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13

美食文化论文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中餐厅》;慢综艺;符号学;传播学;文化品格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中华民族在自然和人文的共同孕育中形成了丰富多元、共存共进的文化形态。《食经》《闲情偶寄》《随园食单》《建国方略》等许许多多关于美食描述的文献也彰显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的历史。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不仅仅是在制作和品尝,他们更是把自我对于生命和自然的体悟和哲思融会在美食中,也在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和情感沉淀中形成了族群独有的弥足珍贵的共同文化记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体现着中国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及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中,国家也迫切需要让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实现“走出去”,以“文”会友,《中餐厅》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餐厅》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由湖南卫视王恬团队打造的一档以美食和明星经营体验为主打得慢综艺节目。“慢综艺”是这些年才逐渐成形的一个概念,区别于之前注重节奏和快感的“快综艺”,强调放缓节目的叙事节奏,将情感与文化置于前景,在综艺中呈现更多的生活质感,让观众在节目中回归本真生活、反观真实自我。目前《中餐厅》已经推出了四季,每一季在播出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节目立足与中华传统美食,以明星合伙人经营餐厅的设置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里面也呈现了许多具有标识性的饮食文化符号,无论是对于饮食文化研究、传播学研究还是针对美食类慢综艺节目的研究,《中餐厅》都是很好的研究文本。

1文本分析和研究缘起

作为节目的名称的《中餐厅》本身就是一个中华文化标识。但在国内的文化语境中很少会使用《中餐厅》这个词,不会用来命名中国境内的餐厅,它一般是针对不在中国境内的接受群体而使用的词汇。前三季节目抓住《中餐厅》的内涵,通过综艺节目在他国录制的方式直接让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在地理上走出去。而第四季因为疫情的原因将节目的录制地点从国外转到了国内,将节目放在美食所产生的原产地———中国,聚焦长江沿线的几个城市,把餐厅开在游轮上,以流动的餐厅来带出沿途各个城市的故事。中华民族任何传统美食绝不仅只是给人的感官上享受,它同时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每一道美食都是充满情感和象征的文化符号。符号是讨论文化产生和传播中绕不开的概念,在观察文化传承传播的路径和接受机制方面,符号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以符号学的角度去阐述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也为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清晰方式。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美食借由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去传递,对于中华民族和国家文化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也能提供极大助力。

2《中餐厅》中的文化符号运用及表达

从《中餐厅》这一个充满着浓厚民族标识的文化符号出发,在中餐厅这个大的文化场域下,每一季《中餐厅》都展现了一个个各具魅力的中华美食文化符号。节目中出现的菜肴都是由参加的嘉宾制作,美食来源于祖国各地饮食文化,这也印证着“中餐”的表达:不拘泥于某一个菜系,而是中餐精华的“大杂烩”“大融合”。从剁椒鱼头、糖醋排骨、咕咾肉、珍珠丸子到台湾的卤肉饭,在一个个美食文化符号背后共同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基于不同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所展现的饮食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至关重要的饮食文化也牵动着千万个国人的心。美食早已超越单纯生理层面上满足,成了很多人的情感寄托和心灵追求。食材来源于自然,是人在时间长河中累积的对于自然万物的探索。而对于食材的选择、采撷和烹饪,“和”与“度”理念都贯穿始终,诸如清蒸、红烧、炙烤等烹饪技法也是凝结着中国人的生命思考。这些形形色色的美食文化符号表达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在饮食文化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华民族所秉承的“和”的处世与修身哲理。这种理念在饮食文化中,不仅体现在食材的获取上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在美食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各种调味、时长和火候,在品尝的时候也要对所受之食有一颗敬畏之心。“中餐”是一个大的美食体系,也体现着中华饮食文化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的特点,虽然每一道美食都有既定的食材和佐料,但其具体制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各人各地的口味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调整。在《中餐厅》前三季中都能看到为了针对当地人的口味,嘉宾在保留美食本身原有风味不变的情况下也进一步融合当地人的喜好研发了许多叫好又叫座的美食,既达到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又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美食的更多可能性。文化符号输出和接受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解码和再编码的过程,这些在《中餐厅》里粉墨登场的文化符号也表现出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和文化品格。

3基于文化符号运用上的文化形象构建及传播

饮食是民族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存在,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贯穿着民族生活的始终,也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族群共同记忆。饮食文化符号也在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品格。《中餐厅》除了通过展现一系列的饮食文化符号,以及基于这些文化符号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上所呈现出的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之外,它还通过“嘉宾制作美食”“将餐厅开入异国”等方式推动着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输出和传播。不仅实现了“言传身教”的文化符号解码过程,让观众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同时实现了“身临其境”的文化注入,让异国食客在中餐厅的文化氛围中品尝中国美食,更能呈现一种直观生动的文化体验。同时在文化符号的传播过程中,因为语境不同以及接受者不同的教育水平、民族文化习性、国家和社会的差别等因素,会产生一定的文化折扣或者接受落差。所以,在进行文化符号及文化形象传播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接受条件和接受语境,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个性中去寻找共性的东西,才能产生良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对话。

4美食类慢综艺节目文化品格和传播策略的反思

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开始逐渐对生活有了理性的思考,不再以单纯的忙碌为生命价值体现,开始期盼有一个机会能逃离巨大的生存压力,以相对舒服的节奏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因此慢综艺的萌发也充分体现出了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在节目的制作初期把握住市场和受众的需求,让他们在观看节目时得到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慢综艺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情感需求,通过嘉宾的视角去展现各式美食和自然人文风光,给屏幕前的观众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灵一个小憩的窗口,用一道道美食拿来疗愈每一个疲惫的心灵,用一处处靓丽的风景来抚慰每一双失神的眼睛。通过“美食+经营体验+旅游”这样一种独特的内容模式来创造一种综艺的新形态,这样的模式除了《中餐厅》之外,在《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大叔小馆》等这些慢综艺都有体现。慢综艺习惯把嘉宾置于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情景中,通过嘉宾对于这种不同他们以往的新的生活方式和状态的体验,通过对当地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的感受来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生活状态,让嘉宾褪去光鲜的外衣、放下匆忙的脚步后用真我去体会生活的温度。慢综艺的制作要求制作者既要兼顾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又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很好地渗透到节目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和感染到节目中的种种文化符号及其背后魅力。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在《中餐厅》中,嘉宾(合伙人)作为文化传播主体和“守门人”,他们不仅是美食制作者更是美食的推销员,他们既要在真实的厨房环境中展现一道美食是如何诞生的,更要在顾客光临《中餐厅》时向他们介绍美食的独特之处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在《中餐厅》第一季中张亮与从台湾来的客人推荐卤肉饭时就恰逢客人是专业制作卤肉饭的,在双方对于卤肉饭制作的切磋中,也给屏幕前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细致的“卤肉饭”课堂。把嘉宾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嘉宾身体力行去展现美食符号是如何生成的,对于接受者而言这种传播方式更有说服力。同时在嘉宾与顾客的互动中,也让传播行为变得更为生趣盎然,摆脱了以往专门介绍饮食文化的科教片或者纪录片那种精英化的传播方式。在这一点上,美食类慢综艺模式无疑给了我们更多借鉴和思考。《中餐厅》播出多季以来每一期都基本蝉联同时段所有频道收视第一的位置,这也得益于它背后的一个相对高效和完备的传播机制。从湖南卫视的黄金档到芒果TV网播,台网联动的模式让节目的播出效果实现了最大化。而在播出前的宣传造势和播出后的话题经营上,《中餐厅》团队也是很好地利用了“多级传播”的方式。播出前节目组就通过制造微博话题、小视频在官微、抖音、微视等平台上推送等进行发酵。此外节目组抓住当下观众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制作表情包、美食烹饪方法图等这种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短平快接受习惯的传播方式,最大地刺激受众们的兴奋心理,并且通过他们的转发、评论和日常使用去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宣传效应,形成由点波及面、层层渗透的效果。所以对于慢综艺而言,在挖掘好中国文化内核,确立节目价值表达的同时也要学会找准受众的接受习性,多去观察和研究新的传播现象和随之而来的新的接受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节目本身以及节目中所出现的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运用,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5结语

《中餐厅》已经推出四季,虽然也出现了娱乐化和文化性不能很好平衡的情况,口碑也遭受一定质疑,但是亮眼的播出效果和收视成绩依然让它成了同类型美食类慢综艺的佼佼者。对于中华饮食文化中美食文化符号的运用和传播上,《中餐厅》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在文化符号的运用上既有标准的文化样式也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活性的文化气度,在文化传播中也会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我们也注意到,在美食类慢综艺中坚守好节目文化品格,从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节目所要呈现的文化符号,权衡好市场需求与内容品质才是最为重要的。对于美食类慢综艺而言,“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而“慢”则是一种对生活的重新审视。节目制作和宣传形式的创新诚然重要,但保证好节目内容和表达始终是第一位,立意取材更需有价值,我们也更要注意去关注美食类慢综艺的文化符号是怎么使用以及它们营造出了怎样的文化形象、怎么进行传播等问题,才能在给观众愉悦观看体验的同时也留下更多精神层面的反思,才能让综艺不仅是娱乐也是艺术,一种电视艺术,一种看生活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史灵珂.《中餐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视听,2019,(08):111-113.

[2]杨广安.慢综艺节目中文化符号的运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9,(19):33-34.

[3]芦鑫.慢综艺的情感表达与创作革新[J].艺术评鉴,2019,(12):167-169.

