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39

社区活动计划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1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建立创业示范点和开展创业服务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劳动者走自主创业之路,通过自主创办新的生产和服务项目,在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我街道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二、活动安排

(一)街道、社区成立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街道、社区“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创建工作要多研究、多分析、多指导。各社区要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创业型社区工作安排,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围绕贯彻《市创建创业型乡镇(街道)、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创建创业型乡镇(街道)、社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以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单位,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在居民中开展创业促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同时,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了解失业人员的创业意愿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宣传活动。利用社区阅报栏、墙报、板报和社区宣传公示栏、广播、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创业明星评选、展示创业成果等多种宣传形式,将创业政策直接宣传到街头巷尾、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最大限度提供政策帮助和思想帮助。积极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已经创业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跟踪指导,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实现带动就业。重点抓好创业政策宣传、创业示范点建设、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主体培育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四)创业型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业政策、创业扶持资金落实情况及创业型街道、社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街道综合目标考核中,达到创建工作有安排、有督查、有落实、有考核。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机制,优化创业服务。建立街道创业指导服务站和社区创业指导服务窗口,通过社区创业服务窗口开展政策咨询、项目推荐、政策帮扶等服务。加强创业基础工作,简化办事程序和操作流程,完善创业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实名制就业、实名制培训、实名制社保补贴、实名制小额担保贷款机制,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开发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更高效的创业服务。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街道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咨询讲解、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工作等方面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整合街道、社区等创业服务资源,实施多层次创业孵化,创业示范基地。计划建立1个创业孵化基地、1个创业示范基地。着力解决好资金难、场地难、办事难和政策缺、服务少、能力弱等难点问题。

(三)加强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要定期轮流开展宣讲创业知识、解答创业就业政策等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创业意识。要适时组织自主创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引导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积极就业。做好失业人员的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动态、创业经验,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培育自主创业理念,形成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街道、社区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工作,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街道将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责任人,安排完成时限。要建立健全创建工作制度,制作创业报表、随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度和动态,推动工作进展。各社区要密切协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以“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依据,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区道德建设的教育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社会育人”和“育社会人”目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成为文明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健康的小主人,劳动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

二、具体措施

1、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2、开展社区互动弘美德活动,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校到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陪着聊天。

3、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开设活动场所,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在寒暑假、节假日开放电脑房、图书阅览室、体育场,配备专职辅导教师进行管理和辅导。

4、学校与村委结对子,同时要求各班制定详细的社区活动计划,并定期与街道负责人联系,组织志愿者到结对社区报到,参加为民服务小队,一起进入社区走上街道,配合村委干部开展各类文艺宣传活动、劳动服务活动。

5、聘请法院、交警队、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同志,来校做专题讲座。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3

根据《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为夯实健康城区工作基础,推动本区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有序展开,区爱卫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建设健康社区活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弘扬“敢为人先、永不懈怠”的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把我区建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新城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区两个文明建设,围绕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确立的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拓展本区爱国卫生创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市民群众健康素质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和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推动本区社区大卫生工作向人性化、自主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积极营造健康、优美、和谐的人群生活和居住环境,为全面促进我区“一、三、五”变样目标的实现和推进现代化新城建设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要求

在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中,各街道、镇(乡)要围绕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三项主题内容,以健全健康管理网络、完善健康基础设施、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倡导社区健康互助和提高人群健康质量作为总体工作目标,结合各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1、建立完善的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组织网络,各街道、镇(乡)党政领导要齐抓共管,有健全的管理班子、工作队伍和监督队伍,要发动社区单位、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活动,继续发挥好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组织有序、措施有力、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2、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区的工作要求,针对社区存在的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高起点地制定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健康社区建设活动的指标体系和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工作策略和措施。

3、建设“健康社区”活动目标任务的制订中,主要要参照以下4方面的工作内容:

(1)逐年增加与人群健康相关的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与社区的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安全管理、文化教育、社区卫生等工作紧密衔接,制订切实可行的促进健康社区发展的公共政策,共享社区资源,扎实健康基础,营造社区健康氛围。

(2)各社区要积极争创部级卫生镇和市级卫生街道、镇,已建成的市一级卫生街道、镇要继续巩固取得的创建成果,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精益求精,巩固提高工作质量;已建成的市二级卫生街道、镇在做好巩固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向上,不断地努力开展一级卫生街道、镇的创建活动,为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3)结合区域特点,完成《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和本社区建设健康社区计划的相关工作指标任务,形成自各的工作特色。

