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科研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0:20:09

税收科研论文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1

一、营造氛围,坚持税收调研科研群众性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者。税收调研科研活动也是一样,只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我们着力开展三项工作。

1、破除神秘感,培养群众参与的浓厚兴趣。过去,一提起税收调研科研,不少同志都认为这是专家学者的事,基层工作与此无关,也没这个水平。对此,我们坚持从两个方面入手,抓好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从税收基础管理入手,坚持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结合。重点解决想写的问题,如税源调查,我们从过去与收入计划的简单挂钩,上升到税源增减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上的分析,要求每次调查都要形成书面材料,逐渐培养大家的兴趣和习惯。再如业户管理,我们从过去简单的税务登记增减核定,延伸到对失踪户非正常户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个税征管办法调整等等。不仅使大家对孤立零散的现象有了连贯的思索,更重要的是真实体会到税收调研科研就在身边,养成了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另一方面从提高调研水平入手,坚持业务培训与写作培训结合。重点解决会写的问题,通过每年一次的短训,使大家了解调研文章的材料准备、提纲编写、谋篇布局等写作要领。通过对有价值的调研文稿修改加工、推荐发表,增强对税收调研科研的兴趣和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全县国税系统上报税收科研文章40篇,其中在市以上刊物发表30篇。

2、一级带一级,营造群众参与的浓烈氛围。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是促进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深入开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局领导的榜样作用,县局机关的指导作用和科研骨干的示范作用,既保证了面上研究的普遍性,又保证了点上研究的深入性,从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保证了税收调研科研的成果。一是上级带下级,做出样子。县局明确规定班子成员,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每年要出一项调研成果。其中,经济税源调查、机关作风整顿、班子自身建设等“一把手”工程,已连续三年在江苏国税调研刊载。二是机关带基层,想出点子。县局机关既是群众性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税收调研科研的学科带头人。为从理论上阐述群众关心的倾向性问题,我们首先对每次调研活动选定主题,出好试题,让大家围绕主题命题作文。同时,有针对性地充当主笔、当好领唱,写出有分析有例证的重点文章。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棉花税收征管、个体税收清查、起征点调整等中心议题,组织全县国税干部开展研究,并由相关股室写出专稿在总局和省局的刊物上发表,成为整个调研活动的点睛之笔。三是骨干带群众,趟出路子。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既是群众自觉参与的过程,也是群众自我提高的过程,但这种参与不是放任自流,这种提高也不是无师自通。为使基层干部职工在调研科研活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充分发挥机关“小秀才”的示范引路作用,经常把他们“得意之作”作为范文进行评点和经验介绍。同时,对税收征管中群众感到困惑的问题,组织科研骨干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一度时间,企业关停并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锐减;“猪头税”、“人头税”之争成为基层税收征管中的“焦点访谈”,我们及时组织办公室专职文秘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并写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逐年减少是喜还是忧?生猪增值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两篇专稿在中国税务报发表,在基层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

3、坚持双百方针,提供群众参与的宽松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活跃群众性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基本方针。为使大家在调研活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坚持“三个一样”。一是报喜报忧一样支持,敢担担子。前些年,个体经济发展过热和个体税收增长过缓成为当地一怪,到底是执照发得过多还是税款收得过少?引起不少误解和怀疑。为此我们写出专门调研文章在江苏经济报发表,引起上级党政的重视并专门批示调查核实,给笔者带来一定压力。我们及时给予安慰消除顾虑,有效地保护了大家的调研积极性。二是正面负面一样欢迎,不打棍子。在基层上报的税收调研文章中,我们发现在涉及队伍建设方面看法和建议往往比较偏激,有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对此,我们充分尊重个人的言论自由,在论文评比中该推荐的推荐,该评优的评优,而不以此评定一个同志的个人品德或对领导的态度,从而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三是质高质低一样鼓励,不取笑戏谑。不少基层同志初涉文坛,写作中难免词不达意,令人捧腹,但我们从不以此作为笑料,互相取乐,保护大家的自尊心。同时对有明显模仿痕迹的论文,也是善意的加以引导,不轻易批评责难,从而保护了大家的写作热情。

二、健全机制,坚持税收调研科研经常性

要保证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必须健全必要的机制,把税收调研科研提到税收工作的重要日程。为此,我们重点健全三个机制,实现三个增强。

1、健全领导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长效管理是税收调研科研长盛不衰的关键。**年,我们专门行文成立县局税收科研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办公室文秘人员和机关科研骨干为成员,专门负责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领导、论文主题的确定、论文评选和筛选上报,使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成为全系统社科研活动的组织依托。**年,新一届税务学会选举产生后,我们又以学会作为全县税收理论研究的中心,辐射国地税19个基层分局的学术研究小组,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税收各层面的调研科研网络。健全的组织领导开创了灌云税收学术研究的鼎盛时期,带来了税收调研科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转变。一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转变成有目的的领导意志,税收调研科研成为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的一条主线纳入了计划安排。二是少数秀才的个人行为转变成干部职工的集体意志,税收调研科研成为大家关心的共同话题。三是全凭灵感的自由撰稿,转变为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税收调研科研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县国税系统在市以上刊物发表的调研文章44篇,平均每年9篇,有的文章还被总局收入论文选编。

2、健全管理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潜力。规范的制度管理是激活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内在潜力,保持持久的创作后劲的有效手段。根据近年税收工作实际和调研科研实践,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加以规范。一是规范论文报送制度,在量上求突破。根据制度规定,县局领导每人每年完成税收调研论文不少于1篇,县局机关每年上报并用采论文不少于4篇,基层分局每年上报论文不少于4篇,通过必要的量化考核,给群众性的调研活动加压升温。二是规范论文评比制度,在质量上求提高。每年对基层干部职工撰写上报的论文,组成专家小组,从主题思想、基本观点、理论阐述等不同层次分别予以打分,并对评比结果在全系统通报。三是规范考核激励制度,对全系统论文撰写上报和采用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范围予以考核打分,并设立单项奖励,对获奖者个人予以鼓励。近年来,先后有3篇作品在市社科联和市税务学会组织评比活动中获奖,先后有4名论文作者受到市县表彰。

3、健全创新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活力。活力来源于创新,来源于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为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活力,活跃群众性学术研究的气氛,我们采取多种形式为大家提供展示才华、练笔抒怀的场所,通过各种载体活动,使税收调研科研既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又扎实有效富有渗透力。首先是每年定期举办1-2次税收调研科研论文竞赛活动,要求大家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围绕税收工作实践,贴近税收生活实际,检验税收政策在基层贯彻过程中的效果,研讨基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每次竞赛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其次是以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调研。特别是税收宣传月活动,每年都要围绕税收宣传月主题开展调研科研活动,增强时代感和现实性。今年4月份,我们专门组织税收调研科研班子对**年度A级信誉纳税企业进行调研,增强税收宣传活动的互动效果,增加税收调科研工作的深度。先后对棉纺经济、太阳雨现象、风鹅产业化等特色经济税源发展过程和前景进行深层次探索,并在《中国税务报》和《江苏税务》发表,既表达了纳税人的心声,又开拓了调科研人员的视野。第三是开辟调研科研园地。利用《灌云税务》内部简报,开辟税收调研科研专栏,为大家提供练笔场所和实践舞台。每年编写简报都在30期左右,每期都有1-2篇基层干部职工的调查报告和税收理论研究文章刊载。

三、抓住关键,坚持税收调研科研针对性

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带倾向性问题的重要的领导工作艺术,也是税收调研科研必须遵循的方法。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住“三点”。