[4]刘威,范子谦.略论真人秀节目《中餐厅》的传播价值[J].当代电视,2017,(11):43.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苏轼;饮食诗;饮食观;饮食文化

宋代饮食可谓是中国饮食史上的转折时期,食物由之前的匮乏慢慢变得丰盛,做法也更加细致。宋朝文人以闲适、从容的心态去琢磨饮食,并以聚友饮茶、饮酒为风尚,于是宋朝文人士大夫纷纷以描述日常饮食为雅,其中以苏轼为代表。他因为屡次反对当朝者的政策而受到排挤,一生三起三落可谓经历坎坷。苏轼多次被贬外地,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却有在中国各地生活的经历,这为他遍尝中国各地美食提供了可能,也激发出他自己动手创制美食的热情。同时苏轼还发挥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热爱创作的天性,在品尝过各地的美味佳肴后积极地将这些美食用诗歌记录下来,其中有许多诗是直接用食物名当作诗名,如:《野雉》、《鳊鱼》、《豆粥》、《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等。苏轼以食物入诗,不仅扩大了宋诗的表现范围,在弘扬了饮食文化的同时对地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尽管苏轼到处漂泊,但他乐天知命的性格也使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苦中作乐,从而更加激发他作诗的灵感。

一.饮食与养生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多次被贬不仅是对他心智的磨练,也是对他身体的劳损,“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1]“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2]可谓是身心俱疲。然而在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苏轼仍活到六十四岁的高龄,不仅与他豁达的性格和积极的心态有关,也与他善于通过饮食来养生有关。苏轼认为饮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于是他从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于已病之后。”[3]苏轼给其好友张鹗的养生方法:“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4]就被记载在《东坡志林》中,这里的第四点“晚食以当肉”既是从饮食角度给出的养生建议。而苏轼也非常克制自己日常饮食的摄入量:“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撰,则三之,可损不可增。”[5]可见苏轼十分看重通过节制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二.饮食与人生理念

苏轼的饮食诗大部分是在外地流放期间创作的,每一次的贬谪对他都是一种打击,然而苏轼能做到乐观豁达地积极面对,与他善于自我疏解排遣负面情绪有关。而烹制美食也是苏轼将注意力从悲愤的心情中转移出来的一种手段。比如《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倒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6]苏轼的政治生涯如此坎坷,但他却用自己达观的心态来进行自我解嘲,用“鱼美”与“笋香”来自我安慰,倒使人开始羡慕起他的口福来了。苏轼的饮食诗不仅描写食物,还表现出他幽默、诙谐的个性。他在《食豆粥颂》嘲笑僧人:“道人亲煮豆粥,大众齐念《般若》。老夫试挑一口,已觉西家作马。”[7]苏轼看到常年念经食素的苦行僧吃豆粥、念《般若》,不禁用幽默的口吻说自己吃了一口豆粥就仿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诙谐的态度正是他圆通灵活人生观的体现。林语堂说苏轼是“不可救药的乐天派”[8]。苏轼并没有刻意去表现自己通达、乐观的人生态度,038但我们在他的饮食诗中可见一斑。

三.苏轼饮食诗中体现的宋代饮食习惯

1.清淡素雅的口味。宋代人将饮食作为人格的象征。这也与佛教思想在宋代社会的广泛传播有关,他们把荤菜看作是富贵的代表,但又把它与粗鄙的人格相联系;而对于素食,宋人的态度则有了转变,他们把素食与高洁的人格联系起来,认为素食比荤菜更能体现清雅的品味,如苏轼在《元修菜》中写到:“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9]苏轼将之比喻为乐于奉献的君子人格。爱吃素食说明宋代人的口味普遍偏于清淡。2.崇尚天然的观念。因为古人的自然生态观,宋代人遵从大自然的原生态观念,他们的日常饮食更崇尚保持食物原料的天然原味[10]。苏轼有诗句:“雪沫乳花浮午盏,缪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11]缪、笋等都是极为常见的蔬菜,这些食材都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体现出宋代人顺应自然的选择。而饮食上的简单朴素则反映了宋代人对宁静淡泊人生的追求。3.肉食结构的变化。随着宋代南北经济的密切交流,常见的肉类除了鸡、鸭、鹅等家禽,还有羊肉和猪肉。而各种野味也在宋代肉食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比如河豚、老鼠、蝙蝠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2]《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河豚和“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卿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13]中描写的老鼠与蝙蝠就是苏轼爱吃的野味,可见宋代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4.蔬菜品种多样。“蔬亚于谷”,蔬菜在宋代饮食中是重要的食材。宋代时候的蔬菜品种已经十分多样了,常见的有篙、笋、莼菜、芹菜、白菜、韭菜等。但各地的蔬菜品种有所差别,而南方蔬菜与北方蔬菜的差别尤其突出。苏轼在《春菜》中写出了南北蔬菜的差异:“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绘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14]家乡四川的蔓菁、韭菜、荠菜、青蒿等蔬菜让苏轼无比怀念,但彼时苏轼却身在北方难以尝到家乡美味。

四.苏轼饮食诗的影响

苏轼并不是第一个将食物写进诗歌里的人,早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就有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作品,但第一个自觉地将饮食写入诗歌中的人却是陶渊明,他赋予了饮食诗一个新的审美意义。而苏轼继承了陶渊明饮食诗的美学境界,给予饮食题材以足够的重视,使饮食诗大放异彩。[15]宋代诗人以日常生活细事入诗,苏轼的饮食诗不仅迎合了宋诗以俗为雅的审美,更是扩大了宋诗的表现范围,将如此众多的食品写入诗中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促进了饮食新诗风的形成。北宋饮食文化的发展为苏轼创作饮食诗提供了条件,同时苏轼的饮食诗也推动了北宋饮食文化的发展。苏轼的宦游经历使他品尝到大江南北的食物,尤其是平民饮食,这些美食为他的诗歌写作提供了材料,而随着苏轼饮食诗的传播,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美食得以流传,北宋的平民饮食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五.结语

苏轼并不是第一位写饮食诗的作家,但他将美食与文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美食成为文化的载体,对研究北宋饮食文化与饮食风俗做出了贡献,同时他通过描写美食来表现自己的人格修养,侧面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方式与生活状态。“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16]苏轼每到一处即热心地用诗文记录下当地的饮食风味,我们可以从苏轼的饮食诗中感受到他乐观的心态与生活的乐趣。同时他并没有受到孟子“君子远庖厨”理论的影响,而是积极参与实践创作,烹制出了许多以“东坡”命名的菜肴,这也是他积极人生观的一种体现,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2][12]苏轼.苏东坡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

[3][4]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

[5][7]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

[6][9][13][14]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

[8][16]林语堂.苏东坡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邓雅丽.宋人笔记中体现的饮食之道和生态观念[J].农业考古,2014,(3):1-2.

[11]苏轼.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交通墓础设施文化传播促进作用

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融人世界格局之中,以开放的精神吸取全人类的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淮安本土传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融和淮安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促进了淮安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淮安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淮安传统地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汇融合,促进了淮安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淮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新长铁路淮安段全线贯通、投入营运,把淮安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这两大经济体联成一个密切的相互依托的大市场,使淮安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大大改善了淮安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吸引了一批批浙江、广东商人,特别是商品经济意识强的浙江温州、台州等地的商人商贩,络绎不绝地进人淮安这一未被开垦的市场。温州商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成功致富的生动经验,对淮安人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的传统保守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激发了淮安人的创业冲动和创业意识;便捷畅通的交通,极大改善了淮安招商引资环境、人文发展环境,吸引了国内大公司大企业和诸如韩泰集团、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注意力,它们或在淮安直接投资,或在淮安推广他们的产品,给淮安带来了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生产技术、先进文化观念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全新意识。另一方面,便捷畅通的交通,也拓宽了淮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通道和淮安人外出经商的空间,大批在外打工、经商的淮安人,在异地他乡一面学着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一面感受着外地文化的冲击,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地先进文化观念的影响,并通过回乡探亲或返乡创业等途径,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同乡好友,有意识无意识地传播着外部先进文化理念,促进了淮安传统地域文化的吐故纳新。由此形成的淮安传统文化与发达地区先进文化理念的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局面,也促进了淮安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进步,促进了淮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交通建设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

便捷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为弘扬淮安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淮安的文化影响力,提高淮安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淮安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共生互动关系,经济需要文化,文化渗透经济,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大小。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是以文化论高低的。公务员之家

淮安,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人文景观极其丰富,这是打造“文化淮安”的优势所在,也是淮安城市的一张王牌名片。近年来,淮安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投资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为弘扬淮安运河文化、淮扬菜美食文化、名人文化,增强淮安的文化渗透力,提高淮安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打开了广阔通道,促进了淮安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文化是淮安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文化品牌。大运河之水哺育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使运河地区成为人才荟萃之地,文风昌盛之区。运河中最古老的河段邢沟始凿于春秋时代后期,淮安境内自隋至明、清先后由人工开凿规模较大的运河有汁河、沙河、中运河等近十条。清江大闸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是古运河上现存最古老的石闸,史称遭运咽喉,由此奠定了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蔺”的历史地位。淮安是三千六百里运河中无可争议的“运河之都”,是运河的文化中心。

今天,发达便捷的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和运河疏浚工程的展开,使“运河之都”—淮安,重新焕发了作为运河文化中心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淮安,提升了淮安城市的历史品位和魅力。同时发达的交通也使淮安与苏南、上海,与全国、全球的商业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活跃,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加便捷。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使淮安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现在,乘车从淮安到南京、上海、北京分别只需要2个小时、3.5个小时和8个小时,南下北上,西进东出,非常便捷,这为淮安运河文化的传播,为淮安更有效地融入长三角都市经济圈,融入全球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餐饮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安排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阐述了餐饮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对旅游业、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拉动作用,并指出挖掘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可拉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餐饮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与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饭店业等行业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民以吃为天、国以民为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餐饮业肩负着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乡市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特别是餐饮业逐步向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的今天,将会更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有力地影响与促进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以及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发展。

