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素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1 17:27:47

农村素质教育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常识;评价体系;考试方法

素质教育前面推行已经十多年了,然而在偏僻的农村乃至于一些县城,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师资队伍老化、观念陈旧、对国家政策的领会不够和落实不力等原因,笔者认为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其措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关键,因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发一个文件是不行的,光靠学校要求是不行,光靠学校的实施方案是不行的。关键在于上课老师在课堂上的贯彻落实,要靠他们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容没有深刻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有人认为老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有什么必要提高?这种观念看是有理,实则不够正确。原因在于:其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是在2001年,而现在在岗的教师里1980年、1990年左右毕业的人还正在发挥作用;这一部分教师在大学时并未接触过关于这一方面的常识;其二是就是在2001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也没有多少大学向学生灌输关于素质教育的知识;其三是关于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在各个学校并不到位,比如暗地里常有老师体罚学生,甚至于有人把学习不好的学生逼着令其辍学,这些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行为,然而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笔者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形,当我指出他的错误时,他还振振有词的说出许多“理由”,什么习惯差、没礼貌、不是学习的料等,当我严厉的指出这种行为直接是违法行为时,还声泪俱下地表白心迹———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高度负责;最后几乎废尽了周折,才纠正了他的错误行为。其实关于义务教育法,我记得九零年前后每人发过一本,然而看了的人却寥寥无几。其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不及时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不断衰减,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再加上生活干扰,很难不断长进。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就无法涉猎到一些新观念。例如从网页上选中、并复制内容,是非常简单,然而我们有的老师都不会操作,甚至还有人因学会发送电子邮件而激动不已。试想,这种境界的老师,能教出咋样的学生?

2普及素质教育常识

要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要让教育者明白什么叫做素质教育,要清楚的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弄不清楚这些问题,就盲目地推进素质教育,就会不仅落实不了素质教育,而且把传统的应试教育也忘了。根据笔者的切身体会,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走过的道路何其曲折,并且到现在还在迷雾中摸索。例如有一所学校,原来质量还相当不错,曾经有学生在中考考场上物理考满分,后来因为物理方面的实力不断深造,现工作于中科院。然而后来因学校班子年轻化,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学校立即组织了乒乓球队、泥塑组、剪纸小组等,整天进行活动、发展个性;上课强调多媒体,使歌舞走进文化课堂,有时把语文课上成了电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质量每况愈下。而校领导却说,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嘛,就不得不作出某种牺牲!其实何其可笑!其所作所为,实在是只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皮毛而未触及实质,因为素质教育反对只搞文化课,但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反而要求更多的学生学好文化课;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要求按教学大纲和课本编排内容教学,而非那样农民起义是的胡闹;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和理解学生,但非放任自流,要求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但目的并非要求课堂必须标新立异,而是讲究课堂效果。把这种“素质教育”和国家要求相比,实在属于毫厘之于千里!而目前农村教师现状表明,能确切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的老师实在太少。这就意味着在教师中普及素质教育常识,实在是当务之急。

3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政策

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指导,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把握它的内涵。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的服务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学校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学校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二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要完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而非仅限于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体现出来的仅仅是智育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智育”的内容,不仅是对理论的把握,而且是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大部分学校教育的缺失主要在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致使学生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民族意识,没有奉献精神、工作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普遍身体素质差、身心发展不健康;缺乏审美能力,不能明辨是非美丑,甚至于以丑为美,寡廉少耻;在劳动方面,更是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要说缝补衣服或更难一点的劳动,就连简单的洗衣服都不会,甚至有学生把自己给自己做一点饭认为苦不堪言,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三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措施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在教育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相信学生具有潜能、尊重和信任学生。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共同的探究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是班级管理者,是学生心里的保健医生,更是父母和朋友。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要从把握以上内容着手,完全按照教育方针和政策办事,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编排的方方面面去办事。

