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31

绿色消费论文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1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础,开展绿色消费试点,构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西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机制。

2005年2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了《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指出生态化是保证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西安生态文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完善生态教育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正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现代及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没有普及性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没有全民生活、消费等行为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健康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坚决制止和杜绝掠夺性开发资源的行为,实施“最小损害”甚至“零排放”、“零损害”方略,努力维系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和谐与协调。

实施生态经济,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一致的经济,不仅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标,还力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对政府的制度设计。政府必须遵循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顺序,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绿色消费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对生产、流通、消费、处理全过程的生态化起推动作用。绿色消费模式是绿色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的总称,是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绿色消费者(包含生产性消费者和生活消费者)与绿色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考虑保护自身健康和群体利益,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是一种体现绿色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体现了西安“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绿色消费的特征是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绿色消费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西安市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不高。同时工业内部的污染排放量不断上升,资源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经济绿色化、生态化的趋势下,西安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就决不能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应将绿色消费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品,探索一条符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有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系统稳定协调的工业发展新模式,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在保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同时,确保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

绿色消费是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动力。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生产者放弃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努力节约资源,推动清洁生产,采取措施对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其次,新绿色产业的涌现,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成熟,进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及构建西安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应该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出发,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起西安城市圈绿色消费体系。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并加强规划指导。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模式列入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绿色消费的发展目标、重点、措施、推进步骤等。鼓励引导各区结合实际,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绿色消费模式。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尽快制定有关废弃物再生、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大财税、融资政策扶持促进力度,激发企业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建立绿色营销鼓励基金,对评比达标的绿色商业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降低绿色商品销售价格。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消费,探索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完善绿色奖励政策,通过建立“西安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西安绿色银行”等方式,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

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以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全面推广节约资源模式和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注重对市民的环保教育,将资源环境课程纳入社区宣传教育体系。注重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公众,特别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士,建立和发展致力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从事环保知识的普及宣传、环保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社会工作。只有让全社会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意义和绿色消费带来的好处,才能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在陕西省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以这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评价体系引导各级部门的工作。该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绿色消费环境状况,包括绿色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指标;区域绿色产业机构指标;绿色经济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二是绿色产品经营状况和效率质量状况。包括绿色产品结构和数量;绿色资产收益率;绿色生产效率等指标。三是绿色流通渠道状况。包括绿色产品流通的种类、数量、规模,及其绿色销售专店的设立,建立绿色网络流通体系,绿色通道的建立。四是法制环境状况。包括价格法律及各种法规对绿色产品发展的支持政策规章等。五是地方政府支持绿色产品研制开发的情况。包括地方政府参与制定的绿色产品发展战略情况;地方政府改善绿色消费投资的环境,支持绿色商品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础。培育引导绿色消费,建立适应绿色消费要求的现代产业结构是基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开发出一批绿色工业产品,促进西安市绿色消费的提档升级。要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农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绿色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安全食品。要抓住新能源成为世界投资新热点的机遇,成立负责新能源招商引资的工作专班,加大对世界新能源投资动向的关注和研究,策划、引进、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促进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建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J].求实.2008(8)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消费循环经济

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众多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以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写的《增长的极限》反响最大。该书以大量的事实和系统的分析说明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必然会导致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要认真对待环境问题,使地球不仅适合于我们自己居住,同时也要适合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居住。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挪威前首相、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格•H•布伦特兰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人类的发展应当走一条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兼顾之路。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大会结束后,各国对《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做出积极反应,根据本国的实际制定了各自的《21世纪议程》。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600个地方政府制定了当地的《21世纪议程》,许多国际组织将环境问题纳入了其优先工作领域。国际消费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活动。

从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并且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指人类为了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提倡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态的需要,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商品和劳务,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它体现了消费者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绿色消费的特征

绿色消费是理性消费如何评价合乎理性和道德的消费行为,可以从三个因素来分析:第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内容是否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二,个人的消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是否损害他人的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即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有没有妨碍他人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损害他人利益的消费行为就是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第三,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否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利益,影响社会风尚。