自1992年以来,我国餐饮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连续15年达到两位数以上,近5年来则达到18%以上;2006年,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7486亿元,同比净增1330亿元,增长21.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快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9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突破8800亿元大关。“十•五”期间,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160万;全国现有餐饮网点40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万。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并以年均增长7%-8%的速度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餐饮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餐饮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据资料显示,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尊重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国家对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点,就有发展高效农业及加工业和发展特色旅游业,这便为与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有着相辅相成联系的餐饮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业拉动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特色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优势和重点之一。广西的桂林山水、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云南的大理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四川的九寨沟、西藏的雪域高原、陕西的兵马俑、宁夏的西夏王陵、山西的大同石窟、内蒙古的大草原、新疆的天池、青海的高山湖泊、重庆的三峡风光闻名遐尔。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另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光水色,也包括这一方水土滋养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风土人情、书法碑刻、地方戏剧舞蹈、工艺品、土特产品、风味美食等地方文化。地方的风味美食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双重因素。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乡土特产,乡土特产可以制作各种风味美食。各地方的风味美食是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精神创造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积淀。

旅游具有社会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集观光浏览、了解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等多种内容为一体而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地方的风味美食既是土生土长,独具地方特色的物质产品,也是每一个地区的独特的文化标识。因此,品尝地方风味美食就成为旅游活动中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逯耀东发表在《餐饮世界(2003•5)》中《黄山顶上吃石鸡》一文描述到:“餐餐菜色相同,韭菜炒蛋,白菜帮炒肉,炒青菜炒的是白菜叶,端的是一菜两吃。还有萝卜烧肉,另外是辣油笋丁,用的是现成罐头加热,笋老似竹根。汤是盐水飘蛋花。而且碟子很小,一桌八人,每人一筷就没有了。菜无残汤无法泡饭,只好干咽白饭”。由于饭菜质量问题,造成的心情不好,美景在自然也黯淡无光了。文章说:“第三天早晨,终于离开贡阳宾馆,晚上投宿玉屏山庄。玉屏山庄在玉屏峰下,从这里再往上爬就是天都峰,哪是黄山最高的地方。著名的‘迎客松’就长在山庄旁的岩壁上,但远不如画像里好看,真不知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费了这么大劲,爬到这里干什么?”。文章最后说:“石鸡的确鲜美,虽名曰鸡,绝胜于鸡,惜山中无酒,若配以徽州的甜米酒,移席松下,把盏静观脚下云生云涌,那该是神仙的境界了。饭罢,步出山庄,山风冷冽,群山云雾萦绕,真是山在虚无缥缈间了,山和松都好看起来,心想这次黄山没有白来。”逯耀东的这篇文章道出了山光水色与风味美食相得益彰的道理。其实有些游客不光因风景而来,美食也是重要因素。可谓游客之意不但在景,也在美食之间。

餐饮业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也得到很好的印证。南宁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南宁夏长冬短,雨量充沛,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半城绿树半城楼,被誉为中国的“绿都”。南宁的旅游资源丰富,市内有世界名洞——金伦洞,中国的下龙湾——大龙湖,广西的庐山——大明山,九龙瀑布群,龙虎山自然保护区、青秀山风景区和昆仑关战役战场等名胜古迹。南宁市的风味小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如“游邕不吃谟觞粥,神仙返去也顿足”赞的就是南宁(邕是南宁的简称)美味粥品。南宁市以开放、包容和追求时新百味的饮食理念,吸引了海内外餐饮商家前来投资经营,餐馆遍布大街小巷,餐饮业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特色,除了传统的桂菜、粤菜外,还有淮杨菜、川菜、湘菜、黔菜、滇菜、闽菜、台湾菜以及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风情美食。

根据南宁的餐饮业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南宁市委书记马飚提出把南宁建成一座“美食天堂”,扩大内需,推动南宁经济的发展。2004年以来,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载体,南宁连续举办了多届“旅游美食节”,向海内外游客全面展示南宁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取得良好的效果。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5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1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05%和109.42%;接待国内游客1386.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54%和16.47%。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8.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60.0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98%和37.93%;接待国内游客1623.8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7.08%和16.20%。

餐饮业拉动农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餐饮业的原材料主要取材于农产品、畜牧业产品及其深加工的产品。餐饮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畜牧业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销售。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餐饮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从而促进餐饮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是优势产业,所以餐饮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1999年5月,吉林省政府推出了创建吉菜菜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挖掘、整理和创新,吉菜菜系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吉林省餐饮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吉林特色餐饮业拉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作用日益凸现。全国首创省一级的“第一把”手抓菜系,也成为勤政美谈。笔者认为,关于吉菜的创建和开发原则对西部地区不乏借鉴意义。

据了解,目前,吉林省的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人们对吃的需求还是第一位的。过去,人们吃是仅为温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选择性更强了,要求更高了,吃的消费蕴含很大潜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吉林特色的餐饮业拉动吉林经济增长,用促进吉林的消费需求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办法,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这一点看,吉菜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铺路石。吉林省的经验表明,餐饮业成为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可拉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伟大文化创造,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挖掘餐饮制品的文化内涵,借助各少数民族风味美食与人文渊源、景点的传说,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西部地区餐饮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广西是壮族的聚居地。铜鼓是壮族文化的象征。柳州市南疆饭店开发了以壮族文化为背景的“铜鼓宴”,深受国内外游客和本地居民的青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铜鼓宴”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南瓜、冬瓜、西红柿、莲子,配予鸡鸭鱼肉。南瓜雕成蟠龙飞凤,栩栩如生;冬瓜做炖盅烩渔鲜,外形雕成铜鼓的模样;西红柿镂空,当中放肉末,用蒜苗搭成栅架,名曰“田园风光”;莲子裹以肥肉,装碟形似真的莲蓬。“铜鼓宴”的菜式有一百多种。主食有“八宝饭”、“五彩糯饭”等等。酒杯、筷子、调羹一色是木制品,真的是返璞归真。饮料用的是壮族的糯米酒。服务员穿戴壮族少女的服饰,宴会当中按壮族的习俗给客人敬酒,唱大家熟悉的电影《刘三姐》的歌曲,与客人对山歌,把客人融入浓浓的壮族文化之中。“铜鼓宴”成为“政府采购”的项目,柳州市政府宴请外宾和重要内宾必上“铜鼓宴”。“铜鼓宴”既经济又美味,深受本地居民的喜爱,成为南疆饭店的核心竞争力。

南宁银河大酒店是一家三星级旅游饭店,是越南旅游团选定的入住饭店。该饭店在传统桂菜、粤菜基础上,使用本地出产的原材料开发的龙皇桂花虾、滋补蛤蚧寿龟鼎、银河九层糕获得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中国名菜名点大赛金牌奖,美极童子鸡、竹挞荷香禾花鱼排、壮乡竹筒雀肉香芋夹、柚皮田螺锅、岭南一品生菜包获银牌奖。乾隆生菜包、富贵竹香烧鳝球、酱香干煸北海鱿、深水玉石爆羊片、灌肠百花球、青运花雕骨、乡村魔芋锅、福寿南瓜鼎评为广西名菜名点。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饮食习惯相似,这些名菜名点也符合越南游客的胃口,深受欢迎。美食加上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客房环境以及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银河大酒店在越南颇有口碑,到南宁来的越南游客指定要入住银河大酒店。银河大酒店成为南宁同档次酒店开房率最高的一家,连续五年评为“广西十佳星级饭店”。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饮食类节目遍地开花,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饮食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充分了解饮食类节目独特的传播特点,找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饮食类电视节目是以介绍饮食文化、烹饪技法、饮食消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当前比较著名的节目有:《天天饮食》、《贝太厨房》、《天天厨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适应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节目。同时,在“创味”的过程中,展现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目前,饮食类电视节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成为收视节目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一、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目前,各种媒体出现的美食类内容比比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广告诉求,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饮食类内容传播的排头兵,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独具特点是什么呢?

1、收视观众群较为固定

饮食类节目的定位群体,除了家庭主妇,其他大多是经济状况较为宽裕,喜欢上网、喜欢美食、对饮食节目以及饮食知识较感兴趣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特征是:年龄大概在16-40岁之间,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喜欢吃喝玩乐的社会同年龄层次人群;容易接受各种类型的食物;对饮食资讯较感兴趣,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中已经成为很有潜力的高消费群体,在吃这方面消费意识和相对消费能力强。

2、节目形式多样

全国各级电视台陆续推出的电视美食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将它们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的讲解烹饪技法的节目,如东方卫视的《贝太厨房》;二是擂台式节目,如星空卫视的《食神蒸霸》;三是介绍饮食文化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食全食美》。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在节目中要么由主持人带领大家尝尽天下美食;要么教你认识自己的体质,介绍以调整体质,治疗病痛、延年益寿功用的养生食谱;或将烹饪美食与解说情感结合,使刺激味蕾和探寻情感同步;或请来众多民间高手纷纷登台亮相,秀出拿手绝活,让您的餐桌集百家之长,助您成为众人羡煞的巧手大厨!