(4)要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制约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O)建设“健康城市”338项指标中与社区工作关系密切的内容,确定相应的工作指标,原则上要在环境建设管理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指标中各选数项进行实施。其中,环境建设管理的指标应是等级卫生街道、镇创建工作的延续,突出社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促进人群健康的指标应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突出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人性化。

4、发挥健康志愿者队伍作用,建立健康社区信息反馈系统,多听取民意,形成双向沟通渠道;组织地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利用社区专业资源,结合信息反馈的情况,形成自我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健康社区科学评估。

三、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建设健康城区活动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发展的新举措,是爱国卫生工作贯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是本区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基础,是等级卫生街道、镇创建活动的延续,是可持续地不断提升社区总体大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环境的保证性措施之一,是普遍提高人群健康素质的重要抓手。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建设健康社区工作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在思想上要有紧迫感,在行动上要真抓实干。各地区要把建设健康社区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街道、镇(乡)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建立健康社区建设的组织网络,发挥爱卫会各委员部门的作用,落实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人、财、物的到位,为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抓好规划整体推进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涉及面广,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作,各街道、镇(乡)要按照区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规划制定和目标任务的确定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社区在社会大卫生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争使确定的各项指标能够反映民意,贴近百姓生活,得到群众的认知和认同。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拓宽工作领域,整合社区资源,把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与等级卫生街道(镇)巩固、创建文明社区和各类相关的活动相结合,加强部门间的联手,发挥团队精神,做到同步发展,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健康社区工作的前进。

3、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是一项新的社会工作,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广泛宣传,在宣传中,要紧扣时代的主旋律,把宣传内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与“办博”相结合、与培育上海城市精神相结合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把健康社区宣传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运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所形成的人员队伍、宣传阵地和志愿者队伍的优势,进一步扩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将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除害防病等知识融入其中,使居民能获得综合性的健康知识,引导和培养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附:区建设健康社区指导指标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服务社区居民,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民主管理,促进全民学法用法。

二、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主题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工作目标:

(一)社区设置法制宣传栏。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载入专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漫画“说”法。

(二)定期组织居民小组长进行法制教育培训,通过会议与培训相结合、专题会议讨论等方式展开宣传,提高政策水平和法治实践水平。

(三)建立一套居民学法的制度。认真制定学习的内容、计划、活动安排,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居民学习。

(四)建立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居民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

(五)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设青少年法制讲座,保证青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三、工作要求

为加强法律进社区活动工作的领导,县民政局成立“法律进社区活动”指导组。指导全县社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一)各乡镇、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社区要落实人员,成立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确保工作开展。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5

目前各地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大多局限于单位党组织开展的集中进社区开展活动,在职机关党员的社区活动空间和形象展现多局限于以单位人的身份和集体一分子参与活动。这种方式虽然便于集中组织开展活动,但却忽视了机关党员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个体存在的实际空间影响效能。机关党员作为单位人的传统党员干部教育手段、渠道、制度相对健全丰富,而作为社会人独立属性体现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则相形见绌。这正是我们谋划此项教育活动的思维发端。

我们设想,可否通过发掘以在职机关党员所在生活居住地的党员作用效能的发挥,来开创社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在职机关党员社会存在空间、个体存在空间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新渠道,形成新机制。其有利因素和意义在于:

一是经过组织系统的多年努力,目前在城市市区内已基本形成了一社一支的良好组织基础,党员进社区活动在管理上有依托,在活动上有引导,在教育提高上有平台,便于操作、利于督察;二是以居住地为途径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便于单位党组织有效掌握和了解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外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政治表现,也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党员干部和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以居住地开展党员社区教育活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员新形象,激发奉献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四是能够为探索多元化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渠道提供新途径,有利于弥补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空白点。五是跨组织管理、监督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情感和环境因素,相对于组织内管理监督更能体现出公正性、严肃性。六是有利于树立党员的大局意识,打破区域、单位的传统思维惯性,从建设本单位、本地区的视野投射到建设全市、全社会和服务全民的大视野、大空间中去,更加有效的体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和先进性要求。

二、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具体构想

(一)活动的原则要求

本着“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原则,机关党员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内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八小时之外则纳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凡组织关系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党员,需在规定时间内持统一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在工作的八小时时间之外,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活动的记录载体——《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

机关党员进社区参加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凭证和记录载体,这就是我们所设想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此证应由机关党员到其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领取,持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参加社区活动。《活动证》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证明持有人的党员身份,记载该党员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特点特长等基本信息,以便于社区党组织的接收;二是记录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社区党组织对于该党员参加活动的认定;三是作为机关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和考核的基本内容,作为党员评议、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甚至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以我区为例,我们对《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进行了初步设计,样式如下:

