主要拘泥于集中宣传、答复纳税人咨询等有限方式上,缺乏长效、具体、实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税法宣传方式。二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多数税务机关都非常注重纳税服务厅的服务建设,为纳税人提供电子触摸屏、饮水、老花镜、雨衣雨伞等项服务措施,而且一应俱全。但是一些地方电子触摸屏正常情况并不打开,只在迎接检查时作作样子或者基本没有什么内容;饮水机上的桶装水经久不换,无法饮用等。三是咨询服务差强人意。要保障纳税咨询服务的质量,从事纳税咨询岗位的人员素质非常关键。回复咨询的税务人员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就会节省纳税人很多时间,使纳税人减少办税环节、少跑冤枉路。但是,在一些税务机关设立的咨询服务窗口,我们了解到从事咨询服务的多是税务机关的征收岗位人员,熟悉税收政策和征管程序的税政和征管法规部门人员鲜有被安排进行咨询服务的,更有少数税务机关,负责纳税咨询服务的竟是聘请的临时人员,回复咨询的质量很难保证。如此以往,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公开承诺的“首问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谈。

3.税源服务存在“重企业、轻个体、重大企、轻小企”的错误倾向。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对待所有纳税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一般比较注重对企业,尤其是对大中型税源大户企业的税源服务,有时还主动上门,在办理减免税、退税方面更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小型税源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则缺乏服务热情,甚至该办的事情也久拖不办,态度生硬、粗暴。

4.税源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首先,从客观意义上讲,接受服务的一方最有权力评价服务质量的优劣,纳税人最有权评价税务机关服务质量的好坏,但是由于纳税人既是税务机关的服务对象,又是执法对象,而且纳税人没有选择不同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的权利。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处于执法客体地位的纳税人,不便做出不利于税务机关的评价。其次,虽然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也普遍给予关注,但是其关注更多的是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而非服务行为,即便是对税务机关的服务情况予以监督,由于不直接接受服务,也很难反映出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加强税源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不断加强和深化税源建设是时刻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我们分析了当前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搞好税源建设,关键要深刻理解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辨证关系。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建立科学、规范、易操作的税源管理体系是税务机关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科学的税源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三项管理、一个加强”,就是税源管理应当对税源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同时建立动态税源跟踪预警系统,加强偷、逃、漏、骗、抗税的打击力度,健全和严密税源管理体系。

1.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加强税源的事前管理。

税源管理的事前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在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前,为保证纳税人依法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所做的基础性、准备性的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纳税辅导、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办理税务登记、监督其进行纳税申报等。事前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一方面要建立国、地税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制度,完善方法、规范程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的岗位分工和管理权限。一是在税务登记工作中推行国、地税、工商、社保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的纳税人登记号码,而且其号码应当唯一。同时应当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情况真实、内容详尽的纳税人资料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在纳税申报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广泛推行快捷方便的网上申报、电话申报、自助申报等现代化的申报手段,在受理纳税申报的同时完成纳税人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三是要不断加强税收宣传力度,通过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在社会上树立“纳税光荣、偷税违法”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此外,还应当积极推行税务制度。推行税务是借助民间和社会中介力量弥补税收管理漏洞的有效方法,西方国家应用广泛。推行税务可以提高纳税人纳税质量,缓解税务机关人力不足、业务水平不足以应对复杂纳税问题的压力。

2.加强税源管理,其次要强化税源的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就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和解缴税款期间进行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深入调查,掌握和发现纳税人在税款申纳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加强税源事中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审计、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连通,更详细地掌握纳税人各方面情况,测算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程度。二是加强发票管理,切实作到“以票管税”。要求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发票保管制度、发票开具制度,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发票交旧购新、验旧换新制度,确保发票管理的安全性和开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杜绝定额发票二次使用、周转使用,大力推广有奖发票办法,鼓励消费者积极索取发票。三是大力推行税控装置,限制大额现金交易。可以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先在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等现金交易比较集中的行业推广使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加强税源管理,还应当重点抓好税源的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结论,对纳税人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查验、评价。要严肃稽查程序,规范稽查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尝试与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结合,筛选重点企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稽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4.加强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和加强税源动态监控管理机制。

要使税源管理工作做到百密无疏,在认真做到对税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税源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税源的动态监管。具体做法,一是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日常性地深入属地、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税源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随时分析、预测和监督税源经营和纳税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新税源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税务警察的威力,经常性地开展查偷堵漏行动,将漏征漏管率降至最低。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体系。税务机关应当积极与各级基层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底数清、情况细的信息优势,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护税体系,加强对税源的基础管理。四是进一步健全税收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税收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宏扬正气、压制邪气,不断净化纳税环境。

