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客家美食文化分析

时间:2022-09-26 11:22:15

东江客家美食文化分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广东各市都在大规模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旨在培养提升粤菜师傅烹饪技能能力,促进粤菜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客家美食文化渊源流长,对客家地区饮食影响甚广。本文以粤菜师傅工程为契机,从河源客家菜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入手,分析河源客家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河源;客家菜;传承与发展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粤发〔2018〕16号)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到2022年,全省开展粤菜师傅培训5万人次以上,直接带动30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将“粤菜师傅”打造成弘扬岭南饮食文化的国际名片。以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为契机,广东各地区都在大规模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打造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河源作为岭南山区地区,怎样才能在百花齐放的各个菜系里面有所突破,提高客家菜的知名度,特别是客家菜的推广和影响力,为河源客家菜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1河源客家菜的现状

粤菜由广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三大菜系组成。东江菜又称客家菜,遍及河源、龙川、梅县、兴宁、惠州、惠东、惠阳等地区。客家人居住地属内陆腹地,多以食用禽畜、河鲜为主。客家菜的基本特点是用料以肉为主,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下油颇重,味偏咸;注重火功,以烹调法煎、焖、炖、炒著称;菜肴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代表菜肴有东江盐焗鸡、东江鱼青丸、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等,表现出浓厚的乡村食风。广东素有“厨出凤城,食在广州”的美誉,体现了广府菜在粤菜的首要地位。过去因为地域、交通不便等因素,客家菜知名度远远不及广府菜、潮州菜,也由于客家人深居内陆,长期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口味偏向油多、味咸,这传统也一直保持到今天,与现代健康饮食提倡的少油、清淡的观念格格不入。所以,如何既能把传统的客家菜继续传承下去,又能提高客家菜的知名度,在百家齐放的菜系中创新发展,因此显得尤其重要。

2目前河源客家菜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菜肴缺乏历史文化内涵

客家人的聚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但长期以来,河源客家菜有菜无谱,有谱却没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其来历、历史文化等鲜有人知。要知道地方菜系的发展离不开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没有传统文化,何来传承与发展。当前餐饮业市场,人们除了满足裹腹之外,还希望能对菜肴文化有所认知,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渊源。河源客家菜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例如东江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客家娘酒鸡等,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将美食与历史文化融合,提高人们对菜肴文化的认知,定会对菜肴的推广更加深一个层次。

2.2缺乏技师型的烹饪人才

技师型人才是指既具备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粤菜师傅。传统技术的传承是师傅带徒弟,师傅怎么做,徒弟就按师傅做的就是了,但烹饪理论知识薄弱,对菜肴的烹饪文化、菜肴创新并不能全面理解。厨师只知道做菜,并不能很好地把烹饪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自然而然对本土菜肴的创新并不能发扬光大。除此之外,客家菜拘泥于本地区的菜系,缺乏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特别是走出去学习和交流的意识,导致见识少,餐饮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无法融入本土菜肴,对客家菜的创新缺乏新意。当今餐饮经济发展很快,并与世界接轨,本土餐饮企业应该具有国际意识,坚持走出去学习和交流,学习和借鉴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来助力客家菜的发展。

2.3缺乏客家传统菜肴标准体系

所谓菜肴标准体系,指的是原料标准、烹饪工艺标准、菜品标准、烹饪设备使用标准等要统一规范。在当今餐饮市场,有些餐饮企业打着“正宗客家菜”“传统客家风味菜”的旗号招徕客人。就拿“东江盐焗鸡”来说,传统做法是使用盐焗法,慢火焗熟,盐香味十足。但是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业也顺应市场的变化,衍生出盐蒸法和水浸法,做出此类菜肴也叫做“东江盐焗鸡”,这两种做法优点是大批量制作,出品速度快,但风味远远不及传统做法,久而久之,真正的传统“东江盐焗鸡”就很容易被混淆、败坏名声。所以,传统正宗客家菜肴的传承离不开规范的菜肴标准体系。

