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探讨

时间:2022-03-03 09:34:39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且学生自身也有着一定的阅读喜好,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从整体层面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培养,让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得到突破性提升。文章分析阐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如何提高整体阅读教学能力,以供诸位参考、评价。

关键词:整体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在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理解、对比、分析、掌握,确保学生可以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深入了解,优化方案

整体阅读是指以块、组、行、整页等方式划分阅读内容,并以此为一个整体开展阅读。这种整体阅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确保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受传统阅读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大都以统一化、程式化的方式进行,这种阅读模式过于形式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也较为片面,对提高学生的文字分析思考能力形成制约。同时,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以“大帮哄”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引导,不仅浪费阅读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渗透,教师应秉承生本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整体阅读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为学生设置针对性教学阅读计划,并对阅读目标进行调整[1]。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状态,并通过课后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的阅读喜好,以此为依据给学生制订阅读目标。此外,教师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分割,将其分为写景类、人物描写类、叙事类等几大板块,让学生能够对相似的内容进行综合阅读,这也是一种整体阅读模式,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加具体,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二、信息导入,多元阅读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为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文字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从形象化的层面认知文字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描写同一个类别的事物进行综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从动态画面角度进行认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画面的形式将同一题材的阅读内容进行表达,完成文字与图形的转换,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灵活发展,使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阅读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将阅读内容进行录音,并进行反复收听,为学生构建体系化的信息阅读空间,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进行自发自觉的阅读,突破学生的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让学生的整体综合阅读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对整体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拓展思维

合作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维认识,也可以听取他人的阅读感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教师要结合初中整体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阅读,可以让组内学生自行设计与定义整体阅读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由于阅读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所以,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高效阅读[2]。同时,在各小组阅读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开展阅读竞赛。各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代表本小组进行阅读发言。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确保不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段朗读整体阅读内容,并阐述自身在参加小组整体阅读活动中产生的感受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开展小组竞赛任务,最终评选出优胜组,并进行必要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对学生进行鼓励,为各组学生树立整体阅读学习榜样,使学生的整体阅读核心素养可以得到突破性提升。

四、综合阅读,储备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大体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而语文整体阅读学习也可以分为这三个模块。尤其在阅读整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学习、复习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比如,在整体阅读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需要阅读的整体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列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故事的主线,也可以绘制出人物关系图及故事情节图,这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维,梳理阅读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预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在预习环节设置的问题进行重点阅读,并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记录,使学生在提高对课文重要内容认知能力的同时,使课文整体阅读能力得到突破性提升,为后续的复习做好准备。而在课后复习整体阅读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解决课堂中阅读的疑问。学生既可以利用互联网查寻阅读中疑难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向教师请教,还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以上途径,能够帮助学生走出阅读困境,解决阅读问题,确保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性理解阅读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储备更多的阅读知识,让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完善[3]。再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开展课外书籍阅读引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后阅读书籍,并与课堂阅读内容组成体系化的阅读模式,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也可以使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的阅读素养能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确保学生的有效阅读率能够得到逐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整体阅读计划的实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可以通过整体阅读不断完善和突破自我。

五、课后评价,有效阅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考查和测评,以此确保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整体阅读计划,让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在自身层面,确保自我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阅读考查的过程中,可以将考查内容进行分解,包括考查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结果,以此确保阅读考查效果的完善性和整体性。阅读动机是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的目的,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动机,使得阅读效果不够明显,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进行阅读。阅读习惯是指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每天都可以在相应的时间进行阅读,是否每天都能够坚持阅读。而阅读方式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采取的方法。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够确保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也可以保证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认知更多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实效性。而对于阅读结果考查而言,它是指学生的总体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低质量高数量的阅读不可取,同样,高质量低数量的阅读模式也较难提高阅读时效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以此为依据,给学生制订完善的整体阅读引导计划,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与自身能力相贴合的阅读教学引导,使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考查结束后,教师应将此作为阅读起点,为学生制订下一个阶段的整体阅读目标,让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适合自身能力的整体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能够进行自发自觉的阅读。在下一个阶段的测评中,教师应注意对每位学生都进行相应的能力提升,尤其应对上次测评中能力提升较快的学生进行着重培养,并让这类学生进行阅读经验共享,在班级中树立一种乐读、善读的良好阅读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可以实现在自身层面的有效突破。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通过多元化教学引导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学习,这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析、理解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在班级整体层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自发自觉地进行整体阅读。当学生的阅读意识被有效激发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整体阅读,从而认知更加多元化的语文知识,提高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左立英.初中语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分析[J].才智,2020(20):148.

[2]田宝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才智,2017(32):9.

[3]王盛芳.读写紧密结合改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6):35.

作者:陈咏梅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梁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