4改革评价体系

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这十几年中,虽然教学要求变了,但是评价体系并没有改变,评价体系还是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这样就导致了教学要求的是五个方面,而教学评价却被考试成绩一票否决,这样就不由得使许多人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改变。要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也就是说重在评价教学过程。也许有人会问这样能保证质量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过程就是结果,如果过程是充实的,肯定结果是饱满的。例如在教电动机原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领会原理,能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能成功地做实验,能准确记录试验中的现象和结果,并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那么这些学生肯定是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具有了操作技能,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的才华。我们评价学生,应该看到方方面面,完全可以以学习明星、写作明星、书法明星、绘画明星、体育明星等来给学生自尊和自信,激发他们的灵感,并设法使其灵感迁移,以期全面发展。也有人会想,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去衡量教学成绩呢?这个,其实也是可以衡量的。就是衡量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虽然没有人能一直监视每所学校的教学过程,也不可能全程监视其教学过程,其实也没有必要监视其教学过程。我们只需要不定期地、不打招呼地随机抽查,并且抽查内容从文档资料转向按课程编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就够了。就比如在检查音乐教学方面,你的教学成功不成功,我们只需给一两段谱子让学生唱一唱,就什么都明白了。

5改革考试制度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2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国际发展的核心力量还将是人,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剧烈变革的时代,各国纷纷打出教育改革牌,在教育体制、内容、方法上进行了频繁的变革,透过这些变革,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对教育的期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整个国际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想在这场持续的博弈过程中站稳脚跟,必须注重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国也要进行教育改革。因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依据国情以及国家教育发展现状,并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走势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横向参照,提出了素质教育,来对国际教育改革浪潮做出一种应答,同时也把素质教育的推进普及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良好融合的良性载体。在这样一种国际国内背景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入了素质教育的改革轨道上来,并与国内其他教育层次的教育改革在承接和互动上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因分析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良好培养和发展,使其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我国在小学阶段也推行了素质教育,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应试教育首先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打着“精英教育”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分化教育,使得教育的导向性明显扭曲,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次应试教育的课程教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素质教育的地位,就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只是读死书的“考试型”人才,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人格畸形发展特征,严重制约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最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材和课程的编写与制定未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主要依据,教材的编写者和课程的制定者很大程度上会把自身的主观价值强行介入到教材编写和课程的制定过程当中,因此就会存在极大地不合理性,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和课程只会造成“让孩子不能够做孩子”的后果,最终会制约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

随着义务教育的日益普及,社会大众逐渐认识到了基础教育的关键地位,同时国家也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加大了向基础教育倾斜的幅度,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是真正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外在的硬件支持,还需要内在的软件营养对其进行填充。长期的应试教育一直不断的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的地位曾一度得到置疑,于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客观的呼唤着素质教育的填充,来维系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

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进入学龄期的孩子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而且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也就表明教育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素质、意识、人格、习惯等心理因子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是否得到健康成长。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定制定的,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素质教育。

三、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1.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应该始终摆在小学教育的关键地位,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所裨益的。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于传统的课程和教材,比如《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相长,既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做好人好事,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还应同时加强学生的孝道教育,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做家务和向写信父母表达爱等多种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提升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

2.加强体美劳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体美劳教育是培养学生特长和爱好的重要途径,智育教育可能会培养考试型人才,但如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因材施教的强化这种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把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尤其对于个别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进行培养教育,提升其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最终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素质教育培训

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小学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关注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的相互关联。[1]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开展针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培训,提升小学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良性运行。

作者:荣海霞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冀东革命英烈红军小学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党的报告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整合;农村;初级中学

目前,在很多农村学校,采用平均分来考核教师,考核一个班集体。这种方式下的教学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体现了某些学生学习的优越性。但这种做法会忽略了许多学生的闪光之处,往往会错失很多挖掘学生潜能的机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学习评价机制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新的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标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对学习评价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策略