*

使用说明

1、此证系*区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明,是*区机关党员参加所居住社区活动的凭证。机关党员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领取此证,凭此证到社区单位党组织报到,参加社区活动。

2、党员所在机关党支部要及时查验活动证记录情况。

3、此证由党组织负责人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个人不得涂改。

4、此证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发证党组织报告。此证所列内容填写已满或丢失,可申请领取新证。

(三)机关党员的主要任务

根据各地社区建设和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具体情况,机关党员进社区所参加的活动,应该与各地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创建文明社区”等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机关党员进社区的主要任务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的机关党员应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到所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认真填写机关党员信息采集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二是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发挥机关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三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走访社区群众,帮助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难;四是带头履行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尊老爱幼,关心邻里,帮贫扶弱,争创文明家庭;五是带头倡导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主动参加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群众性、公益性活动;六是积极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并力所能及的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机关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机关党组织是机关党员进社区的直接发动者,从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和接受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机关党组织还是这一活动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机关党组织在此活动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一是做好机关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教育党员自觉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保证本单位所有机关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按照社区要求搞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摸清本单位党员的居住地,组织党员认真填写《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和机关党员信息采集表;积极与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到社区党组织进行走访,全面掌握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表现。三是严格管理,建立机关党员进社区督查制度。在对各级党组织和机关党员评选党内先进时,将征求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对不积极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推荐作为年终评优评先对象。机关党员在单位评选先进、民主评议、年度考核时,本单位党组织必须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组织、人事部门对党员干部任前考察时,要事先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四是强化监督,严格考核,采取“月查、季报、半年一总结”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每月由党员所在党支部对这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党员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记录情况,并与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联系,了解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每季度各党支部向机关党委上报本支部工作进展情况,机关党委汇总、整理、分析,向组织部汇报,并召开座谈会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每半年对这项工作开展一次总结。

(五)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社区党组织是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的基础阵地,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受益者。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有:一是积极响应和参与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特别是加强与有关机关党组织的协调配合,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营造氛围;二是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结合机关党员自身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组织机关党员开展环境整治、治安防范、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知识讲座等方面的社区服务活动。三是如实准确地记录机关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在机关党组织征求有关党员的考察意见时,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四是做好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工作。社区党组织应及时宣传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中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在与有关机关党组织沟通的基础上,加强典型引导,扩大宣传,形成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成为自觉接受教育的过程。

三、亟需破解的制度体系瓶颈

(一)党组织间的有效衔接

由于此工作的创新性,目前的组织体系对于跨组织的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评价和活动组织等工作暂无有效的对接职责。而机关党员以居住地为新途径,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共同管理、教育、监督、评价和参与社区发挥党员效能的其他活动,主要需依托所在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和领导。这种跨组织、多维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管理,需要党员所在单位和居住地党组织均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并形成机制。所以首先需要解决单位党组织和相关城区、社区党组织的对接工作。由于机关党员居住分散的特点(仅就我区目前的1300余名在职机关党员的居住情况,就会涉及覆盖到徐州市各区及大多数社区),所以需要相对应的城区和社区党组织加强沟通交流,进行有效衔接,以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二)制度体系的构架完善

机关党员进社区的活动体系主要应该包括区域间党组织的联席会商和对接机制,以及机关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社区党组织的业务融合机制。区域间党组织的联席会商和对接机制,包括城市区与区之间党组织,不同组织、经济序列间党组织,大社区概念下的所有党组织,都要给予机制上的支持,建立之间的联席会商和对接机制,建立协作协调制度、调查会商制度、信息资源交互及成果共享制度等,主要负责解决此工作运行中产生问题的协调与完善工作。机关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社区党组织的业务融合机制,需建立登记备案制度、活动参与及表现记录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考察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主要负责落实在职机关党员所在单位和居住地社区各自及相互间的具体登记备案、管理监督、活动组织、考察评价和奖惩等工作。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纪委第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崇廉和睦”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把廉政文化建设寓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中,以镇、社区组织为载体,有效利用镇、社区内各类设施资源和活动场所,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努力建设一批廉政文化进社区的示范社区。

二、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性。遵循社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社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办实事,求实效。以新颖、活泼和有趣味的形式来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做到以廉政氛围熏陶人,以优良风尚影响人,以优秀品德感召人。

