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基点

时间:2022-01-15 09:42:24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基点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性,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语言的积累、方法的提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重要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基点:第一,围绕目标,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第二,理解教材,防止教学内容偏离;第三,立足起点,防止教学内容的虚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基点

从学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从教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对教材进行的删减、扩展和改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义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使用,也包括对文本内容的“重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意。由于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片面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着无效的拓展,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语言的积累、方法的提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如何根据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实现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蜕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选择教学内容”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围绕目标,准确定位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例如,五年级下册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是“感受人物形象”和“体会描写方法”。这两项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示:“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对于教学内容的定位,教师还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一)教学内容高度集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以四年级上册为例,从年段目标与本册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上看,引导学生“领悟表达的方法”是训练重点。而科普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可以把“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明白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的基本内容后,备课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的哪些科学发明?哪些介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速读到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学习分享与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与严谨,体会“没有……也没有……”等关联词语在文中的连接作用;欣赏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等用词的准确使用与形象;透过“发明—发现”“改观—改变”等词语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等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上述语言用法并且欣赏、积累,让科学小品文的阅读充满了挑战和新意。(二)教学目标相对整合。课文中语言习得和人文熏陶的交集处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备课组特别关注这样的内容,并根据不同的体裁和要求进行整理,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备课组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实现语言习得、表达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熏陶。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时,笔者根据学习要求,将课文的内容按照层级和项目整合,并梳理成一种学习方式,对“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概括文中列举的事例”三项内容进行了整合。因为这几项内容都指向培养学生信息阅读的能力,如果逐项实施以上教学内容,不但教学的信息量小,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备课组还对“了解文章的叙述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明的方式”“赏析语言”和“学作批注”进行了整合。对于不同的课文或者相同的课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对教材的认知,备课组在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常常经历“尝试—调整—整合—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备课组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后再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趋合理和适切。

二、理解教材,防止教学内容偏离

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重要凭借。理解教材,关注学生,才能防止教学内容的偏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备课组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的。(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对于学生的阅读,教材和一般的课外读物承载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教材的内容、序列和体系都体现着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教育和教学功能融入其中。如果我们加以充分的关注,教材配套插图和习题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例如,《草原》一课的练习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4.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把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作为《草原》一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以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第一,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欣赏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语段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积累(背诵);第二,通过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第三,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表达特点。这样,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设计,教材的教育和教学的功能得到强化。(二)从文体和选文的类型考虑。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同时,他对每类选文的特点、功能和功能的发挥做了界定和论述。在教学中,笔者根据他的观点,对不同体例的教材的特点进行比较、选择后确定教学内容。这样避免了教学中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没有教学重点、文体或者是选文的特点的弊端,使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收获。例如,三年级上册《花钟》的教学,这是一篇典型的例文。《花钟》描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凸显学生语言学习价值的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写法形象地描写了花儿绽放的样子,并且巧妙地以九种鲜花开放的时间为顺序连句成段。让学生感受课文形象的描写和“构句”的特点,以及以时间为序连句“组段”的特色,体会每一句意思相同却富含变化、表示时间的词语前后分布,这些都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选择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三)从选文的语言表达考虑。备课组在教学中还关注了每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表达形式,并且不断思考它们对学生学习语言的作用和价值。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的思考,也是备课组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表达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积累,比如诵读、背诵等;二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指导学生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体会语言表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好好说话,善于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段语言表达的教学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例如,第三学段要求“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值得关注的是,“哪些优美的语言形式”“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没有具体提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例如,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的教学中,备课组根据课文的特点提出了关于感受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作为“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以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在深入阅读课文和《红楼梦》的有关章节后,备课组选择以下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实施教学是因为这一段话是课文内容与语言形式高度融合的范例:第一,“戴着……髻”“绾着……钗”“系着……佩”“穿着……袄”等短句排列,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表现了王熙凤的地位;第二,“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四个字的短句排列,凸显王熙凤的容貌;第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则是对仗,表现了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于是,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与感受语言形式”上,指导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有关片段,边看边读(读课文),边看边聊(聊人物)。这样,学生在阅读欣赏、诵读积累、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走进人物,走进名著。

三、立足起点,防止教学内容的虚化

学习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准备和学习起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与教学的基础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对接。(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教学内容。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起点确定教学内容。笔者在执教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时,以学生的兴趣、动机为出发点,确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就“文”质疑。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生1:少年闰土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师:好,你很会思考,提了两个问题,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生2:是作者小时候的玩伴。师:很好,看来你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3:作者写了闰土的哪些事情?师:这个问题也非常有研究价值。你们刚才提了两个问题,整合起来就是:课文写了闰土的哪些事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归纳了学生的问题之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上述课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将外在的教学目标转换成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阅读的动机,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二)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此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参加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成员对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作了这样的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新型玻璃”的类型和特点知之甚少,但是,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阅读说明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学情,在《新型玻璃》的教学中,我们把“通过阅读教学渗透问题类结构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找种类。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通过关键词的圈画,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2.抓特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等方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功能。3.品语言。在品味文本准确、生动的语言的同时,明晰文章的组段特点。4.学运用。选择一种新型玻璃,运用文中的语言形式,并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介绍。(三)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确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体验,根据生活经验确定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分别是《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正逢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之时。《找春天》这一课,备课组以“我知道的春天”为话题引入;第二课古诗两首《草》描绘了春天野草复苏的画面,《宿新市徐公店》教学时以描写春天的诗句引入;第三课《笋芽儿》用拟人的手法,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从认识“笋芽儿”入手展开教学;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是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童话故事,可以借春天的花开导入,以花为媒介组织学习活动。由于备课组在课前充分了解并关注了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因此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用教学智慧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夯实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基点,实施有效的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所谓“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杨柳 单位:宁波市黄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