目前在云南省中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显得尤其重要。以下是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改革建议:1.以少数学生为主的评价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评价传统评价往往侧重对部分“优生”的评价,忽视对“差生”的评价,这有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原则,但事实上“差生”对教师的教学同样具有发言权。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和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作者认为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对教学与课程的要求如此,对评价的要求更应如此。2.单一评价目标转变为多维评价目标传统教学评价侧重对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评价,往往忽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这会造成“高分低能”或“多分少德”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作者认为应于学习既要重视认知,同时也要重视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与提高,它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3.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实施主体单一,整个评价几乎只由老师完成,这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误解与偏差,另外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在评价中也难免造成疏漏。而新课标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作者认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更能与新课标要求相吻合,更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以独立学习能力为主的评价转变为既重独立学习能力也重合作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上,新课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任务,感受成功。5.以结果评价转变为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即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也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初级中学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总之,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互助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激发。由此可见,农村初级英语学习的评价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下功夫,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来改变当前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策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师观中教师形象是知识的传播者,靠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被称为“ChalkandTalk”,俨然一个“传教士”。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互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和谐的。在这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得到提高。在初级英语教学中就更应该大力倡导与体现和谐互动的教学模式,教材每单元中的PAIRWORK.GOFORITJUSTFORFUN等内容都是最好的互动体现,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互动的素材。郭元祥教授提出了“不独教而无友”的观点。他侧重指教师间教学上的合作,由此我们应该想到了师生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甚至是与社会的合作。1.教师间的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不仅是指英语学科,而且要特别注意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加强学科的整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间的合作方式可以体现在由教研组开展好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和观摩课等活动。2.教师、家长及社会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只靠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是不行的,必须两者紧密结合,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校每一学期开学和每一学年结束的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都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好整合。在我国,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教学法和前人的经验,积极探索创造符合中国实际的外语教学法,如:“结构•情景•交际法”、“张思中教学法”等。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真实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逐步缩小与大城市之间的英语教学差距。3.师生间的合作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里的合作,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间的合作。师生合作中我们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里以初中英语教科书world’spopulation的教学为例,组织以“人口问题”为主题来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词汇2)初步了解有关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3)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锻炼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4)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教学思路2)讲解新单词补充背景知识2)设计讨论问题3)划分小组布置讨论任务4)代表发言5)展开辩论6)总结点评和课文讲解。

三、素质教育理念下,农村初级中学英语学生学习策略

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差,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口语表达能力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会学习。1.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英语教师要不断进取、学习《新课标》和借鉴先进的外语教育理论,大胆创新,创设适合农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配合所学内容,在玩中学或者在学中用。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和观念,站在教育战线前列为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2.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农村中学生英语基础差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写、会记、但不会说,甚至在人前连读都不敢,毕业后就不知道英语为何物。要改变这些现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让学生开口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鼓励学生大胆说,不要害怕错误,克服害羞心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各班设立英语兴趣小组,利用星期或假期带领学生出去与外校的学生交流,在校内开设英语兴趣班或组织口语演讲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实物、多媒体课件、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和运用语言描绘情景,运用动作演示情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利用词典网络和其它媒体,培养自学能力。

总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为切实提高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各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家长乃至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从抓教师自身队伍建设出发,切实有效地改革农村英语教学体制,尽快改变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段亚芳.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8(7).

[3]杨天润.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2):88.

[4]彭良毅.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1(40):122-123.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对策