和上述诸因素相联系,可以认识到,首先,绿色消费与适度消费紧密相连,是与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因而更符合道德原则与审美意识,有益于社会、环境的和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其次,绿色消费注重生态价值导向,人们对生态生活的追求,是人类健康生存、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符合人类本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使我们的生命更具质量和意义。再次,相对于物质型消费和精神型消费而言,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型消费的比重。因为人的精神、灵魂等心理建构会促使人类在生命的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我们的生活目标不仅仅是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加上更高的道德水平,以及更高的文化素养。消费应成为人类“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经验”。

绿色消费是公平消费消费公正指消费主体在消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它消费主体的消费权益和消费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消费公正应包括代际消费公正与代内消费公正两大层面,不公正的消费行为理应受到伦理的谴责。

就代内公平而言,在自然面前,人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人,尽管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但在“只有一个地球”问题上都是平等的。因而要求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应以一种平等公正的关系共同履行对地球的责任,不能单纯从一己私利出发,对生态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损害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

就代际消费的公正与平等而言,生态伦理认为,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繁衍,就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当代人在满足其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当代人应尽可能给后代人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当代人的合理权益,如果因照顾后代人的消费而消极克制当代人的消费,也会由于消费需求的不平等而扼杀当代人在环境开发与利用上的能动性,重新使人沦为环境盲目性的奴隶。

绿色消费承认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活消费时,以维持整个人类的长远生存利益和根本利益为道德准则,保障后代享用能持续生存下去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是当代人自觉意识不断提高、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的明智之举。

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顺应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趋势。绿色消费要求在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价值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把人以外的其它生物当作人类的朋友和伙伴,与它们共享地球与生态资源,以维持人与其它生物的共同生存,促进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变“人类中心论”、“万物皆备于人”的传统观念,重新确立人对自然的道德准则,把了解、尊重、爱、友谊、责任、权利与义务等等运用到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真正达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消费模式。具体来说,从消费对象上,要求消费者选择的是未被污染或有益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从消费过程来看,节约资源、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平衡及其良性循环。从消费结果看,本着自然、健康的原则,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无害,同时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在这种绿色消费模式下,要求消费终端避免产生垃圾并对已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使得垃圾成为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促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因此,绿色消费是一种顺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模式。

现阶段推行绿色消费的障碍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少考虑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不会考虑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并未产生购买欲望,绿色消费者甚少。

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但还是有少数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的绿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最终导致企业普遍缺乏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使有限的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产品中包含着绿色成本,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

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全国尚未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食品和蔬菜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在市场上很少见甚至是空白,尚未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

绿色产品市场市场秩序不规范

判别绿色产品的唯一依据就是产品合法的绿色标志。但由于有关部门对“绿色食品”标志、“我国环境标志”等绿色标志宣传不力,使消费者难以认清真正的绿色产品;加上认证部门尚未形成方便、快捷、经济、易普及的检测手段;国家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制定绿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等问题,使绿色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推行绿色消费的对策

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

政府应完善并严格执行绿色核算体系,把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环保等各项指标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将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命、晋级提升的重要标准。

政府应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管理,统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判别标准,完善绿色法规,加强绿色监管,创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

政府应将绿色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并促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企业,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设备。完善绿色奖励政策,使绿色企业享有减免税、优惠贷款等权利。建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绿色银行,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

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强化绿色消费的内在驱动

政府有关部门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使消费者能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让消费者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健康的保障,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们的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政府可出面组织成立具有权威性的绿色组织,通过绿色组织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教育宣传推广工作,让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追求绿色消费时尚,主动选择绿色消费。

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监督控制,强化环境意识。

优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提高绿色消费效果

企业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尤其要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真正保证绿色产品的绿色效果。

企业应以市场经营为导向,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保管和运输各方面坚持绿色标准,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安全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

企业应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加强技术创新,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的价格,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