3、现场性强

老百姓爱讲究个吃,民以食为天,饮食类节目自然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而观众适时的参与是节目增加活力和观众缘的最好方式。现在饮食类节目大多现场请了很多观众,将厨师的洗菜、切菜及制作等过程也一一现场直播,观众可随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选手请教,或提出自己对这道菜的不同制法,甚至是指出厨师的不当之处。节目组会从来信中选取几条,当面向选手质问,看能否难倒选手。为了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奖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加强饮食类节目的现场性,观众的意见被充分采纳,观众就会有一种对自身对节目的认同和共鸣感,更可以巩固观众群和收视率。

4、市场潜力大

饮食类电视节目的观众和潜在观众人数多,市场潜力巨大。在当前,饮食类节目以其亲和力和实用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生活服务节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越呈现多元化。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我国共有城镇家庭约37572万户,即使每个家庭只有一名家庭主妇,那么饮食类节目的潜在观众也有37572万人,这对于主要是做给城镇观众看的饮食类节目而言,市场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另外,我国中等以上学历者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吃”感兴趣,这一点从各个饮食论坛食客云集即可窥见一斑。

饮食类电视节目虽然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正待改进。

二、饮食类电视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1、跟风雷同,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栏目。自《天天饮食》开播并创造收视高峰后,全国各个电视台在短时间内跟风上了一批类似的饮食类节目。可实际效果是,这些节目都没有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形式单一,观众看多了就厌倦了,把一个饮食类节目做得跟科教类节目一样,一个人在上面自顾自地说说,让人根本感受不到饮食的乐趣,更别谈能吸引住观众了。

2、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节目主持人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灵魂,他可以教您学会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或为不同阶层的食客推荐饭店、帮助订餐,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拉近自己和观众的距离,起到桥梁作用;或者主持风格轻松诙谐,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更多地手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饮食类电视节目质量下降,援引就是在于主持人套路陈旧,话语平淡,气氛死板,调动不了观众的积极性。而且除了主持风格与节目不符之外,其本身还可能为了节目更多的经济利益,偏向于宣传广告,从而招致观众的反感。

3、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想想老百姓张口就来的饮食类节目,数量好像真不是很多,即使你有更具特色的食品,也需要不断地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这个理由显然不是产品本身决定的。如果一个饮食类节目可以将自己打造成具有一定形象和品牌能力的节目,随之增多的肯定也是上升的人气和节目的收视率。

三、饮食类电视节目发展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瞄准饮食类电视节目这块大蛋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把握饮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方特色要浓厚

中国菜系内容复杂,中国饮食文化有无数个饮食名城特色菜,更有无数个省,城市的必吃菜,单单一个节目就想把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各种特色名吃一网打尽,显然有些不切实际,易造成节目浮于表面,内容走马观花。节目大而杂,倒不如小而精。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选好一个切入点,详细介绍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加深观众的地域归属感,使自己能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收视观众。

2、饮食观念要实用、时尚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水准时,必然会转变饮食观念,追求生活、生存质量,这时吃自然成为一个焦点。人们关注的已非仅仅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健康、怎么吃时尚的问题,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这时同样的吃,已从满足生理需求跳级到满足人们获得安全和社会尊重的需求。饮食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自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适当加入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如膳食营养,食疗,瘦身减肥等,现在已经有多个节目开始了这样的转变。

3、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能创造价值,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最具魅力的无形资产,代表媒介形象”。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要把品牌叫响。做一个品牌类的饮食节目,最终要的是要保证它所追求得品质。里面的菜谱应是经过精心挑选,色香味俱全的,并且是经过烹饪界的专家亲自品尝鉴定的。

4、电视媒体要与其他媒体结合

由于电视节目几乎不可保留和连续观看,而烹饪技术对个人而言,不是看一遍就能记住的,出版书籍,把节目里的精彩内容集结出书,既服务了观众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或者开通网络版,考虑到传播的互动反馈,建立一个关于饮食的提问板,既为某个读者解决疑问,也为节目的内容提供了参考,从而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多媒体运作都是围绕节目而展开,以节目为中心,形成一个传播链,以争取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收视率。

饮食类节目作为一个新兴的节目形式,正以它独特的优势,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了我们老百姓得餐桌,使我们能一边津津乐道地畅谈美食,一边品尝着各色珍味。电视作为中国老百姓最普及的传播媒体,自然应担当起传承饮食文化,合理丰富老百姓日常饮食的重任,引导民众朝健康,合理,节约的餐饮文化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边吃边聊:饮食漫笔及小吃地图》李其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1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饮食类节目遍地开花,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饮食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充分了解饮食类节目独特的传播特点,找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饮食类电视节目是以介绍饮食文化、烹饪技法、饮食消费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当前比较著名的节目有:《天天饮食》、《贝太厨房》、《天天厨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适应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节目。同时,在“创味”的过程中,展现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目前,饮食类电视节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成为收视节目里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一、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目前,各种媒体出现的美食类内容比比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广告诉求,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饮食类内容传播的排头兵,饮食类电视节目的独具特点是什么呢?

1、收视观众群较为固定

饮食类节目的定位群体,除了家庭主妇,其他大多是经济状况较为宽裕,喜欢上网、喜欢美食、对饮食节目以及饮食知识较感兴趣的群体。他们的基本特征是:年龄大概在16-40岁之间,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喜欢吃喝玩乐的社会同年龄层次人群;容易接受各种类型的食物;对饮食资讯较感兴趣,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中已经成为很有潜力的高消费群体,在吃这方面消费意识和相对消费能力强。

2、节目形式多样

全国各级电视台陆续推出的电视美食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将它们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的讲解烹饪技法的节目,如东方卫视的《贝太厨房》;二是擂台式节目,如星空卫视的《食神蒸霸》;三是介绍饮食文化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食全食美》。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在节目中要么由主持人带领大家尝尽天下美食;要么教你认识自己的体质,介绍以调整体质,治疗病痛、延年益寿功用的养生食谱;或将烹饪美食与解说情感结合,使刺激味蕾和探寻情感同步;或请来众多民间高手纷纷登台亮相,秀出拿手绝活,让您的餐桌集百家之长,助您成为众人羡煞的巧手大厨!

3、现场性强

老百姓爱讲究个吃,民以食为天,饮食类节目自然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而观众适时的参与是节目增加活力和观众缘的最好方式。现在饮食类节目大多现场请了很多观众,将厨师的洗菜、切菜及制作等过程也一一现场直播,观众可随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选手请教,或提出自己对这道菜的不同制法,甚至是指出厨师的不当之处。节目组会从来信中选取几条,当面向选手质问,看能否难倒选手。为了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奖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加强饮食类节目的现场性,观众的意见被充分采纳,观众就会有一种对自身对节目的认同和共鸣感,更可以巩固观众群和收视率。

4、市场潜力大

饮食类电视节目的观众和潜在观众人数多,市场潜力巨大。在当前,饮食类节目以其亲和力和实用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生活服务节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越呈现多元化。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我国共有城镇家庭约37572万户,即使每个家庭只有一名家庭主妇,那么饮食类节目的潜在观众也有37572万人,这对于主要是做给城镇观众看的饮食类节目而言,市场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另外,我国中等以上学历者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吃”感兴趣,这一点从各个饮食论坛食客云集即可窥见一斑。

饮食类电视节目虽然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正待改进。

二、饮食类电视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1、跟风雷同,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栏目。自《天天饮食》开播并创造收视高峰后,全国各个电视台在短时间内跟风上了一批类似的饮食类节目。可实际效果是,这些节目都没有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形式单一,观众看多了就厌倦了,把一个饮食类节目做得跟科教类节目一样,一个人在上面自顾自地说说,让人根本感受不到饮食的乐趣,更别谈能吸引住观众了。

2、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节目主持人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灵魂,他可以教您学会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或为不同阶层的食客推荐饭店、帮助订餐,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拉近自己和观众的距离,起到桥梁作用;或者主持风格轻松诙谐,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更多地手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饮食类电视节目质量下降,援引就是在于主持人套路陈旧,话语平淡,气氛死板,调动不了观众的积极性。而且除了主持风格与节目不符之外,其本身还可能为了节目更多的经济利益,偏向于宣传广告,从而招致观众的反感。

3、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想想老百姓张口就来的饮食类节目,数量好像真不是很多,即使你有更具特色的食品,也需要不断地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这个理由显然不是产品本身决定的。如果一个饮食类节目可以将自己打造成具有一定形象和品牌能力的节目,随之增多的肯定也是上升的人气和节目的收视率。

三、饮食类电视节目发展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瞄准饮食类电视节目这块大蛋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把握饮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方特色要浓厚

中国菜系内容复杂,中国饮食文化有无数个饮食名城特色菜,更有无数个省,城市的必吃菜,单单一个节目就想把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各种特色名吃一网打尽,显然有些不切实际,易造成节目浮于表面,内容走马观花。节目大而杂,倒不如小而精。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选好一个切入点,详细介绍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加深观众的地域归属感,使自己能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收视观众。

2、饮食观念要实用、时尚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水准时,必然会转变饮食观念,追求生活、生存质量,这时吃自然成为一个焦点。人们关注的已非仅仅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健康、怎么吃时尚的问题,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这时同样的吃,已从满足生理需求跳级到满足人们获得安全和社会尊重的需求。饮食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自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适当加入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如膳食营养,食疗,瘦身减肥等,现在已经有多个节目开始了这样的转变。

3、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能创造价值,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最具魅力的无形资产,代表媒介形象”。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要把品牌叫响。做一个品牌类的饮食节目,最终要的是要保证它所追求得品质。里面的菜谱应是经过精心挑选,色香味俱全的,并且是经过烹饪界的专家亲自品尝鉴定的。

4、电视媒体要与其他媒体结合

由于电视节目几乎不可保留和连续观看,而烹饪技术对个人而言,不是看一遍就能记住的,出版书籍,把节目里的精彩内容集结出书,既服务了观众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或者开通网络版,考虑到传播的互动反馈,建立一个关于饮食的提问板,既为某个读者解决疑问,也为节目的内容提供了参考,从而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多媒体运作都是围绕节目而展开,以节目为中心,形成一个传播链,以争取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收视率。