(二)加强税源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1.坚持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并重,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观念,确保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将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服务融于日常执法、监督活动当中,要“在服务中执法”。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纳税人依法享受权利,办理税收减免、申请多缴税款退库等税收业务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6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税务机关而言,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税源规模、状况、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税收管理活动。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方便措施。

对税务机关来说,新时期的税源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涉及整个税收征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当说,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税源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

一、当前税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在税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与税源结构和税源变动相适应的税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税收事业发展。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税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要求税源建设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看,税源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

税务机关在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中,仍然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将征纳双方的关系定位在强制与被强制上,缺乏权利、义务意识,多数税务机关仍沿袭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即坐等业户上门的静态管户方式。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纳税人的缴纳行为,存在较大的执法漏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也变得纷繁复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使得纳税人变化频繁,也使得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数量空前增加。流动税源、隐蔽税源、零散税源、非法税源的大量出现给税务机关传统的管户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漏征漏管现象。

2.管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闭塞。

近几年来,税务部门虽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且较之以前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网络连通一直未能实现,甚至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通也未实现,信息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信息来源渠道少,速度慢,数量小,无法满足税源管理的需要。例如在税源管理的税务登记环节,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纳税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开始正常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只办理国税或者地税部门一家的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只办理其经营所用发票对应的税务机关的登记就开始营业,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造成了工商登记、国税登记和地税登记根本无法吻合,差距很大,纳税人基础数据信息失真。在税源管理的税款解缴入库环节,我们可能遇到过企业在税务机关正常申报而未按时解缴税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企业欠税,税务机关往往要等一个月后,税收会计月结记账完成后才能发现,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税款未按时解缴入库,都已无法弥补,企业欠税已经既成事实。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它还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

3.管理模式单一,时效性差。

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模式只有一种,即事后管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对税源的日常管理停留在短期性、阶段性的突击清理整顿上,缺乏长效动态预警管理。二是税务机关当作查补税源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的税务稽查工作属于税源管理流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环节,而且侧重于检查纳税人已经完结的申报资料、账表资料的税源管理漏洞信息,事后分析和检查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缺乏前瞻想和预见性。三是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源分析、收入分析时,利用的基本都是税源的事后数据和情况资料,税源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性的资料利用的很少,预测分析结果偏离事实较大。

4.管理手段缺乏,在应对新型经济发展及经济组成形式的挑战中处于劣势。

首先,网络经济发展,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税源管理手段无法应对。其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的直接表象是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期间可能存在若干中间者,但是确定难度很大,因此原来可以向者、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课税,现在很可能只能向消费者征收,但是即便如此,也会因随机出现的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税源管理难度加大。其二,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虚拟市场进行交易,而且交易资料很容易更改,而且可能还有加密措施,使得税务机关很难具体掌握双方或多方的交易情况,税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其三,企业组成形式的频繁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企业通过重组、兼并、重新发起成立新企业等形式不断变换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频繁业务往来,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转移利润、隐匿收入,从而逃避纳税的手段和方法。其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逐步渗入我国的各个地区和领域,而且数量急速膨胀,这给本来就落后的跨国公司税源管理工作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5.发票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一是假发票泛滥严重。由于发票具有销售和经营凭证的功能,直接决定纳税的多少,尤其是增值税发票集销售和纳税凭证于一身,功能巨大。因此。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买卖假发票已经成为一种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公安机关因假发票立案的案件平均每年递增27.5%。例如,2003年破获的浙江史长令团伙,从1992年起一直从事制贩假发票活动,仅2001年至案发的两年内,就制贩假发票100万份,造成税收损失50亿元以上。二是真票假开、虚开、代开、套开发票现象屡禁不止。如2003年河南许昌市47家货运发票领用企业,有27家涉嫌虚开发票,数量多达14415本,虚开金额27.03亿元。此外,转借或借用他人发票二次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发票管理已刻不容缓。

(二)税源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割裂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税务人员重管理、重执法、重督导,轻服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是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利在一定范围内被扩大,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没有被完全兑现,权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些纳税人依法申请减免税的请求不能被及时批复;多缴税款退税的申请不能按法律规定办理,总是被借故拖延。二是税务机关重收入,轻服务。在未完成收入任务的情况下,纳税人的许多合法权益被损害。甚至出现征“过关税”、“过头税”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纳税人利益。