做到经常性。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的“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寓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文明家庭创建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突出互动性。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着力构建人性化的工作平台,积极探索、多向互动、优势互补、合力共建廉政文化的新路子,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乐于、便于参加廉政文化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把握适度性。合理制定目标任务,适度把握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广度、密度,努力扩大社区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对干部群众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同时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加重社区工作负担的倾向。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通过努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主法制建设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具有本地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社区廉政文化体系,达到“八有”目标:即一是有整体规划。结合社区特点,设立廉政文化长廊或橱窗,张贴廉政宣传画,宣传展示廉政典型人物事迹。二是有廉政文化组织和活动计划。建立社区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廉政文化建设计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三是有固定的廉政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活动中心设有廉政文化活动室,免费向居民开放,在社区图书馆(室)设置廉政文化书柜,在社区休闲场所开展廉政文艺演出、放映廉政题材影片、录像片等活动。四是有经常性的社区活动。根据社区特点,开展适合居民特点和需要的廉政文化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至两次有影响的廉政文化活动,如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廉政歌曲演唱等。五是有一批廉政文化活动骨干。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资源,将宣传、教育、文艺等人才和离退休老干部、退休职工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廉政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社区廉政文化活动之中。六是有一处醒目的永久型党风廉政建设的警句标牌。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或居委会办公区附近设立永久型党风廉政建设的警句标牌。七是有一个居民廉政公约和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致社区居民一封信。八是有一个廉政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形成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良性互动的局面,使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加强和完善。

年底前,按照“八有”目标,大力开展好廉政文化进社区的活动并做好相关工作,2012年县委纪委、宣传部将对实施单位进行考核评比。

四、活动形式:

1、成立廉政文化组织队伍。社区要成立廉政文化协会,人员由社区工作者、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居民代表和驻区单位代表组成,并明确2—3人负责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要制定协会工作规章和制度,保证工作长效开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场所,设立社区居民廉政论坛,通过开展讲党史、讲优良传统、讲国情和读书看报、组织廉政主题演讲、座谈讨论等形式,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声势,形成人人讲廉,家庭助廉、社区促廉的氛围。引导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2、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阵地。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与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步协调发展携手健康推进。社区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布局,充分发挥社区现有社区业余党校、社区广场、宣传画廊、社区广播、社区阅览室等宣传平台作用,广泛运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标语板报等宣传形式,深入宣传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形成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良好工作机制。

3、开展社区家庭助廉活动。要根据社区不同人群的工作、生活、文化等特点,组织社区内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其家属子女开展家庭牵手助廉活动,签订家庭助廉公约,争当家庭“廉内助”。要教育党员干部及其家属为孩子树立良好形象。要利用社区文化室、图书和活动场所,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廉政教育讲座,交流家庭助廉经验,营造社区、家庭共同倡树文明新风的氛围。

4、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要结合社区文化资源,将廉政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举办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联谊晚会、电影放映周、家庭消夏纳凉晚会、文体才艺表演、猜谜语等贴近居民、新颖活泼的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讲党史、讲国情、讲优良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培养爱祖国、爱集体、廉洁奉公、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5、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和制度,完善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促进社区决策程序和办事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推动廉洁社区在“阳光”下健康发展,用制度约束人。不断完善居规民约,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加强民主监督力度,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廉政文化的建设和监督。强化党内监督,经常性通过召开社区党员联席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听取社区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商讨有关措施,筑建防腐拒变的社区环境。

五、组织领导

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是筑牢社区反腐倡廉和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民政部门、社区基层组织要在党委、政府统一编导下,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有效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

1、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领导机制。各社居委要成立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镇分管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民政办主任作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指导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整体推进。把这项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民政工作考评的一项指标,同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民政办负责指导社区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专人全面负责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

2、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政办与纪委、财政、组织、宣传、文化、农委、妇联等部门紧密联系,建立健全有以上部门各尽其责,协同配合的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机制,整体推进活动开展。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培育、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推动全县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开展。

3、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支持保障机制。各地在开展活动中,在经费保障上,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社区和社区所辖单位自筹等方式,解决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启动资金问题;在制度管理上,帮助社区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述职评廉制度、社区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对社区党员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要特别注意发挥好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及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他们参与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的支持。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密切协作。民政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自觉性,带头倡导、实践和传播廉政文化。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加强同文化、宣传、纪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指导督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

2、整合资源,争创特色。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使廉政文化在社区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要结合社区实际,确立工作重点、亮点和闪光点,拿出拳头产品,创造叫得响、有特色的品牌,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舞台。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7