饮食类节目作为一个新兴的节目形式,正以它独特的优势,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了我们老百姓得餐桌,使我们能一边津津乐道地畅谈美食,一边品尝着各色珍味。电视作为中国老百姓最普及的传播媒体,自然应担当起传承饮食文化,合理丰富老百姓日常饮食的重任,引导民众朝健康,合理,节约的餐饮文化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边吃边聊:饮食漫笔及小吃地图》李其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1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中式菜肴名称菜谱翻译刀工烹饪方法跨文化交际知识

一、引言

中国人历来对食文化偏爱有佳。“Peopleregardfoodastheirprimewant,andfoodsafetyisatoppriority.”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食物。但很多老外对星级酒店提供的菜谱英译大为吃惊。如笔者在《北京晨报》看到的一个有关菜肴翻译的消息:“口水鸡”被译为“流着口水的鸡”;而“童子鸡”译为了“没有过性生活的鸡”;“鱼香肉丝”被译为“鱼和肉丝”,结果老外在吃饭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鱼在哪里。这样的蹩脚翻译只能使外国人品尝美食的欲望大打折扣。因此一份清晰明了而又不失文化韵味的菜谱不仅可以起到提升品位的作用而且也宣传了中国的文化。

二、刀工及烹调方法的英译

在中国的厨艺行业流行“七分墩,三分灶”的说法,就是说厨师的七分工夫在菜墩上,其余的三分工夫在烹调技法上,由此可见,刀工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同样的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刀工而成的形状其口感也的确不同。

1.刀工主要有以下几种。

切丁dicing,切片slicing,切丝filleting,切碎mincing,切菱形diamondcutting,去骨boning,去皮scaling。

2.烹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炒stir-frying;sauté,煎pan-frying,爆(溜)quick-frying,炸deep-frying,其中还分为干炸(drydeep-frying),软炸(softdeep-frying)和酥炸(crispdeepfrying)。烧braising,红烧braisingwithsoysauce,煮boiling,煮还可以分为涮(toboilinstantly),掸(blanch),快煮(quickboiling),煲/炖/煨/焖/卤simmer;stewing,熏smoking,

烘烤铁烧“烧烤”toroast指的是在明火上直接烤,如“烧烤乳猪”roastsucklingpig;“烘烤”tobake是在密封的容器中烘烤,如烘面包;“铁烧”tobarbecue,是放在铁架上烧烤,还有“铁板烧/炙烤”tobroil,“干烧”drybraised,“叉烧”spit-roasted,“肉串签”skewer,“盐烤”salt-baked,如“盐焗鸡”salt-bakedchicken。

三、菜名的命名方式及翻译方法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功能和推销价值,可以说一个菜名背后就是一段故事。关于中式菜名有很多种分法,如写实型,写意型等。笔者倾向于简单地把它们分为普通组合型和文化型。所谓的普通组合型即是把烹饪要素组合而成,烹调要素主要包括:原料、烹饪方法、调料、刀工、口味,例如:炒鳝片:stir-friedeelslices;辣子炒肉丁:stir-frieddicedporkwithgreenpepper。文化型的名称很含蓄、隐晦,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有的以典故传说命名的,如:八仙过海;有的以人名来命名的,如:文山肉丁;有的运用形象比喻的,如:凤踏龙舟,二龙戏珠;也有的以地名命名的,如:西湖醋鱼,芷江鸭,北京烤鸭等。基于以上两种命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1.直译

“菜肴名称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用什么原料,用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好的菜谱应当让顾客一目了然地知道菜的原料、制作方法及刀工等等。在此情况下直译是最好的办法。下面举几个例子:

(1)清蒸桂鱼:steamedmandarinfish。(2)咸牛肉:saltedbeef。(3)酸甜鸡:sweetandsourchicken。(4)红烧肉:braisedporkwithbrownsauce。

2.直译+解释或增词直译

中国的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菜名讲究风雅,有时单从菜单上判断我们根本不知其为何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直译+解释的办法,即先按字面的意思译出菜名,再将其中隐藏的典故传说介绍给客人,这样可以增添谈话乐趣,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如:佛跳墙:theBuddhistmonkjumpingoverthewall—ingredientsusedforthecasserolearealldelicaciesofChinesecooking:shark’sfin,seacucumber,abalone,driedscallop,ham,chicken,duck,lamb,bambooshoots,mushroomsandvariousspices.Thesearesealedinsidethecasseroleandboiledforlonghours,ensuringtheessenceofeachingredientisbeingextracted.Thus,besidesthewonderfultaste,thecasserolealsohashighnutritivevalues.Themeaningofthedishisthat,itissodeliciousthattheBuddhistmonkcannothelptojumpoverthewallandhaveataste.

夫妻肺片:Husbandandwifelungslices—itgotitsnamefromthecustomersofasmallrestaurantrunbyacouple

3.意译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谱追求“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有较深的文化内涵,有时便以行话或隐语出现,这时我们可用意译法将原料介绍给客人。如:

(1)芙蓉鸡片:friedchickensliceswithegg-white,“芙蓉”即指蛋白“egg-white”。

(2)地三鲜:friedpotatoeswithgreenpepperandChineseeggplant。

(3)牡丹蔬菜:friedmushroomsandbambooshootsinapeonyshape。

4.转译

严格来说,转译法应该属于意译的一种,吴伟雄在其《中式菜谱英译浅谈》中提到了菜谱上某些原料的“转译”问题,如:“凤凰粟米羹”中“凤凰”就不能译为长生鸟的“凤凰”(phoenix)了,“凤”者“鸡”也,“凰”与“鸡黄”的“黄”同音,有经验的翻译是会将“凤凰”转译为“鸡蛋”再译为“egg”。再如:

(1)金华玉树鸡:slicedchickenandhamwithgreens,“金华”为地名,浙江金华以产火腿而闻名,“玉树”为“青菜”。

(2)龙虎斗:又名龙虎凤大烩,thicksoupofsnake,wildcatandchicken。

四、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培养

菜谱的英译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工作,因此我们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宗教差异、道德观念及忌讳等诸多问题。如“龙虎斗”中“龙”的形象,我们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而在外国人眼中龙是可怕、邪恶的动物;而“虎”应该受到人们的保护而不应该成为餐桌美食。另外,在有的地区对数字有一定的忌讳,如“四”同“死”谐音,“三”含有巫术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译“地三鲜”、“四喜丸子”等菜谱名称时要注意避开“三”和“四”。

参考文献:

[1]朱歧新.中国名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陆志宝.导游英语[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烹饪文化;旅游文化;海南

一、海南烹饪文化概述

中国烹饪文化是关于中国人饮食的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艺术、习俗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华民族宝贵、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与中国烹饪,在世界上被称为世界三大风味体系。海南烹饪在我国烹饪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海口与三亚等城市,各种餐厅,星罗棋布;各类排档,遍布街头。游人可品尝国内各大菜系,品味各地风味小吃,假如对外国菜有兴趣,也能够在海南一饱口福。笔者得知海南企联会展公司总经理张洪德的父亲张荣志先生是著名的国宴大师,于是同他探讨旅游文化中的烹饪文化,发现他是个美食家,能够评点全国各地的烹饪文化风格。张洪德认为,海南烹饪文化的特征是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海南省是个大岛屿,有自己本土的特色风味;海南大特区又是个移民省份,世界各国的外宾,南来北往的国内游客,促使海南在保持本土饮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外来的烹饪文化。海南有四川餐厅、东北餐厅、湖南餐厅、湖北餐厅、广东餐厅。游客到海口,总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特色风味。比方说,武汉人爱吃的热干面,重庆的麻辣烫,沈阳人的炖菜,韶山的回锅肉,在海口都有地方品尝。粤菜、湘菜、京菜、沪菜、鲁菜、鄂菜、陕菜等,百花齐放。韩国菜、日本菜、欧洲点心,五花八门。还有各种火锅、各类小吃、海南粉、抱罗粉、尖堆,当地风味小吃,各具特色。来海南旅游的游客,或在海南生活的人群,实实在在地当上了“美食家”。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好客,各地各民族的待客仪礼,体现出美好的伦理道德。中国人日常的饮食,节令佳肴,风味小吃,五花八门,展示出饮食文化的风采。

张洪德还认为,海南烹饪集中了中华烹饪文化的精华,具有高、中、低三个档次,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表现出相当的吸引力和优势,拥有最广大的消费者群。彼此吸引,相互借鉴,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主流。外国人十分喜欢中国各种平民化的点心,如饺子、汤圆、馄饨、面条、烧饼、米线、粽子、糕点、豆浆之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中西交流中,我们往往自我贬低,以吃洋西餐为时尚,吃中式点心为过时。一位外国人很奇怪中国人招待他小吃时,总带他上麦当劳以示尊重,其实他最喜欢海南的街头小吃。中国一向以烹饪王国感到自豪,所积累的饮食文化精华,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值得向世界推广。

海南菜系独具风格,地方风味浓厚。海南菜的风味特色以鲜、香、甜、酸、淡为主,格调质朴自然,洋溢海岛风情、南国韵味浓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特点一:烹饪原料丰富。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烹饪离不开原料。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地处热带的气候条件,使海南物产原料极为丰富,从而也为海南菜的构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点二:菜肴品种齐全。在数百种海南菜肴中,有号称海南四大名菜的传统佳淆:白切文昌鸡、白切加积鸭、白汁东山羊、清蒸和乐蟹。也有黎族、苗族菜肴,配料方法独特,体现了典型的少数民族风格。还有东南亚风味菜肴,可使游客足不出国,便可品尝异国风味。海南菜的烹饪借鉴了国内主要菜系的烹饪法,创新了一些独特的操作程序。海鲜宴、椰子宴、火锅宴、全鸭席、全羊席等,颇受海内外宾客的欢迎。