企业应坚持诚信原则,客观宣传绿色产品,科学介绍绿色产品,提高顾客的绿色消费满意度。

强化消费者协会职能,维护消费者绿色消费权益

消费者协会应该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继续深化绿色消费主题活动,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注重活动效果,尤其要注意对广大农村消费者和城镇中、低收入消费者的绿色宣传与教育,真正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消费者协会要积极受理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的投诉,加大维权力度,维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益,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信心,促进全社会的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3

摘要: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基础和思想基础,绿色营销能有效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文章基于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机制,从消费者感知效力、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环境保护意识四个细分变量分析了绿色消费行为,揭示了其间隐含的营销策略启示。

关键词: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策略;启示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涵,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易必武(2003)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现代消费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在消费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与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资源利用与生存环境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消费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5R上,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五个方面。井绍平(2004)认为,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和环境需要而消费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方式。罗永泰(2004)认为绿色消费必须符合“三E”和“三R”原则:究经济实惠(Economics);讲求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原则(Equitabl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修理旧物(Reuse);提倡使用再生资源制造的产品(Recycle)。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这包括有三层涵义:一是倡导消费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

国外学者将避免使用下面六大类商品的消费者视为绿色消费者。这六大类商品是:1)危害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2)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3)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有效期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4)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5)含有对动物残害或剥夺而生产的商品;(6)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等。

综合上述界定,我们认为,绿色消费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行为上的体现,绿色消费承认资源的稀缺性,强调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绿色消费力求实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协调与优化,绿色消费充分考虑消费者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考虑他人和“下一代”的生存权利的公平性;第三,实现绿色消费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绿色流通体系,从生产、采购、配送、销售、消费、回收等所有环节的绿色化。绿色消费要求企业提供绿色产品,选择绿色生产模式,建立绿色流通体系予以支撑。

二、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

任何一个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反之营销观念又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首先是顾客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识别顾客认知价值,最终满足消费需求;其次是竞争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要考虑竞争者态势;第三是协同,即企业需要协同其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提高企业营销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整体灵活性。可见,企业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是企业能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消费需求始终是推动企业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活动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营销实践来看,绿色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与绿色消费的兴起休戚相关。从理论研究来看,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引导和促进了绿色消费。

(一)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之一

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细分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顺应这一要求,绿色营销首先在企业营销实践中逐渐传播开来。绿色营销是伴随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消费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者是推动绿色营销的原动力,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行为是绿色细分市场存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决定着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以了解绿色消费者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绿色消费行为;二是以提高绿色营销绩效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绿色营销的有效性。国外有关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绿色营销的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接受,但从营销实践来看,企业长期以来普遍感觉绿色营销不易操作,原因之一在于对绿色消费行为把握得不够,因而绿色营销策略就很难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因此推动了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第二,有效的细分市场应该同时具备可衡量性、规模性、可接近性、差异性和行动可能性,为此,必须努力识别刻画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因此绿色消费行为研究能帮助识别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成为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绿色消费行为研究是深入开展绿色营销研究的基础,同时,深刻理解绿色消费行为是实施有效营销策略的先决条件。

(三)绿色营销能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

现代意义上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对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培育。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绿色消费的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诉求点的挖掘、展示和宣传,告诫人们使用绿色产品,支持绿色营销,使消费者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同时,企业通过营造绿色消费时尚,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社会行为,培育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4

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众多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以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写的《增长的极限》反响最大。该书以大量的事实和系统的分析说明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必然会导致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要认真对待环境问题,使地球不仅适合于我们自己居住,同时也要适合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居住。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挪威前首相、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格•H•布伦特兰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人类的发展应当走一条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兼顾之路。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大会结束后,各国对《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做出积极反应,根据本国的实际制定了各自的《21世纪议程》。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600个地方政府制定了当地的《21世纪议程》,许多国际组织将环境问题纳入了其优先工作领域。国际消费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活动。

从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并且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指人类为了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提倡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态的需要,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商品和劳务,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它体现了消费者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绿色消费的特征