2.4菜肴技艺展示交流活动少

要推进河源客家菜的传承与发展,提高河源客家菜的知名度,离不开菜肴技艺展示与交流。举行大型菜肴技艺展示活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广美食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河源举行大型的国内外客家菜交流活动几乎少之又少,这对于客家菜的发展是不利的。跟珠三角地区相比,全国技能大赛、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琶洲美食博览会等技艺展示活动层出不穷。举办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还能搭建菜肴技能展示、文化交流、餐饮产业融合等发展平台,为地方菜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河源客家菜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3.1深挖客家菜的历史文化

深入挖掘河源各地的特色菜肴、菜点、饮食习俗,以书籍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客家菜。同时,着力打造特色文化美食街区,汇集“特色菜肴”“特色小吃”和“非遗菜系的传承人”,将美食与历史文化融合,成为展示客家美食历史文化的“窗口”。餐饮行业组织专家学者深挖河源客家菜的历史文化典故、菜品特色,编辑出版书籍,鼓励企业或者院校建设客家菜研究中心,展示烹饪制作技法以及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让消费者在品味客家菜的同时,了解背后的餐饮历史文化。

3.2科学培养烹饪技师型人才

要把客家菜发扬光大,离不开烹饪人才的培养。要加强院校、培训机构对烹饪技能人才培养,完善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配置,提高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扩大招生和培养规模,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等设立“客家菜大师工作室”“客家菜研发中心”,联合院校来培养技师型厨师,提升厨师的烹饪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3.3推进传统客家菜肴标准体系的汇编

传统客家菜是否正宗,质量水平如何,需要一套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评判,客家菜技艺需要标准作为载体进行传承。要使客家菜更好的传承,有必要组织制订一套传统客家菜的标准体系,从原料的选用、菜肴的组配、烹调步骤的制作、菜品质量要求、器皿选用等一一规范,并选用富媒体形式来表现菜品的标准,由餐饮协会、餐饮企业和院校研究学者共同开发与菜品制作,以实施先进的标准引领客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此标准体系作为院校、培训机构、餐饮企业培养客家菜专业人才的教材,与此同时,推动实施名厨培养、菜肴品牌提升等系列工程,致力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厨、名菜、名店、名村,并将“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兴旺。

3.4定期举办客家菜技艺展示交流活动

要推进河源客家菜的传承与发展,一个地方区域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提倡政府、餐饮协会、餐饮企业等机构定期向全国开展客家菜技艺展示交流、客家美食节、客家菜职业技能竞赛等交流活动,群策群力,共同为客家菜创新、发展出谋划策。技艺展示活动以开放式厨房体验交流客家菜研发创新,现场表演,让社会人员可以观看、了解菜肴制作全过程,提高广大烹饪爱好者的兴趣。对展示菜肴品种由客家菜精英当场制作,以烹饪行业专家作为评委对每道菜进行甄选、技术指导,将烹饪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晋厨师。这样不仅让年轻厨师有了学习正宗传统客家菜的机会,也促进了客家菜烹饪技艺的融合与发展。

3.5广泛宣传河源客家菜名片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吃喝住行离不开网络信息化,广泛宣传客家菜名片,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体来宣传河源客家美食文化,进一步扩大客家菜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消费人群认识和了解客家菜。同时精心打造客家美食专题电视宣传片,在电视台、微信、抖音等媒体播放宣传,来推广客家菜美食。开发客家美食等APP平台,通过APP软件搜索,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快捷找到客家美食等信息。

参考文献

[1]罗舜芬.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J].江西食品工业,2009(3):20-23.

[2]陈钢文.略述客家菜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烹饪,2014(5):58-59.

[3]戴春平.客家菜文化品牌的构建及实现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144-145.

[4]孔润常.独特客家饮食[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06(1):37-38.

[5]余彤.客家菜点制作[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谢剑锋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