特点三:饮食口味奇特。近几年来,海南人饮食趋向猎奇。在海口市场上,鱼头比鱼肉贵,鸡、鸭、鹅的掌与翼,比鸡、鸭、鹅肉贵;吮骨头比“吃肉”更有滋味。小章鱼过去是极贱的水产品,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田螺、泥鳅原是人们不正眼看待无人问津的野物,如今堂堂正正上了筵席。猪的上颗成了名菜料“猪天梯”,牛心上的软膜,烹成了新菜肴“牛心蒂”。拆骨鸭掌、烧烤鸡爪、油炸鸭嘴,全成了时尚食品。

特点四:强调原味真味。海南菜系突出的特点就是清新,保持食物的原味、真味。具体手法有白切、清蒸、清炖、原汁、净测等。例如,白切文昌鸡、清蒸大龙虾、净测羊肉等,都是以“清”为特色。海南菜肴的选料很讲究,重视活杀现宰,不活不鲜的原料不要。由于用料新鲜,做出的菜味当然“新鲜”。当代人崇尚回归大自然,清、鲜的菜肴保持了自然风味,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有益。所以各地游人评价海南菜营养丰富。

二、海南四大名菜与地方风味文化

(一)四大名菜文化

1.文昌鸡。文昌鸡素以皮薄而酥、肉嫩骨软,“色、味、形”俱佳而驰名中外,文昌鸡系海南传统四大名菜之一。由于文昌鸡饮誉海内外,在海南,主人宴请宾客,席上必备一盘白嫩嫩、香喷喷的文昌鸡,以表款待之盛情。众游客到海南旅游、观光、度假,都要品尝一顿文昌鸡。文昌鸡肥而不腻,味美可口,是因为饲养方法独特。从孵出小鸡后就牧养,在备杀前一个月就离地笼养育肥,置阴暗处,每夫喂以米饭、玉米糠、花生饼、椰茸混拌成的糊状饲料。文昌鸡吃法多样,当地人喜欢煮熟后白切,配以佐料。佐料用姜泥、蒜茸、精盐、辣椒、米醋(或桔子水)和适量鸡汤混在一起,然后加人少许味精、山袖油或花生油,其味甚佳。还有文昌鸡中的炒鸡、炖鸡、椰奶鸡、椰盅鸡和杂锦鸡。也令人垂涎欲滴。

2.和乐蟹。当初,没有人敢吃螃蟹,于是,有人曾说过,第一个敢吃螃蟹的是勇士。现在,喜欢吃螃蟹的人越来多越。螃蟹作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堪称秋令美食。螃蟹味美肉鲜,特别是蟹黄,更是独具风味。螃蟹可生烹,可酒浸,可盐腌。最常见吃河蟹的方法是:洗净螃蟹,置锅中,加清水、料酒、生姜一同煮熟,取出,蘸用醋、细盐、酱油、香油、生姜丝配成的调味汁吃。和乐蟹既是名菜,药用也不可忽略。螃蟹营养丰富,它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甲壳素、铁、铝、磷等成分。但是,最好不要吃死蟹,以免引起蟹中毒。也因蟹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吃,斑狼疮病人也应忌食河蟹。

3.东山羊。人们将险峻的山路比喻为为羊肠小道,或称为羊肠鸟道。在山上的动物,一般都是后腿长,这样,有利于爬山,野兔就是如此。人们要抓野兔,不能够从山下往上赶,而是要从山上往下赶,这样,野兔就会翻跟头。羊就不一样了,特别能够走山道。万宁东山岭的羊虽然是家养的,总是在山上跑,却有野羊的味道,其毛色乌黑,肉肥汤浓、鲜而不擅,其美味据传是因羊食东山岭特产鹤鸽茶等稀有草木所致。东山羊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食法多样,各具特色,蘸以独特佐料,味美难得。有诗道:“徒彼东山岭,调羹独爱羊。天桥攀不上,岩洞步难扬。”

4.加积鸭。到海南来的游客,应该尝尝加积鸭,其以琼海市加积镇得名,是海南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加积鸭喂养方式特别,据说加积鸭当放养到1.5公斤左右时,要求离地笼养,笼子窄小,只容鸭卧,不让其站立和转身,每天以精饲料填喂,养到3一公斤重最适合宰杀。海南四季如夏,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地多吃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好,其中,加积鸭肉最佳。由于加积鸭属水禽,具有滋阴养胃、利湿的作用。加积鸭皮脆、肉厚、骨软、脂肪少、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传统食法是白切,用清水煮熟以后,以酸醋、姜泥、芝麻油蘸食,可健脾补虚,这是海南民间常用的滋补食法。

(二)地方风味文化

临高县面临琼州海峡,毗邻北部湾,海岸线长,渔产资源丰富,盛产鱿鱼。这鱿鱼,肉嫩润喉,美味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总理在国宴上安排了“琼台金鱿”给他品尝。结果,尼克松总统赞叹不已。

临高乳猪也是临高的特色产品,它可以加工成多种佳肴,如红烧猪肉、土豆炯猪肉、荷叶米粉蒸肉、荤素猪肉饼、肉片炒豆腐、狮子头、白萝卜炖猪肉、胡萝卜炖猪肉、腐乳爆猪肉、烤仔猪、糖醋菠萝猪肉、菊花粉丝炒猪肉、肉末冬瓜、肉末丝瓜、辣椒炒肉片、东坡肉等。临高乳猪因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补肾阴、滋养肝血等功能。东江玉兔具有营养价值高、饲养周期短、饲养来源广、繁殖力强等特点,肉质细腻、野味浓郁。干蝙的玉兔肉色红亮、肉嫩味美、气味芳香,是临高县养殖业的品牌产品。

万泉河鲤与万泉河有关,它因盛产于琼海境内万泉河中得名。由于万泉河无污染,水质优良,比较适合于鲤鱼的生长,以至河中鲤鱼成群。万泉河鲤,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吃法是以清蒸为主,是当地人招待贵宾的宴上佳肴。素有“不吃万泉鲤,枉为琼海行”之说。温泉鹅指万泉河沿岸农户饲养的本地杂交鹅,具有营养丰富、肥而不腻、清淡原味、淳香可口的特点,食法大多以白切为主。以通什市为代表的五指山地区菜肴,洋溢黎族、苗族风情,散发山野气息。五指山奇味佳肴,以野牛肉为主,每头野牛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丛林,净肉近五百斤重,肉质爽脆,清炒、油煎、烧烤,各有特色;野牛火锅,味道更鲜。五指山的地方风味,有鳗鲡、五脚猪、蚂蚁鸡、福寿鱼与灵芝山蟹。五脚猪是五指山地区未经改良的小种猪,脚非常短小,嘴不离土,像是多生出一只脚,因而得名五脚猪。虽然五脚猪也是家猪,可是黎家人饲养过程中未加圈养,一日饲养二至三次后,任其在外自由觅食和活动,因而它的肉质结实,鲜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腻。蚂蚁鸡是指五指山地区的黎苗群众放养的本地小种鸡,本地人形容它小得象蚂蚁,故称蚂蚁鸡。该鸡种最大重量不超过2斤,瘦肉多,肉质芳香。

海南地方名吃中的黄流老母鸭或干蝙、或白切、或清炖。南宝鸭体大肉肥,具有肉质香嫩等特点,无论是清煮,还是红烧,味道鲜美,是宴席上难得的佳肴。鸡屎藤棵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滋补品,以鸡屎藤叶和大米为原料精制而成,具有滋阴壮阳、补气补血之功效,且味道香醇。

三、海南野菜、特色小吃与米饭文化

(一)野菜文化

野菜的历史由来以久,唐代诗人爱吃野菜的不少。贺知章诗云:“镜湖药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孟郊作诗,有“食算肠亦苦”之句。是说到了秋季,葬菜枯老,仍有人为之采食。杜甫诗云:“蓬芬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海南,阳光充沛,雨露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各种野菜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海南野菜资源丰富,在森林、草坪、田野、渠畔、河旁,都可以发现野菜。目前已发现的野菜有百种之多,如马齿觅、树仔菜、雷公笋、雷公根、白菜花、黄鹤菜、车前草、蒲公英等。五指山盛产十多种野菜,菜名很有意思,什么白花菜、革命菜、新娘菜、苦苦菜、雷公根、四棱豆、勾勾菜等,形象别致,又朗朗上口。

野菜味道鲜美、独具风味,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马齿觅,又叫马齿菜、五行草,还有一个名字很好听:长寿菜,其生长于田野、荒地,喜欢向阳地带。它的茎甸甸生长于地上,自基部长许多分枝,叶片像一个个精致的小汤匙,花为淡绿色或淡红色。据《本草纲目》载,马齿芜“散热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它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有较明显的防治作用。革命菜其实就是野筒篙,据说,当年冯白驹统率的琼崖纵队能在五指山区坚持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靠的就是这种野菜充饥,故将野筒篙誉为“革命菜”。野筒篙是海南中部五指山区常年生长的野菜,以其丰富水灵的外观,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们的喜爱。《本草纲目》有记载:筒篙“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海南各地,可经常看到的野菜有黄鹤菜,它又叫黄瓜菜、黄矮菜,因为它开黄色的舌状小花,成伞状排列,其味道清凉,略有苦味,有助消化、利肠胃、解热毒、活血化癖的功能。雷公根又叫连钱草、马蹄草,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它的茎很长,葡伏生长在地面,叶圆肾形,花为红褐色,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将它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便是可口的佳肴。崖州白花菜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它的花好看,而是因为腌制后其味独特,十分醇香,略胜其他腌制蔬菜一筹。据《崖州志》记载:“白花菜,茎紫,生荒园里。花白,味香,宜腌酸食。杨贵妃因高力士进之,称美。自此著名。”