绿色消费是理性消费如何评价合乎理性和道德的消费行为,可以从三个因素来分析:第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内容是否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二,个人的消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是否损害他人的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即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有没有妨碍他人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损害他人利益的消费行为就是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第三,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否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利益,影响社会风尚。

和上述诸因素相联系,可以认识到,首先,绿色消费与适度消费紧密相连,是与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因而更符合道德原则与审美意识,有益于社会、环境的和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其次,绿色消费注重生态价值导向,人们对生态生活的追求,是人类健康生存、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符合人类本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使我们的生命更具质量和意义。再次,相对于物质型消费和精神型消费而言,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型消费的比重。因为人的精神、灵魂等心理建构会促使人类在生命的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我们的生活目标不仅仅是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加上更高的道德水平,以及更高的文化素养。消费应成为人类“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经验”。

绿色消费是公平消费消费公正指消费主体在消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它消费主体的消费权益和消费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消费公正应包括代际消费公正与代内消费公正两大层面,不公正的消费行为理应受到伦理的谴责。

就代内公平而言,在自然面前,人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人,尽管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但在“只有一个地球”问题上都是平等的。因而要求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应以一种平等公正的关系共同履行对地球的责任,不能单纯从一己私利出发,对生态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损害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

就代际消费的公正与平等而言,生态伦理认为,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繁衍,就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当代人在满足其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当代人应尽可能给后代人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当代人的合理权益,如果因照顾后代人的消费而消极克制当代人的消费,也会由于消费需求的不平等而扼杀当代人在环境开发与利用上的能动性,重新使人沦为环境盲目性的奴隶。

绿色消费承认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活消费时,以维持整个人类的长远生存利益和根本利益为道德准则,保障后代享用能持续生存下去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是当代人自觉意识不断提高、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的明智之举。

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顺应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趋势。绿色消费要求在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价值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把人以外的其它生物当作人类的朋友和伙伴,与它们共享地球与生态资源,以维持人与其它生物的共同生存,促进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变“人类中心论”、“万物皆备于人”的传统观念,重新确立人对自然的道德准则,把了解、尊重、爱、友谊、责任、权利与义务等等运用到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真正达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消费模式。具体来说,从消费对象上,要求消费者选择的是未被污染或有益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从消费过程来看,节约资源、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平衡及其良性循环。从消费结果看,本着自然、健康的原则,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无害,同时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在这种绿色消费模式下,要求消费终端避免产生垃圾并对已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使得垃圾成为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促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因此,绿色消费是一种顺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模式。

现阶段推行绿色消费的障碍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很少考虑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不会考虑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并未产生购买欲望,绿色消费者甚少。

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尽管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意识,但还是有少数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的绿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最终导致企业普遍缺乏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使有限的绿色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绿色产品价格偏高

绿色产品中包含着绿色成本,因为它要求企业从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废弃物的处理,直到产品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一般要比生产传统产品多支付成本费用。因此绿色产品的成本

较高,售价也比一般产品高出30%~100%,这就会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全国尚未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食品和蔬菜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在市场上很少见甚至是空白,尚未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

绿色产品市场市场秩序不规范

判别绿色产品的唯一依据就是产品合法的绿色标志。但由于有关部门对“绿色食品”标志、“我国环境标志”等绿色标志宣传不力,使消费者难以认清真正的绿色产品;加上认证部门尚未形成方便、快捷、经济、易普及的检测手段;国家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制定绿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等问题,使绿色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推行绿色消费的对策

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

政府应完善并严格执行绿色核算体系,把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环保等各项指标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将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命、晋级提升的重要标准。

政府应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管理,统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判别标准,完善绿色法规,加强绿色监管,创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

政府应将绿色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并促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企业,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设备。完善绿色奖励政策,使绿色企业享有减免税、优惠贷款等权利。建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绿色银行,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

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强化绿色消费的内在驱动

政府有关部门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使消费者能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让消费者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健康的保障,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们的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政府可出面组织成立具有权威性的绿色组织,通过绿色组织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教育宣传推广工作,让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追求绿色消费时尚,主动选择绿色消费。