2.税源服务不细致、不深入,“重形式、轻内容”,流于表面。

一是税法宣传走过场,只注重宣传形式,不注重宣传效果。当前,税法宣传形式主要拘泥于集中宣传、答复纳税人咨询等有限方式上,缺乏长效、具体、实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税法宣传方式。二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多数税务机关都非常注重纳税服务厅的服务建设,为纳税人提供电子触摸屏、饮水、老花镜、雨衣雨伞等项服务措施,而且一应俱全。但是一些地方电子触摸屏正常情况并不打开,只在迎接检查时作作样子或者基本没有什么内容;饮水机上的桶装水经久不换,无法饮用等。三是咨询服务差强人意。要保障纳税咨询服务的质量,从事纳税咨询岗位的人员素质非常关键。回复咨询的税务人员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就会节省纳税人很多时间,使纳税人减少办税环节、少跑冤枉路。但是,在一些税务机关设立的咨询服务窗口,我们了解到从事咨询服务的多是税务机关的征收岗位人员,熟悉税收政策和征管程序的税政和征管法规部门人员鲜有被安排进行咨询服务的,更有少数税务机关,负责纳税咨询服务的竟是聘请的临时人员,回复咨询的质量很难保证。如此以往,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公开承诺的“首问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谈。

3.税源服务存在“重企业、轻个体、重大企、轻小企”的错误倾向。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对待所有纳税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一般比较注重对企业,尤其是对大中型税源大户企业的税源服务,有时还主动上门,在办理减免税、退税方面更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小型税源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则缺乏服务热情,甚至该办的事情也久拖不办,态度生硬、粗暴。

4.税源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首先,从客观意义上讲,接受服务的一方最有权力评价服务质量的优劣,纳税人最有权评价税务机关服务质量的好坏,但是由于纳税人既是税务机关的服务对象,又是执法对象,而且纳税人没有选择不同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的权利。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处于执法客体地位的纳税人,不便做出不利于税务机关的评价。其次,虽然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也普遍给予关注,但是其关注更多的是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而非服务行为,即便是对税务机关的服务情况予以监督,由于不直接接受服务,也很难反映出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加强税源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不断加强和深化税源建设是时刻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我们分析了当前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搞好税源建设,关键要深刻理解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辨证关系。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建立科学、规范、易操作的税源管理体系是税务机关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科学的税源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三项管理、一个加强”,就是税源管理应当对税源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同时建立动态税源跟踪预警系统,加强偷、逃、漏、骗、抗税的打击力度,健全和严密税源管理体系。

1.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加强税源的事前管理。

税源管理的事前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在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前,为保证纳税人依法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所做的基础性、准备性的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纳税辅导、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办理税务登记、监督其进行纳税申报等。事前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一方面要建立国、地税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制度,完善方法、规范程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的岗位分工和管理权限。一是在税务登记工作中推行国、地税、工商、社保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的纳税人登记号码,而且其号码应当唯一。同时应当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情况真实、内容详尽的纳税人资料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在纳税申报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广泛推行快捷方便的网上申报、电话申报、自助申报等现代化的申报手段,在受理纳税申报的同时完成纳税人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三是要不断加强税收宣传力度,通过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在社会上树立“纳税光荣、偷税违法”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此外,还应当积极推行税务制度。推行税务是借助民间和社会中介力量弥补税收管理漏洞的有效方法,西方国家应用广泛。推行税务可以提高纳税人纳税质量,缓解税务机关人力不足、业务水平不足以应对复杂纳税问题的压力。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加强税源管理,其次要强化税源的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就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和解缴税款期间进行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深入调查,掌握和发现纳税人在税款申纳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加强税源事中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审计、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连通,更详细地掌握纳税人各方面情况,测算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程度。二是加强发票管理,切实作到“以票管税”。要求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发票保管制度、发票开具制度,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发票交旧购新、验旧换新制度,确保发票管理的安全性和开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杜绝定额发票二次使用、周转使用,大力推广有奖发票办法,鼓励消费者积极索取发票。三是大力推行税控装置,限制大额现金交易。可以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先在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等现金交易比较集中的行业推广使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加强税源管理,还应当重点抓好税源的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结论,对纳税人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查验、评价。要严肃稽查程序,规范稽查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尝试与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结合,筛选重点企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稽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4.加强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和加强税源动态监控管理机制。