1、抓住热点,把税收政策的精神吃透。税收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体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各级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依据,但全局性政策在局部地区执行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负效应,这正是税收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初,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决定大幅调高营业税、增值税的起征点,使原来多年纳入正常管理的部分纳税户退出管理范围,原有的征管格局被打破,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及时组织调研科研攻关,撰写了《税收起征点调高对苏北地区个体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于今年4月份在《江苏国税调研》发表,并提出四条建设性意见,为保证新的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理论准备。新税收征管法实施后,各级税务机关积极推行纳税评估工作,但由于政策新、磨合短,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把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审计监督、财务检查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撰写出《增值税纳税评估中几个案例及其分析》一文,于今年4月10日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研究资料》发表,为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了借鉴作用。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2

一、营造氛围,坚持税收科研群众性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者。税收科研活动也是一样,只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我们着力开展三项工作。

1、力求通俗易懂,培养干部群众参与的浓厚兴趣。过去,一提起税收调研科研,不少同志都认为这是专家学者的事,基层工作与此无关,也没这个能力和水平。对此,我们坚持从两个方面入手,抓好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从税收基础管理入手,坚持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结合。重点解决写的问题,如税源调查,我们从过去与收入计划的简单挂钩,上升到税源增减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上的分析,要求每次调研都要形成书面材料,逐渐培养大家的兴趣和习惯。再如业户管理,我们从过去简单的税务登记增减核定,延伸到对失踪户非正常户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个税征管办法调整等等。不仅使大家对孤立零散的现象有了连贯的思索,更重要的是真实体会到税收调研科研就在身边,养成了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另一方面从提高调研水平入手,坚持业务培训与写作培训结合。重点解决会写的问题,通过每年一次的短训,使大家了解调研文章的材料准备、提纲编写、通篇布局等写作要领。通过对有价值的调研文稿修改加工、推荐发表,增强对税收调研科研的兴趣和热情。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全县国税系统上报税收科研文章30篇,受到市局以上奖励14篇。

2、坚持两个结合,营造群众参与的浓烈氛围。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是促进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深入开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局领导的榜样作用,县局机关的指导作用和科研骨干的示范作用,既保证了面上研究的普遍性,又保证了点上研究的深入性,从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保证了税收调研科研的成果。一是上级带下级,做出样子。县局明确规定班子成员,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每年要出一项调研成果。其中,经济税源调查、机关作风整顿、班子自身建设等“一把手”工程调研文章,获得市税务学会好评。二是机关带基层,想出点子。县局机关既是群众性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税收调研科研的学科带头人。为从理论上阐述群众关心的倾向性问题,我们首先对每次调研活动选定主题,出好试题,让大家围绕主题命题作文。同时,有针对性地充当主笔、当好领唱,写出有分析有例证的重点文章。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煤炭税收征管、个体税收清查、建材行业起征点调整等中心议题,组织全县国税干部开展研究,并由相关科室写出专稿上报市税务学会。三是骨干带群众,走出新路子。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既是群众自觉参与的过程,也是群众自我提高的过程,但这种参与不是放任自流,这种提高也不是无师自通。为使基层干部职工在调研科研活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充分发挥机关“小秀才”的示范引路作用,经常把他们“得意之作”作为范文进行评点和经验介绍。同时,对税收征管中群众感到困惑的问题,组织科研骨干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一段时间,企业关停并转,煤炭行业收入不平稳、建材行业耗能控税管理办法施行难度大以及山区县人才短档等诸多问题和现状,我们及时组织办公室专职文秘人员进行深入调研,撰写出了《关于边##区税务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的思考》以及《税收执法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系统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3、为使大家在调研活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坚持三个一样。一是报喜报忧一样支持,敢担担子。前些年,个体经济发展过热和个体税收增长过缓成为当地一怪,到底是执照发得过多还是税款收得过少?引起不少误解和怀疑。为此我们写出专门调研文章上报市税务学会,并及时给予业户安慰消除顾虑,有效地保护了大家的调研积极性。二是正面负面一样欢迎,不打棍子。在基层上报的税收调研文章中,我们发现在涉及队伍建设方面看法和建议往往比较偏激,有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对此,我们充分尊重个人的言论自由,在论文评比中该推荐的推荐,该评优的评优,而不以此评定一个同志的个人品德或对领导的态度,从而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三是质高质低一样鼓励,不取笑戏谑。不少基层同志初涉文坛,写作中难免词不达意,令人捧腹,但我们从不以此作为笑料,互相取乐,保护大家的自尊心。同时对有明显模仿痕迹的论文,也是善意的加以引导,不轻易批评责难,从而保护了大家的写作热情。

二、健全机制,坚持税收调研科研经常性。

税收调研科研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实际工作和理论探索的总结和结晶。要保证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必须健全必要的机制,把税收调研科研提到税收工作的重要日程。为此,我们重点加强三个机制建设,实现三个增强。

1、健全领导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长效管理是税收调研科研长盛不衰的关键。2006年,我们专门行文成立县局税收科研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办公室文秘人员和机关科研骨干为成员,专门负责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领导、论文主题的确定、论文评选和筛选上报,使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成为全系统科研活动的组织依托,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层面的调研科研网络。健全的组织领导开创了旬邑国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税收调研科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转变。一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转变成有目的的领导意志,税收调研科研成为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的一条主线纳入了计划安排。二是少数秀才的个人行为转变成干部职工的集体意志,税收调研科研成为大家关心的共同话题。三是全凭灵感的自由撰稿,转变为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税收调研科研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据统计,近二年来,全县国税系统在市以上刊物发表的调研文章22篇,平均每年11篇。

2、健全管理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潜力。规范的制度管理是激活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内在潜力,保持持久的创作后劲的有效手段。根据近年税收工作实际和调研科研实践,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加以规范。一是规范论文报送制度,在量上求突破。根据制度规定,县局领导每人每年完成税收调研论文不少于1篇,县局机关每年上报并用采论文不少于4篇,基层分局每年上报论文不少于4篇,通过必要的量化考核,给群众性的调研活动加压升温。二是规范论文评比制度,在质量上求提高。每年对基层干部职工撰写上报的论文,组成评选小组,从主题思想、基本观点、理论阐述等不同层次分别予以打分,并对评比结果在全系统通报。三是规范考核激励制度,对全系统论文撰写上报和采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范围予以考核打分,并设立单项奖励,对获奖者个人予以鼓励。近年来,先后有8篇作品在市税务学会组织评比活动中获奖。

3、健全创新机制,增强税收调研科研的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税收科研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只有坚持创新,对传统的税收观念、理论、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进行系统的扬弃,把握时代脉搏,立足理论前沿,着眼新的实践,才能胜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创新学术氛围,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倡导不同观点之间的平等讨论、学术争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大力营造尊重个性、信任理解、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创新科研方法和手段,在课题的选择上,要讲求科学实用,力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讨论,创新国税科研的手段;要创新学术思维,要敢于打破传统,不断想新点子,出新思路,拿新措施,把研究的气氛活跃起来,反对讲“老话”,说“重话”,人云亦云,停滞不前;要创新奖励评价机制,坚持科研工作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要有理论性,也要有实践性,还要有前瞻性。每年定期举办1-2次税收调研科研论文竞赛活动,要求大家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围绕税收工作实践,贴近税收生活实际,检验税收政策在基层贯彻过程中的效果,研讨基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每次竞赛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其次是以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调研。特别是税收宣传月活动,每年都要围绕税收宣传月主题开展调研科研活动,增强时代感和现实性。今年,我们先后专门组织税收调研班子对县域内煤炭企业税源发展过程和前景进行深层次探索;又利用内部简讯,开辟税收调研科研专栏,为大家提供练笔场所和实践舞台。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3

