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论文10篇

时间:2022-01-07 09:33:05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很多老师都反应,现在的初中生不比从前了:不听话、叛逆、自私、不知道尊重人等等。不良现象一数落就能数落一大筐。其实不然,我们只是一味的从大人老师的立场出发看到了这些现象的表面,究其根本,是我们忽视了初中生本身的情感教育,只看重成绩,注重排名。大部分老师还停留在只关心自己的学生飞的高不高的层面上,并不关心他们飞的累不累。情感教育的不重视和不到位才是造成“学生难教”的根本原因。良好的情感能稳定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学会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不会因为一次考试的不理想而产生挫败感,也不会因为和同学的一些小争执而记恨在心产生报复心理。而情感教育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属于人文学科,不仅能教会我们读书写字表达交流,更能培养我们的性情和情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是解决“学生难教”的策略,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更是现如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1.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伟大的革命家列宁说过:“人类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消极障碍作用。”这一道理同样也适用在学习教育中。初中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启蒙时期,对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具体清晰,很多观点态度都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这个时候如果能养成良好的情感习惯,比如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谦虚细致、心胸开阔等等,不仅可以刺激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获得成绩上的进步,还能在这个特定的时期收获珍贵的师生情谊同窗情谊。一个人的成功,智商是一方面,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好比一台电脑中的硬件和软件。语文教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提升我们的智力能力,还能在大量阅读和表达中增长自己的情商,让我们变得“近人情,有人味儿”。有时候,情商的硬伤比智商的缺失更可怕。我们代代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所用,延续人类的文明。一个身体健全却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何谈工作,何谈搞科研,近几年出现的“高分低能”就是明显的例子。

2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们的情感教育

2.1教师以身作则,和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成果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心理环境还很单纯,对事物的认知还比较单一,对社会的接触除了来源于家长就是老师。语文教学重视情境教育,让同学们在捕捉知识的同时熏陶感情,培养情操。一个具有爱和温暖的语文老师,能在教学中不自然的发自肺腑的就把情感流露出来,哪怕是通过讲解一片文章,朗诵一首古诗,或是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微笑的表扬。虽然都是平凡中的小细节,但是却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感知文章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系。

2.2细化情感体系,甄选情感培养目标,传达正能量。情感体系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体系,简单的说是喜怒哀乐,细化来讲有坚强、乐观、豁达、孝顺、慈爱、朝气蓬勃、锲而不舍等等。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时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多的好的情感因素,关乎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我们应该抓住每一堂课,利用每一篇文章,甄选出来情感培养的目标。比如,我们都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在讲这堂课之前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知作者对自己父亲深深的爱,学到感恩父爱这一情感。从而能在日程的生活中学会理解自己父母,不再动不动就与自己的父母吵架顶嘴,甚至能主动的帮自己的父母分担家务。这就是我们提前明确情感培养目标的结果,也是通过语文教学达到的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2.3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育本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凡是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方式,我们都支持。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是我们品鉴作者感情常用的一种方式。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式我们要继续采用,并适合时宜的创新。我们在角色分配的时候,可以加点道具,动作,甚至可以排成一幕小小的舞台剧。还拿《背影》举例子,书中提到作者的父亲爬过月台去买橘子,因为发福和年岁的关系,步履蹒跚,背影看着很吃力。我们在分角色朗读前就可以准备点橘子。另外把步履蹒跚的动作也加进去。这样朗读一遍下来就更加深了这篇文章在学生心目中的理解,并与作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3总结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来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后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标对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改革创教育体制的机遇。然而,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并非是体现在口头和书面的工作汇报或总结中的。这需要我们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从每一堂课出发,不断总结,不断超越,为国家培养出兼具智商和情商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靖春清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独具情感特色的学科,它所具备的丰富情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还要掌握文学作品中的内涵以及丰富的情感。比如在进行一篇文学作品的赏析后,老师们往往要求学生进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作品,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去看人的现实、际遇和命运,去理解人的情感、思想、行为和理想,从而转化为自己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其次,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情感是一篇好的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果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到位的话,那么语文教师讲解起来就容易了。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注重情感方面的培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课本中处处可见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因素,作者或是对生活有所体悟,或是对自然有所感慨,或是对情感有所领会,如何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这些感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课文之中从来就不乏美的事物,通过深刻挖掘这些美好的事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人们耕种劳作,怡然自乐,宛如世外桃源般那样优美,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这样美好的生活的理想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几张图片会使学生们更能体会其中的美丽,或者让学生们动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这样更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读到课文的时候,人们都会不自觉地产生感情,只是人与人产生的感情多因个人经历不同或者性格不同而有所差异。语文课堂上怎样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写作意图或思想感情,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自己的深刻思考。所以,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古典诗词中去探寻情感。比如中国的诗词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在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中,诗词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对诗歌情感的赏析应该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不同类型的诗词又有着不同的丰富情感内容。对于这些都丰富的情感内容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然后传导给学生。