一、当前社区老干部开展活动的主要有利资源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大量“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区不仅成为城镇人的主要生活空间,也日益成为承接城镇改革的重要舞台、服务城镇发展的重要载体、维护城镇稳定的重要防线。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各地注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促进发展”的原则,坚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丰富社区资源,努力构建“社区组织社会化、社区资源整合化、社区设施配套化、社区活动群众化”的社区活动格局。综合分析当前各级各类社区老干部开展活动的有利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体系健全。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重要部分;而建立健全涉老组织体系,是推动社区各项老年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各地在重点抓好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同时,许多社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大都建立健全了协调组织、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区组织体系,负责承接大量与居民有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其中社区老龄工作协调组织、老年协会、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年书协、老年艺术团等涉老组织,为社区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场所设施配套。场所设施是社区开展各项活动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社区各项老年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地按照“政府投入新建一批、落实政策兑现一批、整合资源共享一批、购买改造解决一批、争取资金完善一批”的理念,根据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要求,逐步加大社区各项活动阵地建设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区各项活动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和谐统一。如有的通过利用体育公益金,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修建包括健身路道、体质测试器材、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主要活动设施;有的以实施“星光计划”为载体,以福利金资助为手段,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一批小型分散、方便适用、功能配备、星罗棋布的社区老年活动设施;有的通过整合社区资源,采取购买、建造、收回、调整、配套、租用、共享等手段,切实解决社区老年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给社区各种活动阵地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使社区开展各项活动有了更多的场地和更大的空间,社区老年活动逐步拥有环境更加优美、场地更加充裕、设施更加完善的近距离、方便化的处所。这样,促使许多社区室内具有文明市民学校、老年大学、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室,室外具有门球场、篮球场、健身路径、文化广场等点多面广、项目齐全、标准有别、层次不同的社区老年活动阵地。

三是服务网络完善。为顺应老龄人口急剧发展趋势的需要,各地以落实“星光计划”为载体,大力实施以社区为依托、以相关部门为重点、以志愿者为骨干的社区助老工程网络,建立健全了较完备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文化教育、权益保护等为老服务网络,构筑起以养老助老为主旨、以医疗卫生为基础、以家政服务为重点、以文化教育为特色、以司法维权为保障等职责比较明确、制度比较健全、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备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其中文化教育网络,具体负责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娱乐等活动。

四是骨干力量众多。建立覆盖面大、牵动性强的社区活动骨干队伍,是保证老干部开展好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人力资源丰富,各类人才济济。为实行资源共享,变单位活动资源为社区活动资源,变单位活动骨干为社区活动骨干,变单位活动项目为社区活动项目,不断壮大社区老年活动骨干队伍的阵容,许多社区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积极主动地把社区单位老年活动骨干联合起来,根据他们的不同层次、爱好差异,分门别类地让他们担任各种老年活动团队的牵头人,并担当各种老年活动团队业务技能辅导培训的重任,从而成为社区各项老年活动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逐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紧密相连的社区老年活动骨干网络。如由各类骨干牵头开办的社区文化、体育、健身、娱乐辅导站(点),大都具有就近参加、便于组织的优势,是社区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利用社区资源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的项目

社区具有组织健全、场所充裕、设施配套、人才众多等特点,组织老干部开展各项活动资源丰富,这已成为不争的实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各部门老干部队伍逐年壮大,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老干部工作专职机构少、专职人员缺;加之场所不充裕、设施不齐备,对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往往力不从心。鉴于这种情况,通过积极主动地牵线搭桥,引导老干部走出单位、融入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活动点多面广、项目齐全的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应着力抓好以下四大活动:

(一)突出主题,经常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社区是社情民意的“聚汇点”、社会各类矛盾的“聚焦点”,也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聚力点”。要按照“突出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的理念,紧紧围绕党的各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运用多种形式,经常组织老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确保老干部离休不卸责、退休不褪色的重要手段,必须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要通过社区党校举办专题讲座、社区党组织建立理论学习小组等途径,重点对老干部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教育;凡党中央有重要会议、上级领导有重要讲话、党报党刊有重要社论,都要及时组织老干部学习,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就地就近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自觉纠正偏差思想,正确处理大局与小局、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要运用文明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场所,从老干部希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心理特点出发,开设医疗、保健、健美、舞蹈等课程;从老干部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开设书法、绘画、声乐、文学欣赏等课程;从老干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开设英语、微机、摄影、现代通讯等课程,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通过实施“安家工程”,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信息库,并大力推行社区建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楼院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单元建党小组的“三建式”组织体系,将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不同单位、不同隶属关系的离退休干部党员紧密联系起来,采取适合老年人实际的活动形式,规范社区“”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到原单位参加党的活动力不从心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等自管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作用,确保社区非党员老干部不成为“断线的风筝”。