闭鞘姜喜温暖,喜潮湿,其嫩茎似笋,风雨雷电交加的天气长势更好。闭鞘姜嫩茎营养价值高,茎中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供药用。对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等,均有辅助疗效。车前草,又叫车转辘菜,株高10-20厘米,叶椭圆具有疏短的柔毛,花序像麦穗,密生着很多小花。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之功效。野览,海南常见的芡科草本植物,可炒食、做馅、凉拌。由于野觉其性味一甘、淡、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葬菜,含有葬菜酸,味甘、性平、无毒,可和脾健胃、利尿解毒,且有止血作用,对吐血、尿血、牙跟出血有明显的疗效。香椿可抑制肺炎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东山特产山旅菜可“去暴热、利水道、乏人唾、补五脏不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山旅菜有防癌作用,因而畅销国内外。树仔菜又称五指山野菜、越南菜、天绿香,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具有清凉去热、降低血压等功效。

海南野菜生长于山野之中,野生野长,既不用化肥催生,又不用农药杀虫,无污染、无公害,且有营养价值,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随着“食饱”之后,人们开始追求“食好”,注重“食疗”。曾经用来度饥荒的野菜,端上餐桌,别有风味。野菜是一种特色资源,既能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餐桌子,又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二)特色米饭文化

山兰香饭以山兰稻“香米”为原料制成,十米外能闻到饭的芳香,尝一口顿觉满口齿香。按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分为山兰粽子饭、竹筒饭、盐巴香饭、三色饭、山兰黑米饭、红米饭、糯米饭等。竹筒饭为五指山地区黎族同胞的特色传统风味食品,用料以山兰米(早稻)盛人细嫩的毛竹筒内,灌人清水少许,用香蕉叶堵住竹筒口,用火烧烤至熟,削掉烧焦的竹筒表皮即可食用,味道可口,风味独特,端上宾馆酒店的餐桌,成为游客喜欢的美味佳肴。

海南鸡饭很有特色,鸡肉脆滑爽口,味道鲜美;米饭油润柔滑,芳香可口。其制法和吃法比较简便,却十分讲究。制作文昌鸡饭,先将优质大米洗净、滤干、猛火热锅,用鸡油加蒜茸爆香,再倒进大米翻炒到适度,然后加鸡汤煮熟。这种鸡饭多吃不腻。

黄色饭是古时黎族同胞招待舅舅、亲戚或当地头人的美食。现在用来招待贵宾,素有“一家黄饭熟,百家口水流”的赞誉。黄色饭的制做方法是:先将洗净的山兰米倒进锅里,加人适量的水,然后将山上采来的山黄姜、牛大力、土藤根叶等草药切成片,均匀地拌在一起,煮熟后,便成为黎族特有传统风味美食—黄色饭。

解放前,黎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大米稀少,多以杂粮野菜充饥。少数富裕人家,日吃三餐,烟酒不少。烟叶靠自种,以竹制水烟筒吸抽;酒是糯米酒,靠自家酿制。年纪大的妇女喜嚼槟榔,青年姑娘则是在结婚或喜庆的日子里品尝。黎族人煮饭有特色—用竹筒烤香米饭。制作方法是截成一节一节竹筒,灌进山兰糯米或田糯米,加上水,放在火堆里烧,烧沸后,用树叶塞住筒口继续慢慢翻烧,烧熟后,破开竹筒就是香喷喷的干饭了。用嫩竹筒烤饭,特别芳香可口,故称“香饭”。

、苗族人民的五色饭、竹筒饭等是南坤苗寨风情村招待游客的主食。其中五色饭有红、黄、蓝、白、黑五色,是海南苗族的特色饭。在农历“三月三”民间节庆之时,苗寨家家都要制作。五色饭用独特植物汁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并放进特制的木蒸笼蒸成。色彩鲜艳的五色饭,象征着苗族人民的生活五彩缤纷,其清香可口,是苗族人喜欢的清凉佳食。

(三)特色小吃文化

由于海南移民众多,对饮食文化的接纳也是“五湖四海”。传统小吃,丰富多彩。海口市金龙路的“南北风味一条街”,南宝路的“美食街”,东、西门的“夜宵一条街”,博爱南路小吃街,日夜经营。小吃品种多种多样,价格适宜大众消费水平。

生蚝一般有生吃和烧烤两种,吃生蚝要注意生蚝的新鲜度,新鲜的生蚝呈半透明状,颜色鲜亮,均匀地抹上芥末,然后放进嘴里,鲜嫩可口。不过,不常吃者,却觉得海腥难忍。烧烤的生蚝不一样,蚝壳里放上各种调料,别有风味。

南山是全国著名的长寿区,“寿比南山”是千古流传的吉祥名句。重返自然、返璞归真,渴望健康长寿,是人们的追求。而清淡、味美、特色鲜明的南山素斋,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多文空心菜又称总统莱,其味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我国专门从海口空运此菜到北京招待总统而得名。牛眼螺亦称太阳螺,产地临高新盈镇、调楼镇沿海一带。制作方式是红烧带辣,特点是鲜红色泽、口味鲜辣。沙虫产地以马袅、新盈产为主。制作可白灼、可滑烧,特点是爽口清甜。制成沙虫干,是临高特产之一。

文昌民间传说小吃慧米果已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得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300多年前,某村18的岁阿春离别了母亲,在郑成功部下当海军,飘洋过海打楼寇。张大娘思念儿子,每逢中秋佳节,就将儿子在家乡最爱吃的慧米果摆在月光下。那年中秋佳节,张大娘摆出慧米果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春突然回来了,他从白发苍苍的老娘手里接过了“慧米果”。文昌惹米果象征喜庆团聚吉祥幸福甜蜜芬芳丰收欢乐友好情谊。不但自家人吃,还可赠送亲戚和朋友。1959年,总理来文昌县视察时,县政府用慧米果招待,他吃了精制的文昌惹米果后,大为赞赏。

传统小食里有清蒸南宝芋头、葱煮临高小芋头,油膏虾米韭菜饼、临高煎堆、临高粉、毛薯葱蒜油膏。比较起来,海南粉更有特色,海南粉在继承传统的腌制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用米粉与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调制而成,其味比原来鲜美得多。吃海南粉成了海口人夜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经营海南粉生意的排挡,在海口星罗棋布,颇具名气的,在海秀大道、西门市场、南门市场等场地。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9

最后统稿才发现,本期重勘的三部小说《美食家》《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妻妾成群》都首发在《收获》杂志,分别发表于1983年第1期、1985年第5期和1989年第6期,且均为《收获》当期中篇小说头题。从时间分布上看,也正好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前中后期。如果我们做一个更大范围的期刊调查,不只是本期几部小说,《收获》可能为整个改革开放时代提供了最多的现象级文本。其他的,像《十月》《当代》《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北京文学》也是现象级文本的重要来源刊物,这和刊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地区位优势密切相关,也和刊物的定位、传统甚而某一个阶段某个主编或者编辑的文学趣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系。说到《收获》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大众传媒关注得最多的是它和先锋文学之间的渊源,其实它对思想文化和文学边界的拓殖,是有着一以贯之的刊物传统——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收获》,不仅仅发明汉语文学可能,也引领思想文化前锋,现实地参与到国民精神和审美建构,这是现象级文本植根的土壤。故而,《收获》和其他几家刊物出产最多的现象级文本不是偶然的。期刊以怎样的洞见去发现和编辑文本,在更辽阔的想象中把文本编织到文学脉络和社会结构,需要以期刊和编辑为中心进行专门的研究。还可以观察到的是,不少现象级文本可能会突破各种各样的禁忌,禁忌不完全等于社会热点和公共议题,政治法律、道德伦理、国民心理、文化传统、人性底线和审美惯例等都可以是某个方面的禁忌,有人有边界有秩序就会有禁忌,有禁忌就会有突破禁忌的冲动和快感。

期刊的编辑者需要对挑战禁忌的文本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后果有预先的研判。不过,即便有研判,有的现象级文本最后的命运和走向不是期刊编辑者或者出版人所能掌控的。禁忌性文本容易出圈,一旦出圈成为社会性公共事件,审美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权重就会变得减弱,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举出不少。应该意识到禁忌虽然具有破坏性,但往往又是被赋予了创造力,审美领域尤其如此,正是对某些既有禁忌和规则的不断挑战和突破,才可能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或者文学本份的审美开疆拓土。从这种意义上,对某些现象级文本和它嵌入的时代之关系研究,揭示出文学的现象级文本也是整个时代风向的症候性文本,比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1985年,《废都》《白鹿原》在1993年,都是值得深究的。关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006年,时任《收获》副主编的程永新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过:80年代,张贤亮写了一部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和李小林等人一起去北京组稿,大家看了这个小说以后都觉得不错,认为张贤亮写出了人性,有一些真实的体验在里面。之后,我们把它作为一部重要作品,由李小林编发了。北京的一些女作家对此很有意见,说张贤亮的作品体现大男子主义。因为小说里面有一些性描写,主人公章永嶙在与一个女人同甘共苦的生活中恢复了性功能,这种描写在西方文学中很常见,现在回头看也不算什么。但是,当时的文坛对此还是很难接受。老作家冰心也对此提了一些意见,打电话对巴金说,你要管管《收获》了。一开始别人说的时候,巴金没太在意,他还是比较相信我们的判断。但是,冰心给他打电话说这件事,他开始重视起来。他和冰心以姐弟相称。步入高龄的老巴金看完小说之后对我们说,小说没有什么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每一部现象级文本都有一部公开的或者易于发现的发表、阐释和接受史,还有一部文学内外权力斡旋“看不见”的隐秘史。本期张学昕教授论文重勘苏童《妻妾成群》于一个长时段和同时代的审美路线图。如论文指出的,普通读者召唤出来的确实可能是苏童说过的,小说触发来源之一是西安诗人丁当的那几句诗“男人都有一个隐秘的梦想,嫔妃三千,妻妾成群”。“隐秘的梦想”如果是原型性、集体性的国民心理,或者白日梦式的意淫,甚至恶趣味和劣根性等等,在商业时代都可以换算成注意力以及资本变现。这一点在传统通俗文艺和近些年的像网络文学这样的大众新文娱样式都可以获得有力的佐证。现象级文本在今天可以是资本市场趋之若鹜的大“IP”。这种大“IP”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意识初萌并没有今天的圈钱能力,像本期重勘的《美食家》早已经是苏州的文化符号,《美食家》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就是苏州美食地图和饮食文化简写本,但小说家陆文夫个人从中获得的也只是“陆苏州”这个“虚名”。