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监督控制,强化环境意识。

优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提高绿色消费效果

企业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尤其要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真正保证绿色产品的绿色效果。

企业应以市场经营为导向,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保管和运输各方面坚持绿色标准,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安全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

企业应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加强技术创新,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的价格,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

企业应坚持诚信原则,客观宣传绿色产品,科学介绍绿色产品,提高顾客的绿色消费满意度。

强化消费者协会职能,维护消费者绿色消费权益

消费者协会应该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继续深化绿色消费主题活动,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注重活动效果,尤其要注意对广大农村消费者和城镇中、低收入消费者的绿色宣传与教育,真正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消费者协会要积极受理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的投诉,加大维权力度,维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益,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信心,促进全社会的绿色消费。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述绿色消费的起源、涵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行绿色消费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参考文献: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5

一、绿色营销的涵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障碍

我国现有的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面临着不少障碍:

(一)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由于一些人的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理念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概念。

(二)绝大多数企业仍未建立绿色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较高的代价推行绿色营销。

(三)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与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也不相适应。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搜集绿色信息。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

(二)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绿色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大力进行绿色宣传。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保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三)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高投资是无谓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

(四)树立绿色营销组合观念,实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研制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生产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而开发绿色产品必须从产品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工程的确定、包装和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到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研制绿色产品,绿色科技是物质保证,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绿色产品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强化绿色管理。“绿色管理”就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之中。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发展。绿色营销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有: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绿色信息管理、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绿色产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企业治理“三废”及其他环境指标的指定与监督管理等。企业只有在绿色管理原则下,才能加快向绿色企业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各种环保技术,实行清洁生产,产出符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6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障碍

我国现有的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面临着不少障碍:

(一)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由于一些人的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理念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概念。

(二)绝大多数企业仍未建立绿色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较高的代价推行绿色营销。

(三)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与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也不相适应。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搜集绿色信息。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

(二)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绿色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大力进行绿色宣传。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保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三)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高投资是无谓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

(四)树立绿色营销组合观念,实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研制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生产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而开发绿色产品必须从产品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工程的确定、包装和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到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研制绿色产品,绿色科技是物质保证,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绿色产品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强化绿色管理。“绿色管理”就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之中。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发展。绿色营销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有: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绿色信息管理、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绿色产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企业治理“三废”及其他环境指标的指定与监督管理等。企业只有在绿色管理原则下,才能加快向绿色企业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各种环保技术,实行清洁生产,产出符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7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展相悖。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0.6.

[2]吴玉珊.绿色营销——21世纪的营销主流[J].江苏商论,2003.11.

[3]陈世光.论中国企业的绿色营销[J].暨南学报,2000.2.

[4]张汝根.我国企业采取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及成因[J].生态经济,2005.12.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8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展相悖。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论文提要绿色营销在中国起步较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面临着全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未确立、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障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绿色营销逐步成为本世纪中国市场营销的主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0.6.

[2]吴玉珊.绿色营销——21世纪的营销主流[J].江苏商论,2003.11.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新《环境保护法》;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策略

随着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处理好坏直接关生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及切身利益,保护环境能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纳入立法条例,强调了保护环境的优先准则,即由以前保护环境的工作协调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到现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保护环境放在了首要位置,表现出立法理念的重大变化。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民众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无公害(又称环境之友)包装也就受到广大消费者们的喜爱,绿色包装便应运而生[1]。随着佛山经济快速发展,产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包装行业的队伍也日益壮大,2013年佛山市包装产业总产值已达620亿元,2014年还在不断增长。佛山包装产业的不断壮大,在量上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张,在质上表现为先进的技术及完善的产业链。但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不但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更在乎产品的外在包装,基于此,各制造商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而选用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使包装更显精美。但是,随着包装档次的提升,包装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最显著的问题是,不断增加的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及人类健康[2][3]。2014年12月,标准排名、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投资时报等三家单位联合了中国宜居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佛山排名第11位,宜居指数为0.681,空气指数为0.663。由此可见,佛山的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佛山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论文基于当今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而作。目的是推动佛山绿色包装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佛山政府部门及绿色包装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达到改善佛山环境以及增加佛山居民对环境的满意度的目标。