3、充分开展课外情感交流活动

除了在课上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在课外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感受语文情感的环境。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想把学生的语文情感培养起来,只靠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这种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甚至是学校之外,让学生在生活的中都能感受到语文带来的快乐。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比如文史知识比赛、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通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比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其中,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完一首古诗词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诗词鉴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感情地朗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诗词,欣赏诗词,真正获得诗词的情感熏陶。另外,在课下,教师可以布置一篇观后感或让学生写一些随笔,对于题目、内容等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情、理想、感悟和体会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甚至是生活中的困惑。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笔,也培养了健康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将情感教育充分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潘锦春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南河中学

第三篇

一、情感教育意义

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学相融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迫切地需要语文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框架的束缚,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流露出情感因素的文章,针对这些文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无动于衷,没有思考,没有想象,更没有情感的流露,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使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流露的浓厚的父爱之情,比如,“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的爱国情怀……这些至善至美、至真至情的元素没有情感教育的手段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而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情感导入课程

通常来说,初中生的情感较为细腻,也比较敏感,有利于教师用情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课程的导入是关键,同时也是在学生心中种下情感种子的关键时刻。所以,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充分利用情感手段进行课程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当中,深入感受文中的情感元素,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教学《斑羚飞度》这一篇具有悲壮情感元素课文的时候,可以用有同样情感元素的小故事进行课程导入。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吗?知道蚂蚁有怎样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吗?这时,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就展开故事的描述:在一场森林大火中,蚂蚁受到火的攻击,不得不进行迁移,但是,强大的火势让蚂蚁们寸步难行。在面对熊熊烈火时,蚂蚁们迅速地抱成一团,向火滚去,在火的炙烤中,的很多蚂蚁都已经被烤焦了,但是,这象征着生命的团体仍旧向前滚去,蚂蚁团越来越小,最终,蚂蚁滚出了火的包围圈,成功地延续了家族的生命。讲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谁不愿意选择生,但是,在面临着家族的延续问题上,蚂蚁们毅然赴死,可谓死得悲壮。这时就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蚂蚁们都很勇敢,死得其所呢?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具有同样的精神。以一个小故事作为铺垫,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斑羚是运用怎样的方式面对生死,延续家族的希望的?从而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课文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让文中的内容更加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文中的情感因素,多媒体的使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表现出文中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既定的氛围,迅速带入情感因素。

(三)运用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凝结在文中的语言除了汇聚着作者的思想,还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在进行文章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的声音将文章朗读出来,升华文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防止学生“唱读”,要抑扬顿挫,读出氛围,读出激情。比如,在教授《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文中透露的爱国情怀,在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深刻感受作者的革命热情。除了让学生亲自朗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听朗读,就是利用事先在网上下载的朗读资源,配合一些背景音乐,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意境。比如,在学习《观潮》这一文章时,录音中传来的大海的声音更能勾起学生的联想,感受深邃的大海的内涵。

三、结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最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容易融入到课文中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情感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怀。同时,让初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流于形式,打破传统教育中死板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教学更加有灵魂,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提出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玉军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第四篇