1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现状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城里人”,每每回乡看到的是,村里看不到青壮年,那些儿时的小伙伴都外出务工去了,满目看到的年老的长老与小孩。这些小孩子大多数是年长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管。而这些年老的人,不是因体力不济,或是因思想观念守旧与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对小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在长者的眼里就是给小孩子钱,让小孩子自行教育。他们重视物质,轻精神上的教育,从而缺乏从心理,从素质,更不用说素质上的教育与引导了。留守儿童家庭只有学校,没有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给他的是一个缺少爱的家庭环境失,由此导致结果是留守儿童道德缺失,审美观缺失,世界观缺失,更无从说什么素质教育了。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了一个侄儿,因堂弟长期在外打工养家,由婶婶监护。婶婶因儿女不在家,长期对小孩子宽容,溺爱,偏袒与护短,忽视小孩子与人团结、助人为乐的养成教育。这个小孩子看到家里的长辈与客人,也不知尊敬与礼貌,有时还与大人唱对台戏。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我也无能为力。留守儿童内心需求像没人看护的树苗,只有望天收,他们的心灵没有春风,没有雨露,长期得不到关注,更不用说有人来维护他们。压抑,胆小,内向,苦闷的内心情感没有得到正当的宣泄,对周围的环境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没有安全感,没有人能帮助他们,只有焦虑与苦闷,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是迷茫的,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他们表现出来的总是警惕甚至是敌意。

2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2.1家庭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关爱、沟通,从心灵上听听他们的呼吸,是对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应有措施与方法。父母虽然长期在外,但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也可以时不时的去见孩子。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业还要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眼神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有时不经意的询问其生活情况,多倾听孩子们诉说,多给他们表达烦恼空间,不要用成人的观念与思想去体会孩子的世界,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让孩子自由、无拘束成长,更多的是让父母的爱使孩子能体会能感受到,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与美好,血浓于水的恩情与挚爱,重拾亲情。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一个正常的父母的爱,有利于孩子良好的素质形成。这也就给身处远方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打电话或见面说话时注意讲究一些教育方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学生远离父母,监护权留给身边的爷爷奶奶们。由于年龄差距,世界观的差距,以及观念的差距,使得这些孩子无形中养成孤僻任性、内向,不愿意与长辈交流,长辈因身体与精力也没时间与他们沟通,由此使得小孩子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等不良心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从本质来讲主要是因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工作的缺失。2.2学校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关系着国家未来,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农村学校,对儿童素质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人民教师,为人师表,要多用心血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灵与心理。可以请老师及社会爱心人士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要坚持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和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及时相互沟通。2.3社会要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教育,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公民,应发挥培养教育后代的职责。加大妇联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力度,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加大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实施力度,深化结对机制,加强骨干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工作常态化,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关爱留守儿童。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配合,一起形成合力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组织动员一切可行的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与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实体与网络媒体,从高到低位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打造出一片蓝天,逐步形成培养儿童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6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的培训,尽快摆脱传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大力推行新课改,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真杀实砍,真正使教师更新认识。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进取;要造就人才,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才。对全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而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无奈的一种谋生方式,采取新的激励政策,让真干活的人能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力提高一些有特长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因为这些人在素质教育中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懂得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升学率,而是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2、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向家长宣传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家长进行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的心态影响学生。教育家长应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要知道家长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了,家长平时应多学习多读书、看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3、学生教育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诸如习惯教育、道德教育、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礼仪与基本国学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提高。现在人们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过去要高了很多,就现在初中教材内容而言,如果学生潜心自学定会无师自通的,何况还有老师的指点,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潜心”,这应成为当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4、生态文明村建设不应只作表面文章,要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并且让教育部门参与进来,让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动手动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思想和作法。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舞台当中去锻炼成长。比如,举办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农家孩子进城,感受城市生活节奏,零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总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真正实行确有难度,并非短期能实行好的,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全社会必须认真转舵,明确目标,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跟随社会发展脚步,中国的教育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才能进一步富强!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7

笔者认为.影响农村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城乡教育差别较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公

国家对城市中、小学基本建设历年均有投资,对农村则投资很少。即便同在农村,城镇中小学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又太大。有的地方这几年改建重点中学,一所学校基建投资达到了几千万元,甚至更多,而贫困乡镇的中小学连买粉笔等基本开支都难以得到切实保证。即使是在城市,教育财政上倾斜于重点校,使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多流向好的学校,而对薄弱学校关注很少,人为地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更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水平极高;而农村学校、非重点学校硬件设施则是典型的“小米加步枪”,根本不值一提,相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奇缺教师,现有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老,甚至还有代课教师,远远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严重的“进城热”、“择校热”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以至于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上这一切,人为地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已将激烈的入学竞争和无从禁止的“择校热”,由高等教育阶段下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使全社会公民本应大致公平享受的义务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家长之间的权力和金钱的竞争。