(一)领导重视

局领导十分重视做好今年的税收科研工作,并提出了必须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调动领导的积极性,二是调动普通人员的积极性。在领导重视并带头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抓好全民参与,原创:促进基层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深入开展。首先是,健全领导机制,增强税收科研的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长效管理是税收调研科研长盛不衰的关键。年初,市局领导就明确了由一名分管办公室的领导亲自抓税收科研工作,办公室主任具体管,办公室文秘人员和机关科研骨干全力配合。并明确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如专门负责税收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论文主题的确定、论文评选和筛选上报,使税收科研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成为全系统科研活动的组织依托。并以市局办公室为中心,辐射各县(市)局、直属机构,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税收各层面的科研网络。其次是,主动加强与区局税科所和市局相关科研机构、部门以及由市国税局牵头的玉林税务学会的联系,及时了解税收科研动态,掌握税收科研方向,并结合我市的税收工作实际,把当前经济生活中与税收密切相关、群众议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争取最大限度地为税收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二)认真落实税收科研工作计划

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办公室关于2005年税收专项课题选题意向的通知》(桂地税办发[2005]3号)的要求,我局随即作出了选题计划,拟定了《加强地方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课题,并对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的方向、调研力量和调研方式与方法都出台了比较详细的方案,及时上报上区局科研所。目前该课题已经获得了区局科研所的批复,我们也正在着手开展调研工作。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了区局重点招标课题的选题以及投标的各项事宜,拟对《加强地税档案管理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地税系统的档案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原创:

(三)认真开展调研工作

1.对办公室工作开展调研。在今年区地税局的重点工作中,涉及到办公室工作的有两项,档案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区局办公室还出台了新的公文办法处理办法和8项工作制度,出台了新的信息宣传考评办法,这是近几年来涉及到办公室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为了更好地贯彻区局的工作思路和区局办公室的有关制度、办法,我局办公室工作本着“发现问题、研究办法、解决问题”和“早计划、早行动,认真抓、出成效”的思路,于3月2----8日,由办公室主任带队,到各基层单位对办公室工作进行了调研,为全面落实好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做好准备。主要调研了档案管理、信息宣传、办公自动化、信访、新公文管理办法和文秘机要八项工作制度以及调研、保密等八个方面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并形成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报告。

2.对专题课题的调研。今年我局承担区局的专题课题调研的内容是《加强地方税源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为了搞好这一课题,我局在深入玉林各基层征收单位调研的同时,还到了广东佛山市地税局到地,开展了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有课题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4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税收萌芽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初期,属于为满足氏族部落和奴隶制国家的共同需要而缴纳或者征收的公共产品。由于当时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税收自然主要来自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重心向城镇转移,来自城镇工业和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的税收逐步增加。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城乡税制也随之统一,如增值税、销售税(营业税)、法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单独对农业和农民征收的税种已经十分罕见。由此可见,城乡税制差异的出现和消除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出现了税收的雏形——贡,它是对土地出产物和地方特产的征收,可以视为中国农业税收的萌芽。对工商业征税始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称关市之赋和山泽之赋。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工商税收有所扩大,并对盐、铁长期实行专卖,唐代后期的食盐利税和茶税、酒税3项收入一度占全国赋税的1/2以上。明、清时期,工商税种较之过去有增无减,日益强化了重农抑商和财政搜刮为目的的重征商税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工商业的资本积累,这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税收的来源看,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无论是被称为税收雏型的贡、赋,还是田赋(土地税)、力役,都主要来自农业和农村。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活动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为主,政府的税收只能以农业为主要来源,对农业的课税只能以土地和人口为对象。同时,对于商品征收市场税、入市税、关税等税种。从清朝末期开始,由于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税收总额中田赋收入所占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下降(从清初的80%以上降至清末的20%以下),来自城镇的工商税收和关税收入所占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上升。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步开始采用由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构成的税制。其中,北京政府时期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关税、盐税和田赋(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田赋占20%左右)。南京政府时期,在借鉴西方国家财政、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直接税与间接税并存,以间接税(主要为货物税、关税、盐税和营业税)为主体的税制,实现了从封建税制向近代资本主义税制的过渡,但是田赋始终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约5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公粮(即后来的农业税)始终是红色政权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在70%甚至80%以上)。

二、新中国农村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清理旧中国税收制度和总结革命根据地税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共和国的新税制。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签署政务院通令,《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和《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一共设立14种税收,即货物税、工商业税(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两个部分)、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和使用牌照税。除了上述税种以外,各地还征收农业税、牧业税、契税等地方性税收。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征收的税种中,主要在农村对农民征收的税种有4个:

(一)农业税

中国的农业税是对农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解放区已经完成了,农业税基本上沿用过去自定的征收制度,新解放区的征税办法则很不统一。

1950年9月5日,为了统一新解放区的农业税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新的解放区的农业税以户为单位,按照农业人口每人平均的农业收入计征。农业收入的计算,以土地的常年应产量为标准,不同来源的收入计算方法不同。每户农业人口全年平均农业收入不超过150斤主粮者免征,超过者按照3%—42%(后来逐步调整为7%—30%)的40级全额累进税率计征。荒地;以试验为目的的农场、林场;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院自耕的土地,经过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者;机关、部队的农业生产收入,已经向国家缴纳生产任务者,可以免征农业税。垦种荒地、轮歇地,可以定期免征农业税。遭受自然灾害者和规定的特别贫困者,经过批准可以减征、免征农业税。

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主席令公布,即日起施行。农业税的纳税人为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类收入,以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为基本计算标准。农业税实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5%。对于纳税人依法开垦荒地或者用其他方法扩大耕地面积取得的收入,在山地上新垦植或者垦复经济林木取得的收入,从农业科研机关、农业学校进行农业试验的土地和零星种植农作物的宅旁隙地取得的收入,可以定期免征或者免征农业税。纳税人的农作物由于遭受自然灾害而歉收的;农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困难的革命老根据地,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和农民生活困难的贫瘠山区;革命烈士家属、在乡的革命残疾军人和其他纳税人,由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其他原因而纳税确有困难的,经过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至此,实现了全国农业税制度的统一。

为了平衡农村各种作物的税收负担,1983年11月12日,国务院《关于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个文件,园艺收入、林木收入、水产收入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认为应当征收农业税的其他农林特产收入,均属农业税的征税范围;从事应税农林特产品生产,取得农林特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税的纳税人;以农林特产品的收入为计税依据,各种农林特产收入的核算方法和具体征税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农林特产农业税的税率一般定为5%—10%,具体适用税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原则是不低于粮田的实际税负水平)。对于少数获利大的产品可以适当提高税率,但是最高不得超过15%。这时,就出现了农林特产税与1958年制定的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和1973年制定的工商税条例(草案)部分的税目(农、林、牧、水产品)相同,重复征收的矛盾。1984年税制改革开征产品税以后,上述矛盾依然存在。

1994年税制改革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农林特产农业税与产品税、工商统一税中的农、林、牧、水产品税目(不包括改征屠宰税的猪、牛、羊)合并,改为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199

4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即日起施行。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为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农业特产收入;全国统一的税目有烟叶产品、园艺产品、水产品、林木产品、牲畜产品、食用菌、贵重食品等7个,税率从8%—31%不等,其他农业特产税的税率从5%—20%不等。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试验取得的农业特产收入;在新开发的荒地、荒山、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中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贫困农户,纳税确有困难的;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可以享受一定的减税、免税待遇。

从1950—2005年的56年间,农业税始终是中国农业税收的主体税种,农业税收人占农业税收收入的比重平均高达90%以上。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税不仅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贯彻国家的农业政策和粮食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屠宰税中国.的屠宰税是对屠宰规定的牲畜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收。根据政务院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于1950年初拟定了屠宰税暂行条例的草案,并试行。同年12月19日,总理签署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公布《屠宰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屠宰税的纳税人为屠宰猪、牛、羊等牲畜者,征税对象为规定的应税牲畜,按照牲畜屠宰以后的实际重量从价计税,税率为10%。不能按照实际重量计征的地区,可以规定各种牲畜的标准重量,从价计征。自养、自宰、自食的牲畜,可以免征屠宰税。各省(市)人民政府可以规定对辖区少数民族宗教节日屠宰牲畜的免税办法。