一、从课文中寻找道德教育的影子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科学地筛选而编制成的,教材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也是非常值得学生去深思和考虑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课文为情感教育的范本,让学生去寻找其中的存在的道德品质,并且主动认真学习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论语》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包含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德规范,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去学习和思考的内容。比如其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教师可以作为重点之一让学生去揣摩和思考的句子,这句话是有关学习规范或者说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话题,因此学生在认识到这句话的意思并且在教师的强调之下后,便会自觉地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规范问题,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们才能够不断去端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反应道德规范问题的文章。主人翁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学生去思考和学习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去教导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做人处事态度。教师可以问:白求恩为什么能够得到中国人的拥护?白求恩具备着哪些精神品质?从白求恩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什么?这些问题就是学生可以自己去思考和反思的问题,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学生才能够找到对比的东西和参考的模板,以此来加强自己的道德规范。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内容和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去规范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情感教育的重点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还表现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表现形式,其中人文素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语文学习的点滴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继而久之才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去总结这篇课文的主旨。不难发现这篇课文是写亲情的文章,学生在进行总结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自己去诉说家中有关亲情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亲人对自己的重要,激励学生去多加照顾和珍惜自己的家人朋友,这就潜移默化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了途径。学生根据课文的主旨来去想象与自己亲身经历有关的内容,表达出自己对相关主题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还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这篇文章时,教师同样可以询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课文的主旨来说出自己的见解,举出自己的事例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所以,情感教育的途径是有很多的,学生在掌握课文后再来进行总结,并且结合自己的真实事例进行说明,充分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情感教育问题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拼音汉字的教学,而是要关注到情感教育问题上来,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对自己的感触才是应该被视为重点和关键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情感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教学理念中所提及的目标,即学生要拥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生活态度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形式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论美》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能够发现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美,并且一一举例进行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是也要求了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寻找美,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的要求下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美。例如学生会想到陌生人帮助自己的瞬间,会想到朋友在自己难过时安慰自己,会想到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这些都是存在于生活的美,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也会额外去关注生活中的美,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生活态度,并且指引着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努力去感恩,去珍惜身边的事物。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来联系起来,教师要让学生从语文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并且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以及享受生活。这些便是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的体现。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占有重大的分量。语文教学不仅要突出语文本身的知识内涵,还更应该让学生从语文的学习中体会到人文涵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从语文的学习中不断去发下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涵养,为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奠定根基。

作者:董静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盘湾实验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实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单一的高分低能型人才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终要被时代淘汰的。很多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后,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不会生活,不会审美,不会创造,不但不能给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反而有的还危害社会。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

在语文课上要教学生学会审美,学会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真假。如学习课文《皇帝的新装》,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却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认清皇帝及大臣们的昏庸、愚蠢及虚伪。再比如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我”的父母亲对“我”的叔叔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让学生清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审美、辨别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情感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合作和集体主义意识要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学习课文《斑羚飞渡》,让学生清楚飞渡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斑羚之间默契的合作,老斑羚和小斑羚之间搭成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就是这座桥使得一部分斑羚成功生存下来。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否则将无法生存。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因此,一个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例如,学习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由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联想到我国宇航员杨利伟等人也成功访月,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学习《最后一课》,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言谈举止,让学生体会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浓浓的爱国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四)培养学生的孝心

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篇典型的歌颂母爱的文章,赏析文章中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是母亲为“我”舔病眼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体悟母爱的伟大。冰心在《繁星•春水》中写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里的“荷叶”指的是母亲,“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各种坎坷和苦难。只有母亲才是我们的保护伞,母亲永远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五)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教师要培养学生怀有感恩的心。魏巍先生的一篇纪实散文《我的老师》开头写道“最难忘的是我小时候的蔡芸芝先生”,为什么难忘?显然是蔡老师爱他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就是要教育后人要尊敬师长,要心存感恩之心。

三、实行情感教育的途径、方法

(一)新授课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每节课老师要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但更要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自主学习课堂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育人。

(二)阅读课要有意识地选择材料

在阅读课上,老师要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美文让学生朗读、背诵。例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亲人的情怀。