再说《妻妾成群》,可以想见,有多少人是冲着“妻妾成群”,包括后来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来阅读苏童并定义苏童。确实,如张学昕教授所言,《妻妾成群》“苏童的写作,完成了一次历史性、根本性的转变”,是苏童最初对“旧”世界的想象和书写冲动,或者“对旧时代一种古怪的激情”。这是小说家苏童和作为代表的批评家张学昕的审美密约。我也相信,普通读者中会有一部分能够加入到这个小说家和批评家的审美共同体,体悟到《妻妾成群》的“人性漩涡中徒然的挣扎”(程光炜)。读者构成的复杂性,包括具体到专业读者构成的复杂性,顾奕俊博士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关注到同时代批评家之间的冲撞和对话。现在可以看到,一本收入四十余篇评论的《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在小说发表不到两年就正式出版,且首印一万册。这不仅能够看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文学圈的反响,也能部分反映文学批评在1980年代在向圈外溢出的影响力。同时,顾奕俊还注意到“性”之于张贤亮的写作策略。揣度禁忌的社会容忍度,冒犯之。但事实上,当普通读者讲小说的某些片段当着“小黄书”阅读时,“性”与附着于“性”的幻术,只是张贤亮极其有限的、解决相应叙事问题的途径方式。《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如此,贾平凹的《废都》又予以升级。1990年代一直到新世纪初,很多审美终端不在“性”的小说都以“性”作为营销的卖点,比如《白鹿原》《上海宝贝》等,且无需像八十年代《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样遮遮掩掩。作为现象级文本的《妻妾成群》(也包括《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美食家》)肯定激活并吸附了有着“非文学性”(比如性幻想和吃货梦)“隐秘的梦想”的潜在读者,他们是《妻妾成群》也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美食家》庞大的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事实上,还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有两点:第一,苏童《妻妾成群》发表的1980年代,一方面“妻妾成群”已然是一个吐弃的旧社会关系方式,但作为文化心理是国民的残梦,文化心理和社会关系方式存续的不对等,助长了意淫的“隐秘的梦想”在幽暗处生长;另一方面,更开放的“性”欲望化时代还没有降临。《妻妾成群》在相对匮乏的时代,满足了一部分读者“隐秘的梦想”。缘此,扩大了《妻妾成群》读者的基本盘面。第二,我们承认和强调小说家和专业读者的“深读”,同时那些把《妻妾成群》就读成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宅斗的“浅读”是不是也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可以作如是观。不只是“色”,《美食家》的食,对应的也是吃饱到吃好到吃得艺术化的匮乏恢复到“丰盈”的过渡时代。一定意义上,《美食家》的前文本(潜文本)是物质匮乏的饥饿记忆及其书写,在“吃”的文学表达上,《美食家》和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具有互文性。这提醒我们注意,欲望的文学表达得以葳蕤滋生的时代恰恰对应着压抑和匮乏。文学表达成为现实生活解放和补偿的替代品。值得一提的,压抑和匮乏并无终结之处,解放和补偿只是阶段性的,所谓欲壑难填。

就像李徽昭教授论文所认为的:“《美食家》既有当代中国的政治反思,也有对饮食等日常生活与城市文化的深度介入,形成了欲望消费与城市及时代的间性思考。在历史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张力之间,《美食家》建构了欲望与消费的新观念,解放了曾受革命禁锢的欲望与消费,从而成为时代变革的内在动力。”在李徽昭教授的描述中,可作多义性解读的文学文本成为现象级文本是一个不断溢出,不断破壁、跨越圈层的过程。本期设计里还可以有八十年代之后的《白鹿原》《我爱美元》《废都》《上海宝贝》等涉欲望表达的文本。预想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欲望样本的扩容,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欲望表达,流与变渐次展开。本栏目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19ZDA277)阶段性成果。

作者:何平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篇10

如今,东方鸭王酒楼是在东方美食苑基础上新生的奇葩。面对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餐饮市场,鸭王酒楼作为新牌烤鸭在宣化餐饮界的代表将如何筹划发展呢?

一、前言

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粤、鲁、湘、川等个大菜系和具有属地方特色的食品。*烤鸭,是*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鸭王烤鸭是现代烤鸭师秉承传统烤鸭工艺研发出的新派烤鸭,烤鸭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是烤鸭中的极品。

当今的宣化餐饮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繁荣。然而,繁荣的同时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总有餐饮店铺倒下,又有新的店铺站起来,但总有少数几家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新派烤鸭在宣化餐饮业的代表,“鸭王烤鸭”应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二、市场/企业分析

宣化餐饮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式各样的大小酒店、饭店,争夺着宣化有限的餐饮资源,冲击着食客的味觉、视觉。

一个酒店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自己的特色;(2)、全面的(质量)管理;(3)、足够的市场运营资金;(4)、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昙花一现。这也是许多酒店、餐馆风光开业又迅速消失的原因所在。

东方鸭王酒楼,是在原东方美食苑的基础上新生的饭店。东方洗浴、东方美食苑经过多年的宣传与运营,已在张、宣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宣化更是家喻户晓。如能利用“东方”在宣化的知名度延续宣传东方鸭王酒楼,提高菜品质量(行家点评稍差),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定能成为宣化餐饮界的后起之秀。

三、营销策划

餐饮服务的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只有顾客满意了,酒店才能获得利润;要做好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的努力;内部员工营销的成功又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基础。

鸭王酒楼开业两月,现正在举办“回报消费者关爱”优惠活动。借此机会,应以顾客满意营销、内部员工营销和文化营销三者结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进行。

1、本次活动的目的:增加“东方鸭王酒楼”品牌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东方”形象,增强竞争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东方”的企业文化;提升销售额,增加利润;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时间:7月1日——15日,共计15天。

3、参与人数:东方的所有员工、就餐的顾客等。

4、顾客满意、员工满意、管理提高、文化创新

四、具体方案策划

(一)sp方案

1、“微笑服务”

在活动期间,所以员工一律微笑服务,细致耐心,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顾客的感觉消费价值。具体实施如下:

7月5日前召开动员大会,6日——15日服务员之间开展“服务大比武”,在大厅设一个专门的版面,每日评出“当日服务之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2、特价

(1)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日不重样。

(2)随顾客所点菜品加赠部分菜品,如消费100元送两份小菜;200元以上,加赠2道凉菜;500元以上,加赠4道凉菜等。

(3)打折,这是一个迅速提高消费的法宝,建议适当打折刺激消费。

注:本店的特色为烤鸭,烤鸭的价格勿降!!!

(二)内部营销方案

内部营销是一项管理战略,核心是发展员工的顾客意识,再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外部市场前,现对内部员工进行营销。这就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双向沟通、共享信息,利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1、在全体员工内部加强温情管理,要求每一个员工将所面对的其他员工视为自己的顾客,像对待顾客一样进行服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内部员工营销固定下来。

2、征文比赛

内部员工征文:《我的选择——东方》(所有员工都写,洗浴、餐饮各写个的。目的是培育员工热爱“东方”的情感,让大家同心合力,共同创造“新东方”!)

要求:(1)题材围绕东方鸭王酒楼、东方洗浴所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工作经历、感想、寄语等。(2)体裁不限。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皆可。(3)截止日期为7月13日。

鼓励全体员工积极投稿。本次征文活动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元;三等奖5名,奖金50元。并进行集中展出。

3、成本节约比赛

通过系列活动,对内部员工再教育,提供其的积极性。

(三)产品营销方案

1、在推特色餐饮的同时,推进情侣套餐、商务套餐、家庭套餐、孝心套餐等。如:情侣套餐可推出38元、

48元、58元等(对餐饮不明,仅供参考)。

2、绿色家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吃“绿色”,吃“健康”。绿色家宴的推出,无疑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原材料使用上,力推生鲜类绿色食品;烹饪方式上结合现代人的消费时尚,使菜肴风味化、营养化;在家宴的菜谱上,注重菜肴的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强烈建议厨房推出!!!

(四)文化营销方案

向消费者宣传“东方”的企业文化,增强东方企业在目标消费群中的影响力。

在公交车身制作鸭王酒楼的环境图片,烤鸭的制作流程图和酒店的精神口号(东方鸭王酒楼提醒您:关注饮食健康),让顾客把“吃”当作一种享受,使顾客乐而忘返。

五、广告营销方案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媒体无疑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媒介。可根据不同的媒体有不同媒体受众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的定位,合理的选择媒体投放广告,不可片面追求覆盖率,造成广告的浪费。

硬广告和软广告相结合,软硬兼施,已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媒体整合,实现小投入,大产出。

六、效果分析

1、宣传造势,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记忆感,引起良好的口碑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2、店内富有人情味,服务周到,能提升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忠信度。

3、通过服务比赛、征文比赛、成本节约比赛,能极大的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向心力,提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