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09 11:30:00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研究论文

【关键词】拉莫三嗪双相障碍躁狂

拉莫三嗪(利必通)在2001年被美国癫痫专家委员会(FDA)推荐为一线抗癫痫药物,2003年又被FDA批准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药物[1~3]。目前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验证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来自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病例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心境障碍中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躁狂发作量表(BRMS)总分>11分。排除以下疾病:脑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符合上述标准入选74例,按门诊或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利必通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9~45岁,平均(27.2±10.3)岁,平均病程(2.85±3.22)年,平均住院次数(1.32±2.53)次;碳酸锂组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21~48岁,平均(28.9±11.1)岁,平均病程(2.39±3.39)年,平均住院次数(1.65±2.01)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治疗前躁狂发作量表(BRMS)评分、卡方检验及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给药方法

利必通组给予利必通(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每片50mg),首次剂量25mg/d,连用1周,随后用50mg/d,连用2周,再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为100~200mg/d,连用5周。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片(湖南千金湘江药业生产,每片0.25g),首次剂量0.5g/d,再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为0.75~1.5g/d。两组均观察8周。

1.3疗效评定[4]

采用躁狂发作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评定,量表评定一致性测验Kappa为0.89(P>0.05)。治疗前后化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和脑电图检查,每周末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每日测血压和脉搏各一次。参照文献[3],显效:BRMS减分率≥60%,CGI=1;有效:BRMS减分率30%~59%,CGI=2;无效:BRMS减分率<30%,CGI≥3分。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SPS11.5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疗效

利必通组1例(2.7%)因皮疹、碳酸锂组2例(5.41%)因消化道反应严重,未完成全程治疗。治疗8周后,治疗组(利必通)总有效率75%(27/36),显效率36.11%(13/36),有效率38.89%(14/36),无效率25%(9/36);对照组(碳酸锂片)总有效率80%(28/35),显效率42.86%(15/35),有效率37.14%(13/35),无效率20%(7/3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BRMS、CGI-SI比较

两组治疗后BRMS总分、减分率和CGI-SI总分从第2周末起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利必通组与碳酸锂组两组间比较,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BRMS总分、减分率和CGI-SI总分(略)

2.4不良反应

经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37例中1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54%,其中头痛5例,乏力4例,眩晕3例,恶心2例,皮疹1例。对照组37例中有16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1%,其中胃肠道反应11例,头痛、头晕、乏力、心电图ST-T改变、一过性SGPT升高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拉莫三嗪(利必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国外的研究表明其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的症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5~8]与碳酸锂片一样被临床所验证。拉莫三嗪的作用机制有选择性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酰胺的释放、抑制电压依赖性Ⅱa型钠离子通道、稳定突触前膜及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这种多重作用的特性解释了拉莫三嗪除了能控制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外,亦有稳定心境作用[9,10]。

本研究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并与碳酸锂对照,结果显示:拉莫三嗪治疗8周后有效率为75%(27/36),碳酸锂有效率为80%(28/35),各周有效率及BRMS总分、减分率和CGI-SI总分与碳酸锂片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RMS总分在治疗后的第2周末即显著下降,说明两组在治疗第2周末即已明显起效。拉莫三嗪治疗躁狂发作有效剂量100~200mg/d,重者须加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症状才能明显改善。两组不良反应经TESS评定无显著差异,拉莫三嗪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1周后,主要是头痛、乏力,但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暂,与文献[11,12]报道一致。本研究中有1例在用药第4周末出现轻度皮疹,为了慎重起见而终止治疗,国外报道拉莫三嗪的轻度皮疹发生率为1%,重度皮疹发生率为0.1%[9],降低皮疹发生的危险,初始剂量及剂量递增都不要超过标准用量。有研究表明,拉莫三嗪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于传统情感稳定剂,因而耐受性更好,这与拉莫三嗪作用于钠离子通道的特异性、不影响正常神经元和活动患者的认知功能等机制有关。在动物的生殖毒性研究中,拉莫三嗪的剂量超过人类治疗剂量时并未见有致畸作用,且无自身酶诱导作用,剂量与血药浓度呈直线关系,故可单独或联合治疗[13]。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拉莫三嗪与碳酸锂一样,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在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拉莫三嗪有它的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洁.拉莫三嗪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35例.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453~454.

2WangPW,KetterTA,BeckerOV,SSpectr,2003,8(12):930~932.

YathamLN.Neweranticonvulsantsinth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JClinPsychiatry,2004,65(10):28~35.

4汪向东编.心理卫生评定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华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77~279.

5JeffersonJW.Lamotrigineinpsychiatry:CNSSpectr,2005,10(7):522~526.

6BowdenCL,AsnisGM,GinsbergLD,etal.Safetyandtolerabilityoflamotrigineforbipolardisorder.DrugSaf,2004,27(3):173~184.

7HermanE.Lamotrigine:adepressionmoodstabiliser.EurNeuropsychopharmacol,2004,14(2):89~93.

8MarangellLB,MartinezJM,KetterTA,etal.Lamotrigin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BipolarDisord,2004,6(2):139~143.

9KetterTA,ManjiHK,PostRM.Potentialmechanismsofactionoflamotrigineinth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s.JClinPsychopharmacol,2003,23(5):484~495.

10GoldsmithDR,WagstaffAJ,IbbotsonT,etal.Lamotrigine:areviewofitsuseinbipolardisorder.Drugs,2003,63(19):2029~2050.

11BhagwagarZ,GoodwinGM.Lamotrigineinth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ExpertOpinPharmacother,2005,6(8):1401~1408.

12KetterTA,WangPW,ChandlerRA,etal.SchumacherMR.Dermatologyprecautionsandslowertitrationyieldlowincidenceoflamotriginetreatment-emergentrash.JClinPsychiatry,2005,66(5):642~645.

13HurleySC.Lamotrigineupdateanditsuseinmooddisorders.AnnPharmacother,2002,36(5):86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