(三)作文课正确引导学生写作

作文课是学生抒真情的阵地,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防止学生走偏道、走邪道。如让学生写关于“追星”的话题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追星”,不要盲目追星,否则就会钻进“星”的口袋,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另外,也可以安排即兴演讲,时间不需太长,3-5分钟。让学生针对某一个情感话题展开辩论,如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可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三个小组可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展开辩论。总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的一项义务,也是责任。它需要“百家争鸣”,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孕育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语文老师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作者:李荣敏 单位:江苏邳州市邢楼中

第六篇

一、教师要调控好情感状态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教师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下,往往会在备课时思路开阔并有创新、教学时方法巧妙恰到好处、总结时语言精美富有启示,从而达到以情启智的效果。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斯霞所说:“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置终日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教师的这种积极情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处于积极、愉悦、兴趣浓厚、精神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往往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促进认知和身心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手段释放教师的积极情感:

(一)注重创设和谐的氛围,为情感沟通奠定基础

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就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的距离必然会拉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与人格建立。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时,学生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环境里,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充满情感的语言激励学生

语言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工具。同样一句话,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觉得是在应付,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觉得是由感而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亲切平易,或厚重深沉,或慷慨激昂,或轻松愉快,表达情感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往往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给予肯定,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读得太好了,老师都被感动了”这样由衷的赞赏,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妙用“态势语”表达积极的情感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语言。教师若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态势语,会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老师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含有深意的眼神、一个优美得体的手势、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动作,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十分微妙的影响。态势语运用得好,会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努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蕴含着作家们的深层思索,流淌着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对一篇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从而走进作品,感受和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总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找准文本情感基调,并对它们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以此为契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师、文本与学生情感的相互交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情感互动效应,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作者:何广银 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蒙古族实验中学

第七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指导行为实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学只是枯燥而机械的知识传递,没有情感沟通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与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实现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认识,要认识到情感是认知活动开展、发展与维持的动力。可以说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只有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领会与解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促进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与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身积极的情感来换来学生对教师、对学科积极的情感,让学生披情入文,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与感受文本所传递的情感,这正是有效开展情感教育的指导性思想。

二、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情感

现行教材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深刻而真挚的情感并不是浮于文字表面,可以直接感知的外显事物,而是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深刻地体会与感悟而来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来深刻地体会这些情感,教师首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作者的思想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人物的心灵体验,文章的丰富情感以及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局限于文章本身,而是要多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简介、文章的创作背景等,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文字中来挖掘出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将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深刻地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三、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教其文,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创设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通过自身的感悟产生特定的情感。

1.音乐渲染。音乐是诉诸于人类听觉的艺术,以特定的节奏与旋律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表达文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蕴,使教学更具感染力,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尤其是在教学包含浓厚感情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选取相关的音乐,以音乐来传递情感,使学生产生特定的情感来展开教学,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面烘托。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而文字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学生往往并不能直接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相关图片与视频等,这样的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语言描述。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生动感人的语言更能传达出特定的情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四、有感情的朗读,感知文章情感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架起学生通往文本的桥梁,是与作者进行互动的手段。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指出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才能感知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如果采用单一的语气与语调来阅读,那么对于文本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生动,构思的巧妙与布置的精心,更谈不上与作者的互动,感知文本的的情感。只有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将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无形的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深刻体会与真实体验,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互通互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情感。

1.给予学生更多朗读的机会。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程序化的讲解模式,将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文章分割成作者简介、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模块,以讲代读,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学生只能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经教师条缕分析后的现成知识。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中所传达的感情,如深厚的亲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为此我们要以读为主线,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2.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珠范读或是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配乐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齐读等,这样才能展开更加深入而充分的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如《海燕》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作者运用象征手段,以海燕来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而这些只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里所渗透的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让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从而顺利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重视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品德与修养的整体提高。

作者:黄鹤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局

第八篇

一、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感有着很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崇拜某位老师而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情感给学生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用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温暖,久而久之,在老师的情感感染下,我们的学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情感的人,也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二、深挖教材的情感因素