(二)因人选项,灵活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积极组织老干部灵活开展异彩纷呈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他们追求高尚充实的精神生活,既是老干部健康向上的养老形式,也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为适应社区老年人多元化的精神生活需求,让每位老年人都能根据兴趣爱好在社区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许多社区大都合理组建有老年书画协会、集邮协会、摄影协会、夕阳红艺术团、合唱团、文艺表演队、腰鼓队、花卉队等养心健身、益智广识的文化娱乐组织。但就老干部个人来说,社区所有文化娱乐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项项参与,必须根据他们的性格习惯、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引导他们选择一至几项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项目。一般来说,扭秧歌、打腰鼓、跳扇子舞等文化娱乐项目既有“美”的享受,又有“健”的功能,是老年人最适宜参加的运动,可引导大多数老干部融入其中;对爱好唱歌、跳舞、演戏的老干部,可引导他们参加夕阳红艺术团、合唱团、文艺表演队;对兴趣广泛、爱好众多的老干部,可引导他们参与精心制作手工艺、篆刻、编制、摄影等文化娱乐活动。总而言之,平时在依托各个文化娱乐组织,精心指导老干部灵活开展吟诗作赋、种花养鸟、下棋弹琴、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自娱自乐活动,确保他们想有所得、情有所寄、能有所用的同时,要本着就地就近、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原则,每年围绕重大节日和重要庆典,灵活开展几项并有一定规模的老年文化娱乐项目展演活动,既能活跃社区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氛围,还可提升老干部的文化品位。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8

一、理清法律进社区的概念

1、对法律进社区的概念分析。笔者认为,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概念应当是:凡属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实施、作用于社区的管理、服务、援助、宣传教育等活动,都属于法律进社区的范畴。如社区居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涉及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社区治安涉及的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社区服务、保障涉及的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困难户和低保对象、失业人群等;社区建设涉及的小区规划、出新、物业管理、消防、排污、绿化、美化等;涉及相邻关系中的阳光权、噪音污染、油烟污染以及违章建筑、装潢等;涉及到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外来人口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社区建设中涉及法律的问题,都可能产生侵权和纠纷,也都需要通过社区建设、管理以及法制宣传教育、社区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来解决。法律进社区的特点应当为:(1)属于社会公共事务;(2)属于法律事务;(3)属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提供并作用于社区的;(4)属于社区(包括居民自治组织、居民群众、居民法人)所涉及事务对法律有需求的。

2、司法行政进社区不等于法律进社区。目前,司法行政行机关行文指出所要开展的法律进社区活动,都是从司法行政所承担的职能来要求的,如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延伸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社区法律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等。从性质上讲,这些只能属于法律服务进社区,应是法律进社区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法律进社区概念中的子概念,而不是整体意义上的法律进社区。

3、从组织运作上讲,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各社会团体、中介组织都在依照各自的职能,各自的社会定位,在不同程度上实施着法律进社区活动,如公安机关设立的社区警务室、社区辅警,组织的社区联防队、义务巡逻队等。司法行政机关也是其中的一个组织实施者,不同的是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项目较多,群众需要量较大。但司法行政机关只能组织本系统人员,也就是司法行政机关干部、所属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对其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司法行政机关只能作为社区资源来协调,动员和鼓励他们参与到法律进社区活动中来。对其他部门在社区实施的管理、服务活动,司法行政机关也只能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而不能越俎代庖或指手画脚。因此,法律进社区作为一项整体活动,不可能只通过一个部门的操作而达到整体实现。

二、认识司法行政组织实施法律进社区的性质和目的

司法行政组织实施的法律进社区活动是基于司法行政的职能要求,以司法行政作为法律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并组织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团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涉及社区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是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在这项活动中,司法行政机关既是组织者,也是实施者,同时也是服务的提供者,有别于政府其他部门,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出于自身职能和利益需要所开展的法律服务活动。

司法行政机关实施法律进社区活动的目的,一是使社区居民、居民法人得到便捷、优质、有效的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地区的社区建设和社会稳定;二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三是促进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在社区落实。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如人民调解、两劳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以及律师、公证、法律服务等,都是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服务工作,都属于法律进社区活动的范畴,都是社区服务的资源。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正是落实司法行政职能有力的助推器。

三、司法行政实施法律进社区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是党和国家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司法行政机关在组织实施这项工程中,应注意一些原则的把握,以保证活动的健康发展。

