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德育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2 03:29:00

体育德育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任务、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德育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1.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在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的革命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一、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启发学生把体育学习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

三、培养学生们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3.体育教学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特点

3.1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的育人作用,善于运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但是特别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是必要的但是要强调育人于运动之中的同时,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3.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所决定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师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因此,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3身心合一性

身心合一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得以实现的。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如:跨栏项目,196学生不仅要完成强度较大的运动负荷,而且要克服畏怯心理.不断挑战自我,达到身心锻炼的目的。因此,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两者同步发生,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体育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运动生理负荷将伴随不同运动心理负荷的特点和发展心理素质与个性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身体练习,合理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取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3.4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在学生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特定的“社会”是对体育运动而言。因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根据体育锻炼的需要.担任某种角色,承担某种职责与义务.且要按照各种社会道德准则,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如:学习体操跳马时,学生的相互保护与帮助。学生有时承担保护人的职责.有时担任被帮助人的角色。所以人们把体育运动看作特定的“社会”或“社会的缩影”。体育运动的这一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时,按照一定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应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性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4.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4.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加以制度化。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4.2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育方针。如:通过介绍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2008年北京奥运会、名人与体育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进行队列练习时,就应突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步调·致的思想教育;通过球类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田径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

4.3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根据体育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相结合,提高教育效益。如: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参加同类体育知识锻炼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4.4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畏怯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4.5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4.6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语

体育教师要以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任务为目标;根据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社会性四个特点;通过结合课堂常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学生的行为表现、偶发事件、教师的表率作用六个途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立平.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第2期P67.

[2]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第2期p30

[3]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4期P14

[4]丁顺令.鲍菲体育教学中如何教书育人.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5]李格.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第4期P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