一、绿色包装的定义及内涵

绿色包装又称为无公害包装,是经过传统包装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理念。绿色包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绿色包装材料可以再生循环使用,并且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4]。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环保和节约资源两大方面,主要表现如下:1.实行精简化包装绿色包装以满足商品包装基本功能、方便装卸搬运、便于销售等为前提,以包装体积最小、用料最省为原则。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精简化包装原则作为绿色包装的首要目标。2.可循环利用及可回收再生包装绿色包装材料采用可循环利用、回收再生的材料,能增加包装材料循环使用率,充分发挥包装废弃污染物的可利用资源,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3.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包装材料的选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人类健康无害,对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无害。包装材料在使用以后,经过处理而不会变成永久性污染,可以自然降解和腐化;处理后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空气及土壤等[5]。大多数国家都逐渐开始研制及生产可降解、腐化的绿色包装材料,并已初显成效。4.绿色产品材料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无害绿色产品包装从材料供应选择到生产企业加工、消费使用、污染废弃等一系列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对生态环境无害,同时把选择循环可重复利用的辅佐材料作为首要因素权衡考虑[6]。

二、佛山绿色包装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自绿色包装新理念被提出来后,佛山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绿色包装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佛山市安晟包装制品公司致力于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研发及生产,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环保包装材料。包装业的绿色环保意识渐渐增强,开始重视安全卫生、绿色环保等因素,包装行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7]。但由于佛山包装业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比较差,包装业以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为主,存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包装战略理念落后国际上采用企业规模(公司雇员数量)来界定企业类型,雇员1~9名的为微型企业,10~99名的为小型企业,100~499名之间的为中型企业,500名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为了解佛山各种规模的企业对绿色包装的重视程度,本课题调查组走访了佛山一些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微型包装企业,采集到有效样本64个,调查样本企业类型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图1中的调查结果得知,佛山大型企业对绿色包装重视程度较高,42%的大型企业重视绿色包装,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包装企业对于绿色包装的重视程度更高;还有一些以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高新开发区企业也很重视绿色包装的发展,而中型企业对于绿色包装的重视率只有23%;小、微型企业对绿色包装的重视率低于20%,它们更多的精力花在怎样扩大产能发展,怎样更快地获取更多的利润,怎样尽力降低生产成本,没有把重点放在依靠科技创新、优化调整结构方面去实现包装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所以,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还是一种粗放型的高消耗、低产出的生产模式。2.绿色消费观念淡薄绿色包装的发展需要绿色消费观念引导,为了解佛山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接受程度、挖掘绿色消费品的市场潜力,本课题调查组在佛山开展了有关绿色消费观念及绿色消费行为的专题调查,共收到有效样本106个。调查样本年龄分布总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3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不同的年龄段的民众绿色消费差别比较大,年龄段在20~29岁的民众,虽然有56%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很有必要,但是在选择包装材料及包装产品时只有46%的民众把绿色包装放在首位、把价格排在第二位;年龄段在30~39岁的民众,虽然有52%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很重要,但是在选择包装材料及包装产品时只有45%的民众把绿色包装放在首位、把价格排在第二位;年龄段在40岁以上的民众,只有49%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很有必要,51%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没有必要。民众在消费产品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价格高低、质量优劣,至于包装产品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包装材料能否循环再生利用,他们并不关心,造成包装企业难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去发展绿色包装。3.绿色包装人才缺乏佛山绿色包装技术人才缺乏阻碍着佛山绿色包装业的发展。绿色包装并非从原始材料中直接获得,而是需要包装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依靠包装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研究绿色环保包装材料,代替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包装材料。基于佛山绿色包装业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包装行业对绿色环保包装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及开发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部分包装产品已经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但佛山整个包装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绿色包装研发方面的技术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佛山绿色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4.对绿色包装认识相对肤浅大部分人认为,玻璃瓶包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易拉罐小,纸包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塑料瓶小,为进一步了解佛山包装从业人员及普通民众对绿色包装的认识程度,课题调查组对53名包装从业人员和53名群众进行了调查走访,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通过表4可以看出,从事包装行业的人员以及普通民众对绿色包装的认识都比较肤浅,25%的从事包装行业的人员及61%的普通民众认为玻璃瓶包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易拉罐小,38%的从事包装行业的人员及72%的普通民众认为纸包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塑料瓶小。因为纸包装材料可以回收循环再生使用,所以大部分人认为纸包装是一种比较好的绿色环保材料,但是很少有人站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上考虑,很少有人会考虑到纸包装材料在废弃物循环、回收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损害人类健康。为进一步了解各种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下面我们从各种包装容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做个比较[8](表5)。总之,人们对绿色包装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里环境的改善有可能导致其他地方环境的恶化,绿色包装需要渗透到包装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的来源到加工过程、再到产品的最终处理方式,从包装产品的生产到使用过程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都不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我们要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来考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要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出发,实现包装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佛山绿色包装的发展策略

