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情感之维

时间:2022-01-02 11:07:21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情感之维

一、以“情感教育之眼”观小学语文教育“病症”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化教育肩负着反省和探索的双重使命。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价值文化冲突、生命精神匮乏等新的挑战。“我们这个世界,忽视人的情感与精神成长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列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纵观中国教育现状,受功利主义影响,家长和教师唯认知主义情绪加重、“分数至上”的认知与攀比现象屡见不鲜。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情感生长和发展最肥沃的土地,如今却日趋贫瘠。(一)教育目的日趋功利化。在教育评价体制、传统思想观念和学生对教育的功利性回报的追求的三重影响下,当今教育目的日趋功利化,小学教育出现了撇开情感片面追求知识的认知发展的状况。家长和教师过分追求高分和高智商,使学生读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入名校、拿高薪、抢资源,学校教育理性被忽视。学校攀比升学率,教师攀比高分人数,升学率的高低成为家长在择校时的重要依据。“唯利”的教育观导致了教育的异化,成为教育思维中一颗难以根除的毒瘤,荼毒着祖国的未来。真正的教育,应从“唯利”向“维权”“唯人”“唯美”超越,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二)小学语文课堂知、情不一。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不统一的现象:语文课堂缺失创生的情育素材,忽视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学生除掌握基础知识外无法获得充实的内在力量。然而,在扎实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背后,人的情感才能生成源源不断的内驱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保持情感与教育情境的协调,提高情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情感教育是对人全生命的关怀,情感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在脱离老师和家长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反思,要从关注个体生命活动和关心人的情感开始。(三)部分小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在该心理状态影响下,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或消失,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抵制和逃避的行为。小学生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在于以考试为核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分数至上”是在当今高考体制下的一种片面的判断标准,但这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的影响范围也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在如此唯认知主义的分数文化之下,急需为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情感教育,以搅动这潭即将腐朽的死水。

二、以“情感教育之方”解课堂教学之困

唯有探求切实可行的良方对症下药,才能根治唯认知主义和功利主义导致的一系列教育弊病;唯有找在科学高效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弥补情感教育的缺失,有的放矢的对教育界、学校、教师提出更高的教育目标,改变教育现状。笔者分析总结了中西方近现代主要的情感教育理论,试图找寻一条求解之路。(一)“西药”——国外情感教育理论最新进展。国外情感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教育者对情感教育内涵与价值的深刻反思与深入探究,提出了学生学业成就情感、支架型情感教育和师生情感修养理论。学业成就情感研究集中于学生学习过程和成就结果相关的情感。该研究表明:情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策略运用和智力发展等。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教学情境息息相关;师生的情感认同对学生学习成就影响深远。支架型情感是从情感维度改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形成自己的学习意愿和态度,发展学生的学习成就、身心健康和自主性。它相较于普通的师生交往目的性更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师生情感修养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对自身和他人情感认识、理解、管理与表达的能力。教师需要结合教育的理念和目的对自我以及学生的情感做出适宜的管理和调控,将情感修养寓于教育之中;学生需要积极融入教师创造的教育情境,主动感悟,提升表达和认识情感的能力。情感修养在教育中强调情感技能的专业性,是对情感调控、情感管理和情感智力的超越。(二)“中药”——近30年国内情感教育理论建构。情感教育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应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忽视学生情感层面发展的教育弊端而产生的,是研究者对教育现实深切关怀的产物。朱小蔓作为国当代情感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的行动者,以学术的责任感和学者的道德良知,引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情感教育研究。她以《情感教育论纲》和《情感德育论》为理论框架提出了德情感理论、情感教育价值理论和情感教育机制理论。道德情感理论强调了情感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道德内化作用,道德情感的本质是完善人性。道德情感是一个动态的复合结构,具体包括物质本体、伦理实体、心理导体。个体必须经历从情致到情愫再到情操的三个上升环节,才能最终生成道德情感。情感教育价值理论阐明情感是人的生命和生存的重要表现方式,具有动力系统的优势,能够打开教育通往价值理性的道路。随着新世纪科技的急速发展,教育更多发挥的是和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工具理性功能,对教育内在价值的忽视使得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情感教育机制理论强调以人为轴心,充分拓展时间、空间和环境,教育者根据条件灵活选择切入口开展情感教育,在时空统一的前提下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结构。