要使税源管理工作做到百密无疏,在认真做到对税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税源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税源的动态监管。具体做法,一是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日常性地深入属地、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税源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随时分析、预测和监督税源经营和纳税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新税源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税务警察的威力,经常性地开展查偷堵漏行动,将漏征漏管率降至最低。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体系。税务机关应当积极与各级基层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底数清、情况细的信息优势,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护税体系,加强对税源的基础管理。四是进一步健全税收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税收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宏扬正气、压制邪气,不断净化纳税环境。

(二)加强税源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1.坚持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并重,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观念,确保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将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服务融于日常执法、监督活动当中,要“在服务中执法”。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纳税人依法享受权利,办理税收减免、申请多缴税款退库等税收业务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7

自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随之陆续出现了从强势行政到公共管理、从行政管理到行政服务等新的管理理念。在管制行政下,政府及行政人员以管理者的面目出现,它的职能是以管理为特征的。

随着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对政府行政职能新的需求,政府担负起促进公共利益、增进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责任,因此,行政不再仅仅是国家实现法律与行政事项目标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应发挥积极服务的职能。于是,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提出了“服务行政”的理念。服务行政是指以服务为特征,以全社会人民为服务的对象,政府应平等地提供良好的服务。由于税务部门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政府职能部门,其服务的理念也应随之不断地发展与深化。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了“服务纳税人”的理念,其是指征税主体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为纳税人服务。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对纳税利的尊重,也符合了现代服务行政管理的要求,因此,很快辐射到了北美、拉美、欧洲、东亚、东南亚和澳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了一种国际潮流。

二、国际纳税服务体系的先进经验与借鉴

(一)政府立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西方国家注重对纳税利的尊重和保障,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纳税人与义务相对等的权利。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为例,1996年6月30日,美国签署通过了新的《纳税利法案》,新法案对纳税人享有的十项重要权利以及在程序方面应享有的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法案有效地保证了美国联邦税务局能够在纳税人负担最小的基础上,公平高效地执行税法,现已成为美国纳税人保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法律依据。1997年7月,澳大利亚开始实施《纳税人宪章》(Taxpayers’Chatter),该宪章是由联邦议会委员会提议,联邦税务局通过对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工商界人士、税务执业者和其他政府机构广泛咨询后完成的。此宪章对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为税务机关开展规范的纳税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以“为纳税人服务”为治税宗旨

美国国内收入署(IRS)把“为纳税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作为一项“使命宣言”,出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的保证了纳税服务质量。例如:国家税务系统每年将税务经费的10%至15%用于为纳税人服务;在全国开通免费的服务热线用于税收咨询;建立全国统一的联邦税务局网站,方便纳税人查询下载相关信息、表格、出版物。

澳大利亚的税务部门将纳税人称作“Customer”,其出发点是要深入树立顾客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澳大利亚联邦和州都设有税务咨询中心,直接为纳税人查询、解答一般的纳税事宜,同时,还设有翻译,方便使用不同语言的纳税人。税务部门认为,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是提高纳税人对税法遵从的基本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在纳税服务内容、手段和时限上,都确立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三)税收征管过程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技术网络

在新加坡税务局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税收过程和行政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新加坡国内税务局共设立了四个信息科技系统,分别为:国内税收综合系统、电子申报系统、机构服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这四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程度较高,数据信息高度共享。它们首先对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进而,对原有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增设数据处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退税申请、数据图像扫描录人以及信函咨询的回复等纳税服务工作。

(四)建立纳税服务考核评价机制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8

纳税服务的实质是征税人为方便纳税人纳税所提供的活劳动,它贯穿于税收立法、执法的全过程。在纳税服务的全过程中税收政策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目前的征纳体系中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税务部门忽视,从而形成阻碍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工作以及纳税人经营活动良性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税收政策服务在当前征纳体系中的现状以及对其规范和完善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化和完善税收政策服务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税收政策服务在当前税收征纳体系中的现状

所谓税收政策服务在我国的税收法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新《征管法》第七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本条是对税务机关税法宣传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原则规定,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税收政策服务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即:税收政策服务就是税务部门向纳税人传达税收政策,帮助纳税人运用、享受税收政策的活动。在当前的税收征纳体系中,税务机关在税收政策服务上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利用税法宣传月提供政策服务。利用每年4月的税法宣传月和11月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月,采取发放税收政策法规资料、知识竞答等形式宣传国家税收政策,接受纳税人的咨询。

(二)在办税大厅进行相关法规公开。随着办公条件的日益提高,很多税务部门都在办税大厅设置了政策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服务设施,滚动宣传税收法规政策,或在办税大厅设立税务咨询窗口,为纳税人解答税收政策。