屠宰税是一个原始、落后的小税种,征税对象的范围和税源都很小,而且分布零散,收入额也很少。但是,它的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比较强,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特别农区、牧区的县、乡级财政收入)中一度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济时期,通过屠宰税的征收与管理,对于保护牲畜,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三)交易税

中国的交易税是对规定的交易征收的一种税收。1950年召开的二届全国税务会议和1951年召开的三届全国税务会议曾经拟定过《交易税暂行条例(草案)》,但是后来始终没有,由各地根据全国税务会议的精神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单行办法征收。

1951年5月召开的三届全国税务会议决定:交易税的征税品种要从严,全国开征的品种仅限于牲畜、粮食两种。各地认为有必要管理和征税的大宗产销货品,由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者军政委员会在不影响城乡物资交流的方针和便商利民的原则下,确定是否征收交易税,开征者需报财政部备案或者核准。

1953年修正税制以后,粮食交易税改征货物税,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花交易税并入商品流通税,对其他征收交易税的土特产品也陆续停止征税,继续对牲畜交易征收的交易税便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并规定对猪、羊停止征税。

1962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制定的《集市交易税试行规定》,并将其下发各地执行。具体征税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集市交易税的纳税人为在集市上出售农副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税产品原则上规定为家畜、家禽、肉类、蛋品、干鲜果、土特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等7个种类。计税依据是应税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税率按照不同产品分别规定为5%、10%和15%。为了照顾农民之间的零星交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可以在7—10元的幅度以内规定起征点。对于幼畜、幼禽、各种作物的种子、种苗、饲料、柴、草、小农具等产品,可以不征税。对于农民以低于集市上的价格出售

给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的产品,各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产单位和社员通过贸易货栈、农民服务部出售的产品,可以给予一定的减税、免税照顾。

1982年12月13日,国务院《牲畜交易税暂行条例》,自1983年起施行。牲畜交易税的纳税人为购买牛、马、骡、驴、骆驼等5种牲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牲畜头(匹)的成交额计算缴纳,税率为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生产队和社员个人在恢复生产期间持有关证明购买自用的牲畜,配种站、种畜站(场)购买的种畜和科研、教学用畜,省级人民政府规定需要免税的牲畜,可以免征牲畜交易税。

交易税也是一个很小的税种,征税对象的范围和税源都很小,而且分布零散,时征时停,收入额微乎其微。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交易税仍为贯彻国家的贸易政策和市场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四)牧业税

国的牧业税是对牧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由于中国牧区地域辽阔,各地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差别很大,而且从事牧业生产的大多是少数民族,牧业税的征收办法由各地根据政务院(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自行制定,一直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牧业税法规。牧业税的纳税人包括在牧区、半农半牧区从事牧业生产并取得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范围为牧养的马、牛、羊、骆驼等牲畜,计税依据为纳税人从事牧业生产取得的总收入或者牧养的牲畜头数,主要采取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税率形式,税负按照略低于农业税负担的原则确定。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5

1、联合下达重点课题,将重点课题纳入责任单位年终绩效考核。围绕全市税收科调研重点方向,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与地方税务研究会一起下达了年度调研课题并将重点课题纳入责任单位年终绩效考核;规定每个重点课题牵头单位负责制,每个牵头单位的课题经费的落实情况纳入重点调研课题的绩效考核;相关业务科室全程参与相关重点调研课题调研,较好整合科研资源,形成调研合力,为全市地税系统切实开展科调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2、表彰了年年优秀论文科(调)研文章。年年,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和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按照省局《关于下达年年地方税收调研课题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开展地税科(调)研活动,调研的论文质量与数量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定,有7篇文章评为全省地税系统年年度优秀科(调)研文章,有2篇在全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有10篇文章被评为全市地税系统年年度优秀调研文章。

3、召开了全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会议。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努力把我市地方税务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好地为全市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4月1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年年税务研究会的工作开展情况,布置了年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表彰了年年度优秀论文,并对年重点调研课题安排进行了说明。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伟华到会并做出了重要讲话。

4、参加了市社科联组织的全市服务市民义务咨询活动。为了进一步宣传地税税务研究成果,更好地体现地税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月日,税务研究会组织了税收业务骨干,参加了市社科联举办的义务咨询活动。业务骨干积极的宣传税收知识,帮助广大市民解答一些纳税疑惑,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5、举办了全市地方税务重点调研课题研讨会。根据市地方税务研究会的布置和要求,月日,组织召集了全市地方税务重点调研课题研讨会,市地税局、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和各调研论文责任人等骨干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论税收法治与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等调研课题进行了讨论,广泛交流思想,共同探讨促进地税事业发展的良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我国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对新经济给予税收支持,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1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实施税费改革,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体制中,规范性政府收入与非规范性政府收入同时并存。据统计,我国非规范性政府收入与规范性政府收入的比例约为3∶2.按照这一比例推算,我国1999年非规范性政府收入约为17000亿元,这一巨大的数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冲击税基,减少财政收入,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收费收入缺乏约束,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应及时清理整顿各部门、各级政府名目繁多的基金和预算外收费项目,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归入现行税种或重新设计税种。

增加政府对科研开发的投入。目前,我国R&D费用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需从两方面着手:增加预算内投入。在财政预算上,打破基数法,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增加预算内投入;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使预算内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超过GNP增长速度;合理利用预算外资金。把财政部门管理的小型技改贷款、文教卫行政周转金、工交商贸企业周转金、支农周转金等各项周转金,向科技开发倾斜,保证技术改造资金需要。

建立政府补贴基金。美、英、法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均建立了政府补贴基金,其用途主要有两个:对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无偿补助,分担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对风险投资企业亏损提供亏损补贴。在这里,政府补贴不是指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而是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补贴,以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应从财政支出中单独划出一项政府补贴基金,专门用于风险投资补助,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国家采购政策。利用国内市场,扶持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美、英、法等国惯用的做法。其原因在于政府公共采购规模是巨大的,其需求量足以刺激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开发。为了保护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政府采购的名单和办法。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国家采购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政策。同时,还需要规定对违反国家采购政策责任人的处罚条例。

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制度创新

国外企业界认为,R&D经费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5%以上才有竞争力。鉴于我国企业投入R&D经费比例较小,并呈下降趋势,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有关财税政策,

鼓励企业论文关键词:财政收支体系;财税制度;税收体系;网络贸易税收

论文摘要:我国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对新经济给予税收支持,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1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实施税费改革,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体制中,规范性政府收入与非规范性政府收入同时并存。据统计,我国非规范性政府收入与规范性政府收入的比例约为3∶2.按照这一比例推算,我国1999年非规范性政府收入约为17000亿元,这一巨大的数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冲击税基,减少财政收入,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收费收入缺乏约束,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应及时清理整顿各部门、各级政府名目繁多的基金和预算外收费项目,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归入现行税种或重新设计税种。

增加政府对科研开发的投入。目前,我国R&D费用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需从两方面着手:增加预算内投入。在财政预算上,打破基数法,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增加预算内投入;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使预算内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超过GNP增长速度;合理利用预算外资金。把财政部门管理的小型技改贷款、文教卫行政周转金、工交商贸企业周转金、支农周转金等各项周转金,向科技开发倾斜,保证技术改造资金需要。

建立政府补贴基金。美、英、法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均建立了政府补贴基金,其用途主要有两个:对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无偿补助,分担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对风险投资企业亏损提供亏损补贴。在这里,政府补贴不是指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而是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补贴,以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应从财政支出中单独划出一项政府补贴基金,专门用于风险投资补助,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国家采购政策。利用国内市场,扶持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美、英、法等国惯用的做法。其原因在于政府公共采购规模是巨大的,其需求量足以刺激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开发。为了保护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政府采购的名单和办法。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国家采购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政策。同时,还需要规定对违反国家采购政策责任人的处罚条例。