蔡元培先生说:“每个人都有情感,要想让情感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应该积极开发。”我们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从不同方面反映作者的情感领悟,集人情美、道德美、风景美于一体,这些情感大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审美情感,包括憎恨、悲哀、愉快、热情、喜悦等情感;第二类是道德情感,包含国际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正义感、同情感;第三类是理智情感,包括好奇感、求知欲、兴趣感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充分挖掘其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品人物同悲欢,使其陶醉其中。例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射杀的诗人,虽然闻先生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一想到这些,我们的心会很痛。同学们,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希望,今天,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孩子们,努力学习吧,我们一定会完成先烈们的遗愿。”从此以后,孩子们的学习更加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育,并落实于教学工作当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重视情感教育,用多种方法让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

作者:肖邦军 单位:重庆市开县正坝初级中学

第九篇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情感教育则成为了学生良好品格形成与培养的重要基础。情感教育需要在情感发展以及语言文字能力塑造的基础上来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体会到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作为教学活动之中的重要部分,情感教育主要是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方面的知识,根据实际的教学目的以及实际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理念、学习观念等情感体验的管组,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借助相关的理论、方法以及手段等,将自身教授的内容情感来传递给学生,实现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一致性,为实际的教学提供保障。语文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性、情感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情感上的作用,尽可能的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以及情感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方法

1.注重导入,实现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情感意境创设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课堂心理强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感作为重要的敲门砖,利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学生在课堂上被调动了情感的时候,其可以从情感这个线索作为着手点,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例如,在课文《皇帝的新装》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安徒生童话中学生更加熟悉的故事,诸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更加的好奇,进而深入到老师所营造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有一些事情、一些话,别人说的多了,就会人云亦云等等,让学生体味到哲理,教师可以在目前的故事营造中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氛围,进而更好的融入到课文之中,更加深刻的体味其内容。

2.注重情感的熏陶,以情感人。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心灵上产生感动以及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背景》的教学过程中,朱自清主要是为了表达父爱的深沉,因此其中具有浓浓的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美文赏析,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同时鼓励学生联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着重谈一谈自身的感受。父母的爱是无声的爱,学生可以在生活点滴中感受得到,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这篇文章来体会到父母深沉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3.利用多种手段,实现情感强化。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诸如,多媒体及教学设备等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敬请,让学生具有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体验,提高实际的情感教育实际效果。多媒体教育方式能够给教师教学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同时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声音、视频、图片等方式来进行情境的在心,并且针对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其实际情感,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实际的学习状态,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来看,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感悟,能够实现情感体验以及情感意识的不断强化,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情感教育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使得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实际的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情感上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在引入到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文的情感教育,感受其深刻含义,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作者:宋丹 单位:九江市第三中学

第十篇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教学要求,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通过相应教学活动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所占比例很大。曾有一位教育家就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在其中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将情感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教材里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安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情感有机融入教学中,将情感教育、学生心理活动和思想交流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情感充沛的课前导入与色彩丰富的课堂呈现”。教师为学生营造具有情感因素的学习氛围,对于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涉及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富含情感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背景,教师都能够通过作品的这些内容将其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充分地传递和表达出来,并从情感角度出发,巧妙地设置导语,用情感的方式叩击学生心灵。教师可以通过富含情感的语调、动作和语言,为学生创造由情感包围的语文教学环境。这样的语文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心产生期待,带着这种期待学习语文教材内容,接受教师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沿着设定好的情感路线随着教师的指引,渐次走进语文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及方法进行情感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步》一文,文章主要诠释的是亲情,教师就可以播放传递亲情或者怀乡的音乐进行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接下来由知识学习引导转向家庭和亲情的音乐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与文章的深层次情感交流,并使用这种形式的导语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带着丰富情感学语文教材。

(二)挖掘教材情感,引申文本内涵。新教改明确提出,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体现于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课程的实践性,“人文性”则体现于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熏陶。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透过情感的表现把握情感内涵,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元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激发时,就应顺势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和学生一起体验和思考文章所蕴含的更深层思想,使他们能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得以呈现。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优秀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这些内涵中所蕴含的强大思想力量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陶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思考,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课本文字的能力,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作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人文类学科,语文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情感教育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开发学生智力,使初中语文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教材所创设的情境中,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情感引导学生,同时透过对文本深层内涵的引申,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对基础知识与现实情感的双重学习,达到语文教育对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作者:李标 单位:凤台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