佛山包装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已经对包装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绿色包装战略理念落后、绿色消费观念淡薄、绿色包装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对绿色包装认识片面等问题,佛山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应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整发展策略。本论文以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优化调整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指导思想,以保护优先、综合治理为基本原则,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从科技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消费者层面等提出发展佛山绿色包装的策略。1.科技层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及引进绿色包装人才。佛山包装企业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从学校引进物流管理专业包装方面的技术人才,以解决佛山包装业在发展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科技人才和技术,谁就能够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佛山包装业处于产业升级换代的过渡阶段,需要有一批包装方面的高科技人才支撑。在发展绿色包装的过程中,应从绿色包装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绿色包装技术研究和攻关、绿色包装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及管理创新等方式,促使佛山包装业渐渐摆脱粗放型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生产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及技术进步促进佛山包装业从粗放型的传统包装向绿色包装转型升级,实现佛山包装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力求取得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2.企业层面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佛山包装企业应进行绿色包装生产,安排专业人员重点研发绿色包装技术,在生产的时候选用绿色包装材料,并遵循“3R1D”原则,即减量(reduce);回收再用、再循环(reuse,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把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融入包装企业,并以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不破坏环境为原则,优先使用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及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尽力减少包装污染物的产生。除此之外,包装企业还应依照国家有关的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且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如有意外环境事件发生的时候,包装企业要马上采取措施,尽力把损失降到最小,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可能受到伤害的居民,另外还要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总之,包装企业要把低碳、绿色、环保作为改造、提升的重中之重。3.政府层面绿色包装行业涉及面广,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实现包装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必不可少。首先,从税收方面来调节平衡,迫使商品生产者从原材料的来源到加工过程,再到产品的最终处理方式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尽量以绿色环保为原则进行生产,保持包装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对绿色包装企业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鼓励与扶持。最后,政府要制定有效的约束制度,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依据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在权力上,政府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现场清理、检查,并授予各级政府一些新的监管权力;在责任上,政府应增加“监督管理”的相关职责,强化监督管理的相关措施,规定严厉的行政问责措施。任何企业如果不按规定排放污染物,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如果不及时改正,将以天来计算罚款金额,并查封扣押相应的设备设施;情节严重的,将强行停产整顿。政府通过引导及监督管理,实行软硬兼施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对包装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4.消费者层面绿色包装离不开消费者的倡导与支持。根据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为强化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将绿色观念渗透到包装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对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行大力宣传,让每个消费者有机会了解绿色包装的相关知识,自觉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进行教育甚至谴责。还可以在一些热播的节目或在电视台收视黄金时段开办环境保护的专题栏目,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的媒介,让广大民众深入理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义,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积极参与、开展绿色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让消费者充分意识到绿色消费带给自身及社会的好处,让绿色消费的新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消费者自发地爱护、保护环境,实现包装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9]。