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制度创新

国外企业界认为,R&D经费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5%以上才有竞争力。鉴于我国企业投入R&D经费比例较小,并呈下降趋势,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有关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放、遗弃污染物或制造其他社会公害的企业和个人列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在税率设计上,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及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度来确定差别税率。如果排放量不易确定,则按照企业的产量或者某种关键生产要素的消耗量来确定。在设计税率时要体现效率与公平,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对排污水平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企业可实施环保退税。在税收征管上,由中央和地方共享,提高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同时保证中央政府对全国环保治理的需要。(2)扩大现有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我国现行资源税仅对矿产品和盐类资源课税,征税范围过窄,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的现实极不相称。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林业保护管理费、林地补偿费等并入资源税,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3)在税收优惠上向环保型的企业倾斜,特别是要对生产环境保护产品的环保工业及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服务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5制定网络贸易税收政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电子商务在全球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企业或迟或早终究会主动融入或被动卷入其中,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站在战略的高度,引导企业将目光投向电子商务。我们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对网上交易实行零税率,通过一系列的网络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并适时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税收政策,保护和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免将来处于被动调整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刘华.《关于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财税政策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3期).

[2]王冰.《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载《经济问题》1999年第5期).

[3]文英.《发展知识经济的税收政策思考》(载《财金贸易》1999年第4期).

[4]梅阳.《知识经济的挑战及税收政策的选择》(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7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从高校本科教学四个环节作出严格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通知》要求“高校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行为的通知》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学者争论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但是,在贯彻新时代大学教育“以本为本”理念之下,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没有退路可言的。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来严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能够起到严守毕业论文质量底线的目的(侯晓华,2011),也有学者认为完善导师制度,改进指导方法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有效路径(崔嵘等,2013;孔翠英,201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之前,普遍有“三不知”:不知论文是什么样子的、不知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不知应该怎么选题。本科生的“论文零基础”是造成其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反思本科生培养方案不难发现,针对本科生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训练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因此,专门针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必经之路。笔者承担了财政税收类专业本科生《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从2017年起对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经过5个学期的持续探索,改革颇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专业选题储备三方面的缺失。本文以《财税计量分析》为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讨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本文梳理了财税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偏低的表现,剖析其多层次原因,这为《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提供了现实背景和重要靶点。然后,本文将详细报告本课程建设情况。最后,以笔者所在学院的财税专业本科毕业生为样本,对《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展望。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笔者汇总了我院财税专业2015届至20共计744篇本科毕业论文,重点分析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我们选择了某985大学财税专业的10篇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满分参照,邀请5位专任教师对从744篇论文中随机抽取的100篇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三个角度重新打分。结果显示,从年份时间序列上看,论文质量逐年有上升趋势,但总体质量仍偏低,60%的论文严格来说达不到及格线。论文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过“大”。以2015届毕业论文为例,大量充斥着诸如“某财政税收问题研究”、“完善我国某税制研究”等题目。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堪比博士论文选题,事实上,作为本科生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目。第二,研究方法陈旧。财税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研究范式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从国内外主流期刊来看,实证研究是当前主流研究范式,其中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占比最高。然而,我们的样本中,选择实证研究范式的论文数量极少。2015-2019年间,实证研究论文篇数/总篇数分别为6/175、6/168、6/162、15/115、33/124。第三,写作水平低。我们主要观察了论文结构、格式和绪论部分的文字表达逻辑性,发现各方面都十分欠缺。••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激励制度是其中之一。我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论文制度,2018年和2019年的论文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但论文总体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足。我们将观察视角聚焦于此,通过QQ群的投票功能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结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在毕业论文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论文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学生普遍不知道论文是什么,在毕业设计之前从来没有阅读过期刊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很多来自搜索知网得到的一些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题目;其次,没有掌握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如何实现一项研究知之甚少,迫于无奈使用“东拼西凑”方法来完成论文;再次,没有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经历。培养方案中针对毕业论文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课程建设情况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学生人数20-35,课时52(课堂36+上机16),先修课程为财政学、税收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训练学生使用微观计量模型对财税领域选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与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培养(4课时);第二,论文解读(24课时);第三,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16课时);第四,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8课时)。通过完整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和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研究设计、阅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应用主流研究方法,写出框架完整、逻辑通顺、形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二)教学方法。针对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堂讲授法。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和实证研究思维、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均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使用自制讲义,推荐参考书目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陈强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实证研究思维,了解选题的方法、论文创新的来源。通过拆解数篇典型的实证研究论文,使学生熟悉论文框架结构,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二,翻转课堂。论文解读是通向论文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这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解读论文。首先,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课前预先浏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四种期刊①近3年发表的所有财税领域论文,根据兴趣从中选出5篇并写出推荐理由。然后,教师讲授解读文献的方法和要点,选择24名学生分别解读指定的1篇论文。每堂课解读1篇文献,约25分钟,教师围绕选题、方法、研究设计和写作三方面进行点评,时间约10分钟,引导学生互动问答约10分钟。未上台解读文献的学生,也由教师指定1篇论文,提交一份2500字以上的书面文献解读报告。第三,实践教学法。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由教师讲授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微观计量分析的完整过程和常用命令。然后,以教师本人的科研项目为案例,演示一篇论文的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描述统计、回归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选取具有数据可获得性的6篇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的论文,将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或数据来源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个小组将论文中的数据分析过程复刻出来。学生利用上机课和课外时间完成作业,分组在课堂上汇报成果,分享遇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四、课程建设成效与展望

(一)课程建设成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打造“金课”的首要任务。《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本身践行了教育部关于打造“金课”的高要求,即“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高函[2018]8号)。《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内容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和思维方式,并且要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文献,学习软件操作技能,课程的难度和深度是显而易见的。《财税计量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成效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上面。第一,学生掌握了论文选题的方法,能够提出兼具研究意义和可行性的毕业论文选题。正如前文所述,2018年之前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采用实证研究范式的比例是极低的②。2018届之前还没有开设《财税计量分析》课程。部分20学生选修了改革后的《财税计量分析》,全部选择了实证研究范式的题目。我院2020届财税专业毕业生的开题报告显示,62%的选题为实证研究范式,并且全部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和Stata软件。选题类型的显著变化表明,《财税计量分析》课程明显提升了学生独立开展实证研究的自信心。另外,选题过“大”的现象得到了缓解。实证研究是围绕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的,学生的选题来源从过去的硕博论文扩展到高水平期刊论文、最新会议论文以及当前的社会热点,选题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第二,学生可以自主动手实现完整的实证研究。受限于部分论文指导教师在实证研究能力上的缺失,学生在得不到充分指导的情况下,不敢选择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而选修过《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学生,具备了自主选题能力、Stata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足以支撑他们完整地开展实证研究。第三,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相对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基本框架是固定的。课程所详细解读的“引言”、“文献综述”、“实证研究设计”、“回归结果分析”等每个章节的“规定动作”,不仅有章可循,而且其逻辑完全符合人类对事物和规律的认知习惯。因为论文中大部分的段落是“必须写”,也就不存在论文写作“无话可说”了。事实上,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更注重逻辑严谨性和形式规范性,学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此外,初次的结果也大为改观。对20毕业生的在线调查发现,实证研究类选题的初次重复率全部低于30%,而非实证类的研究初次重复率普遍高于60%,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无法驾驭规范研究方法来研究财税领域的问题。(二)课程建设展望———打造“金课”。《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以切实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针对学生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训练设计课程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满足“金课”所要求的课程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本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与“金课”所要求的“挑战、难度、深度与质量”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适度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和难度。一方面,目前要求学生浏览4本期刊,筛选5篇文献,最后解读1篇文献。除了解读文献可控,学生在其他环节并没有完全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指导和要求学生根据所解读的一篇论文的主题,收集10篇以上与这个主题相似的其他论文并写出文献梳理报告,在解读论文的过程中做出报告。另一方面,目前用Stata“复制论文”时所选的文献都是使用的最简单的横截面数据,并且给学生提供了Stata版本的数据,缺少数据归集与整理的过程。事实上,这部分工作是一项实证研究的开端,也是使学生熟悉数据的重要环节。以后在选择样板论文时,可提供面板数据集,或者指导学生从数据库中自行下载整理所需数据集,全周期全方位地训练实证研究基本能力。其次,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未来可探索并实施研讨式教学法。在课程中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项实证研究,学期末段,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报告工作论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课堂讲解自己的工作论文,与学生面对面讨论研究选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项最新的研究是如何选题、设计和实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教高函[2018]8号.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0-104.