二、城市学校、重点学校成为应试教育的沃土

因为这些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入学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可以到达40%,个别省份甚至可以达到80%左右f如北京、上海1。但是中考的录取率却只在15%左右(在农村,甚至连这一数字也很难达到),这样造成孩子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有的家长说,考上了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就等于迈进了大学里的一条腿,这话没错。由此可见迈进第一条腿的难度要比把第二条腿也跨过去难度要大得多。

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造成部分学校各方面都优于非重点学校,更因为“马太效应”,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趋于失衡。这样人为加剧了学生以及老师间的不平等和心态过早分化,从而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发展。为了少数学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绝大部分学生过早地被淘汰或抛人了候补淘汰的队伍。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培养精英,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人为的区分,破坏了基础教育的规律,也扭曲了义务教育的性质。特别是近年来只要高考成绩一公布,大街小巷或个别高中门口高高竖立起了诸多类似于此的巨大户外广告,像“祝贺**同学荣获**市高考成绩文科状元”、“祝贺**同学荣获**市高考成绩理科状元”等等。“状元”如此“泛滥成灾”,炒作已经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学校热炒状元,一是炫耀自己的业绩,即校长的政绩和教师的功劳;--是利用状元的影响力争夺生源;三是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嘉奖。其负面效应是助长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对学校而言,升学率=竞争力=奖金福利:学校声誉。一时各个学校都拉横幅说自己学校出了状元,其目的是造声势争生源。从而使我们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变成“一纸空文”。(不过,令人高兴的是这种炒作现象已被戴上了“紧箍咒”,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学生家长不欢迎、不认同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子女多读一些书,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地向学生、学校老师施加压力,把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一个学校优劣的标准,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进城热”、“择校热”,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有些地方、有些学校本想实施素质教育,但迫于“择校”压力,又不得不重新实施应试教育。例如,在应试教育的花丛中,新泰一中可谓是泰安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后却经历了去年的“黑色六月”,“黑色六月”引发的直接效应,是要求择校、补课、上晚自习的家长多了;转学到成绩(升学率)高的学校读书的学生多了;学校甚至整个新泰也乱了方寸。

素质教育好还是应试教育好,应是不言而喻的。家长们又何尝不知素质教育好,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然而家长们更知道,高考是按分录取,大门都进不去,素质教育又有何用?在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天生只能是“另类”。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从长计议,而应试教育要的是急功近利;素质教育讲的是“育人”,应试教育讲的是“育分”。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博弈中,做裁判的是以分论成败、认分不认人的高考指挥棒。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只为了应试的教育“必死无疑”,但那恐怕是将来的事了,在差了一分也不行的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选择了应试教育,至少现在不会死,而素质教育倒可能先倒在高考分数线上,这难道不正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死结吗?也难怪学生家长不欢迎、不认同素质教育呢!

怎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政策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中小学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和指导思想。由于重点学校制度和应试教育模式,造成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学校和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是完全违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教育公平价值的,也是当前推行免试升入小学、初中政策、实行素质教育的实际障碍。为了改善中小学教育的品质,使学校教育正常化,必须推行教育均衡化的政策。可以考虑在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改造“差校”,首先实现小学教育水平的均衡化;然后,分阶段实现初中教育的均衡化。其基本措施包括:平均分配教育经费,使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相似;公平地调配师资、校长,或实行定期轮换,以保证大致相同的师资水平;按学区平等地接受学生,使生源质量大致相似。

对于这方面,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已明确提出今后教育的发展走向便是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真是大快人心,尤其是农村学生及家长的福祉所在、希望所在。

二、学校教育者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只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否则,哪怕稍有偏离,都不可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广大教职工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开展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呢?公务员之家