四、构建佛山绿色包装发展主线

根据佛山绿色包装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佛山绿色包装发展的主线。1.以清洁生产为理念,优先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推行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包括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等。佛山要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包装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策略。要使绿色理念渗透到包装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的选用阶段就要开始控制。正确选用包装材料是企业实现绿色包装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包装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困难所在。包装企业在选用包装材料的时候,应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低碳经济理念为导向,以减量化、回收再用再循环、可降解为原则。包装企业应多花心思在择优选用绿色包装材料上,比如轻量化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无毒包装材料、挥发性少的包装材料及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包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降低环境污染的影响,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将绿色包装渗透到包装的方方面面[10]。2.大力回收包装垃圾,实现包装废弃物的生态化循环包装垃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环境。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材料消耗资源数量巨大,且大部分为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如胶带、填充物等,其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不能自然降解,如果焚烧处理还会产生刺鼻气味,损害健康,污染环境。因此,大力开展包装用材回收利用,是包装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多方合作建立循环利用体系(当然企业参与不可缺少),设立专门回收机制,支持包装循环利用;生产企业参与加工环节,利用两者优势疏通回收渠道,尽量生产可降解、可再生材料。佛山目前在包装垃圾的回收利用环节还须加强,在包装回收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构建包装废弃物的网络体系及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确保各种各样的包装废弃物能够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置及回收利用,实现包装废弃物的生态化循环。3.加强绿色包装人才的培养,努力推行绿色包装设计传统包装设计是粗放型的,很少考虑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对环境的影响,产品生产周期为“从摇篮到坟墓”。这种能源消耗大、回收率小的生产模式,虽然可以取得眼前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浪费了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包装生产行业应努力推行绿色包装设计,加强绿色包装人才的培养;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站在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无害的角度考虑,尽量简化包装设计,以适度为原则,以绿色环保为目标;要站在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角度全盘考虑,尽可能采用可拆卸式设计及标准化设计的方式,以此增强佛山包装产品与市场经济的接轨能力。4.进行合理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绿色包装产业群佛山各种规模的包装企业比较多,虽然近期涌现了一批大型的技术先进的包装企业,但是生产设备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型包装企业依然是佛山包装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包装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生产中污染现象严重、资源消耗量大,根本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此,行业协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尽快淘汰不先进的设备及工艺,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工艺,引导这些企业实行资源整合,实现企业规模化。同时,还应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着力构建绿色包装产业群,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原则对这些包装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构建绿色包装产业群,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发展目标。

五、总结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绿色包装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采用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了佛山绿色包装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科技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及消费者层面提出佛山绿色包装发展的策略,构建佛山绿色包装发展的主线。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佛山经济稳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渠道;佛山绿色包装业虽然取得了初步发展,但还需要进行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民众拥有绿色消费意识是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后盾及动力。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推动佛山绿色包装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快速发展,给佛山政府部门和绿色包装企业提供有效的建议,达到改善佛山环境并提高佛山居民对环境的满意度的目标。

作者:李元爱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美丽.发展低碳经济下商品包装的思考[J].中国包装,2014(,6):60-62.

[2]曾欧.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绿色包装发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

[3]王润球,李元初,彭金平.关于推进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2,(36):99-100.

[4]赵娜.当下绿色包装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禾子.食品包装的“绿色之路”[J].福建轻纺,2014(,11):13-14.

[6]张晓丽.论环境优先原则[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6):297-298.

[7]刘铮.彩箱印刷加工技术的新发展[J].包装财智,2013(,3):53-55.

[8]顾红.论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2002(,5):79-80.

绿色消费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提要绿色营销在中国起步较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面临着全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未确立、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障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绿色营销逐步成为本世纪中国市场营销的主流。

一、绿色营销及其特征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展相悖。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0.6.

[2]吴玉珊.绿色营销——21世纪的营销主流[J].江苏商论,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