[3]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4-65,68.

[4]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8

作为今年区局提出要实现重点突破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办公室对档案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今年内的主要工作是归集散落于各单位、各部门的文书、报表、图片、声像等档案资料,防止宝贵历史资料的流失。为此,市局成立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档案资料鉴定小组,制订了《关于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局机关档案文件收集范围》等制度,修订和调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制度、办法、规定等文稿,对今年全市地税系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局规划。4-5月,市局办公室派员对各县(市)、区地税局档案工作的现状开展摸底调研,查找薄弱环节和不足,为下一步做好档案工作明确了思路。

5月10日-13日,××x地税局在××市召开全区地税系统档案质量检查评估会议。这是迄今全省地税系统召开的档案工作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目的是抽查各市、县地税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查找问题和不足,以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办公室××x、××同志参加了会议的检查评估工作,各县、市、区地税局办公室档案管理员到会观摩学习。经会议检查,给我局的综合档案整理质量评分为76分,属档案工作一般单位。区局对我局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整改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工作总结网

按照省地税局××会议就我局档案工作提出的整改意见,办公室通过认真学习,决定立即采取行动整改。在5月中下旬制订了市局机关档案文件的收集范围,修订和调整了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制度、办法、规定等文稿。5月31日,牵头召开了市局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会议,市局机关各部门、直属机构的负责人和档案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省局××会议的主要精神,逐一分析了该局档案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x局长亲自到会组织全体人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学习研讨区局档案工作的几个制度,并强调指出:一是要切实认识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健全档案管理作为地税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整合提高工作水平的措施来抓,全体干部都要树立档案意识并有责任保护档案资料。二是各部门负责人务必引起重视,档案工作非整改不可,谁毁损了档案资料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必须追究责任。三是从6月份起要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全力收集资料归档,做到全面规范;要求在6月底以前完成200*年以前档案资料的收集并移交办公室,由鉴定小组集体鉴定归档,随后将开展培训工作。四是协调处理好办公室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处理好综合档案与专业档案的关系;办公室作为主管部门,要把管好档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档案工作没做好等于今年什么事情都没做,除了搞好综合档案室的工作外,还要协调指导会计、征管、稽查等部门的专业档案室建档管理工作,并逐个部门指导收集档案工作,机关各部门除搞好本部门专业档案室建设外,都必须全力配合搞好综合档案归集工作;五是从人、财、物力方面保证档案整改的需要,凡归档工作中所需准备的装具、设备等物品,要预先列出配置计划及时准备;对归档时可能需要调整收集标准等细节问题要周密考虑,随时解决问题。

(二)明确职责,提高文秘工作质量

今年上半年,办公室补充了一名同志,从而充实了文秘工作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文秘工作,办公室4月下旬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分工,以便于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在总结前一阶段办公室主要工作的基础上,大家讨论研究了今后办公室工作的发展方向,决定办公室今后每个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由各人小结当月主要工作情况、提出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做到查漏补缺,提高质量;尤其强调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在文秘、信息、档案、调研、督查等方面增强主动性,不断提高对基层单位的帮助和指导水平。近两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新的工作方式有助于使办公室同志及时发现工作中尚未落实的环节,理顺工作思路,促进了文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据统计,上半年,办公室起草了各类文件材料233份;审核、校对文件722份,处理收文1217份,并对机关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报送来的不规范公文进行了纠正、退回等处理。

年初,办公室修订了《信息新闻工作制度》,按机关科室、县(市、区)地税局与市局直属机构分类制订考核标准,在制定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报送、采用任务时充分考虑了量力而行的原则,使任务分配趋于合理,科学。为了落实《信息新闻工作制度》,督促各单位、部门完成任务,办公室还从今年起按季度通报信息新闻报送和采用情况,4月份、7月份分别统计了一、二季度信息新闻稿件的报送和采用情况,并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按照《××x市地方税务局200*年信息新闻工作制度》的要求对各部门、单位的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了点评,以引起各部门、单位的重视。通报发出后效果比较明显,如在一季度未完成信息报送任务或报送信息比较少的一些部门在4月份之后报送信息的数量明显上升,不再象以前那样出现报送信息稿件为“零”的情况。此外,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办公室与××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x日报等省、市有关媒体进行了接触,联系工作,争取获得采用稿件方面的支持。

4月份,根据人事部门的要求,办公室对200*年岗位目标文秘管理类量化考评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是按照《信息新闻工作制度》的要求,对信息、新闻考核内容、标准、分值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对调研、督查、档案等项工作的考评标准进行了微调,使考评标准更具有实际操作性。4月下旬,办公室在到各县(市)、区地税局调研档案工作的同时,对第一季度各单位的办公室文秘管理类工作进行了考评。

(三)加强税收科研工作

⒈贯彻落实省局200*年科研课题计划

5月底,省局下达今年全省地税系统税收科研工作计划后,办公室结合我市地税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我市地税系统今年科研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基层单位、部门执行。

⑴组织专项工作课题组,对由我局负责的第22项专项课题“如何加强和改进货运发票管理问题”开展调研工作。为了保证省局下达给我局的专项课题取得良好的成果,确定由征管科和办公室牵头组成专项课题组,从全市地税系统抽调熟悉征管业务、文笔功底好的7位同志参加课题组开展调研工作,并由××副局长担任课题组组长。该课题拟于9月份拿出研究成果。

⑵发动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己申请投标或自行组织科研课题组申请投标重点招标课题和其他专项工作课题。市局不硬性指定哪个部门或个人竞标重点招标课题和其他专项工作课题,尊重干部个人的研究爱好和自由选择权,这样有利于出成果。同时,市局办公室对干部个人投标重点招标课题和其他专项工作课题实行报备制,以从宏观上加强对全系统专题科研的指导。

⑶抓好一般性课题计划的落实。为了落实好省局要求每个在职地税干部年内必须撰写并向省局税收科研所上报1篇以上科研成果的要求,我局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市局今年不再对各单位、各部门下达报送科研成果数量的任务,各单位、各部门按本单位、本部门所属在职干部人数向市局办公室报送科研成果,年终市局按各单位、各部门在职干部人数计算考核科研成果数,未完成报送任务的单位予以扣分。二是将干部个人撰写工作心得体会、税收论文或税收工作调研报告的情况将在全市地税系统内公布。三是将干部个人报送科研成果的情况列入年度公务员考核内容,与个人经济利益相挂钩。对未撰写和报送工作心得体会、税收论文或税收工作调研报告的干部,扣发年度奖10%的奖金;发现上报科研成果属全盘抄袭的,扣发20%的奖金;不完成报送科研成果的干部,其年度公务员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⑷加强对报送科研成果的督查落实。我局要求各级地税机关办公室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科研计划。为了及时掌握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报送科研成果的情况,市局要求以县(市、区)地税局、市局机关科室、分局为单位,填写《××x市地税系统200*年一般性课题科研成果汇总表》并连同科研成果一并于11月30日前报送到市局办公室,由市局办公室统一登记后上报省局税收科研所,并将干部个人撰写科研成果情况通报市局人事教育部门供年度公务员考核时参考。市局办公室从今年7月份起,每月通报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报送科研成果的情况,以便于各单位、各部门了解本单位、部门报送科研成果的总体情况。