(三)通过新闻媒体传递税收政策。《中国税务报》、《政策法规公报》等报刊是国家总局和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编篡的税收知识方面的期刊,纳税人以自愿的方式征订,从中了解与税务有关的法律知识。有的税务机关内部也编写了政策汇编向纳税人赠阅,或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传达税收政策。

(四)通过纳税辅导的过程传达税收政策。目前,在我市的地税系统都开展了纳税查前辅导,税务人员通过纳税辅导的方式把有关的税收政策传达给企业的财务人员。

(五)通过互联网传递税收政策。有的税务机关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税务网站,设置了税收法规库、政策咨询栏目,方便纳税人查询、了解有关的税收政策。

以上这五种方法是当前传达落实税收政策的主要手段,也是纳税人获得税收政策的主要途径。多年来,税务机关基本上主要采用这五种工作方法来进行税收政策的服务工作。但是通过我们对一部分纳税人的调查发现,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服务工作意见最多的恰恰就是在政策服务上的不到位。调查采访发现,纳税人对办税大厅的硬件建设关注的占11%,对税务人员的优质礼貌服务关注的占32%,而对税收政策的传达落实关注的占57%。在税收政策服务方面,四分之三的被采访纳税人都反映不能即时了解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而更多的被采访者提到了因为不了解税收优惠政策而阻碍经营活动的良性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纳税人真正在意的就是即时、准确的掌握税收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二、税收政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法宣传形式大于内容

每年的4月和11月份,税务机关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筹办税法宣传月活动。平心而论,在这项工作上我们确实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付出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种形式的宣传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达到了一定的宣传目的。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税收政策宣传缺少针对性,没有结合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宣传;税法宣传资料固定单一,其内容也主要是税法的基本条款,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有的纳税人并不理解税收专业术语,使得实际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二)政策公开缺乏互动性

办税大厅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的主要场所,在办税大厅通过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进行政策公开确实是把税收政策传递给纳税人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许多纳税人并不注意屏幕上的内容,总是把手头上的相关事宜办理完毕就匆匆离去。也极少有税务人员去提醒纳税人应当关注上面的内容,造成了税务人员的主观愿望并没有被纳税人所接受。再加上税务人员对公告内容没有及时进行更新的维护,使诸多硬件设施成为一种华丽的摆设。

(三)税务期刊宣传税法尚显单薄

由于一部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不重视尤其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个体工商户,他们往往对征订税务期刊并不在意而怠于征订,或者是征订了也很少去关心其中的内容,使宣传税收政策的目的打了折扣,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四)查前辅导落实税收政策存在着单一性

在查前辅导环节,传达和落实税收政策是最为直接、便捷、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唯一的不足是传达落实的单一性,也就是指传递给纳税人的相关政策只是针对某一个企业的某一方面进行讲解和辅导,不能全面的将近期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综合性的传递给纳税人,当然这也受到了税收成本和税务人员精力的限制。

(五)网页更新不及时

有的税务网站上虽然设置了税收法规库,但其内容主要是国家税收法规基本条款,没有及时补充最新的税收政策,使互联网政策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这五个方面以外,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认识上的偏见和服务意识的淡薄也是影响税收政策服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些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要求纳税人履行义务多而保护纳税人权利少、行使权力多而承担的责任少、硬性管理多而主动服务少的现象,对纳税服务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认为了解和学习税收政策,是纳税人自己的事情。再加之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较为淡薄,导致税务的征税权力与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力并不对称。

三、税收政策服务的不到位所产生的弊端

由于税收政策在传递上的不到位,出现了政策落实的滞后性,造成了纳税人在执行上的疏漏,不能充分地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影响纳税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一)政策服务不到位易引发征纳双方的税收争议

由于税务机关的政策服务不到位,纳税人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也根本不可能运用到实际经营活动的帐务处理中去,形成了非主观意识的少缴税款。按照《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依据此款规定,税务稽查人员必须要给予纳税人相应的处罚。纳税人对补交税款这一事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加收滞纳金和罚款这一处罚事项必然就难以接受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但挫伤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而且还给纳税人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征纳双方的争议和矛盾。这种由于纳税人非主观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在税务稽查过程中经常发生。由此可以看到,由于税收政策服务的不到位不仅给纳税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税务部门的工作增加了阻力,带来了不便。