首先要明确新型人才观。新型人才观就是泛化的人才理念: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所有劳动者;掌握人的一生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具有促进人一生发展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的人。包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人,他们都是未来社会建设中的人才。

其次,树立新型人才观是社会关注的大事,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转变观念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宣传素质教育,为培养新型人才提供政治保障。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组织演讲、知识竞赛,建立素质教育宣传活动,让素质教育的新型人才观深人人心,家喻户晓,争取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三、真正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格局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格局是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基础性建设和重要保证。地方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1.人的素质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政府应建设好所辖区域的少年宫、科技宫、图书馆、文化馆及其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必要的条件。

2.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场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联手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和健全组织网络,用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培训和引导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子观念,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8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的培训,尽快摆脱传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大力推行新课改,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真杀实砍,真正使教师更新认识。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进取;要造就人才,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才。对全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而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无奈的一种谋生方式,采取新的激励政策,让真干活的人能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力提高一些有特长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因为这些人在素质教育中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懂得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升学率,而是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2、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向家长宣传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家长进行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的心态影响学生。教育家长应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要知道家长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了,家长平时应多学习多读书、看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3、学生教育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诸如习惯教育、道德教育、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礼仪与基本国学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提高。现在人们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过去要高了很多,就现在初中教材内容而言,如果学生潜心自学定会无师自通的,何况还有老师的指点,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潜心”,这应成为当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4、生态文明村建设不应只作表面文章,要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并且让教育部门参与进来,让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动手动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思想和作法。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舞台当中去锻炼成长。比如,举办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农家孩子进城,感受城市生活节奏,零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总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真正实行确有难度,并非短期能实行好的,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全社会必须认真转舵,明确目标,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跟随社会发展脚步,中国的教育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才能进一步富强!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9

一、目前的情况分析

笔者从一些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的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从形式上看是素质教育,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

农村乡镇担任教育主管的干部队伍中,确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教育的行家里手,他们也深知素质教育的重要。但是他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搞一些形式来简单地装潢门面,摆一些花架子来应付上级,实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埋头于应试教育,不敢越雷池半步。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抓应试教育风险小

抓应试的基础教育,基层许多教育当家人心中是有数的,只要上级不来检查,学校就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读书学文化、学知识。再说为了顺利通过各级各类的抽考、统考、升学考,其他几门不抓或者少抓一点也无大碍,腾出时间与精力去抓考试成绩,不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走驾轻就熟之路稳妥!只要保住了饭碗就行了。就如俗话说的那样:做事越多缺点越多。如果不抓成绩,弄不好,本校的教学成绩在各项考试中出现倒挂的话,而末尾就将意味着自己被淘汰,谁又愿意去做儍事呢?

(2)为应付上级检查走过场

某些地区乡镇、农村的学校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也会专门组织一班人马:如文艺、体育、绘画类等各种形式的突击队,临时突击一下,搞几个节目,组织一个球队、搞出一些个人小制作什么的,放在陈列室里。只要是汇报表演时有了节目、比赛参加了、或者有了名次,不是最差就行,上级检查的考核分拿到手,就可以说明本校的工作是全面开展的。检查组走后,还是我行我素。

(3)受地区环境左右身不由己

农村地区的环境因素首先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每一学年中,都要多次到基层乡镇学校实施统考、抽考。不管是什么内容的考试,你都必须随时准备参加考试,不抓应试教育行吗?其次是地区的经济环境条件较差,工厂效益不好,工人纷纷下岗,再就业十分困难的现状仍未能得到较好的改变。许多农村家庭因缺乏科学指导,种植收益低,亏损较多。各种变着法儿的乱收费此起彼伏,学生的书本费本身就不便宜,加之各种练习册、辅助训练等,更是无形地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你学校,交给你校长、老师,孩子是来学知识的,孩子就归你管,你学校不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行吗?读书做官论不仅死灰复燃,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更是猛烈地冲击着农村乡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地区的主管教育行政干部,片面地理解教育产业化的概念。有的甚至借财政困难削减学校的办学经费,让学校自筹资金,自己核算,自力更生解决问题。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变得更加紧张,加之一些经费的管理使用不合理,使基础设施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和应用,更是严重地影响着素质教育发展。