⒉评选200*年度我局税收科研一般性课题优秀成果

去年,我局除承担了省局下达的一批重点工作项目的调研任务外,在开展一般性课题调研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系统报送的一般性课题科研成果有29篇,其中有一部分成果体现了较好的原创性,具有一定的水准。为此,市局于春节前后,组织市局科研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一等奖成果2篇、二等奖成果3篇、三等奖成果4篇。这些获奖成果已推荐到省地税局进行交流。

⒊制订完善我局科研工作制度

过去,我局在税收科研工作方面没有制订正式的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在对科研成果的组织、评审、奖励、发放稿酬等方面没有明文规定,多年来沿用的是惯例,十分不规范。今年,我们把制订完善税收科研工作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过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参照有关规定,我们几经讨论、修改,出台了《××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科研工作制度》。这一制度对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科研成果的评审机构组成、科研工作的组织开展程序、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科研成果报送期限、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涉及到税收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操作性比较强,目前已下发全市地税系统执行,并将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税收科研工作制度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我局税收科研工作按惯例办事、在组织、评审、奖励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制度约束的不利局面,做到了有章可循,从而为税收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⒋配合市国税局筹备成立××x市税务学会

上半年,应市国税局的要求,我局积极派员参与到××x市税务学会的筹建工作中。××x副局长和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多次与市国税局的同志协商筹建事宜,研究制订税务学会章程、组成人员等。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顺利地于3月7日召开了××x市税务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而为学会的筹建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局××x副局长当选为××x市税务学会副会长,××同志当选为副秘书长,××x等18位同志当选为学会理事。税务学会的成立,将有利于整合我市国税、地税、财政、海关各方的科研力量,共同研究探讨税收工作方面的问题。

(四)税收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工作

今年4月的第1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办公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落实在××城区各主要街道挂出税收宣传横额8条。二是落实在××x电视台连续一个月、每天2次播出4条税收公益广告。三是4月14—15日在××x电视台播出《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通告》,4月15日在××x日报刊出《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通告》,为开展该项检查工作进行宣传。四是根据计划,起草了《关于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个人所得税教育的请示》呈报市委,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批示;办公室还起草了《共产党员带头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倡议书》,经多次与市先教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国税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协商联系,取得了支持,同意以市直机关工委、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五部门的名义联合向各机关单位发出《倡议书》。五是联系印制了7种税收宣传资料各1000份供市局机关、各直属机构作宣传用;印制7种税收宣传资料各1200份给××、××作宣传用(由其自负费用)。六是4月15日、21日协调各业务科室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和税收优惠政策辅导班2期,辅导下岗人员500余人;4月27日协助举办××x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知识讲座1期,为××港务股份公司、港务集团的有关人员50余人讲授税收知识。七是协调各县(市、区)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参加组织××开展的十大企业法人宣传税法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书籍。八是做好××x地税信息网以及市局内部网站、论坛的信息、管理,以网站宣传税法,并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局的宣传月活得到了省地税局的肯定,××区地方税务局等3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等3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税法宣传进军营活动”等3个项目被评为“优秀创新项目”。

(五)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9

最近我们对全区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全区***、***、***共计**所***,问卷调查了***所***。同时在城区、城乡接合部、乡镇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所***,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入调查。广泛调查面**%,深入调查面**%。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1.“推广”和“应用”概念模糊。将“推广”和“应用”混为一谈,认为召开了成果交流会就叫开展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其实“推广”只是前提,“应用”才是归属。“推广”是应用的条件,“应用”是“推广”的落实,是“推广”的结果,是“推广”的深化。召开了成果交流会仅仅是开展了成果推广工作,至于推广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应用的情况,所以一定程度上,开展成果应用工作难度大多了。任何成果都可以推广,但不一定所有的成果都可以应用。

2.推广和应用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开展了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的税务机关占**%,而多数税务机关在成果的涉及领域应用面仅占**-**%,应用效果好的全区仅有*%。这说明多数税务机关仅仅是组织了交流学习就算了事,而不追究学习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差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成果应用的反思分析

综合问卷反馈的信息,有以下六条:

1.政策上对税收学术研究成果鼓励不够,导致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没有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推不推广一个样,推广效果好不好一个样,税务机关自然缺少积极性。政策和制度既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导向,它引领着我们的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税务机关积极性不高,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对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政策的召唤。税收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不好,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2.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我区税收科研名列全市前茅,但成果推广应用却是薄弱环节,这跟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课题研究,却忽略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遭到闲置,得不到继承,后来的研究者又重复前者的老路,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样不断地重复研究,前进的步伐自然不会加快。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既需要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导向,更需要过程性的指导和督评,这是工作落实的保障。

3.税收机关观念转变不到位,自发参与度不高。

认为课题研究已经是额外的负担了,还加上成果推广应用,税收机关就更没有多少时间开展本职工作了。

这种观点把税收科研与科研成果应用对立起来,把税收科研成果推广视为占用时间,干扰工作的因素。其实,从新的科研观来看,推广税收科研,在这样的过程中税务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说推广税收科研成果是对自身工作的一次提升。

4.成果在推广运用中效果不明显,税务机关体会不到推广应用带来的好处。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觉得最不可忽视的一条便是———所谓的“科研成果”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①科研成果的价值追问

我们就来反弹琵琶,从科研成果的应用难去反观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去追问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有一个案例:某税务机关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先进单位,可科研室主任调离以后,该税务机关科研工作急剧滑坡,滑到了零,一个课题也没有。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A该税务机关以前的税收科研不是群体科研,而是个体科研;B该税务机关的课题研究不是根植于实践,而是脱离实践,不是“做课题”,而是“写课题”。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必然会造就一批研究型税务人员,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断层现象。

有的课题研究是脱离税收实践需求和税务人员能力实际的“找课题”,在课题的“标新立异”、“人无我有”上大做文章。“做课题”成为“写课题”,总结经验“笔下生花”,有的干脆请高手包装研究成果。这种不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课题断然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生态化”,实践改进的有效性,这种课题所谓的成果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凭空写出来的,必然是推而不广,无法应用,要么操作性不强,要么效果不佳。不是从实践中来,必然无法到实践中去。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税务机关敬畏、疏远甚至厌恶税收科研。

这样我们必然要追问税收科研的价值取向,是解决税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是追求什么功利目的?过强的功利目的,造成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只追求结果,不考虑过程,至于后续的推广应用,更不在关注之列。而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又导致科研成果缺少应用的价值。

②成果形态的误区分析

多年以来,税收科研的成果形态以研究报告、论文论著居多。这是因为在研究过程中重实证、重思辨而轻人文、轻多元造成的。从研究报告的结构、阐述的内容看,多半是工整的结构性的“理论阐述”,或者是抽象、晦涩,或者是没有个性特色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摘抄或转摘,如果挤去这些严肃、严谨、刻板的理论“水分”,余下的属于个人参与研究的描述实践的鲜活的话语就少得可怜。这样的成果让税务机关怎样去应用?税务人员还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寻找这个抽象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自然导致成果应用的效果甚微,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5.部分税务人员已经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进行成果推广运用时效果不理想。

这部分税务人员一般是年龄比较大、工龄比较长的人员。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新经验、新成果,认为自己工龄长,经验丰富。闭关自守,乐于重复自己的过去。殊不知工龄长不等于经验丰富,不是在研究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所谓“经验”不叫经验,不过是经历而已,是低层次的循环往复,原地踏步。当然,不可否认,这当中也有堪称为“经验”的东西,但这也不能成为拒绝接受新经验、新成果的理由。