(二)政策服务不到位使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及时落实

由于税收政策服务的不到位,不能让纳税人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使纳税人应享受的权力不能及时享受甚至完全不能享受,损害了纳税人的合法利益,使纳税人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挫伤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三)政策服务不到位会增加税收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税务部门政策服务的不到位,还会加重自身的工作量。纳税人在对政策法规理解不清的状态下,一定会向税务工作人员进行咨询,而这种咨询必定是单独不成体系的。同时,由于税收政策服务的不到位,也会增加税收会计、统计工作的工作量。

三、完善和规范税收政策服务的方法

(一)提高咨询服务人员素质,加强政策传递的时效性

省局于2003年推出了《河北省地方税收业务工作规程》,这是指导各级地税部门做好税收征管工作,提高我省地税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规程》中明确提出要在税务部门设立咨询服务岗位,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税收政策服务工作,这也说明了省局领导决策的前瞻性和对税收政策服务的重视。基层地税机关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咨询服务人员队伍,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学习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了解相关的税收知识、分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不仅要做到全面详细的解答纳税人的相关问题,还要实行主动告知制度。即:税务机关一旦得到新出台的税收政策,要及时主动的传递给与其有关的纳税人,以便于纳税人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税收政策,更好的开展经营活动。

(二)制定税收“政策送达回证制度”

为了减少因政策服务的不到位所引发的征纳双方的争议,建议实行“政策送达回证制度”。所谓“政策送达回证制度”是指税务机关定时定期将税收政策汇总成书面材料,通过多种形式告知纳税人,同时要求纳税人填写收到证明,税务机关将回证归档。这一制度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防止日后征纳双方产生争议和法律纠纷。

(三)提高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强化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税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解决税务部门行使权利少、承担责任少、主动服务少的现象,让税务人员在思想上从单纯执法者向执法服务者角色的转换,融纳税服务于执法的全过程,把税收执法的过程同时作为税收服务的过程,这也是税务机关目前应着力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四)多角度多形式地加强和完善税法宣传。

每年的税法宣传月是我们做好税收政策传递给纳税人的重要途径,在保持原有的广泛性还要做好宣传角度的多样性和宣传对象的特定性,即有侧重点的向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宣传。除了税法宣传月外,还要做好日常的宣传工作。现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不仅能突出政策的时效性和广泛性而且还能让税务部门和纳税人进行网络上的互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纳税人可以随时对自己急需了解的政策进行上网咨询,大大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效率。目前,我市正配合石家庄市政府进行门户网站的建设,界时我们将把有关的税收政策上网公布,并制订相应的维护管理办法,对税收政策法规进行实时更新,方便纳税人。

(五)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

建议在税务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县(区)局以上的税务机关配备纳税服务专职人员队伍,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纳税辅导与培训、税收宣传、税务公告、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等互动式服务,做到征管工作流向哪个环节,纳税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个环节,充分体现纳税人的权利,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同时健全纳税服务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对象、形式、程序等内容,对税务人员在纳税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通过责任追究促使税务人员履行服务职责,保证公开办税、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制等制度落实到位。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纳税服务管制转型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近日提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新理念,我国税收服务有望开启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型。在中国税务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等举办的“纳税服务与依法纳税”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发言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纳税服务工作,将以纳税人为中心,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是一种‘管制型’模式,其前提是假定纳税人都具有偷逃税动机,因此征收双方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不符合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现在要将‘管制型’模式转变为‘服务型’,关键就在于‘以纳税人为中心’理念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安体富在论坛上发言指出。

据介绍,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的根本理念。在一些国家,税务机关把为纳税人提供满意的涉税服务作为自己神圣职责。美国联邦税务局的英文字面意思即是国内税收服务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则通过制定宪章的形式确立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很多国家还对纳税服务的效果制定严格的考评机制。

如何实现纳税服务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型?对此解学智指出,今后将加强纳税服务组织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要明确开展纳税服务的重点措施。要加强纳税咨询辅导和税法宣传及办税辅导,增强纳税人适应税法的确定性;积极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

一、法律制度

许多国家将提高为纳税人服务水平和保护纳税人权利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澳大利亚的《纳税人宪章》从1997年7月开始实施,是由联邦议会委员会提议,联邦税务局通过对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工商界人士、税务执业者和其他政府机构广泛咨询后完成的。《纳税人宪章》里规定纳税人的权利有: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被相信是诚实的,除非有过欺诈行为;享受专业的服务及帮助;选择自己的代表跟税务局打交道;要求税务机关保护自己的隐私;依据法律,从税务当局那里取阅有关自己的资料;要求税务当局解释就税务事宜所作的决定;有权申诉;有权要求以较低的成本执行税制。税务机关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保障纳税人的上述权利来履行法定职责的。美国1988年颁布了《纳税人权利法案》,制定了纳税人援助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征收部、稽查部和纳税人服务部的官员必须全面接受《纳税人权利法案》条款,以及为纳税人服务的专门培训,承诺公正、公平地对待纳税人。