1、加强协调、理顺关系的原则。法律进社区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服务,是为社区居民和居民法人提供涉及法律事务上的方便和帮助,是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法律进社区不应当也不可能由司法行政机关一家单独实施,只有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其他方面有机结合,法律进社区活动才能取得综合性效果。当前推动和实施社区建设的主体有政府及以民政部门为主的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群众。司法行政机关推动法律进社区必须搞好协调,一是争取区委、区政府对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支持和关注,将法律进社区纳入区委、区政府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框架,统一布置、统一组织实施;二是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搞好协调、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融法律进社区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安与稳定、社会保障、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和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之中;三是与街道工委、办事处搞好协调,争取其对司法所工作的支持。在城区,司法所实际是处于司法行政和街道的双重领导之下,而且日常工作由街道直接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只有主动加强和街道的沟通与协调,听取街道对实施法律进社区的意见,争取他们解决司法所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支持司法所开展法律进社区各项活动。这是保证司法所全面完成司法行政任务,不被其他任务取代,不脱离街道整体工作的重要环节。

2、整体把握,立足于职能发挥的原则。司法行政实施的法律进社区活动是司法行政职能在社区的整体落实,不单单是搞一些简单的法律咨询服务,而是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项整体的项目,服务于社区。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从职能发挥的角度,整体勾画法律进社区的方案和途径,从宏观上把握法律进社区与其他社区服务的配套衔接,保证这项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要特别注重街道司法所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作用发挥,因为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的派出机构,承担了司法行政职能在基层落实的任务,其工作范围和对象也正是社区内的居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可以说,司法所的全部职能作用发挥,都属于法律进社区的范畴。司法行政机关在推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应首先关注对司法所的指导、督促和服务,协调解决司法所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保证司法所职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法律进社区活动奠定坚实的组织和机构保障。

3、求真务实,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当前改革大潮下,社会关系、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加上新型小区、高层小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随着改革而出现的新型社会矛盾,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涉法问题,如劳动、医疗、保险、住房、养老、托幼、家政、消费、物业管理等方面,客观上对包括法律服务在内的社会化服务有了更高更广泛的需求;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职工对涉及法律方面的服务和援助也更为迫切。同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律对社会事务的调整作用日益明显,也为法律服务拓展了空间。法律进社区活动正是适应了改革的需要,适应了人民群众是需要而开展的,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以此为契机,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看待法律进社区活动,转变作风,重心下沉,真正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到难有所帮、贫有所助,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有保障的法律服务机制,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四、拓展法律进社区的途径

作为社区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其内容与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其实现途径也必然要与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实现法律进社区。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搞好结合:

一是法律进社区活动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并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把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当前广泛开展的社区建设,其核心就是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法律进社区应当结合社区依法治理的推进,在法制宣传内容中加大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宣传力度,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参政、议政,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并为社区居民民主权利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二是法律进社区活动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前文所述法律进社区活动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公民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能力。而这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的全民普法教育活动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在内容上应相互包容,在组织运作上应与党委宣传部门、街道、社区自治组织共同实施,在方法形式上应丰富多彩,在宣传阵地上可共同利用,在骨干队伍上相互支持。特别是结合社区居民身边发生的事,可以借用社区学校、夜校、讲座、宣传栏、座谈、讨论、法制文艺、漫画、演讲、征文等阵地和形式将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教育,将更能够为居民所接受,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与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工作相结合。司法行政机关履行的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两劳人员安置帮等职能,本身就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就是要更深入地落实这些职能,加强群众性的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援助队伍,安置帮教队伍建设,加大对社区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力度,并结合社区创安工作,与社区内的义务巡逻队、联防队、社区辅警队伍的作用发挥结合起来,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与祥和。

四是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社区法律服务是社区服务的组成部分,是要义,没有法律服务的社区服务将是不完整的服务。而社区服务能否真正为社区居民群众切身利益服务,不损害群众的利益,则需要依法规范。社区服务中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物业、保险、家政、养老、助残、助困等各项服务都都是与法律有关的服务内容,也都是法律服务要涉及的内容。司法行政机关应与提供这些社区服务的单位、组织、团体及中介机构结合,针对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协助解决社区服务中有关法律问题,促使社区服务更加规范,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司法行政实施法律进社区应掌握的几个环节

一是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法律进社区不单单是司法行政进社区,也不单是由司法行政独自操作能够完成的。司法行政机关在提供职能服务的同时,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并以司法行政机关所管理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人员为骨干力量,积极整合社区内的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居民自治组织、社会中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居民群众中的资源,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和宣传、服务阵地,通过这些队伍和阵地的作用发挥来具体实施法律进社区的工作。

二是加强指导。司法行政机关作为这项活动的指导部门,应以对人民群众负责和服务改革的态度,积极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司法所、志愿者队伍的指导、服务、评比和奖励,鼓励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参与法律进社区的单位、团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好试点,并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以保证活动取得阶段性效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9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大大连”和“我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中心工作,把以人为本的需求选择这条主线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实施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发展战略,夯实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提高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档次,树立社区精品工程,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二、开展创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社区,模范社区活动的内容