二是主观上愿意接受新东西,但碍于年龄偏大、能力有限,接受起来很困难,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6.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推广应用。

不切实际地机械模仿,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实践提示我们,任何经验不可复制,不同地区,不同校园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课题,其研究策略决不会相同。因此,对于别人的研究成果,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性策略构建,应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即“适应性”和“生成性”。“适应”自身的实践改进与发展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也是创造性劳动,也是研究活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必然面临诸多可变因素,需要研究者不断分析,不断思考,不断调整操作策略,切忌照抄照搬。研究策略既要科学预设,又要随机生存,才能达到真正的应用效果。

三、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1.立足实际,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区已经出台《**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区税务工作评估已经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列入评估内容,并且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有专门的过程督评指标。对该项工作,区****还将给予税务部门以技术支持和各方面的服务。

2.转变观念,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

让税务科研根植于实践的土壤,让科研成果具有鲜活的生命,让税务人员们便于应用,乐于借鉴,使税务人员们工作着,也学习着,思索着,研究着,收获着,快乐着,共享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有全新的意义。

基于问题解决的税务科研不追求寻找规律,用以推而广之,而主张研究过程中的自我批判、学习、修正、补充、换位、分享、提升。而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税务人员乐于学习,便于学习,并且学有成效的最好成果。

3.找准位置,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闭关自守,不学习继承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别人的老路。这种倾向只注意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注意借鉴别人的成果,视野太窄,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成果浪费,自己的问题反而得不到有效解决。从事税收研究首先是找准自己的问题,再了解别人有无相同问题的研究成果。如有,研究就着重在学习借鉴别人的成果上,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即开展应用型研究;如没有,再开展创新型研究。二是不切实际地为推广而推广。特别是《**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出台以后,相关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建立以后,更应该防止这种倾向的产生,否则会推而不广,徒劳无功,还会滋生新的虚荣、浮华的不良之风。

税收科研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非营利科技机构;法律;政策;建议

作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中介机构,尤其是非营利科技机构,其发展与壮大对于我国顺利实施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提高抗击国际金融风险等能力,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中国,非营利科技机构跟它的上层概念“非营利组织”一样,目前还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来规范、支持它的发展,只是2000年由科技部、中编办、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的并由国务院转发的《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有所涉及。根据意见中“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以推进科技进步为宗旨,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为主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自主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出资者的约定,制定章程,明确机构宗旨、业务领域、组织结构、决策监督程序、内部管理制度”等捕述(不是定义),对这类机构有了一些抽象概念。

1.非营利科技机构的法律定位

在国内,由于非营利科技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实际存在形式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是非企业法人、有的是实质上的财团法人(我国没有明确提出此概念),形式多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科技机构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与之相适应,国家也出台了一些与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科技机构相关的不成体系的“补丁式”文件。但始终没有涉及到法律定位这一根本问题。为达到既要保持稳定又要加快发展的目的,在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对“民法通则”关于法人的章节尽快做出修改,并同时修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应的条款,存事业单位没有完全退出;我国法律框架之前,新增非营利科技机构法人作为过渡。

从图1可以看出,社团法人可根据科教文卫等不同目标,建立相应的非营利机构。

2.非营利科技机构的认定与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制定非营利科技机构的认定与管理的正式法律。2000年民政部颁布了《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唯一涉及科技类非营利机构认定的部门规章,其中只涉及了民政部登记和科技部负责审查,缺乏实际运行和管理的条款,实际操作较困难。另外,虽然在《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有“科研机构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的认定条件、规章制度和配套政策等,由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中编办、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的规定,但到日前为止,这“另行制定”的政策毫无踪影,因此近10年来科技类非营利机构没有得到大的促进和发展。建议我国应尽快制定“科技类非营利机构条例”,指导各地方政府制定非营利科技组织认定与管职实施细则,从而健全非营利科技机构法律体系。

由于非营利科技机构实际仔存形式很多,此建议新制定的条例和符地的实施细则中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1)财务与会计。

改革现行的事业单位会汁制度,创建非营利科技机构的会汁模式和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起我旧政府会计、非营利科技机构会计和业会计大会计体系的新模式。

一是非营利科技机构会汁准则?涉及的内容与事业单位会汁准则基本相同,其日的、意义及作用存此不作阐述,县就具体内容提出建议。①会计基本前提。与事业单位一致,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记帐本位币。但对会计主体再新确定,对于非营利科技组织来说,应引进“项目”概念,进行项只管理,以确立新的会计主体②会计要素、建议增加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现金流人、现金支、现金净流量)。

二是非营利科技机构财务与基金管理。涉及这方面的规定很多,在此只做框架描述①制定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如盈余分配约束、支出比例、行政方而开支比例、财务公开制度等。②制定投资活动有关规定、如投资的基本原则、理事会责任追究制、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投资类的限制等。③制定财务督制度。如非营利性的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等。④有关财务控制的舰定如支出权限的流转、预算的调整等.⑤基金管理规定如基金投资原则、基金投资策略与注意事项等。

(2)桶利与保险

结合我同发展现状,就非营利科技机构从业人员的编利需求提出建议。

①津贴:非营利科技机构的从业人员少应留目前事业单位所享有的保健、误餐、交通等各项津贴;津贴汁人员工个人所得;津贴标准的制定及变更由非营利科技机构理事会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标准议定。

②假期非营利科技机构的从业人员除享受国家法定节假H和其他假期之外,还可享受特别休假(取代公休假),可参照的标准:非营利科技机构从业人员自服务于本机构满一年起享受特别休假:服务1年以上3年未满者7日;服务3年以上5年未满者lO日;服务5年以上10年末满者14日;服务10年以上者,每一年加1日,加至30日为止。公务员之家:

③培训。非营利科技机构的从业人员依照组织规定之程序可享受培训福利;组织为此项福利所列支经费不计人员工个人所得,可按组织运行成本处置;非营利科技机构年度培训经费需由理事会审议批准。

④社会统筹保险:非营利科技机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失业、医疗等各类社会统筹保险。

⑤个人帐户养老保险。非营利科技机构需为其从业人员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由国家、非营利科技机构、员个人分摊保险费用,且员工个人分摊不超过50%。其中组织承担部分不计人员工个人所得,而是纳入运行成本。

⑥附加体保险。非营利科技机构可为其从业人员投保团体保险,具体险种、范用、保额及保费分摊标准南组织理事会确定。其中组织承担部分计人员工个人所得,可纳入运行成本。

(3)审计。

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汁法实施条例》和有关非营利科技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制汀具体的(可参照行业性)《非营利科技机构负责人离任审计实施细则》《非营利科技组织年度审计实施细则》和《非营利科技机构内部审计实施细则》等法规,从而让非营利科技机构的公益性、道德感和使命感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

3.非营利科技机构的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对非营利机构规定了名日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基本上涵盖了向非营利组织征收的各个税种,如所得税、营业税、增值说、消费税、关税、房产税、土地税和车辆购置税等。在此仅讨论所得税、营业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关于非营干利性科研机构税收政策的通知》等法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非营利科技的税收优惠,但由于政策的不配套,非营利科技机构无法享受这些优惠。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所得税法》的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就让人无法理解和操作。另外《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税收政策的通知》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政策,但由于配套的认定管理办法未出台而令众多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可望而不可即。此,建议政府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业所得税法》,明确关于非营利科技机构的有天免税政策;尽快出台《关于非营利科研机构税收政策的通知》的具体执行办法,让非营利科技机构十年的期待得到落实。我国非营利机构情况复杂,制定统一的税收政策难度较大,建议先选择一些非营利机构发展成熟的行业,如科技领域进行实践,尽快出台《非营利科技机构税收管理条例》,指导、规范相应的税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