二、机构设置

在机构设置上,西方各国大多成立了为纳税人服务的机构或者针对纳税人需求调整了机构设置。1998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税务局再造和改革法案》,对税务局的机构进行了重新的设置。该法案将联邦税务局的职能规定为:为纳税人提供最好的服务,使他们能够理解税法,履行纳税义务。

在新设的机构中,4个业务局、上诉办公室和纳税人服务局的设置最能体现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其中,4个业务局是针对不同纳税人的需求设立的,具体包括工资与投资收益局、大中型企业局、小企业与自雇业主局和免税单位与政府单位局。上诉办公室努力在诉讼发生前解决有关税收争议,提高纳税服务效率和纳税人对税法遵从的自觉性。纳税人服务局的基本职能是在税务机关一般政策和通常的程序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对纳税人提出的问题予以快捷便利和公正的解决,并采取措施解决税收制度和执行程序上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美国联邦税务局内部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大部分纳税人只需与一个税务部门打交道就可以,不必再分别同其他职能部门打交道。

三、为纳税人服务的机制

英国税务局坚持量化全国统一的服务标准,为纳税人提供迅速高效和礼貌的服务,要求所有打给税务局的电话,20秒内接通率90%;80%的邮件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对没有预约来咨询中心的,95%的人在15分钟内得到接待;错扣缴的税收收入20个工作日内予以退还。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制定了专门的办事承诺制度,每年进行考核并予以公布。

另外,许多国家不仅规定了纳税服务制度,规范了纳税服务行为,而且对于纳税服务的效果有严格的考评机制。除了内部加强监督外,直接让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打分,并把纳税人评议结果与税务人员乃至税务机关的最高首领业绩直接挂钩。如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每两年要向纳税人开展一次民意测验,指标主要涉及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服务的满意度。考核结果会影响税务局长业绩,联邦税务局长每7年换届选举一次,如果社会满意率低,可能导致提前选举,由政府重新任命。

四、为纳税人服务的手段

许多国家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手段,方便纳税人纳税。如新加坡1994年采用电话申报纳税,1998年实行因特网申报纳税。电子报税的无纸操作系统取代了大量的纸质申报系统,消除了许多与纸质有关的问题,加快了办税过程,降低了纳税人遵从成本。新加坡税务局估计,每个进行电子申报的纳税人可节约2.7新加坡元。

税务咨询管理范文篇10

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服务体系的特点

通过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务服务体系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税收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与完善,公民纳税意识较高,征纳双方基本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其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理念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纳税服务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萌芽。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东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政府管理改革的年代。欧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掀起了“管理主义”(Management)或“新公共管理”(NPM:NewPublicManagement)模式的政府改革热潮。“新公共管理”的特征是政府管理中引进商业管理技术和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改“官僚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由此带来的是税务管理,从“打击制约型”管理模式向“服务型”管理模式转变,纳税服务逐步建立,并成为税务工作的主流和重要内容。

二是服务意识强。在西方经济学界,许多税收专家极力主张税务机关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他们主张:帮助纳税人解决纳税技术上的问题,以便纳税人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对纳税人提供生产经营方面的有益信息,以便提高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对纳税人提供税法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教育,以便纳税人更好地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问题,提高遵从税收法律制度自觉性。他们的这些主张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如,美国实施了“为纳税人服务为治税宗旨”的管理策略,并将“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写进新的使命宣言,在税法内容中,维护纳税人权益的条款达70余条。

三是服务机制全。建立一套完善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早已成为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一。如,加拿大拥有以全方位服务为基础的自核自缴制度,为纳税人顺利、正确地申报纳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特点: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为纳税人日常服务体系;二是拥有较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三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税务司法服务体系。新加坡则建立了“信息推动”型的纳税服务体系,税务机关建立了“国内税收综合系统”、“电子申报系统”、“机构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四个面向纳税人的综合服务电子信息系统,需要服务的纳税人可通过电子系统随时与税务人员见面,随时得到税务系统的咨询回复。