三、小学语文教师情育用药之法

纵观国内外情感教育理论,本文将采用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挖掘除病良方,对教师自身和教育实践提供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诊治方案。(一)教师要求。1.提高教师的情感人文素养。提高情感人文素养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特质。小学生的情感具有直接性、外露性、依附性、变异性和方向性,教师可以采用渗透和转化方法,提升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即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和效能性。小学生年龄小、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易产生情感波动。语文教师要在理解学生心理机制的基础上,依从生命的时序和规律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此外,注重人文情感的体验和渗透也是提升情感人文素养的关键。一个具备情感人文素养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桥梁,构建主客体之间的亲密情感联结,以实现对人文知识的最深刻理解和最大化感悟,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精神力量。2.提升教师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话语和学生生活的统一,是开启学生情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教师的语言修养越高,越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教师将自身良好的教养和文化修养通过课堂语言传递出来,鼓励学生倾吐和表达,在课堂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文化探讨和情感对话。此外,教师要有独到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优势给予鼓励和肯定,促使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再次,教师的课堂智慧需要被启迪。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语调,趣味多变的表情,优雅的肢体动作,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师生之间产生爱的联结。一个关心个体生命状态感受和生命质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由师生共同体构成的,师生之间能够产生爱的联结。教育与育人过程具有可持续的生态,具有共在感和共生体验。教师要用爱把不同知识和学科相联结,把学生和学习对象相联结,并建立师生之间以爱为前提的对话。爱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通过情感应答来建立学生的依恋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师爱作为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能够启迪人心,滋养学生的心田,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真正地爱学生、关心学生,以达到爱从师向生的流动以及从生向师的回馈,形成爱的润泽下的有生命的教育形态。(二)教学实践。1.多角度情境教学创设。在人与自然方面,语文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投影、图片、录像以及生动化的语言创设情境,通过数字媒体或实物展示等方式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的一体感、协调感;在人与操作对象方面,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海报、教具、标本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帮助达成专注的情感状态,坚定战胜困难的意志;在人与社会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模拟情景的课堂任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和社会层级;在人与他人方面,语文教师可组织共进小组,让小学生在团体中学会与他人沟通,通过成员监督和小组比赛,培养羞耻心和责任感;在人与自我方面,利用语文的学科特征,把握写作和阅读两个关口,指引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2.多元化教学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启发学生体验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人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时需具备良好的情感意识和创新的教育方法,提供安全合理的教学环境:1.通过创办读书活动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语文课堂举办读书分享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不仅能够督促小学生阅读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洞察力,还有利于加强学生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2.通过开展多元主题的辩论活动以升华学生情感审美。开放思维的自由辩论环境,能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陈列馆等主题展馆以培育学生的情感修养。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重历史、尊重科技的情感道德,为学生对自我的约束与期待建立起一个具体的形象的范畴。

参考文献:

[1]王平,朱小蔓.建设情感文明:当代学校教育的必然担当[J].教育研究,2015(12):12-19.

[2][12]朱小蔓,王平.情感教育视阈下的“情感—交往”型课堂:一种着眼于全局的新人文主义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58-66.

[3]斯托曼.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M].轻工业出版社,2006:391.

[4]毛志燕,胡敏.如何实现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超越[J].学理论,2013(6):174-175.

[5]郭娅.缓解中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对策[J].教育评论,2000(1):34-36.

[9][10]马多秀.情感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17(1):52-61.

[6]Perry,R.Perceived(Academic)ControlandCausalThinkinginAchievementSettings[J].CanadianPsychologisy,2003,44:312-331.

[7]张鹏妮.支架型情感教育理论对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5(102):186-186.

[8]赵鑫.国外情感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3(8):54-59.

[11]余慧斌.小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1987(6):15-17.

作者:缪梦丽 郑友训 单位:江南大学教育系