(4)校长心理压力大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的财政相当困难,教师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莫名其妙的扣留、拖欠工资问题也早已司空见惯,更有些农村地区乡镇学校的当家人,只是照搬人家的改革做法,把该按时发放的工资,扣下总额一定的比例,拿出来按量化考核再分配。这样一来,校长对自己的部下,既要知人善任又要照顾关系,加重了心理上的压力。一方面,关系户照顾不到,不行!另一方面,明知部下按实际工作情况表现是称职的,但是又要完成上级考核所下达的比例指标,就必须让他们低聘或者被强行挤出校外,担心教师不安心工作。

误区分析之二:

部分教育当家人理论水平低,误把应试教育当作素质来抓。

目前,农村乡镇学校领导实行的是任命制度,一些农村的基层乡镇学校当家人,有的不仅文化素质较低,而且管理能力差,有的甚至不懂得什么是教育管理,由于种种原因,被派到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担任中小学教育主管领导工作,抓起了中小学教育,这种现状理所当然地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国许多地方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也加强了,有许多走入了误区,把它纳入了企业效益管理的模式。把工厂制造产品合格率的方法,用来量化教师教学的成绩,用来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聘用或低聘的标准,再加上操作上人为的偏差,使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受到严重束缚,严重地扭曲了教师的形象,极大地损伤了教师的自尊心,造成了许多教师心理的畸形发展,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于是,什么快乐教学法、现代化教学啦,都得围绕着上级教育当家人的指挥棒转。许多地方,应试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可以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教师本身是具有一定职业道德,通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懂得如何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去开展教育训导转化工作的专业人才。他们也明知这样做,违背教育规律,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国民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合,但为了学校,同时也为保住自己的饭碗,也只好如此。

于是,也就出现了许多不该有的负面效应,甚至有的老师为了应付统考,改变了教学方法,作文指导课变成了背范文课。有的老师星期天还把学生带回家中背作文,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背造句的例句等。更有甚者,把社会上的营私舞弊的手法也用上了。教育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一时统统都抛在脑后,一门心思盯住成绩,还谈什么积极性的发挥,还谈什么素质教育?

还有的农村地区教育当家人,采用的是落后的封建式的管理制度,没有丝毫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更无多少民主可言。弄得校长无所适从,教师更是无所适从。还能谈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力培养、人格人品培养、四有新人,素质教育大都变成了停留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又走回了智育第一、成绩好就是一好百好的老路上去。

二、对策的思考与探讨

(1)改革人事制度坚持任人为贤

改革人事制度,特别是改革农村地区、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的干部用人制度,把任命制和公开向校内外招聘和选拔相结合的招聘制结合起来。加大公开招聘、充分竞争上岗的力度。真正把一些本身教学实绩突出,有文化素养、懂教育理论、会教育管理的行家,推荐到基层领导岗位上,破除封建主义的裙带关系,任人惟贤,不拘一格选人材。

(2)教改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教育改革要因地制宜,从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四化宏伟蓝图的百年大计出发,真正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正如同志三湾改编时倡导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不从农村抓起,从基层抓起,要完成三步战略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谈何容易!只有校长负责制和集体智慧结晶的结合,才有真正的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才能把教改落实在具体工作中。

(3)真正依法治教尊师重教

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废止封建主观的独裁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4)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现代化设备基本空白多的现状,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5)研究全面的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

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身体器官的发育功能、心理状态的评价。

考核应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不仅要动脑筋思考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目前国家的中考政策已有了重大的改进,但是从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批技术人才的根本上来说,还需做更多的努力和调整。

(6)提倡全面的教学检查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篇10

(一)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三)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农村教师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读书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故事会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们懂得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日记,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