1、年末全区评选出10个模范社区;

2、每个街道评选出1--2个先进社区。

三、评选条件

(一)模范社区评选条件

1、基本条件

圆满完成区、街两级本年度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状中规定的各项工作指标。

2、硬件要求

①有电化教育设备。电视机、VCD机、计生教育影碟10盘以上。

②社区活动室(人口学校)。有桌椅、有标牌。

③有宣传板5块以上,内容符合区要求。

④有悄悄话室或咨询台或建立一个类似“社区论坛”、“温馨家园”这一名称的园地。(可布置在活动室里)

⑤有图书室、计划生育宣传品摆放架。

⑥要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环境。社区内有温馨标语口号,社区外有楼道宣传板、楼体外宣传板、阅报栏等。

⑦有电话、有微机。

⑧有避孕节育药具柜。

3、软件要求

①有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及总结,各项活动方案、小结。

②有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管理档案。

③有工作记录本,资料齐全。

④有居民自治章程。

⑤启动全民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开展“七前二后”教育(婚前、孕前、产前、学前、用工前、下岗前、再婚前,离婚后、下岗后。)、电化教育,有记录(包括登门服务)

⑥开展社会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⑦开展“0岁教育”、“男士生殖健康教育”、“青少年生殖保健教育”、“妇女更年期教育”、“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等。

⑧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及有特色的活动,搞好优质服务。

⑨做好社区活动室内的各种学习活动安排,有效利用好活动阵地。

⑩有典型,有经验,及时上报信息。做好上级主管部门临时安排的工作,各种报表及时准确。

4、优质服务需求选择要求

①宣传教育。活动内容贴近群众,活动形式适合群众,活动手段满足群众,活动途径方便群众。年内创建文明家庭达70%以上;适时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②科技服务。做好B超检测和季度访视;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咨询、指导;提供5种以上安全、可靠的避孕药具,配备紧急避孕药;提供优生优育指导服务。

③便民服务。建立和完善办事时限、评议和服务监督等机制。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全面实施生产,生育,生活服务六项承诺,即为育龄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育龄群众建立生产项目;为育龄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帮助贫困母亲脱贫致富;为育龄群众提供再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帮助育龄群众排忧解难;向育龄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向群众传播全程生殖健康知识,帮助群众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向育龄群众宣传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帮助育龄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④信息服务。建立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网络,数据录入准确,变更及时。

⑤政策法规服务。做到公开计划生育工作办事程序和“七不准”规定,按时兑现各种奖励,热情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按行政执法程序办理各种案件,无上三级上访(国家、省、市)等。在为流动人口的法律法规服务中,实行现居住地管理。

(二)先进社区评选条件

参照模范社区评选条件,略降低一些标准,各街道把握。

四、具体要求

1、各街道要根据《方案》精神,制定创建模范社区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要加大社区的投入与指导,搞好社区计生干部的培训。

社区活动计划范文篇10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局党组高度重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体系统全体党员召开动员会,传达《苗族自治县推行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双争双服两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讲解在职党员开展“双争双服两促进”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文件方案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分工,由局党组书记总负责,党支部组织委员具体负责,抓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成立了文体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19人。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局机关党员认真填写《机关在职党员服务意向登记表》,有17人次参加文体活动服务岗,5人次参加文明新风践行岗,环境卫生保洁岗和科普知识宣传岗分别有2人次参加,党建工作指导岗、学生关怀服务岗、计划生育服务岗、政策法规宣传岗、流动人口服务岗分别有1人次参加。为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我局积极联系社区,于1月16日组织我局19名党员志愿者队伍进社区报到,全面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填写《县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表》,局机关党员进社区率已达100%。2月10日,我局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到社区开展春节慰问活动,给百花岭林场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开展元旦文艺晚会、文艺下乡、篮球赛、全民阅读、电影放映、游园、琼剧演出、元宵晚会、羽毛球赛、三月三“黎苗风韵”乡村文化大舞台、黎苗文化示范村精品节目展演等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党员的热情,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我局在职党员在社区志愿活动中开展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工作繁忙及相关经费有限,不少工作仅停留在自身业务开展方面,一些涉及到对困难群众的帮扶问题,还未能给予很好的解决。

三、下一步活动计划

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双争双服两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是做好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为继续做好此项工作,我局仍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好有关活动。

一是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正常开展。积极与社区开展经常性对接活动,坚持多方联动,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使社区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切实解决群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