四是服务手段强。美国税务机关把向纳税人公布的信息划为共性信息和个性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电子网络、刊物等广告媒体对共性信息进行公告,并通过企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公布,通过电话查询、书面查询、柜台查询等方式向纳税人提供个性服务。英国通过“税收志愿者行动”,组织有关人员登门为老年纳税人服务,为纳税人免费提供纳税咨询,保障了纳税人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服务。法国强化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沟通,专门设立录音电话,24小时为纳税人解答问题,并专门设立了税收咨询因特网站和电子信箱,在48小时内对纳税人的来信给予答复。

五是服务层次高。以美国为例,一是设立专门的税收服务部门。早在1973年,美国联邦税务当局就将为纳税人服务列为自身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并赋予和征收、检查等部门同等的地位,具体负责对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工作。二是税收服务得到了政府、立法机构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些新技术和创新计划不断被运用到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中,为推动该项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推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税收服务计划。服务计划主要包括:发行出版物、电视宣传、税务教育、电话服务,以及其他方法。四是服务经费得到保障。每年有10%-15%的税务经费专用于为纳税人服务。

二、当前我国税收服务体系的现状

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现行税收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并能准确地把握和定位,对建立和完善现行税收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积极发表作用。

一是服务理念明显滞后。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服务理念相比,我国的税收服务理念形成时间较晚,真正意义上“为纳税人服务”理念的提出,始于1993年的全国税制改革会议,确立于1996年的全国征管改革会议。2001年新的《征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为纳税人服务纳入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之内,明确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解决了征纳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为深化税收服务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38号),对纳税服务进行再规范,丰富和发展了税收服务理念和服务理论。

二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我国传统的“税务机关是管理者,纳税人是被管理者”的观念还存在于税务人员潜意识中,“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没有形成。目前,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更多地从方便税务机关管理的角度出发,没有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要。如税务机构的收缩,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偏远地区纳税人开票难、办税难、多头跑、多跑路。同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如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税务机关宣传不及时、纳税人因税收政策不了解而被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服务机制不尽完善。近年来,我国各级税务机关以自我为中心,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服务措施,出台了有关税务服务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全国依然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税收服务体系,还没有从立法的高度加以确认。同时税务机关还缺少统一规范的税收服务考核评估机制,侧重于对税收计划、征管和队伍建设的考核。此外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也不完善,还不能全面、客观的衡量税收服务工作。

四是服务手段需要改进。客观地讲,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与手段在税务部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区域性、局限性强,手段与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计算机联网、金税三期工程仅停留到国税系统的条条之上,兼容性差,就是与地税部门都不能对接。同时,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办法不多。

五是服务档次有待提升。主要滞留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优美环境”等较浅层次上;好多的规章制度,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停在口号上,没有很好地落实到税务人员的自觉行动之中。甚至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门难进”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税收服务体系的构想

借鉴和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服务的做法,结合我国税收服务的现状,我们认为要在我国建立一个以纳税人为中心,全面、系统、开放式的税务服务体系,切实维护纳税人的权利。当前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我国新时期税收服务体系。

一要更新服务理念,明确服务职责。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体系,形成平等互信的征纳关系,真正把纳税人当作“顾客”、“上帝”来对待,做到“服务至上”。进一步明确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服务职责与责任,加强服务质量考核、述评,促进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当前,要在国家、省、市、县成立专门的为纳税人服务机构,明确其工作职责。要全面推广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一个日常咨询的交流平台。要办好“税务网站”,接受纳税人网上咨询、举报和投诉,免费向纳税人发送电子税收资讯,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税收法律政策服务。

二要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人是决定因素。有了好的服务观念,还需要税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本领。当前,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实行绩效管理,打造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型干部,激励税务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技能,与税务部门的科技发展形势相适应。要针对当前税务系统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加大税务人员培训力度,更新知识结构,同时要吸纳“新鲜血液”,招收专业人才强化税务队伍建设。

三要简化办税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要进一步优化税务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要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按照“办税事项在前台集中,服务在外部延伸,业务在内部流转,质量在后台监控”要求,把税收服务事项拓展到所有纳税人、所有税种、所有涉税事项,实现防伪税控开票系统、认证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申报纳税系统和发票、会计、统计、纳税评估系统等6个系统的工作联系和信息共享,真正让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享受“一窗式”服务。

四是推行多元申报,降低纳税成本。按照税务、银行、国库、纳税人“四位一体”的要求,加强与银行、国库、电信、邮政等部门的联系,确保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系统全面推行到位。通过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缴入国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征收,解决制约税收征管改革的瓶颈问题。要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电子网络和社会中介部门的作用,做到一切为了服务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