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10 10:03:00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策略论文

开放式教学其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遵循的一种以教学最优化为原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①,所以在它的指导下,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都应是开放的。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时间开放—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之内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狭小的教室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不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而是带着大量的书面作业回家巩固练习,致使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因而开放式教学要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向两头延伸。

1.1课前铺垫

传统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如《飞夺沪定桥》一课,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红军被围剿之时,背景的陌生、时空的差异,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搜集有关沪定桥的信息、查阅红军反围剿的资料等途径,来了解当时的危急情势与夺取沪定桥的重要性,从而理解红军冒死拼搏的原因,学习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1.2课中调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课前、课后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师生授予受的时间比例不能一成不变。具有一定知识性、学生以自我理解的内容,教师讲授的时间可稍多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的内容,则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归纳、进行自学,尽可能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此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开放设计,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设置长课、短课;两节课连上;灵活安排课表等。

1.3课后拓展

有学者说,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不要让语文学习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嘎然而止,而应拓展延伸。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教材只是范例,真正的营养广遍于课外书籍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涉猎,去汲取,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行是知之始”,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陶行知先生就主张行知合一、教学做合一。因此,除了博览群书以外,还要让学生带着许多在社会和生活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完善、升华,做到课内学知识,实践长本领。

二、教学空间开放—不局限于教室、校园之中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人格魅力方面的贡献是其他学科难以伦比的。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但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校园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不让青少年飞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觅丰富的精神食粮。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2.1走进自然

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如果学生能经常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纳入观察对象,定能开拓视野,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描写大自然景象的课文和诗词,如:《火烧云》、《荷花》、《春》、《咏柳》、((,忆江南》等,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这些文章,结合自然、气候等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描绘自然景色、叙述人物活动的课文,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四季与生活。试想,一种教法是关起门来看华丽精致的课件、听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另一种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寻找早春的足迹、感受炎夏的多姿、分享晚秋的丰收、体会寒冬的凛冽,哪一种带给学生的感受与领悟更丰富、更生动呢?

2.2融入社会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阅览室、因特网、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让他们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动手动脑,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求知、求异、求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交际、参观访问、旅游观光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视野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如:低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乐中随时随地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图书馆,搜集整理错别字,分类改正后,设立“错别字门诊”,加强汉字的书写规范。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

2.3开放思维

空间是人发展必需的物质环境,没有物质环境的宽广,就不可能有人胸怀的宽广和思维的宽广。传统的教学正是把学生局限于固定狭小的教室与围墙环绕的校园内,所以禁锢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磨灭了创造激情的增长。开放式教学既要倡导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也要求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理念开放—不停留于教学训练之上

系统论认为,语文教学原本就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资、能量和信息的开放性结构系统。除了延伸课堂学习时间,拓展学习空间以外,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多元教学目标,开发丰富的教学内容,确立多样的教学评价。

3.1教学目标开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公务员之家

在此总目标的领导之下,我国语文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偏重智育目标,主抓“双基”教学转为设立多角度、多层次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教学内容开放

朱永新在《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说道:“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语文教育倡导全人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丰富多彩,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需求和反应呈现多元,因此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那种将教科书视为绝对唯一的教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是不恰当的,因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只能体现单一的价值倾向,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需求。基于此,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要求语文教学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的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展,广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还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3教学评价开放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三点: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位学生都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在其充分展示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促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一理论不但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智力观,而且彻底否定了以往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考试与评价等同,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陈军辉.论小学作文教学儿童化.湖南师范大学,2005

[2]瞿开早.论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湖南师范大学,2004

[3]熊智芳.对话式阅读教学探讨.湖南师范大学,2005

[4]肖志锋.试论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